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優選)《呼蘭河傳》讀後感

讀後感2.69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優選)《呼蘭河傳》讀後感

《呼蘭河傳》讀後感1

小説開篇介紹了呼蘭河的人文風貌,介紹了東北地區獨有的氣候,從裂了大口子,這些詞語中,讓人身臨其境,深有所感,讓人一下子進入書中,接着介紹了呼蘭河的習俗,以及各種人們自認為的“盛舉”,在中國三四十年代,封建思想迫害着人們,封建迷信壓制着人們。

小團圓媳婦剛剛十二歲出頭,正值花季,性格開朗,就因為長得比同齡人高,非要説自己是十四歲,而她不像別的女人一樣低聲下氣,走路抬着頭,被胡家認為是應該要管教管教她,對她又打又罵,小團圓媳婦被打得生了病,胡家又聽信了假道士的讒言,白白花了一千多吊錢,沒有起色,又説讓她出馬,又讓她在光天化日之下當着眾人的面用滾燙的開水洗澡,經過三次折磨,小團圓媳婦閉上了眼睛……有二伯,因為家世特殊被人差別對待,導致他的性情極為古怪,而馮嘴歪子,會拉磨做豆腐,會做年糕,與王大姐有了一雙兒女,因為兩人皆是二婚,因此各種流言蜚語,謠言層出不窮……小栓,一個苦命的`孩子,出生身體就不好,本該早早去世,但是他的父親不願意,聽信讒言,跟人交換了人血饅頭給小栓吃,小栓吃了並沒有用,殊不知……那是革命者的鮮血!

在呼蘭河這個地方,人性和人心交織在一起,少女和老人交織在一起,愚昧和無知迫害着人們,呼蘭河傳,是一首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首悽婉的歌謠……

《呼蘭河傳》讀後感2

開學時,我利用業餘時間讀了蕭紅寫的《《呼蘭河傳》》。它內容豐富,引人入勝。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幾個小故事。

豆腐在當時是一種奢侈品。晚餐吃一塊豆腐會很棒。有些貧困家庭買不起豆腐。他們孩子的夢想是開一家豆腐店。即使一個人失去了所有的錢,也寧願破產也不願買豆腐吃。這顯示了窮人的悲慘處境,他們一輩子都是這樣生活,過着節儉的生活,甚至連豆腐都買不起。

舊社會的女性生活非常悲慘。廟會上,老爺廟的人很虔誠,但娘娘廟的人根本不尊敬皇后,只崇拜她一點點,為的是向她要兒孫。這也反映了當時女性是多麼的無足輕重。

這本書還講述了一個小團圓的媳婦的故事。她很好,但她受到了折磨、毆打、責罵和虐待。她的心裏真的很委屈。她想回家,但人們説她體內有鬼。她想驅鬼。所有民間療法都無效。最終,她被迫在熱水中“洗澡”,並被折磨致死。作者通過小團圓的媳婦反映了黑暗、落後、愚昧的社會生活中女性的不幸命運。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感受到。這三個故事只是這本書的一個縮影,但它們表達了女作家對舊社會的'無知、落後和黑暗的不滿和憤怒。蕭紅是當時社會上一個難相處的女性精英,但很多女性生活得很艱難。與舊的和新的相比,社會有所改善,生活條件大大改善,女孩不受歧視。我們應該珍惜美好的生活,女孩應該加強自己,讓自己更強大。

《呼蘭河傳》讀後感3

呼蘭河是個小城,但它卻包含了整個封建時期民眾愚昧無知,卻又平靜安寧的生活。

在那時,呼蘭河這個小城交通還很閉塞,當地人都很迷信。很多其他城市早已絕跡的行為依舊屢見不鮮,甚至可以説還根深蒂固的紮在人們的意識裏。但小紅卻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脱離了小市民的身份,成為了一位作家,留下了許多至今都很著名的文學作品。

但讓人惋惜的是她英年早逝,沒能留下更多作品。

在《呼蘭河傳》裏,小紅衣一個小女孩的視角描寫了當時人民思想的麻木、愚昧。但卻有同時表現力一個北方小城市的單調的.美麗。當時人們的思想還是很單純的,遠沒有現在社會上那麼深不可測。

在這本略顯孤寂和苦悶的小説裏,蕭紅又不着聲色的添加了一些活潑的元素。小蕭紅的童年生活還是很有趣的,她和祖父的園子更是充滿了各種美好回憶和奇聞鐵事,還有她慈祥的祖父,更有許許多多自由、無拘無束的昆蟲和植物。整天與它們打交道的小蕭紅是怎麼也不會感到孤單的吧。

可惜的是,呼蘭河裏也不是隻有美好的。小團圓媳婦的慘死就是因為她婆婆的保守固執而導致的。試想一下,一個只有十來歲的少女天天遭到婆婆的毒打能不生病嗎?但即使生病了,人們還只是用去找人跳大神、抽帖子的偏方,哪能有用嗎?

