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散文集 > 優秀散文集

名家寫春天的優美散文線上欣賞

春天是一個很美的季節,所以很多名家都會寫關於春天的優美散文,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名家寫春天的優美散文,供大家欣賞。

名家寫春天的優美散文線上欣賞

名家寫春天的優美散文:《園子裡的春天》

春天總是最先叩響園子的竹門,然後,將去年熄滅的火把,一束一束點燃。這時候,獨守空房的冬天就像一匹淒厲的狼,在驟然而來的火焰裡棄陣而逃。火焰使它孤獨的目光無所適從,大地的花裙子讓它迷路。它夾著枯槁的尾巴,一步一步退縮。

春風猛烈地漫湧進來,園子猶如天然的火塘,星子四濺。早起的奶奶一腳踩空,落進了“大姑娘窗前繡鴛鴦”的老歌裡,不能自拔。她桃花一般姣好的面容,在我們慵懶的春夢中,栩栩如生。

桃紅柳綠,蔬菜拱土,年輕時許下的諾言,再一次發芽,滿園子的春訊,喜上眉梢。一顆發白的草籽,它怎樣落在土裡,又以怎樣的勇氣挽住季節的臂膀?奶奶咧開的嘴角,洩露了春天的祕密。

不消幾天,孤單的籬笆就會被滿腹的心事掩蓋起來,那鮮嫩的豆角,像詩歌的月牙,在小河淌水的盡頭擱淺。茴香的根會圍著地埂成長,茭瓜會在水中誕生它們的嬰兒,馬齒筧菜蓄滿了稠密的奶汁,蝴蝶的翅膀迷惑著鳥的眼睛。而四圍燃燒的花朵會一點一點成為彩色的灰燼,飄蕩著,垂落著,擋住蟲子們回家的路。如果一隻蜜蜂進到園子裡來,它肯定會被醉倒,春天的園子本身就是一塊巨大的蜜糖,而我們要做的,是把它沿溝剖開,親手把生活的根,放進去,就像把一顆跳動不安的心,託付給一個人。

只要再來一陣春風,愛情就將掛果,那是屬於我們的愛情啊,但我們一無所知。

名家寫春天的優美散文:《故園春》柯靈

故鄉的三月,是田園詩中最美的段落。

桃花獎靨迎人,在溪邊山腳,屋前籬落,濃淡得宜,疏密有致,盡你自在流連,盡情欣賞,不必像上海的摩登才子,老遠地跑到香菸繚繞的龍華寺畔,向賣花孩子手中購取,裝點風雅。

冬眠的草木好夢初醒,抽芽,生葉,嫩綠新翠,嫵媚得像初熟的少女,不似夏天的蓊蓊鬱鬱,少婦式的丰容盛髻。

油菜花給遍野鋪滿黃金,紫雲英染得滿地妍紅,軟風裡吹送著青草和豌豆花的香氣,燕子和黃鶯忘憂的歌聲,……

這大好的陽春景色,對大地的主人卻只有一個意義:“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對鄉下人不代表詩情畫意,卻孕育著夢想和希望。

天寒地裂的嚴冬過去了。忍飢挨凍總算又捱過一年。自春祖秋,辛苦經營的糧食——那汗水淘洗出來的粒粒珍珠,讓“收租老相公”開著大船下鄉,升較斗量,滿載而去。咬緊牙齒,勒緊褲帶,度過了繳租的難關,結帳還債的年關,好容易春天姍姍地來了。

謝謝天!現在總算難得讓人緩過一口氣,脫下破棉襖,赤了膊到暖洋洋的太陽下做活去。

手把鋤頭,翻泥鋤草,一鋤一個美夢,巴望來個難得的好年景。雖說慘淡的光景幾乎年不如年,春暖總會給人帶來一陣歡悅和鬆爽。

在三月裡,日子也會照例顯得好過些。“春花”起了:春筍正好上市,豌豆蠶豆開始結莢,有錢人愛的就是嘗新;收過油菜子,小麥開割也就不遠。春江水暖,鮮魚鮮蝦正在當令,只要你有功夫下水捕撈。……乾癟的口袋活絡些了,但一過春天,就得準備端陽節還債,準備租牛買肥料,在大毒日頭底下去耘田種稻。挖肉補瘡,只好顧了眼前再說。

家裡有孩子的,便整天被打發到壟頭坡上,帶一把小剪刀,一隻蔑青小籃子,三五結伴,坐在綠茸茸的草場上,細心地從野草中間剪薺菜、馬蘭豆、黃花麥果,或者是到山上去摘松花,一邊勞動,一邊唱著頑皮的歌子消遣:

薺菜馬蘭豆,姊姊嫁亨(在)後門頭;後門春破我來修,修得兩隻奶奶頭。

女孩子就唱那有情有義的山歌:

油菜開花黃似金,蘿蔔開花白如銀,草紫開花滿天星,芝麻開花九蓮燈,蠶豆開花當中一點黑良心,怪不得我家爹爹要賴婚。

故鄉有句民謠:“正月燈,二月鷂,三月上墳船裡看姣姣。”

二月正是掃墓的李節,挑野菜的孩子,遇見城市人家來上墳的,算是春天的一件大樂事,大家高高興興,一哄而上,看那些打扮得齊齊整整的哥兒姐兒奶奶太太們,擺開祭祀三牲,在鳳燈裡點起紅燭,一個個在墳前欠身下拜。要遇見新郎新娘頭年祭祖,闊人家還有樂隊吹奏.祭掃完畢。上墳人家便照例把那些“上墳果”——發芽豆、燒餅、饅頭、甘蔗、荸薺分給看熱鬧的孩子,算是結緣施福。上墳還有放炮仗的,從天上掉到地下的炮仗頭,也有孩子們寶貝似的拾了放在籃子裡。說說笑笑,重新去挑野菜。

等得滿籃翠碧,便趕著新鮮拿到鎮上叫賣,換得一把叮噹作響的銅板,拿回家裡雲交給父母。

因為大自然的慷慨,這時候田事雖忙,不算太緊,日子也過得比較舒心。——在我們鄉間。種田人的耐苦勝過老牛、無論你苦到什麼地步,只要有口苦飯,便已經心滿意足了。“收租老相公”的生活跟他們差得有多遠,他們永遠想不到,也不敢想。——他們認定一切都命中註定,只好送來順受,把指望託付祖宗和神靈。

在三月裡,鄉間敬神的社戲特別多。

按照歷年的例規,到時候自會有熱心的鄉人為首,挨家著戶募錢。農民哪怕再窮,也不會吝惜這份捐獻。

演戲那天,村子裡便忙忙碌碌,熱火朝天。家家戶戶置辦酒餚香燭,乘便祭祖上墳,朝山進香。午後社戲開場,少不更事的姑娘嫂子們,便要趁這一年難得的機會,換上紅紅綠綠的土布新衣,端端正正坐到預先用門板搭成的看臺上去看戲。但家裡的主人主婦,卻很少有能閒適地去看一會戲的,因為他們得小心張羅,迎接客人光降。

鎮上的側主也許會趁掃墓的方便,把上墳船停下來看一看戲,這時候就得趕緊泡好一壺茶,送上瓜子花生,鄉間土做的黃花果糕、松花餅;傍晚時再擺開請過祖宗的酒餚,殷勤地留客款待。

夜戲開鑼,戲場上照例要比白天熱鬧得多。來看戲的,大半是附近村莊的閒人,鎮上那些米店、油燭店、雜貨店裡的夥計。看過一出開場的“奪頭”(全武行),各家的主人便到戲臺下去找尋一些熟識的店夥先生,熱心地拉到自己家裡,在門前早用小桌子擺好菜餚點心,剛坐下,主婦就送出大壺“三年陳”,在鑼鼓聲裡把客人灌得大醉。

他們用最大的誠心邀客,客人半推半就:“啊喲,老八斤,別拉呵,背心袖子也給拉掉了!”到後卻總是大聲笑著領了情。這殷勤有點用處,端午下鄉收帳時可以略略通融,或者在交易中沾上一點小便宜。

在從前,演戲以外還有迎神賽會。

迎起會來,當然更熱鬧非凡。我們家鄉,三月裡的張神會最出名,初五初六,接連兩天的日會夜會,演戲,走浮橋,放焰火,那狂歡的景象,至今夢裡依稀。可是這種會至少有七八年煙消火滅,現在連社戲也聽說演得很少。農民的生計一年不如一年,他們雖然還信神佞佛,但也無力顧及這些了。——今年各處都在舉行“新生活運動”提燈會,起先我想,故鄉的張神會也許會藉此出迎一次罷?可是沒有。只是大地春回,一年一度,依然多情地到茅簷草廬訪問。

