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歷史故事

古代美女的傳奇故事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形容古代四大美女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古代美女的傳奇故事,希望對你有用!

古代美女的傳奇故事

古代美女的傳奇故事篇1:閉月貂蟬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擔憂。

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在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

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憤怒。

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剷除了董卓。

京劇有《鳳儀亭》就是敘述這段故事的。

古代美女的傳奇故事篇2:沉魚西施

“沉魚”,講的是西施的故事。春秋戰國時期,吳越相爭,吳國兵強馬壯,很快打敗越國,把越王勾踐和宰相范蠡押作人質。越王為報滅國之仇,暫棲於吳王膝下,裝得十分老實忠誠。一次吳王肚子疼,請來郎中也沒有看出啥病。越王勾踐得知後就當著吳王夫差的面,親口嚐了他的糞便,說:“大王沒什麼病,是著了涼喝點熱酒暖暖就會好的。”吳王照勾踐說的,喝了點熱酒,果然好了。

吳王看到勾踐這樣忠心,就將他放回越國。勾踐回國後接受了范蠡獻的復國三計;一是屯兵,加緊練武,二是屯田,發展農業,三是選美女送給吳王,作為內線。當時,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

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西施被選送到吳國後,吳王一看西施長得如此漂亮,對西施百依百順,終日沉溺於遊樂,不理國事,國力耗費殆盡。越王勾踐乘虛而入,出兵攻打吳國,達到了復國報仇的目的,這裡邊有西施的很大功勞。

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苧蘿村。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

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勾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

古代美女的傳奇故事篇3:落雁王昭君

王昭君於公元前52年出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興山縣昭君村)。

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歸北界為興山縣,香溪為邑界,漢王嬙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縣。其父王穰老來得女,視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寵愛有加。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絕世才貌,順著香溪水傳遍南郡,傳至京城。

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元帝下詔,命其擇吉日進京。其父王穰雲:“小女年紀尚幼,難以應命”,無奈聖命難違。

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淚別父母鄉親,登上雕花龍鳳官船順香溪,入長江,逆漢水,過秦嶺,歷時三月之久,於同年初夏到達京城長安,為掖庭待詔。傳說王昭君進宮後,因自恃貌美,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延壽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上喪夫落淚痣。昭君便被貶入冷宮3年,無緣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主動來漢朝,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

漢元帝盡召後宮妃嬪,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詔。呼韓邪臨辭大會,昭君豐容靚飾,元帝大驚,不知後宮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便賞給她錦帛二萬八千匹,絮一萬六千斤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並親自送出長安十餘里。王昭君在隊隊車氈細馬的簇擁下,肩負著漢匈和親之重任,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於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並被封為“寧胡閼氏”,意為匈奴有了漢女作“閼氏”(王妻),安寧始得保障。

昭君出塞後,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師,後為匈奴右日逐王。時,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居次”意為公主)。公元前20xx年,復株累單于又死,昭君自此寡居。

一年後,33歲的絕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厚葬於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冢”。

古代美女的傳奇故事篇4:羞花楊貴妃

唐明皇(玄宗)天寶(742年)年間,猗氏東南楊家莊有一楊氏人家。夫妻倆口過著清貧淡漠的生活。膝下無男,生育四女。唯幼女花容月貌,聰睿過人,雙親視若掌上朋珠,起名玉環。由於家境貧寒,玉環自小常寄外婆家生活。一日其母接她回家,路過涑水河畔,見一大和尚將一小和尚按在河中。小和尚掙扎呼救。旁邊有人問其原因,大和尚答道:“我們寺中長老含辛菇苦,歷經多年,化齊萬緣醮,好不容易湊滿萬人名次。小和尚竟膽大妄為,偷花了12文佈施錢。致使長老終生夙願付之東流。功果不全,此方百姓不能清淨,貽害鄉人。因此定要把他置於死地,以消眾人之恨。”在場人說道;“他已做了此等對不起大家之事,可說是,潑水難收,追悔莫及。

今日應該給他一條活命,設法挽救才是。我們何不再掛一個名,此12文錢也就滿了,然後叫他立功贖罪,豈不甚好?”大和尚說:“這萬緣醮,萬人名字已滿,只是錢數不夠,不能掛名了。”眾人聽後嘆道:“這就難了。我們管不了。”說完全部走散。楊玉環在一旁見此情景,當即出於同情之心,對其母說道,“咱們何不救救小和尚?豈能讓他死於非命!”母親說:“兒呀!這萬緣醮上人名已滿。既使有錢給他佈施,也不能再添咱們的名字了。何況身無分文!”玉環接著說:“這個不難。我們又不圖掛什麼名,救人要緊。

