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愛情故事

感人的愛情故事精選

愛情的黑夜有中午的陽光。不管是什麼時候,愛情都會讓我們覺得溫暖。這便是愛情感人的地方。下面就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感人的愛情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感人的愛情故事精選

感人的愛情故事篇1:陪你風捲殘荷

愛你的春光明媚的人無論有多少,已往矣;愛上你風捲殘荷的,一人足矣。

1920xx年11月8日,患喉結核的蔡鍔將軍在日本病逝,年僅34歲。

小鳳仙得知此訊,痛不欲生。高山流水覓知音,他是她人生最大的亮色,誰知只是那麼短短的一瞬間,他就如流星一樣劃過夜空,永遠從她的生命裡消失了,這讓她怎麼面對以後的漫漫人生呢?

在蔡鍔的追悼會上送上“贏得英雄知己,桃花顏色千秋”的輓聯後,小鳳仙悄然離開了八大胡同。

此後她顛沛流離,嫁過一位師長,師長戰死。為生活所迫,她又跟了一個廚子,住在瀋陽市皇姑區壽泉街三衚衕的一座平房裡。因為丈夫姓陳,四周鄰居們都稱她“陳娘”。她給自己起了個意味深長的名字:張洗非。

陳是個老實巴交的男人。他隱約知道她是個不尋常的女人,只是,關於過去,她不說,他便不問。她沒有工作,只靠他的一點微薄收入過日子,他們住的北廂房只有狹狹的十平方,家裡幾乎沒有傢俱,惟一像樣的擺設,也就是那隻天天上弦叫他起來開工的小鬧鐘。他總覺得委屈了她。所以,只要她喜歡的,只要他能辦到的,他都儘量滿足她。

她惟一的愛好就是喝酒,幾乎每餐都要喝上兩盅,那時,他就會挽起袖子為她弄兩個下酒菜,偶爾陪她喝兩盅。庸常的生活裡因為他的溫暖便有了些許滋味。

她惟一的樂趣是聽戲。一齣戲,她聽得如痴如醉,恍如隔世。

對他,對生活,她倒也安之若素。不講究穿戴,只是愛乾淨,常常把幾件平平常常的衣服洗得乾乾淨淨,穿在她身上,很與眾不同。

她隨身有個小包裹,那裡面有一張照片,是位年輕英俊的軍官。他問過一次,她淡淡一笑,輕聲回答:“是個普通朋友。”

日子風馳電掣地往前趕,他們的生活越來越困頓。不得已,她做了保姆。

她見了一位故人,那是她與從前生活的惟一一點聯絡。故人是梅蘭芳。

1951年年初,梅蘭芳率劇團去朝鮮慰問赴朝參戰的志願軍,途經瀋陽演出。她聞訊,很想見見這位昔日在北京的舊相識,並求得他的幫助,遂寫了一封信寄給梅。

數日後,她接到梅蘭芳邀請相見的回信,興奮異常,她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打扮得像過節一樣,去見梅蘭芳。

這時,她已年過五十,生活憂患,飽經蒼桑,故人相見,一言難盡。

經梅的舉薦,她到一家機關學校當了保健員。那是她一生過得最為順意的日子。她表現得很積極,參加各種活動。

只是,她從不對身邊人說過她是誰。在所有人眼裡,她不過是個普通女子張洗非。

電影《知音》放得街知巷聞時,她也隱在人群裡看了一遍。高山流水覓知音,銀幕上的那對碧人真的是她和蔡將軍嗎?舊時光裡的戀情泛了黃,彷彿那根本就是另一個人的另一種人生。

她已不大記得小鳳仙的生活,華裳美服,琴棋書畫,迎來送往。然後星火一樣遇到生命裡的那個男人。他像一道光,照亮了她的整個生命。然後光滅了,她的生命黯淡下去。

她跟陳姓男人一起生活了大半輩子。她不曾真正瞭解他。她只是用他來逃避自己心裡的那段記憶。可是,是他給了她一個家的全部溫暖。她是明白女子,她何嘗不明白,假使蔡將軍活著,他們之間,或者也就是一段佳話,如此而已。

而他,用真心待她。他希望她所有的傷都能在平淡的歲月裡不治而愈,一如他做的一粥一飯,平常卻養人。

她很慶幸遇到他,他一直陪在她身邊,給她最平實的溫暖。這便夠了,不是嗎?