春天是使人多幻想,多做夢的。那些忠厚的農民,一年一年地掙扎下來,這時候又像遍野的奼紫嫣紅,編織他們可憐的美夢了。

在三月裡,他們是興奮的,樂觀的;一過了三月,他們便要在現實的災難當中,和生活作艱辛的搏鬥了。

一九三四年春

名家寫春天的優美散文: 西湖即景

于敏

上次來杭州,有一天碰上陰雨。“冒雨遊山也莫嫌,卻緣山色雨中添”,想起這兩句詩,就去攀玉皇山。拾級而上,路溼苔滑,一會兒渾身汗漉漉的了。美好的事物要辛勤地探索,果然!雲氣翁翁濛濛,一派淡灰色的調子。襯托著這個背景,掛了萬千水珠的竹子格外青翠。站在山頂上,一邊可以俯瞰錢塘江。江水浩浩渺渺,從霧迷雲封的天邊曲折而下。對面的蕭山只是一抹淡淡的背影。

山頂上風大雨大,只好在茶榭裡避雨。窗外翠竹搖曳,從這裡遠望,一種奇特的、出乎意想的美景使我驚呆了。西湖宛如墨染了一般,完全變成濃黑的了。“波漂菇米沉雲黑”,信然!“沉雲黑”三字出自胸臆,也還是得於自然。中國畫裡有一派米點山水,用飽墨渾灑大大小小的點子,或疏或密,或濃或淡,用來表現山雨空溟的景色。我一向以為這種技法寫意太甚,用處是不大的。不想一個偶然的機會糾正了我的看法。湖水是濃黑的,而蘇堤則是一條白色的帶子,堤上的六橋竟宛如漢白玉雕刻的了。變幻的天工造成奇特的黑白對比,這美是我生平未見的。要在畫面上傳神地寫實,似乎非米點的技法莫辦。

這次來杭州,一下火車,碰巧又是個雨天。“湖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這兩句詩提起我的興致,又冒雨去泛湖。蒼茫的湖上只有我一葉扁舟,可見象我這樣的瘋子原是不多的。雖然全身淋溼,我絲毫也不後悔。上次雨中登山,領略了非常的湖景,這次乘雨泛舟,又欣賞了出奇的山色。雨中的山色,其美妙完全在若有若無之中。若說它有,它隨著浮動的輕紗一般的雲影,明明已經化作蒸騰的霧氣。若說它無,它在雲霧開豁之間,又時時顯露出淡青色的、變幻多姿的、隱隱約約、重重疊疊的曲線。若無,頗感神奇;若有,倍覺親切。要傳神地描繪這幅景緻,也只有用米點的技法。

“行萬進而路,讀萬卷書”,這是清代學者顧亭林的主張。這個“萬”個字很有意思。美是無窮的,正象宇宙是無窮的,人生是無窮的。要在無窮中有一得之見,真得在“萬”字上下功夫。為了認識一個客觀事物,不怕探索一萬次,這種勇氣本身就是美的。

我這個怪人引起船孃的好奇,而她的身世卻也喚起我無限的同情。她叫柳阿巧,八歲就划船,朝朝暮暮,伴著一支槳兒,度過了二十二個年頭。她是一部西湖的活歷史。日本兵,國民黨,達官,權吏,闊老,貴婦,給船戶帶來災難,給西湖帶來荒廢。阿巧和她的夥伴,天矇矇亮就站在高大的臺階下邊,向門深似海的宅邸裡窺探,心情緊張得氣也出不來了。能攬到一個顧客麼?能得到一天的口糧麼?有時攬到顧客,也不一定得到報酬,因為還有船租和把頭的剝削。蘇堤荒蕪了,任是鶯歌三月,它也沒有春曉。湖水淤塞了,一灣濁流,怎能映出清朗的月色!柳浪聞鶯闢為殺人場,黑夜傳出淒厲的槍聲。在一帶山坳裡有一處碧瓦的高樓,據阿巧指點,原是楊虎的別墅。我記起來了,在國民黨罪惡統治的年代,楊虎是淞滬警備司令,而上海國民黨的頭子叫陳群,所以統名為“虎群狗黨”。這些野獸的爪牙,曾經瀝下多少革命先驅者的血,其中也有左翼文學先驅者的血。為了這事,魯迅曾經寫過《為了忘卻的紀念》,其中一首七言律詩我至今還牢牢地記得:“……夢裡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好一個“怒”字!怒不可遏的中國人民趕走了虎群狗黨,奪回了全中國,也奪回了西湖的美。

可是我何必緬懷往事。柳阿巧坐在船頭,正從回憶裡醒過來。她展眉而笑,宛如輕風指起湖面的漣漪。既然現在生活在幸福中間,她怎能不笑。對於最近兩年的災荒,她沒有悲嘆,沒有驚慌,沒有失望。她當前的生活不算富裕,但是有了確實的保證。她是西湖公社的一員,得的是月薪,不怕淡季,不怕風雨,也不怕生活中有什麼變故。她不久以前生了個嬰兒,在公社的託兒所裡喂得胖胖的了。她的大兒子正在上海讀中學,提到這一點。她心裡的狂喜不禁滿溢在臉上。幾時見過船孃的兒子讀中學呢?她沒有任何後顧之憂,她滿心歡暢地駕起輕舟,把遊客送到這裡那裡。她在挨乃聲中送走了屈辱,迎一了幸福,也在挨乃聲中展望更好的明天。她是西湖的主人,而幸福的主人都是好客的。她熱情地為我指點,為我解說,很怕我忽略了她從小就熟悉的西湖的美。

這裡細雨霏霏,水天一色。阿巧送我到三潭印月,我就棄舟登岸。正是紅瘦綠肥的暮春時節,但是西湖的花卉四時不斷。我走過曲折的石橋,橋下的睡蓮正沉睡未醒。杜鵑正盛開,白的如棉如雪,紅的如火如血,一叢叢點綴在綠樹修竹中間。杜若生在水邊,很象蘭花,但是不象蘭花那麼嬌氣;它繁茂得很,茁壯得很。醉人的香氣撲面而來,很難分清這是哪一種花的香氣。在這個天地裡,那綠茸茸的細草,那碧瑩瑩的苔蘚,似乎也都散發出清香。三潭在湖的中心,從這裡引領四望,南北雙峰早已裹在層雲裡,看不清了。柳浪和花港隱沒在濃綠裡,偶爾露出影子似的飛簷。南屏山下閃爍著點點金色,這是淨慈寺的琉璃瓦。所有這一切都披上細雨的網。雨絲時疏時密,景色因而瞬息變化。如今勉強地見諸文字,自然無法捕捉那種空靈的意境。

細細想來,若論水,西湖不及太湖,不及洱海;若論山,雙峰不及雁蕩,更不及黃山。為什麼西湖的聲名特高,吸引著特多的遊人?是因為湖山掩映,相得益彰麼?是因為陰晴明晦,湖山的變化四時無窮麼?後來遊靈隱,我才想通了這個問題。這裡峰巒挺秀,樹木參天,流水潺媛,正是“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山名飛峰 ,下有許多石洞,最大的曰“龍弘”其中倒懸著許多冰柱一般的石鐘乳。石壁上有千年以來歷代的石刻佛像,其中不少藝術珍品。在洞的深處,有自然形成的裂隙,仰首窺視,可以看見一線蒼天,所以名曰“一線天”。這麼清幽的地方,誰見了能不驚歎!但是人們流連不去,不只因為有這山、這樹、這泉、這洞、這石刻,還因為有一座莊嚴的廟宇;又不只因為有這廟宇,還因為與這廟宇相關的有一個為人民所喜愛的人物,他對權貴嘻笑怒罵,對平民扶危濟困,就是在傳說中被神化了的濟顛僧。自然的美,人工的美,倫理的美,這一切綜合為美的極致。

後來遊廟,我的想法更得到證實。從建築藝術上著眼,岳廟並無特色;從造型藝術上看,岳飛的塑像更是不倫不類。但是這裡的遊人四時不斷。有誰到西湖而不來瞻仰岳廟的呢!我想是很少的。如果西湖只有山水之秀和林睿之美,而沒有岳飛、于謙、張蒼水、秋瑾這班氣壯山河的民族英雄,沒有白居易、蘇軾、林逋這些光昭古今的詩人,沒有傳為佳話的白娘子和蘇小小,那麼可以設想,人們的興味是不會這麼濃厚的。我們瞻仰岳廟而高歌岳飛的《滿江紅》,漫步南屏而闇誦張蒼水的《絕命詩》;我們流連在蘇堤上而追憶蘇東坡的“六橋橫絕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屏通”,登孤山和放鶴亭而低吟林和靖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在這裡,自然與人的功業與人的創造融為一體。相得益彰的不只山和水,還有自然和人。