呼蘭河只是一個小城,小蕭紅所見的人和事也只是那個時期的冰山一隅而已,過好眼前才是好的。

《呼蘭河傳》讀後感4

《呼蘭河傳》為我們講述了作者蕭紅寂寞的童年,以及胡家團圓媳婦、祖父、有二伯、馮歪嘴子這些平凡人的故事。其中,第七章內容緊緊揪着我的心:故事中的.馮歪嘴子住在一個小磨房裏,生活艱苦、地位低下。

讀到第三回時,我真正讀懂了“貧窮”二字。馮歪嘴子一家窮得買不起被子,只能去蓋面袋子,而那惡毒的掌櫃竟罵道:“我這面袋子也是給這野女人蓋得?”而馮歪嘴子竟一聲不吭。我不禁有些納悶:馮歪嘴子怎麼不反駁呢?不還嘴呢?越往後讀,我越明白,當時的磨倌地位很低,是不受人尊重的。要是反駁了,可能就沒地方住了。回想一下,怪不得誰想欺負他都行,以及之前王大姑娘嫁給馮歪嘴子的事被大家説東到西,我都恍然大悟了。此時,除了對他的可憐,更多的是佩服馮歪嘴子這種樂觀的心態。不管別人怎麼説他,他都很努力地接納。

但心中不免還是有些憤憤不平。畢竟馮歪嘴子也是人吶,雖然他窮,他在不斷地努力生活,在努力讓家人活得更好,在努力改變這個現狀。

命由天定,不幸的事還是發生了。他的妻子死了,可馮歪嘴子並沒有一直活在過去的陰影中,而是艱難地帶着兩個兒子過日子。讀着讀着,我發現原來他的兩個兒子才是他活下去的精神支柱。他固然深愛着他的妻子,不能選擇和妻子一起死,那樣必然是對兩個兒子的不負責。我想:他的妻子在天之靈,看到他們如此幸福的生活,也會感到高興吧!或許應該保佑他們父子三吧。

讀着讀着,我感受到:在生活中,會有很多磕磕絆絆,我們都應該樂觀積極去面對,充滿鬥志向命運發起挑戰呢!

《呼蘭河傳》讀後感5

正如作家茅盾所説,《呼蘭河傳》這本書“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的確,《呼蘭河傳》這本書本身就是一幅多彩的風土畫,它如詩如畫地講述了作者蕭紅年幼時在呼蘭河畔的所見所聞。娘娘廟的風土人情、十字街的繁華、“跳大神”時人們的歡暢,這些無不訴説着呼蘭小鎮的五彩的風土人情。

可陽光總是伴隨着陰影,五彩繽紛的事物背後黑暗的那面同時存在。

那時正處於封建社會,人們對封建禮教深信不疑,不肯接受新鮮事物。傳統、殘忍,而毫無意義的儀式被延續下來,比如“扎綵衣”,“算卦”。這無不反映出當時社會的混亂,以及他們的愚味,殘忍,對傳統的事物不分辨真假。

小團圓媳婦的遭遇就是個最好的案例。

小團圓媳婦原本是一個活潑向上的小姑娘,但由於重男輕女的舊習,女性的社會地位極低,因此她在八歲時便被賣去了呼蘭鎮的老胡家,這在年幼的小團圓媳婦身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心理創傷。她本是個性格里稍帶調皮的小女孩,但當時的人們麻木地認為只有乖巧賢惠才是女孩子們的本分,順從更是排在德行的首位。就是如此,小團圓媳婦與當時的`社會格格不入,常常遭到婆婆的毒打,身上留下烙鐵的印記。

後來,小團圓媳婦生了重病,又被捲入一場各種傳統儀式的漩渦。人們不用藥物治療,反而迷信各種如“跳大神”、“扎綵衣”、“算卦”等儀式。最後,小團圓媳婦在被用燒開的水洗澡時喪命。

從這方面看,《呼蘭河傳》這本書不就是“一串悽婉的歌謠”嗎?