只給他錢不就是了?我這裡有在外婆家給人家描龍繡鳳掙得12文錢,原準備咱們路途吃用。咱不如暫時忍點飢寒,以了結今日之事。”隨即把錢交於大和尚,交待他們不要寫什麼名字,並耐心對二人進行了勸解。二和尚高高興興地返回到城內妙道寺去了。

長老和尚聞報後,急忙身披袈裟,趕到母女面前,屈身下拜,感激地說道:“小僧辦這萬緣醮,幸而善姑娘同我們結了萬緣!如此助人為樂,慷慨濟人之善心,實實令灑家敬佩,天長地久有時盡,吉人天相有報應。”

楊玉環長至二八,肌態豐豔,骨肉婷勻。眉不描而黛,發不染而黑,頰不脂而紅,脣不塗而朱,真是天姿麗色。不久選入宮內,納為貴妃,享盡人間榮華。連其村名也改為楊妃村,一直波延至今。一次,楊玉環省親歸裡,兩目痛疼,遂許下諾願:如能早日目光明清,願重修猗城妙道古剎,另塑金身。不幾月,可巧目疾自愈,她回宮奉於萬歲,即耗金數萬,將廟宇浮屠整修狀新。遠遠望去,茂林修竹,玻璃閃光、金碧輝煌,精巧玲瓏,真是景緻別倫。一日,楊玉環親自到寺廟還香了願,眾僧出來迎接。客廳坐定之後,貴妃思想:此回重整廟宇,功勞甚大,名垂千秋,將來定可升為仙佛之輩。回眸一看,不見那位長老。便悶悶不樂地問道:

“你們長老在麼?”眾和尚答道;“他在丹房打坐,多年未曾出來應酬會客了。”貴妃聽後,不由怨從心起,思想當年我出12文錢,他即趕去親謝大恩;今日我整修廟字,花費巨金,他竟不出來盛情歡迎。這般慢待於我,真是令人可惱!當即盛怒難捺,大發雷霆。小和尚急忙跑去告知長老。不時,老和尚穿著平常衣服出來,在貴妃面前打了一拱,言道:“僧與你稽首頓拜了!”楊玉環一見,斥道:“你這賤僧,本皇后建廟宇花數萬金銀,功德可說無量。當初我不過一鄉野貧女,你身披袈裟,頭戴僧冠,俯首下拜,謝我12文錢的善功,今日卻冷漠相待,不施尊禮,只打一拱手而已。這是何故?可說是不禿不毒,不毒不禿;當著本後面,說的是了,饒你不死。若有半點含糊,小心你的狗命!”老和尚定了定神,慢條斯理地說;“貴人息怒!不是小僧不知禮儀,冒犯慈顏。剛才的稽首頓拜,乃是民間俗人百拜之禮,也是出家人的全禮。當初雖說你是鄉間野女子,卻能在生死關頭,解囊救人於死地,以德化民。捨己救人而不沽名釣譽,善出心靈,美德不泯,功在黎庶,啟迪後人,可稱三晉之遺風。正因你如此仗義,美德卓著,以室選入宮廷得侍君側。而今你揮金如土,為己一身福利,還香許願,將萬民血汗隨意拋擲,意圖重塑神胎,為你擦金抹粉。所以說,今日萬金雖重,不如當初半文。”楊玉環聽到此時,滿面羞慚,無地自容。老和尚又說:“剛才我給你稽首頓拜,可說是我出家人的卑鄙了。像你這樣得勢變性,利慾薰心的人,久而久之,必將禍延爾身。”果不其然,自從楊玉環納入宮內,身伴明皇朝歌暮舞,縱情聲色。致使唐室變移三綱,濁亂四海。安祿山乘機反叛,明皇身廢國辱。而楊玉環本人也未免予馬嵬坡前的厄運,悲恨而死。

生在獨頭村

在永濟市韓陽的首陽山下,有個小小的村莊叫獨頭村。就在這樣一個小村莊裡,唐代曾出了個傾城傾國的“貴妃”——楊玉環。

楊玉環從小就生得頗有幾分姿色,可惜頭上缺少頭髮。女孩是禿頭,好比一朵鮮花沒有葉兒,誰能識她為美人呢?小時候她每天常到村莊東邊的山溝裡去玩耍。這條溝裡有兩個小潭,左邊是鹹水潭,右邊是甜水潭。小玉環渴了就到甜水潭去喝水,熱了就到鹹水潭裡去洗。她常常照著水裡映出的影子,嘆惜自己沒有頭髮,用鹹水在頭上洗。冬去春來,年復一年,楊玉環頭上的頭髮便全長出來了,而且又黑又長,託如青絲,堆若烏雲,配著那張靈秀面顏,簡直美若天仙。

