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歷史故事

中國古代兵家的介紹:謀大事的『兵家』

編者按:兵家是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精華。關於兵家,有不同的解釋,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關於中國古代兵家的介紹。

中國古代兵家的介紹:謀大事的『兵家』

關於兵家,有不同的解釋。《漢書·藝文志》:“兵家者,蓋出古司馬之職,王官之武備也。”第一種解釋是《後漢書·朱儁傳》:“臨軍易將,兵家所忌。”《新唐書·王翃傳》第二種解釋為古代指擁兵一方的豪強或軍將,亦為部曲私兵之稱。第三種解釋則是魏晉時期有稱兵士出身的人為“兵家”。

各行業都愛找祖師爺,那兵家的祖師爺是誰呢?從不少資料來看,應該是蚩尤。我們知道:古人往往愛把各種英雄崇拜為神,對於超常貢獻和創造能力崇拜的神格化。因為蚩尤部落最先使用金屬武器,在與黃帝部落戰爭中大顯神威,所以蚩尤就被幻想為“銅頭鐵額”的神話人物,而且還被描述為“人身牛蹄,四目六手”,神通廣大。《管子·地數》《山海經》均說蚩尤鑄金為“劍鎧矛戟”等“利器”。

對於戰爭這種大事,古代的統治者都相當重視的。所以,早期的中國統治者對於傳說中的戰神、“兵主”蚩尤都不可等閒視之。秦始皇、漢高祖都立祠、高規格地祭奉過他。《史記》“封禪公”記載,秦始皇遂東遊海上,行禮祠名山大川及八神,蚩尤為主管戰爭大事“兵主”,列第三位,享用的祭品規格也非常隆重。這種祭祀“自古而有之”“絕莫知起時”,大約黃帝時已顯端倪,前引《龍魚河圖》曰:“制服蚩尤,(黃)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四方。”後又畫蚩尤形象。直到宋太宗徵河東出征前一日,還“用少牢一祭蚩尤,禡牙”(《宋史·禮志》)。

春秋時期,社會發展空前變革,中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化創造開始不斷萌芽成長。中國古代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紛紛出現,光芒四射,被人稱為“百家爭鳴”。百家是種誇張的說法,主要的有儒家道家、法家等等。然而,大爭之世,各國統治階級求利圖存。套用現在的話,戰爭和生存是當時的主題。儒家、道家其實並不吃香,反而是墨家、法家、兵家、縱橫家這些後世並不太顯眼的“家”成為當時的主角。

兵家的代表就是被後人尊崇為“兵聖”的孫武,孫武也就是孫子,生於約公元前535年,齊國(今山東)人。相傳,孫武祖上都為齊國名將。受家庭的影響,孫武從小就喜歡軍旅之事。18歲時,孫武離開齊國,到了吳國。公元前520xx年,吳王闔閭即位後遍求人才,想成就霸業。大臣伍子胥便將孫武推薦給了吳王,孫武將寫成的兵法13篇獻給吳王。吳王看後讚歎不已,他要孫武用宮女操練,而後觀看實際演練效果。孫武將宮女分為兩隊,挑選兩位美姬做隊長,帶領宮女聽令操練。孫武向宮女們講完操練口令之後,申明紀律之後便命人擂鼓操練。但宮女們不聽他的口令,心不在焉,隊形凌亂。孫武下令將兩名美姬隊長斬首,以肅軍紀。吳王為愛姬求情,孫武卻以“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為由斬殺了吳王的兩名美姬,然後又任命兩人做隊長,繼續操練。很快,孫武便將宮女們訓練得進退有序,陣形嚴整。吳王此時便知道孫武是難得的將才。

孫武之所以在古今中外享有盛譽,除了他戰功顯赫外,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他為後世奉獻了一部具有歷史意義的兵經《孫子兵法》。該書有13篇,共5000餘字。但這短短的幾千字裡卻包含著一個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和十分豐富的思想內容。對中國軍事學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歷代兵學家、軍事家無不從中汲取養料,用於指導戰爭實踐和發展軍事理論。

《孫子兵法》是春秋時期頻繁、激烈、多樣的戰爭經驗的總結和昇華,被人們尊奉為“兵經”和“百世談兵之祖”。長沙馬王堆漢墓曾出土了一幅西漢初年繪製的軍陣圖,上面不僅標繪有當時長沙地區漢軍的駐防範圍和部隊部署,而且對軍事設施和道路交通等內容都做了詳盡的標註。這張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實用軍事地圖,既反映出秦漢時期我國軍事地圖的繪製技術的水平,更是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這裡面的佈防、武器運用和後勤保障等都可以看出《孫子兵法》等兵學理論的運用和發展。

古代戰爭,猛將的單挑和衝陣對戰爭成敗的影響並不是決定性的。殘酷的戰爭告訴我們,軍隊的訓練水平、裝備和後勤保障以及軍事指揮都是影響戰爭的關鍵因素。實際上,不管你承認不承認,軍事指揮是一門科學,想掌握這門科學就需要不斷地學習和實踐。只有優秀的兵家才能真正將指揮戰爭像搞藝術一樣遊刃有餘,進而做到在戰爭當中消滅敵人儲存自己。

正像《孫子兵法》開篇強調的那樣:“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這個論斷代表了中華民族對戰爭的最清醒和理智的審視。戰爭對軍人而言,是死生之地,對國家民族而言,是存亡之道。《司馬法》則開篇就提出“以戰止戰”“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的警世格言……凡此種種,都說明了一個事實:中華民族向來都是尚武和重視國防建設的。

作者: 韓紅月、張偉樂

公眾號: 水兵文學

標籤:兵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