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歷史故事

民間歷史傳奇故事

故事是傳承歷史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是歷史教學的重要部分,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民間歷史傳奇故事。

民間歷史傳奇故事

民間歷史傳奇故事1:越邊虎傳奇

清朝末年,在吉林府境內西北部,與伯都訥廳黑林子接壤的喀薩哩河東岸北牛角屯,李家的媳婦生了一個大胖小子,取名李祥,小名“牢棒”,意思為長大後身體強壯。民國三年,李祥長成了半大小子,因李家家境貧寒,於是被迫給財主高三家扛活,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屋漏偏遭連陰雨,這一年的春天,李祥全家不幸得了傷寒病,家裡無錢醫治。只好去求少東家,好說歹說,少東家答應借給他一斗高粱米。生怕被老東家看到,李祥便走後門,真是冤家路窄,正好碰見高三。高三罵道:“你個窮鬼,你借米,什麼時候能夠還上,你家要是死絕了,我管誰要去?”說著奪下米口袋,李祥一氣之下將米倒在地上,憤憤地說道:“老高頭,你這個老雜毛,你要記住今天所說的話,你等著瞧!”說完便揚長而去。高三狠狠地罵道:“你個小兔崽子,你還能翻了天咋地?”說著,拿起文明棍朝李祥打去。

李祥心懷怒火賭氣離開了高家,回到家裡。父親見他空手回來,問道:“牢棒,借到錢沒有?”李祥說道:“爹啊!少東家已經答應借一斗高粱米,可是碰到老東家高三,糧食被他搶回去了。”李老漢長嘆一聲,說道:“哎!這年頭真是不給窮人活路啊!”李祥聽到爹說的一番話,心好像被尖刀剜的一樣痛。看到病倒躺在炕上的爹孃,因無錢醫治如今已是病入膏肓。再看看未成年的弟弟妹妹,真應驗了“一分錢憋到英雄漢”那句話。李祥躺在炕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心中暗想:“活人豈能讓尿憋死,古有梁山好漢、今有北牛角李祥,我要上山拉綹子幹一番大事業,讓自己的爹孃不再受財主的剝削和壓迫,過上好日子。”

李祥一夜沒睡好覺,天剛放亮,他捏手捏腳地來到了父母的屋裡,跪在地上給父母磕了三個響頭,眼裡含著熱淚頭也不回地離開了家,到亮甲山拉起了綹子,對外報號“越邊虎”。不幾年光景就聚集起百十來號人,李祥成了大當家的。越邊虎的綹子建制比較齊全,等級森嚴。大掌櫃(大當家)、二掌櫃(二當家),他們負責掌管整個隊伍的活動;大掌櫃之下還有四樑八柱等中層頭目,有內四樑、外四樑之分。內四樑:“搬垛”負責出謀劃策;“炮頭”帶領綹子打頭陣;“水香”負責查崗放哨防守匪巢;“糧臺”管理綹子上下吃喝拉撒睡。外四樑:“秧子房”負責對抓來的“肉票”(人質)嚴刑拷打索取錢財;“踩窩子”踩點探聽偵查情況,聯絡其他事務;“寫字匠”負責寫匪令,推八門指方向;“花舌子”負責給肉票家屬送信聯絡講價。

民國八年(1920xx年)的春天,越邊虎讓“寫字匠”寫好信,派“花舌子”給老高家送去,揚言要血洗高家,以報當年被欺辱之仇。老高家被嚇得惶惶不可終日,就託人到吉林買來了快槍。安排炮手晝夜輪流監視,青壯年男子輪番巡邏。婦女、孩子嚇得晚上不敢脫衣服睡覺。可幾天過去了絲毫不見動靜。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高家依然不敢放鬆警戒。過了幾天,越邊虎又讓“寫字匠”寫了一封信,派“花舌子”半夜把信扔到高家院子裡。老高頭開啟信一看:“不出半月必來拜訪,給你家好好過個年兒!”連續一個多月,高家人是被折騰得人困馬乏,最後只有高家爺幾個自己夜間巡邏了。

