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精選)城南舊事讀後感

讀後感2.91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城南舊事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城南舊事讀後感

城南舊事讀後感1

我一向對名著不太感冒,往往是看了半截便將其束之高閣了。《城南舊事》不同,淡淡的文字,悠悠的敍述將我領進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北京,也讓我憶起了童年往事。

《城南舊事》中滿含着懷舊的基調,將其自身包含的多層次的情緒色彩,以一種自然的、不着痕跡的手段精細地表現出來。書中的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羣、緩緩而逝的歲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結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

英子的世界是單純的,充滿疑問的,她從不在自己的世界裏上鎖,總是任由人們進進出出。所以她和被人們認為是瘋子的秀貞結下了友情,三天兩頭的往惠安館裏鑽;她和“小偷”寫下承諾,甚而認真地聽着“小偷”的故事;她愛着自己的'奶媽,望着她離去,英子傷心難過。

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我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那裏有一種不出來的天真,卻道盡人世複雜的情感。

小時侯愛聽故事,愛問“後來呢?”,愛幫助人,動不動就拍拍胸脯,説一句“包在我身上”,不懂大人為什麼會互相討厭對方,因為在“我”的眼裏,他明明是個好人啊。看不明白大人們為什麼人前一套,人後一套,“我們”在一起玩時,心裏想什麼就説什麼,即使鬧翻了,哭鼻子了,到第二天還是一樣在一起嘻嘻哈哈。

為什麼我們總是羨慕孩子的無憂無慮,那是因為他們的世界裏沒有戒備,沒有心計,只是單純的。

“看見東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慢悦耳的鈴聲,童年重臨於我的心頭。”

《城南舊事》故事中的主角都與英子建立起一定的感情,但隨着事情的變化,這些人都由於種種原因離開了英子,甚至是永別。

現在我們正處在美好的童年時光,我們要珍惜現在幸福的生活,隨着現在的科技發達,我們不會向英子那個年代一樣,失去朋友了就聯繫不上。我們更要好好珍惜身邊的每件事和每個人。

童年是快樂的,童年的許多趣事為童年增添了色彩。童年,像一條小河,一去不復返,我們的童年過得很快很快。所以要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美麗童年時光!

城南舊事讀後感2

《城南舊事》,看似一本平凡的書,卻講述了一個悲慘且又意味深厚的故事。

這本書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以七歲至十三歲的生活為背景的自傳體小説集。它透過主角英子那雙童真的雙眼,向世人展現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有一種説不出來的天真和單純,卻道盡了人世間一種複雜的情感糾紛。

作者並不想刻意表達什麼,只是一幅場景一幅場景地從容描繪着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

《惠安館》中,小英子並沒有因為秀貞的“瘋瘋癲癲”而感到畏懼,還想盡辦法讓秀貞與妞兒母女相認,體現出了英子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品質。

《我們去看海去》,蹲在草叢中的厚嘴脣小偷,一個美好的約定,展現了一個孩童眼裏的世界是多麼的平凡。

《蘭姨娘》中,“狡猾”的小英子別有居心的做了一回月下老人,為漂亮的蘭姨娘和德先叔牽線搭橋,一掃母女倆多日來的煩惱和隱痛。可見小英子是多麼機智。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爸爸因為肺病從此離開了人世,小英子也從此告別了這段童年生活。

相比之下,小英子的童年是精彩的,是那樣的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樣的`純淨淡泊,彌久恆馨,那樣地滿是人間煙火味,人情味……

童年就似孩子温馨的臉蛋和純潔的心靈,充滿了喜怒哀樂。童年又是一個打翻了的五味瓶,酸、甜、苦、辣、鹹,這種種感覺都讓你品味到了人生的開端。

童年不僅是人生的開端,也是回憶的開始,是樂曲的前奏。它代表經歷滄桑與坎坷後的人對純真年代的懷念。

林海音的童年已經永遠地過去,《城南舊事》這本書表達了她對家鄉的思念與童年的懷念。

花兒謝了還會再開,曲終了還能從頭再來,但是童年是一去不復返的。希望大家珍惜這寶貴的童年,珍惜這一分一秒的快樂時光,充分利用童年的每分每秒。不要等多年回想時,滿是遺憾。