人和自然的關係也正如人和人的關係,日夕相處後情誼彌篤。我的信所距花港很近,每天早晚在這裡散步,每天都更覺得不忍離去。一帶屏障的薔薇架是入門的地方。薔薇正盛開,吐出清洌香氣。入門以後,夾道是婆娑的修竹,是亭亭直立的雪松,是含苞未放的玉蘭。一堵湖石山遮住去路,沿鵝石的曲徑而上,見一古樸的敞亭,周圍的色彩豐富極了。有什麼大畫家能區別這千差萬別的綠和紅麼?我不知道。杜鵑早已零落,芍藥正在況芳。湖石根下,曲徑兩旁,一叢叢,一球球,丹紅的,絳紫的,米黃的,雪白的,都在笑靨迎人。你捧一朵花在手裡,你會覺得她戰戰兢兢,似乎不勝嬌羞。花氣襲人,特別在豔陽天氣是如此。濃香沁入肺腑,你好象就要醉倒在花下。下山,步過綠氈一般的草坪。在幾行垂柳外邊,就是曲折的石橋和魚池,其中有幾萬條金色的鯉魚。你拍拍手,它們就成群結隊而來,張口和你寒暄。更向前走,沿著曲折的石欄,繞過一幢畫樓,進入一個幽靜的竹院。走出花牆,一帶長堤橫在面前,這正是綠陰婆娑的蘇堤。蘇堤外邊,豁然開朗的是綠水平的西湖。站上映波橋,你最好極看那湖中的倒影。湖心亭和三潭印月曆歷在目,而在遠方的對岸,是秀麗的孤山,是長虹般的斷橋,是佇立在寶石山上的莊嚴的保叔塔。

一般人都喜歡在晴朗的日子出遊。我偏愛在非常的時間尋訪非常的美。有一個濃霧的早晨,我來到堤邊。四處迷迷茫茫,山和湖都不見了。面前只有看不透的乳白色的混沌。 埃乃之聲由遠而近,和悅耳的鳥聲相應和。白色的空洞裡隱隱約約有一個點子,而後,一隻船的輪廓漸漸顯露出來。這是這一天最早的一隻遊艇。又有一個月夜,我坐在蘇堤的長椅上。朦朧的月色投下神祕的影子,在水面上撒開浮動不定的光,好似無數的銀魚兒在那裡跳動。周圍很靜,魚兒也就大膽了,都悄悄地來到水邊,不時一翻身子,躍出水面,好象要窺探人間的奧祕。聽到濺水聲,一個銀亮的物體在水面上一閃,轉眼又不見了。

初來的進修,看見樹木花卉特盛,以為這地方得天獨厚。住久了才知道也不盡然。遊客一到這裡,時時會發出驚歎。“這石徑多麼清潔,簡直是纖法不染!”他未必知道,每天清早,有許多園林工人掌起長柄竹柄竹帚,在掃除枯枝敗葉。“這蒙茸茸的草坪多麼碧綠,好象鋪上了絨毯!”他哪裡知道,哪怕是烈日當空,也有女工戴起竹笠,蹲在地上,一棵棵拔掉那雜草。不經過幾天的觀察,誰能知道,時時有園林工人,提著唧筒,向樹木花哉噴射藥水;推起沉重的車子,移植盛開的花卉,剔除那些衰敗了的,使一片奼紫嫣紅永遠嬌豔;扛起高梯和竹竿,一棵棵扶正雪松,使它們永遠保持亭亭直立的身姿。知道了這一切,我每次看見一花一葉落地,都覺得非常可惜。因為一花一葉里正不知包含了多少勞動。想到這些花和葉混合在泥土裡,成為新的養料,培育出新的美,又只好釋然於懷。我記得上次來時,夜裡聽見丁丁冬冬的響聲。問起來,才知道是吸泥船在晝夜不停地工作。吸泥工人早已不知去向,但是留給我們清朗的湖水。啊,千千萬萬人付出勞動,我們才能享受到西湖的美。

西湖的美是不朽的,因為勞動是不朽的,勞動者是不朽的。

我常常在湖濱遇見柳阿巧。她每次見了我,圓圓的晒紅的臉上總是浮起純真的親切的笑。她會忘記我這個遊客,因為我不過是千千萬萬遊客中的一個。但是我可永遠不會忘記柳阿巧。每次遠望湖上的船影,已經在我的眼網上成為永久的視像。柳阿巧們和園藝工人們啟發了我,使我接近一條真理:勞動人民最懂得美,最能保護美,也最能創造美。只是在這個意義上,西湖的美才是永久的。

名家寫春天的優美散文:《太平湖之春》吳象

請別懷疑這題目多了一個字,不,這裡說的不是太湖,而是黃山麓太平縣的太平湖。

如果說太湖是鑲嵌在錦繡江南的一顆璀燦耀眼的明珠,那麼,太平湖則是深藏萬山叢中的一塊尚未雕鑿的翡翠。它是皖南山區青弋江上游的一座水庫,一九七二年建成蓄水,知道的人並不多。但它的湖光水色,堪與黃山媲美美,足使黃山增輝。

去年深秋,我從安慶經青陽去黃山,在湖上坐地一次輪渡。同行的同志指點著遠處群山的一個峰巔說,那就是黃山光明頂。還告訴我,這個水庫壩址在涇縣、太平交界處的陳村,原來叫陳村水庫。淹沒區主要在太平,東西兩頭各跨涇縣、石臺的一小部分。為便於管理,全部劃歸太平縣管轄,改名太平湖。它是安徽省最大的水庫,水面達十三萬畝,水深平均四十多米,可蓄水二十八億立方以上。湖中部寬廣,上下游是彎彎曲曲、寬窄不等的峽谷,風光秀麗。黃山腳下添了一大片湖水,真是“好水好山看不足”啊!可惜那次匆匆一過,來有及領略太平湖的風光。

今春,終於得到一個暢遊太平湖的機會。

早飯後從縣城出發,汽車沿著悽溪河向北,穿過叢林中一條鬱鬱蔥蔥的山區公路,行進約二十四公里,便來到湖邊的共幸碼頭,這正是去年經過的地方。在蒼翠的群山環抱之中,突然出現這一大片清澈碧綠的湖水,一種靜謐之感油然而生。離岸登艇,船經龍門、黃荊等地轉向西南沿麻川河上溯到新民公社的三門,折回小河口再向東北到陳村水壩,然後循原路而歸。回到共幸已是黃昏。天下著小雨,湖面風起浪湧,涸水瀰漫,蒼茫一片。領略了一天的湖光水色,深深地印在腦子裡的是一個“綠”字,綠是太平湖之春最使人陶醉的特色。船從寬廣處到了峽谷地帶,兩巖的青山緊挨著湖水,一片蔥翠,密密叢叢,好象進入了一個和諧的透明的翡翠般的綠色世界。山是綠的,樹是綠的,澄澈如鏡的湖水也是綠的。盛開的杜鵑花,深紅大紫,夾雜著白色的油桐,還有那岸邊村莊裡的青瓦白牆,從竹林中穿出來直到湖邊的石板小路,點綴在這無邊無際的綠色世界之中,越顯得春光明媚,生機盎然。有些地方杜鵑滿山,從山腳跟一直開到山頂,成簇成叢,陣陣一幅迷人的山水畫,更加好看。水上交通開始發展,班輪、渡輪和機帆船不多,但富有江南特色的烏蓬船、小木船、獨人漁舟和竹筏不少,船隻劃破碧綠透明的湖水,漾起一層層輕柔的細浪,象綠色的綢緞向兩邊擴散,正如古人所描繪的那樣:微風靴紋細……

黃山北麓黟縣、石臺、太平的泉水和溪澗,彙集為青溪河、舒溪河、麻川河、悽溪河,均注入太平湖,即青弋江上游,又匯合烏溪、漕溪諸水,經涇縣、南陵、繁昌在蕪湖匯入長江。黃山南麓的水則匯為新安江由皖入浙經杭州從錢塘江入海。這兩條江,上游許多支流都發源於黃山,風光旖旎,不相上下,可是知道新安江並讚美它的人不少,而具有東南山水之勝的青弋江卻幾乎默默無聞。但這也有個好處,使它保持著樸素的自然風貌,至今沒有任何汙染。太平湖控制的流域面積達兩千八百平方公里,全部有森林覆蓋,沒有泥沙淤積之虞。山青則水秀,太平湖如此清澈幽美,不是沒有原因的,也是值得珍惜的。船在峽谷中前進,不時轉換方向。一下子似乎到了盡頭,拐一個彎,又出現了新的天地。頗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太平湖兩岸的山,氣勢形態各各不同,引人入勝。到了荊陽附近,湖中出現十幾個高矮不等的島嶼,有長的,有圓的,被湖水相隔,似斷似續,錯落有致。如果在這一帶開闢天然養鹿場,養兔場,設立湖心飯店、島上賓館,一定很受歡迎。遊過黃山的人,沒有不為這座名山的雄偉、秀麗所傾倒的。在黃山之觀看雲海,更是氣象萬千,變幻莫測,忽隱忽現,虛無飄緲,有如仙境。徐霞客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當代一位著名作物說:“不上黃山就不懂得我們祖國的偉大,山河的壯麗。”這些話都很中肯。但是爬黃山確實費勁,要出很多的汗,即使樂在其中,也還是比較吃力,年老體弱的人只好望山興嘆。太平湖則另有風光,而且老少咸宜。它沒有黃山那樣巨集偉的氣魄,那麼神奇的變化,但它的曲折幽深,秀麗中顯出恬靜、溫柔,這種詩情畫意同樣能使人依依眷戀,流連忘返。爬了黃山,再來遊湖,既是最好的憩息,又可領略另一種自然美,好山好水互相輝映。湖北岸廣陽,距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的九華山,不到一百公里。如果從後山另壁公路,只有二十公里。從事黃山規劃的同志,主張把黃山、太平湖、九華山聯結起來,建設為一個完整的旅遊區,這是很理想的。

