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兒童故事

跨越歲月的感人愛情

人們曾經毫無惡意地奉勸故事中的女主角說,一段相差20歲的婚姻是不可能長久的。

跨越歲月的感人愛情

這段婚姻至今已走過了第十個年頭,婚姻中的男女主角依然相親相愛。

故事的男主角叫俞遜發,是我國的笛子演奏家,上海民族樂團一級演員,他所研製發明的"口笛"曾經轟動海內外。

故事的女主角叫劉波,是上海民族樂團的中阮演奏家。"阮"是一種撥絃樂器,屬於古琵琶的一種,據說西晉阮籍善彈此樂器,"阮"的名字由此而來。中學時代,特殊的愛好使劉波與這種古樂的樂器結下了不解之緣,這位大連姑娘以第一名的專業成績被破格錄取為上海音樂學院第一個阮專業學生。1986年,畢業後的劉波走進了上海民族樂團。兩人的緣分由此開始。

俞遜發這時剛與前妻離婚,一個人住在單人宿舍裡。他的宿舍門口正好對著樓梯口,人們都喜歡到他的宿舍串門,老俞總是把他們當自己人。據說,如果俞遜發剛開啟一包煙,到門房間去接個電話,回來的時候,煙就會只剩下一支了。老俞的隨和以及好人緣,給年輕的劉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在劉波眼中,俞遜發是一位大師級的人物。早在畢業前,她就在"上海之春"音樂會上聽過他演奏的《赤日》,非凡的演奏功力和極佳的舞臺效果,令當時還是學生的劉波佩服不已。不久,劉波也成了俞老師家的常客。在她眼中,這是個很會生活的單身男人,常常在陽臺上自斟自飲,那份從容與寂寞讓劉波產生了一種莫名的感動。而在俞遜發眼中,這個北方姑娘大大方方,正直好學,業務又好,對於這樣的年輕人,他自然是喜愛的。不久,兩人就成了很好的朋友。

1987年,上海民族樂團應邀組團到國外演出,俞遜發和劉波同時受到了邀請。當時劉波有一個照相機,俞遜發沒有,他便買了許多膠捲,兩人相約在需要留影的時候互相幫忙。回國後,兩人相戀的訊息不脛而走,而當時的俞遜發和劉波兩人之間純粹是師生之誼。對於俞遜發這位離過婚的名人來說,這樣的謠言給他的事業和生活都帶來了影響,然而他一如既往地坦蕩地和這位年輕的女學生保持著交往,這使劉波非常感動。

1988年夏天,樂團放假,俞遜發和他的一名內蒙古學生決定到內蒙古大草原去採風,劉波聞訊要求一同前往。到了內蒙古,為了走近牧區,3人在早晨9點攔下了一部拖拉機。加上這新添的3個人,拖拉機上居然擠了11個人,裝了好幾十斤西瓜,一路搖搖晃晃地朝著大草原的深處駛去。到了半路,其他人都下車了,一車的西瓜也卸下來,車廂裡一下子顯得空空蕩蕩。內蒙古的溫差很大,拖拉機開了10個小時,已經是深夜了。單薄的劉波穿著夏天的衣服,凍得索索發抖,被顛簸的車廂震得東倒西歪。俞遜發把外套脫給了劉波,又把雙手攤開牢牢地撐住車欄杆,防止劉波因為車顛而撞到鐵欄杆上。在這一剎那,劉波對這位長她20歲的師長兼朋友產生了深深的依賴。

從內蒙古回來,俞遜發把劉波送回到大連的家中。劉波在火車站送別即將回滬的俞遜發,即將到來的短暫離別讓兩人在同一時間強烈地感受到了愛情的存在。

假期結束之後,劉波回到了上海。兩人自然而然地相戀了。因為年齡相差過於懸殊,劉波一直沒有勇氣把這一訊息告訴父母,只是在書信往來中,常常有意無意地提起俞遜發的名字。敏感的父母對這一點其實早有察覺。這一年裡,劉波的父親到上海出差,曾經邀請俞遜發一塊吃飯。兩個男人一起喝酒,聊了許多,可誰也沒有提起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