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故事集

數學報上的計算小故事_數學小故事手抄報內容

故事集1.83W

通過製作數學手抄板的的形式,可以讓大家對數學的學習有一定的幫助。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準備的可以用於數學報的內容,都是一些很有趣的可以用於數學報上的計算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數學報上的計算小故事_數學小故事手抄報內容

  數學報上的計算小故事- 智鬥豬八戒

話說唐僧師徒西天取經歸來,來到郭家村,受到村民的熱烈歡迎,大家都把他們當作除魔降妖的大英雄,不僅與他們合影留念,還拉他們到家裡作客。

面對村民的盛情款待,師徒們覺得過意不去,一有機會就幫助他們收割莊稼,耕田耙地。開始幾天豬八戒還挺賣力氣,可過不了幾天,好吃懶做的壞毛病又犯了。他覺得這樣幹活太辛苦了,師傅多舒服,只管坐著講經唸佛就什麼都有了。其實師傅也沒什麼了不起的,要不是猴哥憑著他的火眼金睛和一身的本領,師傅恐怕連西天都去不了,更別說取經了。要是我也有這麼一個徒弟,也能有一番作為,到那時,哈哈,我就可以享清福了。

於是八戒就開始張落起這件事來,沒幾天就召收了9個徒弟,他給他們取名:小一戒、小二戒…小九戒。按理說,現在八戒應該潛心修煉,專心教導徒弟了。可是他仍然惡習不改,經常帶著徒弟出去蹭吃蹭喝,吃得老百姓叫苦不迭。老百姓想著他們曾經為大家做的好事,誰也不好意思到悟空那裡告狀。就這樣,八戒們更是有恃無恐,大開吃戒,一頓要吃掉五、六百個饅頭,老百姓被他們吃得快揭不開鍋了。

鄰村有個叫靈芝的姑娘,她聰明伶俐,為人善良,經常用自己的智慧巧鬥惡人。她聽了這件事後,決定懲治一下八戒們。她來到郭家村,開了一個飯鋪,八戒們聞訊趕來,靈芝姑娘假裝驚喜地說:“悟能師傅,你能到我的飯鋪,真是太榮幸了。以後你們就到我這兒來吃飯,不要到別的地方去了。”她停了一下說:“這兒有張圓桌,專門為你們準備的,你們十位每次都按不同的次序入座,等你們把所有的次序都坐完了,我就免費提供你們飯菜。但在此之前,你們每吃一頓飯,都必須為村裡的一戶村民做一件好事,你們看怎麼樣?”八戒們一聽這誘人的建議,興奮得不得了,連聲說好。於是他們每次都按約定的條件來吃飯,並記下入座次序。這樣過了幾年,新的次序仍然層出不窮,八戒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去向悟空請教。悟空聽了不禁哈哈大笑起來,說:“你這呆子,這麼簡單的帳都算不過來,還想去沾便宜,你們是永遠也吃不到這頓免費飯菜的。”“難道我們吃二、三十年,還吃不到嗎?”悟空說:“那我就給你算算這筆帳吧。我們先從簡單的數算起。假設是三個人吃飯,我們先給他們編上1、2、3的序號,排列的次序就有6種,即123,132,213,231,312,321。如果是四個人吃鈑,第一個人坐著不動,其他三個人的座位就要變換六次,當四個人都輪流作為第一個人坐著不動時,總的排列次序就是6×4=24種。按就樣的方法,可以推算出:五個人去吃飯,排列的次序就有24×5=120種……10個人去吃鈑就會有3628800種不同的排列次序。因為每天要吃3頓鈑,用3628800÷3就可以算出要吃的天數:1209600天,也就是將近3320xx年。你們想想,你們能吃到這頓免費鈑菜嗎?”

經悟空這麼一算,八戒頓時明白了靈芝姑娘的用意,不禁羞愧萬分。從此以後,八戒經常帶著徙弟們幫村民們幹活。他們又重新贏得了人們的喜歡。

  數學報上的計算小故事-蝸牛何時爬上井?

一隻蝸牛不小心掉進了一口枯井裡。它趴在井底哭了起來。一隻癩蛤蟆爬過來,甕聲甕氣的對蝸牛說:“別哭了,小兄弟!哭也沒用,這井壁太高了,掉到這裡就只能在這生活了。我已經在這裡過了多年了,很久沒有看到過太陽,就更別提想吃天鵝肉了!”蝸牛望著又老又醜的癩蛤蟆,心裡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決不能像它那樣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裡!”蝸牛對癩蛤蟆說: “癩大叔,我不能生活在這裡,我一定要爬上去!請問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話!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紀,又揹負著這麼重的殼,怎麼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總能爬出去!”第二天,蝸牛吃得飽飽的,喝足了水,就開始順著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到了傍晚終於爬了5米。蝸牛特別高興,心想:“照這樣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想著想著,它不知不覺地睡著了。早上,蝸牛被一陣呼嚕聲吵醒了。一看原來是癩大叔還在睡覺。它心裡一驚:“我怎麼離井底這麼近?”原來,蝸牛睡著以後從井壁上滑下來4米。蝸牛嘆了一口氣,咬緊牙又開始往上爬。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蝸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最後堅強地蝸牛終於爬上了井臺。你能猜出來,蝸牛需要用幾天時間就能爬上井臺嗎?

  數學小故事手抄報內容-”0”、”1”之爭

在神祕的數學王國裡,胖子“0”與瘦子“1”這兩個“小有名氣”的數字,常常為了誰重要而爭執不休。瞧!今天,這兩個小冤家狹路相逢,彼此之間又展開了一場舌戰。

瘦子“1”搶先發言:“哼!胖胖的‘0’,你有什麼了不起?就像100,如果沒有我這個瘦子‘1’,你這兩個胖‘0’有什麼用?”

胖子“0”不服氣了:“你也甭在我面前耍威風,想想看,要是沒有我,你上哪找其它數來組成100呢?”

“喲!”“1”不甘示弱,“你再神氣也不過是表示什麼也沒有,看!‘1+0’還不等於我本身,你哪點兒派得上用場啦?”