早在一千多年之前,大詩人李白已被青弋江的綺麗風光所吸引,留下許多動人的詩篇。青弋江古稱涇溪、涇川,上游就是注入太平湖的青溪、麻溪、舒溪、悽溪諸水。李白《與謝良輔遊涇縣陵寺》詩中寫道:“乘君素舸泛涇西,宛似雲門對叵溪”,他把涇溪同浙江著名的風景區若耶溪比美。《涇川送族第淳》一詩說:“涇川三百里,若耶羞見之。”進一步認為遊了涇川,若耶溪就不在話下了。“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首膾灸人口的名作中所詠的桃花潭,就緊挨著太平湖,屬涇縣水東公社萬村。桃花潭西二里多路是太平縣的碧,與西山對峙。李白不僅流利遊覽過,而且居住過,也留傳下一首名作:“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桃花流水窨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李白遊青弋江的具體經過我不瞭解,但可以肯定,他從涇縣的澀灘、桃花潭、落星潭經太平縣的碧山到石臺陵陽,往來多次,歷時數月,有很多知交契友,寫了不少名篇佳作。如能加以考證,整理出來,當會使太平湖大為生色,吸引更多的遊客。

太平湖特別麻川河地區是革命老根據地。抗日戰爭初期,新四軍軍部曾駐涇縣雲嶺兩年多,當時的後勤部、軍械所、傷兵醫院等後方機關,都在太平湖北岸的樵山公社的深山密林之中,至今還有不少遺蹟。一九四一年驚震中外的茂林事蹟後,新四軍留下還有不少遺蹟。一九四一年驚震中外的茂林事變後,新四軍留下了少數的部隊仍在這一帶堅持抗日遊擊戰爭。新民公社的農民懷念當年的游擊隊,就按他們兩位負責人的名字為公社命名。我們的遊艇到達的終點是三門村,當時是新四軍的兵站。一九三九年三月,周恩來同志曾兩次路過這個地方,結識了熱心主張抗日的開明紳士劉敬之及其子劉寅,並應他們父子之請題詞留念:

民國二十八年三月十五日

綏靖地方,保衛皖南,為全聯導(注)為群眾倡。

因抗日機緣來皖南,道出三門,兩遇劉主任及其公子,談及捍衛鄉里,驅逐日寇,大義凜然,極可欽佩。爰書此應敬之主任及其公子旭初先生之屬。

劉家經營茶葉,聞名國內外的猴魁,有七十多年曆史,就是劉家創始的。產地在三門村山接續後的猴坑。此處海拔五百餘米,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終年霧露潤,溼度大,日照短,所以鮮土層深厚,細嫩柔軟,外泡時湯清葉綠,水色明亮,香濃味醇,初飲進口微苦,繼而頓覺甘美清爽,一九一五年在巴拿馬萬國賽會榮獲一等金質獎章。因系尖茶之魁,故稱猴魁。目前正值採茶季節,社員們忙著在茶園採摘春茶。我忽然想起在雲嶺新四軍紀念館裡見過的一張照片,周恩來同志和葉挺將軍站立在竹筏上,衝破亂石淺灘的激流前進,凝眸遠眺,神態嚴肅。當時抗日烽火漫天,民族存亡未卜,他們正籌劃指揮部隊挺進敵後,光復國土。如今青弋江上游的險灘已沉眠湖底,出現了碧綠平靜的太平湖,數十噸輪船可以在這深山坳裡暢行無阻。山區的竹木茶葉,可以從水路運往全國各地。先烈地下有知,當會含笑欣慰。

黃山腳下有這麼個翡翠般的太平湖,恐怕出乎許多人的意料,至今尚未引起應起應有的重視。太平湖,太平湖是美麗的,但還不富饒。它應當更美麗、更富饒,也有充分的條件可以變得更美麗、更富饒。希望同志們,特別是旅遊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的領導同志們,親自觀賞一下這塊尚未雕鑿的翡翠吧,太平湖正披著春天的盛裝,在向你招手呢!

名家寫春天的優美散文:《錦江春色來天地》鍾樹樑

“錦江春色來天地”,才過了元宵燈節,成都巳經是著濃如酒了。

成都郊區大部分是蔬菜田,一望無涯的各種菜蔬,蔥蔥蘢蘢,油光水滑,像綠色的絲綢覆蓋了大地。偶有一兩塊油菜田,像黃金的島嶼呈現在綠渡中間,黃燦燦、金晃晃地射人眼睛,越顯得春光明媚。“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官到洗花溪”(陸游詩)。浣花溪,百花潭,樹密而水清。溪水曲折縈迴、饒有情意地穿流在菜田花樹之間。兩邊岸上,新栽的楊柳枝枝弱,才發芽幾天就丟擲了萬縷綠絲,好似十五、六歲的少女,希發於陽光之中。“村村自花柳”,我傍著清流,來到了草堂。

成都春濃,草堂的春色更濃。高大的楠木、松柏和許多經冬不凋的喬木,各以它們高標挺秀的老幹新枝伸向天宇,灑下了滿園綠陰。草堂民族形式的平房建築,亭臺廊館,都靜幽幽地前庇在大木千章之下。工部飼後面有萬竿修竹,“蒼翠拂波濤”,綠條搖動,白雲在上面飄流,遠遠望去,似乎是綠波中的點點歸帆。竹外的桃花、李花、玉蘭開得正好,光豔照人。草堂裡的密葉繁陰,調花亂蕊,把玻窗、畫屏都映照得五彩斑斕。我特別留意的是那些消木樹。草堂內外約有五千株梢木樹,是成都市少年兒童在好幾年前為了體現“榿林礙日吟風葉”的詩意而栽種的。果然,“飽聞梢木三年大”,它們早已成林;春天,又長出了新的嫩葉。我想當年種樹的少年兒童,大概也快要長大成人了吧?

這時遊人不多,草堂分外寧靜。只聽見春鳥飛鳴,樹葉低語和參觀者偶爾的一兩句交談聲。“心清聞妙香”,不知從哪兒吹來了一陣陣的香風,——這是幽蘭的芳香。我們懷著“高山仰止”的心情,升堂(詩史堂),入室(杜甫紀念館)。

杜甫紀念館的一部分展室內,全是杜甫詩意畫。一跨進門來,就走入了一座藝術之宮。這兒是具有特殊新穎色彩的畫廊。集眾家的手筆,繪出一人的詩意,反映了公元第八世紀唐帝國的一個動亂時期以至漫長的中國封建主義時代。它們記錄了祖國壯麗的名山大川,淳厚的民情風俗;描繪了在殘酷的封建壓迫下勞動人民傷心修目的景象和封建貴族荒淫無恥的生活;也畫出了詩人筆底的成都草堂和栩栩如生的花卉、翎毛。

社甫的集子內有不少題畫的詩,但詩人絕不肯僅僅為應酬而作。在一幅佳作的面前,他總是“興與煙霞會”,“對此興與精靈聚”,那麼地聚精會神,刻意創作,對畫題詩。而我們的畫師也“不是無心學”,特別是解放後的畫家都是有心人,都能深切體會詩人的愛憎,對詩情詩意,心追力摹,傳神于丹青,為詩作畫。詩情畫意兩相結合,使你流連觀賞,舉步難移。

