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神話故事

河北民間神話傳說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是我國文學的源頭,它對後世我國文學的發展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本文就神話故事對詩歌、散文、小說三個方面創作的影響,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神話是遠古人類的發展史,也是文學的起源史。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河北民間神話傳,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河北民間神話傳說

河北民間神話傳說篇一:周公和桃花女

相傳很久以前,七里河岸邊住著一個叫周公的高人,周公得了天書,猶如神助,百算百準,從不失手,天大的事情也難不倒他,他的名氣更大了。桃花女得了地書,能解能破,比周公更厲害。石坡村有個石老婆婆,兒子外出三年沒有回家,快到母子倆約定的時間了,毫無音信,她就找周公佔吉凶,周公對石婆婆說:“你兒子於某年某月某日將魂落異鄉路途,見不到他了。”石婆婆傷心極了,哭哭啼啼著去找桃花女,桃花女對石婆婆說:“婆婆不要傷心,你兒子還有救,你快回去……”如此這般交代了一番。石婆婆就拿了兒子原先穿過的鞋子,上房拍著房簷,喊道:“孩子呵,快穿鞋!”又拿勺子敲門頭,喊道“兒啊,快回來!”迷信說法,孩子叫魂,傳說是桃花女留下的習俗。

石婆婆的兒子在外經商三年,惦念家中老母,記著回家的日期,急匆匆上路,日夜兼程。這天遇上下大雨,慌忙鑽進一破磚窯避雨,忽聽有人喊他穿鞋,好象是母親的聲音,趕緊出窯檢視。他剛鑽出窯道,磚窯轟然坍塌,總算撿了一條性命。兒子回家,石婆婆萬分高興,找到周公,說他算的不準,周公大驚失色,知道是桃花女從中作梗,對桃花女更加痛恨。

俗話說不是冤家不聚頭,周公和桃花女雖然是冤家,經彭祖撮合,居然成就了一門親事。彭祖本是普通人,得益於桃花女使法,延年益壽,活了八百歲,還發明瞭羹湯,成了“調羹”的始祖。桃花女對彭祖有恩,彭祖自然不敢怠慢,賣勁地往返於周、尹兩家。周公娶桃花女,既恨又愛,愛的是桃花女美麗無雙,恨的是她的能耐比自己大,於是想設計害死她。桃花女當然知道周公的花花腸子,於是半推半就,答應了親事,想通過自己的行動感動周公,盡解前嫌。周公故意選擇了黑道日,到結婚這天,邀請了所有的親朋好友,大擺筵席,遠近的百姓知道周公和桃花女結為良緣,都來賀喜。一時高朋滿座,喜氣洋洋,周公好不得意。在新娘到來之前,他使用法術,在門裡暗藏了白馬精,門旁放了纏紅線的秫秸杆,預備了馬精的草料,靜候桃花女,一旦桃花女進門,立刻放馬過去,馬踏桃花女。

按常理,新娘過門這天,穿紅衣,著紅鞋,可這天桃花女偏偏著黃鞋,黃道破黑道,破了周公的第一計。桃花女坐雙轎,大轎套小轎,巫婆抄起纏紅線的秫秸杆拍打大轎,絲毫損傷不了桃花女。撤掉大轎,桃花女叫人在過道紅氈上放了馬鞍,才從小轎裡鑽出來,跨過馬鞍,把白馬精壓在鞍底下,掏出懷裡的照妖鏡,破了周公的巫術,鍘好的馬料沒餵了馬,卻撒了桃花女一頭,周公一驚,那是人頭不是馬頭呢,無奈只好服了桃花女。

桃花女進門後,就像現實的兩口子經常拌嘴吵架一樣,周公處處設計陷害她,都被桃花女識破。周公終於被桃花女的真情打動,成為一對恩愛夫妻,給世人留下一段完美浪漫的愛情佳話,後來塵緣已了,凡期已至,真武大帝將二人收回,又給世人留下永遠的懸念和幻想。

