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精選15篇)

讀後感1.09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精選15篇)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

我第一次讀這本書時,內心便有了深深的觸動,悽美,哀婉,足以概括這本書的總體基調。

楚楚動人的女主人公韓新月最終抱着遺憾離開了人世,沒能與自己心愛的人長相廝守,也沒能見到自己的生身母親。樑君壁機關算盡,直到丈夫死的時候才知道,丈夫是漢人並非回回,一生所堅守的準則似乎成了笑話。

小説不僅情節曲折,耐人尋味。同時也塑造了很多性格迥異的人物。

其中一位性格最鮮明的人物,那便是樑君壁。如果僅看她的少女時期,那她確實是個讓人敬佩的姑娘。精明能幹,剛烈堅強。後來她與韓子奇結為連理,成為了韓太太。然而結婚後的她,以家庭為重心,刁鑽刻薄,工於心計。這或許也是那個時代女性的悲劇。她硬生生拆散了兒子韓天星和他深愛的'女孩,還有女兒韓新月和楚雁潮。韓天星直到結婚後有了孩子,才得知母親的陰謀。對他來説是多麼殘忍,無力反抗,也無力補償。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或許是對女主角韓新月最好的評價。她熱愛自己的專業英語,熱愛學習,熱愛家人,熱愛生活。然而,她的母親樑君壁,從未給予她母愛。韓新月其實也並非她所生,那是她的妹妹樑冰玉與韓子奇的結晶,那也是一直紮在樑君壁心頭的一根刺。韓新月是個很優秀的女孩,她如願考上了北大,並且努力的學習。從小到大都沒當過第二的她,不甘人後,每天早上都會起來背單詞。在別人都去看電影的時候留在宿舍學習。然而她並沒有逃過一個命字。劉白羽曾經評價:“女主之死,是祝英台之死”。韓新月與楚雁潮之間的愛清也十分令人動容,神聖純潔,至死不渝。問世間情為何物,只叫生死相許。

“楚老師,魯迅為什麼要寫《起死》”

“也許,他要喚醒沉睡的人生”

“天上,新月朦朧,地上,琴聲飄渺,天地之間,久久的迴盪着這琴聲,如絮語呢喃,如春蠶吐絲,如孤雁盤旋......”

那琴聲響出了楚雁潮對新月至死不渝的愛,40多歲的他,頭髮卻已花白。他不曾忘記新月,新月永遠活在了他的心裏。

小説情節層層設懸,“玉”“月”交叉,兩個時代的故事,相互獨立,但最後互相呼應,玉月合為一體。月是韓新月,玉是韓新月的父親,韓子奇。韓子奇算的上是一個傳奇,他有有野心,有智慧,肯吃苦,從一個乞丐,經樑父的指教,成為在京城名震一時的“玉王”。最後卻也敗給了一個玉字。可謂成也玉,敗也玉。她與樑家的兩個女兒,樑君壁和樑冰玉之間都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與前者,是為了振興樑家,與後者卻是相濡以沫。但是,他最終不得不背叛愛情,敗給了現實,與冰玉相忘於江湖。冰玉半生漂泊,最終也未能見得自己的女兒。

動情之處,早已是淚流滿面。

哀新月身世之苦,愛情之悽;歎壁兒精明能幹,機關算盡;悲“玉王”為玉而生,為玉而死;感雁潮用情至深,為愛創造幻想;傷冰玉勇敢逐愛,卻半身飄零......

至悲,至美玉月,至悽,至難命運。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2

孤冷寂靜的夜空,幾顆冷豔刺眼的星星雜亂地拋撒夜空,銀色的星輝瀉滿大地,內心泛起陣陣淒涼。一輪殘月無力地垂掛夜空,朦朧的月夜忽而化為一道清脆的聲響,移步尋去,碧綠如水的玉片閃耀者攫人心魄的幽光,竟是一塊碎了的美玉。依舊是一片幽靜,天地頓失光輝,惟有殘月照着碎玉,碎玉映着殘月。幽綠與慘白,一幅多麼淒涼而又令人生畏的畫面啊!穆斯林的葬禮,簡單樸素,卻總也透着無限的神聖,讓人對那一個靈魂的消失而歎惋。葬去的不是人,是那一段纏綿悽婉的愛情。

一家兩代人的情感歷程,歷經風雨,竟也殊途同歸,走到了一起。韓子齊嗜玉如命,他對玉的痴迷甚至過於“玉魔”老先生。為了護住他的玉,他視為比生命還重要的東西,他到了英國,連同他妻子的妹妹樑冰玉。再那戰亂的年代,在納粹瘋狂的轟炸下,他與她走到了一起。是的,他愛玉,但他也清楚地知道人也許比玉要重要。戰爭結束,他回國,此時還多了一個孩子,韓新月。他的妻子縱有再多的委屈,面對自己的妹妹,自己的丈夫,再面對那個可愛的小女孩,她又好再説什麼呢?只是樑冰玉知道這個家是容不下她的了,於是韓新月便失去了親生母親的一路陪伴。她還不知道她每天叫着的媽只是她的姨。就這樣,一代人的`恩怨情仇已經落幕,一代人的悲歡離合又在上演。

韓新月,生來就是一段悲劇。一個不甚疼愛自己的“媽”,一顆脆弱的心臟,一段曠世的師生戀。她自有傾城傾國的美貌,也有純潔高雅的志趣。天生麗質,樸素之中盡顯高雅,一腔純正的英語,一顆嚮往英語的心,緊緊地將她與自己的老師—楚雁潮聯繫在一起。然而她也不曾料到,一段美好的戀情才剛剛開始,她就不得不退到幕後。那顆脆弱的心,終於經受不住世事的磨折,只留下那段悽美的愛情。她嚮往巴西木,她卻沒有巴西木的頑強。她的一生就如此短暫,她就要離開心愛的人兒,在天國將他守望。此時她甚至還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她還不知道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她親生母親同樣在將她守望。韓新月,新月照雁潮,從他們相遇的那一刻開始,從他們相愛的那一刻起,冥冥之中上天似乎已經註定韓新月要到天國將楚雁潮照亮。於是她去了,一襲素衣,歸於穆斯林簡單的墳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圓缺。百年滄桑,皆成座笑談。而那兩代人的哀怨情愁,卻總深深地縈繞心間,不能揮去。那本不存在的家庭因流浪漢韓子齊的到來而組建,從而上演出這感人肺腑的穆斯林的葬禮。落葉歸根,韓新月的離去,已預示着這幕劇的帷幕已經落下,而其他人的故事還在繼續。

