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散文集 > 哲理散文集

三大經典哲理散文

人生是一杯酒,散發著迷人的醇香;人生是一本書,蘊涵著深刻的哲理;下面是有三大經典哲理散文,歡迎參閱。

三大經典哲理散文

三大經典哲理散文:以德為先

德,即道德、品德、品行,是關於人們的心境、行為與什麼水平或什麼狀態相當的判斷。

德才兼備是我們衡量人才最重要的標準,而且德居第一位、在才的前面,所以,我們說,有德無才是次品,無才無德是廢品,相反有才無德是危險品。“生蒲州,事豫州,守徐州,戰荊州,萬古神州有赫;兄玄德,弟翼德,釋孟德,擒龐德,千秋至德無雙”,這是描繪關羽經歷和人格的聯語,在人們的信仰中,關羽能從五虎上將一步步地走到關聖、武聖、關帝等位置,不僅因他武藝高超,而且有顧全大局、見大義舍小義甚至捨生取義等高尚人格,以至打鐵的、賣刀的甚至所有做生意的都供奉關羽,因為他們要給世人一種守信的印象,而且也希望遇到像關羽那樣的忠義之人。三國人物中,筆者常愛比較劉備與關羽:才藝上,“一呂二趙三典韋”,這是三國人物中武藝排名,而且“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劉備武藝上不及呂布,也不及文武雙全的曹操,但為什麼劉備能在西蜀成就霸業、“三分天下”?因為劉備禮賢下士、求賢若渴,認為“得諸葛亮如魚之得水”,其高尚的人格讓“五虎上將”緊密團結在自己周圍,而擁有日奔千里的赤兔馬和方天畫戟武器的呂布則被曹操吊死在白門樓、早早地退出了歷史舞臺,因為他自負、見利忘義、重色(貂蟬)輕友、殺義父(丁原與董卓),所以呂布危難之時,曾受過轅門射戟之恩的人劉備說呂布屬“虎狼之人”,促使曹操下定株滅呂布的決心。可見,“德”通得,獲得、得到,“得人心者得天下”。

“德”,字形本意為“心、行之所值”,意為不違背自然發展和社會發展地發展自己的事業。“道德”中的“道”是在昭示一切,“德”是在承載道的一切,大道無言無形,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只有通過我們的思維意識去認識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載體和體現,是我們能看到的心行,是我們通過感知後所進行的行為,屬內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於人倫,則指人的本性、品德。從劉備、關羽及呂布的對比中,我們可以知道,“德”包括忠、孝、仁、義、溫良、恭敬、謙讓等內容,還可以引申為“恩德”,《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所謂厚德載物的“德”也有包容、理解的意思。我很喜歡一句名言:看別人不順眼,其實是自己的修養不夠。名言啟示我們,當遇到我們不喜歡的人時,要嚴於律己、寬於待人;樂於助人是德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衡量人品德的重要尺度,激烈的競爭社會,助人不一定非是物質甚至金錢上的援助,有時只需要我們當一名好的聽眾,即能耐心聽朋友述說、能為朋友保密,其實,一個人能夠被別人信任,尤其是當別人陷入絕境時,能被別人相信,不僅是一種緣分,也是一種幸福,因為被人信任,說明他在別人心目中有著良好的品德。

怎麼才算有德呢?《荀子·非十二子》說“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必讓,然後為德。”即一個人要做到“問”、“學”、“讓”,才能算是有“德”。一個受歡迎的人不僅要有威武之儀,還需懷揣仁愛之心,而微笑是一個人美好心靈的反映,我們不僅能通過視覺看到它,而且能通過聲音感受到它,浸潤著微笑的聲音,傳遞著友好、和善,所以,人們說微笑是心靈的陽光,讓人感到溫暖。因此與人相處,以心換心,才能達到心心相印,同心同德。

三大經典哲理散文:閒談說話

表面上看,說話不是難事,一般人只要有嘴且喉嚨聲帶沒問題,都能說話。其實生理上的能說與人際交往中的會說、說好是有區別的。

之所以想到該話題,是源於幾個朋友聚會,其中一個是領導,下屬都覺得領導某個會上的講話說得很好,領導說瞎講的。大家都明白,領導是客氣、謙虛,屬東方人的傳統美德。另一朋友馬上開玩笑說:瞎講就講得這麼好,認真講不知會有多好。在大家的笑聲中,朋友講了一個故事:差不多二十年前,在書法名人影響下,朋友痴迷書法,“近朱者赤”,他跟著書法名人學了不少包括間架結構等技法,二人的書法有些相似,在書法欣賞水平不是很高的人眼裡,朋友的字能以假亂真,書法名人一天看到他的一幅字,很肯定地說:這幅字不錯、要得,還說朋友的書法大有進步。朋友受寵若驚,心想在書法名人面前,自己僅是需要不斷學習的國小生,咋敢說不錯呢?於是,便如“領導”一樣,說瞎寫的,書法名人馬上說:瞎寫就寫這麼好,認真寫豈不更好?其實,那幅字已經是朋友書法最高水平了。朋友只好尷尬地笑一笑。從這件事上,朋友總結出一個規律,受表揚或被吹捧時,不妨就說謝謝。因為按朋友的理解,“謝謝”有豐富的內涵,可以代表:對你的支援、贊同或肯定表示感謝,同時,我沒你說的那麼好、表揚的話到此為止,別再說了,我會繼續努力,爭取達到你評價我的那麼好,等等。否則,當男人讚美某個女人長得漂亮,女人謙虛地說“瞎長的”,就只能算幽默了。如果女方以“哪裡哪裡”謙虛作答,男人就可以理解為是問哪個部位長得漂亮,可能就只好回答“哪裡都漂亮”,就容易陷入沒完沒了的泥潭,所以,文人說:謝謝是盛開在嘴邊的一朵花——它可以讓人際關係更真誠更理智。一些朋友說,“哪裡哪裡,(發言)瞎講的、(新衣)瞎買的”表示謙虛,是東方人的習慣,西方人才喜歡說謝謝。筆者的觀點是,不管東方西方,誰更實用,更能少些尷尬,便是硬道理。