“去!‘1×0’結果也還不是我,你‘1’不也同樣沒用!”“0”針鋒相對。

“你……”“1”頓了頓,隨機應變道,“不管怎麼說,你‘0’就是表示什麼也沒有!”

“這就是你見識少了。”“0”不慌不忙地說,“你看,日常生活中,氣溫0度,難道是沒有溫度嗎?再比如,直尺上沒有我作為起點,哪有你‘1’呢?”

“再怎麼比,你也只能做中間數或尾數,如1037、1307,永遠不能領頭。”“1”信心十足地說。聽了這話,“0”更顯得理直氣壯地說:“這可說不定了,如0.1,沒有我這個‘0’來佔位,你可怎麼辦?”

眼看著胖子“0”與瘦子“1”爭得臉紅耳赤,誰也不讓誰,一旁觀戰的其他數字們都十分著急。這時,“9”靈機一動,上前做了個暫停的手勢:“你倆都別爭了,瞧你們,‘1’、‘0’有哪個數比我大?”“這……”胖子“0”、瘦子“1”啞口無言。這時,“9”才心平氣和地說:“‘1’、‘0’,其實,只要你們站在一塊,不就比我大了嗎?”“1”、“0”面面相覷,半晌才搔搔頭笑了。“這才對嘛!團結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9”語重心長地說。

  數學小故事手抄報內容- 蘇步青的故事

蘇步青1920xx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陽縣的一個山村裡。雖然家境清貧,可他父母省吃儉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學。他在讀國中時,對數學並不感興趣,覺得數學太簡單,一學就懂。可量,後來的一堂數學課影響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蘇步青上九年級時,他就讀浙江省六十中來了一位剛從東京留學歸來的教數學課的楊老師。第一堂課楊老師沒有講數學,而是講故事。他說:“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責任。”他旁徵博引,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這堂課的最後一句話是:“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蘇步青一生不知聽過多少堂課,但這一堂課使他終身難忘。

楊老師的課深深地打動了他,給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興奮劑。讀書,不僅為了擺脫個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國廣大的苦難民眾;讀書,不僅是為了個人找出路,而是為中華民族求新生。當天晚上,蘇步青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在楊老師的影響下,蘇步青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數學,並從此立下了“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座右銘。一迷上數學,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蘇步青只知道讀書、思考、解題、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萬道數學習題。現在溫州一中(即當時省立十中)還珍藏著蘇步青一本幾何練習薄,用毛筆書寫,工工整整。中學畢業時,蘇步青門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

17歲時,蘇步青赴日留學,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在那裡他如飢似渴地學習著。為國爭光的信念驅使蘇步青較早地進入了數學的研究領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寫了30多篇論文,在微分幾何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並於1931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獲得博士之前,蘇步青已在日本帝國大學數學系當講師,正當日本一個大學準備聘他去任待遇優厚的副教授時,蘇步青卻決定回國,回到撫育他成長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蘇步青,生活十分艱苦。面對困境,蘇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麼,我甘心情願,因為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一條愛國的光明之路啊!”

這就是老一輩數學家那顆愛國的赤子之心。

  數學報上的計算小故事-華羅庚的故事

同學們都知道,華羅庚是一位靠自學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數學家。他僅有國中文憑,因一篇論文在《科學》雜誌上發表,得到數學家熊慶來的賞識,從此華羅庚北上清華園,開始了他的數學生涯。

1936年,經熊慶來教授推薦,華羅庚前往英國,留學劍橋。20世紀聲名顯赫的數學家哈代,早就聽說華羅庚很有才氣,他說:“你可以在兩年之內獲得博士學位。”可是華羅庚卻說:“我不想獲得博士學位,我只要求做一個訪問者。”“我來劍橋是求學問的,不是為了學位。”兩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壘素數論,並就華林問題、他利問題、奇數哥德巴赫問題發表18篇論文,得出了著名的“華氏定理”,向全世界顯示了中國數學家出眾的智慧與能力。

1946年,華羅庚應邀去美國講學,並被伊利諾大學高薪聘為終身教授,他的家屬也隨同到美國定居,有洋房和汽車,生活十分優裕。當時,不少人認為華羅庚是不會回來了。

新中國的誕生,牽動著熱愛祖國的華羅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棄在美國的優裕生活,回到了祖國,而且還給留美的中國學生寫了一封公開信,動員大家回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顆愛中華的赤子之心:“朋友們!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歸去來兮……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雖然數學沒有國界,但數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

華羅庚從海外歸來,受到黨和人民的熱烈歡迎,他回到清華園,被委任為數學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從此,開始了他數學研究真正的黃金時期。他不但連續做出了令世界矚目的突出成績,同時滿腔熱情地關心、培養了一大批數學人才。為摘取數學王冠上的明珠,為應用數學研究、試驗和推廣,他傾注了大量心血。

據不完全統計,數十年間,華羅庚共發表了152篇重要的數學論文,出版了9部數學著作、11本數學科普著作。他還被選為科學院的國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學家的院士。

從國中畢業到人民數學家,華羅庚走過了一條曲折而輝煌的人生道路,為祖國爭得了極大的榮譽。

  數學小故事手抄報內容- 籌算女傑王貞儀

女數學家王貞儀(1768-1797 ),字德卿,江寧人,是清代學者王錫琛之女,著有《西洋籌算增刪》一卷、《重訂策算證訛》一卷、《象數窺餘》四卷、《術算簡存》五卷、《籌算易知》一卷。

從她遺留下來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從事天文和籌算研究的女數學家。算籌,又被稱為籌、策、籌策等,有時亦稱為運算元,是一種棒狀的計算工具。一般是竹製或木製的一批同樣長短粗細的小棒,也有用金屬、玉、骨等質料製成的,不用時放在特製的算袋或運算元筒裡,使用時在特製的算板、氈或直接在桌上排布。應用“算籌”進行計算的方法叫做“籌算”,算籌傳入日本稱為“算術”。算籌在中國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數者不用籌策”的記述,現在所見的最早記載是《孫子算經》,至明朝籌算漸漸為珠算所取代。