玉碎,月落,潮湧,潮落。月夜幽幽,四野蒼茫。碎玉跌落潮間,潮水悄然退去,新月沉入江海,天地幽靜。高高的山岡上,穆斯林的墳墓淡淡地見證着這一切……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3

這是一本大名鼎鼎的書,曾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因而它出此刻太多書單的推薦裏。宗教與歷史總是有些沉重,甚至讓人窒息,“1258年,旭烈兀攻佔巴格達。”,因而它以往安靜地躺在我的iPad和kindle裏。

直到有一天,我最終翻開了它,閲讀了它,拋開宗教的外衣和沉重的寓意,僅僅注視書中人物充滿弔詭的人生,才又一次領悟,有些人總是輕輕地出此刻我們的生命裏,就像是天邊一朵雲進入了視野,離開的時候卻總是撕心裂肺、重如泰山。

韓子奇,最早出此刻故事中的名字叫“易卜拉欣”,這是一個經名。他刻苦鑽研、卧薪嚐膽、忍辱負重,直到臨死才吐露自我的身世,性格上存在很多反轉。僅僅因為去討一口水喝,他是那樣偶然地出此刻樑家的生活裏,又僅僅因為打破一隻玉碗,他又緊緊鑲嵌融合在梁氏姐妹的.生命裏,直至死亡。

韓新月和楚雁潮,他們的相遇充滿了戲劇性,就像是舞台劇一段簡便的獨白,並沒有預示出杯具的結尾。可從此以後,所有的一切便開始急轉直下。韓新月在臨死之前最想見的人是楚雁潮,楚雁潮在韓新月葬禮十餘年之後仍舊動情地拉着《梁祝》。

還有不能忽略的韓天星,他對所有的人都飽含熱愛,卻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品嚐生活的苦果。那裏面有缺少父愛的童年、因故夭折的求學之路、失去愛人的痛苦、對妹妹的無能為力、還有對平淡生活的理解。他遇上的所有的人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死亡,不僅僅是人類無法躲避的最終歸宿和沉重話題,更是作家對人物命運的慣用處理方式。比如餘華的小説中多是死亡的盛宴、莫言的小説裏又充滿殺戮的狂歡。沒有什麼比死亡更能清理一個人的命運了。因而小説中人物的離去總是伴隨着沉重、心碎的、令人唏噓的死亡。

小説來自於現實的演繹。同小説中一樣,一些人的到來總是風輕雲淡,讓人有可是是生命中普通一天的錯覺;同小説中不一樣,他們的離開並非僅僅是死亡,還有僅僅是離開。但無論是死亡還是離開,最終的結局都是淡忘——這是人的本能:記住完美,忘記悲傷。在現實中,也許楚雁潮仍會去韓新月的墓地拉《梁祝》,但終究會鎖住悲傷。這才是人之常情。從更大的道義上講,對死者的最大不辜負正是好好地活。

所以,淡忘才是最沉重的離開,沉重到一些人彷彿從來沒有出現。

有人説,這本書中感情過渡得不自然,無論是韓子奇和樑冰玉還是韓新月和楚雁潮,他們之間的感情進展的總是有些匪夷所思,尤其是韓子奇和樑冰玉之前沒有任何兆頭,卻在半章之內成了夫妻。在這點上,我認為作家是瞭解自我作品的缺陷的,正如陳忠實必須明白《白鹿原》中田小娥鬧鬼的情節破壞了小説的整體性,在反覆修改之後依然決定這樣寫,那必須是藴含深意的,就像是斷臂的維納斯。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4

剛剛看完小説《穆斯林的葬禮》,為作者真摯而豐厚的情感所打動,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450字。讓我初步瞭解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文中塑造的樑亦清、韓子奇、樑君璧、樑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豐滿的人物,展現了奇異而古老的民族風情和充滿矛盾的現實生活。作品含蓄藴藉,如泣如訴,以細膩的筆觸撥動着我的心靈。曲終掩卷,迴腸蕩氣,餘韻繞樑。

我身邊也有幾個穆斯林的朋友,他(她)們有着稜角分明的面部形態,有着他(她)們民族中所具備的堅毅,有着他(她)們飲食中不可侵犯的獨特,有着他(她)們血脈中不能混亂的潔淨。我尊重他(她)們,因為他(她)們有信仰,有對自己的靈魂的約束。

第二天,我就參加了生活中的穆斯林的葬禮,也許是受小説的影響,第一次想親眼近距離的瞭解一下他們葬禮的一些禮節。事先知道,他們不希望其他民族的人出現在逝人入殮的時候,尊重他們的習俗,我沒有前往觀看。但是,我見識了一段誦經的場面,此景莊嚴而肅穆。

逝者的棺木擺在西方,阿訇手拿經書站在棺木前,讀後感《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450字》。親屬們身穿潔白的孝服,依次面向西方逝者所在的方向跪拜,由清真寺中的主持呼喚着逝者的孝子孝孫們的名字,依次前往接經。被叫到名字的人,先接一下阿訇手中的經書,然後雙手敷臉一下,隨後,雙手置於眼前做看書狀,虔誠的'吟誦。誦經者不同的是,穆斯林中的女性接經後要跪誦。另外,沒有到場的親屬,要由在現場的親人代誦超度,可能是以示親人對逝者的懷念吧。穆斯林的團結精神是有目共睹的,同民族者每次都跟隨着阿訇一遍遍的做着同一動作,口中個個唸唸有詞。看到此情此景,禁不住對這個民族的敬意油然而生。

雖然聽不懂他們在説什麼,但是,由於剛看過小説,想到他們誦的大概是《》中的片段:

啊,安拉!寬恕我們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年,男人和女人。

啊,安拉!在我們當中,你讓誰生存,就讓他活在伊斯蘭之中:你讓誰死,就讓他死於信仰之中。

啊,安拉!不要為着他的報償而剝奪我們,並且不要在他之後,把我們來做試驗!

