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實用工具 > 百家姓

百家姓歷史溯源—白姓—來源比較複雜

百家姓1.08W

白姓的來源比較複雜,有許多互無關係的支派。《元命苞》雲:“炎帝臣有白阜怪義之子,為神農通水脈,當為白姓之始。”這是白姓的一支。

百家姓歷史溯源—白姓—來源比較複雜

新唐書·宰相世系》上說:“白氏出自姬姓。周太王五世孫虞仲封於虞(山西平陸東),

為晉所滅。虞之公族井伯奚作為晉國伯姬的陪嫁奴隸到了秦國,後來得到秦穆公的賞識,受邑於百里,因號百里奚。奚生視,字孟明,古人皆先字後名,故稱孟明視。孟明視有二子:一曰西乞術,二曰白乙丙,其後以為氏。”白乙丙的後代以白為姓,形成了白姓的又一支。因春秋時的秦國建都於雍(今陝西鳳翔東南),故這支白氏起源於今陝西。

白居易自述白氏先祖世系的《太原白氏家狀二道》說:“白氏羋姓,楚公族也。楚熊居太子建奔鄭。建之子勝。居於吳楚間,號白公,因氏焉。”此白姓是春秋時楚國公族的後代。

此外,傳說古代南方有個白民國,唐代在其地置白州(治所為今廣西博白縣),當地人以地為氏,也稱白氏。此即《姓氏尋源》所云“《逸周書》白民之國,今之白州,或有以地為氏者”。

白氏早期主要分佈於秦、楚、魏等地。戰國時,秦國有名將白起,郿(今陝西眉縣)人,屢戰獲勝,公元前278年攻克楚都郢,因功封武安君,後被逼自殺。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因思其功,封其子白仲於太原,子孫世為太原人。

《新唐書》說白起是白乙丙的裔孫,而《太原白氏家狀二道》則說白起是白公勝的裔孫。白仲23世孫白邕,任北魏太原太守,邕五世孫白建,北齊五兵尚書,因功賜田韓城。白建曾孫白溫,任唐朝檢校都官郎中,遷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第六子白鍠,任鞏縣令,居鄭州,生五子,各以其官散居四方。白鍠長子白季庚,任襄州別駕,生四子,次子就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白居易晚年居洛陽香山,成為白氏遷洛始祖,其後代分衍今河南偃師、伊川、宜陽、鞏義、鄭州、新鄭、沁陽等地,枝繁葉茂。此外,白氏在秦漢時期有遷至今山東者,如西漢白光為東海蘭陵(今山東蒼山縣西南)人;隋唐時期有遷至今寧夏、甘肅、廣西者,如唐代白孝德為安西(府治今甘肅臨潭縣東)人,白聳為馬平(今廣西柳州)人,這時還有一些其他姓氏的人改姓白;宋、明時期還分佈於今浙江、安徽、江西、江蘇、廣東、福建、河北以及東北、西北的一些地方。自清初開始,閩、粵白氏陸續有人遷至臺灣,後又有移居新加坡等國者。

白氏在文化方面取得最突出成就的人物是白居易。他是唐代中期詩人,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被稱為“詩史 ”。此外,戰國時有兩個白圭,一為貿易理論家,一為水利專家。隋代有靈武(今屬寧夏)人白瑜舉,於大業九年(613年)起義,起義軍曾發展至數萬人。唐代還有文學家白行簡(白居易之弟),唐宣宗時宰相白敏中。五代後周有中書令白文珂。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樸,代表作品《牆頭馬上》,元末有紅巾軍將領白不信。明代有水利專家白英。清代有書法家白雲上、名臣白準泰。近現代有豫西農民武裝起義領袖白朗,地理學家白毓昆,國民黨桂系首腦白崇禧等。

如今,白姓在中國姓氏中居於第73位,不僅是漢族大姓,而且在回、蒙古等民族中也有較多人口。 (中華文化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