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歷史故事

史記中有什麼故事

在學生的教育中,歷史課的教育就是對從古至今的歷史事件進行了解和學習的過程,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史記中有什麼故事。

史記中有什麼故事

史記中有什麼故事1:曹丕廢漢稱帝

孫權殺了關羽後,怕劉備來報復,乾脆與曹操修好,勸他早點當皇帝。曹操一直把漢獻帝控制在手中,要廢掉他讓自己做皇帝還不容易?但他考慮到漢朝有個正統的名義,自己把皇位奪過來有人會心中不服,所以寧肯自己不當皇帝,如果將來條件成熟,就讓兒子當皇帝,自己只稱魏王。

魏王曹操有二十幾個兒子,他最寵愛的是曹丕和曹植兩個,他想在他們中間選一個立為太子。

曹丕從小在軍營中長大,跟著父親南征北戰,十歲不到就已經會騎馬射箭,並且在父親的影響下,對於諸子百家、古今經傳也有較深的研究。曹植小時候就聰明過人,才華橫溢,長大後精通文學,是當時有名的詩人。

曹操在立誰為太子這個問題上,一直猶豫不決。他打心底裡喜歡才華出眾、激情澎湃的曹植,他曾經多次當面試探過曹植是否真有才華,結果曹植都能出口成章、下筆成文。曹操就準備將曹植立為太子,但是不少大臣反對說:“自古以來,王位理應傳給長子,若傳給次子的話將會引起朝中混亂不安。”曹操聽了,覺得也有道理,就暫時把這事擱了下來。

曹丕雖然文才也不錯,但無論是才氣還是名氣都比不上曹植,因此他一直對曹植嫉妒在心,尤其是聽說父王有立曹植為太子的念頭之後,更是想盡辦法在父王面前貶低曹植,抬高自己。他利用曹植愛喝酒的弱點,背地裡做手腳,讓曹植誤了帶兵出征的大事,從而使曹操對曹植產生了不滿;他還在曹操面前表現出自己的忠厚仁愛,處處討曹操歡心。漸漸地,曹操就覺得曹植雖有才華,但不及曹丕寬厚仁慈,再加上一些大臣受曹丕的指使,在曹操面前替他說好話,因此,曹操就立了曹丕為太子。

曹操死後,曹丕繼位,做了魏王和丞相,掌管大權。但是,曹丕心裡還是害怕曹植會跟自己爭奪王位,處心積慮找了個藉口把曹植抓了起來,向他興師問罪。

曹丕的母親卞太后不願看到兄弟殘殺,趕緊替曹植求情。曹丕無法違抗母命,就另想辦法刁難曹植。

曹植知道曹丕一向對自己有敵意,現在曹丕繼承了王位,更不知會出什麼花招來整治自己。因此他被帶進宮後,始終低著頭,一語不發,心裡七上八下的。

曹丕居高臨下地說:“父王生前一直誇獎你做詩做得又快又好,我還從來沒當面領教過。今天我就限你在殿上走七步的時間裡做一首出來。”

曹植聽到叫自己做詩,反而不害怕了,抬起頭說:“好,就請王兄出題吧。”

曹丕說:“我們倆是兄弟,你就以此為題做詩,但是詩中不許出現兄弟二字,否則的話,我是不會饒過你的。”曹植聽到“兄弟”二字,百感交集,悲從中來。他低頭稍加思索,悲憤地吟道:

“煮豆燃豆萁(qí),豆在釜(fǔ)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詩已唸完,站在一旁的侍臣連七步都未數完。

曹植在詩中把同胞兄弟比作同根生的豆和豆萁,既形象又貼切。豆萁無情地燃燒著,豆子在鍋中被煮得“咕咕”作響,彷彿人在哭泣一般。這一擬人手法把曹丕步步緊逼、變相迫害的事實準確而不露痕跡地描寫了出來。曹丕聽了之後,想想自己對兄弟也逼得太過分,慚愧地低下了頭,免去了曹植的死罪,把他貶為安鄉侯。

