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愛情故事

革命愛情故事

愛情就像洋蔥,當你一層一層地刨開,總有一層會讓你流淚,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革命時期的愛情故事。

革命愛情故事

革命時期的愛情故事1:鄧拓和丁一嵐的故事

鄧拓是在1937年9月乘坐一輛敞蓬大卡車與十幾個青年一起投奔八路軍的,當時他們身上都披著一件剛領的軍用黃呢大衣,這是平型關大捷的戰利品。八路軍司令員聶榮臻在路邊的帳篷裡熱烈地歡迎這批新戰士的到來。

丁一嵐是“一二九”運動中天津市進步學生,抗日戰爭開始後到延安,1938年到晉察冀邊區從事婦女工作,任平山縣婦女抗日救國會副主任。1941年2月,平山縣一個年輕的婦女抗日積極分子被惡毒的公公、丈夫殺害了。出於革命義憤,丁一嵐寫了一篇近三千字的通迅《血的控訴》投給晉察冀日報,殺人凶手受到了應有的懲處,報紙於這年6月24日以較大的篇幅發表了這篇通訊。在通訊發表的過程中,擔任晉察冀日報總編輯的鄧拓開始和作者通訊,經過近一年的信件往來,他們初晤於平山縣的瓦口川。兩人踏著月光,漫步在長堤上,互相交談了彼此的理想和抱負。鄧拓將其寫在《初晤》、《夜別》兩首詩中。

1941年12月,在劉光運的特意安排下,鄧拓和丁一嵐終於在瓦口川邊的晉察冀邊區兒童保育院見面了。當雙方介紹了各自的經歷,已是分手時刻了。鄧拓提出了要一張照片的請求,丁一嵐從挎包裡掏出半身照遞了過去。鄧拓接過“信物”,心中已明白了。回到駐地後,鄧拓在燈下欣賞丁一嵐的照片,太美了,寫下了《題像》詩一首。次日清晨,鄧拓意猶未盡,又寫下了《初晤》《夜別》以及一封簡短而情深的書信,通過交通員傳遞到了丁一嵐手裡。丁一嵐吟詠再三,品出了箇中滋味。

1942年3月7日,他們結婚了。桌子、凳子等傢俱都是老鄉家原有的陳設,只有玻璃罩燈是報社總務科特地購置的。第二天便是三八婦女節,聶榮臻司令員及夫人張瑞華特為他們的新婚之喜舉行了家宴。聶榮臻多次談到為革命辦報的事兒,鼓勵他們多寫好文章,把報紙辦得引人入勝。這種鼓勵謂之挺筆。他們的婚姻,便成了挺筆婚。

1942年秋,丁一嵐調到晉察冀日報社工作。從此,他們真正成了挺筆夫妻。丁一嵐的主要任務是,每天從敵人電訊中摘出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重要情報資料,供邊區領導參閱,被親切地稱為“千里眼”“順風耳”。1943年春,丁一嵐懷孕了,雖說反應較重,但照舊完成組織交給的革命工作。丁一嵐懷孕6個月時,晉察冀邊區1943年秋季反“掃蕩”開始了。9月20日,報社機關離開阜平縣的馬蘭村。鄧拓對報社同志提出的辦報要求是,只要有24小時的駐留,必須出一期報紙,且要隨時印刷隨時送出去。於是,鄧拓決定退回馬蘭村,繼續印報。當鬼子闖入馬蘭村時,遊擊報社已轉移至馬蘭村南邊的山溝裡。鄧拓帶著報社人員幾乎一天一個村莊地躲避敵人,但還是經歷了一次遭遇戰。他們在日卜村生活了15天,居然出版了12期報紙,是中國新聞史上艱苦辦報的一個奇蹟。根據聶榮臻保護報社的命令,八路軍第四團在阜平縣油盆山截擊了日寇。

革命時期的愛情故事2:孫中山和宋慶齡的愛情故事

1920xx年8月30日,在宋查理和宋靄齡的引見下,宋慶齡與孫中山會面。當宋慶齡站立在孫中山面前的時候,中山先生著實大吃一驚:“長高了,是個大姑娘了!20xx年前我還抱過你哩!不信問你爸爸。”宋查理回答說是真的,說完也笑了。