17世紀初葉,英國數學家納皮爾發明了一種算籌計演算法,明末介紹到我國,也稱為“籌算”。清代著名數學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稱其為“策算”。王貞儀也從事研究由西洋傳入我國的這種籌算,並且寫了三卷書向國人介紹西洋籌算。她在著作中對西洋籌算進行增補講解,使之簡易明瞭。王貞儀介紹的納皮爾算籌乘除法,當時的讀者認為容易瞭解,但與當時我國的乘除法籌算的方法相比,顯得較繁雜,因此,數學家們沒有使用西洋籌算,一直使用中國籌演算法。今天的讀者把中外籌算乘除法視為老古董,採用的是由外國傳入的筆算四則運算,這種筆算於1920xx年才開始被使用,故我國與世界接軌使用筆算的歷史只有120xx年。

  數學小故事手抄報內容-華裔算傑張聖蓉

張聖蓉1948年生於陝西省西安市,出生不久便隨父母到臺灣居住。她從小聰慧,喜愛讀書,對數學情有獨鍾。張聖蓉中學畢業後考入著名的臺灣大學數學系,1970年獲學士學位。她不滿足於此,又以優異成績考入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攻讀數學博士學位。

“函式”是數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一位著名數學家說過“函式概念是近現代數學思想之花”。它的產生、發展實質上反映了近現代數學迅速發展的歷程,同時也與函式論、解析數學的發展相輔相成。張聖蓉選擇了現代數學的重要前沿分支之一“函式論”作為攻讀物件。她的導師是一位著名的函式論世界大師,她要同函式論專家一道去摘取函式論皇冠上的明珠。

1974年,張聖蓉獲伯克利加利福尼亞大學博士學位,從此在美國從事函式論的研究工作。她對函式論中複平面上的解析函式、多複變函式以及有界函式的解析函式的逼近等高深領域都有涉獵,1976年,28歲的張聖蓉通過對道格拉斯函式的研究撰寫了世人沒有發現的這類函式特徵的論文,這為第二年著名數學家馬歇爾解決著名的道格拉斯猜測鋪平了道路。張聖蓉一鳴驚人,1977年又撰寫出另一篇令函式論專家驚歎的論文,證明了馬歇爾攻克道格拉斯猜測中的一個未發現的難題。在清一色的男數學家主導的函式論領域,她確立了自己的地位。

  數學報上的計算小故事-數學家的墓誌銘

一些數學家生前獻身於數學,死後在他們的墓碑上,刻著代表著他們生平業績的標誌。

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死於進攻西西里島的羅馬敵兵之手(死前他還在主:“不要弄壞我的圓”。)後,人們為紀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內切於圓柱的圖形,以紀念他發現球的體積和表面積均為其外切圓柱體積和表面積的三分之二。 德國數學家高斯在他研究發現了正十七邊形的尺規作法後,便放棄原來立志學文的打算 而獻身於數學,以至在數學上作出許多重大貢獻。甚至他在遺囑中曾建議為他建造正十七邊形的稜柱為底座的墓碑。

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精力,把圓周率算到小數後35位,後人稱之為魯 道夫數,他死後別人便把這個數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數學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對螺線(被譽為生命之線)有研究,他死之後,墓碑上 就刻著一條對數螺線,同時碑文上還寫著:“我雖然改變了,但卻和原來一樣”。這是一句既刻劃螺線性質又象徵他對數學熱愛的雙關語

  數學報上的計算小故事- 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1967年8月23日,蘇聯的聯盟一號宇宙飛船在返回大氣層時,突然發生了惡性事故——減速降落傘無法開啟。蘇聯中央領導研究後決定:向全國實況轉播這次事故。當電視臺的播音員用沉重的語調宣佈,宇宙飛船在兩小時後將墜毀,觀眾將目睹宇航員弗拉迪米·科馬洛夫殉難的訊息後,舉國上下頓時被震撼了,人們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在電視上,觀眾們看到了宇航員科馬洛夫鎮定自若的形象。他面帶微笑地對母親說:“媽媽,您的影象我在這裡看得清清楚楚,包括您頭上的每根白髮,您能看清我嗎?” “能,能看清楚。兒啊,媽媽一切都很好,你放心吧!” 這時,科馬洛夫的女兒也出現在電視螢幕上,她只有12歲。科馬洛夫說:“女兒,你不要哭。”“我不哭……”女兒已泣不成聲,但她強忍悲痛說:“爸爸,你是蘇聯英雄,我想告訴你,英雄的女兒會像英雄那樣生活的!” 科馬洛夫叮囑女兒說:“你學習時,要認真對待每一個小數點。聯盟一號今天發生的一切,就是因為地面檢查時忽略了一個小數點……”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距離宇宙飛船墜毀的時間只有7分鐘了。科馬洛夫向全國的電視觀眾揮揮手說:“同胞們,請允許我在這茫茫的太空中與你們告別。”

即使是一個小數點的錯誤,也會導致永遠無法彌補的悲壯告別。

古羅馬的愷撒大帝有句名言:“在戰爭中,重大事件常常就是小事所造成的後果。” 換成我們中國的警句大概就是“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吧。

  數學小故事手抄報內容- 一個故事引發的數學家

陳景潤一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數學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的成就源於一個故事。 1937年,勤奮的陳景潤考上了福州英華書院,此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喪,不想因戰事被滯留家鄉。幾所大學得知訊息,都想邀請沈教授前進去講學,他謝絕了邀請。由於他是英華的校友,為了報達母校,他來到了這所中學為同學們講授數學課。 一天,沈元老師在數學課上給大家講了一故事:“220xx年前有個法國人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個大於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奇數之和。因為這個結論沒有得到證明,所以還是一個猜想。大數學尤拉說過:雖然我不能證明它,但是我確信這個結論是正確的。 它像一個美麗的光環,在我們不遠的前方閃耀著眩目的光輝。……”陳景潤瞪著眼睛,聽得入神。

從此,陳景潤對這個奇妙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餘時間他最愛到圖書館,不僅讀了中學輔導書,這些大學的數理化課程教材他也如飢似渴地閱讀。因此獲得了“書呆子”的雅號。 興趣是第一老師。正是這樣的數學故事,引發了陳景潤的興趣,引發了他的勤奮,從而引發了一位偉大的數學家.