城南舊事讀後感3

這是第二次寫這本書的讀後感,去年夏天,是我第一次閲讀完整本書的時候。

在童年的屋子裏,聆聽窗外的蟬鳴,陣陣風撩起窗子的簾布,綠油油的樹映入眼簾。在這樣的環境下, 我將《城南舊事》翻到了最後一頁。

與其説它是一部書,不如將它定為回憶更好。

它是懷舊的,其中的情節卻又是那樣的井然有序:慢悠悠的駝隊、緩緩地童年歲月、漫漫的一些人及事......

回憶是有些暗淡的,因為它是已逝的歲月。但在這本書裏,我讀到的卻是積極、是向上。用一種樂觀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過去,宛如一部淡雅、含蓄的詩,就是這本書的意義所在。

想起我,也許,這種積極與樂觀才是我最應該學會的。

首先接觸到這本書中的故事就是《冬陽 童年 駱駝隊》。那種淡淡的感覺,吸引了還在四年前的我。聽着老師對這篇課文的'剖析,思緒卻又回到了那些日子。

或許就是這種淡然,讓我彷彿擁到一種真實的,卻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感覺。

又或許現在的人們太匆匆,整日奔波於“三點一線”之間而少了回憶。

“輕羅小扇撲流螢”、如此的雅趣,我是羨慕之極。儘管寂寞,卻能在於自然地親近中尋找真正的童年。暗夜,螢火蟲的點點熒光散發着,拿着小網,蹦蹦跳跳,只為追那比你還要靈快的螢火蟲。

我願擁它入懷,因為不論第幾次閲讀,都將給自己最珍貴的回憶。

因為,我就只是茫茫世界間的一粒小小星辰,要想使它發亮,就要用樂觀、積極、回憶點燃。我想,我在它身上學到的,終身受益。

有時,請放慢腳步,漫步於林間,回想起童年,追逐於童年。正如作者所説“我是多麼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説,把他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

就這樣,我寫了一本《城南舊事》。

——林海音。”

城南舊事讀後感4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撫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一段優美動聽的歌聲撥動了我的心絃,打開了那塵封已久的記憶大門,將我的心緒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北京。我走進了小姑娘英子所居住在北京的那條衚衕裏,走進了她用心滋潤和孕育着的那段“城南舊事”。

六歲的英子居住在北京的一條衚衕裏,她是個天真單純的女孩,對一切充滿了好奇和疑惑。在這裏,她結識了第一個朋友——“瘋”女人秀貞。秀貞是個可憐人,她的丈夫被人抓走,女兒小桂子又被人扔到城根下。但英子心思細膩,覺得自己身邊的妞兒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發現了她後頸上的青色胎記,便帶她去找秀貞。母女倆終於久別重逢,告別英子,踏上了尋找丈夫的道路。但無情的老天爺像是不希望她們一家子團聚似的,讓秀貞母女喪命於火車輪下。那段經歷成為英子以後的人生中揮之不去的噩夢,這是她第一次體驗到人間殘酷的.生死,但這關係兩條人命的事在那個年代不過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在英子的童年裏,她曾和“小偷”寫下過承諾,甚至認真地聽着“小偷”的故事;她看到過爸爸與蘭姨娘不太正常的交往,以她孩子特有的狡黠保衞媽媽,保衞家庭;她深深地愛着自己的奶媽,並傷心地望着她離去。最後當爸爸患肺炎離去時,英子更是痛不欲生,她經歷了一次骨肉之親之間的生死離別。這給小英子留下了沉痛的回憶,在她的腦海中,父親的音容猶在。但當她驀然回首,卻只有那忘不掉的背影。一捧黃土,雨淚紛紛;一方石碑,紅葉翩翩。

這就是英子的童年,有和夥伴嬉戲打鬧的歡樂,但更多的是朋友的離去,親人的離去。英子就是在這一次次離別中比同齡人更快地脱離童真,迅速長大,挑起了生活的重擔。而那令人難忘的童年故事,也就此塵封在心中。