兩年前,在經過多年的革命奮鬥之後,他終於取得了勝利,成為世界上最新共和國的創始人和第一任總統。但不到一年,這個剛誕生的共和國就被封建官僚袁世凱———中國第一個由帝國主義支援的軍閥和獨裁者所顛覆。1920xx年,孫中山為實現他建設一個現代的、進步的、民主的中國的理想,發動了“二次革命”,遭到失敗。他既被篡權者袁世凱宣佈為大逆不道的人,又被外國政府所拋棄,既無地位、又無錢財,但他決心組織第三次革命。

正是在這種極其艱難的情況下,宋慶齡來到了中山先生的身旁。為了中國革命的事業,她把危險留給自己,心甘情願地“做個冒險的追隨者”,正如宋慶齡日後所說:“從美學成後,我面臨各種機遇,但我選擇了做中山先生的學生,至今我不後悔。一個人要實現自身的價值,要有追求,追求是人類最神聖的事業和美德,甚至高於愛情。這是一般常人難於理解的。我這樣做了,實際也是中山先生對我的考驗。至於我和中山先生的結合,那是日後我們志同道合的緣故,是順理成章的事。”

第二天,宋靄齡又陪宋慶齡來到了孫中山的辦公室,宋慶齡把中山先生索要的那篇文章交給了他。宋慶齡在旁指指點點,孫中山一頁一頁地過目。全是英文剪報,且用紅筆圈著,注有時間、地點。這篇題目新穎的文章———《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事件》,中山先生展讀後,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連連稱讚,想不到宋慶齡這位大學生雖不是這場革命的直接參與者,卻寫出如此精彩、催人淚下的文章:觀點鮮明、感情真摯、文筆流暢。就連他這個直接組織者也難體味到的,或發揮不到的地方,都說得有理有據,十分周全。至此,孫中山對眼前這位少女有了更深層的認識。如果說昨天見面是在外表,那麼今天則是在心靈的深處。

此後的十天裡,宋慶齡便成了孫中山先生辦公室的常客。當時,宋靄齡是孫中山先生的英文祕書,已尋到“白馬王子”———山西首富孔祥熙,不日即將結婚。宋查理也在中山先生身旁工作,主要幫助先生理財,支援先生正在籌劃的一次新的革命行動。宋慶齡每次來孫中山辦公室,主要是由靄齡和父親帶來,大概有七次之多,每次呆上幾個小時。這樣,她很快地熟悉了中山先生進行革命工作的環境和需要,也更快地進入了角色。

在宋慶齡留美歸來一個月後,宋靄齡正式向中山先生提出辭職。孫中山捨不得失去這樣一位好助手,他高度評價靄齡幾年來的工作,讚揚了她的工作精神、辦事能力和負責態度,並對靄齡誠懇挽留。

宋慶齡接替祕書後,進入角色很快,令孫中山先生吃驚。她不僅在工作上幫助了孫中山,更在精神上支援了孫中山。她對革命的赤誠熾烈之心,如同一支火炬照亮了孫中山一度灰暗的心情。現在他精神煥發,信心倍增,渾身都流淌著青春般的血液,改造國民黨的大業進行得卓有成效。

由於工作的緣故,孫中山和宋慶齡接觸多了,言談舉止,家庭瑣事,無所不談,互不相避。孫中山先生為人豪爽,義氣待人。他不但談自己的身世,也談自己的妻室與孩子……那是一個難忘的夜晚,孫中山處理完公務,與宋慶齡進行了長時間的攀談。中山先生道出了自己的全部身世。宋慶齡不停地插話,二人談得投機。

宋慶齡已在中山先生身旁工作了半年多。革命形勢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幾個月之後,也就是1920xx年7月8日,孫中山創立的政黨———中華革命黨在日本正式成立。孫中山真切地感受到了宋慶齡對他的事業和精神上的支援。要真正完成他的革命大業,他的身邊不能沒有宋慶齡。宋慶齡也由衷地愛著孫中山,願意為他和他的事業獻出自己的一切。

1920xx年2月,宋查理隨孫中山東渡日本考察鐵路並籌措資金。一年多來他第一次和女兒朝夕相處,看到靄齡在鐵路方面的知識大有長進,她已不再只是給孫中山準備資料了。在和日本鐵路專家談話時,她往往能抓住實質,提出最需要了解的情況,還不時插話,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修正日本專家的建議。宋查理很為此感到滿意。但他也發現了靄齡的祕密,那就是她對孫中山的其他隨員不時流露出的頤指氣使,以及在孫中山談話工作時她那毫無顧忌的含情脈脈的注視。憑他的經驗,他知道女兒可能已墜入情網。而從孫中山有意無意的躲避中他知道這還僅僅是她自己的單相思,以他回國以來對中國社會的瞭解,他感到這會損害孫中山和自己以及女兒的名聲,徒招非議而妨害正進行的大業。他感到有必要及早斬斷她的情絲,使她能夠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於是他把號稱“山西首富”的孔祥熙引到了家裡做客。

