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神話故事

經典神話傳說故事

經典神話傳說故事中充滿神奇的幻想,它把原始勞動者的願望和世界萬物的生長變化都蒙上一層奇異的色彩。神話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類的認識和願望的理想化。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準備的經典神話傳說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經典神話傳說故事

經典神話傳說故事篇一

人要屋,動物也要有棲身的家。飛天的禽鳥自然高人一等,把窩巢搭在樹杈上,跑地的獸蟲只有尋洞挖穴,把家安在地下。禽鳥搭窩有鳳凰傳授,獸蟲們也紛紛上書玉帝,請求派人教導。玉帝想那些獸蟲,惡猛的為王佔洞,無力的自行挖掘,可洞穴無章無法,反受洞害,便指派穿山甲給眾獸蟲講解挖洞技巧。

穿山甲擇了個黃道吉日,便廣而告之,召集眾獸蟲,在安樂山下逸思湖畔的修仙洞設壇講座。這修仙洞原是鐵柺李養病修身之所,也於此成仙,後有眾多蛇狐知曉,聚此修煉,皆終脫去凡胎,或成精,或為仙,因而得名。洞有洞天,大洞連小洞,小洞有廳堂,大洞有宮庭。壇設洞中殿,殿聚數千獸蟲。穿山甲強調:“挖洞是系統工程,上和天文、下與地理息息相關,馬虎不得。故講座較長,有六章,每章六節,共36節,即36講。多聽多受益,寶典可傳世。”蛇聽到此,很不服氣:“挖洞也長篇大論,牛皮亂吹,不聽也罷。”便悄無聲息地遊走了。當講到“磨刀不誤砍柴功,挖洞先得利其爪”時,老鼠便亂叫“知知”、“知知”跑到了洞外。狐兔聽得最認真,句句入耳,字字記心。當講完了洞穴的排水系統後,蟋蟀滿以為學完了挖洞真諦,便回實習去了。聽完了35講,狐狸想:“最後一節無非就是總結,沒啥新意,不如早練。”便也走了,只有兔子聽全了穿山甲的講座,還向老師提出了好幾個問題,穿山甲都給了它滿意的回答,最後兔子又和穿山甲探討了許多問題,真有相見恨晚之感。

學藝不久,老鼠發現自己的鄰居蟋蟀的洞穴做得精細異常,洞口還修了一個極精緻的壇,既羨慕蟋蟀學藝有成,又後悔自己驕傲自滿,不學自回,好奇地問:“老兄,把壇做在洞口有何用意呀?”蟋蟀說:“我們蟋蟀是個音樂民族,若不會唱歌奏樂,就不是我們族人,沒臉活在世上。我們族人以唱歌動人、奏樂迷人為傲,壇是我們練歌習奏之所,泡妞成親也在此,故此為聖壇,不得馬虎。”說罷彈起琴來,老鼠愧而離去。

一日,螞蟻傾巢而動,或頂米飯粒,或抬蟲屍,或背傷病,熙熙攘攘,忙忙亂亂,隊伍長達二十米,煞是壯觀。蟋蟀見了好奇地問:“這麼早全族搬遷,莫非搬到桃花源去?”螞蟻說:“非也,非也。再不走,要大禍臨頭了。”蟋蟀不解地問:“你的仇人來了?”螞蟻說:“不是。是傾盆大雨要來了。”蟋蟀說:“你們的洞沒有排水系統嗎?”螞蟻說:“我們是沒有。不過,你有也不頂用。雨太大了,快走吧。走到人屋裡去,那裡安全。”蟋蟀不信,採了幾片葉子就回洞去了。才一會兒,水灌進來了,順著排水道流,可不久,排水漸漸不暢,漫到了庭院,進而淹沒全身,蟋蟀喝了幾口水,無氣可喘,只得憋著氣走出洞來,才一伸頭就被大水衝出幾米開外,幸被一石擋住,忙抓住樹枝爬進人屋去,躲過了一劫。