  數學報上的計算小故事-巧測金字塔高度

金字塔是埃及的著名建築,尤其胡夫金字塔最為著名,整個金字塔共用了230萬塊石頭,10萬奴隸花了30年的時間才建成這個建築。金字塔建成後,國王又提出一個問題,金字塔倒底有多高,對這個問題誰也回答不上來。國王大怒,把回答不上來的學者們都扔進了尼羅河。當國王又要殺害一個學者崐的時候,著名學者塔利斯出現了,他喝令劊子手們住手。國王說:“難道你能知道金字塔的高度嗎?”塔利斯說:“是的,陛下。”國王說:“那麼它高多少?”塔利斯沉著地回答說:“147米。”國王問:“你不要信口胡說,你是怎麼測出來的?”塔利斯說:“我可以明天表演給你看。”第二天,天氣晴朗,塔利斯只帶了一根棍子來到金字塔下,國王冷笑著說:“你就想用這根破棍子騙我嗎?你今天要是測不出來,那麼你也將要被扔進尼羅河!”塔利斯不慌不忙地回答:“如果我測不出來,陛下再把我扔進尼羅河也為時不晚。”接著,塔利斯便開始測量起來,最後,國王也不得不服他的測量是有道理的。小朋友,你知道塔利斯是如何進行測量的嗎?

  數學報上的計算小故事-陳景潤

陳景潤不愛走公園,也不愛逛馬路,就愛學習。學習起來,常常忘記了吃飯睡覺。

有一天,陳景潤吃中飯的時候,摸摸腦袋,哎呀,頭髮太長了,應該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見了,還當他是個姑娘呢。於是,他放下飯碗,就跑到理髮店去了。

理髮店里人很多,大家挨著次序理髮。陳景潤拿的牌子是三十八號的小牌子。他想:輪到我還早著哩。時間是多麼寶貴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費掉。他趕忙走出理髮店,找了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然後從口袋裡掏出個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來。他背了一會,忽然想起上午讀外文的時候,有個地方沒看懂。不懂的東西,一定要把它弄懂,這是陳景潤的脾氣。他看了看手錶,才十二點半。他想:先到圖書館去查一查,再回來理髮還來得及,站起來就走了。誰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輪到他理髮了。理髮員叔叔大聲地叫:“三十八號!誰是三十八號?快來理髮!”你想想,陳景潤正在圖書館裡看書,他能聽見理髮員叔叔喊三十八號嗎?

過了好些時間,陳景潤在圖書館裡,把不懂的東西弄懂了,這才高高興興地往理髮店走去。可是他路過外文閱覽室,有各式各樣的新書,可好看啦。又跑進去看起書來了,一直看到太陽下山了,他才想起理髮的事兒來。他一摸口袋,那張三十八號的小牌子還好好地躺著哩。但是他來到理髮店還有啥用呢,這個號碼早已過時了。

陳景潤進了圖書館,真好比掉進了蜜糖罐,怎麼也捨不得離開。可不,又有一天,陳景潤吃了早飯,帶上兩個饅頭,一塊鹹菜,到圖書館去了。

陳景潤在圖書館裡,找到了一個最安靜的地方,認認真真地看起書來。他一直看到中午,覺得肚子有點餓了,就從口袋裡掏出一隻饅頭來,一面啃著,一面還在看書。

“丁零零……”下班的鈴聲響了,管理員大聲地喊:“下班了,請大家離開圖書館!”人家都走了,可是陳景潤根本沒聽見,還是一個勁地在看書吶。

管理員以為大家都離開圖書館了,就把圖書館的大門鎖上,回家去了。

時間悄悄地過去,天漸漸地黑下來。陳景潤朝窗外一看,心裡說:今天的天氣真怪!一會兒陽光燦爛,一會兒天又陰啦。他拉了一下電燈的開關線,又坐下來看書。看著看著,忽然,他站了起來。原來,他看了一天書,開竅了。現在,他要趕回宿舍去,把昨天沒做完的那道題目,繼續做下去。

陳景潤把書收拾好,就往外走去。圖書館裡靜悄悄的,沒有一點兒聲音。哎,管理員上哪兒去了呢?來看書的人怎麼一個也沒了呢?陳景潤看了一下手錶,啊,已經是晚上八點多鐘了。他推推大門,大門鎖著;他朝門外大聲喊叫:“請開門!請開門!”可是沒有人回答。

要是在平時,陳景潤就會走回座位,繼續看書,一直看到第二天早上。可是,今天不行啊!他要趕回宿舍,做那道沒有做完的題目呢!

他走到電話機旁邊,給辦公室打電話。可是沒人來接,只有嘟嘟的聲音。他又撥了幾次號碼,還是沒有人來接。怎麼辦呢?這時候,他想起了黨委書記,馬上給黨委書記撥了電話。

“陳景潤?”黨委書記接到電話,感到很奇怪。他問清楚是怎麼一回事,高興得不得了,笑著說:“陳景潤!陳景潤!你辛苦了,你真是個好同志。”

黨委書記馬上派了幾個同志,去找圖書館的管理員。圖書館的大門打開了,陳景潤向管理員說:“對不起!對不起!謝謝,謝謝!”他一邊說一邊跑下樓梯,回到了自己的宿舍。

他開啟燈,馬上做起那道題目起來。

  數學報上的計算小故事- 數學大師佩雷爾曼

最近,俄羅斯著名數學家格里戈裡•佩雷爾曼一時間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不僅是因為他破解了數學界“七大千年難題”之一的龐加萊猜想,更是因為在20xx年8月舉行的西班牙國際數學家大會上,國際數學聯盟宣佈將菲爾茲獎授予佩雷爾曼及其他三位數學家的時候,佩雷爾曼卻消失了,他拒絕領獎。在菲爾茲獎70年的歷史上,這還是第一次有人拒絕領獎。

有人說,佩雷爾曼可能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也有人說他是位莫測高深的隱士,視金錢、名譽和地位如糞土,數學才是他的全部。