話說有一天,正值月黑風高夜,伸手不見五指,狂風大作。越邊虎率領綹子包圍了高家大院。高家豢養的幾條大黃狗一陣狂叫,高三突然被驚醒。他發覺情況不妙,便向空中放了一槍,高聲喊道:“鬍子來了!”此時,外面也響起了槍聲,一家人在睡夢中被驚醒。婦女和孩子被嚇得大喊大叫,哭聲一片,院內亂作一團。綹子二當家的鄭木匠衝著小嘍囉喊道:“放亮子(放火)!”院外的柴草垛被點著了,頓時火光沖天。慌亂中高三被“炮頭”一槍打死,土匪們一窩蜂衝進院內,打死打傷數人。高家炮手一看大勢已去,紛紛繳械投降。鄭木匠對越邊虎說道:“大當家的,老東家和少東家都被打死了,還死了倆炮手,只是少了高殿元、高殿清哥倆。”越邊虎說道:“我就不信跑得了和尚,還跑得了廟?給我搜!”眾多土匪四下踅摸,一個小嘍囉喊道:“大當家的,西廂房房山頭停著一口五七大棺材。”越邊虎走進跟前,端詳一會兒,見棺材天用楔子彆著,露出不大的一條縫隙,抬手衝著棺材就是兩槍。此時,裡面傳出聲音喊道:“饒命啊!饒命!”棺材天被錯開,從裡面爬出兩個人,正是高殿元、高殿清哥倆。越邊虎說道:“我看在你們哥倆過去對我不錯,今天饒你們二人不死!”鄭木匠把高家老少集中到院子裡。越邊虎說道:“我大仇已報,與你們這些人沒有關係,今後高家就是我們綹子的家。誰要是不服,休怪我不客氣!”說著抬手一槍,掛在大門的燈籠應聲落在地上,高家人嚇得連大氣都不敢出了。

這一次越邊虎大獲全勝,不僅繳獲了六杆快槍,還把老高家值錢的東西洗劫一空。從此,越邊虎的綹子更是名噪一時。越邊虎擅於手使雙槍,具有百步穿楊的本領。他的綹子經常在榆樹東南部花園山、卡岔河流域,以及舒蘭法特一帶活動。提起他的名號,這一帶的財主們聞風喪膽,附近的小綹子更是不敢招惹他,就連舒蘭法特駐軍,也都讓他三分。越邊虎由最初遭人欺負、受人壓迫的窮扛活的,變成了作惡多端、殘害百姓、殺人不眨眼的土匪頭子。

(二)

保壽靠河村二道溝子屯老王家,在黑林子開個糕點鋪子,掌櫃的叫王森,平時賣點麻花、槽子糕、燒餅、爐果等,在家排行老四,人稱“四掌櫃的”。有一次,他去黑林子本家鋪子,恰巧碰見越邊虎和他的表兄弟去黑林子趕集。聽到越邊虎的表弟說:“大表哥,都說你槍打得準,給我露一手吧!”越邊虎說:“兄弟,今個兒我就讓你開開眼,啥叫打得準。”見前面四五十米外,有一個人在路上正走著,手裡拎著一個玻璃瓶子。越邊虎從腰中掏出匣子槍,抬手一槍,玻璃瓶子就被打碎了。越邊虎吹了吹槍口上的青煙說道:“表弟,這下你知道我的厲害了吧!”前面的人正在趕路,突然聽到一聲響,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低頭一看,手裡拎的瓶子只剩下一個瓶嘴和繩子了,正站在地上瞅著瓶嘴發愣。在那個年代,玻璃瓶子很貴,主要是作為容器,趕集裝酒裝豆油用的。這時,越邊虎走上前,拍拍那人的肩膀說:“哥們兒,嚇著你了吧!說完,從兜裡掏出一些錢說,你自己到黑林子再買一個吧!”可見,匪首越邊虎槍法之準。

老王家的當家人叫王生財,家裡有幾十垧地,在黑林子還有買賣鋪子,家境過得比較殷實,是附近有名的大戶財主家。王生財平時就好鼓搗個洋槍土炮啥的,對鬍子更是沒有啥好感。有時,小股鬍子路過本屯,他還故意放幾槍,以示警告,那意思就是,別看你們是鬍子,我們老王家也不是好惹的。“踩窩子”的小嘍囉回到綹子窩,對越邊虎說道:“大當家的,二道溝子的王生財欺人太甚了,我們弟兄幾個路過他家門口,也沒有招惹他,他竟然放槍示威。”越邊虎一聽,氣就不打一處來,罵道:“他媽拉巴子的,南卡岔河一帶就沒有敢和我叫號的,哪天就綁他!”王生財的這一舉動得罪了越邊虎,也為日後埋下了禍根。過了一段時間,越邊虎帶著“炮頭”並挑選十幾個槍法準的鬍子,趁著夜色,悄無聲息地包圍了王家,王生財及其侄子王桐在睡夢中被綁架。第二天,越邊虎讓“寫字匠”寫好信,派“花舌子”給王家送去,限期拿錢贖人否則撕票。土匪要的贖金可不是仨瓜倆棗就能解決的,那真是獅子大張口啊!這時的王家人慌了手腳,贖人要緊啊!全家上下忙著四處籌錢並賣了十幾垧好地,才湊足贖金,託人給越邊虎送去,過了幾天,王生財及其侄子王桐才被放回。