——穆斯林葬禮上的禱詞

親愛的穆斯林朋友們,不知道我猜的對不對。

穆斯林的葬禮上的情節還有很多很多,這些只是我親眼目睹的其中的一小片段。記錄下來。

目送靈車緩緩的駛向山上已經準備好的墓地,默默的用漢人的方式送上我對穆斯林朋友之母的哀悼吧:虔誠的低下頭,彎下腰,行一個禮,祈禱老人家,請一路走好!早登極樂!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5

這篇小説,一口氣讀完,看完覺得餘味未盡,仍然想再看一遍,帶來的感觸太多了一時也説不全面。

故事講述,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富的內涵,宏觀地回顧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描繪出血肉豐富、栩栩如生的韓子奇、樑君璧、樑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人物。

提煉第一個詞“信仰”,文中説:“不可動搖的是心中的信仰,各自為着神聖的信仰而獻身,走向生命的歸宿。”這也就是穆斯林的信仰,使得他們每日五拜,兢兢業業。可這篇悲劇的長篇小説,帶給我們的道理是,“當信仰已經無法改變人們的靈魂的時候,就只能停留在表面的儀式上,而永遠無法達到塑造人的性格和美德的作用,那樣的'信仰是膚淺的,經不起考驗的,對周圍的人和社會帶來的影響基本上是負面的。”

提煉第二個詞“物質”,人如果過分地留戀現實的物質世界,忘記了自己最後的歸宿,忽視信仰的基本功修,最終的結果就是自己的生活徹底走向世俗化。當生命走到盡頭的時候,死亡帶給這些人的只有恐懼和擔憂。就如同小説裏的“玉王”韓子奇一樣,生前存寶玉,死後遺無物。他為了玉,拋妻棄子;為了玉,緊守心中苦痛的祕密。最後,他珍藏了一輩子的寶玉,都被紅衞兵搜奪了去,什麼都沒了。

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無限……

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人生是一場夢嗎?不,夢醒之後還可以忘卻,人生可以忘卻嗎?

人生是一部書嗎?不,書成之後還可以刪改,人生可以刪改嗎?

人生從來沒有藍圖,度過了人生,才完成了人生。

從來也沒有一個人能真正透徹地瞭解和掌握自己的命運,只不過以各不相同的方式和不可知的命運較量而已,或逆來順受,或奮起拼搏……

提煉第三個詞“愛情”,這場穆斯林的葬禮,就是愛情的葬禮,這場悲劇不亞於Jack和rose,文藝的浪漫、熾熱的表白、痴戀的愛情,新月和楚雁潮的真摯感情,他願意為了她去製造希望給她活下去的動力,儘管自己內心忍受煎熬極其痛苦,欺騙着心愛的人。他告訴她:“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當兩顆心經歷了長久的跋涉而終於走到了一起,像鏡子一樣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無猜疑,當它們的每一聲跳動都是在向對方説:我永遠也不離開你!那麼,愛情就已經悄悄地來臨,沒有任何力量能把它們分開了!”説的真美好呀!可是後來,一切都美好都被毀壞,在她離去之後,他扔去看望她,為她拉小提琴曲《梁祝》——她最愛的曲子……新月的離開讓我也很難過。是什麼阻隔了他們的愛情?因為新月的心臟病?因為韓太太的從中作梗?因為隔着“族門”不是同教派?最後,他打破了穆斯林的禁忌,韓太太也阻止不了,但是她永遠地走了……

故事以時間雙線為邏輯,老一代和上一代為一線,上一代和下一代為一線,於結尾處兩線交集,所有的疑惑和事情整體發展過程都清楚了。構思新,表達流暢,感情自然流露,文筆功底深厚。很好的長篇小説,因為悲劇結尾,所以更加深刻。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6

那一夜,我坐在明亮的燈下看完《穆斯林的葬禮》時,仰望星空,看到一輪新月從雲中探出,在繁星點點中露出自己美好皎潔的臉龐,輕柔地俯視大地。我發出了一絲輕輕地歎息,概歎着人間世事,滄海桑田,變化莫測;惋惜着韓新月和楚雁潮偉大純潔的愛情;悲哀着一個家族的興衰起落。但在這一小部陰影的背後,我卻發現了偉大的令人震撼的愛,閃耀着人性的光輝,衝擊着我的思想,震撼着我的靈魂,那些偉大的愛,讓我唏噓不已。

那些偉大的愛中,有手足之間親密無比的真情,韓天星與韓新月,本不是親生的兄妹,這些在哥哥韓天星心裏一清二楚。但是富於善良與責任感的天星沒有因此而嫌棄厭惡新月,他用心呵護新月的點點滴滴,怕她受傷,怕她受欺。他因為父親與戰爭的緣故,沒有上得了大學,去當了一個累死累活的工人,而這與他想上大學的夙願背道而馳,而新月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了父親的大部分關愛,但他一言不發,同時真心的為新月祝福,竭盡全力想要讓妹妹平平安安,快快樂樂,他真心地愛着,疼愛着自己的妹妹。在妹妹生病時,他義無反顧,義不容辭地幫助妹妹,幫助她努力的擺脱病魔,他也是最瞭解妹妹新月的人,他知道妹妹的苦,瞭解妹妹的心。只有這樣的哥哥才算是一個真正的哥哥,才是一個真正的男人,這樣的兄妹之愛讓我們唏噓。

那些偉大的愛中,有血濃於水的父女之愛,韓子奇一生最愛的莫過於玉和女兒,女兒又佔了他生命的絕大部分,所以,為了女兒能夠得到上大學的權益,他甘願為了女兒捨棄一部分自己珍愛的玉,為了女兒的.病能早日康復,對醫學一無所知的韓子奇,挑燈夜讀,揉着乾澀的雙眼與病痛的身軀研究醫學書籍,因為女兒的死,韓子奇流乾了淚,痛碎了心,從此一蹶不振,他幾乎失去了活下去的依靠。韓子奇,一個一生疲於奔波,為女兒操勞一生的男人,用一顆充滿無限父愛的心,打動了我們,這樣的婦女之愛,讓我們唏噓。