他有感情生活嗎?他偷偷地墮入了情網,可是天才數學家都不敢走近他喜歡的女人。

愛情是不會打折出售的

因為破解“龐加萊猜想”而一舉成名的彼得格勒數學家格里戈裡•佩雷爾曼在過著隱居的生活。他只和同事們有來往,實際上是足不出戶。但是有個地方他是非去不可,那就是離家不遠的超市。本來去超市採辦食品的任務完全可以由他的媽媽承擔,但他還是要非親自去不可。

據鄰居們說,佩雷爾曼之所以老上超市,是因為他看中了裡面一個叫安東尼娜•奧爾洛娃的女售貨員。他像怕火一樣怕女人,無論如何也不敢向她示愛,因此每次都是去看上一眼後馬上轉身回家。

可安東尼娜呢。據她說,她倒是真想毫不猶豫地同他發展進一步的關係,因為知道他是個聰明絕頂的人。她老早就發現他常上超市來。那些姑娘一聽說他的事蹟之後,每次都目不轉睛地盯著他看。可原先大家都是提防他,因為他穿的是一身黑,長頭髮長指甲……他總是在正常人都在上班的同一個時間準時來到超市。可安東尼娜一眼就能看出來他絕不是什麼盲流,從他那簡陋的服裝裡面透出一種智慧和魅力。

據商品大廳的檢查員奧爾加和塔季揚娜說,多年來佩雷爾曼來超市就買一個大黑麵包,一些通心粉和窗體底端酸牛奶,很少換樣。他甚至都不到水果部去,看來那些外國窗體底端蘋果和橙子他根本買不起。總之,他就買那些不算貴,又能做出簡單飯食的東西,從不買酒,也不買過多的食品。

為躲避女記者採訪,躲進衛生間

兩年前,剛一得知數學家破解了一個美國克雷數學研究所懸賞百萬美元的“世紀難題”之後,就決定對他進行報道。為了找到佩雷爾曼,該報記者去向這位彼得堡天才的同事們打聽。

照著這些同事的指引,年輕的女記者找到了音樂廳,因為聽說佩雷爾曼會來這裡聽歌手比賽。那天彼得堡音樂廳的小禮堂人山人海,幕間休息時,聽眾都湧到了休息室。女記者在聽眾中間走來走去,終於看到了她苦苦尋找的目標。這個人個子不高,瘦骨嶙峋的,身上的衣服很舊,腳上登的也是一雙舊旅遊鞋,只有點兒像釋出在網上、如今各家報紙爭相轉載的那張照片。佩雷爾曼一聲不響地待在一個角落裡,在想自己的心事。

女記者徑直向天才走去。對方注意地瞥了她一眼,佩雷爾曼一聽說姑娘是找他的,馬上慌了神兒,繼而臉上掠過一絲恐懼。女記者打過招呼之後,隨即擺開了採訪的架勢,我們的數學天才卻連連表示不想說話,最後幾乎是小跑著溜進了衛生間。女記者只好在休息室裡等候。幕間休息結束了,可偉大的數學家就再沒出現過。他顯然是被頗有幾分姿色的女記者嚇壞了,悄悄地出了大門,連音樂會也沒聽完便溜回了家。

  數學報上的計算小故事- 摘取數學皇冠上的明珠——陳景潤

哥德巴赫是一個德國數學家,生於1690年,從1720xx年起當選為俄國彼得堡科學院院士。在彼得堡,哥德巴赫結識了大數學家尤拉,兩人書信交往達30多年。他有一個著名的猜想,就是在和尤拉的通訊中提出來的。這成為數學史上一則膾炙人口的佳話。

有一次,哥德巴赫研究一個數論問題時,他寫出:

3+3=6,3+5=8,

3+7=10,5+7=12,

3+11=14,3+13=16,

5+13=18,3+17=20,

5+17=22,……

看著這些等式,哥德巴赫忽然發現:等式左邊都是兩個質數的和,右邊都是偶數。於是他猜想:任意兩個奇質數的和是偶數,這當然是對的,但可惜這只是一個平凡的命題。

對—般的人,事情也許就到此為止了。但哥德巴赫不同,他特別善於聯想,善於換個角度看問題。他運用逆向思維,把等式逆過來寫:

6=3+3,8=3+5,

10=3+7,12=5+7,

14=3+11,16=3+13,

18=5=13,20=3+17,

22=5+17,……

這說明什麼?哥德巴赫自問,然後自答:從左向右看,就是6~22這些偶數,每一個數都能“分拆”成兩個奇質數之和。在一般情況下也對嗎?他又動手繼續試驗:

24=5+19,26=3+23,

28=5+23,30=7+23,

32=3+29,34=3+31,

36=5+31,38=7+31,

……

一直試到100,都是對的,而且有的數還不止一種分拆形式,如

24=5+19=7+17=11+13,

26=3+23=7+19=13+13

34=3+31=5+29=11+23=17+17

100=3+97=11+89=17+83

=29+71=41+59=47+53.

這麼多例項都說明偶數可以(至少可用一種方法)分拆成兩個奇質數之和。在一般情況下對嗎?他想說:對!於是他企圖找到一個證明,幾經努力,但沒有成功;他又想找到一個反例,說明它不對,冥思苦索,也沒有成功。

於是,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提筆給尤拉寫了一封信,敘述了他的猜想:

(1)每一個偶數是兩個質數之和;

(2)每一個奇數或者是一個質數,或者是三個質數之和。

(注意,由於哥德巴赫把“1”也當成質數,所以他認為2=1+1,4=1+3也符合要求,尤拉在覆信中糾正了他的說法。)

同年6月30日,尤拉覆信說,“任何大於(或等於)6的偶數都是兩個奇質數之和,雖然我還不能證明它,但我確信無疑,它是完全正確的定理。”

尤拉是數論大家,這個連他也證明不了的命題,可見其難度之大,自然引起了各國數學家的注意。

人們稱這個猜想為哥德巴赫猜想,並比喻說,如果說數學是科學的皇后,那麼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皇冠上的明珠。二百多年來,為了摘取這顆耀眼的明珠,成千上萬的數學家付出了巨大的艱苦勞動。