童年的蕭紅頑皮、稚氣、天真,但當時可怕的封建社會深深地觸動了她的內心:正因此,她就借一本《呼蘭河傳》表達她對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生活的嚮往以及她對當時社會現象的批判。

《呼蘭河傳》讀後感6

寒假裏我讀了一本名叫呼蘭河傳的書,這本書是作者蕭紅,她在生命末期在香港完成的小説,小説在童年回憶中描寫出北方人民愚昧不幸的生活,在瑣碎的小事中描繪出了沉默的.民國靈魂。

全書一共有七個章節,加上一個尾聲,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第二章。主要血呼河蘭傳精神上的盛舉。反映出生活在呼和蘭這個小城裏人們的精神風貌。內容大多以介紹東北小城為主或許也只有這麼多煩惱的小事,才能在我們腦海中顯現呼蘭河的風貌。其中有泥濘的道路,很不好走,但是卻要走了過去人過不去的坎,這裏,卻走了出出來。人都要努力,卻為何有些人不勞而獲?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可以因小事而不開心,例如有一次我考試成績不太好,於是我覺得我對這門科目失去了信心。第二次考試也同樣沒考好,但我這次努力改正了我以前的錯誤。最終取得了自己滿意的成績,還有一次我學自行車,但因為我跌倒了,於是我不騎了,但是我又轉念一想,如果下次有事那肯定不行,於是我努力騎。後來我學會了騎自行車

在上學期由於我不遵守紀律,上課未能認真聽講,學習不主動,導致學的東西不紮實,學習也有所退步,考試成績不理想,今後我要努力改掉以前不好的習慣。看完第二張,我覺得這本書很精彩,你們認為呢?

《呼蘭河傳》讀後感7

《呼蘭河傳》是蕭紅所著的一本長篇小説,小説中具有詩化的語言。我們可以説它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更是一串悽婉的歌謠。

《呼蘭河傳》中的人是寂寞的,生活是單調的。一些文章的開頭,往往提到“荒涼”二字——“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我家是荒涼的”。的確,一個小女孩的生活十分單調。有人説:“如果童年是一杯茶,那它定是一杯回味無窮的上等白茶;如果童年是一幅畫,那它定是一幅美妙絕倫的風景畫;如果童年是一朵花,那它定是一朵美麗而驕豔的玫瑰。童年是每個人心中最美的部分。”

不錯,童年令人難忘,即使想忘記,卻又捨不得。蕭紅的童年卻有些與眾不同,在她天真爛漫的背後,隱隱地透露着一種寂寞。祖父是她童年唯一的玩伴。她的母親在她八歲時去世;父親對她十分冷淡;祖母對她毒惡;只有祖父,對她無限喜愛。因此,作者描寫童年一部分中,第一句話便是“呼蘭河這小城裏邊住着我的祖父。”

作者跟祖父在一起玩時,十分快樂。比如祖父發現作者鏟的地留了一片狗尾草,祖父便問,作者則説是穀子,還拿來一個真的穀子,祖父被逗笑了。

作者卻只有兩個地方玩,園子和儲藏室。園子裏每年該種什麼,就種什麼,儲藏室裏翻來覆去也只有那麼幾樣。有時,祖父有事,也就沒人陪作者一起玩了。

然而作者認為一切都是自由的.——花園裏植物是自由的,動物是自由的,自己也是自由的。我喜歡《呼蘭河傳》,寂寞是它的基調,然而《呼蘭河傳》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並形成了獨具風格的語言藝術美!

《呼蘭河傳》讀後感8

讀了蕭紅寫的《呼蘭河傳》後,我心裏很久很久才平靜下來。但是,腦海中總是浮現着關於呼蘭河城的一幅幅的畫面。在這本書中,寫了呼蘭河城人的無知、愚昧。寫了馮歪嘴子的堅強;有二伯的古怪脾氣;小團圓媳婦的悲慘命運,還有我和祖父在後院時的快樂時光……

灰色的天空,平靜的敍述,黯淡無光的畫面,把我帶回了二十一世紀初的呼蘭河城,這個小城並不繁華,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來回循環。這個小城中住着一個十二來歲的小團圓媳婦。