那些偉大的愛中,最壞了的,也是最讓人感動的是韓新月與楚雁潮的偉大愛情。楚雁潮,剛出現時是以一個文弱書生的形象出場的,但是通過逐漸深入,我們還看到了他內心的隱忍、堅強,以及他和韓新月的強大的愛情。他成為新月活下去的希望,他給新月人生的道理,生命的哲思以及對愛的無限甘露,他為新月帶來了對生命的無限渴望,對光明的希望。他甘願為新月付出他的一切,他從新月這個純潔的少女,品嚐到了愛的美好,他不僅是一位教師與人的老師,更是一個對感情至死不渝的戀人。即使在新月死後,他也竭盡所能的為新月付出,儘自己對愛的許諾,這就是一個偉大的人,不顧世俗的眼光堅定向前,為愛奉獻,這樣偉大的愛情,讓我們唏噓。

有多少愛讓我們唏噓不已。從現在開始,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起有美好的愛,享受愛的美好與温暖吧!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7

看了文題也大概猜出了文章類型,但自始至終,情節沒向着我所想方向走,總是出人意料。於是,我被它深深牽引着,進入人物的悲歡離合。

很多人會為新月的命運,和楚老師的愛情所打動,或是對韓子奇一生所感懷。但我的心卻被一個人物深深勾住——樑冰玉。

故事背景發生在戰亂年代。在那個新舊交替的年代,中國人的思想開始從封建腐朽轉向新生,而樑冰玉就是新社會女性的代表。敢於同命運搏鬥,敢於為愛情付出,同時也有迷茫,也有失敗,但最終她認清了自己,認清了生活。

和璧兒一樣,從小時候起,失去了父母的疼愛,玉兒和姐姐有了相同但截然相反的性格——堅強。姐姐被生活所迫,敢於當家作主,卻沒有主見,沒有知識;而她學會了自強,她通過知識的汲取和自我的'認知,重新定義了堅強。我想這才是新時代女性所應有的思想。

隨着漸漸長大,我升入了大學。大學裏,她有了自己的第一個戀人,也是深深傷害了她的戀人。面對戀人的打擊,同學們的另眼相待,也曾另她對生命感到迷茫,也曾對愛情失去了信心,甚至狠心拒絕對她忠愛熱愛的奧立弗,説明她曾迷茫於愛情,和現代的女性一樣。但不同的是,她能從奧立弗的死中重新正視愛情,並能敢於追求真愛,這卻是現代女性所缺乏的。

有人會説樑冰玉是個下流的女人,背叛姐姐而和姐夫在一起。但正如她所説,那個時候誰都不能保證自己能活下去,只有兩個人相互依靠,才有了能活下去的勇氣。而她與韓子奇的愛,也不再只是為了生活和後代,而更多的是因為內心所感,心靈相通。雖然因為韓子奇的懦弱,沒能最終在一起,但她的決絕足以讓人震撼,。

她的一生不像新月,韓子奇般曲折,但卻折射了自己的光彩。我佩服她的堅強,佩服她的勇敢,佩服她的敢作敢當。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碌碌無為或是大放異彩。也許你平淡地活着可以活到100歲,但轟轟烈烈地活着只能到50歲,但這50歲卻比100歲值得的多。

我總以為自己生活中很勇敢,但和玉兒比起來,卻差了天地,我曾覺得自己足夠堅強,卻沒有經歷過親人的拋棄,戰爭的恐怖,或許我們缺少的也正是這些。不光是生活中,學習中也亦如此。玉兒憑自己的堅持考上了大學。我們堅持的不應該只是考上大學那麼簡單了。我們將來會有更多選擇,學業上的,人生上的,都離不開堅強。

也會有風雨阻擋,不可能一帆風順。勇敢的小船才能乘風破浪,不管是學習上的,愛情上的,總會充滿挫折,想不為之所打敗,只有努力揚帆,像玉兒一樣勇敢,不為別人,但為自己。

書中的開頭,便埋下了疑問,結尾的呼應才知道了前因後果。用玉兒的回來結尾或許是有深意的,她是那個年代的代表,一家人幾十年的代表。

一部悲劇書,看完沒有哭,而是有了許多感觸,學會了很多,看清了很多。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8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閒暇之時品讀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無法釋手。當我把全書仔細研讀後,泄出壓在心頭的沉痛,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形態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這部五十餘萬字的長篇,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富的容量,深刻的內涵以及冷峻的文筆,深情回望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含蓄藴藉,如泣如訴,以細膩的筆觸撥動我的心靈,曲終掩卷,蕩氣迴腸。正如劉白羽先生所説,這是一部穆斯林的聖潔的詩篇,充滿悲劇的美感。過去的生活過去了,新的生活開始了。

作者筆下的主要人物,既是人間曾經有過的,也是她所憧憬的。作者追求美,那是人的本性,人們本能地而並非理智地嚮往純美純情的意境,美不必強迫人接受。不然,“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那樣的前人名句就不會這樣傳之久遠,深入人心。一箇中年女作家,能夠有這樣強大的駕馭歷史、揮灑人生、驅使命運,寫作沉雄渾厚、凝練典雅的創造力,達到了驚人地步,令人歎為觀止!我仔細品味着作者為什麼掌握了這種美,我發現,作者是一個有自己美學觀的人。讀這部書,有如讀《巴黎聖母院》,奇譎詭辯,奧妙無窮。這是玉的長河,不,人生的長河,命運的長河,悲劇的長河。想到新月為了追逐夢想而付出的努力;想到天星為了追求愛情而提起的勇氣;想到韓子奇為了兒女的前途而無私的奉獻……這些無不牽動着我的心,渴望自己也能夠像新月那樣,一步一步地邁向成功,飛向夢想的藍天!但是到新月之死,我實在無法抑制,不得不流下眼淚。人生並非十全十美,我們只有在短暫的生命長河中完成自己的嚮往與本應該做的事情,才不至於愧對自己,愧對他人。人生的真諦如此深邃,如此動情,這是每個人都知道的,只是需要我們選擇如何去面對自己的人生。