孔祥熙出生于山西太谷縣城西的程家莊,他的曾祖父曾和一位姓孟的秀才爭奪拔貢失敗,氣得咯血而死。臨終立下遺囑,不許子孫再進考場,孔家從此棄儒經商,居然發了起來,銀號、當鋪開到了太原、北京、廣州,一度成為山西首富,

辛亥革命爆發時,孔祥熙積極響應,組織了巡防隊和學生軍,守護縣城。孔祥熙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在領兵打仗上,後來清軍進犯山西,在娘子關前線,他把軍隊交給了山西都督閻錫山,自己做了閻錫山的經濟顧問。

孔祥熙在家鄉時曾娶了教會中一位溫柔漂亮的韓女士,備嘗了人生的甜蜜。不料幾年後韓女士因肺病死去,加上袁世凱到處迫害革命黨人,孔祥熙心情沮喪,也離開山西,加入了東渡日本的“自由主義者聯盟”,經王正廷推薦擔任了華人基督教青年會總幹事。

宋查理就是在拜訪基督教青年會時見到孔祥熙的孔家儒學和西洋文化的薰陶,使他顯得學識淵博,談吐不凡。查理認為這是一個精明的、有實幹精神的青年,日後大有造化。他把孔祥熙帶進家門,希望大女兒能夠慧眼識人。

這一晚,宋靄齡顯得特別活躍。晚宴開始不久,她忽然記起在美國的一次華人聯歡會上,曾和孔祥熙有過一面之交。家宴上重提這件事,卻使兩人談話如同炭爐澆進了煤油,分外熱烈起來。他們以故知舊友的身份敘談,成了宴會的中心。

宋靄齡對孔祥熙感興趣的倒不是孔子的第幾十幾代孫,而是他的“山西首富”地位。儘管孔祥熙也比自己大了十幾歲,但比原來自己朝思暮想的孫中山年輕有錢;孔祥熙雖沒有孫中山的名聲顯赫,但他有財富,尤其是孔祥熙在美國受過教育,有相當的才能而又性格隨和。

不久,橫濱市一所小教堂裡就傳出悠揚的《婚禮進行曲》。和十幾年後蔣介石、宋美齡在上海舉行的婚禮相比,孔祥熙、宋靄齡的這個婚禮簡直是太簡樸了。但是簡樸的婚禮卻產生了強大動力,孔宋的結合創造了中國首屈一指的家庭財富的奇蹟。

宋慶齡與孫中山的相戀,在沒有公開之際,已有人隱隱感覺到了。她不是別人,正是宋慶齡的大姐宋靄齡。她不但感覺到了,而且也聽到了風言風語的議論。

但是故事的最後,在愛情的作用下,兩人還是經歷了風風雨雨以後在一起了。

革命時期的愛情故事3:彭德懷與周瑞蓮的愛情故事

彭德懷的姑母,有個聰明賢惠的女兒叫周瑞蓮,自小和彭德懷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瑞蓮爹孃死得早,是彭德懷的舅舅把她撫養大。瑞蓮對他的表哥——真伢子(彭德懷乳名)十分喜愛,真伢子對錶妹也處處關懷。插秧割稻,上山砍柴,下塘捉魚,兩人並肩攜手,形影不離。舅舅見了,格外歡喜。幾年過去,兩人漸漸長大,相互愛慕,情深意篤。

彭德懷平日沉默寡言,見人沒有多少話。但在表妹面前,他的話匣子就打開了,不是訴說人間的不平和痛苦,就是談論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滔滔不絕,撩人心絃。瑞蓮聽得入神,偶爾也插上幾句,說到痛快處,兩人相視而笑;講到悲哀處,瑞蓮陪著落淚。他為表哥的不幸而嘆息,為表哥的勇敢而敬慕。她為他做飯、織布、縫衣、納鞋……他是她的依靠,她是他的希望,二人儼然成了心心相印、難捨難分的並蒂蓮。