桃花女的故事在民間流傳久遠,元代已有《桃花女破嫁周公》雜劇。明清小說更是大為描述渲染。小說描述真武大帝在雪山修煉時,用戒刀剖腹洗腸,因失血昏厥,將戒刀棄置一邊,後來這戒刀修煉成陽體,刀套修煉成陰體,陽體下凡投胎在商朝周姓王侯,後世稱周公,陰體下凡投胎做了尹太公的女兒,因前緣舊癖,喜歡桃花,人稱桃花女。二人在人間做了一番名揚天下的事業,最後被真武大帝重心收回,做了身邊的金童玉女。故事雖然荒誕離奇,卻也反映了中國古代的燦爛文化。

從歷史記載來看,周公率軍東征,到過邢臺,應該確定不疑。周公第四子分封在邢臺,那麼民間稱呼周公四子的後裔世襲為周公,也不見怪,邢臺作為殷商故都,是殷商的後方供應基地,王宮貴族聚集也是必然的。周滅殷商後,周公正確對待殷商貴族和遺民,提了很多合理化建議,深得周武王的讚許。周武王採納周公的建議,命令釋放被囚禁的箕子和被關押的殷商貴族,開啟商紂王設在沙丘臺的的錢庫和鉅橋的糧倉,賑濟飢餓的商民,以此穩定殷地的民心。沙丘臺在今天邢臺市的廣宗縣境。

這個傳說附會在商周,和歷史較貼近,脫離了純神話,具有一定可信度。尹是古老的姓氏,殷商的後代以封邑名“尹”作為姓氏,周朝時尹氏子孫的封地一直在尹這個地方。大桃花村邊的地名碑刻寫道:相傳,很早以前,有一女子,姓尹,善於會卦,聞名當地,人稱桃花女,此女死後遂將村名改為桃花村。

河北民間神話傳篇二:千手觀音(三皇姑)修行

相傳白雀庵建於南北朝北周時期,庵院坐北朝南,廟內供奉“千手千眼”菩薩,為興林國國王妙莊王的三女兒妙善,人稱“三皇姑”。妙善喜歡修行,曾出家在白雀庵為尼,因妙莊王逼迫其還俗,而火燒白雀庵,致使數百名尼姑身亡,妙善於是乘白虎遠走蒼巖山修行,後因父王得怪病——人面瘡,需用親生女兒的手和眼作藥引子,三皇姑便捨出自己的手和眼為父王治病。妙莊王病癒後,想把三皇姑封為全手全眼菩薩,為其建造廟宇,更塑金身,由於過分激動,竟說成“千手千眼”。妙莊王本是天神下界,真龍天子都是“金口玉言”,一句“千手千眼”,傳達聖旨給修築者,於是建造廟宇時就給三皇姑的金身多出許多手眼,手裡又長眼,即為如今的“千手千眼”菩薩。 庵院香火旺盛,特別是農曆四月初四、九月二十五的兩個廟會,香客遍及河北、山西、河南等省,會期長達15天左右。1988年9月,河北省佛教協會將其定為“河北省南和縣白雀庵女道場”。三皇姑的傳說早在隋朝時期,就變得人人皆知,《搜神記》二十卷,視觀音為神。略記曰:“妙莊王有三女,長妙音,次妙緣,三妙善,妙善即觀音大士。王令贅婿不從,逐之御花園,居之白雀寺,苦以搬運,極所不堪,旁役鬼力代之。王怒,命焚白雀寺,寺僧俱毀於焰,大士無恙如初。命暫之,刀三折;命縊以白練,忽黑風遮天,一白虎背之去。至屍多林,青衣童侍立,遂歷地府,過奈河橋,救諸苦難。還魂再至屍多林,遇一耆碩,指香山修行。後,莊王病急,剜目斷臂救之,爾時道成。空中現千手眼,故曰: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靈感觀世音菩薩。”

河北民間神話傳篇三:牛郎織女傳說

邢臺西部太行山牛家莊,有個農家小夥子,叫牛郎。父母下世早,他便跟著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與他分家,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獨佔了,牛郎只分得了一條老牛和一輛破車。

