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故事集

感悟人生哲理故事

故事集6.65K

小故事大智慧善於學習、善於體會、善於觀察、善於總結,感悟人生哲理故事無處不在,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感悟人生哲理故事。

感悟人生哲理故事

感悟人生哲理故事1:眼力與氣度

討伐董卓之後,曹操和袁紹打起了仗。

袁紹的軍力雖超過曹操,但不善於識人用人,最終不僅大敗,還吐血身亡。

袁紹死後,曹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袁紹的墳上哭祭。

這時,有人查出曹操部下給袁紹的密信,但曹操連看都不看就下令燒掉。

曹操還坦誠地說:“不怪他們,大敗時,連我都有過投降的念頭。”這是多大的氣度!

有個給袁紹寫檄文的人,文中罵曹操罵得很惡毒。

他被俘後,曹操不但沒有殺他,而且說他的文章寫得好。

這個人就是後來“建安七子”中的陳琳。

看來,當領導的人至少要具備兩種品格:一是有眼力,二是有氣度。

感悟人生哲理故事2:抽走怒氣的木柴

北宋仁宗時,潞國公文彥博在成都任益州知府。

在一個大雪天裡,他在家中宴請賓客,直至夜深還未散席。

在外等候的隨從士兵中有人大發牢騷,拆掉了井亭,並燒來避寒。

一位軍校將此事報告了文彥博,席上的賓客聽完之後,個個嚇得直打戰。

但文彥博卻神色自若,鎮定地說:“天氣也確實冷,他們拆了去烤火也無可厚非。”說罷照舊飲酒

隨從的士兵們知道後就洩了氣,再也沒有找藉口鬧事。

第二天,文彥博查清了是誰先動手拆井亭,便把此人杖責一頓押送走了。

怒氣就像是火,越去挑撥它就越燒越旺,如果抽去木柴,就會自然熄滅。

同樣一件事,處置適當可以消弭禍亂,不當,則會引發禍端。

臨大事靜氣為先,遇險灘寧靜致遠。

感悟人生哲理故事3:勇於“不敢”

《明史·雜俎》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有一次,明太祖朱元璋向大臣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什麼樣的人最快活?眾人各抒己見,都不能令朱元璋滿意,這時,一名叫萬鋼的官員奏道:畏法度的人最快活。朱元璋聽後,龍顏大悅,連聲叫好。

“不敢”,它的深層含義就是人心中要有所敬畏,敬畏天理,敬畏法度,不可越線,要自警自省,守住做人本色。和“不敢”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一些人的“敢”,不該辦的事敢辦,不該拿的錢敢拿,臺上講廉政臺下搞腐敗,置黨紀國法於不顧,結果落得身敗名裂。

勇於“不敢”,與怯弱是不同的,它不是畏首畏尾,不是膽小怕事,而是深謀遠慮,審時度勢。

它是為人處世的重要準則,是人生的一種大境界。

標籤:人生哲理 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