1976年,她終於走完了自己曲折的人生道路,以76歲之齡病故。她栽倒在自家平房旁的公共廁所裡,是突發性的腦溢血。人們把她抬進醫院急診室,搶救無效。

他顫抖著把那張跟隨了她一輩子的照片放在了她的衣袋裡。淚水從他溝壑縱橫的臉上流下來。

一輩子,他沒對她說過那個愛字。他不是小鳳仙或者是改名叫張洗非的女子的知音,但是,有些感情,融進了血液裡,比水濃。

那也是愛情。

陪她走完了人生衰敗的每一天的人,不是蔡將軍,而是他。

愛你的春光明媚的人無論有多少,已往矣;愛上你風捲殘荷的,一人足矣。

感人的愛情故事篇2:傾城之戀

她曾是我們這個小城最美的女孩。

她從師大畢業,被分配到小城惟一的一所中學當音樂老師時,在小城裡引起的轟動,不亞於一次小地震。這個轟動主要是,她成了眾多男青年追逐的中心,並且,這些追逐者中不乏才貌出眾或家庭背景優越的青年才俊。

而他,那時是小城有名的混混,混吃混喝混日子,混的本錢是渾身使不完的打架的勁。

他追她,簡直就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當代版。出乎人們意料的是,他最後還是把她娶到手,成功的原因是他有他的“絕招”。他並不直接去追她,這樣的話,他一下就會被她掃地出門。他找所有追她的人打架,然後揮舞著硬邦邦的拳頭,警告大家離她遠點。

之後的三年,她成為男青年們可望而不可及的孤島。而他,最後在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帶著“紅玫瑰”自由暢快地遊過海洋,登上孤島。她無奈地嘆著氣對知心好友絕望地說:“這就是命!”

他居然從此變成一個勤勞顧家的男人,昔日打架的蠻勁,全湧到腦袋裡,成了種種聰明的鬼點子。他開了一家塑料廠,幾年時間就成了小城的納稅大戶。她每天開到學校上課的奧迪,是最早出現在校園裡的私家車。她從全城人可惜的“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成了人們豔羨的玉女。

他當然不再是人們不齒的混混,準大款的他,已成為許多妙齡靚女明暗示好的目標。但她始終是他手掌心裡的至愛,包括她的不能生育。

奧迪撞上大卡車時,他正在深圳洽談生意。等他回來時,她才甦醒過來,卻只能永遠地躺在床上了。

人們都紛紛在惴惴地猜測他們的未來,為他擔憂,為她擔心。躺在床上的她,除了依然還是他心中的寶,更是他心中的痛。每天,除了忙塑料廠的事,剩下的時間他就坐到她床頭,講當時他怎麼站在學校的圍牆外,羨慕不已地聽她彈琴,下決心要不擇手段地娶到她;講她教學生們唱的歌,五音不全的他,每首都比學生們更快學會唱。每當這時,她蒼白瘦削的臉上,便會有一個淺淺的笑容,像一朵盛開的梨花,而每當這時,他就會看著她美麗憂傷的眼睛說“你知道嗎,那是我生命裡最美妙的聲音!”

她終於還是熬不到第二年的年底,在那個滴水成冰的早晨,她用最後一口氣,問把她緊緊抱在懷中的他:“你後悔娶我嗎?”後悔,如果當初我沒有把大家打跑,你就不必嫁紿我,你的人生就會是另一種樣子,就不會有這場車禍,你現在就還在學校,每天快樂地教學生們彈琴、唱歌,而我也可以每天站在學校圍牆外面聽,直聽到你很老,我也很老……”他說著說著,泣不成聲,淚流滿面。

