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成語故事

臥薪嚐膽成語故事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漢語成語是中國五千年曆史文明的結晶。隨著五千年曆史長河的積澱,漢語成語結構定型、形式簡潔、意義精闢,成為中華寶庫中不可或缺的一塊瑰寶。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臥薪嚐膽成語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臥薪嚐膽成語故事

臥薪嚐膽成語故事的主人公簡介

越王勾踐(約前520xx年―前465年),姒姓,名勾踐,又名鳩淺、菼執,夏禹後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國國君。前496年即位,曾敗於吳國,被迫求和。返國後重用范蠡、文種, 臥薪嚐膽使越國國力漸漸恢復起來。

臥薪嚐膽成語故事的典故

吳王闔閭打敗楚國,成了南方霸主。吳國跟附近的越國(都城在今浙江紹興)素來不和。

公元前496年,越國國王勾踐即位。吳王趁越國剛剛遭到喪事,就發兵打越國。吳越兩國在槜李(今浙江嘉興西南,槜音zuì)地方,發生一場大戰。

吳王闔閭滿以為可以打贏,沒想到打了個敗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傷,再加上上了年紀,回到吳國,就嚥了氣。吳王闔閭死後,兒子夫差即位。闔閭臨死時對夫差說:"不要忘記報越國的仇。"夫差記住這個囑咐,叫人經常提醒他。

他經過宮門,手下的人就扯開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父親的仇嗎?"夫差流著眼淚說:"不,不敢忘。"他叫伍子胥和另一個大臣伯嚭(音pǐ)操練兵馬,準備攻打越國。過了兩年,吳王夫差親自率領大軍去打越國。越國有兩個很能幹的大夫,一個叫文種,一個叫范蠡(音lí)。范蠡對勾踐說:"吳國練兵快三年了。這回決心報仇,來勢凶猛。

咱們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們作戰。"勾踐不同意,也發大軍去跟吳國人拼個死活。兩國的軍隊在大湖一帶打上了。越軍果然大敗。

越王勾踐帶了五千個殘兵敗將逃到會稽,被吳軍圍困起來。勾踐弄得一點辦法都沒有了。

他跟范蠡說:"懊悔沒有聽你的話,弄到這步田地。現在該怎麼辦?"范蠡(li)說:"咱們趕快去求和吧。"勾踐派文種到吳王營裡去求和。文種在夫差面前把勾踐願意投降的意思說了一遍。

吳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堅決反對。文種回去後,打聽到吳國的伯嚭是個貪財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寶,私下送給伯嚭,請伯嚭在夫差面前講好話。

經過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勸說,吳王夫差不顧伍子胥的反對,答應了越國的求和,但是要勾踐親自到吳國去。

文種回去向勾踐報告了。

勾踐把國家大事託付給文種,自己帶著夫人和范蠡到吳國去。

勾踐到了吳國,夫差讓他們夫婦倆住在闔閭的大墳旁邊一間石屋裡,叫勾踐給他餵馬。范蠡跟著做奴僕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車出去,勾踐就給他拉馬,這樣過了兩年,夫差認為勾踐真心歸順了他,就放勾踐回國。

勾踐回到越國後,立志報仇雪恥。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在吃飯的地方掛上一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就先嚐一嘗苦味,還自己問:"你忘了會稽的恥辱嗎?"他還把席子撤去,用柴草當作褥子。這就是後來人傳誦的"臥薪嚐膽"。

臥薪嚐膽成語故事的啟示

如果遇到的對手過於強大,那麼就不要魯莽行事,要學會忍耐,等待機會再予以對手打擊。優越的條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艱苦的環境卻能磨練人的意志。越王勾踐為了使自己不忘記以前所受的恥辱,激勵自己的鬥志,以圖將來報仇雪恨,回國後臥薪嚐膽,最終東山再起,一舉滅吳,恰恰印證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觀點。告訴我們小朋友們一定要時刻發奮圖強,沒有什麼做不到,事在人為。

臥薪嚐膽成語故事的延伸

臥薪嚐膽出處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臥薪:躺臥在柴草上,象徵著發憤圖強。嘗膽:口嘗苦膽,以鍛鍊意志

背景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打得大敗,闔閭也受了重傷,臨死前,囑咐兒子夫差要替他報仇。夫差牢記父親的話,日夜加緊練兵,準備攻打越國。 過了兩年,夫差率兵把勾踐打得大敗,勾踐被包圍,無路可走,準備自殺。這時謀臣文種勸住了他,說:“吳國大臣伯嚭貪財好色,可以派人去賄賂他。”勾踐聽從了文種的建議,就派他帶著珍寶賄賂伯嚭,伯嚭答應和文種去見吳王。文種見了吳王,獻上珍寶,說:“越王願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請您能饒恕他。”伯嚭也在一旁幫文種說話。伍子胥站出來大聲反對道:“人常說‘治病要除根’,勾踐深謀遠慮,文種、范蠡精明強幹,這次放了他們,他們回去後就會想辦法報仇的!”這時的夫差以為越國已經不足為患,就不聽伍子胥的勸告,答應了越國的投降,把軍隊撤回了吳國。吳國撤兵後,勾踐帶著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吳國伺候吳王,放牛牧羊,終於贏得了吳王的歡心和信任。三年後,他們被釋放回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