(三)

越邊虎手下有一個“踩窩子”的小嘍囉,外號叫“藍紅子”。有一次“藍紅子”去黑林子踩點回來,恰巧路過鐵匠爐。鐵匠正在給馬掛掌,“藍紅子”相中了拴馬樁上的兩匹高頭大馬。回到綹子住處,他樂顛顛地向越邊虎報告說:“大當家的,今兒我在黑林子鐵匠爐發現兩匹好馬,打聽明白了,是黑林子三道溝子老薛家的。我看,今兒晚咱們就把它搶來怎麼樣?”越邊虎一聽怒斥道:“你們他媽的成天想啥呢?誰家都敢搶啊!那可是我表姐家,都給我消挺兒地,你們聽好了,打今兒往後這件事你們想都不要想!”小嘍囉們七嘴八舌地說道:“我們就聽大當家的!”正因為有這層關係,老薛家才一直平安無事。

保壽趙家村有名的大財主趙世寬,家裡有幾十垧地,還有個弟弟叫趙世英在永吉縣當檢察官,不但有錢而且還有勢力。有一次,趙世寬被仇家插簽了,越邊虎的眼線得知趙世寬正在黑林子趕集,便報告給二當家的鄭木匠。越邊虎決定派人在回家的路上“別樑子”(劫道),準備將趙世寬綁票以敲詐錢財。趙世寬趕完集往家走,眼線在後面跟蹤並暗示“炮頭”前面走的人就是趙世寬。“炮頭”一看此人:身穿粗布棉襖和打著補丁的棉褲,褲腳子用黑色的腿帶子纏著,頭戴著看不出色兒的破氈帽,腳穿一雙破布鞋,腰裡扎著麻繩彆著個旱菸袋,身上揹著個破褡褳。心中暗想:“這窮餿樣,怎麼看也不像家趁萬貫的財主啊!”便決定放棄綁票,趙世寬因為穿著打扮不張揚,因此才躲過這一劫。

民間歷史傳奇故事2:秀才不會逃

周尚文是一名落第秀才。這天傍晚,他看到人們都在收拾東西離開村子,一問才知道,金兵又打來了。一名兵士說,金兵很快就要來了,他們正是從前方撤下來的,順便通知沿路的居民,能逃的就儘量逃。

周尚文一驚,問:“你們是大宋的兵士,怎麼敵兵一來,全往後跑了。”那名兵士嘆息一聲,說:“我們也想抵抗外敵啊,可金兵還沒到,那些當官的全給嚇跑了。這仗沒法打啊,大家只好逃了。”周尚文就問兵士現在還有多少人,那名兵士說,本來他們是有幾千人的,可金兵快到時,領頭的將軍卻因害怕連夜跑了,於是兵士們全亂了,大家各自逃生,最後只剩下一千多人了。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兵士們聚集在離村子不遠的一處林子前,有的大罵那些逃跑的將軍,有的則商量該去哪投奔。如果還是散兵遊勇的話,最後大家也活不成。就在大家議論的時候,周尚文來到了林子前,大叫道:“兵爺們,這裡有能管事的嗎?我想求你們幫幫忙。”