感人的愛情故事篇3:半個世紀的生死戀

玫瑰街銀器店

盛夏時節,向來是波蘭南方美麗古城克拉科夫的旅遊旺季,來自世界各地的遊人蜂擁而至,古城隨處可見膚色迥異語言不同的外來者。這天,一輛載著中國旅遊團的大巴士緩緩駛入老城廣場,車剛停住,遊客們便爭先恐後跳下車,有的直奔廣場邊的露天酒吧喝冰鎮啤酒,有的轉身跳上等候在一旁的華麗馬車、體驗一把當年波蘭貴族乘馬車兜風的瀟灑勁兒。

這個中國旅遊團中有位80多歲的張老先生,獨自一人花了近兩萬元錢參加旅遊團來到波蘭,此時卻對廣場上的異國風情視而不見,連張照片都不拍。

張老先生對波蘭的導遊小姐說:“請你陪我去一趟玫瑰街吧,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那條街就離這個廣場不遠。”張老先生這幾句話居然是用波蘭語說的,導遊小姐驚訝萬分:“先生,您來過波蘭嗎?怎麼會知道玫瑰街?”張老先生微笑著點點頭:“是的,我來過克拉科夫玫瑰街,這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條街,沒有人能從我的腦海中抹去對它的記憶。”

克拉科夫老城區依然保留著100多年前的風貌,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這裡的老建築也很幸運地躲過一劫,並未遭受太大破壞。因而張老先生在尋找玫瑰街途中,覺得眼前的大街小巷與自己60多年來的記憶地圖十分吻合。玫瑰街全長不過兩百來米,古老的鵝卵石路面已被流逝的歲月磨得非常光滑,街道兩邊幾乎都開著各種精緻的小店。

張老先生在一家銀器店門前站住了,他伸手撫摸著掛在門旁的店家銘牌,淚水湧出眼眶,嘴裡喃喃道:“拉貝爾銀器店,我回來了,我想你想了 60多年,我知道你一定還在,不會關掉的。”張老先生站在銀器店門外自言自語,他說的是中國話,除了導遊小姐,旁人都聽不懂。

拉貝爾銀器店的老闆是個中年男人,他不明白張老先生為何站在門外不進店來。老闆走到門口問:“先生,您想買銀器嗎?請進來看吧,我們這兒的銀器稱得上是全克拉科夫最好的。”導遊小姐剛想把老闆的話翻譯給張老先生聽,卻不料張老先生好像已經聽懂了。只見他從衣服口袋裡摸出一個絲絨小盒子,開啟盒子,裡面有一根細細的銀手鍊,鏈子搭扣處刻著一行字母:Label-Zhang(拉貝爾-張)。

銀器店老闆看到這條手鍊不禁驚呼起來:“先生,您也曾是我們拉貝爾銀器店的一員?這怎麼可能,您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來波蘭旅遊的呀?”導遊小姐緊接著老闆的話音說:“是啊,是啊,張先生您一箇中國人,怎麼會認識玫瑰街和拉貝爾銀器店的,給我們講講吧,要是讓我猜的話,這個謎恐怕我 120xx年都解不開。”張老先生走進銀器店坐下,他抹去臉頰上冰涼的淚水,打開了60多年前封存起來的記憶。

要報中國人的恩

1943年的冬天來得特別早,才進11月,波蘭南方已是一片冰天雪地,克拉科夫變成了一座銀白色的城市。在這異常寒冷的天氣裡,玫瑰街上的拉貝爾銀器店依然每天一大早開門營業,天黑才打烊,這是猶太人經營商店的特點,比別的店家更辛勤。拉貝爾家族在克拉科夫老城開銀器店已有100多年曆史了,銀器店傳到拉貝爾先生手上時,門面已比初創時期擴大了3倍,成了克拉科夫的老牌名店。

這時,波蘭全境早已被德國納粹佔領,猶太人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拉貝爾銀器店是家名店,所以暫時還能做著生意,但店裡的櫥窗玻璃三天兩頭被人砸碎,門口還被塗上了“猶太人滾出去”等汙辱性字眼。

這天早上,老闆拉貝爾先生開門營業,發現有一對父子倒在自家臺階上,兩人都凍得面孔發紫,要是不趕緊攙到屋裡來,這父子倆很快會被凍死。拉貝爾先生喊來妻子和女兒,做了一大鍋熱湯,等這父子倆喝完熱湯,拉貝爾先生才知道他們是中國人,姓張。父親老張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去法國修鐵路的中國勞工,兒子小張出生在法國。二戰爆發後,父子倆打算邊打工邊籌集盤纏回中國老家去,可由於戰亂,交通不便,張家父子流落到克拉科夫時已身無分文,形同乞丐。