《城南舊事》就如苦澀中的一絲香甜,把我帶回了過去。回憶童年,我很慶幸自己的童年是温馨的,幸福的,慶幸自己可以在温暖的家庭中一點點長大。不禁感恩自己生活在這樣一個科技發達、物質富裕、精神豐富的國度。正因如此,我們會更珍惜這如花的歲月,姣好的年華。

城南舊事讀後感5

"最近我在看一本書——《城南舊事》,作者是台灣作家林海音。

其實我剛開始看《城南舊事》是在三年級。但是我那時沒有深入去讀,只是一知半解地讀,許多不懂的問題,我根本不管他,繼續讀下去。但是這樣讀一點兒好處都沒有。因為我有些不想看的直接跳過了,所以讀完後我還是搞不懂秀貞怎麼死了,“驢打滾兒”是什麼東西……我覺得這本書沒什麼意思,就扔下,不管他了。

讀四年級時,一天我在整理書架,我無意間翻起那本書,又開始讀它。讀着讀着,漸漸發現,原來這本書還是很有趣的。特別是我和妞兒相處的片段,作者寫得很細膩。後來,在老師的指導下,我還給《城南舊事》畫了思維導圖,做了推薦卡,還看了同名電影。不知不覺中,我慢慢喜歡上了這本書。

作者林海音在這本書裏寫下來回憶童年的短篇小説:有《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和《爸爸的花兒落了》。這本書主要講了主人公英子小時候發生過酸、甜、苦、辣的各種趣事、傷心事。記錄了小女孩子英子在6歲到13歲期間,在北京城南接觸到的人物:被愛人拋棄的袖貞、為供弟弟求學而行竊的小偷、逃離夫家的蘭姨娘、失去子女的宋媽……

當我讀到英子幫秀貞找她的.孩子,我讀出了英子的善良、樂於助人;當我讀到英子已經幫秀貞找到孩子了,當秀貞拉着妞兒去往火車站時,英子在後頭追着,結果在雨中倒在地上,併發燒住院,我感受到了英子的可憐無助;當我讀到英子的爸爸死後,在墓前低頭不語時,我又讀出了她的那份悲傷……

小英子童年遇到的每一件趣事都深深印在我的心上。她的童年故事那麼真實、純樸,她的文字那麼平實自然、耐人尋味。《城南舊事》就如苦澀中的一絲香甜,值得我們細細咀嚼。"

城南舊事讀後感6

《城南舊事》是文壇名家林海音女士獨步文壇三十多年的經典作品,林海音以她超逸的文字風格,魔力的文筆,通過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城南舊事》將英子眼中北京南城風光恰切的融入了字裏行間,在展現真實熱鬧的市民生活之餘,更為讀者架設一個明晰的時空背景,全書在淡淡的憂傷中瀰漫着一股濃濃的詩意,讓人禁不住再三尋思箇中深意,它彷彿是故事,是夢幻,讀時仿若音樂,輕輕釦動人心,字裏行間所隱含的.深意,更是令人撼動,久久不能自己,沉浸在那豐富的文字當中,深深的被人世的複雜所吸引。

《城南舊事》記錄了小英子豐富多彩的童年故事,童越中帶着傷感和離別,這本書講述了英子小時候在北京胡同裏發生的的故事,如憶及童年時代的駱駝隊,兒時惠安館的瘋子,秀貞,以及父親生命凋謝的痛楚。童年,是記憶的開始,也是夢的符號,英子的童年,在我們看到的是快樂和自由的,可在字裏行間的深處,我們則能感受到英子童年裏淡淡的哀傷,與離別之痛,但這一件件故事都是如此的真實,純樸,純淨。

在這本書中《惠安館》讓我感受最深,小英子不僅不害怕秀貞,還幫助秀貞妞兒母女重逢,並頃其所有去尋找思康叔,一個六歲的孩子竟如此懂得友誼與奉獻,懂得愛,這是一種來自生活的力量鼓舞着她成長,她的童年之所以精彩,是因為她有一顆純真的心,正因為她有一顆純真善良的心,她的童年才會如此快樂,在歡樂中,我也感到了隱含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

