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傳說

袁崇煥智勝尚書的故事

傳說2.11W

民間故事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一種比較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又是漢語熟語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袁崇煥智勝尚書》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袁崇煥智勝尚書的故事

《袁崇煥智勝尚書》

袁崇煥乃是明末的大將,抗擊侵略的英雄,他在年幼的時候就膽識過人。民間流傳著他智勝尚書的故事。

在袁崇煥10歲的時候,他居住在石龍鎮。袁崇煥的祖父開設了一個頗具規模的杉木行。有一天,當地有個告老還鄉的徐尚書帶領家人來到杉木店,要購買大批杉木。徐尚書仗勢欺人,借用石龍地方的方言“跳”和“條”同音,於是命家人將店裡的杉木放成一堆一堆,然後跳過—堆就算作一跳,結賬的時候又將一跳當做一•條,而實際上,一•跳杉木何止十幾條之多,他想用這個方法來欺詐別人。跳完杉木,徐尚書就說:“明天到府裡來取銀子。”說完,他就帶領家人揚長而去。

面對徐尚書這種欺行霸市的醜惡行徑,袁記杉木行上上下下都敢怒不敢言,但是,由於這些杉木價格不菲,一群人一籌莫展。就在這時候,袁崇煥放學回到家,向愁容滿面的祖父問明瞭原委,心中便生一計,說道:“爺爺不必憂慮,孫兒自然有辦法對付他。”

第二天一早,爺孫倆來到徐尚書家中取杉木錢。徐尚書便命家人拿秤來稱銀子,此時袁崇煥不慌不忙地拿出一根竹筒放在桌上說:“且不要拿秤,本店收銀子向來是不用秤的,而是用竹筒來量的,一條杉木一筒銀子,現在就請你們往竹筒裡邊裝銀子吧!”

袁崇煥這個辦法是利用了徐尚書昨天買杉木的時候,沒有講清楚價格和收款方式這一漏洞。徐尚書當時心想,我一跳就是幾十根杉木,你價格再高,依然是我佔便宜,沒想到袁崇煥如此小小的孩子會使出這樣的辦法來,他氣急敗壞地說哪有如此收銀子的?”

袁崇煥立刻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理直氣壯地說:“哪有你那樣計算杉木的規矩?”聽了他說的話,徐尚書自知理虧,面對這樣的情況他現在也是無可奈何,最後,只得如數付了杉木款。

袁崇煥簡介:

袁崇煥(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於廣東東莞石碣,祖籍廣西梧州(籍貫爭議[1] )。明朝末年薊遼督師。

萬曆四十七年(1620xx年)中進士,後通過自薦的方式在遼東邊關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守寧遠。在抗擊清軍(後金)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但因為不得魏忠賢歡心辭官回鄉。

明思宗朱由檢即位後袁崇煥得以重新啟用,於崇禎二年(1620xx年)擊退皇太極,解了京都之圍後,魏忠賢餘黨以“擅殺島帥”、“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袁崇煥,皇太極又趁機實施反間計,袁崇煥最終被朱由檢以通敵叛國罪處以凌遲。《劍橋中國明代史》稱:“他(崇禎)相信了謠言,於1630年9月22日在北京殺了他最有才能的將領袁崇煥。”

時關外地都被哈剌慎諸部所據,所以袁崇煥到任後,駐守於關內。沒多久,哈剌慎諸部歸順,經略王在晉令袁崇煥移軍駐紮中前所,督參將周守廉、遊擊將軍左輔的軍隊,管理前屯衛所的事務。之後王在晉又命袁崇煥前往前屯安置遼東的失業人群,袁崇煥當即於夜間出發,冒著被虎豹襲擊的危險穿梭於荊棘之間,四更天入城後,將士們都誇讚袁崇煥有膽量。

王在晉非常倚重袁崇煥,上言提拔袁崇煥為寧前兵備僉事。但是袁崇煥覺得王在晉沒有長遠戰略目標,所以並不是事事都遵從王在晉。王在晉在八里鋪修築城牆,袁崇煥認為此舉不是很好禦敵策略,但他爭辯不過,於是奏書給首輔葉向高。

十三山困有難民十餘萬,大學士孫承宗巡行邊塞時,袁崇煥向孫承宗請示道:“在寧遠駐紮五千兵力,以壯十三山的聲勢,然後派遣將領帶兵去救援十三山。寧遠距離十三山只有兩百里,可以輕易佔據錦州,如果不行再退守寧遠,怎麼能放棄十萬難民?”孫承宗於是與總督王象乾商議,王象乾認為駐紮關上的軍隊剛剛打了敗仗,士氣沮喪,不如調動插部護關的軍隊三千人前往寧遠,孫承宗同意後一方面調兵前往寧遠,一方面讓王在晉去救難民,但王在晉卻救援失敗,十萬難民只救回六千人。

孫承宗對此非常生氣,駁斥王在晉修築重牆的建議,於是召集眾文武將官商量重點防守的地方。閻鳴泰主張駐守覺華,袁崇煥主張駐守寧遠,而王在晉、張應吾、邢慎言等人都持反對意見,但孫承宗採用袁崇煥的主張。孫承宗自鎮關門,更加倚重袁崇煥,袁崇煥也不負所望,安撫軍民,整備邊防,功勞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