大雨過後,獸神蟲仙紛紛到玉帝跟前狀告穿山甲,說它授藝不實,避實就虛,只顧吹牛,不講真經,獸蟲學不到挖洞技術,大多被淹死洞中,有的慘遭滅門。玉帝聽了大怒,喝令捉拿穿山甲歸案處死。太白金星曰:“不可,這僅是一面之辭。待我下去調查清楚再作論處。”玉帝准奏。於是,太白化作清風下凡人間。才剛著地,便聽到“抓住它,打死它。”的喊聲,循聲望去,見一群人跟在一人後面跑,那人的前面跑著一隻叼著母雞的狐狸,眼看距離越來越近,狐狸走到了番薯地,一跳,卻不見再跑,只見塵土翻飛,太白想,定是跌倒打滑了,看來它命該絕矣。可再一看,它又一竄而起,加速特快,如百米衝刺,一下子離得人很遠了。那人看狐狸越來越遠,追趕不上,便悻悻地往回走。太白再一細看,狐狸嘴上已沒有了母雞,難怪它跑得這麼快,可細看路上,並沒有雞,心下奇怪。狐狸見人不來追,也停了下來,看人回家後便慢慢來到番薯地,在塵土飛揚處又找回了母雞。太白頓時明白:“狐狸把雞埋在地裡,竟無甚痕跡,真真是太狡猾了。”太白在佩服狐狸狡猾的同時,也對它挖掘掩埋技術大加讚賞。心想:看來狐狸學藝很精嘛。於是,太白跟蹤狐狸,只見狐狸來到了一處小樹叢中便不見了,太白變作馬蜂飛進,原來此處是洞口,便飛進洞去。進洞約十米,便分上下兩口,狐狸叼著母雞進了上口,太白便進下口看個究竟,見下口是出口,在洞口之下,原是排水道,便轉身返回,飛向上口,約五米見狐狸一家五口在草墊的窩裡,甚是溫馨。只聽說:“要不是學了一招倒身挖掘術,這次怕是顧得雞就丟了命了。穿山甲真是甲天下。”

太白出得洞來,見天上有隻大鷹俯衝下來,山上一隻白兔拼命跑,一跳進了草叢不見蹤影,大鷹停在草叢,覓它不著,悻悻而飛。太白想,這肯定是白兔的洞,隱蔽得真巧,待我看看去。又變作馬蜂飛入草叢,擠身進去,果見一洞,飛進洞中,並無兔蹤。見洞入六米即分上下各兩口,便順著一上口進,不遠即見一窩,窩上有進氣口,返回再看另一上口,大體如此,卻不見有兔,又返回看下口,兩下口都是排水道。從排水道出,左右一看,見一草叢,便又飛進草叢,再見一洞,與前洞無別,也不見兔,又從排水道出來,又見一草叢,擠進,便聽見兔語,近前一見,果見被鷹追之兔。太白想:“狡兔三窟,狐狸不如。得掘真傳,莫如白兔。”

太白如實稟報玉帝,玉帝責問獸神蟲仙,俱認是凡族逃學不聽,學藝不精,咎由自取。

經典神話傳說故事篇二

在牛牯山下的靚牛村有一片菜園,那是牛郎與織女開墾的菜地。菜地種滿了佳瓜鮮蔬,自然,菜花瓜蕾此凋彼開,豔映菜園不絕,招來蜂蝶飛舞,蟲蝗飽嗉。那牛郎朝耕暮種,織女晝織夜紡,菜園照料無暇,只在摘種澆施方到園圃一趟,餘時無空管理。那蟲蜂便日夜為非作歹,吃葉蜇瓜,啃莖咬花,蜘蛛王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便組織族人來護菜保瓜,吃蛹捆蟲,趕蛾逐蝗,忙得不亦樂乎。時隔半月,便蝗少蛾稀,但馬蜂照常來,也畏懼蜘蛛那粘絲,便高飛遠翔,時不時為害瓜菜,蜘蛛身無翼翅,爬跳不及,那馬蜂更是戲耍蜘蛛,一會兒飛上蜇瓜,一會兒降下咬莖,恨得蜘蛛咬牙切齒,偏又無能為力。