一頁一頁讀下來,圍繞着這一條清澈而晶瑩的玉的長河,樑君壁、韓子奇、樑亦清等各有鮮明的性格,各有獨特的內心世界。但在這龐雜的人生之林中,卻揚起穆斯林美的靈魂,響起一支幽幽的樂曲,一個形象輕盈而出——新月,唯有這一形象令我印象最為深刻,正是這一純潔的.靈魂、幽靜的靈魂、美的靈魂,本來是一道活潑的小溪,卻一下跌入人生的劫難,命運的劇變由此掀開……新月之死,是祝英台之死,是纏綿的,又是壯烈的,不只是柔情感人而是蒼天泣血,人們的心正是從悲劇之美中得到淨化。在尾聲部分,樑冰玉看到“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出現在門邊,潔白的皮膚,俊秀的臉龐,黑亮的眼睛,長長的睫毛,正吃驚地看着她。‘新月!新月……‘她一把抱住了少女……”

是的,默默蒼天,沉沉大地,過去的生活過去了,新的生活開始了。我們要向前看,看到未來,看到希望,不能拘泥於過去的一切,人生如此短暫,我們要好好珍惜,畢竟,那已經成為過去式了,展望充滿着希望的未來吧,為此而不懈努力,奮勇向前!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9

“悲劇,就是把世間最美好的東西撕裂給人看。”讀罷《穆斯林的葬禮》,我終於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人生之悲,悲到無奈,悲到痛徹心扉。在該書中主要有三:

它悲在人物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戰爭吞噬了多少生命,毀壞了多少家園,而韓子奇一家卻死裏逃生。但當韓子奇、樑冰玉千里迢迢趕回家園時,卻不能踏進門中半步。最後只能含着淚花,樑冰玉隻身一人默默離開。更讓人扼腕歎息的是,當六旬老人樑冰玉海外漂泊多年,懷着對親人的思念、對女兒的期盼再度歸來時,等待她的卻是親人的離世,就連她日思夜想、只能在夢中相會的女兒也已化做了一縷香魂。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愛何以堪,情何以堪?這一切,又怎能不讓讀者動容、落淚。

它悲在親人因愛卻相互折磨。如果搶走韓子奇的不是樑冰玉,不是韓太太含辛茹苦撫養成人、深深愛着的同胞妹妹,或許,韓太太就不會那麼心碎。而樑冰玉如果不是為了姐姐今後的'幸福,也斷然不會隻身流浪。但是,戰爭 這一殘酷的事實不僅改變了兩個人的命運,也改變了彼此深埋在心中的骨肉親情。但是,愛的折磨卻沒有因此而停止。為了心愛的妹妹,韓太太再次含辛茹苦養大了妹妹的女兒韓新月,因為這是她對妹妹的思念的唯一寄託。可是,每每想到新月的身世,那種愛恨交織的心情,又常常讓她不能安眠。於是,愛,折磨;再愛,再折磨。這種複雜的心情和矛盾的行動,使她的性格逐漸偏執,也伴她度過了痛苦的一生。

它悲在人間真情始終不能得以圓滿。當韓新月、楚雁潮兩顆心經過長途跋涉,戰勝世俗流言,終於走到一起時,死神卻來到了新月的身邊。一次意外的經歷,新月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也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儘管楚雁潮給予她人間最純真的愛情,給予她最大的精神支持;儘管韓新月以最堅強的意志與死神抗爭,但是,死亡之手還是伸向了她,韓新月終於沒有能夠“看到清晨的第一縷晨曦”。當楚雁潮攜着深深的愛來到醫院,看到的卻是醫生悲傷的面容。當意識到明月再也不會升起的那一刻,楚雁潮的心死了。“哀莫大於心死”,這是比失去生命更可怕的死亡。幾年後,在淡淡的月光下,頭髮花白的楚雁潮,在新月的墓穴前,緩緩地拉起小提琴,拉起兩人熟悉的那首樂曲,用不變的音樂訴説着他對新月不變的愛,那個場景,成為讀者心中永遠的定格。

合上書,閉上眼,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韓子奇、韓太太、樑冰玉、韓新月、楚雁潮……這些身份不同、性格迥異的人物,不約而同地以“悲”字書寫着自己的命運。他們穿越歷史的時空,一走到了我的面前……

愛,還在延續;悲,希望停止。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0

懷着無比沉重的心情,讀完了一直襬在案頭的《穆斯林的葬禮》,這也是本不喜歡讀書的我,第一次完整的讀完一本書。良久,難以卸下心頭的沉重,我長長地舒了口氣,但仍然有種如噎在喉的感覺。厚厚的一本書,厚厚的一段情,有578頁,捧在手裏,我彷彿能聽到她發出的吶喊聲,那是對信仰的呼喚,那是對生命的呼喚!我彷彿看到了一條長河,一條玉的長河,一條人生的長河,一條命運的長河,一條悲劇的長河!

這是作者的真實經歷嗎?要不然,怎能刻畫的如此精細,像是琢玉一般。這本書本身就是一塊玉,一塊沾滿了鮮血的玉,她太壓抑了,讓人難受的`喘不過氣來,但是她又太精彩了,對每個人物的刻畫都那麼豐滿,那麼有生命力。

有人説這本書是描述了新月的一生,描述了一場交錯扭曲的愛情悲劇,我覺得更贊成是在描述韓子奇的一生,他才是整個悲劇的導演。他並沒有回回血統,只是吐羅耶定巴巴收養的孤兒,之後隨着信了真主,成了穆斯林,但是他真的信奉安拉嗎?在遇到樑亦清的之後,着魔似的對玉產生濃厚的興趣,隨之放棄了到麥加聖地的朝覲。在楚雁潮向新月求愛之時,他因教規默許了君壁執意的反對,而他自己算是穆斯林嗎?不算!他和玉兒結合,是對自由愛情的追求,還是為了戰勝戰爭帶來的絕望與恐懼?如果不是和玉兒結合,回家之後他的良心便不會負債,苦苦等了他十年的君璧便不會那麼不近人情。如果不是和玉兒結合,便不會有新月,新月便不會受那麼多與生俱來的苦。君璧是一個有血性的女人,他容忍不了這一切,想讓她向對待天星一樣對待新月,那可能嗎?新月一直渴望“媽媽”的愛,卻一直被冷眼相待,她從小到大都不知道原因,或許就是因為長期的精神壓力,才會後天患上了心臟病,才會衍生出跟楚雁潮那讓人扼腕的愛情。於是新月的痛苦也是韓子奇的痛苦……

