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兒童故事

適合幼兒聽的睡前故事

關羽十回橋迎馬童

適合幼兒聽的睡前故事

出荊州城西門,朝北走六裡的地方,有一個又高又大的平土堆,名叫點將臺。傳說是關公第十次攻打樊城以前閱兵點將的地方。

關公有時親自出徵,有時派人掛帥,九回攻打樊城,九回失利。但他沒有灰心喪氣,決心抓緊練兵,發誓不拿下樊城決不罷休。

一天,雄雞才叫過頭遍,天還是黑糊糊的。關公就提起青龍偃月刀,跨上赤兔馬,馳出了北門,來到離城五里外的拍馬山準備練武。拍馬山是一座小山,周圍場子寬大、平坦,是練兵的好地方,因關公經常在此拍馬而得名。

這天關公來得很早,哪知還有比他來得更早的人。只聽見馬蹄聲嘚嘚,一團黑影一時躍過山頂,一時繞場飛跑。他感到非常奇怪,便在一個樹蔸上繫好馬,躲在一塊石頭後面想看個明白。天色漸漸亮了起來,不看不打緊,一看倒叫關公大吃一驚,原來馬是自己兒子關興的馬,馬上的人卻是關興的十五歲小馬童。小馬童時而伏在馬背上,時而貼著馬肚,上下翻滾,機動靈活,關公看了,暗暗稱絕。

關公悄悄地連續觀看了十天,天天如此:小馬童練完馬,趁天還沒大亮,就神不知鬼不覺地將馬送回原處,然後讓馬飲水吃草。而關興不到日上三竿,拍馬山是見不到他的人影的。

為了弄清底細,關公又去找關興,轉彎抹角打聽小馬童練馬的事,哪知關興還矇在鼓裡,半點情況也不知道。

兩個月之後,關公準備第十回攻打樊城,決定先在點將臺閱兵點將。這天,點將場上,小馬童牽著馬,像平日一樣站著;關興卻趾高氣揚,威風凜凜地坐在馬上。關興有十足的把握,父親點將一定會點到他。哪知關公偏偏沒有點他,卻點了給他牽馬的小馬童,並且令關興立即下馬,將馬交給小馬童,叫小馬童掛帥,領兵前去攻打樊城。

小馬童施巧計,出奇兵,帶領人馬終於拿下了樊城。隊伍勝利返回的時候,關公遠道去迎接他,在離荊州城六十里的一座橋上相遇。為了表彰小馬童的功績,關公把這座橋,取名叫“十回橋”。

蔣幹中計

周瑜在三江口初敗曹軍,曹操派蔣幹勸周瑜投降。周瑜設下群英會款待這位舊友,大談東吳兵強糧足的情況,讓蔣幹無法陳述勸降之意。

晚上,周瑜又邀蔣幹入帳共寢,故意將假造的曹操水軍都督私通東吳的信件讓蔣幹得知。

蔣幹中計,回去報告曹操,殺了深得水軍之妙的水軍都督蔡瑁和張允,出去了水路進攻的一大障礙。

劉備攜民渡江

劉備、諸葛亮在新野大敗曹軍之後,移駐在樊城。曹操為了報仇,分兵八路,親自率領,殺奔樊城而來。

曹軍勢大,劉備兵微將寡,樊城池淺城薄,諸葛亮料定抵擋不住,便勸劉備放棄樊城,渡過漢水,往襄陽退去。劉備不忍拋棄跟隨多時的百姓,就派人在城中遍告:“曹兵將至,孤城不可久守,百姓願隨者,可一同過江。”

城中百姓,皆寧死相隨。劉備令關羽在江邊整頓船隻。百姓拖家帶口,扶老攜幼、號泣而行,兩岸哭聲不絕。

劉備在船上見此情景,心中悲慟不已,哭道:“為我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難,還有什麼臉面活在世上!”

說罷,就要投江自盡。左右急忙抱住,從人見狀,莫不痛哭。劉備到了南岸,回顧江北,還有無數未渡江的百姓望南招手呼號。

劉備急令關羽催船速去渡百姓過江。直到百姓將要渡完,方才上馬離去。

標籤: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