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青銅葵花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讀後感2.33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青銅葵花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青銅葵花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青銅葵花讀後感1

《青銅葵花》講的是小女孩葵花在失去父母后被青銅一家領養,葵花和啞巴哥哥青銅發生的感人故事。

苦難是不可避免的。在文中,大麥地遭遇了蝗蟲,在沒有糧食的`情況下,青銅為了妹妹,自己省吃儉用,還每天不顧飢餓地外出奔走,為葵花找口糧。青銅一家從不害怕苦難,而是一直正視、面對苦難,從不逃避,而我們卻陷入了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主義,這是面對苦難時的怯懦表現,是一種對生命缺少體驗與理解的選擇。

追求快樂是無罪的。問題是:這樣下去,我們面對苦難是,還有多少不被摧毀的抵抗力呢?正式忽視了面對困境時應有的風度和對苦難的理解,所以才使我們面對苦難時會一無所措。

苦難是永恆的,並不是只有我們才有苦難,所以,朋友們,你們不用為自己的苦難而大驚小怪,也別以為只有我們這個時代才有苦難。

《青銅葵花》想告訴我們的,也許就是這個道理。

青銅葵花讀後感2

當我翻開這本書之前,媽媽告訴我,這本書很感人,於是,我將信將疑地翻開這本書,走進這個世界。

這本書描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有一個小女孩名叫葵花,她的爸爸是一位雕刻家,他們來到“大麥地”,葵花的爸爸在這兒當幹校,爸爸很忙沒空陪葵花,所以葵花很孤單。有一天,葵花跑到大麥地的河邊,她看見河邊有一條小船,於是她坐進那條小船,可是,她發現船上沒有船槳,但是,一個叫嘎魚的男孩,走了過來,在草叢中找到了船槳,他不給葵花船槳,而是一會兒給她,一會兒不給她,最後,嘎魚把漿收起來,把拴在樹上的小船的繩子結打開,讓小船順着水漂。葵花在船上哭泣,在岸上的另一個男孩正在放牛,他,正是青銅,他看到了葵花,決定救葵花,於是他騎上牛,讓牛把船牽上岸。爸爸非常擔心,他發現了青銅葵花,於是問青銅:“孩子,你叫什麼?”青銅不説話,爸爸又問了一遍,對面的嘎魚説:“他叫青銅,是個啞巴。”葵花和爸爸吃了一驚。原來,青銅小時候曾遇到過一次大火,所以成了啞巴。

早上,爸爸帶上紙,去了大麥地的葵花田,爸爸最喜歡用青銅來雕刻葵花,因為他覺得,只有青銅才能展現出葵花的美。爸爸對葵花簡直就是瘋狂的愛,所以他也給自己的女兒取名為葵花,爸爸在葵花田痴迷地畫着一張又一張的葵花,接着,爸爸的注意力全部轉移到了一朵葵花上了,它是多麼的美麗呀!爸爸畫完後,坐上了一條小船,他很想見到自己的女兒,可是他並沒有注意到自己遇上了旋風,爸爸被淹死了。葵花和青銅正好來到河邊,這時的'葵花已像一個淚人。後來,葵花被青銅家收養,青銅像是葵花的親哥哥,在大麥地裏有一座學校,葵花上了學,她的成績最好,長得也很好看。後來,青銅一家經歷了一次蝗災,奶奶餓死了,老牛病死了,一家六口變成了四口,他們的房子被大雨沖垮了。青銅和爸爸去外地運草回來,用草把房子建好,後來又得知葵花要被城裏人接走。葵花被接走後,青銅每天都坐在草垛上眺望,等着葵花回來。有一天,青銅竟然大叫了一聲:“葵花!”嘎魚聽見了,趕緊跑到青銅家説:“青銅會説話了!”

在讀這本書時,我感動得熱淚盈眶,哭了一次又一次,看過這個故事後,我想告訴大家:葵花雖然不是青銅的親妹妹,可是卻對她如親妹妹,那是多麼好的品質呀!這種品質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還有葵花,雖然自己成了孤兒,但是依然堅強地在大麥地學習、生活,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也不能阻止她努力前進,積極向上的步伐,這樣的精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也正如這本書的作者曹文軒爺爺所説: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才可能是一個強者。

青銅葵花讀後感3

今天,我終於看完了曹文軒的小説《青銅葵花》,它讓我感到了生命中的真善美,感動了我的心靈。

主角葵花是一個聰明、美麗的小姑娘,但她也是一個不幸的孩子。從小就失去了母愛,幸好還有一個百般疼愛她的.爸爸,可因為一場意外,葵花的爸爸也不幸逝世。看到這兒,我不禁為葵花感到傷心,她還那麼小,就失去了父母,就像一隻無依無靠的小鳥。

不過,葵花也很幸福,村民們處處關照她,好心的青銅一家向她伸出了温暖的雙手。青銅一家的樸實、善良、純真感動了葵花:全家省吃儉用給葵花攢學費,把酷愛學習的哥哥青銅的學習機會給了葵花;為了籌集學費,青銅在大冬天裏把自己的蘆花鞋賣掉,赤着腳在冰天雪地裏奔走;年邁的奶奶為了省錢,坐船去摘棉花給兄妹倆做棉襖,最後病倒在棉花地裏;青銅為了讓葵花看錶演,忍着痛把葵花駝在脖子上……在面對困難的時候,青銅一家總是格外堅強,樂觀地戰勝不幸。他們在苦難中感受到了幸福與温馨。

