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成語故事

兒童成語故事300字左右

成語故事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精華,字數雖少,可是表達的含義卻十分深刻,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兒童成語故事300字左右。

兒童成語故事300字左右

兒童成語故事300字左右1:三顧茅廬

東漢末年,諸葛亮居住在隆中的茅廬裡。

謀士徐庶向劉備推薦說:“諸葛亮是個奇才。”劉備為了請諸亮幫助自己打天下,就同關羽、張飛一起去請他出山。可是諸葛亮不在家,劉備只好留下姓名,怏怏不樂地回去。隔了幾天,劉備打聽到諸葛亮回來了,又帶著關羽、張飛冒著風雪前去。哪知諸葛亮又出門出去了,劉備他們又空走一趟。

劉備第三次去隆中,終於見到了諸葛亮。在交談中,諸葛亮對天下形勢作了非常精闢的分析,劉備十分歎服。

劉備“三顧茅廬”,使諸葛亮非常感動,答應出山相助。劉備尊諸葛亮為軍師,對關羽、張飛說:“我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諸葛亮初出茅廬,就幫劉備打了不少勝仗,為劉備奠定了蜀漢的國基。

成語“三顧茅廬”由此而來,比喻訪賢求才,真心誠意地邀請別人。

兒童成語故事300字左右2:罰不當罪

“罰不當罪”這則成語的意思是表示處罰過寬或過嚴,與所犯的罪行不相稱。

這個成語來源於《苟子.正論》,夫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功,罰不當罪,不祥莫大焉。

戰國後期,趙國出了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名叫荀況,人們把他的著作稱為《荀子》。

《荀子》這部著作共有三十二篇,其中一篇叫《正論》,是專門議論政治的。文中提出一個看法:國君要在百姓面前作出好的榜樣。殘暴的國君被推翻,如夏桀被商湯打倒,商紂被周武王消滅等,這些都是好事而不是壞事。

荀況主張刑罰要嚴明,犯罪的應根據罪行的大小,給予相應的處罰。如果殺人的不償命,傷人的不判刑,那就會縱容犯罪,擾亂社會。有人說:“古代沒有肉刑,只是象徵性地用刑。比如,不使用黥(qing)刑而用墨畫臉來替代;不使用劓(yi)刑,而用戴上草作的帽子來替代,這種辦法在昏亂的現代是行不通的。如果繼續這樣做,犯罪的人得不到應有的懲罰,犯罪行為將越來越多。

在闡述了上面這些情況後,荀況提出了自己的主張;一個人地位要和品德相稱,官職要和才能相稱,賞賜要和功勞相稱。如果不是這樣,弄得地位和品德不相稱,官職和才能不相稱,賞賜和功勞不相稱,處罰和罪行不相稱,那就會帶來極大的不幸和嚴重的後果。

兒童成語故事300字左右3:鑿壁偷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裡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裡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揹著揹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裡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鑿壁偷光的意思是:原指西漢匡衡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標籤:成語故事 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