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歷史故事

適合兒童的歷史故事

許多歷史事件本身就具備一定的故事性,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可以起到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還能使學生對歷史的發展有更好的掌握,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適合兒童的歷史故事。

適合兒童的歷史故事

適合兒童的歷史故事1:蘇秦“合縱”的故事

蘇秦是東周洛陽人,曾到齊國拜師學藝,與張儀一起在鬼谷子那裡學習縱橫之術。他曾經去見周天子,可是沒有人在周天子面前推薦他。於是,他改變主意,到秦國去求見秦惠公,向他獻計如何兼併六國。

可秦惠公剛剛殺了商鞅,對遊說之士非常反感,他對蘇秦說:“翅膀還沒長硬的鳥,是不能夠高飛的,你的意見很好,可惜我現在還無法做到。”

蘇秦碰了軟釘子,可他並不死心,一次又一次地寫信給秦惠公,秦惠公卻依舊不理睬他。一年多的時間過去了,身上的錢花光了,衣服也破舊不堪,蘇秦只好打道回府。

回到家後,父母、兄弟、嫂子、姐妹,包括他的妻子都嘲笑他,說他不務正業,每天靠賣嘴皮子混飯吃,竟不知羞恥,怎麼好意思回來呢?

家人的話讓蘇秦十分傷心。

從此,蘇秦埋頭苦讀兵書,仔細研究各諸侯國的政治情況,察看他們的地理位置,瞭解他們的風土人情,十分用功。夜裡讀書睏倦了,就用錐子在自己的大腿上扎一下,把血都扎出來了,疼痛讓他重新精神起來,他便又聚精會神地看書了。就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充分準備,他覺得自己能夠說服諸侯,從而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了。

公元前334年,蘇秦來到燕國,見到了燕國的國君燕文公。

蘇秦對燕文公說:“燕國有土地二千里,壯士幾十萬,戰車六百乘,戰馬六千匹,糧食充足,百姓安樂,國家太平。可是,大王知道這一切是因為什麼嗎?因為燕國的南面有趙國這個大屏障!大王為什麼不親善近鄰趙國,反而要把土地送給遙遠的秦國呢?大王如果依我的計策,跟趙國訂立盟約,然後再去聯絡中原諸侯共抗強秦,這樣,才會永保燕國安全。”

燕文公非常贊同蘇秦的主張,他說:“先生說得有理,我願意聽從您的建議。”

於是,他為蘇秦提供了大量的禮物,讓他去遊說趙國。

蘇秦前往趙國,趙肅侯聽說他來了,親自到郊外迎接。

蘇秦對趙肅侯說:“秦國之所以不敢發兵來打趙國,原因在於他害怕韓國和魏國從背後襲擊它。如果秦國一旦消滅了韓國和魏國,您想一想,他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您了。我曾仔細研究過地圖,中原列國的土地比秦國大五倍,軍隊比秦國多十倍,如果各國諸侯聯合起來,發誓結盟,一起對付秦國,那秦國就孤立了,怎麼還敢來欺負六國呢?”

趙肅侯說:“我年輕,做國君的時間短,您的合縱計策我聽了,感覺受益匪淺。如今,您有心保全天下,安定諸侯,我願意跟隨。”

趙肅侯送給蘇秦一百輛馬車,一千斤金子、一百雙玉璧、一千匹錦繡,請他去聯絡其他各國諸侯。

蘇秦奉趙肅侯之命,先後向韓、魏、齊、楚四國諸侯,詳細說明了割地求和的弊端和聯合抗秦的好處,各國諸侯都覺得他說的有理,一起趕到趙國去簽訂盟約。

蘇秦憑藉他的如簧之舌,終於使六國合縱的局面形成了。所謂合縱,是指弱國聯合進攻強國,具體點說,是指齊、楚、燕、趙、韓、魏等國聯合起來抵抗秦國。

南北為縱,六國地連南北,故六國聯合謂之“合縱”。

公元前333年,六國諸侯在趙國的洹水,也就是今天河南省北部,正式訂立了合縱的盟約,大家公推蘇秦為“縱約長”,把六國的相印都交給他,讓他專門管聯盟的事。

蘇秦“合縱”計劃實施之後,秦國十五年未敢派兵出函谷關。

適合兒童的歷史故事2:商鞅變法

公元前361年,秦獻公死了,他的兒子渠樑被立為新國君,叫做秦孝公。秦孝公和秦穆公一樣,是一個很有抱負的人,為了改變秦國內外交困的局面,他下決心發憤圖強,招收賢能,向中原國家學習,進行變法革新。

