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歷史故事

宋朝時期的歷史故事大綱

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化的古國,在歷史長河中,歷時故事給我們的學習與生活帶來諸多啟發,只有深刻理解,才能體會到歷史故事的現實意義,並從中有所收穫。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宋朝時期的歷史故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宋朝時期的歷史故事大綱

宋朝時期的歷史故事篇一:乾隆為何會佩服宋仁宗

自稱十全老人的清乾隆皇帝弘曆,自視甚高,很少有人能入其法眼。但他承認,有三個帝王,卻為他所佩服,一是他的祖父康熙玄燁,二是唐太宗李世民,三是宋仁宗趙禎。

關於前二人的功過是非,論說可謂已汗牛充棟,就不說了,在此只想略為言說一下人們似較少注重的宋仁宗。

宋仁宗公元一○一○年生,因其之前的皇子一個個夭折,故起名“受益”,五歲封慶國公,九歲立為太子,十三歲就承繼大統,更名趙禎,一登帝位。初七年級看,幸運之神似處處關愛著他,但其實並非全然如此。一是他的老子前任皇帝宋真宗,曾對他懷有殺機,只是在大臣的提醒下才倖免於死;二是他雖登帝位,可只是名義上的皇帝,太后垂簾聽政多年後才得親政;三是愛面子講排場的真宗留給他的,是一個邊患多國庫空虛的爛攤子,要多難有多難。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卻作出了一系列的業績,讓後人不能不對他刮目相看。

宋仁宗的重要個性特徵是:對弱者同情,對世事寬仁。這既成就了他的個人魅力,也成就了他為帝的業績。

在他一朝,出了許多名垂千秋的大文豪。唐宋八大家,兩人出在唐,六人出在宋。而出在宋朝的六人,均出於他當政時期。這六人,可以說是個個名聲顯赫。時至今日,有誰不知歐陽修曾鞏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的大名呢?為什麼能這樣呢?林語堂說得好,因為這時是中國文人所處的“最好的時代”,文化氛圍輕鬆。

在他一朝,不只出大文豪,而且出大政治家出能臣出大忠臣。如范仲淹,富弼,韓琦,文彥博,包拯,杜衍等。他支援范仲淹的新政,他寬巨集大量,他在一定程度上有如今說的民主雅量,他能容忍臣子與自己爭辯,不動輒就龍顏大怒要人首級。

仁宗有個寵妃張貴妃,故爾其才能平庸的伯父張堯佐大沾其光,不只出任財政部長,而且同時還兼四大要職。為此,眾官合起力來彈劾之,並與仁宗在廷堂之上爭論不休,楞頭青的包拯,更是態度激烈,滔滔不絕,唾沫星子濺得仁宗一頭一臉,直氣得仁宗拂袖返回後宮。要說皇帝口含天憲,治包拯個大不敬罪易如反掌,但他並沒有這樣做,而是對張貴妃大發脾氣:“你只知道為你伯父要官,可你知道,現在的御史中丞是包拯嗎?”容臣子這般與自己爭吵,還有哪個帝王能夠這樣?不是就連被稱之為一代明君的李世民,也恨不得要了魏徵的腦袋一求清靜一顯帝王的威嚴嗎?

今人知道,柳永在歷史上是個寫青樓歌詞的高手。這個人二十幾歲時赴京應考,結果榜上無名,幾年後再考,仍是名落孫山。這讓他鬱悶之至,於是寫下了大發牢騷的《鶴沖天》,其最後的句子是:“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這事讓仁宗知道了,所以,當他第三次應考時,雖然考官錄了他,但最後關頭,仁宗臨軒發榜時,御筆一揮,劃掉了他的名字,並金口玉牙說道:“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粗略以看,似是仁宗器量狹小,何必這般計較一個小文人的牢騷之言,斷人前途。但再一想,柳永的詞句,不是大有譏諷國家大考,藐視朝廷之嫌嗎,認真追究起來,這就不是小事一樁,而是罪名甚大了,仁宗不給他這樣上綱上線,又可以說是寬巨集大量放他一馬處事寬仁了。而這件事的下文,則更有趣,因為柳永隨後就一頭扎進青樓,寫詞賺取銀子,讓煙花女奉養他,並美其名曰,他這是“奉旨填詞”,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與皇帝竟開這樣的玩笑,在別的朝代遇上別的帝王,不掉腦袋才怪!