小團圓媳婦個子很高,一張黑乎乎的臉,總是笑呵呵的,給人一種很美好的感覺。但是,小團圓媳婦命運悲慘,被街坊鄰居議論紛紛,有的説她:瞞歲數、不知道害羞……她的婆婆總是打她,給小團圓媳婦抽貼、跳大神、出偏方,更殘忍的是把小團圓媳婦燙在剛開的`熱水中,還有讓她當着很多人的面前把衣服脱……我從中感到了:小團圓媳婦很慘,被婆婆虐待,而且婆婆很無知愚昧,聽別人傳出的謠言,不相信自己的媳婦。婆婆還很迷信,聽從別人出的偏方,給小團圓媳婦治病。把一個好好的花季少女給活活害死了,小團圓媳婦死的很慘。

我和小團圓媳婦有着相同的年齡,卻有着不同的命運,我現在想要什麼就有什麼,被父母寵溺着。二小團圓媳婦卻整天被打,直到死亡。我很同情小團圓媳婦,正是花季少年卻死了。

《呼蘭河傳》這本書中有很多故事,説多久也説不完,而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讀者才能感受出來。小城的黑色也只停留在我們的心中。

《呼蘭河傳》讀後感9

“我家有一個大花園,這裏蜜蜂、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花園裏面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這自由自在的語言讓人感覺她生長在一個温馨的家庭,可她的遭遇卻十分不幸。她是個女孩,在上世紀時,重男輕女還很嚴重,父親的毆打,母親的冷言冷語,祖母甚至拿針扎她的手,沉重的生活壓地她喘不過氣,而祖父卻給她晦暗的生活照進了一絲光亮,祖父讓蕭紅的`生活感受到了光明,温暖。這是她後來創作靈感的源泉。

前四章蕭紅寫了自家園子裏的故事,後三章寫了三個人物,小團圓媳婦,有二伯,馮歪嘴子,她把人物形象描寫的栩栩如生。小團圓媳婦是個童養媳,她受盡了苦難,在婆婆家被婆婆用烙鐵烙、用針扎,有時還不停地打她,有時被折磨暈了就被水潑醒繼續折磨,這一切正因為婆婆要給她一個下馬威,最後她因為人們的迷信被活活燙死,那時,她才十三歲。但是周圍的人只是看熱鬧,直到她被燙死後就把她當做茶餘飯後的笑談。在路邊有一個大水塘,時常有孩子掉進去淹死,卻無人施救,而且有人死後他們在茶餘飯後時討論葬禮時吃什麼下酒菜,他們冷漠、麻木不仁、在別人的不幸中尋找快感、他們毫無同情和温暖、他們生活困苦,看到人死後的扎彩,又感歎起了人死後有多麼風光。

現在雖然重男輕女、封建迷信的事件少了很多,但冷漠依舊;屢見不鮮:老人摔倒了沒有人扶,路邊有人乞討卻沒有人在意,那些遭受了校園暴力的人卻被人辱罵……

朋友啊,請對這個世界多一點的關愛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10

暑假裏我讀過很多書:《西遊記》《呼蘭河傳》《昆蟲記》……可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呼蘭河傳》。

這本書的作者是蕭紅,她是黑龍江呼蘭縣人,在《呼蘭河傳》中,有一位人物——馮歪嘴子。他是一個勤勞、善良和堅韌的人,而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九十章。

7月已過去,8月烏鴉就來了,其實烏鴉七月就來了,不過沒有八月那麼多就是了。這對烏鴉的`描寫,預示下文有不幸的事情發生。果然,在一個不祥之日裏,馮歪嘴子的女人死了,留下了兩個嗷嗷待哺的可憐孩子。馮歪嘴子的生活壓力陡然增加了許多。

在馮歪嘴子失去女人時,在周圍人看來,這樣的家庭是無法生存下去的,但生活的磨難、人們的嘲笑也不能擊垮馮歪嘴子。他也沒有絕望,而是堅強地帶着孩子活了下去。雖然馮歪嘴子的命運不好,但是他還是頑強地活了下來,多舛的命運沒有擊垮他!

現實生活當中也有很多生活在苦難中的人們,他們也像馮歪嘴子一樣忍着貧困、疾病,甚至是生離死別的痛苦。但是他們勤勞、善良和堅韌,在生活面前絕不低頭。他們是平凡的人物,但他們也是令人敬佩的人物。

《呼蘭河傳》是蕭紅文學和生命的絕唱,因為她靈魂深處的淚滴,浸潤在這本這部作品中,像露珠一樣閃爍,滿懷的鄉愁,詩意盎然。

《呼蘭河傳》讀後感11

灰色的街道,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會……這裏的一切都是灰色的。人們是消極的,是愚昧的,是麻木的。這裏的人,活着只為了活着,死去只為了死去,這裏,就是呼蘭河,