他下了一道命令,說:“不論是秦國人還是其他諸侯國來的客人,誰能使秦國富強起來,就重用他。”

秦孝公如此重視人才,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華的人。

有一個叫衛鞅的人,本是衛國國君姬妾所生,姓公孫,他在魏國做過官,但沒有受到魏惠王的重用。於是,他來到秦國,託人引見,得到了秦孝公的接見。

秦孝公問他,如何才能讓秦國富強起來。

衛鞅似乎早就考慮成熟了,胸有成竹地對秦孝公說:“一個國家要想富強,必須發展農業,獎勵耕織;要整頓軍隊,賞罰分明;另外,還要取信於民,說到做到。”

秦孝公非常同意衛鞅的意見,當即就拜他為大夫,讓他著手準備變法的事。

許多貴族大臣害怕變法損害自己的利益,極力反對。於是秦孝公就把衛鞅、甘龍、杜執等人召進宮裡,商議變法的事。

秦孝公說:“實行變法,就需要破除舊法,改變古禮,這恐怕會遭到天下人的批評,你們說應該怎麼辦才好呢?”

衛鞅說:“幹一番事業,遭到別人的反對,是常有的事。如果大王患得患失,這件事永遠不會成功。”

甘龍和杜執是保守派,當然極力反對衛鞅的主張。

甘龍說:“聖人的‘禮’、‘義’怎麼能隨便違背呢?先王的制度又怎麼能任意更改呢?”

杜執也說:“沒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改變舊制,沒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變更法度。”

衛鞅反駁說:“古代禮制不同,你們說應該效法哪一種‘禮’?帝王不相因襲,我們又應該遵守哪位帝王的法度?二位大夫的話,完全是庸人之見。”

秦孝公聽了衛鞅的話,堅定了變法改革的決心。

衛鞅起草了一個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拿新法當兒戲,於是,就在新法公佈之前,在南門立起一根大木頭。

他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就賞十兩金子。”

大家都以為他在開玩笑。

有的說:“扛木頭就給那麼多金子,我才不信呢!”

有的說:“世上哪有這麼便宜的事呢?一定是說著玩的。”

就在人們議論紛紛的時候,衛鞅又提高了賞額,他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就賞給他五十兩金子。”

人群裡走出一個小夥子,扛起木頭就走,一直把木頭送到了北門。

衛鞅馬上取出五十兩黃金,當著眾人的面,賞給了這個小夥子。

這件事立即傳了出去,一下子轟動了秦國。

衛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經起了作用,就把新法令公佈了出去。

新法施行十年後,秦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全國沒有盜賊,百姓“路不拾遺”,家家富裕,人人豐衣足食,秦國的國力大大加強了。

到公元前350年的時候,衛鞅在秦孝公的支援下,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改革:將都城由原來的雍城遷到了咸陽,也就是今天的陝西省咸陽市,依照魯國和魏國的規模修建了宮殿,把城鎮和鄉村合併為縣,全國設立四十一個縣;統一度量衡;實行土地私有制,可以自由買賣。

這一次改革,秦國迅速富強起來。

公元前340年,衛鞅率領軍隊攻打魏國,一舉奪回了被魏國侵佔的黃河兩岸的土地。為了表彰衛鞅的功勞,秦孝公把商邑,也就是今天陝西省商縣東南一帶的十五座城封給了衛鞅。從此以後,人們也把衛鞅叫做商鞅。

