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吶喊讀後感3篇

讀後感2.02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吶喊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吶喊讀後感3篇

吶喊讀後感 篇1

寒假之際,我讀了魯迅先生的《吶喊》,讓我受益匪淺。

比如《藥》,作品描寫華老栓用被劊子手殺害的革命者夏瑜的鮮血蘸成“人血饅頭”為兒子治病的事,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了人民大眾受到封建社會的壓迫。揭露了統治者(康大叔)的殘酷,卑鄙,仗勢欺人,華老栓的愚昧,迷信,麻木,茶客們的盲從和人與人之間的勢利,讚揚了夏瑜的革命英雄精神與氣節,痛惜了民眾的落後和愚昧。

還有《孔乙己》主人翁孔乙己扭曲的心靈已被封建社會所放大。他窮困潦倒,好吃懶做,無所事事,被大家作為笑柄;處於社會底層有嚮往上層生活的孔乙己,滿口仁義道德,卻為生活所困。最後,死,對他才是最好的解脱,在封建壓迫無孔不入的舊社會,只有死人和瘋子能倖免於難,是多麼黑暗啊。

這本書,吶喊出中國舊社會的.腐敗,吶喊出舊社會人民的落後和愚昧,吶喊出一代又一代的革命人,真就是我們一筆戰鬥了一生的魯迅先生的著作《吶喊》。

吶喊讀後感 篇2

魯迅的筆是鋒利的,可以説是力透紙背,他筆下的一個個小人物映射出的都是社會中的大問題。《藥》中他正是巧借華、夏二家的悲劇想要大聲吶喊出的是華夏民族的悲哀,《狂人日記》、《阿Q正傳》、《故鄉》中塑造的一個個愚昧的國民形象到今日難道就不復存在了嗎?他們一直存在着,如果沒有全民教育的普及,他們將一直存在着。

今天城市中有越來越多的進城打工的人,而且城市的各行各業也非常需要為我們付出努力與汗水的人們。也許我們不能改變那些農民工們的文化修養,但國家可以出資改善農民工兒女的受教育條件。只有讓他們接受教育,才能提高整體的.國民素質。多在山區建幾所學校,讓他們學習文化知識,至少知道打架動粗是野蠻的行為。國民素質不僅僅是體現在我們打造世界頂尖的高鐵,創造出多高的GDP,而是表現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習慣,談吐舉止及文化修養。

正如魯迅先生他用筆,用心吶喊的那樣,我們總有一天會改變,會理解魯迅先生他筆下的深意,會走向文明的時代。

吶喊讀後感 篇3

不得不承認國小時看的魯迅的一些文章,沒什麼印象,但這次影視狠下心借了本中英版的《吶喊》,儘管裏面有很多文章以前我們語文課上學過。

更多時候我是在看中文,只是看完幾篇文章後這次感覺卻印象深刻,人血饅頭,麻木愚昧的國民,虛偽的'留學生等等留在腦海中,揮之不去。

心裏頗憤怒,震驚,民國初那時的人們怎麼這麼冷漠,這麼無恥,欺軟怕硬,只一味地被壓榨着,卻不知道反抗;還好我們現在解放了,我們自己是主人,但有些劣根性卻還是沒消除殆盡,只希望國家強大,抓緊文化教育,提高國民素質,這樣幸福指數應該會更高些,社會更太平些。

還有好些片如《風波》,《一件小事》等還是沒能讀透,我想以後有機會再研讀下,理解會更深吧!這不是第一遍也不會是第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