蕭紅用她細膩的、如詩一般的手筆描寫了20世紀初的呼蘭河。這整個村莊就像被籠罩在一個黑暗的天地中,烏雲蔽日,見不得半點陽光。在這裏,隨處可見由於人們的無知、愚昧引發的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悲劇在我眼前閃過,我痛恨那些無情的“殺人犯”,也同情那些無辜的、被殺害的好人。

我最同情的是小團圓媳婦,她是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等到了12歲,由於家裏沒錢,本應該度過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童年的她,過早地賣給了一户人家做童養媳。剛賣出去不久,她還是那樣活潑、健康,盡心盡力地給家裏人做事。這麼乖巧、懂事的`小姑娘,人們一定會誇獎她吧!可是,這個童養媳非但沒受到表揚,而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婆婆還説,打她是理所當然的事,就是為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看到這兒,不禁感慨萬千:這孩子已經夠聽話啦!就算不聽話,也不能這樣這樣“虐待兒童”,對她這樣“嚴刑拷打”吧!畢竟她也是“人”呀,是你們自家的“人”呀!沒過多久,小團圓媳婦就被燙死了。然而,讓她家人心酸的卻不是她的死,而是賠本的買賣!虧了的錢!這真是一羣沒心沒肺的“人”呀!它們簡直沒有人性,不能稱為“人”!扼殺了一個無辜的人,不,是扼殺了一個又一個無辜的人,他們還不知道、還不承認錯誤!由此可見,舊中國,有多少個像團圓媳婦這樣的被冤死的人啊!

呼蘭河留給蕭紅,正是蕭紅想告訴我們的。讓我們瞭解過去,讓舊中國———這個悲劇的時代永遠終結,變成美好的未來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12

這個周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最開始時,並沒有感覺它有多好看。等我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才越來越覺得它的精彩。

書中,蕭紅用輕盈的筆調寫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蕭紅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與她嬉戲玩耍的場面,因為在家中,只有祖父最關心她。書中有一處情節最是我難忘,蕭紅趁祖父不注意,往他的帽子上插滿了玫瑰花,祖父卻沒有察覺,還説:“這季節的玫瑰真香啊!”蕭紅則在旁邊哈哈大笑。讀到這裏,我感覺蕭紅的童年過得無憂無慮的同時也懷念自己的童年。那真的是我人生中最快樂的一段日子同時也是我一生的財富。

當我讀到小團圓媳婦不幸去世了時,我的心很糾結,跟蕭紅一樣憤憤不平。她才只有12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過早地賣給了老胡家做媳婦。一個健康、活潑的小姑娘,因為窮,因為生活,被賣做童養媳,沒有媽媽疼,這已經夠可憐了,可她拼命的`幹活,還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就這樣,一朵還沒來得及盛開的鮮花,就此夭折了。小團圓媳婦她沒能變得“更聽話、更懂事”就去世了,而這一切的一切,難道只是因為她婆婆的殘忍、愚昧和無知嗎?我隱隱覺得,這也是呼蘭河人們生活態度造成的。也許,那裏的人們,已經覺着,生不如死,死後,就可以有漂亮的房子、花園、大馬、僕人、一年四季不同時期盛開的鮮花……正是這種消極的生活態度,扼殺了小團圓媳婦。

讀這本書時,愉悦陪着沉痛,隨着小主人公蕭紅的腳步,我偷窺到舊社會的腐敗一角,很慶幸那只是蕭紅的童年。

呼蘭河留給蕭紅的,正是蕭紅想要告訴我們的吧,讓我們瞭解過去,瞭解歷史,永遠不要重蹈覆轍。

《呼蘭河傳》讀後感13

《呼蘭河傳》是一部充滿童心、詩趣和靈感的“回憶式”長篇小説。作者蕭紅以渾重而又輕盈的文筆,抒情的散文風格,描述了家鄉的各種人物和生活畫面,表達了作者對舊中國的扭曲人性、損害人格的社會的.否定。

整部小説以呼蘭河城為中心,細緻地描繪了小城的自然風光、風俗習慣、人物故事等,展現了呼蘭河城瑣碎而又平凡的生活。那裏有很多令人懷念的地方,如絢爛耀眼的火燒雲、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後花園、讓“我”可以冒險的儲藏室等,這些都使“我”的童年、生活多了一絲温暖和色彩,讓“我”對那時的生活滿懷眷戀。