一日,一馬蜂又來菜園,見蜘蛛伏葉待蟲,便在瓜架上下翻飛,舞戲瓜間,見蜘蛛無甚反應,便棲瓜上,出針下毒,氣得蜘蛛往架上趕,及之將至,馬蜂便振翅高飛,又到另一架棲停瓜上,呲牙裂嘴,作吐針蜇狀,蜘蛛又趕將過來,馬蜂又飛至另架瓜上,引得蜘蛛趕驅不停,氣喘吁吁,不勝其煩。那馬蜂更嘲笑不停,譏諷不止。蜘蛛力倦力疲,明知追趕不上,乾脆停下歇息,對馬蜂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馬蜂見蜘蛛戲而不氣,罵而不怒,反倒來了氣,幾次蜇咬,蜘蛛都沒有追趕,更是氣急敗壞,便到蜘蛛近前挑釁。蜘蛛王見馬蜂演獨角戲無味而氣,心中好笑,又見其近前罵陣,明知是計,遂不理不睬,只遞了個眼色給屬下,屬下會意,悄悄移身靠前,與蛛王僅隔一葉,皆作累倒狀,伏葉調息。那馬蜂見罵無應聲,近身不動,越發無趣,更加氣怒,越發飛近蛛王,極盡戲辱之能,蛛王只裝困極無力,伏睡難起,偶爾拿眼偷看。馬蜂越發放肆無禮,幾次飛到蛛王跟前,停留瞬間旋即飛走,見仍毫無動靜,便放膽飛到蛛王身後停下,蛛王見時機成熟,給屬下飛了個眼神,二蛛便一齊向馬蜂噴絲,馬蜂正自鳴得意,不料,兩根白絲飛至,粘住雙翅,剛要掙脫,又飛來了兩根,粘得更牢,使勁掙扎,可蛛絲越來越多,越捆越緊,雖竭盡全力而不得絲毫鬆懈,只得嘆曰:“驕兵必敗,身成蛛菜。”蜘蛛因懼蜂毒不便急吃,只待馬蜂氣絕方好美餐。二日後,馬蜂不動彈了,蜘蛛便群而食之,恰巧一飛蝗撞見,因蜘蛛殺其同伴,逐其出園,懷恨在心,便急飛蜂巢報告,蜂王聽說大吃一驚,想王子外出兩日不歸,莫不是被蜘蛛殺滅了,忙派一卒前去探視,不久,小卒回報:蛛群正聚食王子。蜂王聽罷悲痛不已,傷心欲絕。蜂相曰:“大王悲痛,還應報仇雪恨為是。”蜂王頓醒,盡點本部兵馬,傾巢出動,嗡嗡地飛奔而來,遮天蔽日,氣勢洶洶。蜘蛛們正慶祝殺蜂護瓜,忽見馬蜂鋪天蓋地而來,急忙鳴金躲避,說時遲,那時快,馬蜂早俯衝疾下,針蜇不絕,可憐蛛們噴絲來不及,咬蜂無利齒,紛紛中針,疼痛不止,呼天滾地,掙扎一會便痛毒而死,蛛王在葉縫中躲藏,料想難逃浩劫,正做好拼死準備時,織女趕到,借來六級大風吹散了蜂群。