拉貝爾先生想起自己那些被納粹驅逐出境的親戚,有不少人流落到中國的上海,當時,中國人慷慨寬容地收留了猶太人,上海由此被猶太人稱為救命的諾亞方舟。於是拉貝爾先生當即決定把老張父子留在自家店裡養身體,等條件允許時再讓他們繼續返鄉行程,他想用這樣的方式來報答中國人。

此後,老張就在店裡幹雜活兒,小張雖沒讀過什麼書,卻生來心靈手巧,很快就學會了打製簡單的銀器,還時不時能設計出些新鮮樣式的銀飾品來,成了拉貝爾先生的好幫手。拉貝爾太太和女兒依芬娜也很喜歡小張,依芬娜會拉小提琴,有時小張在店堂後面工場間裡用心做銀器,依芬娜就在一旁拉小提琴給他聽。

按照拉貝爾銀器店的規定,店裡所有員工都會得到一條銀製手鍊,上面刻有店名和員工姓氏,有點兒像如今的工作證。老張的手鍊是老闆拉貝爾先生打製的,而小張那條卻是依芬娜親手做的——依芬娜愛上了這個勤勞帥氣的中國張。那一年,依芬娜和小張都只有18歲。

不久,聖誕節來臨。有個德國軍官來到拉貝爾銀器店,將一張鉅額支票拍在櫃檯上,命令拉貝爾先生3天之內打出12套銀餐具,送到指定地點去。拉貝爾先生和張家父子不敢怠慢,日夜趕工,總算完成了這份定購活兒。在規定期限那天,拉貝爾先生和張家父子每人背一個大包,將12套銀餐具送到克拉科夫市中心的一棟公寓裡。

誰知,他們剛放下東西,等候在公寓門口的德國憲兵就將3人押上卡車,轉而推進悶罐似的火車,直接拉往距克拉科夫30公里外的奧斯維辛集中營。要不是拉貝爾銀器店太有名,德國人根本不屑設圈套來誘捕拉貝爾。

沒人知道銀器店老闆一家人和那兩個中國夥計去了哪裡,他們在某一天早上消失得無影無蹤。

張家父子和拉貝爾先生在奧斯維辛集中營那條臭名昭著的“死亡之路”盡頭下了火車。男性囚犯與女性囚犯中間隔著兩米多高的鐵絲網,小張無意間看見依芬娜穿著那件紅顏色的大衣走在母親拉貝爾太太身邊,天真的依芬娜手裡還拎著她心愛的小提琴。小張不顧一切衝向依芬娜,卻被德國兵用槍托打了回來。依芬娜也看見了小張,她隔著鐵絲網拼命叫著“張,張”,但母親拉住了女兒,因為身旁站著德國士兵,那些喪盡天良的劊子手很可能會朝依芬娜開槍。

你要活著回中國去

奧斯維辛集中營恐怕是人類歷史上最慘無人道的監獄。德國人將所有囚犯分別押入男營和女營,囚犯進入集中營時都被剝光衣服進行所謂的“體檢”, 隨身攜帶的財物一律沒收。小張並不吝惜身上的衣物,但他決不能讓德國納粹奪走依芬娜為他打製的銀手鍊。小張將手鍊含在舌根底下,無論德國人在他跟前如何咆哮,他都死不開口。

也許是小張的亞洲人面孔幫了忙,納粹憲兵以為他語言不通才不說話,又看他年輕力壯,便把他和父親老張及拉貝爾先生都編入幹苦力活兒的囚犯大隊,暫時免於一死。而患有哮喘病的拉貝爾太太就慘了,她在“體檢”後直接被送進了毒氣室。依芬娜因為年輕,會拉小提琴,被編入囚犯樂隊。除了每天同其他囚犯一樣幹苦力活外,依芬娜還得在德國看守的槍口刺刀下,為這幫殺人魔鬼演奏樂器。

