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寓意5個

成語故事寓意 [盲人摸象]

成語故事寓意5個

大街上有人牽過一頭大象。四個瞎子聽見了,都想知道這奇怪的野獸是個什麼樣兒。可是他們看不見,只好用手摸。

有個瞎子摸到了大象的長牙齒。他說:“我知道了,原來大象就跟又粗又長的蘿蔔一個樣兒。”另一個瞎子摸到了大象的大耳朵。他說:“不,大象就跟大簸箕一個樣兒。”第三個瞎子摸到了大象的腿。他說:“不像簸箕,也不像蘿蔔,大象就跟舂[chōng]米的木棒一個樣兒,不過粗一點兒罷了。”第四個瞎子摸到了大象的尾巴。他說:“你們都錯了,大象就像一根繩兒。”大象到底是什麼樣兒的呢?四個瞎子爭了半天,結果還沒弄清楚。

“盲人摸象”和“瞎子摸象”都是從這個故事來的。

有人觀察事物,只看到了事物的一小部分,就自以為看到了整個事物,可以說他是“盲人摸象”或“瞎子摸象”。

成語故事寓意 [奉公守法]

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足智多謀,英勇善戰,立下顯赫的功勳。趙惠文王封趙奢為馬服君,官列上卿。趙奢原來是一個普通的收取田稅的官吏。他對趙王一片忠心,收稅時大公無私,一視同仁。

有一次,他到趙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趙勝家去收田稅,誰知道趙勝的管家蠻橫不講理,就是不肯繳納田稅。趙奢根據當時的法律,嚴肅地處理了這件事,殺了趙勝手下九個參與鬧事的人。趙勝知道後,大發脾氣,揚言要殺趙奢。趙奢知道趙勝要殺自己,不但沒有躲避,反而找到趙勝,對他說:“您是趙國王族的貴公子,卻放縱管家違反法律。如果大家都不遵守法律,國家必然衰弱。國家一旦衰弱,其他國家就會來侵犯我們,甚至把我們滅掉。到那個時候,您還能保持現在這樣的富貴嗎?但是,您要是能夠奉公守法,那麼百姓也會以您為榜樣,天下就會穩定,國家也就強盛起來了。您身為王族公子,怎麼能不重視國家的法令呢?”

趙勝聽了這一番話,知道趙奢是個有才幹的人,於是就在趙惠文王面前建議提拔趙奢。趙惠文王聽從了趙勝的建議,任命趙奢為統管全國賦稅的官吏。從此,趙國的賦稅公平合理,百姓富足,國庫得到了充實。

後來,人們就用“奉公守法”這個成語,指某人嚴格地遵守國家的法律制度,做事非常規範。

成語故事寓意 [千里送鵝毛]

唐朝時候,地方官吏經常要向皇帝進貢禮物。雲南地方上有個行政長官要送件禮物給皇帝,他心想:皇帝不缺金銀珠寶,要送也得送個稀罕的。最後,他決定進貢一隻天鵝。

他派一個名叫緬伯高的人,用竹簍背上一隻天鵝,前往京城長安。緬伯高跋山涉水,日夜兼程,走了好多天,來到了沔陽湖(在今湖北省境內)邊。在這許多天裡,天鵝沒下過水,渾身都髒兮兮的。緬伯高放下竹簍,抱出天鵝要給它洗洗澡。不料,天鵝一縱,掙脫了他的懷抱,撲稜一聲,振翅要飛。緬伯高下意識地伸出手去抓了一把,只抓下了一根羽毛,眼睜睜地看著天鵝飛走了。緬伯高又著急又害怕,傷心地大哭了一場。後來,他急中生智,懷揣著那根羽毛,趕往都城長安。

多日後,緬伯高終於來到了長安,隨著各地前來進貢的使臣去見皇帝。輪到緬伯高時,他手捧羽毛走上前去,為皇帝唱了一首歌:“天鵝貢唐朝,山高路途遙。沔陽湖失去,倒地哭號啕。上覆聖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皇帝莫名其妙,緬伯高隨即講出事情原委。聽到這裡,皇帝連聲說:“緬伯高千里送鵝毛,難能可貴!難能可貴!”緬伯高的才華和機智博得了皇帝的歡心,皇帝不但沒有處罰他,反而獎賞給他很多東西。

後來,人們就用“千里送鵝毛”這個成語,比喻禮物雖然很小,但是情意卻很深重。有時與“禮輕情意重”連用。

成語故事寓意 [嗟來之食]

齊國大饑荒。有個人叫黔敖[qián至áo],他煮了一大鍋粥,擺在大路邊上,救濟捱餓的人。有一個人餓得有氣沒力,跌跌撞撞地從大路那頭走過來。黔敖看見了就大聲吆喝說:“嗨,到這兒來!我讓你吃個飽!”那個人抬起頭來,瞪著眼睛對黔敖說:“你吆喝什麼!我就不吃那些吆喝別人的人的東西,所以餓成這樣了!我才不吃你的東西哪!”黔敖才覺得自己的態度不好,趕忙道歉。可是那個人怎麼說也不肯吃,終於餓死了。

“嗟來之食”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比喻用惡劣的恩賜態度給別人的東西。有人很有骨氣,拒絕接受帶有侮辱性的什麼“恩惠”,可以說他“不食嗟來之食”。“嗟”是吆喝的聲音,“來”是很不禮貌地呼喚別人過來。

成語故事寓意 [一鼓作氣]

春秋時期,有一次齊國攻打魯國。當時,齊國強大,魯國弱小,魯國的國君魯莊公動員全國的軍隊準備抵抗。魯國有一個精通兵法、很有謀略的人叫曹劌(ɡuì),他自告奮勇,請求跟魯莊公一同參戰。

魯莊公和曹劌同坐一輛戰車,率領軍隊在魯國的長勺與齊軍作戰。雙方剛擺好了陣勢,魯莊公就要擊鼓進攻。曹劌說:“時機未到,不能進攻。”齊國擊了三次鼓,發了三次進攻的命令,曹劌才對魯莊公說:“好了,現在可以進攻了。”於是,魯軍鼓聲震天,士兵們像潮水一樣衝向齊軍,把他們打得落花流水,抱頭逃命。莊公正想下令追擊,曹劌卻又阻止,並下車細看地面齊軍兵車輪跡,又攀上車前橫木,注意觀察敵軍退走的情形,然後說:“現在可以追擊了!”莊公當即下令追擊。魯軍乘勝前進,把齊軍全部趕出國境。魯莊公問曹劌:“為什麼要等齊軍擊鼓三次以後,你才讓我下令出兵呢?”曹劌答道:“打仗時主要是靠勇氣。第一次擊鼓時,士兵們的鬥志最旺盛;第二次擊鼓的時候,大家的士氣就會有些低落了;到了第三次擊鼓的時候,士兵的勇氣就全消失了。等齊軍的三通鼓擊完,我們才擊鼓衝鋒,這時齊兵的勇氣已經衰竭,而我方的士氣正是最旺盛的時候。因此,一鼓作氣,打敗了齊軍。”

成語“一鼓作氣”比喻做事要趁大家情緒高漲時,一下子做完。含有鼓勵的意思。鼓,敲戰鼓;作,振作。

標籤:成語故事 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