大宋對讀書人還是挺尊重的,所以一般人看到秀才,都禮讓幾分。有人奇怪地問:“你還不快跑?”周尚文卻沒理會眾人,又問哪位軍爺是領頭的。見他仍在問,就有人嘻嘻哈哈地將一名大漢推了出來。那人被大家推出來,只好說:“唉,大官們都跑光了,只剩我們這種小頭目了。你到底有什麼事?”大漢自稱吳壯。周尚文笑道:“我也沒別的事,只是想跟你們借一把刀,儘量找一把最鋒利的。”吳壯奇怪地問他借刀做什麼,周尚文昂起頭來大叫道:“金兵已經快打過來了,我跟你借刀,就是想到前方去殺敵。”吳壯狠狠地瞪了周尚文一眼,忽然嘆了一口氣,說:“我知道先生是在諷刺我們,大敵當前,卻從前方逃了回來。其實我們這些兄弟也想打仗啊,可能帶兵打仗的都跑了,我們就算還留在那裡,也無非多一千具屍體罷了。”周尚文笑著問:“現在我問你,假如你和我比武,你認為我會贏嗎?”吳壯一怔,就聽周尚文笑道:“我沒練過武,在這裡跟你打,我肯定打不過你。如果到我家門前打,我想,贏你兩個還是行的。”兵士們都笑了起來,吳壯的臉上有些掛不住了,怒道:“你這是笑話我嗎?好,你想在哪打就在哪打,我要輸了,我陪你去,哪怕是送進金營讓他們砍頭。”

眾人都轟然叫好,周尚文拾起一根棍子在前走著,吳壯跟在身後,兵士想看熱鬧,全都打著火把跟了上來。不一會兒,大家就來到村子裡。此時村裡靜悄悄的,村民都已經逃走了。吳壯心想,就算他在家門前設計陷阱,注意些就是了。兩人並排著走,卻沒料到剛走幾步,周尚文突然將手中的棍子一揮,架到了他的脖子上,笑了一聲,說:“假如我現在手中拿的是刀,你的頭已經掉下來了。是不是你輸了?”

這一下來得突然,吳壯哪想到這樣也算是比武?不禁怒道:“還沒開打呢,這怎麼能算?”眾人都笑了起來,沒想到這秀才竟然玩這種小孩子的把戲。周尚文笑道:“你既然是跟我來比武的,怎麼能不算?好吧,我再給你一次機會。”說罷手中的木棍向吳壯身上打來。吳壯伸手,就想奪過木棍,誰知周尚文的木棍還沒打到,已將棍子收回,往後退了幾步。吳壯一看他也就這點能耐,就縱身上前,卻沒料到地卻是虛的,剛踏上去,地就陷了,頓時身子落進坑中。周尚文趁他還沒立穩,已經上前用木棍在他脖子上又輕輕打了一下,叫道:“看,你又輸了一陣。”

本來吳壯開始是小心這裡有沒有陷阱的,可剛才被周尚文棍子一架就說是他輸,讓他心裡有點氣,注意力轉移了,倒忘了注意陷阱的事。吳壯從坑裡躍出來,怒道:“你這樣玩小孩子的把戲,算什麼比武啊。”周尚文大叫道:“你管我用什麼方法,能夠殺敵就是好方法。反正我是要上前迎敵的,你要怕金兵,不和我去我也不勉強你。只是不知道,大宋軍營裡,和我一樣不怕死的,還有多少人。”

卻說金兵元帥見所到之處大宋官兵望風而逃,不禁大喜,就派將軍烏林南帶兩千精兵在前面急追,大部隊帶著物資隨後。烏林南一路追趕,竟然沒有遇到抵抗隊伍,於是他令隊伍急行,務必打上一仗,好在元帥面前表現表現。這天剛來到一處渡口,就看到對岸豎起一排旗幟,終於遇上宋兵隊伍了!

他令兵士們駐紮在岸邊,準備找船隻渡江。這時,就看到對面一匹馬跑到江邊,一名宋軍兵士大叫道:“我們將軍下戰書來了!”說罷彎弓搭箭,就朝金營射了過來。兵士將書箭拾起,交給了烏林南。他一看就樂了,只見上面寫,由於大將軍跑了,這裡剩下的已經不到一千名兵士,大家本來想投降,可是覺得就這樣未開仗就降,面子上實在過不去,所以願與金兵約定,讓金兵派一千人到對岸,與宋兵開打,雙方點到為止,如果宋兵輸了,情願全部投降。如果同意,宋兵可以派船將金兵接過河。

烏林南一看,大笑道:“沒想到宋軍竟然想到如此兒戲的打法,好,就同意這樣打。”手下的副將奇怪地說:“您真的信他們?”烏林南笑道:“宋兵的將軍都嚇跑了,剩下這些人哪還有膽量打?他們這樣做,分明就是怕死。我們何不將計就計,將他們打敗。”