英子的童年是真正無憂無慮的,因為她的心靈無比純淨,她的思想像金子一樣閃光,像瑪瑙一樣剔透,像牡丹一樣鮮豔,《城南舊事》就像夏浪裏的一縷清風,讓我知道別錯過童年。花兒謝了還會開,太陽下山明天還會升起,我的童年則像一片雪花,落下來,便消逝了,英子的童年那樣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樣的純淨淡泊,彌久恆馨,那樣的滿是人間煙火,卻無半點追逐名利。

童年,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

城南舊事讀後感7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着夏天……”童年就像花海里的花兒,是五彩繽紛的;像整天打鬧的小娃娃,是無憂無慮的;像山間清澈的溪流,是純潔美好的。

翻開《城南舊事》,小英子的“老北京童年”,如一卷畫卷展現在我面前。樸素的生詞文字,在林海音的筆下,卻變得熠熠生輝,讓我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彷彿學駱駝咀嚼的小女孩,就是我,彷彿畢業典禮的演出,就發生在昨日,彷彿“黃板牙兒”的驢,就停在我們面前。斜嘴笑的蘭姨娘,騎驢回老家的宋媽,不理小孩兒的德先叔,使我倍感親切。書中有悲傷,有自豪,有憂慮,有怨恨,但最吸引我的,是小英子那善良、純真的'心靈。

童年,可以撒嬌、打抱不平,還可以嚎啕大哭。面對即將逝去的童年,我醒悟了,在我看電視時、睡覺時,童年都在“滴滴答答”地流逝,一去不復返了。正所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不等人,失去才顯得可貴,我更應該珍惜時間。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我至今都記得,在鄉下玩的時候,院子裏養了幾隻雞。它們踏着步子,“咕—咕—”地叫了,它們要吃飯了!我手裏攥着從大人那邊討來的餵雞的一小捧米粒兒,趴在籬笆邊上,天女散花似的撒,米粒兒在空中劃了個優美的弧度,徑直落入雞窩。“咕咕!咕咕!”雞羣伸長脖頸,埋頭啄食米粒,我則饒有興趣地看着。

家中院子裏有棵柿子樹,一到秋天柿子樹的枝條上就掛滿了飽滿又鮮美的大柿子,令人垂涎久之。爸爸找來把梯子在柿子樹旁找個合適的位置架起來,我則屁顛屁顛跑來扶梯子。“咔嚓咔嚓”,爸爸剪下一個個紅燈籠似的大柿子遞給我,我又把柿子裝在籃子中,配合默契。我們倆忙前忙後,轉眼就摘了二三袋柿子,不亦樂乎。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有趣的童年。”童年是最快樂的,也是幸福的,我要珍惜童年。

城南舊事讀後感8

愛的力量可以超過一切,它讓一個心理陰暗的孩子重新沐浴陽光,它讓一個悲觀絕望的孩子變得樂觀和自信……這是一句出自英國著名小説家——丹尼爾的名言。沒錯,《城南舊事》也是這樣一本充滿了愛的故事的書。

這本書是中國著名作家——林海英所作,主要講了二十世紀末,六歲的小姑娘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衚衕裏。經常痴立在衚衕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的一個朋友。英子和秀貞交談時得知,秀貞早年和思康相愛,生下一個女兒叫小桂子,但秀貞的媽媽卻擔心她的身體,把小桂子丟掉了。英子被秀貞的話打動了,答應幫她找女兒。英子花費了千辛萬苦才從她的朋友中找到了小桂子——妞兒,母女相認後,她們立刻奔向火車站準備去找思康,卻雙雙喪命於火車輪下。後來,英子搬家了,在附近的荒園裏認識了一位年輕人,他為供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但英子覺得他很善良,分不清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撿到了一個小銅佛,被警察發現了,抓走了那個年輕人,英子非常難過,因為她又失去了一個朋友。