我驚佩幹《又呈吳郎》的工細。這幅畫把詩人晚年更加同情貧苦人民的深厚感情以生動的藝術形象再現了出來。堂上,詩人似乎在勸說吳郎:“堂前撲棗任西鄰”,“不為困窮寧有此!”堂下,“無食無兒一婦人”,手持竹竿,背倚棗樹,似乎在窺察堂上的動靜,有所希冀也有所畏懼。但是詩人懇摯的姿態,使人感到堂上堂下,了無遮攔,詩人的感情與人民的感情正相交流。“只緣恐懼轉須親”,從前讀此詩如聞其聲,現在通過畫師的創造,更使人觸摩到詩人對窮苦老百姓的深切同情和無限體貼的偉大胸懷。而詩人周覽字內,“正思戎馬淚沾巾”的精神也溢於紙上了。已故的齊白石老人,九十四歲時畫出了詩人在草堂所吟的詩“細雨魚兒出”、“批杷對對香”等四幅詩意畫。其中的“枯棕”,本是詩人寓意之作,刺剝削者剝民有如剝棕,使本具歲寒之姿的棕櫚,競先子蒲柳而凋喪。這張畫難於落筆的地方是一個 “枯”字,尤其是要通過“枯棕”的表現,反映出詩人“使我沉嘆久”的心情。我們的老畫家意在筆先,蒼勁的幾筆飽含怒意,並題上杜甫詩句“有同枯棕木”,掌握住了這篇詩的精義所在,給人的啟發不少。而“荔枝”一幅,朱實累累,豐腴可愛,畫的是《病橘》詩中的兩句詩意:“憶昔南海使,奔騰獻荔枝”。它有著深廣的歷史意義。兩句詩一經題在紙上,荔枝的顏色愈鮮,而封建統治者的齷齪荒唐便愈覺可憎。詩畫相成,達到了血肉不可分離的境地。

草堂管理處蒐集並徵求了杜甫詩意畫和墨書數百件,新作品還在源源而來。我們的畫家用他們風格各級的畫筆,縈繞著歷史的風煙,映帶著草堂的花月,更蘊含著偉大詩人的激情和血淚,繪製出了各有特色而又統一於杜詩的總的情意中的詩意畫;構成了琳琅滿目。百花齊放的民族畫廊,亙古常新的錦江春色。

看了詩意畫,時已當午,窗外的陽光分外耀眼,我的心裡也感受到一種巨大的熱力。想到我們的詩人最偉大的地方就在幹他的“熱”。那一種意老愈摯也愈者愈熾的“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的“熱”。從詩人幾十年的詩歌創作中,使人深深感到他對祖國、對人民、對家人故舊、對文學藝術莫不是滿腔熱情,滿懷熱望;有時他悲歌流涕,也流的是滿眼熱淚。

詩人火一般的熱情,植根於他對祖國、對人民一往情深、真心真意的愛;植根於他的強烈的愛憎和分明的是非感。如果說詩人早年的“窮年憂黎元”、“下憫萬民瘡”,基本上還是站在客觀立場上的熱烈的同情心,那麼,在被遣歸家後的“請為父老歌……四座淚縱橫”,已進一步趨向於人民。在成都時,遭田父強邀飲酒的“故起時被肘”,以至在夔州時對一貧老婦人的“只緣恐懼轉須親”,則是更進一步地與因父野老親如摯友並感到與窮人有相同的命運了!

詩人對人對物也都是熱其所當熱。他對李白是極熱的。那不僅因為“白也請無敵”,清新俊逸,令人傾倒;還更由於李白的“嗜酒見天真”;由於李白的蔑視一切權貴,佯狂可哀;由於“世人皆欲殺”。他對自己的妻子是熱的,那也不是一般的“篤於伉儷之情”;還更由於“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飢渴”,遭逢亂世,同受苦難的命運,把他們的心緊緊聯絡了起來。草堂內的花木禽魚,都得到詩人親手的培植和愛撫,高楠,丁香,黃鶯,蜻蜒,他都鉅細不遺地為他們唱出讚歌;而“新鬆恨不高千尺”,雖然這是有寄託的詩句,但詩人對於良木嘉樹無比熱愛的心情也情見乎詞了。

詩人對詩歌創作是熾熱的。他的熱誠真到了“詩成泣鬼神”的程度。詩人是以詩為史,將身許詩,對詩歌創作有著自覺的、極強烈的責任感,這是與封建社會裡的不少士大夫大異其趣的。他曾說,他“不敢廢詩篇”。請聽,這是何等堅決的、出自內心的詩的誓辭:只有忠於祖國和愛人民的詩人,才會對詩歌如此的熾熱。而表現在創作的時候是“學詩猶孺子”,“新詩改罷自長吟”,“語不驚人死不休”:十分的虛心,百倍的努力,絕對的執著,無窮的愛和火熱的心!

詩人縱使在“羈旅病年侵”、“天地日榨羌”的窮途末路中,對祖國和人民也依然滿懷著熱望。詩人垂老之年,雖然情緒有時不免衰颯,但是壯心未已,希望人民過幾天安樂日子的迫切心情從總的說來是至死不衰的。詩人在草堂所作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那種巨集偉的志願是不用說了;在夔州所寫的“安得務農息戰鬥,普天無吏橫索錢”,這種偉大的幻想也不用說了;就是在湖南所寫的《鳳疾舟中伏枕書懷》這一篇絕筆之作也還諄諄道及“公孫仍恃險,侯景來生擒”,疾恨於楊子琳、臧價等一般亂世軍閥,隱然有投畀有北、拔亂反正的殷切期望。

詩人的熱淚總是流向國家人民,“少陵野老吞聲哭”,“痛哭鬆聲回”,都不是絕望的眼淚,在涕淚長流中更認清現實,關懷祖國,靠近人民。而“鄰人滿牆頭,感嘆亦虛欷”,“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更是與人民的熱淚相交流。晚年登岳陽樓,戎馬關山,憑軒流涕,這是我們的詩人把幾十年的家國憂傷之感和千萬人民的號泣痛苦之情,凝聚在一把眼淚之中而灑向白浪滔滔的洞庭。使人悲歌,使人慷慨,給人以衝擊、鼓舞的力量,這一把眼淚,它蘊藏著多麼巨大的熱力啊!

詩人也有“冷”的一面。那是對那些不仁的貴人,炙手可熱的權臣,縱暴殺人的將軍,酒肉腐臭的朱門和黃金浪擲的惡少。總之,是當時封建朝廷上上下下、裡裡外外,那些殘民以逞的“鷗梟”、“虎狼”之徒。對於這些人,詩人完全不是什麼“溫柔敦厚”、“寬厚和平”,他是“嫉惡懷剛腸”。對人民越熱,對這些人越冷。詩人對他們是冷眼相覷:如說,“唐堯真自聖,野老復何知?”“自古聖賢皆薄命,奸雄惡少皆封侯。”而更多的時候是出之以冷嘲,予以無情的揭露:“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汙遊魂歸不得”是刺明皇、貴妃,“獨使至尊憂社稷,諸君何以答昇平”是刺朝廷諸大臣。再如“熊羆咆我東,虎豹號我西。我後克長嘯,我前狨又啼”,這更把黑暗社會陰森恐怖的形象描繪無餘。有時簡直是橫眉冷對:“但覺高歌有鬼神,焉知餓死填溝壑”,我行我素,寧死不移的精神也躍然紙上。至於“惡竹應須斬萬竿”,則是對殘賊之人大張撻伐、除惡務盡的戰鬥精神的充分流露了。

詩史堂上懸掛著陳毅同志的一副對聯,就是杜甫的這兩句詩:“新鬆恨不高千尺,惡竹皮須斬萬竿”。陳毅同志認為這是杜甫最好的詩。由幹歷史條件的限制,詩人未能徹底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縛,未能深察人民痛苦的根本原因,這也表現在某些詩篇上。但是,這不過是熒煌光焰中的幾點輕煙,減不了杜詩的光采。“不廢江河萬古流”,我們的詩人以詩為史,秉筆而書,翻起了詩歌藝術上的熱浪和巨瀾,波商雲麗,源遠流長,而沽丐無窮。詩史堂的正中有朱德委員長撰書的對聯:“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這是對詩人最恰當的評定。

紀念館內還陳列著毛主席來遊草堂的一組照片。毛主席的來遊,給草堂帶來了光輝。草堂和紀念館正是在黨的無微不至的關懷下而得到發展和建立起來的。為了瞭解近一兩年來草堂的進展,我又來到草堂管理處。

草堂管理處同整個草堂一樣,也是春色與詩意交融。管理處的後院內有一樹盛開的垂絲海棠,嫩綠的葉子陪襯著粉紅的花朵,千絲萬蕊,臨風搖曳,它的右上方是置書萬卷的藏經樓。上面幾間平房窗明几淨,牆壁上滿是杜甫詩意畫。管理處的同志熱情講述了近年來草堂的新發展。