1920xx年,彭德懷的家鄉烏石一帶遭天災,官府、地主、商人趁機囤積糧食,抬高糧價。飢餓威脅著窮人的生命。真伢子當時只有15歲,卻領頭鬧糧,聚合饑民,強制豪紳富商平價糶糧,引起豪紳惱怒。團防局派人來抓他,家裡人勸他趕快逃走。他有一位本家堂叔,剛賣了一頭豬,得了1千文錢,讓他拿去做路費。真伢子逃到湘陰縣的西林圍,做了挑堤工。黑心的包工頭敲膏吸髓,真伢子做苦力幹了兩年半,只得了三擔半米的工錢。

他氣憤地辭職回到故鄉,這兒有日思夜想的情人周瑞蓮。1920xx年春暖花開時節,18歲的真伢子在舅舅家裡和瑞蓮定下婚事。當瑞蓮拿出自己親手縫就的粗布衣給他換上時,無意中看到他的肩頭被挑河扁擔磨爛的傷痕,她難過得流淚了。未婚妻的淚水撞擊著真伢子的心靈。他悲憤地問舅舅:“如今這個世道,究竟哪個怕哪個?”舅舅回答:“沒錢的怕有錢的,有錢的怕有勢的,有勢的怕有槍的。”真伢子覺得這話有理,當時的湖南,“七八個總司令,四五個鎮守使”,誰有槍,誰就是稱霸一方的土皇帝。要想不受欺壓,手裡就得有槍!他認為窮人也只有這條出路。

真伢子告訴表妹,他要去當兵。表妹不願意他離去,又覺得留在鄉下吃苦受窮,有啥出路?她只得同意了。

陽春三月,表妹送真伢子上路。他們並肩走著,戀戀不捨,伴著春風楊柳,踏著雜花野草,送了一程又一程。真伢子不忍心叫她再送了,深情地對錶妹說:“我走了,要去找窮人的出路。這一去不知哪年哪月才能回來,你能等我嗎?”

瑞蓮眼含淚水,開啟包袱,拿出兩雙親手做的鞋襪,鞋底上繡著“同心結”。她悲慼地對真伢子說:“表哥,你去吧,我不攔你,我永遠等你!”說著,眼淚再也抑制不住,滴到“同心結”上。

望著眼淚花花的未婚妻,真伢子心如刀割。但是,男子漢不出去闖蕩,就在家鄉受苦終生嗎?他忘不了,就在10歲那年的大年七年級,家中無米下鍋,他和二弟外出討飯,黃昏才回家,一進家門,就餓倒在地上;他忘不了,年過70的奶奶,為了一家活命,扭著一雙小腳,帶著兩個孫子,拄著棍子在凜冽的寒風中出外討飯,被惡狗咬得鮮血淋漓……

想到這裡,真伢子怒視蒼天,果決地對未婚妻說:“守在家裡是死路一條,莫如出去,或許能闖出條路來。你放心等我吧,不出三年兩載,我就回來接你!”

瑞蓮流著淚默默點頭。真伢子扭過頭去,大步向山外走去;走了大老遠扭頭一看,瑞蓮還站在那兒呆呆地凝望著自己……

彭德懷入湘軍當兵,當時還不滿18歲,用他的話說,是“勉強收錄的”。但由於他作戰勇敢,處事果斷,上升很快,三四年間,由二等兵、一等兵、副班長、班長而到排長,到1920xx年,已經是代理連長了。

身為湘軍下級軍官的彭德懷,已經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他無時不在思念著摯愛他的未婚妻,在夢裡也常伴著瑞蓮的音容笑貌,他的耳畔常回蕩著瑞蓮“我永遠等你”的誓言,心裡常翻滾著對瑞蓮的承諾。他要把她接到城裡完婚,不能讓她再受苦了!他要騎著高頭大馬,用八抬大轎把她接到城裡……

然而他還沒有出發,就從家鄉傳來了令他萬分悲痛的訊息:瑞蓮已被地主老財逼死了!

原來瑞蓮家借債無力償還,債主逼得緊,走投無路,養母氣死了。狠心的債主要賣瑞蓮抵債,瑞蓮至死不從,呼喊著“真伢子”,縱身跳下懸崖!

聞此噩耗,彭德懷悲痛欲絕,淚溼衣衫,他發瘋一般衝上一座山頭,面對家鄉的方向,撕心裂肺地大喊著,繼而又久久地凝立著……

標籤:愛情故事 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