後來,蘭姨娘來到了英子家,英子發現爸爸喜歡上了蘭姨娘,就想辦法把蘭姨娘介紹給了德先叔,最後他們相愛一起離開了。英子九歲時,宋媽的丈夫來到了林家,告訴宋媽,他們的'兒子——小栓子,兩年前被水淹死了,女兒也被賣進了哈德門,宋媽十分傷心,後來宋媽也被她丈夫接走了。最後,英子的父親因病去世,父親的離開,讓英子體會到了自己的責任,覺得自己長大了,要擔起家庭的重擔。

這篇小説告訴了我每個人都要用一顆善良的心去看待世上的一切人和事,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之分,用一顆悲憫同情的心去看待,世界會是另一番景象,自己也會變得美麗而又誠實。

《城南舊事》這本書寫得充滿了愛,十分精彩、有意義,書籍真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啊!

城南舊事讀後感9

童年是動人的歌,時而春風一般輕柔,時而大海一樣磅礴;童年是清澈的小溪,時而婉轉跳躍,時而和緩靜默;童年是一角天空,時而白雲悠悠,時而烏雲滾滾……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就是這樣一首歌、一條溪、一角變幻的天空,讓我們和主人公英子一起去徜徉,一起去感悟,一起去銘記……

在英子的童年中,有景:冬天沉默的駱駝隊,院子裏父親的花,神祕的惠安館,井窩子,新簾子衚衕……有人:既嚴厲又慈愛的父親,勤勞樸實的宋媽,會唱戲的妞兒,惠安館裏的“瘋女人”秀貞,敢於追求新事物的蘭姨娘,草堆中藏着的小偷……這些景為什麼在英子的講述中那麼幹淨、有趣,那麼如詩如畫呢?我讀老舍的.《駱駝祥子》,同樣都是在北京,那裏的人和景,就顯得那麼冷酷、骯脹。

讀完這本書,我得到了答案:英子的童年是快樂、純真的,無一絲雜塵。就像那一涓清流,絲毫不受外界的污染。那是一個孩子該有的世界。

是什麼原因讓英子的童年保持着這份純真快樂?我們可以從《惠安館傳奇》中找答案:秀貞因戀人下落不明、女兒生死未卜受到很大打擊。人們都把她看成瘋子,處處避着她;而英子卻很同情秀貞,和她成為朋友,還幫助她找到自己的女兒。天真的英子有一顆善良、助人為樂的心,她幫助了秀貞,相信自己也會獲得快樂。善良讓人純粹,助人為樂讓世界變得純潔。

當今社會,我們的物質生活極為充實。可過分地追求金錢名利讓人很累,並不快樂。如果這個金錢名利再建立於損人利己基礎上,那就更是惶惶不得終日,和快樂越走越遠。如果能像英子一樣,有一顆純潔善良的心,那你的眼睛裏永遠是好人美景,永遠是無憂無慮。

只要有一顆金子般閃亮、水晶般透明、善良的、樂於助人的心,我相信,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是純真的童年!白駒過隙,白雲蒼狗,永遠不會屬於我們。要知道:童年,應該是一種純粹的心態。

城南舊事讀後感10

童年,在我們生命中是最歡樂的時光。它彷彿是一片樹葉,凋落了,我們美好的童年也就結束了。

《城南舊事》的主人公是林英子,她很天真,她用自己稚嫩的眼光去看這個複雜的社會。而當今社會,卻再也沒有如此簡單單純了。

親愛的小夥伴們

沒有人敢和惠安管的瘋子秀貞一起玩,都嫌棄她是個瘋子晦氣,而林英子主動的找她,和她一起玩。妞兒是個很可憐的女孩,她從她的養父母那裏知道了她並不是她們的親生女兒,只是路上撿來的;養父母也會虐待她。她想去找親身父母,在林英子的幫助下,她知道了秀貞就是她的母親,最後倆人一起走了。

抱歉,“小偷”

林英子搬家了。偶然認識了為了供弟弟上學而無奈做小偷的哥哥,並且與他當了朋友,但是林英子並不知道他是小偷兒。一次,林英子在回家時拿着小偷兒偷的東西,被便衣警察看見,林英子幫助了他抓住了小偷兒。雖然這很榮耀,但是我能看出林英子心裏是十分愧疚於他。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