草堂現有自宋迄今的社詩注木155種,連同其他有關杜詩的圖書共400多種;拓片、實物、詩意畫、法書等各項文物2200多件。每一種書和每一件文物都來之不易,由於管理處的辛勤蒐集和全國各地的積極支援,才使他們薈萃一堂。其中如元刻杜詩多種和明人畫《飲中八仙歌》都是海內僅存的珍品。藏經樓寬敞幽靜,詩卷與文物相倚,有如“珊瑚碧樹交枝柯”。管理處的工作人員,既要整理文物,佈置展覽,編輯資料,培養花木,還要接待從全國以至世界各地不遠萬里而來的參觀者,幾年來接待的客人數以萬計。他們還要解答來自各個方面所提出的有關詩人及其作品的種種問題,逐漸形成社詩研究的一箇中心點,充分發揮所藏資料的作用。又還要“重尋子美行程舊”(陸游詩),親到各地探尋詩人的遺蹟、遺事。目前除陝北和甘肅還沒有直接派人去過外,其它凡是社甫走過的地方,都已經“步蝶隨春風”,一步一探尋,發掘和蒐集到的“地下礦藏”與“口上碑文”不少。他們還愉快地擔負起傳播和普及歷史文化的責任,使杜詩精華為廣大勞動人民所掌握和吸收,詩人的高貴品質為人人所瞭解和學習,以促進社會主義新文化的發展。除安排各種展覽和出版通俗讀物而外,還經常組織賽詩會、賽畫會、賽歌會,一年四季,花開不斷,熱鬧非常。今年紀念詩人誕生1250週年,他們還有一系列動人的計劃。我深深感到:他們工作的嚴肅、活潑、新鮮和富有創造性,本身就是一首好詩。

情著激動的心清,我來到工部飼內詩人的塑像前,從祠內望出去,草堂真是風日清美,花木鮮妍,房舍整潔,文物粲然。在我眼前忽然展開了我童年時候來到這裡的景象:塑像還是這一座,顏色卻舊得多;草堂內有十幾張茶桌子,幾個和尚在賣茶;草堂各處的牆壁都被汙損,竹子樹木也被雕壞,寫滿了某些遊人的“大作”和“大名”,甚至詩人的衣衫也被塗抹和刻削。我至今還記得我的父親遊草堂詩中的一聯;“煮茗嗔僧懶,題詩笑客勤”。我的眼前又展開了另一番景象,那是解放前夕的草堂:花木被摧殘了,楹聯被燒燬了,詩人一身難保,塑像也被破壞了,詩史堂變成馬圈,工部祠住著傷兵,革深沒胚,遊人絕跡。當時的人曾有這樣幾句形容的話:“草堂草堂,有草無堂。荒煙蔓草,敗壁頹堂。”

我更想到1220xx年前,詩人始到成都,“主人為1、林塘幽”,得到幾個朋友的幫助,在草堂定居下來。可是草堂的修建,主要是靠他自己的慘淡經營。他常常寫信出去覓桃樹,覓梢木,要松樹秧子,要綿竹,自然有送來的也有未送來的。他在草堂的一段時間,雖然錦裡春光爛漫,花柳無私,但是“恆飢稚子色淒涼”,也常常廚灶無煙。最後不得不被迫離開。1220xx年後的今天,“為卜林塔”的主人,卻是新中國人民;杜甫草堂雖然處在成都一隅,卻為全國人民以至全世界人民所想望;草堂的光輝照耀著世界上為人民的事業而歌唱的進步的詩壇。波蘭作家協會副主席的題字說得好:“中國人民把詩歌放在這樣高的地位,這點很重要。”是的,只有今天的中國人民才真正懂得詩歌的巨大意義,更加熱愛為人民說話的詩人,才會把詩歌放在這樣高的地位。我們今天才可以說:“杜甫草堂天下稀”。

我彷彿看見,詩人杜子美已經離開了自己的座位,他走向眾多詩人群中,他在傾聽賽詩會上巨集亮的誦詩聲,他在觀賞眾美如雲的詩意畫,他在撫摩少年兒童為他栽種的青青的槍木。一千二百年間事,有如噩夢初醒。他驚歎於今天才真正是“錦江春色來天地”,他迎著春光,離開了草堂,經巴峽,穿巫峽,下襄陽,向洛陽,重遊齊趙,再歷咸陽,他的足跡遍於中國。他要把自己的第二度生命再獻給祖國,獻給詩,他將以自己的凌雲健筆,“毫髮無遺憾”地寫出波瀾老成的格調,最清最麗的詞句,為偉大的新中國寫出最新的篇章。

春天是一個很美的季節,所以很多名家都會寫關於春天的優美散文,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名家寫春天的優美散文,供大家欣賞。

名家寫春天的優美散文:《園子裡的春天》

春天總是最先叩響園子的竹門,然後,將去年熄滅的火把,一束一束點燃。這時候,獨守空房的冬天就像一匹淒厲的狼,在驟然而來的火焰裡棄陣而逃。火焰使它孤獨的目光無所適從,大地的花裙子讓它迷路。它夾著枯槁的尾巴,一步一步退縮。

春風猛烈地漫湧進來,園子猶如天然的火塘,星子四濺。早起的奶奶一腳踩空,落進了“大姑娘窗前繡鴛鴦”的老歌裡,不能自拔。她桃花一般姣好的面容,在我們慵懶的春夢中,栩栩如生。

桃紅柳綠,蔬菜拱土,年輕時許下的諾言,再一次發芽,滿園子的春訊,喜上眉梢。一顆發白的草籽,它怎樣落在土裡,又以怎樣的勇氣挽住季節的臂膀?奶奶咧開的嘴角,洩露了春天的祕密。

不消幾天,孤單的籬笆就會被滿腹的心事掩蓋起來,那鮮嫩的豆角,像詩歌的月牙,在小河淌水的盡頭擱淺。茴香的根會圍著地埂成長,茭瓜會在水中誕生它們的嬰兒,馬齒筧菜蓄滿了稠密的奶汁,蝴蝶的翅膀迷惑著鳥的眼睛。而四圍燃燒的花朵會一點一點成為彩色的灰燼,飄蕩著,垂落著,擋住蟲子們回家的路。如果一隻蜜蜂進到園子裡來,它肯定會被醉倒,春天的園子本身就是一塊巨大的蜜糖,而我們要做的,是把它沿溝剖開,親手把生活的根,放進去,就像把一顆跳動不安的心,託付給一個人。

只要再來一陣春風,愛情就將掛果,那是屬於我們的愛情啊,但我們一無所知。

名家寫春天的優美散文:《故園春》柯靈

故鄉的三月,是田園詩中最美的段落。

桃花獎靨迎人,在溪邊山腳,屋前籬落,濃淡得宜,疏密有致,盡你自在流連,盡情欣賞,不必像上海的摩登才子,老遠地跑到香菸繚繞的龍華寺畔,向賣花孩子手中購取,裝點風雅。

冬眠的草木好夢初醒,抽芽,生葉,嫩綠新翠,嫵媚得像初熟的少女,不似夏天的蓊蓊鬱鬱,少婦式的丰容盛髻。

油菜花給遍野鋪滿黃金,紫雲英染得滿地妍紅,軟風裡吹送著青草和豌豆花的香氣,燕子和黃鶯忘憂的歌聲,……

這大好的陽春景色,對大地的主人卻只有一個意義:“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對鄉下人不代表詩情畫意,卻孕育著夢想和希望。

天寒地裂的嚴冬過去了。忍飢挨凍總算又捱過一年。自春祖秋,辛苦經營的糧食——那汗水淘洗出來的粒粒珍珠,讓“收租老相公”開著大船下鄉,升較斗量,滿載而去。咬緊牙齒,勒緊褲帶,度過了繳租的難關,結帳還債的年關,好容易春天姍姍地來了。

謝謝天!現在總算難得讓人緩過一口氣,脫下破棉襖,赤了膊到暖洋洋的太陽下做活去。

手把鋤頭,翻泥鋤草,一鋤一個美夢,巴望來個難得的好年景。雖說慘淡的光景幾乎年不如年,春暖總會給人帶來一陣歡悅和鬆爽。

在三月裡,日子也會照例顯得好過些。“春花”起了:春筍正好上市,豌豆蠶豆開始結莢,有錢人愛的就是嘗新;收過油菜子,小麥開割也就不遠。春江水暖,鮮魚鮮蝦正在當令,只要你有功夫下水捕撈。……乾癟的口袋活絡些了,但一過春天,就得準備端陽節還債,準備租牛買肥料,在大毒日頭底下去耘田種稻。挖肉補瘡,只好顧了眼前再說。

家裡有孩子的,便整天被打發到壟頭坡上,帶一把小剪刀,一隻蔑青小籃子,三五結伴,坐在綠茸茸的草場上,細心地從野草中間剪薺菜、馬蘭豆、黃花麥果,或者是到山上去摘松花,一邊勞動,一邊唱著頑皮的歌子消遣:

薺菜馬蘭豆,姊姊嫁亨(在)後門頭;後門春破我來修,修得兩隻奶奶頭。

女孩子就唱那有情有義的山歌:

油菜開花黃似金,蘿蔔開花白如銀,草紫開花滿天星,芝麻開花九蓮燈,蠶豆開花當中一點黑良心,怪不得我家爹爹要賴婚。

故鄉有句民謠:“正月燈,二月鷂,三月上墳船裡看姣姣。”

二月正是掃墓的李節,挑野菜的孩子,遇見城市人家來上墳的,算是春天的一件大樂事,大家高高興興,一哄而上,看那些打扮得齊齊整整的哥兒姐兒奶奶太太們,擺開祭祀三牲,在鳳燈裡點起紅燭,一個個在墳前欠身下拜。要遇見新郎新娘頭年祭祖,闊人家還有樂隊吹奏.祭掃完畢。上墳人家便照例把那些“上墳果”——發芽豆、燒餅、饅頭、甘蔗、荸薺分給看熱鬧的孩子,算是結緣施福。上墳還有放炮仗的,從天上掉到地下的炮仗頭,也有孩子們寶貝似的拾了放在籃子裡。說說笑笑,重新去挑野菜。

等得滿籃翠碧,便趕著新鮮拿到鎮上叫賣,換得一把叮噹作響的銅板,拿回家裡雲交給父母。

因為大自然的慷慨,這時候田事雖忙,不算太緊,日子也過得比較舒心。——在我們鄉間。種田人的耐苦勝過老牛、無論你苦到什麼地步,只要有口苦飯,便已經心滿意足了。“收租老相公”的生活跟他們差得有多遠,他們永遠想不到,也不敢想。——他們認定一切都命中註定,只好送來順受,把指望託付祖宗和神靈。

在三月裡,鄉間敬神的社戲特別多。

按照歷年的例規,到時候自會有熱心的鄉人為首,挨家著戶募錢。農民哪怕再窮,也不會吝惜這份捐獻。

演戲那天,村子裡便忙忙碌碌,熱火朝天。家家戶戶置辦酒餚香燭,乘便祭祖上墳,朝山進香。午後社戲開場,少不更事的姑娘嫂子們,便要趁這一年難得的機會,換上紅紅綠綠的土布新衣,端端正正坐到預先用門板搭成的看臺上去看戲。但家裡的主人主婦,卻很少有能閒適地去看一會戲的,因為他們得小心張羅,迎接客人光降。

鎮上的側主也許會趁掃墓的方便,把上墳船停下來看一看戲,這時候就得趕緊泡好一壺茶,送上瓜子花生,鄉間土做的黃花果糕、松花餅;傍晚時再擺開請過祖宗的酒餚,殷勤地留客款待。

夜戲開鑼,戲場上照例要比白天熱鬧得多。來看戲的,大半是附近村莊的閒人,鎮上那些米店、油燭店、雜貨店裡的夥計。看過一出開場的“奪頭”(全武行),各家的主人便到戲臺下去找尋一些熟識的店夥先生,熱心地拉到自己家裡,在門前早用小桌子擺好菜餚點心,剛坐下,主婦就送出大壺“三年陳”,在鑼鼓聲裡把客人灌得大醉。

他們用最大的誠心邀客,客人半推半就:“啊喲,老八斤,別拉呵,背心袖子也給拉掉了!”到後卻總是大聲笑著領了情。這殷勤有點用處,端午下鄉收帳時可以略略通融,或者在交易中沾上一點小便宜。

在從前,演戲以外還有迎神賽會。

迎起會來,當然更熱鬧非凡。我們家鄉,三月裡的張神會最出名,初五初六,接連兩天的日會夜會,演戲,走浮橋,放焰火,那狂歡的景象,至今夢裡依稀。可是這種會至少有七八年煙消火滅,現在連社戲也聽說演得很少。農民的生計一年不如一年,他們雖然還信神佞佛,但也無力顧及這些了。——今年各處都在舉行“新生活運動”提燈會,起先我想,故鄉的張神會也許會藉此出迎一次罷?可是沒有。只是大地春回,一年一度,依然多情地到茅簷草廬訪問。

春天是使人多幻想,多做夢的。那些忠厚的農民,一年一年地掙扎下來,這時候又像遍野的奼紫嫣紅,編織他們可憐的美夢了。

在三月裡,他們是興奮的,樂觀的;一過了三月,他們便要在現實的災難當中,和生活作艱辛的搏鬥了。

一九三四年春

名家寫春天的優美散文: 西湖即景

于敏

上次來杭州,有一天碰上陰雨。“冒雨遊山也莫嫌,卻緣山色雨中添”,想起這兩句詩,就去攀玉皇山。拾級而上,路溼苔滑,一會兒渾身汗漉漉的了。美好的事物要辛勤地探索,果然!雲氣翁翁濛濛,一派淡灰色的調子。襯托著這個背景,掛了萬千水珠的竹子格外青翠。站在山頂上,一邊可以俯瞰錢塘江。江水浩浩渺渺,從霧迷雲封的天邊曲折而下。對面的蕭山只是一抹淡淡的背影。

山頂上風大雨大,只好在茶榭裡避雨。窗外翠竹搖曳,從這裡遠望,一種奇特的、出乎意想的美景使我驚呆了。西湖宛如墨染了一般,完全變成濃黑的了。“波漂菇米沉雲黑”,信然!“沉雲黑”三字出自胸臆,也還是得於自然。中國畫裡有一派米點山水,用飽墨渾灑大大小小的點子,或疏或密,或濃或淡,用來表現山雨空溟的景色。我一向以為這種技法寫意太甚,用處是不大的。不想一個偶然的機會糾正了我的看法。湖水是濃黑的,而蘇堤則是一條白色的帶子,堤上的六橋竟宛如漢白玉雕刻的了。變幻的天工造成奇特的黑白對比,這美是我生平未見的。要在畫面上傳神地寫實,似乎非米點的技法莫辦。

這次來杭州,一下火車,碰巧又是個雨天。“湖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這兩句詩提起我的興致,又冒雨去泛湖。蒼茫的湖上只有我一葉扁舟,可見象我這樣的瘋子原是不多的。雖然全身淋溼,我絲毫也不後悔。上次雨中登山,領略了非常的湖景,這次乘雨泛舟,又欣賞了出奇的山色。雨中的山色,其美妙完全在若有若無之中。若說它有,它隨著浮動的輕紗一般的雲影,明明已經化作蒸騰的霧氣。若說它無,它在雲霧開豁之間,又時時顯露出淡青色的、變幻多姿的、隱隱約約、重重疊疊的曲線。若無,頗感神奇;若有,倍覺親切。要傳神地描繪這幅景緻,也只有用米點的技法。

“行萬進而路,讀萬卷書”,這是清代學者顧亭林的主張。這個“萬”個字很有意思。美是無窮的,正象宇宙是無窮的,人生是無窮的。要在無窮中有一得之見,真得在“萬”字上下功夫。為了認識一個客觀事物,不怕探索一萬次,這種勇氣本身就是美的。

我這個怪人引起船孃的好奇,而她的身世卻也喚起我無限的同情。她叫柳阿巧,八歲就划船,朝朝暮暮,伴著一支槳兒,度過了二十二個年頭。她是一部西湖的活歷史。日本兵,國民黨,達官,權吏,闊老,貴婦,給船戶帶來災難,給西湖帶來荒廢。阿巧和她的夥伴,天矇矇亮就站在高大的臺階下邊,向門深似海的宅邸裡窺探,心情緊張得氣也出不來了。能攬到一個顧客麼?能得到一天的口糧麼?有時攬到顧客,也不一定得到報酬,因為還有船租和把頭的剝削。蘇堤荒蕪了,任是鶯歌三月,它也沒有春曉。湖水淤塞了,一灣濁流,怎能映出清朗的月色!柳浪聞鶯闢為殺人場,黑夜傳出淒厲的槍聲。在一帶山坳裡有一處碧瓦的高樓,據阿巧指點,原是楊虎的別墅。我記起來了,在國民黨罪惡統治的年代,楊虎是淞滬警備司令,而上海國民黨的頭子叫陳群,所以統名為“虎群狗黨”。這些野獸的爪牙,曾經瀝下多少革命先驅者的血,其中也有左翼文學先驅者的血。為了這事,魯迅曾經寫過《為了忘卻的紀念》,其中一首七言律詩我至今還牢牢地記得:“……夢裡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好一個“怒”字!怒不可遏的中國人民趕走了虎群狗黨,奪回了全中國,也奪回了西湖的美。