在韓子奇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一直在重複“我害怕,我害怕···”,是的,他害怕面對真主的拷問,他甚至害怕面對自己,他無時不刻不在懷疑自己的行為,懷疑自己的信仰,沒有信仰的人生是孤獨的,是充滿了恐懼和未知的。

這是一部沉重的書,沉重的讓我沒有勇氣去重新翻開她,我會懷念堅強美麗、懷揣理想信念的韓新月,懷念才華橫溢、富有責任感的楚雁潮,懷念面對生活的窘境勇於擔當卻因不倫之戀陷入無邊苦海的韓子奇,懷念一言不發卻很有男子漢氣概的韓天星,懷念伶牙俐齒、極富統治欲的樑君壁,懷念敢愛敢恨、勇於追求新生活的樑冰玉,懷念樸實無華、任勞任怨的姑媽,懷念熱情如火、痴情執着的奧利弗……

書讀完了,一切終將褪去,皈依歷史的塵埃,但是對信仰、對自由、對生命的呼喚,必將像寒山寺的鐘聲,穿越千年,滌盪着我們的心靈!

大膽的追求我們的信仰吧,大膽追求我們的夢想吧,大膽追求我們的愛情吧,趁着我們還年輕!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1

之所以被《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吸引,是因為它每一章回的名字。月夢、玉魔、月冷、玉殤、月清、玉別、月魂本以為是一本帶着宗教色彩的書,沒想到一開始便用如此清冷哀怨的字眼震懾住了我。細細看完了這本書,內心複雜,道不清是什麼滋味。再啟卷,品之,掩卷,深思,心中才有了一絲瞭然。

這本書講述了北京的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多年在世代變遷中的興衰沉浮。兩代人圍繞着玉的愛情糾葛是故事的主線,而最後意料之中的悲劇,愛情、親情乃至整個家族的悲劇是由他們心中的恨、痛、無奈、苦楚釀成的苦果。月與玉相間、兩代人的故事相互穿插,時空的變換,遊離在兩個年代之間,仿若身臨其境,讓人倍感驚喜。

初讀此書,對愛情的理解與認識還帶着小女孩特有的偏激、不成熟。直到讀了第二遍、第三遍,才正視理解了韓子奇與冰玉的愛情,也不再那麼盲目地去看待一個人。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惡人。立場的不同讓他們走上了不同的路。沒有永遠的對,也沒有永遠的錯,只有永遠的愛。這大抵是我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穫。

玉,象徵着財富、地位、身份。

月,象徵着純潔、善良、明淨。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玉是風雅高潔的象徵,古人多以玉來形容比喻自己的品德、氣節。君子比德於玉就是這個寓意。玉,確實醉人。雖沒有鑽石的璀璨,寶石的富貴,水晶的晶瑩,但它神祕,精緻,宥永,富有生命力。

在我看來,玉和月也是代表着兩個時代。君璧、冰玉,兩個以玉為名的美麗女子,相互扶持姐妹情深的碧玉兩人,只因為時代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對愛情、對人生的態度竟也產生了天壤之別。玉兒對於愛情的執着,對於自由的渴望,她的.大膽,果敢與無畏,正體現了新時期中國青年的新氣息!而作為舊代婦女的代表,碧兒雖然有着舊時代女性的自強、能幹、堅韌,但她的迂腐、落後、不包容、嫉恨,以及對於愛情的盲目、束縛和對於生活的依附,又是我不得不為之悲哀的姐妹的反目成仇,勾畫了先進與愚昧之間的鴻溝,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書中悽美的愛情也為人所津津樂道。它雖美,卻透着無窮無盡的無奈與悲哀。韓子奇,被玉俘虜的一個假回族。他的一生,琢玉,賣玉,護玉,守玉,愛玉。視玉如命。我相信他對髮妻是有感情的,但他真正的愛情是能夠和他產生共鳴的人,也就是冰玉。他們的愛情沒有錯,錯在他們的年代,錯在他們相愛的時間。這是一段苦緣,甚至還牽扯到了下一代,但他們是無辜的。冰玉不能接受帶有瑕疵的愛情而遠走高飛,現在看來,當初他們義無反顧的愛情真叫人覺得敬佩。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2

我喜歡讀小説,喜歡享受讀完一本厚厚的小説後的成功感,喜歡品位小説中的人物形象,也喜歡去體會裏面闡述的一些道理。而這一切都是源於一部曾獲過“茅盾文學獎”的小説《穆斯林的葬禮》。

還記得第一次拿到這本書是在高一,開始就特別喜歡作者的名字“霍達”,他給了我一種十分豁達的感覺,本以為她的書也一樣的豁達,然而我錯了……

怎麼也忘不了在漆黑的夜晚,房間裏只有枱燈那微弱又明亮的燈光,我的周圍除了習題集外還有一張張擦完淚水的面巾紙……午夜1:46分,我閉着哭紅的雙眼,沉重的合上了這部讓我心繫的著作……

一個穆斯林的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內容卻一樣交錯複雜的愛情悲劇。回族的女作家霍達用50餘萬字把一段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真實故事用平凡的詞句展現在讀者眼前,使我在其中留戀往返,久不能寐。

韓子奇:從一個流浪天涯的“耶梯目”到名滿京都、閃耀英倫的中國“玉王”,其人生創業飽含艱辛,終獲成功;但在個人情感上卻至死都是一個失敗者,面對妻子樑君璧以及親手拉扯成人的妻妹樑冰玉,主人公在始料未及的戰爭年代產生了不同的情感糾隔,最終不能自持,含恨而終。

韓新月:一個十九歲的花季少女聰慧而美麗,卻在還未綻放時就過早的調謝。令人惋惜悲傷。她與她的大學教師相愛,是那樣的單純,然而災難卻正在向她悄悄走來。雖然先天的疾病奪去了她的肉體生命。但養母段然拒絕她與楚雁潮的愛情卻使她的精神生命永遠不能甦醒。

樑君璧:一個深受舊社會束縛的無知女性,用她自私的觀念毀掉了天星和親月一雙兒女的`愛情。新月以隨風而去,而天星仍在,看着母親為他精心佈置的婚姻,他又能怎麼辦?也許這就是真主的安排吧!