1920xx年,挪威數學家布朗創造了一種新的“篩法”,證明了每一個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數的和,而這兩個數又分別可以表示為不超過9個質因數的乘積。我們不妨把這 個命題簡稱為“9+9”。

這是一個轉折點。沿著布朗開創的路子,932年數學家證明了“6+6”。1957年,我國數學家王元證明了“2+3”,這是按布朗方式得到的最好成果。

布朗方式的缺點是兩個數都不能確定為質數,於是數學家們又想出了一條新路,即證明“1+C”。1962年,我國數學家潘承洞和另一位蘇聯數學家,各自獨立地證明了“1+5”,使問題推進了一大步。

1966年至1973年,陳景潤經過多年廢寢忘食,嘔心瀝血的研究,終於證明了“1+2”:對於每一個充分大的偶數,一定可以表示成一個質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質數的乘積的和。即 偶數=質數+質數×質數。

你看,陳景潤的這個結果,離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後解決只有一步之遙了!人們稱讚“陳氏定理”是“輝煌的定理”,是運用“篩法”的“光輝頂點”。

  數學報上的計算小故事- 歐 拉

尤拉(r,1707.4.15-1783.9.18)是瑞士數學家。生於瑞士的巴塞爾(Basel),卒於彼得堡(Petepbypt)。父親保羅·尤拉是位牧師,喜歡數學,所以尤拉從小就受到這方面的薰陶。但父親卻執意讓他攻讀神學,以便將來接他的班。幸運的是,尤拉並沒有走父親為他安排的路。父親曾在巴塞爾大學上過學,與當時著名數學家約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1667.8.6-1748.1.1)及雅各布·伯努利(Jacob Bernoulli,1654.12.27-1705.8.16)有幾分情誼。由於這種關係,尤拉結識了約翰的兩個兒子:擅長數學的尼古拉(Nicolaus Bernoulli,1695-1726)及丹尼爾(Daniel Bernoulli,1700.2.9-1782.3.17)兄弟二人,(這二人後來都成為數學家)。他倆經常給小尤拉講生動的數學故事和有趣的數學知識。這些都使尤拉受益匪淺。1720xx年,由約翰保舉,才13歲的尤拉成了巴塞爾大學的學生,而且約翰精心培育著聰明伶俐的尤拉。當約翰發現課堂上的知識已滿足不了尤拉的求知慾望時,就決定每週六下午單獨給他輔導、答題和授課。約翰的心血沒有白費,在他的嚴格訓練下,尤拉終於成長起來。他17歲的時候,成為巴塞爾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年輕的碩士,併成為約翰的助手。在約翰的指導下,尤拉從一開始就選擇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進行數學研究的道路。1720xx年,19歲的尤拉由於撰寫了《論桅杆配置的船舶問題》而榮獲巴黎科學院的資金。這標誌著尤拉的羽毛已豐滿,從此可以展翅飛翔。

尤拉的成長與他這段歷史是分不開的。當然,尤拉的成才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他那驚人的記憶力!,他能背誦前一百個質數的前十次冪,能背誦羅馬詩人維吉爾(Virgil)的史詩Aeneil,能背誦全部的數學公式。直至晚年,他還能複述年輕時的筆記的全部內容。高等數學的計算他可以用心算來完成。

儘管他的天賦很高,但如果沒有約翰的教育,結果也很難想象。由於約翰·伯努利以其豐富的閱歷和對數學發展狀況的深刻的瞭解,能給尤拉以重要的指點,使尤拉一開始就學習那些雖然難學卻十分必要的書,少走了不少彎路。這段歷史對尤拉的影響極大,以至於尤拉成為大科學家之後仍不忘記育新人,這主要體現在編寫教科書和直接培養有才化的數學工作者,其中包括後來成為大數學家的拉格朗日。

  數學報上的計算小故事- 韓信點兵

韓信是我國漢代著名的大將,曾經統率過千軍萬馬,他對手下士兵的數目瞭如指掌。他統計士兵數目有個獨特的方法,後人稱為“韓信點兵”。他的 方法是這樣的,部隊集合齊後,他讓士兵1、2、3--1、2、3、4、5--1、2、3、4、5、6、7地報三次數,然後把每次的餘數再報告給他,他便知道部隊的實際人數和缺席人數。他的這種計算方法歷史上還稱為“鬼谷算”,“隔牆算”,“剪管術”,外國人則叫“中國剩餘定理”。有人用一首詩概括了這個問題的解法: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樹梅花廿一枝,七子團圓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這意思就是,第一次餘數乘以70,第二次餘數乘以21,第三次餘數乘以15,把這三次運算的結果加起來,再除以105,所得的除不盡的餘數便是所求之數(即總數)。例如,如果3個3個地報數餘1,5個5個地報數餘2,7個7個地報數餘3,則總數為52。算式如下:

1×70+2×21+3×15=157

157÷105=1……52

下邊給同學們出一道題,請用“韓信點兵法”算一算。

數學報上的計算小故事-窗體頂端歐幾里得的故事

如果要問,古往今來,在浩如煙海的科學著作中,發行最廣、沿用時間最長的書是哪一部?肯定的回答是: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

歐幾里得是公元前三世紀希臘數學家,他是我們現在所學的歐氏幾何的創始人,歷史上稱之為“幾何學之父”。

歐幾里得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科學事業。他一生刻苦鑽研,治學嚴謹,他在科學事業上的偉大成就,正是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換來的。因此,他始終反對那種不想付出辛勤勞動,而指望通過走捷徑、投機取巧來取得成績的治學態度。下面的兩個小故事很好地反映了他的這個性格。

曾經有一個聰明的年輕人提出要向歐幾里得學習幾何,歐幾里得答應了他的要求。那個年輕人跟隨歐幾里得學習了一段時間後,產生了畏難怕苦的情緒,想打退堂鼓。有一次,他向歐幾里得提了這麼一個問題:歐幾里得先生,我這麼辛苦地學習幾何學,在我學成之後,我會得到什麼好處呢?歐幾里得聽了以後,沒有直接批評他,而是幽默地對身邊的侍者說:“快去拿三個金幣給這位先生,因為他想在學習中獲取實惠。”一席話把那個年輕人鬧了個大紅臉。