讓我最有感觸的是她的童年結束了。

英子的爸爸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所以他沒有去參加女兒的畢業典禮,而那天英子代表全體學生領畢業證書。我想,作為父親沒有親自看到如此優秀的女兒,必感到遺憾吧。英子回到醫院,父親囑咐她去寄錢給親戚。起初,英子膽小害怕,可父親告訴英子要獨立勇敢。當英子將這件事完成,興高采烈地回醫院告訴父親,可沒想到,父親已經去了另一個世界。

親愛的爸爸逝世了,英子的童年也結束了。那時的她才十三歲,就開始揹負了不是小孩子該揹負的責任。

童年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所以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個快樂的瞬間。因為等這一段美好的時光過後,我們即將踏入學習的世界。遨遊在知識的海洋,豐富多彩的自我。學習,能讓我們變成自己心中那個優秀的自我。但學習也是很苦很累的,而英子的堅強勇敢,是我們面對學習所應該持有的態度。

總有一天,我們也會長大,會獨立,但千萬別忘了自己那段快樂的童年。保持自己那顆初心,堅持最初的夢想,讓理想變成現實。

《城南舊事》這本書就像夏浪裏的清風,讓我知道別錯過童年。花謝了還會再開,太陽下山明早還會爬起,而我的童年卻一去無返。

城南舊事讀後感11

“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

讀這本書,有很多的感悟。唯有文字,可以幫我表述內心的千言萬語。

童年如同青春一樣,是人這一生當中僅有的一次,失去了就不會再擁有。

童年,無憂無慮。現在回想,這一路走來,有多少人陪伴着你,又有多少人離你而去……

人生路很長,所以有很多的美好。可是那美好,終究只不過是曇花一現。再美好,固然也有失去的一天。那麼,與其遺憾失去,還不如眺望未來並心懷感恩。

像林英子那樣,即使在不斷的失去中長大。卻依然,珍藏着失去的美好。

當今社會,我們的青春或許大多數都被青春偶像劇佔據了。所以同學們不免發現,這些電視劇中總有一句台詞,那就是: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説實話,我很討厭這句台詞。並且,我想説:時間很無情,它可以毫無忌憚地剝奪我們的一切。可是,難道我們要因為那段很美好的記憶就回到過去嗎?難道那段美好的日子流逝之後,我們往後的人生都不值得一提了嗎?仔細想想,當然不會。

我們一旦失去了童年或者青春,就真地,再也回不去了。這就是人生,有得有失。你失去了這段時光,不一定就一無所有。就像我們失去了童年,卻又迎來了青春一樣。一切,都需坦然面對……

童年,每個人擁有的記憶都不同。不管是辛酸史還是幸福史,我都希望大家把它牢牢記在心裏。因為,那是一場純潔的盛宴。有我們遇到的人,有我們經歷的事。

擁有童年時,還小,不懂得珍惜。所以,正值青春年華的我們,請不要把這大好的.時光揮霍。這是一段特殊的經歷,一定不能留下丁點遺憾。

最後,我想説,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的。我希望,在青春逝去時,我們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也能用心記述,那些遠去的,屬於自己的“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讀後感12

也許你曾站在長城上讚美祖先的智慧和偉大,也許你曾流連故宮中感歎建築的雄偉和壯麗,但對於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北京老城南,你可能很生疏。但在讀完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後,一個脱俗、樸素的小城將會慢慢浮現在你的眼前。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小英子的成長史。她小時候所看到不同的人與事,以及她自己奇特的想法與見解。作者的腳步從惠安館中瘋子和妞兒的母女相逢,轉到新房子的“我們看海去”,在送別蘭姨娘和德先叔遠行的路上,又不禁為宋媽的小栓子和丫頭子歎息……許多故事在大人看來平淡無奇,而小孩子卻能夠從獨特的角度看到更多的真情和許多與眾不同的真實感受。