從此,牛郎和老牛相依為命,他們在荒地上披荊斬棘,耕田種地,蓋造起茅草屋。營造成一個小小的家,勉強可以餬口度日。可是,除了那條不會說話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個人,日子過得相當寂寞。

有一天,老牛突然開口說話了,它對牛郎說:“牛郎,今天你去碧蓮池一趟,那兒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紅色的仙衣藏起來,穿紅仙衣的仙女就會成為你的妻子。”牛郎見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興,原來老牛是天上的金牛星下凡,因為在天上時知道織女心靈手巧,故此侄女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蓮池旁的蘆葦裡,等候仙女們的來臨。

不一會兒,仙女們果然翩翩飄至,脫下輕羅衣裳,縱身躍入清流。牛郎便從蘆葦裡跑出來,拿走了紅色的仙衣。仙女們見有人來了,忙亂紛紛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飛鳥般地飛走了,只剩下沒有衣服無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織女。織女見自己的仙衣被一個小夥子搶走,又羞又急,卻又無可奈何。這時,牛郎走上前來,對她說,要她答應做他妻子,他才能還給她的衣裳。織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牽牛,便含羞答應了他。這樣,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他們結婚以後,男耕女織,相親相愛,日子過得非常美滿幸福。不久,他們生下了一兒一女,十分可愛。牛郎織女滿以為能夠終身相守,白頭到老。

可是,王母知道這件事後,勃然大怒,馬上派遣天神仙女捉織女迴天庭問罪。

這一天,織女正在做飯,下地去的牛郎匆匆趕回,眼睛紅腫著告訴織女:“牛大哥死了,他臨死前說,要我在他死後,將他的牛皮剝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飛上天去。”織女一聽,心中納悶,她明白,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替被貶下凡的牽牛說了幾句公道話,也貶下天庭。它怎麼會突然死去呢?織女便讓牛郎剝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

正在這時,天空狂風大作,天兵天將從天而降,不容分說,押解著織女便飛上了天空。

正飛著、飛著,織女聽到了牛郎的聲音:“織女,等等我!”織女回頭一看,只見牛郎用一對籮筐,挑著兩個兒女,披著牛皮趕來了。慢慢地,他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了,織女可以看清兒女們可愛的模樣子,孩子們了都張開雙臂,大聲呼叫著“媽媽”,眼看,牛郎和織女就要相逢了。可就在這時,王母駕著祥雲趕來了,她拔下她頭上的金簪,往他們中間一劃,霎時間,一條天河波濤滾滾地橫在了織女和牛郎之間,無法橫越了。

織女望著天河對岸的牛郎和兒女們,直哭得聲嘶力竭,牛郎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來。他們的哭聲,孩子們一聲聲“媽媽”的喊聲,是那樣揪心裂膽,催人淚下,連在旁觀望的仙女、天神們都覺得心酸難過,於心不忍。王母見此情此景,也稍稍為牛郎織女的堅貞愛情所感動,便同意讓牛郎和孩子們留在天上,每年七月七日,讓他們相會一次。

從此,牛郎和他的兒女就住在了天上,隔著一條天河,和織女遙遙相望。在秋夜天空的繁星當中,我們至今還可以看見銀河兩邊有兩顆較大的星星,晶瑩地閃爍著,那便是織女星和牽牛星。和牽牛星在一起的還有兩顆小星星,那便是牛郎織女的一兒一女。

牛郎織女相會的七月七日,無數成群的喜鵲飛來為他們搭橋。鵲橋之上,牛郎織女團聚了!織女和牛郎深情相對,摟抱著他們的兒女,有無數的話兒要說,有無盡的情意要傾訴啊!

傳說,每年的七月七日,若是人們在葡萄架下葡萄藤中靜靜地聽,可以隱隱聽到仙樂奏鳴,織女和牛郎在深情地交談。直是:相見時難別亦難,他們日日在盼望著第二年七月七日的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