蛛王怕馬蜂還來複仇,連夜離開了菜園,來到了牛郎織女的屋簷。一日,看見織女紡紗織布,心靈手巧,心生愛慕,心想:我要能織網,張網捕蟲,自是一勞永逸,安享美食了。便留意察看,暗暗記下了織女起線、穿梭、接駁、收隱等技藝,且每天樂視不疲,廢寢忘食。一月之後,又得幸目暏織女量體裁衣,更感神奇,心有所悟,便手舞足蹈地模仿練習。一日在屋樑上模仿,忘乎所以墜落下來,織女眼明手快,左手一伸,輕輕托住,說:“你殺蟲除害,保我瓜菜,我十分感激;馬蜂尋仇,你族幾被滅門,我心不安。你看我紡織裁剪久矣,量你有心有智,能看出點端的,見你動手模仿,我心歡喜。你思量織網,大膽創新,前途無量。只是你要織網只在空中,與漁夫家中織網不同,看你身胖體重,料絲細網載力不夠,你難以織就。今授你輕功口訣並織網祕訣,你好生牢記,並勤加演練,他日必有所成。”說罷附蛛王耳旁口授,蛛王聽罷倒頭便拜:“蛛兒謹記大仙教誨。”言罷含淚而別,來到柴屋誦訣演練起來。初織,體猶重,網常破絲常斷,漸織漸覺身輕如絲,網成張,線直目均,左瞧右看,漸修漸改,一日裡竟織了大小網十數張,絲盡體倦,停下本想歇一會兒,不知不覺入了夢香。夢中,蛛王喜見,網粘了飛蛾無數,蜂王觸網被擒,邊掙扎邊大罵,眼見即將掙脫,蛛兒忙趕來吐絲捆綁,可蜂王力大無窮,大喝一聲,掙脫左翅,連蜇數蛛,再一振翅,便全身而脫,繼而連飛蜇蛛兒,蛛兒抱頭鼠竄,蜂王大喊:“蛛王在哪裡?”,見蛛王仰頭大睡,急俯衝下來,蛛王大叫“救命”而醒,睜眼四顧,十數張網,大多破敗不堪,只有後幾張較好,或破一角,或斷一綱,或穿一洞,倒也粘住了一二隻飛蛾跳蟲。蛛王忙思憶織網過程,估量破敗之因,考慮補救之方和改構之法,思得良策之後,便召蛛兒聚齊,大開慶功宴,讓蛛兒飽餐網捕之蟲。此後一月,蛛王織網百張,捕蟲無數。

半年後,蛛王便設壇講座,傳授蛛兒輕功祕訣和織網技術。此後,蜘蛛世世代代憑藉其身如遊絲的輕功和獨特技巧,遊走於葉葉之隙,穿梭於枝幹之間,飄蕩於樹木之中,吐絲織網,捕蛾殺蝗,誅蟲除害,不亦樂乎。

經典神話傳說故事篇三

話說鑄築古佛把外甥勞殊薦給玉帝,請玉帝給他謀一差事。玉帝和王母娘娘看其外甥身材高大,貌比潘安,嘴比蜜甜,甚是愛惜,便留在身邊,讓他管理貢品,名曰儲貢司。

貢品多,數不勝數,入多出少,偶爾玉帝或娘娘因功賞人才要上一二件,或遇喜慶宴會才送幾件,餘時有進無出,日積月累,除美食佳果分發各處外,奇珍異寶堆積如山。勞殊將寶物分類造冊登記,編號儲存,忙得不可開交,便向娘娘稟明人手不足,管不到位,娘娘便支了兩個小仙女協他管理。勞殊本就好吃懶做,見來了兩位小仙女,喜不自勝,便派她們各管一邊,自己樂得個無事可做。對此二仙女,勞殊那個饞啊,眼珠無時不刻地在她們身上轉溜,嘴邊如掛線吊繩一般,口水從不間斷,兩仙女背後都戲稱他是“口水司”。口水司一天到晚圍著仙女轉悠,時常獻點殷勤,時不時動點手腳,仙女便怒目帶嗔,口水司也不敢得寸進尺,便極盡阿諛,可仙女卻不冷不熱。見軟的不行,口水司便心生歹計。一日,下界貢上一個極美的水晶瓶,娘娘交給口水司,口水司拿來讓仙女桃花登記,登記入冊後,口水司幫著拿到物架,讓校花接下襬放,他便在桃花伸手要接當兒放手,嘣的一聲,水晶瓶摔得粉碎。“你怎麼這麼不小心啊?”口水司罵道。“我……”桃花有口難辯,“這可如何是好?”“這事天知,地知,你知,我可以不知。”口水司一邊狡黠地笑著說,一邊拿眼瞟桃花,桃花怕得眼淚滾滾,不住地兩手扯扭衣角,見口水司笑而不怒,忙道:“大仙救我。”“救,我不救誰還能救你啊?”口水司一面說,一面拿手搭在桃花肩上,桃花又是羞又是氣,卻又作聲不得,只好任口水司妄為。此後,桃花如有不從,口水司便拿水晶瓶要挾。