第二天一早,宋軍果然派幾隻船過了河,於是烏林南先派幾名金兵上船,開始他心裡還小心防備著,怕宋兵在載金兵過江時會突襲船上的金兵。可船來回了幾趟,都沒發生任何意外,也就放心了。此時宋兵列隊在離岸邊不遠的地方,整整齊齊地等著。金兵上岸後,也與宋兵迎面站著,小心地提防宋兵會突然殺過來,可一直到一千名金兵全部上岸,宋兵也沒有發起進攻,看來他們真的打算玩比武了。

烏林南自己並沒有過江,只是讓副將到對岸。此時兩邊的兵士都排好隊了,宋兵陣上一名大漢站了出來,高聲叫道:“你們準備好沒有,是不是可以開戰了?”金兵的副將回頭看了一眼對岸,烏林南手一揮,做了一個開戰的手勢。副將立即叫道:“可以打了!”霎時,金兵全部刀出鞘,眾人一聲高呼,場上的喝聲驚天動地。

烏林南笑了,可還沒等他笑出聲來,就發覺已經不對勁,剛才那些高呼的聲音頃刻間全變了,變成了鬼哭狼嚎的聲音。他大吃一驚,再看江對面時,卻發現列在江邊的金兵隊伍不見了,在金兵剛才列隊的地方,出現了一個大坑。此時宋兵已經湧了過來,有的朝坑裡放箭,有的截殺爬出坑來的金兵。烏林南大驚,知道中了宋兵的計,卻苦於隔著江,沒法過去幫忙。

烏林南氣得指著對岸直罵,卻見宋兵們已經坐上船,向這邊划來。烏林南叫兵士們迎敵,卻在這時,就聽後方的林中響起一陣鼓聲,幾桿旗幟升起,無數支箭射了出來。很快對岸的宋兵已經過了江,與林中的宋兵匯合,又是一陣追殺。烏林南帶著殘兵敗將一路逃竄,一直看到隨後的大軍這才敢停下來。

那晚周尚文和吳壯比武后,將自己的計策跟大家說了,眾人都覺得可以試一試。其實大家一路撤下來,都是一肚子氣,此時有人領頭,自然想去拼殺一番。於是眾人就推舉吳壯領頭,讓周尚文為軍師,來到金兵必經的江邊迎敵。他們先在江岸挖地道,將地下掏空,再用柱子支撐著,當將金兵誘到此處列隊後,才拉開木樁,於是上千名金兵全陷進去了,只能任人宰割。同時又派一小部分人在江對岸作疑兵,將金兵嚇退。

兩天後,韓世忠帶領的抗金隊伍也來到了,看到周尚文一個秀才竟然能帶兵擊退數倍於自己的金兵,不禁感慨:“秀才帶兵,亦是勇將!

民間歷史傳奇故事3:蛙聲如潮

民國初年,蘇北古黃城駐守著一個保安團,團長叫劉二黑。有一年遭天災,莊稼顆粒無收,來年春,饑民成群,餓殍遍地,保安團也鬧起了糧荒。劉二黑請示上峰要糧,上峰迴電四個字:就地解決。

本就是土匪出身的劉二黑這下堂而皇之地重拾老本行,命部下打家劫舍、四處搶糧。轉眼間到了夏天,負責南路搶糧的團副向劉二黑報告一樁古怪事:城南二十裡有個汪家寨,是個兩千來人的大村寨,村民們雖說也都面黃肌瘦的,卻沒一個外出逃荒要飯的,更沒有餓死的,突襲搶掠之下,卻發現寨子中家家戶戶也不過只存有半口袋糧食而已,最多撐上三五天;而過得十來日,寨中村民依舊樂呵呵地活著,豈非咄咄怪事?

老奸巨猾的劉二黑立馬就明白了——汪家寨一定有“度荒糧”!所謂度荒糧,乃是鄉間有些德高望重、目光長遠的老族長,在豐年時按人頭逐戶收繳些糧食,祕藏某處,等荒年再均分給大家,共度饑荒。

劉二黑軟硬兼施,終於暗地裡從汪家寨中收買了一個內線,得知汪家寨的度荒糧全藏在村西汪翰林的墓室中。這汪翰林是明朝人,堪稱汪氏族人的祖先,中過翰林做過高官,死後受封,墓地規格極高,只是幾百年過去,屢經戰亂,墓室早被盜墓賊一掃而空。事不宜遲,劉二黑點起一個連的士兵,押著十幾輛膠軲轆大馬車,自己則扯著那個內線,共坐一輛雙開門的馬拉轎子車,親打頭陣,直撲翰林墓。