另一個故事說,當時統治埃及的托勒密國王為了趕時髦,想學一點幾何學。他自命“天賦聖明”,認為對於天下無論什麼事情,他都能一看就懂,一學就會。可當他翻閱了十三卷《幾何原本》之後,皺起了眉頭來。他轉念一想,又自作聰明地認為,這類“繁瑣說教”乃是專為凡夫俗子而設的,像他這般富有的天子,肯定另有一條捷徑。於是他問歐幾里得:“學習幾何學除了看《幾何原本》之外,有沒有其他的捷徑?”歐幾里得笑道:“陛下,很抱歉。在學習科學的時候,國王和百姓都是一樣的。科學上沒有專供國王走的捷徑。學習幾何學,人人都要獨立思考,就像種莊稼一樣,不耕耘就不會有收穫的。”從此之後,“幾何無王者之道”就成為學習數學的箴言而流傳至今。

同學們,看了這兩個小故事,你是否受到些啟發?歐幾里得之所以成為偉大的數學家,是因為他勤奮工作。同樣道理,我們要想取得好的學習成績,也必須有刻苦鑽研、鍥而不捨的精神。如果像那個年輕人和國王一樣,在學習中畏難怕苦、投機取巧,只會一事無成。

通過製作數學手抄板的的形式,可以讓大家對數學的學習有一定的幫助。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準備的可以用於數學報的內容,都是一些很有趣的可以用於數學報上的計算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數學報上的計算小故事- 智鬥豬八戒

話說唐僧師徒西天取經歸來,來到郭家村,受到村民的熱烈歡迎,大家都把他們當作除魔降妖的大英雄,不僅與他們合影留念,還拉他們到家裡作客。

面對村民的盛情款待,師徒們覺得過意不去,一有機會就幫助他們收割莊稼,耕田耙地。開始幾天豬八戒還挺賣力氣,可過不了幾天,好吃懶做的壞毛病又犯了。他覺得這樣幹活太辛苦了,師傅多舒服,只管坐著講經唸佛就什麼都有了。其實師傅也沒什麼了不起的,要不是猴哥憑著他的火眼金睛和一身的本領,師傅恐怕連西天都去不了,更別說取經了。要是我也有這麼一個徒弟,也能有一番作為,到那時,哈哈,我就可以享清福了。

於是八戒就開始張落起這件事來,沒幾天就召收了9個徒弟,他給他們取名:小一戒、小二戒…小九戒。按理說,現在八戒應該潛心修煉,專心教導徒弟了。可是他仍然惡習不改,經常帶著徒弟出去蹭吃蹭喝,吃得老百姓叫苦不迭。老百姓想著他們曾經為大家做的好事,誰也不好意思到悟空那裡告狀。就這樣,八戒們更是有恃無恐,大開吃戒,一頓要吃掉五、六百個饅頭,老百姓被他們吃得快揭不開鍋了。

鄰村有個叫靈芝的姑娘,她聰明伶俐,為人善良,經常用自己的智慧巧鬥惡人。她聽了這件事後,決定懲治一下八戒們。她來到郭家村,開了一個飯鋪,八戒們聞訊趕來,靈芝姑娘假裝驚喜地說:“悟能師傅,你能到我的飯鋪,真是太榮幸了。以後你們就到我這兒來吃飯,不要到別的地方去了。”她停了一下說:“這兒有張圓桌,專門為你們準備的,你們十位每次都按不同的次序入座,等你們把所有的次序都坐完了,我就免費提供你們飯菜。但在此之前,你們每吃一頓飯,都必須為村裡的一戶村民做一件好事,你們看怎麼樣?”八戒們一聽這誘人的建議,興奮得不得了,連聲說好。於是他們每次都按約定的條件來吃飯,並記下入座次序。這樣過了幾年,新的次序仍然層出不窮,八戒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去向悟空請教。悟空聽了不禁哈哈大笑起來,說:“你這呆子,這麼簡單的帳都算不過來,還想去沾便宜,你們是永遠也吃不到這頓免費飯菜的。”“難道我們吃二、三十年,還吃不到嗎?”悟空說:“那我就給你算算這筆帳吧。我們先從簡單的數算起。假設是三個人吃飯,我們先給他們編上1、2、3的序號,排列的次序就有6種,即123,132,213,231,312,321。如果是四個人吃鈑,第一個人坐著不動,其他三個人的座位就要變換六次,當四個人都輪流作為第一個人坐著不動時,總的排列次序就是6×4=24種。按就樣的方法,可以推算出:五個人去吃飯,排列的次序就有24×5=120種……10個人去吃鈑就會有3628800種不同的排列次序。因為每天要吃3頓鈑,用3628800÷3就可以算出要吃的天數:1209600天,也就是將近3320xx年。你們想想,你們能吃到這頓免費鈑菜嗎?”

經悟空這麼一算,八戒頓時明白了靈芝姑娘的用意,不禁羞愧萬分。從此以後,八戒經常帶著徙弟們幫村民們幹活。他們又重新贏得了人們的喜歡。

  數學報上的計算小故事-蝸牛何時爬上井?

一隻蝸牛不小心掉進了一口枯井裡。它趴在井底哭了起來。一隻癩蛤蟆爬過來,甕聲甕氣的對蝸牛說:“別哭了,小兄弟!哭也沒用,這井壁太高了,掉到這裡就只能在這生活了。我已經在這裡過了多年了,很久沒有看到過太陽,就更別提想吃天鵝肉了!”蝸牛望著又老又醜的癩蛤蟆,心裡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決不能像它那樣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裡!”蝸牛對癩蛤蟆說: “癩大叔,我不能生活在這裡,我一定要爬上去!請問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話!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紀,又揹負著這麼重的殼,怎麼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總能爬出去!”第二天,蝸牛吃得飽飽的,喝足了水,就開始順著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到了傍晚終於爬了5米。蝸牛特別高興,心想:“照這樣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想著想著,它不知不覺地睡著了。早上,蝸牛被一陣呼嚕聲吵醒了。一看原來是癩大叔還在睡覺。它心裡一驚:“我怎麼離井底這麼近?”原來,蝸牛睡著以後從井壁上滑下來4米。蝸牛嘆了一口氣,咬緊牙又開始往上爬。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蝸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最後堅強地蝸牛終於爬上了井臺。你能猜出來,蝸牛需要用幾天時間就能爬上井臺嗎?