宋朝時期的歷史故事篇二:北宋最短命的皇帝宋哲宗的故事

宋哲宗趙煦即位時只有10歲,雖然年紀很小,但坐在朝廷上卻是神情莊重,言談舉止不失帝王風度。史書上說他“天表粹溫,進止中度”。

一次在大殿上,有個太監拿奏摺時,不小心把宋哲宗的頭巾碰掉了。當時,宋哲宗才剃過頭,頭巾突然掉下來,頭皮顯得明光發亮,看起來滑稽可笑。殿上的大臣都忍俊不禁,只好低著頭裝作沒看見。太監也嚇得驚慌失措,站在那裡不知道如何是好。旁邊另一個太監急忙拾起頭巾,重新給宋哲宗戴上。宋哲宗始終坐在那裡,不發一言,不動聲色,好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一樣。散朝後,宮內總管過來請示如何處理那個太監,宋哲宗這個時候反而微笑著說:“區區小事,不必計較。”對這個無意出錯的太監不再進行追究。

後來,遼國派了一名使者來覲見宋哲宗。宰相蔡確考慮到遼人的長相看起來有些特別,而且衣著打扮和漢人也不一樣,擔心年幼的宋哲宗見到後害怕。於是,蔡確就提前給宋哲宗詳細講解遼人的各種情況,請皇帝見到遼人後不要感覺驚奇,免得失態。宋哲宗聽著,毫無表示。蔡確不放心,又反覆講了好幾遍。等到蔡確不說話了,宋哲宗這才板著臉問:“這個遼人是不是人?”蔡確當時沒有明白皇帝的意思,應聲答:“當然是人,是屬於其他種族的人。”宋哲宗冷冷地說:“既然是人,有什麼可害怕的。”蔡確愣了半天才回過神,知道這個小皇帝不簡單,趕緊行禮退了下去。

宋哲宗雖然少有大志,但壽命不長,年僅25歲就病逝了,是北宋壽命最短的皇帝,也是葬在鞏義陵區的最後一個北宋皇帝。

宋朝時期的歷史故事篇三:宗澤三呼“過河”

北宋滅亡以後,原來留在相州的康王趙構逃到南京(今河南商丘)。公元1120xx年五 月,趙構在南京即位,這就是宋高宗。這個偏安的宋王朝,後來定都臨安(今浙江杭州), 歷史上稱做南宋。

宋高宗即位以後,在輿論的壓力下,不得不把李綱召回朝廷,擔任宰相。但是實際上他 信任的卻是黃潛善和汪伯彥兩個親信。

李綱提出許多抗金的主張。他還跟宋高宗說:“要收復東京,非用宗澤不可。”

宗澤是一位堅決抗金的將領,北宋滅亡之前,宋欽宗曾經派他當和議使,到金京議和。 宗澤跟人說:“我這次出使,不打算活著回來。如果金人肯退兵就好;要不然,我就跟他們 爭到底。寧肯丟腦袋,也不讓國家蒙受恥辱。”

宋欽宗一聽宗澤口氣那麼硬,怕他妨礙和談,就撤了他和議使的職務,派他到磁州去當 地方官。

金兵第二次攻打東京的時候,宗澤領兵打擊金兵,一連打了十三次勝仗,形勢很好。他 寫信給當時的康王趙構,要求他召集各路將領,會師東京;又寫信給三個將領,要他們聯合 行動,救援京城。哪知道那些將領不但不願出兵,反嘲笑宗澤在說瘋話。宗澤沒辦法,只好 單獨帶兵作戰。有一次,他率領的宋軍遭到金軍的包圍,金軍的兵力比宋軍大十倍。宗澤對 將士說:“今天進也是死,退也是死,我們一定要從死裡殺出一條生路來。”將士們受到他 的激勵,以一當百,英勇作戰,果然殺退了金軍。

宋高宗早就瞭解宗澤的勇敢,這次聽了李綱的推薦,就派宗澤為開封府知府。

這時候,金兵雖然已經撤出開封,但是開封城經過兩次大戰,城牆全部被破壞了。百姓 和兵士混雜居住;再加上靠近黃河,金兵經常在北岸活動。開封城裡人心惶惶,社會秩序很 亂。

宗澤在軍民中有很大的威望。他一到開封,先下了一道命令:“凡是搶劫居民財物的, 一律按軍法嚴辦。”命令一下去,城裡仍舊發生了幾起搶劫案件。宗澤殺了幾個搶劫犯,秩 序就漸漸安定了下來。

河北人民忍受不了金兵的掠奪燒殺,紛紛組織義軍,打擊金軍。李綱竭力主張依靠義軍 力量,組織新的抗金隊伍。宗澤到了開封之後,積極聯絡義軍。河北各地義軍聽到宗澤的威 名,自願接受他的指揮。

河東有個義軍首領王善,聚集了七十萬人馬,想襲擊開封。宗澤得知這個訊息,單身騎 馬去見王善。他流著眼淚對王善說:“現在正是國家危急的時候,如果有像您這樣的幾個英 雄,同心協力抗戰,金人還敢侵犯我們嗎?”