來到汪家寨西,在內線的指點下,沿著一條野草掩映、蜿蜒曲折的小徑,劉二黑他們終於找到了翰林墓,只見翰林墓地處高阜,周邊盡是野蘆葦叢生的水窪,翰林墓前,高高地豎著一座四柱三門的石牌坊,石牌坊後站立著兩溜石馬石羊,煞是威風。士兵們下了馬車,正要挖掘石墓門,卻見一個手牽山羊的牧羊人從地下冒出來似的,不顧一切地撲擋在墓門前。劉二黑下了轎子車一看,只見這牧羊人打著赤腳,腰橫一支竹笛,長相極是奇特:四肢細短,肚子卻高鼓如孕婦,四方大臉,鼓眼泡,招風耳,大嘴巴,粗脖頸,活脫脫一身蛤蟆相貌!

劉二黑忍不住“撲哧”一笑:“你就是汪蛤蟆吧?果然人如其名。”牧羊人一怔:“你怎麼知道我的外號?”隨即大叫道,“這是我們汪家祖先的墳墓,我是守墓的,你們青天白日的,豈能幹傷天害理的盜墓勾當?”劉二黑一聲冷笑:“哼,我看你不僅是守墓的,更是守糧的!快快滾開。”汪蛤蟆反將墓門護得更緊。劉二黑一使眼色,團副拔出手槍,“叭”的一槍將汪蛤蟆牽的山羊打了個羊頭開花。汪蛤蟆呆愣半天,到底敢怒而不敢言,離開墓地,鑽進了蘆葦叢——不用說,他是跑回汪家寨通風報信去了。劉二黑毫不為意:有兵有槍,怕個鳥!

士兵們吭哧吭哧,費了好大功夫終於挖開墓道門,鑽進墓室,只見墓室內極是寬敞,既乾爽又通風,確是藏貯糧食的好地方,擰亮汽燈再一照,人把高的荊條糧囤一個挨一個,抓把囤裡的糧食一嚼,咯巴乾脆。粗略一算,這些糧食足夠全團人馬吃半年的!

“快搬快搬!”劉二黑喜得眉開眼笑。士兵們捲起袖子正要搬運糧食,只聽一片吶喊聲中,手執大刀長矛、鐮刀鐵鍬的村民們趕了過來,黑壓壓地將翰林墓圍了個密不透風。汪家寨白髮蒼蒼的老族長帶頭上前,質問劉二黑為什麼要掘人祖墳。

劉二黑“嘻嘻”一笑,耍起了無賴:“你們的祖先汪翰林昨夜託夢於本團長,說要向本團捐獻軍糧。本團長半信半疑的,來到這兒掘開墳墓一看,還真的有糧!”老族長強壓怒火哀求道:“劉老總,實不相瞞,墓中糧食是我們寨兩千口人的活命糧,請您給我們留下一半,不,哪怕留下幾囤也成……”

劉二黑眼一翻:“顆粒不留!”一聞此語,怒火中燒的村民們氣炸了肺,直向前擁。“你們膽敢搶軍糧?”隨著劉二黑的威喝,團副拔出手槍,沖天連放幾槍,總算止住了村民們的腳步。對峙了一陣,見村民們仍不退去,劉二黑勃然大怒,喝令士兵們壓上子彈,拉開槍栓,將黑洞洞的槍口對準了村民。村民們牙齒咬得咯吱響,拳頭攥得緊緊的,不時有人低吼:“吃槍子是死,沒了糧食也是死,咱們不如拼了!”人群又躁動起來,連一向穩重的老族長也額頭青筋綻出,就要帶大夥往前衝。

劉二黑見狀,“嗖”的從腰裡拔出一面小紅旗——只要小紅旗一舉一揮,士兵們就要放槍!

千鈞一髮之際,汪蛤蟆擠上前來,手擺得似風吹荷葉,力勸老族長帶大家往後退。老族長氣呼呼地道:“沒了糧食,讓大夥吃啥保命?難道吃你汪蛤蟆不成?”

汪蛤蟆一跺腳,一咬牙:“好,若是沒了糧食,就、就吃我汪蛤蟆,不,是讓大夥兒吃蛤蟆!”

標籤:傳奇 民間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