  數學小故事手抄報內容-”0”、”1”之爭

在神祕的數學王國裡,胖子“0”與瘦子“1”這兩個“小有名氣”的數字,常常為了誰重要而爭執不休。瞧!今天,這兩個小冤家狹路相逢,彼此之間又展開了一場舌戰。

瘦子“1”搶先發言:“哼!胖胖的‘0’,你有什麼了不起?就像100,如果沒有我這個瘦子‘1’,你這兩個胖‘0’有什麼用?”

胖子“0”不服氣了:“你也甭在我面前耍威風,想想看,要是沒有我,你上哪找其它數來組成100呢?”

“喲!”“1”不甘示弱,“你再神氣也不過是表示什麼也沒有,看!‘1+0’還不等於我本身,你哪點兒派得上用場啦?”

“去!‘1×0’結果也還不是我,你‘1’不也同樣沒用!”“0”針鋒相對。

“你……”“1”頓了頓,隨機應變道,“不管怎麼說,你‘0’就是表示什麼也沒有!”

“這就是你見識少了。”“0”不慌不忙地說,“你看,日常生活中,氣溫0度,難道是沒有溫度嗎?再比如,直尺上沒有我作為起點,哪有你‘1’呢?”

“再怎麼比,你也只能做中間數或尾數,如1037、1307,永遠不能領頭。”“1”信心十足地說。聽了這話,“0”更顯得理直氣壯地說:“這可說不定了,如0.1,沒有我這個‘0’來佔位,你可怎麼辦?”

眼看著胖子“0”與瘦子“1”爭得臉紅耳赤,誰也不讓誰,一旁觀戰的其他數字們都十分著急。這時,“9”靈機一動,上前做了個暫停的手勢:“你倆都別爭了,瞧你們,‘1’、‘0’有哪個數比我大?”“這……”胖子“0”、瘦子“1”啞口無言。這時,“9”才心平氣和地說:“‘1’、‘0’,其實,只要你們站在一塊,不就比我大了嗎?”“1”、“0”面面相覷,半晌才搔搔頭笑了。“這才對嘛!團結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9”語重心長地說。

  數學小故事手抄報內容- 蘇步青的故事

蘇步青1920xx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陽縣的一個山村裡。雖然家境清貧,可他父母省吃儉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學。他在讀國中時,對數學並不感興趣,覺得數學太簡單,一學就懂。可量,後來的一堂數學課影響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蘇步青上九年級時,他就讀浙江省六十中來了一位剛從東京留學歸來的教數學課的楊老師。第一堂課楊老師沒有講數學,而是講故事。他說:“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責任。”他旁徵博引,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這堂課的最後一句話是:“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蘇步青一生不知聽過多少堂課,但這一堂課使他終身難忘。

楊老師的課深深地打動了他,給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興奮劑。讀書,不僅為了擺脫個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國廣大的苦難民眾;讀書,不僅是為了個人找出路,而是為中華民族求新生。當天晚上,蘇步青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在楊老師的影響下,蘇步青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數學,並從此立下了“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座右銘。一迷上數學,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蘇步青只知道讀書、思考、解題、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萬道數學習題。現在溫州一中(即當時省立十中)還珍藏著蘇步青一本幾何練習薄,用毛筆書寫,工工整整。中學畢業時,蘇步青門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

17歲時,蘇步青赴日留學,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在那裡他如飢似渴地學習著。為國爭光的信念驅使蘇步青較早地進入了數學的研究領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寫了30多篇論文,在微分幾何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並於1931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獲得博士之前,蘇步青已在日本帝國大學數學系當講師,正當日本一個大學準備聘他去任待遇優厚的副教授時,蘇步青卻決定回國,回到撫育他成長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蘇步青,生活十分艱苦。面對困境,蘇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麼,我甘心情願,因為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一條愛國的光明之路啊!”

這就是老一輩數學家那顆愛國的赤子之心。

  數學報上的計算小故事-華羅庚的故事

同學們都知道,華羅庚是一位靠自學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數學家。他僅有國中文憑,因一篇論文在《科學》雜誌上發表,得到數學家熊慶來的賞識,從此華羅庚北上清華園,開始了他的數學生涯。

1936年,經熊慶來教授推薦,華羅庚前往英國,留學劍橋。20世紀聲名顯赫的數學家哈代,早就聽說華羅庚很有才氣,他說:“你可以在兩年之內獲得博士學位。”可是華羅庚卻說:“我不想獲得博士學位,我只要求做一個訪問者。”“我來劍橋是求學問的,不是為了學位。”兩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壘素數論,並就華林問題、他利問題、奇數哥德巴赫問題發表18篇論文,得出了著名的“華氏定理”,向全世界顯示了中國數學家出眾的智慧與能力。

1946年,華羅庚應邀去美國講學,並被伊利諾大學高薪聘為終身教授,他的家屬也隨同到美國定居,有洋房和汽車,生活十分優裕。當時,不少人認為華羅庚是不會回來了。

新中國的誕生,牽動著熱愛祖國的華羅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棄在美國的優裕生活,回到了祖國,而且還給留美的中國學生寫了一封公開信,動員大家回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顆愛中華的赤子之心:“朋友們!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歸去來兮……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雖然數學沒有國界,但數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

華羅庚從海外歸來,受到黨和人民的熱烈歡迎,他回到清華園,被委任為數學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從此,開始了他數學研究真正的黃金時期。他不但連續做出了令世界矚目的突出成績,同時滿腔熱情地關心、培養了一大批數學人才。為摘取數學王冠上的明珠,為應用數學研究、試驗和推廣,他傾注了大量心血。

據不完全統計,數十年間,華羅庚共發表了152篇重要的數學論文,出版了9部數學著作、11本數學科普著作。他還被選為科學院的國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學家的院士。

從國中畢業到人民數學家,華羅庚走過了一條曲折而輝煌的人生道路,為祖國爭得了極大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