口水司想自己略施小計便得了桃花,便得隴望蜀——打起了另一個下屬李花的歪心。一日,他圍著李花轉,見李花不理不睬,便趁李花不注意,把兩顆大鑽石攏在袖中。第二日,他來假說要欣賞欣賞大鑽石,要李花拿,李花來到架前便傻了眼——兩顆大鑽石不翼而飛,登時便呆住了。“怎麼啦,怎麼啦?”口水司急切地問。李花急著哭道:“那,那兩顆大鑽石,不見了。嗚嗚。”“怎麼會不見呢?”口水司又假意地問。“我,我也不知道。昨天還在的。”李花結巴地說。“你是不是拿了送人啦?”口水司拿眼逼李花。“沒,沒有,絕對沒有。”李花分辯道。“沒有?好好的,會飛嗎?”口水司繼續追問。“你,你昨天不是也見還在的嗎?”李花急道。“我可不見,你莫不是說我拿了不成?”口水司以退為攻。“不,不敢,不是。”李花語無倫次了。“你監守自盜,還想賴本司?我們娘娘面前說話。”口水司狠狠地說。“不,不要。求大仙……不然,我死無葬身之地矣。”李花哀求道。“嘿嘿,如果你能依我,我倒有辦法。”口水司乘機道。“依……不。”“依”字剛說出口,頓覺後悔,可又別無他法。“不依?那就別怪我翻臉不認人囉。”口水司惡狠狠地說,說罷難拿眼逼李花。“依……依……”可憐單純的李花又成了惡狼的美餐。此後,口水司朝李暮桃,縱性淫樂,肆無忌憚。

然而,口水司 並不滿足身邊的兩個小仙女,一到宴會,他的眼睛就如軸承裡的鐵珠轉個不停,色迷迷地在仙女們身上打轉,時刻不忘尋覓如花之容並有縫之蛋。偶爾聽了一句“你的項鍊真美”便興奮異常,忙拿眼四顧,發現是藥司夫人贊衛司夫人的頸鍊,更如獲至寶,最讓他夜不能寐的是那藥司夫人有羞花閉月之容、沉魚落雁之貌,她的一舉手、一投足早已讓他回味無窮,那音容笑貌更是吸魂招魄,心胸離異。此後,口水司便時時留意、處處打聽藥司夫人,無事找事無往藥司處跑,送食送用,多為貢品,刻意殷勤,讚美奉承,搜腸遊舌,很快,便贏得藥司好感,博得夫人歡心。後又私授絲綢,讓夫人感激不盡。夫人最好飾品,口水司投其所好,盜貢私贈,往來不絕,不久便勾搭成奸。一日,這對狗男女正在藥司家裡淫樂,不料藥司突然回家,兩人急忙躲閃,慌不擇路,躲進了藥庫,碰翻了一藥瓶,藥粉灑了兩人一身,頓沉奇癢難忍,氣喘不勻,夫人忙拿了瓶抗菌丹各吞服幾粒,雖稍有緩和,但仍痛癢難耐,忙逃出找水,但瑤池去不得,仙湖又不敢去,便下南海洗澡,脫衣下浸,頓覺清爽,無痛無癢,洗罷又拿衣搓洗晾晒,不在話下。

話說這日玉帝早朝,太白稟玉帝,說嶺南暴發瘟疫,死百萬之眾,急需控治。玉帝曰:“人間並無過錯,天庭並無懲罰,何來瘟疫?”太上老君忙掐指一算,便知了端的,曰:“原是藥司夫人與儲貢司在藥庫打翻菌藥瓶,便到南海洗澡,衣帶菌粉,隨風飄散,瘟疫四播,荼毒嶺南。”玉帝忙一面請觀音揮灑聖露止疫防瘟,一面又派藥司下凡送醫贈藥治病療毒,一面又派力士到下界捉拿罪魁禍首。口水司和藥司夫人被捆到殿前,玉帝大怒:“你監守自盜,就該凌遲;恃權奸屬,罪也應誅;奸人妻妾,壞我朝綱,當裝籠沉塘;播撒菌疫,荼毒生靈,更罪該萬死。拉下去,放血煉丹,拋屍喂狼。”太白金星悄然曰:“他舅可是鑄築古佛啊。”玉帝曰:“這……那,死罪可免,活罪難逃。虧你一身靚皮囊,整日裡招蜂引蝶,搞得天庭不成體統。你號勞殊,真個與眾不同,不如叫‘老鼠’。高大自會欺人,皮靚專作偷情,如今,收你法術,抽你仙氣,扁成矮小丑,貶到下界,自食其力。”又對藥司夫人曰:“你也做‘老鼠’去吧。”