雖然曹操曾經挾天子以令諸侯,卻從不敢登上皇帝的寶座。但是,曹丕卻想把那個有名無實的漢獻帝廢掉,自己當皇帝。於是,一場禪讓帝位的好戲上演了。

曹丕的親信華歆(xīn)率領文武百官聯名上書,勸漢獻帝把帝位讓給魏王曹丕。漢獻帝當了三十多年傀儡皇帝,頗有自知之明。為了保住性命,他十二分不情願地“主動”把皇帝的玉璽交給曹丕。不料,曹丕卻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假惺惺地把玉璽還給了漢獻帝。

漢獻帝戰戰兢兢地捧著玉璽,不知如何是好。在曹丕的授意下,漢獻帝命人搭了一座“受禪臺”,又挑選了一個良辰吉日,曹丕裝成迫不得已的樣子,於公元220xx年受禪稱帝,為魏文帝,國號魏,定都洛陽。

公元220xx年,劉備稱帝,國號漢,定都成都。公元220xx年,孫權也稱帝,國號吳,定都武昌(今湖北鄂州),後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至此,東漢王朝正式宣告結束。

史記中有什麼故事2:周瑜赤壁布火陣

曹操統一北方後,繼續派兵南下,進攻劉表和孫權。

這時,劉表剛死,繼位的次子劉琮被曹軍的氣勢嚇破了膽,立即派人求降。駐守在樊(fán)城(今湖北襄樊)的劉備聽說曹操大軍南下,急忙撤退。曹操親自率兵追趕,在長阪(bǎn)坡(今湖北當陽東北)大敗劉備,劉備只得退到夏口(在今湖北武漢),曹軍依然緊追不捨,形勢萬分危急。

諸葛亮建議劉備與孫權聯合,憑藉長江天險,共同抵抗曹軍。劉備採納了這個建議,並派諸葛亮去見孫權。

孫權對曹操大軍南下早已坐立不安,他也有聯合劉備抗曹的想法,但是孫劉兩軍加起來兵力也不過三五萬,他擔心自己不是號稱八十萬人馬的曹軍的對手,因此一直拿不定主意。

諸葛亮一見到孫權,就挑明瞭來意:“將軍,曹操已經攻下了荊州,馬上就要進攻東吳了。將軍您是準備投降還是準備抵抗呢?我們劉將軍身為宗室後代,是決不肯向曹操低頭投降的。”

他彷彿一眼看穿了孫權的顧慮,又一針見血地指出:“劉將軍雖然在長阪坡戰敗了,但還有水軍二萬。而曹軍雖然兵力遠遠多於我們,但它從北方遠道而來,已經十分疲憊,況且根本不熟悉水戰,只要孫劉兩軍同心協力,是一定能打敗曹操的。”

諸葛亮的一席話終於打消了孫權的顧慮。他馬上召集部下,共同討論對付曹操的辦法。

恰在這時,曹操送來了戰書,威脅說將率八十萬人馬與孫權決一勝負。孫權看後非常不安,部下中有人開始主張投降,孫權舉棋不定,就把大將軍周瑜召回商量。

周瑜一開口就很堅定,他說:“曹操名為漢朝丞相,實際上是十足的奸賊,我們怎能向他投降?”

接著,他分析道:“曹操號稱八十萬人馬,其實只有二十萬,他這是在虛張聲勢,況且其中還有不少是荊州一仗中被打敗後收編的荊州兵卒,他們跟曹操並不是一條心,所以,我們沒理由害怕。何況兩軍對比,我們還有許多有利的地方。首先,曹軍習慣於陸上作戰,但現在要和我們打水仗,他們棄長取短,犯了兵家的大忌。其次,曹軍初到南方,定會水土不服而發病,戰鬥力必然大大削弱。將軍只要給我數萬精兵,我定能戰勝曹軍!”