童年的小英子是可愛的,好像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小肉糰子。但是,在爸爸的石榴花凋謝後,她明白自己不再是小孩子,自己是姐姐,還有四個妹妹、兩個弟弟。爸爸在醫院,自己一定要挑起家庭的重擔,那一段段和爸爸愉快的往事又重臨心間,讓人不得不為她的成長感到愛憐。

小英子的.童年和我的童年有異曲同工之妙。讀完《城南舊事》,童年往事重臨我的心頭,許許多多充滿真情的回憶:小麻餅,家家酒,還有每天早上準時叫賣的甜菜夾心饅頭。童年是天真快活的,童年是無憂無慮的,一句悄悄話、一段小心思,總讓人感到無比的純真。那一個個讓我夢魂縈繞的童年往事,或許早已無人知曉,但那些珍藏在我心靈深處的記憶,總會化成點點星光,陪伴我的一生。

童年無價。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純真的時期。有的人用一生來安慰童年,有的人卻用童年來安慰一生。當我們用一知半解的眼光去看待、去接納周圍的人景物時,似乎一切巨惡的東西都被擋住了。那許多童年往事總是如一片片落葉,需要我們一一拾起感悟,就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遠保存下來吧!

醒了時,看到書中那些滑稽的插圖時,我寫下了以上的讀後感。

城南舊事讀後感13

假期閒來無事,便隨手讀起了《城南舊事》這本書,起初並沒有太多的想法,感覺也沒有什麼跌宕起伏的情節,一開始我的心是淡然平和的。可好的作品最大的後遺症就是,讀完之後思緒萬千,這字與字之間盪漾着的平靜與純潔,是油然而生的感動。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一部自傳體小説,書中主要由五個短篇文章組成: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和爸爸的花兒落了。每部分以英子一個人貫穿全文,描寫她眼中北京生活的點點滴滴。

英子的世界是單純的,她不會把自己的世界上鎖,總是任由人們進出,所以她完全不顧別人的閒話,和被認為是“瘋子”的女人結下了友情,還幫她找到了失散的女兒。在別人眼裏,秀珍是一個瘋子,但她在英子眼中卻是一位思念愛人和女兒的正常人。

英子在搬新家時,發現地上有一個銅盤,後來才得知那是厚嘴脣的年輕人偷來的',因為家中很窮,但弟弟學習優異,迫不得已才出此下策,結果被巡警發現,他被捕了。只是一件細小的事就能反映出社會底層窮人生活的困苦和窘迫。書中所有的事都散發着一種哀傷,這種哀傷是當時的社會造成的,在那樣的一個動盪的年代,平凡安穩顯得太奢侈,底層的人只能用力地活下去。

《城南舊事》的結尾更是令人哀傷,那時的英子才13歲,和我差不多的年紀,可是英子的父親已經去世了,“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了”,讀到這句話時,我已經止不住淚水了:她再也不能享受到童年的父愛了。

雖然整本書讓人心酸落淚,可它每一個故事都充滿着親情和友情。即使閉上眼,她們的影子仍然隱約浮現在眼前:井邊的夥伴、衚衕的瘋女人、藏在草裏的小偷,斜嘴笑的蘭姨娘、不理小孩的德先叔、騎驢回老家的宋媽,這一幕幕構成了作者刻骨銘心的童年經歷。

城南舊事讀後感14

你若問我,童年,是怎樣的?抱歉,我不能準確告訴你,但我的童年一直在,也一直美好。從林海音的《城南舊事》中,也又讓我體會一童年的快樂回憶,童年的純真與自由,在她的回憶中,再次重温童年的過往,體會童年的美好。

再次細細品讀,品其中深意,在六篇章節中,卻又少不了一些深深的意境,或是一層對社會風氣的反應。而這些小小的細節,隱藏在大故事中,在人們沉浸在回憶過往的美好之中,又增添又一份深思。

有人説《城南舊事》是對童年的回憶,而我説過是一面鏡子,一面反映着現代社會的一面鏡子!