楚雁潮:韓新月的大學教師,語言功底很深,着手翻譯著作,同韓新月相愛卻遭到世俗倫理和宗教信仰的雙重阻礙,卻依然愛得執着。

楚雁潮的痴,新月的情,韓子齊的無奈,韓太太的信仰,冰玉的愛……那都是牽我心的線,文字是沒有生命的 ,但是它卻把我淚扯了出來,好像我在經歷着所有故事的發生。我為之動情為其流淚。給我最深的還是楚雁潮和新月的那份愛情,韓子齊與新月的父女情,天星與新月的兄妹情。人,最為之動容的還不是情嗎?親情,友情,愛情……

當我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一次一次的被哪一個有一個悲劇傷的體無完膚。喜歡新月和楚雁潮的愛情是那麼的純潔,每次都會感到十分的羨慕,但是有個朋友告訴我這是不可能的。我覺得這個世界上不可思議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我沉醉在書裏的世界了。

我佩服霍達的思維,這部小説結構安排巧妙,讓兩條不同時空的線索交錯發展,最後很自然地匯合在一起,序曲和尾聲也前後照應,使整部作品顯得縝密嚴整,渾然一體,可見作家匠心獨具。全書語言清麗優美,意味深長,讀來如品清茗,回味無窮。

好的文字,精細的思路總是一次次的吸引我閒時拿起這部著作,再次去書中的世界裏遊歷…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3

其實初次看到《穆斯林的葬禮》是那麼厚一本書的時候,手停住了,那麼厚一本書,我能看完嗎?但在我看了幾頁後,這個疑問就消除了,這本書深深的吸引了我,他的文筆,他的情感,他的故事,都讓我愛不釋手。

整本書穿插着講述了兩代人的故事,是一個莊嚴而偉大的世界。從第一代,樑亦清為玉獻生,韓子奇成家,成為玉王,出國護玉,帶新月和玉兒回國,壁兒促使家產盡毀,到第二代,韓子奇為讓新月上大學付出代價,新月與楚雁潮志同道合,新月的心臟病被發現,與楚雁潮相愛,抱憾而死……

穆斯林,很多人對它的瞭解少之又少,只知道它是一種信仰,有着許多習俗,不過要細説習俗,也就只知道忌口豬肉、煙酒罷了。作者作為回族,一名虔誠的穆斯林,在這本書中,讓讀者們深刻的瞭解到了穆斯林。

穆斯林四海為家,同族人互相尊重,不分你我,不管是陌生人還是熟人,只要是穆斯林,他們就會伸出援手。全世界的穆斯林一日五次的禮拜都朝着穆斯林尊貴的天房——克爾白,在每個穆斯林的一生當中,如果有條件就應該前往克爾白朝覲一次,以此獲得安拉的'宥赦,求得死後進入天園的門券。穆斯林每天要做五次禮拜:日出前的晨禮(榜答)、午後的晌禮(撇什尼)、太陽平西時的晡禮(底蓋爾)、日落黑定前的昏禮(沙目)、夜間的宵禮(虎伏灘)。然而在禮拜前,還必須進行“大淨”,也就是在“水房”洗浴。在穆斯林死後,由清真寺專管洗“埋體”的人為屍體洗浴,然後用三十六尺白布覆蓋全身,安卧在“埋體匣子”中,由不少於八人抬着,一路唸誦着古蘭真經來到墳坑,墳坑是一個長方形的深坑,南北走向,挖到底部,再從一壁向西挖半圓形的洞,稱為“拉赫”。穆斯林只允許用竹子和沒有燒製的土磚或者一塊小小的薄石板封閉“拉赫”。在亡人下葬前應由他的親人下去“試坑”,以確保亡人能躺的安穩。他們對漢人有一定的偏見,就像漢人對他們有一定的偏見一樣,他們並不歡迎漢人,並不贊同漢人與穆斯林結婚生子……

兩代人的命運都十分悲劇,韓子奇的家破,新月的死亡,都讓人的心一沉。然而造成兩代人的悲劇就是壁兒,或者説,是璧兒和韓子奇的封建思想。要不是韓子奇對他的玉的沉迷導致他最後逃到國外,還和玉兒生了新月,玉兒就不會走,壁兒也不會因為家中無主而亂了腳步,冤枉了家裏忠心耿耿的老候,家中風景也不會一步一步走向衰落……要不是因為壁兒和韓子奇的矛盾,新月就不會躺在病牀上,要不是因為壁兒對漢人和穆斯林的結合的極力反對,新月的病情也不會加重,要不是因為新月是韓子奇和玉兒的孩子,新月也不會死,至少,不會抱憾而死……

可惜沒有如果,不過,就如作者所説:“我覺得人生在世應該做那樣的人,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劇,悲劇,也是幸運的,應為他畢竟完成了對自己心靈的治煉過程,他畢竟經歷了並非人人都能經歷的高潔、純淨的意境。人應該是這樣大寫的‘人’。”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4

這是一本大名鼎鼎的書,曾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因而它出現在太多書單的推薦裏。宗教與歷史總是有些沉重,甚至讓人窒息,“1258年,旭烈兀攻佔巴格達。。”,因而它曾經安靜地躺在我的iPad和kindle裏。

