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的成語解釋

寓言看似簡單淺顯,實際上卻蘊涵著深刻的職場哲學和做人道理,每一段寓言故事都能對在職場上打拼的人士起到直接的幫助,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寓言故事的成語解釋。

寓言故事的成語解釋

寓言故事的成語解釋1:獵鷹擒鵬

有一位客人去侯子家訪問,送了他一隻獐子。侯子問:“獐子可以馴化嗎?”客人回答他說:“在太平盛世裡,野獸都可以成群地出遊,你難道不相信嗎?為什麼獐子不可以馴養呢?”侯子說:“對呀,我試試看吧。”

侯子為獐子造了間房子,開始馴養它。獐子的情緒很不穩定。它一會兒低聲呦呦地叫,叫過之後,就靜靜地呆在那裡,一動不動,好像在思念什麼;一會兒又嗥嗥地大叫,顯得很是悲涼。到了晚上,獐子不願被囚禁在房子裡,常常用頭去撞門。如果有人走近去看它,它就驚恐萬狀地在角落裡縮成一團,一動不動地盯著來人。獐子雖然在這些方面表現得與人很相似,但還是難以將它的野性馴化。

仲鳧王子聽說了這件事,就去對侯子說:“你顯然不善於馴養獐子,為什麼你不把它交給我馴養呢?”侯子回答說:“你的院子裡面有兩條狗,大的像西旅氏的猛狗,小的也是韓之盧的後代,十分勇猛。如果獐子被這兩條惡狗吃掉了,那可怎麼辦呢?”王子聽了哈哈大笑,說道:“你不但不善於馴養獐子,而且也不瞭解我的兩條狗。

我將會引著獐子去見那兩條狗,然後逐漸讓它們在一起吃食,逐漸讓它們晚上同住一個地方,逐漸使它們成為好友,而且還要讓它們的關係日益親善。我既然馴養獐子,當然只會使它的生活更安定,怎麼會去傷害它呢?”侯子聽了這話,覺得有點道理,但還是囑咐說:“儘管如此,你還是派小童子看著點,用繩子把獐子拴起來,別讓狗太接近它。”王子聽罷沉思了一會沒有說話。就這樣,獐子就讓這位王子帶回去了。

過了三天,王子派人過來帶話給侯子說:“我已經不讓童子看獐子了。我的那兩條狗,看上去也很平靜、安寧,不像是想侵犯獐子的樣子。”又過了三天,王子又派人告訴侯子說:“現在我已經把繩子解開了,我的那兩條狗,也能與獐子和睦相處,很是親熱。雖然獐子還是存有戒心,但我相信很快就會好起來的。”又過了三天,王子再次派人送來訊息:“獐子已經消除了戒心,與我的兩條狗真的是親密無間了。”又過了三天,西旅氏狗卻趁獐子熟睡的時候,咬住了它的喉嚨,韓之盧狗也上去咬住它的兩肋,獐子就這樣被咬死了。

愚蠢的仲鳧王子不顧獐子和狗本是天敵,硬要逼它們相親相愛,當然會造成可怕的後果。我們做事也是一樣,不要違背規律蠻幹,否則後果是不堪想象的。

寓言故事的成語解釋2:蒙鳩築巢

趙襄王向王子期學習駕車技巧,剛剛入門不久,他就要與王子期比賽,看誰的馬車跑得快。可是,他一連換了三次馬,比賽三場,每次都遠遠地落在王子期的後面。

趙襄王這下可不高興了,他於是叫來王子期,責問道:“你既然教我駕車,為什麼不將真本領完全教給我呢?你難道還想留一手嗎?”

王子期回答說:“駕車的方法、技巧,我已經全部教給大王了。只是您在運用的時候有些捨本逐末,忘卻了要領。一般說來,駕車時最重要的是使馬在車轅裡鬆緊適度,自在舒適;而駕車人的注意力則要集中在馬的身上,沉住氣,駕好車,讓人與馬的動作配合協調,這樣才可以使車跑得快,跑得遠。

可是剛才您在與我賽車的時候,只要是稍有落後,你的心裡就著急,使勁鞭打奔馬,拼命要超過我;而一旦跑到了我的前面,又時常回頭觀望,生怕我再趕上您。總之,您是不顧馬的死活,總是要跑到我的前面才放心。其實,在遠距離的比賽中,有時在前,有時落後,都是很正常的;而您呢,不論領先還是落後,始終心情十分緊張,您的注意力幾乎全都集中在比賽的勝負上了,又怎麼可能去調好馬、駕好車呢?這就是您三次比賽、三次落後的根本原因啊。”

趙襄王賽車時心不在馬,終致失敗的教訓說明: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專心致志,集中精力,掌握要領,不計功利,努力將每一件事情做好。如果過於患得患失,為名利所累,往往會事與願違,把事情的結果弄糟。

寓言故事的成語解釋3:瞎子摸象

很久很久以前,印度有一位國王,他心地善良,很樂意幫助別人,對臣民們也是如此。

有一次,幾個瞎子相攜來到王宮求見國王。國王問他們說:“有什麼事我可以幫你們的嗎?”瞎子們答道:“感謝國王陛下的仁慈。我們天生就什麼也看不見,聽人家說,大象是一種個頭巨大的動物,可是我們從來沒有見過,很是好奇,求陛下讓我們親手摸一摸象,也好知道象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國王欣然應允,就命令手下的大臣說:“你去牽一頭大象來讓這幾個瞎子摸一摸,也好了結了他們的心願。”大臣遵命去了。

不一會兒,大臣便牽著大象回來了,“象來了,象來了,你們快過來摸吧!”

於是,幾個盲人高高興興地各自向大象走了過去。大象實在太大了,他們幾個人有的摸到了大象的鼻子,有的摸到了大象的耳朵,有的摸到了大象的牙齒,有的碰到了大象的身子,有的觸到了大象的腿,還有的抓住了大象的尾巴。他們都以為自己摸到的就是大象,仔仔細細地摸索和思量起來。

過了好一會兒,他們都摸得差不多了。國王問道:“現在你們明白大象是什麼樣子的了嗎?”瞎子們齊聲回答:“明白了!”國王說:“那你們都說說看。”

摸到象鼻子的人說:“大象又粗又長,就像一根管子。”摸到象耳朵的人忙說:“不對不對,大象又寬又大又扁,像一把扇子。”摸到象牙的人駁斥說:“哪裡,大象像一根大蘿蔔!”摸到象身的人也說:“大象明明又厚又大,就像一堵牆一樣嘛。”摸到象腿的人也發表意見道:“我認為大象就像一根柱子。”最後,抓到象尾巴的人慢條斯理地說:“你們都錯了!依我看,大象又細又長,活像一條繩子。”

瞎子們誰也不服誰,都認為自己一定沒錯,就這樣吵個沒完。

我們認識事物,一定要從多個角度來多方面去考察,才能得到最全面的瞭解。如果只知道個區域性就以為自己已經全明白了,從而片面地看待事物,就不免會鬧出瞎子摸象這樣的笑話。

標籤:寓言故事 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