開元二十二年(735年),唐玄宗的兒子壽王李瑁出巡平陽,路過獨頭村的蒲津關時,百姓官吏都到關前迎送。就在壽王下轎接見民眾時,城樓垛口上有一女子朝他微微一笑,這一笑百媚橫生。翌年,壽王李瑁徵得玄宗皇帝的同意,以到各地選妃為名,專派侍臣到獨頭村選上了那個城垛口朝他微微一笑的姑娘楊玉環。

開元二十八年(741年)八月中秋,楊玉環隨壽王李瑁去朝賀唐玄宗。玄宗一見到她十分高興,便使了個偷樑換柱的法兒,令高力士傳旨,把楊玉環度為道士,與壽王李瑁分離,住在內太真宮,賜號太真。玄宗從那以後,常常去太真宮看她。楊玉環是個胖美人,夏季時很不耐熱,玄宗皇帝命人專門在驪山為她修建了溫泉浴池。玄宗還贈給她鈿合金釵,表示愛情。天寶四年(746年),楊玉環被策封為貴妃。人們便把楊貴妃當年生長的那個村子就叫作了“禿頭村”,在當地方言中“禿”、“獨”同音,久而久之就叫成了獨頭村,一直沿用至今。

東渡日本

在中國歷史上,唐代楊貴妃可稱得一個特殊的傳奇人物。她不僅豔麗過人,有沉魚落雁之美。同時,緊隨君王左右,周旋於文武群臣之間,甚至有影響唐王朝權力興衰交替之能量。其實,她還是一個旅日華僑。

在馬嵬驛被縊殺的楊貴妃不過是一個面貌相似的替身,而楊貴妃本人則在六軍主帥陳玄禮和日本遺唐(頭)目的密謀策劃下,從杭州東渡去了日本。

日本歷史學家邦光史郎在《日本史趣事集》中肯定地說:楊貴妃死後就葬在久津的二尊院。日本民間傳說還說:楊貴妃於安史之亂後第三年(公元757年),與其兄楊國忠的兒媳徐氏,孫子楊歡一行乘船在日本山口登陸。她不僅受到了孝謙女天皇的熱情接待,還協助天皇平息了一場發生在日本宮庭中的政變。楊貴妃的有關事例還被寫進日本的“物語”。日本一種叫“川柳”的詼諧短詩也有歌頌楊貴妃的篇章,至今日本仍有不少人能夠用地方曲調歌唱。詩句的大意是:世界上值得愛的兩個人,那是克里奧佩特拉和楊貴妃!前者是古埃及的美女,後者就是中國唐代絕色佳人。日本人對楊貴妃的崇拜,可以說是五體投地了。

楊貴妃是如何經過千辛萬苦,遠渡重洋到日本國呢?在唐代,中國同外國的交流,特別是日本的外交關係非常密切,在京城有不少日本的使節、學生和商人。楊貴妃的外甥楊咄身居外交要職,幫助了楊貴妃的外逃。

楊貴妃是唐玄宗的“心肝寶貝”,寵殿聖深。在馬嵬坡形勢危急時,宮廷內便導演了一場偷樑換柱的戲,找個替身處死,矇騙了憤怒的將士,平息了內亂。

日本至今還儲存著許多關於楊貴妃的文物古蹟。京都車站附近泉湧寺內的楊貴妃觀音堂,供奉的楊貴妃坐像系用上等香木雕成,與真人一般大小,是日本有名的勝地,遊客如雲、香火興旺;座落在京都和山口縣油谷町久津有兩座“二尊院”。傳說楊貴妃去逝的訊息傳到中國後,唐玄宗悲痛不已,立即派特使送兩尊佛像到日本,為楊貴妃祈求冥福。開始安放在京都的清淳寺,該寺名聲大振。後來久津的寺院索要佛像,理由是楊貴妃首先是在這裡登陸的。天皇採取了個兩全其美之策:讓能工巧匠仿製了兩尊佛像,分別在京都和久津的兩座寺院安放,並賜封兩座寺院號“二尊院”;楊貴妃的墓就在久津的二尊院內,為石塔形狀,又名五輪塔。

標籤:美女 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