直到有一天,我終於翻開了它,閲讀了它,拋開宗教的外衣和沉重的寓意,僅僅注視書中人物充滿弔詭的人生,才又一次領悟,有些人總是輕輕地出現在我們的生命裏,就像是天邊一朵雲進入了視野,離開的時候卻總是撕心裂肺、重如泰山。

韓子奇,最早出現在故事中的名字叫“易卜拉欣”,這是一個經名。他刻苦鑽研、卧薪嚐膽、忍辱負重,直到臨死才吐露自己的身世,性格上存在很多反轉。僅僅因為去討一口水喝,他是那樣偶然地出現在樑家的生活裏,又僅僅因為打破一隻玉碗,他又緊緊鑲嵌融合在梁氏姐妹的生命裏,直至死亡。

韓新月和楚雁潮,他們的相遇充滿了戲劇性,就像是舞台劇一段輕鬆的獨白,並沒有預示出悲劇的結尾。可從此以後,所有的一切便開始急轉直下。韓新月在臨死之前最想見的人是楚雁潮,楚雁潮在韓新月葬禮十餘年之後仍舊動情地拉着《梁祝》。

還有不能忽略的韓天星,他對所有的人都飽含熱愛,卻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品嚐生活的苦果。這裏面有缺少父愛的童年、因故夭折的求學之路、失去愛人的痛苦、對妹妹的無能為力、還有對平淡生活的接受。他遇上的所有的人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死亡,不僅是人類無法躲避的最終歸宿和沉重話題,更是作家對人物命運的慣用處理方式。比如餘華的小説中多是死亡的盛宴、莫言的小説裏又充滿殺戮的狂歡。沒有什麼比死亡更能清理一個人的命運了。因而小説中人物的離去總是伴隨着沉重、心碎的、令人唏噓的死亡。

小説來自於現實的演繹。同小説中一樣,一些人的到來總是風輕雲淡,讓人有不過是生命中普通一天的錯覺;同小説中不同,他們的離開並非僅僅是死亡,還有僅僅是離開。但無論是死亡還是離開,最終的結局都是淡忘——這是人的本能:記住美好,忘記悲傷。在現實中,也許楚雁潮仍會去韓新月的墓地拉《梁祝》,但終究會鎖住悲傷。這才是人之常情。從更大的'道義上講,對死者的最大不辜負正是好好地活。

因此,淡忘才是最沉重的離開,沉重到一些人彷彿從來沒有出現。

有人説,這本書中感情過渡得不自然,無論是韓子奇和樑冰玉還是韓新月和楚雁潮,他們之間的感情進展的總是有些匪夷所思,尤其是韓子奇和樑冰玉之前沒有任何兆頭,卻在半章之內成了夫妻。在這點上,我認為作家是瞭解自己作品的缺陷的,正如陳忠實一定知道《白鹿原》中田小娥鬧鬼的情節破壞了小説的整體性,在反覆修改之後依然決定這樣寫,那一定是藴含深意的,就像是斷臂的維納斯。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5

二月,窗外飄的雪停了,留下一地雪白,天地寂靜。

我趴在窗前,剛剛合上《穆斯林的葬禮》,想起了新月的結局,她就是在冬去春來的時候,帶着許多遺憾,“無常”了。皚皚晴雪,天星堵上最後一塊磚,新月從此與楚雁潮無重逢之日!

一個穆斯林家族,三代人痛苦的命運,讓我不禁淚下。樑亦清,“玉王”韓子奇,姐妹樑君璧、樑冰玉,韓新月,陳淑彥,楚雁潮等一系列人物刻畫的栩栩如生,扣動着我的心絃。

我同情韓新月,她擁有象牙色的臉龐,雙腿挺秀,她單純,善良,有非凡的氣質,她成績突出,是北大西語系的高材生,她有一個純潔翻譯夢,但命運卻開了一個玩笑:她患有嚴重心臟病。

我不欣賞樑君璧的自私與愛面子。她愛親兒子韓天星,為了兒子能找到她滿意的兒媳,不惜欺騙兒子,利用謊言趕走了“切糕容”家的榮桂芳。她為了兒子婚禮聲勢浩大,用新月的學習機會作威脅,迫使愛女的韓子奇交出了他珍愛的玉器。

樑君璧總是不關心新月,就連上北大學習都執意反對,我記得楚雁潮説的一句話“現在,她需要愛,需要力量,為了她,我一切都願意獻出來,只要她不失去對生活的信心”,僅僅因為楚雁潮是一個“拉斐爾”,就不給女兒一點希望,她甚至説出了“就算你死,也休想嫁給楚雁潮”的狠話,使女兒絕望的昏迷,病情不再可控。她太無情了!我實在不敢想象她的殘忍。

因為做母親的自私,她葬送了一對兒女的愛情;因為她沒有理性的思維,她誣陷了忠心耿耿的老侯(管家),她太注重個人了,太看重面子了,太想着錢財了!這個本應美好的家族,這個本應成為老字號的“奇珍齋”徹底毀在了她的手中。

但我認為,是樑君璧自身的侷限性,封建的心理,導致了她一生所做的可惡的錯事。抗日戰爭那會兒,她要是隨丈夫遠渡英國,玉器行也就不會毀,樑冰玉和韓子奇也就不會絕望的在一起又有了韓新月。

我敬佩楚雁潮楚老師對對翻譯事業的執着,他那未名湖畔的備齋裏只有一張椅子,一個牀鋪和書桌,其餘地上堆滿了書籍。他利用暑假在備齋裏不分晝夜的'譯魯迅的《故事新編》等作品,就是為了把外國文學介紹給中國,把中國文學推向世界。

我也欣賞鄭曉京對政治工作的負責,讚賞羅秀竹為俄轉英而付出的努力,儘管謝秋思的學習不亞於韓新月,但我不喜歡她過於講究穿戴,我還羨慕陳淑彥和韓新月間既是姐妹又是嫂子的關係。

新月的一生短暫,她擁有的只是未實現的夢想,不美滿的愛情,但她有深愛她的父親,在遠方牽掛她的母親,永遠想着她的楚老師!

命運不是一個人能控制的,它不可測。即使我們都像新月那樣悲慘,也要珍惜現在,把握當下,為世界留下不朽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