可是我何必緬懷往事。柳阿巧坐在船頭,正從回憶裡醒過來。她展眉而笑,宛如輕風指起湖面的漣漪。既然現在生活在幸福中間,她怎能不笑。對於最近兩年的災荒,她沒有悲嘆,沒有驚慌,沒有失望。她當前的生活不算富裕,但是有了確實的保證。她是西湖公社的一員,得的是月薪,不怕淡季,不怕風雨,也不怕生活中有什麼變故。她不久以前生了個嬰兒,在公社的託兒所裡喂得胖胖的了。她的大兒子正在上海讀中學,提到這一點。她心裡的狂喜不禁滿溢在臉上。幾時見過船孃的兒子讀中學呢?她沒有任何後顧之憂,她滿心歡暢地駕起輕舟,把遊客送到這裡那裡。她在挨乃聲中送走了屈辱,迎一了幸福,也在挨乃聲中展望更好的明天。她是西湖的主人,而幸福的主人都是好客的。她熱情地為我指點,為我解說,很怕我忽略了她從小就熟悉的西湖的美。

這裡細雨霏霏,水天一色。阿巧送我到三潭印月,我就棄舟登岸。正是紅瘦綠肥的暮春時節,但是西湖的花卉四時不斷。我走過曲折的石橋,橋下的睡蓮正沉睡未醒。杜鵑正盛開,白的如棉如雪,紅的如火如血,一叢叢點綴在綠樹修竹中間。杜若生在水邊,很象蘭花,但是不象蘭花那麼嬌氣;它繁茂得很,茁壯得很。醉人的香氣撲面而來,很難分清這是哪一種花的香氣。在這個天地裡,那綠茸茸的細草,那碧瑩瑩的苔蘚,似乎也都散發出清香。三潭在湖的中心,從這裡引領四望,南北雙峰早已裹在層雲裡,看不清了。柳浪和花港隱沒在濃綠裡,偶爾露出影子似的飛簷。南屏山下閃爍著點點金色,這是淨慈寺的琉璃瓦。所有這一切都披上細雨的網。雨絲時疏時密,景色因而瞬息變化。如今勉強地見諸文字,自然無法捕捉那種空靈的意境。

細細想來,若論水,西湖不及太湖,不及洱海;若論山,雙峰不及雁蕩,更不及黃山。為什麼西湖的聲名特高,吸引著特多的遊人?是因為湖山掩映,相得益彰麼?是因為陰晴明晦,湖山的變化四時無窮麼?後來遊靈隱,我才想通了這個問題。這裡峰巒挺秀,樹木參天,流水潺媛,正是“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山名飛峰 ,下有許多石洞,最大的曰“龍弘”其中倒懸著許多冰柱一般的石鐘乳。石壁上有千年以來歷代的石刻佛像,其中不少藝術珍品。在洞的深處,有自然形成的裂隙,仰首窺視,可以看見一線蒼天,所以名曰“一線天”。這麼清幽的地方,誰見了能不驚歎!但是人們流連不去,不只因為有這山、這樹、這泉、這洞、這石刻,還因為有一座莊嚴的廟宇;又不只因為有這廟宇,還因為與這廟宇相關的有一個為人民所喜愛的人物,他對權貴嘻笑怒罵,對平民扶危濟困,就是在傳說中被神化了的濟顛僧。自然的美,人工的美,倫理的美,這一切綜合為美的極致。

後來遊廟,我的想法更得到證實。從建築藝術上著眼,岳廟並無特色;從造型藝術上看,岳飛的塑像更是不倫不類。但是這裡的遊人四時不斷。有誰到西湖而不來瞻仰岳廟的呢!我想是很少的。如果西湖只有山水之秀和林睿之美,而沒有岳飛、于謙、張蒼水、秋瑾這班氣壯山河的民族英雄,沒有白居易、蘇軾、林逋這些光昭古今的詩人,沒有傳為佳話的白娘子和蘇小小,那麼可以設想,人們的興味是不會這麼濃厚的。我們瞻仰岳廟而高歌岳飛的《滿江紅》,漫步南屏而闇誦張蒼水的《絕命詩》;我們流連在蘇堤上而追憶蘇東坡的“六橋橫絕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屏通”,登孤山和放鶴亭而低吟林和靖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在這裡,自然與人的功業與人的創造融為一體。相得益彰的不只山和水,還有自然和人。

人和自然的關係也正如人和人的關係,日夕相處後情誼彌篤。我的信所距花港很近,每天早晚在這裡散步,每天都更覺得不忍離去。一帶屏障的薔薇架是入門的地方。薔薇正盛開,吐出清洌香氣。入門以後,夾道是婆娑的修竹,是亭亭直立的雪松,是含苞未放的玉蘭。一堵湖石山遮住去路,沿鵝石的曲徑而上,見一古樸的敞亭,周圍的色彩豐富極了。有什麼大畫家能區別這千差萬別的綠和紅麼?我不知道。杜鵑早已零落,芍藥正在況芳。湖石根下,曲徑兩旁,一叢叢,一球球,丹紅的,絳紫的,米黃的,雪白的,都在笑靨迎人。你捧一朵花在手裡,你會覺得她戰戰兢兢,似乎不勝嬌羞。花氣襲人,特別在豔陽天氣是如此。濃香沁入肺腑,你好象就要醉倒在花下。下山,步過綠氈一般的草坪。在幾行垂柳外邊,就是曲折的石橋和魚池,其中有幾萬條金色的鯉魚。你拍拍手,它們就成群結隊而來,張口和你寒暄。更向前走,沿著曲折的石欄,繞過一幢畫樓,進入一個幽靜的竹院。走出花牆,一帶長堤橫在面前,這正是綠陰婆娑的蘇堤。蘇堤外邊,豁然開朗的是綠水平的西湖。站上映波橋,你最好極看那湖中的倒影。湖心亭和三潭印月曆歷在目,而在遠方的對岸,是秀麗的孤山,是長虹般的斷橋,是佇立在寶石山上的莊嚴的保叔塔。

一般人都喜歡在晴朗的日子出遊。我偏愛在非常的時間尋訪非常的美。有一個濃霧的早晨,我來到堤邊。四處迷迷茫茫,山和湖都不見了。面前只有看不透的乳白色的混沌。 埃乃之聲由遠而近,和悅耳的鳥聲相應和。白色的空洞裡隱隱約約有一個點子,而後,一隻船的輪廓漸漸顯露出來。這是這一天最早的一隻遊艇。又有一個月夜,我坐在蘇堤的長椅上。朦朧的月色投下神祕的影子,在水面上撒開浮動不定的光,好似無數的銀魚兒在那裡跳動。周圍很靜,魚兒也就大膽了,都悄悄地來到水邊,不時一翻身子,躍出水面,好象要窺探人間的奧祕。聽到濺水聲,一個銀亮的物體在水面上一閃,轉眼又不見了。

初來的進修,看見樹木花卉特盛,以為這地方得天獨厚。住久了才知道也不盡然。遊客一到這裡,時時會發出驚歎。“這石徑多麼清潔,簡直是纖法不染!”他未必知道,每天清早,有許多園林工人掌起長柄竹柄竹帚,在掃除枯枝敗葉。“這蒙茸茸的草坪多麼碧綠,好象鋪上了絨毯!”他哪裡知道,哪怕是烈日當空,也有女工戴起竹笠,蹲在地上,一棵棵拔掉那雜草。不經過幾天的觀察,誰能知道,時時有園林工人,提著唧筒,向樹木花哉噴射藥水;推起沉重的車子,移植盛開的花卉,剔除那些衰敗了的,使一片奼紫嫣紅永遠嬌豔;扛起高梯和竹竿,一棵棵扶正雪松,使它們永遠保持亭亭直立的身姿。知道了這一切,我每次看見一花一葉落地,都覺得非常可惜。因為一花一葉里正不知包含了多少勞動。想到這些花和葉混合在泥土裡,成為新的養料,培育出新的美,又只好釋然於懷。我記得上次來時,夜裡聽見丁丁冬冬的響聲。問起來,才知道是吸泥船在晝夜不停地工作。吸泥工人早已不知去向,但是留給我們清朗的湖水。啊,千千萬萬人付出勞動,我們才能享受到西湖的美。

西湖的美是不朽的,因為勞動是不朽的,勞動者是不朽的。

我常常在湖濱遇見柳阿巧。她每次見了我,圓圓的晒紅的臉上總是浮起純真的親切的笑。她會忘記我這個遊客,因為我不過是千千萬萬遊客中的一個。但是我可永遠不會忘記柳阿巧。每次遠望湖上的船影,已經在我的眼網上成為永久的視像。柳阿巧們和園藝工人們啟發了我,使我接近一條真理:勞動人民最懂得美,最能保護美,也最能創造美。只是在這個意義上,西湖的美才是永久的。

標籤:名家 散文 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