1944年聖誕節來臨,法西斯納粹似乎也預感到末日不遠了,除了加緊屠殺集中營內的猶太人,晝夜不停地焚燒檔案,還夜夜酗酒狂歡。這天晚上,依芬娜和囚犯樂隊被德國人召去演奏音樂助興,而小張恰好也被派去廚房洗餐具削土豆。關進奧斯維辛集中營整整一年了,小張還是第一次見到依芬娜。他倆隔著窗戶四目相對,無聲地流著眼淚,咫尺天涯卻難以互訴衷腸。

不一會兒,一個德國軍官走進屋子,呵斥囚犯樂隊趕快去為客人演奏樂曲。依芬娜最後看了一眼小張,突然大喊一聲:“張,你要活著回中國去。”依芬娜是用中國話喊的,她此前僅僅跟著張家父子學過為數不多的幾句漢語,卻在這一刻冒著生命危險向小張傾吐了她的全部情感。儘管聽不懂依芬娜在說什麼,德國軍官還是給了她一個耳光。

小張在激憤中深深記下了依芬娜的話:要活著回中國去。白天他和父親及拉貝爾先生挖溝幹活時,也在尋找一切逃離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機會。集中營西側有個蓄水池,池子上方約有3米寬的一段空隙沒有鐵絲網。拉貝爾先生跟張家父子商量,在天黑收工前先跳進蓄水池藏身,然後再伺機逃跑。

實施計劃的當天晚上,月黑風高,確實是個好機會。可他們3個萬萬想不到,同監房另一名猶太人主動向德國人報告了他們的計劃,以為這樣自己可以立功,從而獲得寬恕被釋放。得到報告後,德國士兵立刻帶著狼狗沿鐵絲網巡查。

拉貝爾先生對老張說:“你們父子一起跑吧,你們是中國人,受了我們一家的牽連,不能跟我一起在這兒送命。”老張說:“我也跑不動了,我去把狼狗引開,你帶著我兒子跑吧。”可這時德國兵手電筒的光線已經開始在蓄水池附近晃動,狼狗的狂吠聲也越來越近。拉貝爾先生用力把小張推入蓄水池邊一處死角, 讓他把身體隱藏在灌木叢的陰影下,自己爬上蓄水池迎向德國兵……

拉貝爾先生和老張當晚就被德國人槍殺了,因為找不到小張,德國人就殺了那個告密者充數。

小張逃離了奧斯維辛集中營,一路要飯來到波蘭北方港口城市格但斯克。後來在一條馬來西亞遠洋輪上當水手,輾轉幾年後才回到祖國。60多年來,小張始終思念著依芬娜,他終身未婚,直至變成了今天的張老先生。

帶著依芬娜回家

拉貝爾銀器店裡靜悄悄的,聽完張老先生的人生回憶,波蘭女導遊和銀器店老闆臉上都掛著淚水。老闆拿來一本家族相簿,按輩分算,他該是當年那位拉貝爾先生的侄孫。老闆告訴張老先生,在二戰中,拉貝爾家族共有17位親人死於奧斯維辛集中營,其中包括依芬娜和她的父母。根據集中營資料記載,依芬娜死於1944年底,就在她被德國人強迫參加聖誕節演出的當天晚上。20多天後,蘇聯紅軍就解放了奧斯維辛,依芬娜如花的生命消失在黎明即將到來的時候。

相簿裡有一張依芬娜的照片,她穿著連衣裙站在一棵大樹下,正對著張老先生微笑。張老先生顫抖著撫摸著照片,老淚縱橫地哭喊道:“依芬娜,依芬娜,我想了你60多年了,60多年來我每天都想重返克拉科夫找你,帶你回家。”

銀器店老闆從相簿中取出依芬娜的照片,精心包好交到張老先生手上,說:“先生,要是依芬娜還活著,今天一定會很高興跟您回家,依芬娜屬於拉貝爾家族,也屬於您,請您帶她回家吧。”

走出銀器店,克拉科夫街頭陽光燦爛,人們享受著和平的幸福和愛情的甜蜜。張老先生把依芬娜的照片和那條銀手鍊貼在胸口,低頭輕聲說了一句:“親愛的依芬娜,我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