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寓言故事

短一些的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膾炙人口,它集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而動物寓言故事更耐人尋味,那麼關於動物的寓言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短一些的寓言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短一些的寓言故事

短一些的寓言故事篇一:鸚鵡和老鷹

阿爾卑斯山上的小屋裡住了一個獵人。獵人養了一隻老鷹,幫助他狩獵;也養了只鸚鵡,還教會鸚鵡說話。閒暇時,獵人也喜歡逗弄鸚鵡,消磨時間。

春季某天山下小鎮趕集,獵人把醃漬好的獵物肉品準備好,打算換一些生活必需品。獵人高高興興帶著老鷹和鸚鵡到市集。可是由於匆忙,獵人在途中滑了一跤。滑了一跤不打緊,原本停在他肩上的老鷹受到驚嚇,急忙飛起,利爪不小心把獵人抓成大花臉。

獵人難得下山,一年見不到幾次朋友,在與朋友見面之前,居然被弄得破相,不由勃然大怒。獵人不由得和鸚鵡嘀咕,數落老鷹的不是。

鸚鵡說:“我平常看老鷹就一臉凶巴巴的樣子,雖然他能幫你打獵,但主要還是你出力;我看啊,倒不如養幾隻雞,雞不但溫馴,你打獵時,雞還能生殖,一舉兩得。”獵人聽了,心裡受到鼓動,在市集就用老鷹換了五隻雞。回到山上,獵人照鸚鵡的方式打獵、養雞。

阿爾卑斯山區實在太大了,沒有老鷹的幫忙,獵人無法掌握獵物的行蹤,以致於整個夏季秋季都沒什麼收穫。冬天到了,不習慣山區氣候的雞不但未如期繁殖,反而在嚴冬中一隻只倒下。沒有收穫的獵人自己要過冬已經很難了,沒辦法管到鸚鵡,結果鸚鵡也撐不過嚴冬。

當人們遭遇問題時,總是詢問與自己比較親近的人的意見。絕大多數被詢問的人,或許無意進讒言,但總以自己的心態、能力、經驗,去解釋別人的心態、能力、經驗。

故事中的鸚鵡,或許無意說老鷹的壞話,但鸚鵡的思考畢竟是鸚鵡,心態畢竟是鸚鵡,能力是鸚鵡,經驗是鸚鵡,無論如何都是鸚鵡,永遠不可能成為老鷹。所以當詢問對老鷹的意見時,應該詢問另一隻老鷹,而不是問一隻鸚鵡。或許鸚鵡是你信任的人,但你得到的,不過是鸚鵡的看法。

短一些的寓言故事篇二:羊的結局

羊要到山頂去吃草,它往山上爬,爬呀爬呀,羊累了。

羊說:"我不怕累,山有多高我爬多高!"

羊又爬呀爬呀,羊很累了,羊說:"我不怕累,山有多高我爬多高!"

羊接著爬呀爬呀,羊非常累了,羊說:"我不怕累,山有多高我爬多高!"

羊終其一生來爬這座山,它一心只想著山頂芳美的鮮草,卻忽略了在途中,也有一片片鮮草路過,而它視而不見。

當羊終於爬上了山頂,它看到了它的歸宿:山頂,原來並沒有草。

機會是要及時把握的,適當調整你的目標有時會更有效。

短一些的寓言故事篇三:獅子與主人

一個人在山路上撿到一隻幼小的獅子,便抱回家餵養。他對獅子無微不至,給它喂精美的食物,給它梳毛,給它洗澡。獅子對他也親密無間,扒他的肩膀,舔他的手腳,陪他散步,和他戲耍。獅子在他的懷中漸漸長大,長成一隻威猛的雄獅,也溫順得如一條家狗。

有一天他忽發奇想:騎著獅子旅遊。於是他騎上了獅子,踏上了旅程。一路上獅子很聽話,平穩地馱著他。所到之處人們對他夾道喝彩,他更神氣了。

路上有人問他:“獅子不吃你嗎?”他說:“那怎麼可能呢!”

路上有條狗問獅子:“你怎麼不吃他?”獅子說:“那怎麼可能呢!”

一天他們要穿過一片沙漠,路上遇到了風沙,水和食物都被捲了去。他在痛心之時也還去安慰獅子:“朋友忍著點,等過了沙漠,我讓你飽吃一頓。”並跳下來步行。

一日過去了,獅子餓得圍著他打轉;

兩日過去了,獅子餓得舔得的手腳;

三日過去了,獅子對他進行了輕輕地撕咬;

四日過去了,獅子向他齜起了牙齒;

第五日,飢餓的獅子向他瞪起了血紅的眼睛,在他正要上前撫摸它時,獅子奮力一縱將他撲倒,瞬間把他撕成了碎片。至死他都不明白,獅子怎麼會吃了他呢?