周瑜斬釘截鐵的一番話使孫權最後下了決心,他表示與曹操勢不兩立。第二天,孫權就任命周瑜為大都督,與劉備水軍會合,共同抵抗曹軍。

孫劉聯軍和曹軍先頭部隊在赤壁(今湖北武漢赤磯山)相遇。這時,曹軍中已有不少士兵因水土不服得了病,雙方初次交戰,曹軍就吃了敗仗,被迫退回長江北岸,而孫劉聯軍佔據了長江南岸,兩軍隔江對峙(zhì)。

曹軍的北方兵一點兒都不識水性,船一晃就暈船嘔吐,生起病來,曹操一直為此事發愁。後來,他採納了謀士的建議,把戰船用鐵環連在一起,鋪上木板,船身就穩定多了,不但人可以在上面走路,還可以騎馬。曹操認為這是渡江的好辦法,卻沒料到已經中了周瑜的“連環計”,因為這樣一來,戰船的目標很大,行動不便。

黃蓋向周瑜建議:“現在敵眾我寡,宜速戰速決。我們可以利用連環戰船難以解開的弱點,用火攻對付曹軍。”

這一建議和周瑜的想法不謀而合,於是,周黃二人進行了周密的策劃,製造一幕“苦肉計”的活劇。

第二天,周瑜召集部下議事,黃蓋故意當眾提議:要麼馬上進攻,要麼趁早投降。周瑜大怒,要把黃蓋拉出去斬首示眾。在眾將士的一再勸阻下,周瑜才免黃蓋一死,但五十軍棍直打得黃蓋皮開肉綻,幾次昏死過去。

幾天後,黃蓋派人給曹操送去密信,表示願意投降曹軍。曹操原本疑慮重重,等聽到奸細報告了黃蓋被痛打的經過,這才信以為真,就與黃蓋約定了暗號。

火攻的前期工作都已準備停當,只差東風了。當時正值隆冬十一月,西北風颳得“嗚嗚”作響,這種風向只會將火燒到自己船上,周瑜整天愁眉不展。

一日,周瑜急火攻心,口吐鮮血,不省人事,眾將士急得亂作一團。諸葛亮笑著送來藥方,上面只有十六個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他還煞有介事地說自己能借來東風,甚至還說出了具體的時間。

周瑜雖然將信將疑,但還是吩咐黃蓋悄悄地準備了二十艘大船,船頭密佈鐵釘。船內裝滿蘆葦乾柴,澆上油,再用布幕蓋嚴實,插上軍旗。又準備了一些輕快小船拴在船尾。

一切佈置妥當,只等東風颳起。諸葛亮定下的那天終於來了,可是直到天色微明,依舊微風不動。一直到三更時分,忽然風聲大作,旌(jīng)旗飄動。周瑜立刻命令六支兵馬按照預先部署開始行動,又令黃蓋派人送信給曹操,說今夜將坐送糧船前來投降。

東南風颳得越來越急,黃蓋率領的大船扯滿了風帆,乘著東風飛速向江北的赤壁駛去。船隊駛到江心,黃蓋命令士兵高喊:“黃蓋來降!”

曹營中的士兵聽到喊聲,紛紛出來觀看。曹操有個部下起了疑心,對曹操說:“這些船看上去很輕,開得又快,不像是吃水深的運糧船,恐怕其中有詐。”曹操猛然醒悟,下令不要讓來船靠近。

可是,一切都晚了。黃蓋高聲下令:“點火!”剎那間,所有的戰船同時點著了火,就像二十條火龍,乘著風勢直闖曹軍水寨,船頭的鐵釘一下子牢牢地插在曹軍的船隻上。曹軍船隻都是用鐵環連在一起的,火勢馬上蔓延開來,眨眼功夫成了一片火海,而且越燒越旺,一直燒到了岸上。曹軍士兵不是被燒死,就是掉進江中淹死。