《呼蘭河傳》中我最喜歡的是第一章,第一章是對呼蘭河城鎮的描繪,作者以對嚴寒環境的描寫起筆,以十字街為中心,描寫了東二街到西二街道甚至小衚衕的人情風貌。那些趕車的、賣饅頭的、賣豆腐的、賣麻花的,形成呼蘭河城人民的瑣碎而又平凡的實際生活,在這些平凡的生活中,呼蘭河人民的愚昧無知、自私、冷漠展現得淋漓盡致。

故事常常是與美好、温暖等詞語聯繫在一起的。而作家蕭紅筆下,故鄉不僅僅是美好與温暖的,還有壓抑和憤滿,充滿了悽婉與哀傷,然而,在這些悽慘和哀傷的背後,我卻看到了作者蕭紅對純真的執着追求和嚮往。

《呼蘭河傳》讀完了,聽着蕭紅講述着呼蘭河的故事,儘管憂鬱,但依然美麗動人!

《呼蘭河傳》讀後感14

《呼蘭河傳》的故事有趣又生動,寂寞又傷心。這本書講的是作者蕭紅小時候的故事,展現出了鄉村生活的悠閒和自由,讓人看着很舒適。

蕭紅小時候喜歡在家裏的後大院玩,那裏長着各種各樣的蔬菜,一些小蟲自由地生活着。蕭紅最喜歡祖父,她和祖父在後面的菜園院度過了許多快樂的時光。蕭紅喜歡幫祖父“幹活”,但其實她只是在瞎鬧。比如,蕭紅看見祖父在澆菜,她也來澆,但她只是往天上一拋,還大喊“下雨啦!下雨啦!”祖父看到她這樣也沒有批評她,只是和她一起笑。這讓我想起我小時候喜歡在公園的草地上爬過來爬過去,還喜歡在上面翻滾,弄得身上都是泥。而媽媽看到我這麼活潑快樂,也跟着笑起來。

蕭紅的祖父是一位慈祥、善良、有耐心的老人。蕭紅晚上睡不着,祖父就和她一起唸詩,唸了一首又一首,因為當時沒有課本,祖父説一句,蕭紅就跟着説一句,祖父教了一首詩,蕭紅就跟着背了一首詩。但是這樣背詩,蕭紅並不明白這首詩是什麼意思,祖父就會一點一點地跟蕭紅講解詩意,他是一個很細心的人。

蕭紅的.祖父讓我想起了我的祖父。在我小時候祖父也教我讀了很多的詩。他讀得很傳神,我很快就被吸引了,就這樣我背了很多的古詩,我很快樂,祖父也很快樂,高興得鬍鬚都要動起來了。

《呼蘭河傳》裏蕭紅雖然只寫到了祖父去世,但我相信她一定還有很多的故事,希望我們都能去看一看。

《呼蘭河傳》讀後感15

開學初,我利用學生課餘活動時間閲讀了關於蕭紅寫的《呼蘭河傳》。它的內容進行豐富,引人入勝。令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幾個小故事。

當時豆腐是一種奢侈品,如果你能在晚餐時吃一塊豆腐,它是非常美麗的。 一些買不起豆腐的窮人,他們孩子的夢想是開一家豆腐店,甚至一個寧願破產也不願買豆腐的人。 這表達了窮人的困境,他們的生活就是這樣,節儉,連一塊豆腐都買不起。

在舊社會的婦女的生活,可以説是非常可悲的。在寺廟,其中老爺廟人都很虔誠,但在娘娘廟,不尊重娘娘,為了人們討論她唯一的孩子,討論太陽只有一點點的.祈禱和禮拜。這也反映了女人是多麼的不值一提。

書中還談到了寫一個小團圓妻子的故事。她本來是好的,但被折磨,毆打罵,虐待,她的心臟其實很委屈。她想回家,她説這是鬼驅魔的身體,而不是什麼偏方,最終被推到了熱水“洗澡”,或精神已經被折磨致死。筆者小女兒團圓的事情,以反映女人的不幸的命運在黑暗,落後,愚昧的社會生活。

讀完這本書,我感觸很深。這三個小故事發展只是通過書中的一個小縮影,但表達了這位女作者認為對於中國舊社會的愚昧、落後、黑暗的不滿和憤怒。蕭紅是當時經濟社會中難的一見的女性精英,但很多企業女性工作生活方式非常艱難。新舊對比,社會不斷進步了,生活環境條件可以大大提高改善,女孩子們也不受歧視了。我們要珍惜這個美好未來生活,女孩子們要自強,讓自己學習變得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