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特殊情況時,正確或合理地說話也有必要。比較常見的是吃飯問題。我們東方人常常以“吃沒”打招呼,被問及,簡單地說“吃了”或“在忙,還沒吃的,馬上吃”即可。直率的西方人卻不這樣思維,往往理解為我們想請他們吃飯,隨著漢語熱流行的範圍越來越廣,估計西方人也能入鄉隨俗、慢慢接受。另一場合是上廁所,當然,按生理規律講,上廁所再正常不過。可有個笑話說,一朋友向另一朋友打招呼,問:你也上廁所啊?較真的朋友馬上反問:不上廁所,我來男(女)廁所做什麼呢?其實,這種情況,心知肚明,是無話找話說,另一方回答“嗯”即可,也可以微微笑一笑,微笑是對其問話表示肯定,能避免一些尷尬,可見,微笑也是一種語言,甚至是很特殊的語言,比如對對方的話不贊成或不高興時,笑一笑,可以表示大度、不和對方計較;平時相遇的微微一笑,陌生人之間可以表示:認識你,我比較高興、開心,希望下次再遇見你等,熟人尤其朋友相遇可以表示:很高興遇到你,你過去給我的印象很好等。

很多時候最重要的說話就是多看少說甚至不說,對年輕人甚至朋友同事多鼓勵多肯定。我平時愛打球,且球技很一般,覺得打球的目的就是鍛鍊身體,所以,除了善意地開一些玩笑外,多數時候會為球友打出的好球由衷地讚美,個別球友就愛評頭論足,這個習慣在我看來就不太好,觀察力尤其概括力不強的話,往往言不由衷,至少不太可能一語中的,對年輕人或剛喜歡打球的人,哪怕對方進步很小,都要多表揚、鼓勵、肯定,何況人不能生而知之,均熟能生巧,所以,除了適當的指點外,沒必要倚老賣老地指指點點,要知道,說鼓勵話不需要花錢、對方又能感到愉悅,會(工作)做得或(球)打得更好,因為“人最害怕鼓勵,一鼓勵就會更來勁”,這便是“說話”的正能量。對方不接甚至轉移我們的話題,就表明對方對我們的話題不感興趣或我們說得沒水平,至少沒引起對方的興趣;我們不贊成對方堅持的某個觀點時,不妨一笑置之,沒必要去刻意引導或改變,成年人都有自己的思維,以己度人,效果會適得其反。同時,在別人自我感覺良好、盡情表現或展示自己時,不願意欣賞時,我們把眼光移向別的風景,儘量不說,大家各得其所,這也是說話的重要藝術。

三大經典哲理散文:做人要學會一笑而過

做人要學會一笑而過面對失敗和挫折,一笑而過是一種樂觀自信,然後重整旗鼓,這是一種勇氣。

面對誤解和仇恨,一笑而過是一種坦然寬容,然後保持本色,這是一種達觀。

面對讚揚和激勵,一笑而過是一種謙虛清醒,然後不斷進取,這是一種力量

面對煩惱和憂愁,一笑而過是一種平和釋然,然後努力化解,這是一種境界。

失敗和挫折是暫時的,只要你勇於微笑;誤解和仇恨是暫時的,只要你達觀待之;讚揚和激勵是暫時的,只要你不耽於夢想;煩惱和憂愁只是暫時的,只要你不被它左右。大海茫茫,誰可爭流,不拒眾流方為滄海。芸芸終生,人生無常,不被艱難困苦嚇倒,方顯英雄本色。風雨欲來,春花凋落,憑欄眺望,陽光總在風雨後。潮漲潮落,雲捲雲舒,閒庭信步,高掛前進的風帆,到腫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前方就是成功的彼岸。

別留戀破碎的舊夢,別再沉迷於往日的幸福光環,別再計較人生的得失,別再擔憂明天的天氣。

既然選擇了前方,就只管風雨兼程,微笑著送走不愉快的陰雲,不要讓它們遮住你的眼睛

不要因為今天的痛苦就否定明天的幸福,不要因為微小的成功而迷失了方向,不要因為眼前的風雨而否定明天的陽光。也不要為錯過了星星而哭泣,因為我們看見了月亮。

既然這一切都是暫時的,我們為什麼不一笑而過,從頭再來呢?

生活中罩在我們頭上的光環和不如意的事情就像顏色不一的氣泡,不論多麼好看或難看,總有一天它會破滅。

與其盯著不開心的東西,不如活動自己的手腳,舒展自己的笑臉,實實在在地為著理想而追求。

這時候,光環會變虛,我們的心靈卻會因為不懈的追求和微笑慢慢地充實起來。

人生就會像一條緩緩流動的河流,充實而自信;微笑就會像一朵朵翻騰的浪花,帶給我們進取的快樂。

我們不能否認鮮花與荊棘相伴,也不能否認陽光與風雨同在,更不能否認成功與失敗並存!

人生不如意之事常一二,明媚之日常八九,那就一笑而過輕鬆上路吧!

能夠使自己憂傷也能夠使自己快樂,這就是一笑而過的力量。

※本文作者:※

標籤:哲理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