《驢打滾兒》中的宋媽、黃板牙,與他們的兒女你是否還記得?宋媽的一雙兒女的悲慘遭遇是如此令人憐惜?兩個鮮活的小生命、已是夭折或缺失父母的愛。宋媽只是個樸實的,農村婦女,與黃板牙一樣,沒讀過什麼書。出生在農村,就被註定了命運,要以賣力氣為生,替人看牛、放羊,或是種田。若是出了一個讀書人便是一大喜事。宋媽為了補貼家用外出謀生,家中的田沒有好收成,那經濟來源只能集中在宋媽一人身上,這日子是何等的苦。黃板牙一個糙老爺們,不會照顧孩子,竟讓家中的`小栓子下水淹死了,宋媽2年後才得知。小女兒也被賣了,是何等悲哀。而宋媽只好與黃板牙回去,再生孩子。

這也反映了農村人民的信仰,日子苦不苦都要挺,傳宗接代才是王道。這也是中國現代社會“重男輕女”的風氣打下奠基。而宋媽這個農村婦女,正是當今農村中走出來打拼的人,他們沒文化,只能去賣力氣;而她的孩子也就淪為了留守兒童,死的死,賣的賣,命運悲慘。農村經濟條件不好,工業也並不發達,人們依舊堅持老一輩的傳統,種田養牛羊,教育資源貧乏,也就導致了在城裏的一事無成。為了生活,他們不得不去打拼,與現代的農村,是一模一樣的。

《城南舊事》,不僅是回憶錄,他帶給我們的啟示與警醒也是一個寶藏。一面鏡子,反映了當今社會的生存法則,“文化是發達的基石”,也反映了農村的發展是與建設是必不可少的。

城南舊事讀後感15

過去我對名著並不太感興趣,一般是看了半截覺得很沒有意思就扔在旁邊,就算把一本書看完也是因為老師要佈置作業。但是這次對於讀《城南舊事》不同,淡淡的文字,悠悠的敍述將我領進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老北京,在娓娓動人的描述中抒發了對童年的懷念和對人間温暖的呼喚,不但寫得親切動人,而且每個故事都能令我記憶猶新。

《城南舊事》中滿含着懷舊。這部作品由五個篇章組成: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及爸爸的花兒落了,全文由一個人引起英子,以她孩子般純潔的眼睛來看在北平生活的點滴,記載着英子七歲到十三歲的成長經歷,旁觀着成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憑着她微妙的記憶,將年幼時圍繞她發生的生活舊事記錄下來。

英子的世界是單純的,充滿疑問的,她從不在自己的世界裏上鎖,總是任由人們進進出出。所以她和被人們認為是瘋子的秀貞結下了友情,三天兩頭的往惠安館裏鑽;她和小偷寫下承諾,甚而認真地聽着小偷的故事;她愛着自己的奶媽,望着她離去,英子傷心難過。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我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

可以説,她的思想像金子一樣閃光,像瑪瑙一樣純潔,像水晶一樣透明,像牡丹一樣鮮豔。而我們二十一世紀的主人們,隨着科技的發展,腦子也越來越複雜了,網絡侵蝕了我們大腦的靈魂,使得我們不能像英子一樣擁有快樂,童年便在時光的步影中消失了。也許,童年是貧窮的,也是富有的,這樣認為的人可以是貧窮的公爵,無知的智者,也可以是最富有的窮人,文化低的工人。

本書的第一篇到結尾,主角似乎總是離開英子,像惠安館的瘋子秀貞,我們看海去那個小偷,奶媽,最後連她的爸爸也離她而去了,當時她才國小畢業呢!《城南舊事》的每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都洋溢着温馨的親情。雖然每個故事的結尾,裏面的主角都是離作者而去,作者把每個人物的樣子寫得淋漓盡致,個性鮮明,即使閉上眼睛,他們的影子還是浮現在眼前。它更是一本開卷有益的書,它能使人從中領略到很多人生道理。

這本《城南舊事》就像夏浪裏的一縷清風,讓我知道別錯過童年,花兒謝了還會開,太陽下山明天還會爬上來,我的童年一去無影蹤,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希望《童年》這首歌將在我的心中輕輕地吟唱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