商鞅變法得罪了許多秦國貴族,秦孝公死後,他們向秦孝公的兒子秦惠公誣告商鞅謀反,結果,秦惠公下令用五馬分屍之刑把商鞅殘忍地殺死了。

商鞅雖死,可他推行的新法卻取得了成功,秦國也因此強大起來,最後統一了中國。

適合兒童的歷史故事3:孫武演兵

吳國闔閭為王之後,未過三年,就已國富兵強,民心可用。於是,他動了伐楚之意,想拜一位高人為大將。伍子胥向他推薦了齊國人孫武。闔閭聽說孫武是一個隱居山林的閒人,便十分掃興,可伍子胥對他說:“這個孫武精通兵法,有鬼神莫測之妙,只是不願意四處炫耀,所以不為外人所知。”

闔閭將信將疑地說:“那就把他請來吧。”

孫武來到宮裡,闔閭向他請教兵法,孫武並不多說話,只是把隨身帶來的一個包袱開啟,抽出幾軸帛書,說道:“這是我寫的十三篇兵法,請大王一閱。”

闔閭接過兵書,請伍子胥當堂朗讀。伍子胥剛唸完一篇,闔閭就拍案叫好,再念一篇,他已經手舞足蹈了,待唸到第三篇時,他已經聽呆了,連叫好也忘了。

闔閭問孫武:“先生的兵法真是極天地之妙,寡人十分佩服!只是寡人這麼小的國家,人微力薄,不知能不能用上先生的兵法?”

孫武自信地回答:“我的兵法可用於大邦,也能用於小國。能用於勁旅,也能用於婦人。”

闔閭問:“婦人也能操戈演陣嗎?”

孫武說:“當然可以。”

吳王闔閭命人從後宮挑選了一百八十名宮女,交給孫武演練。孫武向他要了兩個平日備受寵愛的妃子,作為左右隊長,闔閭也答應了。

第二天一早,一百八十名宮女分做兩隊,來到校場,一個個身披軟甲,頭戴戰盔,左手持劍,右手握盾。吳王的兩個妃子也穿戴整齊,分別站在兩隊前面。孫武手執令旗,登上將壇。他公佈號令:“你們先原地坐好,聽到第一通鼓的時候,兩隊一同躍起立正;聽到第二通鼓的時候,左隊左轉,右隊右轉;聽到三通鼓的時候,人人舉劍挺盾,準備迎戰。”

孫武說罷,命令擂第一通鼓。

兩隊宮女有的站起來,有的還坐著,並且打打鬧鬧嬉笑不止,都覺得這件事很好玩。

孫武嚴肅地自責道:“約束不明,號令不清,這是將軍的錯誤啊!”

於是,又把三項號令重複了五遍,然後,親自擂鼓,以振士氣。

誰知,這些宮女平日裡都散漫慣了,推推搡搡,扭扭捏捏,根本不把孫武的話放在心上。吳王闔閭對伍子胥說:“這回,孫武可要出醜了。”

孫武在將壇上看宮女們前仰後合的樣子,十分氣憤,他大喝一聲:“拿斧來!”隨後對身邊的執法官說:“三令五申仍不能遵令而行,這是士卒的錯誤!執法官,按軍令,此罪應如何處置?”

執法官回答:“當斬!”

孫武說:“士卒太多,不能都斬,那就處決隊長以示懲戒吧。”說完,就下令把吳王的兩個愛妃給殺了。

孫武重新回到鼓前,擂響了戰鼓。

兩隊宮女起身立正,秩序整齊,個個精神抖擻,無不嚴肅認真。

這時,孫武便向吳王闔閭報告說:“隊伍已經訓練好了,請大王檢閱。現在的她們任您選用,就算是赴湯蹈火,也會服從您的命令的。”

可是,吳王闔閭還在想著那兩個被殺的妃子,一點情緒也沒有了。他說:“算了,我不想檢閱了,大家都回去休息吧。”

孫武聽了,非常失望,說:“原來大王只喜愛我的兵書,並不想按我兵書上所說的那樣去打仗啊。”

吳王仔細思考一番覺得孫武說得對逐漸從傷感的情緒中恢復過來,正式任命孫武為大將軍。

孫武后來果真幫助吳王闔閭完成了稱霸大業。

標籤:兒童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