勞殊和淫婦變成老鼠,下到凡間,不務正業,遊手好閒,每日小偷小摸,被人遇見暴打一頓,漸漸地,白天不偷,變成夜裡行竊,招人厭惡。

老鼠雖吃過抗菌丹,但體內細菌不能盡除,以致遺給後代,稍不留意,便聚而發病,這就是鼠疫的來歷。就連勞殊洗澡的南海,藥菌也還時常發作,小則魚蝦群死,大則赤潮肆虐,總不能滅絕。

經典神話傳說故事中充滿神奇的幻想,它把原始勞動者的願望和世界萬物的生長變化都蒙上一層奇異的色彩。神話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類的認識和願望的理想化。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準備的經典神話傳說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經典神話傳說故事篇一

人要屋,動物也要有棲身的家。飛天的禽鳥自然高人一等,把窩巢搭在樹杈上,跑地的獸蟲只有尋洞挖穴,把家安在地下。禽鳥搭窩有鳳凰傳授,獸蟲們也紛紛上書玉帝,請求派人教導。玉帝想那些獸蟲,惡猛的為王佔洞,無力的自行挖掘,可洞穴無章無法,反受洞害,便指派穿山甲給眾獸蟲講解挖洞技巧。

穿山甲擇了個黃道吉日,便廣而告之,召集眾獸蟲,在安樂山下逸思湖畔的修仙洞設壇講座。這修仙洞原是鐵柺李養病修身之所,也於此成仙,後有眾多蛇狐知曉,聚此修煉,皆終脫去凡胎,或成精,或為仙,因而得名。洞有洞天,大洞連小洞,小洞有廳堂,大洞有宮庭。壇設洞中殿,殿聚數千獸蟲。穿山甲強調:“挖洞是系統工程,上和天文、下與地理息息相關,馬虎不得。故講座較長,有六章,每章六節,共36節,即36講。多聽多受益,寶典可傳世。”蛇聽到此,很不服氣:“挖洞也長篇大論,牛皮亂吹,不聽也罷。”便悄無聲息地遊走了。當講到“磨刀不誤砍柴功,挖洞先得利其爪”時,老鼠便亂叫“知知”、“知知”跑到了洞外。狐兔聽得最認真,句句入耳,字字記心。當講完了洞穴的排水系統後,蟋蟀滿以為學完了挖洞真諦,便回實習去了。聽完了35講,狐狸想:“最後一節無非就是總結,沒啥新意,不如早練。”便也走了,只有兔子聽全了穿山甲的講座,還向老師提出了好幾個問題,穿山甲都給了它滿意的回答,最後兔子又和穿山甲探討了許多問題,真有相見恨晚之感。

學藝不久,老鼠發現自己的鄰居蟋蟀的洞穴做得精細異常,洞口還修了一個極精緻的壇,既羨慕蟋蟀學藝有成,又後悔自己驕傲自滿,不學自回,好奇地問:“老兄,把壇做在洞口有何用意呀?”蟋蟀說:“我們蟋蟀是個音樂民族,若不會唱歌奏樂,就不是我們族人,沒臉活在世上。我們族人以唱歌動人、奏樂迷人為傲,壇是我們練歌習奏之所,泡妞成親也在此,故此為聖壇,不得馬虎。”說罷彈起琴來,老鼠愧而離去。