世間的友誼,有些是建立在飽暖基礎上的,吃飽穿暖了是親密無間的朋友,生死存亡的時候便會露出凶殘的本質。因而一點也不奇怪:被你視為親密無間的朋友,有時常常能給你致命的一擊。尤其是當對方的本性本就凶殘,所以小朋友們交朋友的時候一定要認清對方是什麼樣的人哦。

短一些的寓言故事篇四:鶯鳥與鐵星

在南太平洋的島嶼中,飛翔著一種有動聽鳴叫的美麗小鳥,叫做鶯鳥。它們長著形色各異的喙,島嶼上物產豐富的日子,鶯鳥們靠吃多種草籽為生,活得悠哉。但是饑饉來了。乾旱襲擊了島嶼,整個大地好像是剛剛凝固的熾熱火山,赤紅的土地,看不到一絲綠色。科學家找到從前研究過的鶯鳥,它們的腿上拴著鐵環,觀測結果,發現鶯鳥們的體重大減,掙扎在死亡線上。

原因是食物奇缺,能吃的都吃光了,惟一剩下的是一種叫“蒺藜”的草籽,它渾身是鋒利的硬刺,銳不可當,在深深的核心裡隱藏著種仁,好像美味的巧克力封死在鐵匣中。蒺藜還有一個名字叫“鐵星”,象徵著難以攻克。拉丁文的意思是“擠壓和疼痛。”

鶯鳥用自己柔弱的喙,啄開一粒鐵星,先要把它頂在地上,又咬又扭,然後頂住岩石,上喙發力,下喙擠壓,直到精疲力竭才能把外殼扭掉,吃到活命糧草。

島上開始了殘酷的生存之戰。沒有刀光劍影,惟一的聲音就是嗑碎蒺藜的噼啪聲。很多鶯鳥餓死了,有些頑強地生存下來。科學家想,生和死的區別在哪裡呢?

經過詳細的研究,喙長11毫米的鶯鳥,就能夠嗑開鐵星,而喙長10.5毫米的鶯鳥,就望“星”興嘆,無論如何也叩不開戒備森嚴的生命之門。

0.5毫米之差,就決定了鶯鳥的生死存亡。在豐衣足食的時候,一切都被溫柔地遮蓋了。

但月亮並不總是圓的,事物的規律跌宕起伏。

我猜想,那些餓死的鶯鳥在最後時分,倘能思索,一定萬分後悔地想自己為什麼沒能生就一枚長長的利喙!短喙的鶯鳥,是天生的,它們遭到了大自然無情的淘汰。但人類的喙———我們思維的強度,歷練的經驗,廣博的智慧,強健的體力,合作的風采,幽默的神韻———卻可以在日復一日的積累中,漸漸地磨鍊增長,成為我們度過困厄的支柱。

短一些的寓言故事篇五:愚人熬湯

古時候有一個人,在家裡熬一鍋菜湯。熬得差不多了,他想試試鹹淡是否合適,就用一把木勺舀了一勺湯出來嘗。

這人喝了一口,覺得很淡,就隨手把裝著剩湯的木勺放到一邊,抓了一把鹽撒到鍋裡。

這時,鍋裡的湯已經加上鹽了,而木勺裡的湯還是原來的湯,他也不重新舀上一勺,又拿起原來的那勺湯來嘗。嘗過以後,他奇怪地摸了摸腦袋,又皺了皺眉頭,自言自語地說:“咦,明明加過鹽了,這鍋湯為什麼還是這麼淡呢?”

於是這個人又抓了一把鹽放進鍋裡,仍舊還是去嘗勺裡的湯。勺裡的湯自然還是淡的,他就以為鹽還是不夠,於是又往鍋裡拼命加鹽。

就這樣,木勺裡的湯始終沒有更換過,他也重複著嘗一口湯、往鍋里加一把鹽的過程。一罐鹽經他這麼一折騰,已經見了底了,可他還撓著頭皮,百思不得其解地想:今天真是活見鬼了,為什麼鹽都快要加完了,鍋裡的湯卻還是鹹不起來呢?

事物在不斷髮展,如果你始終用一成不變的老方法去處理新問題,總有一天會碰壁。優秀的管理者應該根據企業環境的變化,不斷調整和創新管理方式,不然,鍋裡的湯已經鹹過頭了,而你卻還矇在鼓裡渾然不覺。

標籤: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