讀了這本書後,我感到很慚愧。現在我們有優越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有爸爸、媽媽的愛,卻還對心中的幸福麻木。我想作者要告訴我們的就是:“我們應當正視痛苦,因為只有懂得它的人,才能體味到人生的價值和甜蜜。”

青銅葵花讀後感4

《青銅葵花》是一本小説。在大家的推薦下,我也到書店買了一本。看完後,故事起起伏伏的情節令我印象深刻。

《青銅葵花》的作者是曹文軒,1954年出生於江蘇鹽城,是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除此作品外,曹文軒還有許多著名作品,比如:《草房子》《細米》《紅瓦》等等。

這本書的故事主角是啞巴青銅和妹妹葵花。小時候的青銅並不是啞巴,反而是一個説話很流利的男孩。在一天深夜,大麥地附近的蘆蕩着了火,火勢蔓延到了大麥地。火很大,而又很亮。夜晚的天空被火光照亮了,好像一隻只紅色的野獸覆蓋了夜晚的天空。無奈之下,青銅一家只有開始了逃亡。這場災難過後,青銅先是發了五天高燒。等體温恢復後,青銅就變成了一個啞巴,真是可憐。

葵花也是一個苦命的孩子。原來生活幸福的.葵花突然在一天失去了自己的親生父親。她的父親本是一名雕塑家,他一生中最驕傲的一個作品,就是用青銅雕成的葵花。作品名字就叫“青銅葵花”。

故事裏有一處令人感動的情節。結尾的時候,青銅在葵花離開後。站在河邊大喊了一聲“葵花!”這段不知道驚訝了多少人,要知道,青銅可是個啞巴啊!

羅曼·羅蘭説過:我們應當致力於正視痛苦,尊敬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讚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讚頌……我覺得《青銅葵花》要告訴我們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青銅葵花讀後感5

這是一個男孩與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銅,女孩叫葵花。一個特別的機緣,讓城市女孩葵花和鄉村男孩青銅成了兄妹,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12歲那年,命運又將葵花召回城市。男孩青銅從此常常遙望蘆蕩的盡頭,遙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本書是作家曹文軒在2005年激情奉獻,心愛備至的小説力作,在我看來,曹文軒的作品就給人一個感覺“唯美”。是的,極其唯美。《草房子》如此,這本書亦是如此。雖然唯美但依然能給人一種強烈的衝擊感,像是在訴説什麼。舉個例子,你讀着讀着,就會陷進去,引人深思。

寫到青銅與葵花的情,深深的愛;寫到青銅與葵花的事,深深的苦難與歡樂;寫青銅與葵花的景,深深的美。這本書就是如此,唯美中帶着苦難,苦難中帶着歡樂,歡樂中帶着至愛,至愛中帶着痛苦,痛苦中帶着純美。

作品寫苦難——大苦難,將苦難寫到深刻之處;作品寫美——大美,將美寫到極致;作者寫愛——摯愛,將愛寫得充滿生機與情意。整個故事充滿悲憫情懷,但又不失美的感受。同時,作者也在通過這本書告訴我一個道理:“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才可能是一個強者。”這是曹文軒説的。

是啊,我們身處在一個享樂主義的時代,這本書就是告訴我們:在面對痛苦我們要做的'不是逃避,而是迎難而上。我們要的不是享樂而是樂觀,不能一味沉浸在歡樂之中,而是要通過痛苦來磨礪自己,以處變不驚的優雅風度來面對苦難,才能成為強者,才能成功。

可見苦難不一定痛苦,但美麗的痛苦卻能讓人更上一層樓。

“曹文軒,用詩意如水的筆觸,描寫原生生活中一些真實而哀傷的瞬間。”這是國際安徒生獎評委會主席帕奇亞當娜對曹文軒的評價。所以讓我們多讀讀他的作品,在美與悲憫中找尋真理吧。

青銅葵花讀後感6

趴在窗前,看着依偎在一起的鳥兒,不禁想到了《青銅葵花》裏的兄妹倆。

書中主要講得是,啞巴男孩青銅和城市女孩葵花在一個特別的機緣中認識,也因為葵花爸爸的離世,使他們成了兄妹相稱的夥伴。他們一起經歷了很多困難,一年年過去,葵花也適應了這樣的生活,把青銅和青銅的家人,也當成了骨肉相連的親人。原本以為生活會繼續快樂下去,可是卻並不如此。在葵花十二歲的'時候,城裏的市長認為委屈了她,於是讓人把她接回去。青銅知道後,帶着妹妹躲躲藏藏,可還是被拉上了船。於是,青銅常常遙望葵花所在的地方。一天,他好像看到了妹妹,激動的都不會説話了。

這個故事使我學會了為別人着想,青銅家雖然窮,可是老把好的給葵花。葵花雖然成績好,為了給奶奶治病,故意考砸了省學費……因為思念妹妹,啞巴青銅竟然學會了説話。一件件感動人心,一件件的兄妹之間情如大海般。我也聽過無數個例子,如有大學生聽説有人需要骨髓移植,並且型號和自己相符,竟然毫不猶豫去醫院捐獻;一個本身也不富裕的路人,看到路邊乞討者,能立刻從自己癟癟的錢包內拿出一些錢,施捨給他們…

如果我們可以做到將心比心,有了這種不一樣的愛,或許可以使得世界會變個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