周瑜看到赤壁上空火光沖天,知道黃蓋已經得手,立刻率兵殺了過去,一時殺聲震耳欲聾。曹軍早已無力抵抗,曹操帶著殘兵敗將狼狽而逃,孫劉聯軍窮追猛打,直打得曹軍大敗。

赤壁一戰之後,曹操、孫權、劉備各霸一方,三國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

史記中有什麼故事3:毛遂自薦

平原君的名字叫趙勝,是趙國的一位公子,在所有的公子中,他是最有能力的一位。秦國軍隊圍攻趙國都城邯鄲的時候,趙王派他前往楚國求援,想與楚國簽訂合縱的盟約。

平原君準備帶二十名文武全才的門客跟他一起去楚國,可是從手下三千門客裡左挑右選,最後只選出了十九位,還差一位無論如何也選不出來了。就在他著急的時候,有一個坐在角落裡的門客站起身,自我推薦道:“您把我作為備用人員帶上吧。”

平原君十分驚訝,問他:“你叫什麼名字,到我門下有幾年了?”

那個門客說:“我叫毛遂,到您的門下已經三年了。”

平原君仔細打量他一番,搖搖頭說:“我聽說有才能的賢士活在世上,就像一把錐子放在布袋裡,它的錐尖很快就會冒出來。可你已經來我門下三年了,我左右的人從未稱讚過你,可見你並沒有什麼才能。”

毛遂上前一步,大聲說:“從前我並未被放在布袋裡,所以,您看不到錐尖。您要是早點把我放到布袋裡,錐尖早就戳出來了!”

其他的門客都以為他在說大話,互相眉來眼去,用輕蔑的話譏笑他。

平原君很佩服毛遂的口才和勇氣,就決定由他湊齊這二十個人的數,辭別趙王,前往楚國去了。

平原君和楚王在朝堂上商議合縱抗秦的事,毛遂和其他十九個門客都站在臺階下等著。這場談判從早晨起,一直談到正午,任平原君說破了嘴皮,楚王就是不同意合縱抗秦的事。

這時,有一個門客走到毛遂身邊,對他說:“請你上去說一說吧。”

毛遂大步走上前去,手裡握著寶劍,高聲道:“合縱與否,三言兩語就可以說明白,怎麼從早晨說到現在也沒有一個結果呢?”

楚王一愣,問平原君:“他是什麼人?”

平原君說:“是我的門客。”

楚王一聽,非常不高興,便呵斥道:“我和你的主人說話,哪裡輪到你來插嘴,趕快下去吧!”

誰知,毛遂不但沒有下去,反而握著劍柄,又向前邁了一步。

毛遂說:“大王之所以呵斥我,是因為楚國人多勢眾。但是,我現在距大王只有十步之遙,大王的命可是掌握在我的手中了。”

楚王聽他這麼一說,心裡也有些膽怯了。他馬上換了一種口氣說:“那你有什麼高見,說出來聽聽。”

毛遂說:“楚國有五千裡大地,一百萬兵士,曾經也稱霸於諸侯。可是,自從秦國強大起來,楚國就連吃敗仗,連自己的國君都成了秦國的俘虜,最後死在秦國。

想一想,這都是楚國的恥辱啊!秦國的白起不過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子,帶著幾萬人馬,就奪取了楚國的都城,這等奇恥大辱連我們趙國人都為大王感到羞愧!今天,我們來和大王談合縱的事,這不單單是為了趙國,更主要的也是為了楚國,難道大王就不想報仇雪恨嗎?”

毛遂的一番話,說得楚王臉紅心跳。

他連聲說:“有道理!有道理!”

毛遂追問:“這麼說,合縱的事可以決定了。

楚王說:“決定了。”

毛遂馬上叫楚王的侍從拿來雞血、狗血和馬血,他手捧盛有動物血的銅盤,跪在地上,說:“按照規矩,請大王先歃血!”

楚王歃血後,平原君和毛遂也歃了血。

回到趙國後,平原君十分感慨地說:“我從前以為,憑我的眼力,是不會漏下天下的賢士的,可楚國之行,我知道我錯了。”

從此,平原君把毛遂尊為上客,凡事都徵求他的意見。

標籤: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