王善被他說得流下了感動的眼淚,說:“願聽宗公指揮。”

其他義軍像楊進、王再興、李貴、王大郎,都有人馬幾萬到幾十萬。宗澤也派人去聯 絡,說服他們團結一致,共同抗金。這樣一來,開封城的外圍防禦鞏固了,城裡人心安定, 存糧充足,物價穩定,恢復了大亂前的局面。

但是,就在宗澤準備北上恢復中原的時刻,宋高宗和黃潛善、汪伯彥卻嫌南京不安全, 準備繼續南逃。李綱因反對南逃,被宋高宗撤了職。

宗澤十分焦急,親自渡過黃河,約河北各路義軍將領共同抗擊金兵。他在開封周圍,修 築二十四座堡壘,沿著黃河設立營寨,互相連線,密集得像魚鱗一樣,叫做“連珠寨”,加 上河東、河北各地義軍民兵互相呼應,宋軍的防禦力量,越來越強了。

宗澤一再上奏章,要求高宗回到開封,主持抗金。但是奏章到了黃潛善等手裡,這批奸 人竟取笑宗澤是個狂人,把他的奏章扣了下來。過了不久,宋高宗就從南京逃到揚州去了。

沒有多久,金兵果然又分路大舉進攻。金太宗派大將兀朮(音wùzhú,又叫宗弼) 進攻開封,宗澤事先派部將分別駐守洛陽和鄭州。兀朮帶兵接近開封的時候,宗澤派出幾千 精兵,繞到敵人後方,截斷敵人退路,然後又和伏兵前後夾擊,把兀朮打得狼狽逃走。

又有一次,金將宗翰率領金兵攻佔洛陽,宗澤派部將郭振民、李景良帶兵襲擊宗翰,打 了敗仗。郭振民向金軍投降,李景良畏罪逃走。

宗澤派兵捉拿到李景良,責備他說:“打仗失敗,本來可以原諒;現在你私自逃走,就 是目中沒有主將了。”說完,下令把李景良推出斬首。

郭振民向金軍投降之後,宗翰派了一名金將跟郭振民一起到開封,勸宗澤投降。宗澤在 開封府大堂接見他們,對郭振民說:“你如果在陣上戰死,算得上一個忠義的鬼。現在你投 降做了叛徒,居然還有什麼臉來見我!”說著,喝令兵士把郭振民也斬了。

宗澤又回過頭對勸降的金將冷笑一聲,說:“我守住這座城,早準備跟你們拼命。你是 金朝將領,沒能耐在戰場上打仗,卻想用花言巧語來誘騙我!”

金將嚇得面無人色,只聽得宗澤吆喝一聲,幾個兵士上來,把金將也拉下去殺了。

宗澤一連殺了三人,表示了抗金的堅定決心,大大激勵了宋軍士氣。他號令嚴明,指揮 靈活,接連多次打敗金兵,威名越來越大。金軍將士對宗澤又害怕,又欽佩,提到宗澤,都 把他稱做宗爺爺。

宗澤依靠河北義軍,聚兵積糧,認為完全有力量收復中原,接連寫了二十幾道奏章,請 高宗回到開封。不用說,那些奏章都被黃潛善他們擱了起來。

這時候,宗澤已經是快七十歲的老人了,他受不了這個氣,背上發毒瘡病倒了。部下一 些將領去問候他,宗澤病已經很重。他張開眼睛激動地說:“我因為國仇不能報,心裡憂 憤,才得了這個病。只要你們努力殺敵,我死了也沒有遺憾了。”

將領們聽了,個個感動得掉下熱淚。大夥離開的時候,只聽得宗澤念著唐朝詩人杜甫的 兩句詩:“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接著,又用足力氣,呼喊:“過河!過 河!過河!”才闔上眼睛。

標籤:大綱 宋朝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