一日,螞蟻傾巢而動,或頂米飯粒,或抬蟲屍,或背傷病,熙熙攘攘,忙忙亂亂,隊伍長達二十米,煞是壯觀。蟋蟀見了好奇地問:“這麼早全族搬遷,莫非搬到桃花源去?”螞蟻說:“非也,非也。再不走,要大禍臨頭了。”蟋蟀不解地問:“你的仇人來了?”螞蟻說:“不是。是傾盆大雨要來了。”蟋蟀說:“你們的洞沒有排水系統嗎?”螞蟻說:“我們是沒有。不過,你有也不頂用。雨太大了,快走吧。走到人屋裡去,那裡安全。”蟋蟀不信,採了幾片葉子就回洞去了。才一會兒,水灌進來了,順著排水道流,可不久,排水漸漸不暢,漫到了庭院,進而淹沒全身,蟋蟀喝了幾口水,無氣可喘,只得憋著氣走出洞來,才一伸頭就被大水衝出幾米開外,幸被一石擋住,忙抓住樹枝爬進人屋去,躲過了一劫。

大雨過後,獸神蟲仙紛紛到玉帝跟前狀告穿山甲,說它授藝不實,避實就虛,只顧吹牛,不講真經,獸蟲學不到挖洞技術,大多被淹死洞中,有的慘遭滅門。玉帝聽了大怒,喝令捉拿穿山甲歸案處死。太白金星曰:“不可,這僅是一面之辭。待我下去調查清楚再作論處。”玉帝准奏。於是,太白化作清風下凡人間。才剛著地,便聽到“抓住它,打死它。”的喊聲,循聲望去,見一群人跟在一人後面跑,那人的前面跑著一隻叼著母雞的狐狸,眼看距離越來越近,狐狸走到了番薯地,一跳,卻不見再跑,只見塵土翻飛,太白想,定是跌倒打滑了,看來它命該絕矣。可再一看,它又一竄而起,加速特快,如百米衝刺,一下子離得人很遠了。那人看狐狸越來越遠,追趕不上,便悻悻地往回走。太白再一細看,狐狸嘴上已沒有了母雞,難怪它跑得這麼快,可細看路上,並沒有雞,心下奇怪。狐狸見人不來追,也停了下來,看人回家後便慢慢來到番薯地,在塵土飛揚處又找回了母雞。太白頓時明白:“狐狸把雞埋在地裡,竟無甚痕跡,真真是太狡猾了。”太白在佩服狐狸狡猾的同時,也對它挖掘掩埋技術大加讚賞。心想:看來狐狸學藝很精嘛。於是,太白跟蹤狐狸,只見狐狸來到了一處小樹叢中便不見了,太白變作馬蜂飛進,原來此處是洞口,便飛進洞去。進洞約十米,便分上下兩口,狐狸叼著母雞進了上口,太白便進下口看個究竟,見下口是出口,在洞口之下,原是排水道,便轉身返回,飛向上口,約五米見狐狸一家五口在草墊的窩裡,甚是溫馨。只聽說:“要不是學了一招倒身挖掘術,這次怕是顧得雞就丟了命了。穿山甲真是甲天下。”

太白出得洞來,見天上有隻大鷹俯衝下來,山上一隻白兔拼命跑,一跳進了草叢不見蹤影,大鷹停在草叢,覓它不著,悻悻而飛。太白想,這肯定是白兔的洞,隱蔽得真巧,待我看看去。又變作馬蜂飛入草叢,擠身進去,果見一洞,飛進洞中,並無兔蹤。見洞入六米即分上下各兩口,便順著一上口進,不遠即見一窩,窩上有進氣口,返回再看另一上口,大體如此,卻不見有兔,又返回看下口,兩下口都是排水道。從排水道出,左右一看,見一草叢,便又飛進草叢,再見一洞,與前洞無別,也不見兔,又從排水道出來,又見一草叢,擠進,便聽見兔語,近前一見,果見被鷹追之兔。太白想:“狡兔三窟,狐狸不如。得掘真傳,莫如白兔。”

太白如實稟報玉帝,玉帝責問獸神蟲仙,俱認是凡族逃學不聽,學藝不精,咎由自取。

標籤:神話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