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假如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假如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假如教學反思

假如教學反思1

《假如》一文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二十三課。本文是一篇文字優美、情感豐富的兒童詩,主要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弱勢羣體發自內心的關愛,顯示了兒童博大而純真的心!

一、創設情境,入情入境。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情境因素對人的情感能起感染作用。國小生因生活經驗缺乏,知識水平有限,教學中如果僅以文字的敍述,很難向學生呈現直觀形象。因此,要善於創設各種直觀情境。

這節課我創設多種情境,如在教學中,學生對失去雙腿的西西沒有非常直觀的感受,很難理解和體會失去健康的痛苦,因而通過情境的創設,把可憐、痛苦的西西和快樂跳繩、踢毽子的孩子們置於同一畫面中,造成強烈的情感衝突。讓學生在比較中體會西西的痛苦,感受到西西生活的不方便。又如通過創設“小樹在寒風和大雪中受凍”、“小鳥在鳥窩裏孤零零地大哭”兩個情境,讓學生仔細看,仔細聽,通過多種感官的感受,引發學生內心體驗,感受到小樹的寒冷,小鳥的孤單,西西的痛苦。這樣,讓學生達到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深刻體驗文中藴含的情感。

二、揣摩文字,誘發情感。

課文的情感總是從字裏行間顯露出來,特定的語言總是表達特定情感,特定的表達方式和文章的情感傾向緊密聯繫在一起。教學中,應在感知課文語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文字,強化語感訓練,使學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如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對“縮着身子,輕輕歎息”的理解,讓學生看圖後邊做邊説説小樹在歎息什麼,讓學生邊模仿小樹冷的動作邊學着小樹説説話,讓學生感受到小樹的可憐,通過反覆誦讀,體驗文章的思想情感。

三、引導想象,昇華情感。

想象是思維的特殊形式,是發展學生創造力,陶冶高尚情操的重要智力因素。有些課文的情感可以向文外延伸,抓住伸展點發揮想象,可以使學生的`情感進一步昇華。讓學生進行想象“沒有一雙好腿的西西在生活中會碰到什麼困難?”學生髮揮了自己的想象,有的説:“西西上下樓梯比較不方便。”有的説:“西西想出去玩也不行的。”等等,讓學生在想象中體會到失去雙腿的西西生活的真的很痛苦,想玩不能玩,想跑沒得跑。讓學生深刻的體會到西西的痛苦,感受到西西需要一雙好腿的迫切。

教學時,要積極引導學生培養聯想的習慣,讓學生的思維插上想象的翅膀,超越文中的文字意境,並深入意境深層,更深刻地體驗文章所藴涵的意義和感受文章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讀寫結合,深化體驗。

這首詩從語言特點上看,每段的句式相對一致,尤其是“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這句話在詩中反覆出現。適合對學生進行仿寫的練習。而且這篇課文的內容也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此學了這首詩,學生產生了許多共鳴,產生了許多新的“假如”,萌發了寫詩的衝動。我抓住時機,通過對省略號含義的挖掘,讓學生認識到身邊需要關注的事物還有很多。讓學生把自己的願望説出來,寫下來。讀寫結合,讓學生把自己獨特的體驗通過語言表達出來,讓體驗在學生寫話中昇華。兒童充滿了想象力,創造力,雖然他們往往只能“假如”,但是這些“假如”都是他們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獨特認識,是他們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追求。

假如教學反思2

放飛想像的翅膀,讓文字開出燦爛的花朵

語文是所有學科學習的工具,同時它兼有的文字美、語言美是其它學科無法比擬的。古往今來,那些詠物抒情的文章,那些鶯鶯燕燕、桃紅柳綠的詩詞,陶冶着一代代熱愛文學的人。我們在語文的教學中除了帶領學生體味作者的思想,教育學生做人以外,如何花一些功夫讓學生愛上文學,愛上文字表達呢?通過一些實踐的體會,我發現,以課文為藍本,描摹發揮,充分想像,合理表達是使學生髮現語言美,並樂於運用語言抒發情感的有效途經。

例如,我在教學國小語文s版二年級下冊《假如》一文時,就使用了這種方法。《假如》這篇文章運用的是詩歌的體裁表達了小朋友的幾個美好的願望,他希望能用馬良的神筆給被狂風吹得東倒西歪的小樹畫上温暖的陽光和雨露;給飢惡的小鳥畫上穀粒;給殘疾的西西畫上一雙好腿,從課文中可以使學生受到幫助別人、同情弱小的思想教育。下面我將講述我在本課實施的想像教學的幾個步驟:

一、故事激趣,進入想像情境。

“神筆馬良”是我們這一代人熟知的神話故事,但對於現代的孩子來説,還有點陌生。為了讓學生了解神筆的神奇,我繪聲繪色地講述了這個充滿着浪漫主義色彩的故事。孩子都是愛聽故事的,特別是這種情節曲折生動,説者表情豐富,能深深抓住心靈的故事。他們都聽呆了,閃動的大眼睛完全進入了故事裏的.人物行為、思想的變化,隨着主人公的遭遇不時變換着心情,為我將要進行的想像教學打下了基礎。

二、補充故事,培養想像能力。

我並沒有説出故事的結尾,當學生聽到馬良被貪心的皇帝逮捕並實施了威逼利誘等各種手段來讓他畫出金銀財寶的時候,故事嘎然而止,孩子們受到好奇心的趨使想知道善良的馬良怎麼樣了,可惡的皇帝有什麼下場,這正是發揮孩子聰明才智的時候,這些躍躍欲試的小傢伙們為馬良想出了很多好辦法:“可以用神筆畫一雙翅膀飛走吧!”“畫一個土行孫幫馬良挖地洞,他就可以從地洞裏逃走了。”“畫一些天兵天將,或者孫悟空就可以打敗皇帝的軍隊了。”……學生們的想象能力如此豐富,我們當老師的就要抓住任何一個訓練契機,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語言文字訓練,創造機會讓他們暢所欲言,充滿成就感。

三、結合課文,挖掘詩歌內容。

《假如》是一篇韻味十足的詩歌,短小精悍,要學習這樣的詩歌必須根據詩歌內容進行合理想像,編造情節,把詩歌學“厚”來。為此,我特意給學生創造了一個情境:清晨,小作者“我”看到了三樣有困難需要幫助的人或物,它們分別是小樹、小鳥、西西,你們能想像一下它們正在遭受什麼痛苦嗎?學生們紛紛暢所欲言:1、柔弱的小樹被猛烈的狂風颳得東倒西歪,也沒有水喝,快渴死了,它難受地説:“快救救我吧!”“我”會用馬良的神筆給小樹畫上太陽和雲朵,這樣狂風就不會來了,雲朵也會變成雨滴,小樹就不會渴了。2、剛生下來的小鳥正在遭受着飢餓的折磨,鳥媽媽去很遠的地方覓食了,大半天了都沒回來,小鳥們被餓得喳喳地哭泣,並且還很擔心鳥媽媽的安全,如果“我”用馬良的神筆給小鳥畫上穀粒,鳥媽媽就不用再到遙遠的地方覓食了,小鳥們也會吃得飽飽的。3、坐在教室裏的西西,由於腿殘疾了,沒有辦法像同學們一樣在課間的時候到操場上跳繩、跑步、踢球、做遊戲,她只能靜靜地呆在教室裏,心裏卻多麼渴望能和小朋友們一起健步如飛地玩呀,無數次,她靜靜地躲在教室的角落裏暗暗流淚,無數次,她望着天空中自由自在飛翔的小鳥發呆,她幻想着能有一雙好腿,想去哪裏就去哪裏,那該多好啊!“我”要用馬良的神筆為她實現這個願望。通過情境的擴展,學生更能體會到詩歌的意境,能更好地深入文本,被文中的思想感情所打動。

四、發散思維,拓展文本內涵。

學習要把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就不能侷限於已知的範圍,要學會遷移運用才能內化為更強有力的工具,從而舉一反三,才能材思泉湧。在結課階段,我讓學生拿起馬良的神筆,畫出自己的願望,凸顯他們的善良,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學生紛紛説出:“假如我有一隻馬良的神筆,我會給山區的貧困孩子畫上學習用品,讓他們能安心地坐在教室裏讀書。”“我會給老師畫上一個機器人,讓他幫助老師批改作業。”“我會給奶奶畫上一瓶神奇的藥水,只要一噴就能年輕十歲。”“我會給大沙漠畫上烏雲,讓那裏痛快地下幾場大雨。”“我會畫一個時間隧道,這樣我們就可以去遠古探險啦!”……學生們的想象力是多麼豐富啊,只要我們能為學生創造平台,學生是會給我們驚喜的。

五、課後延伸,飛向廣闊空間。

上完這一課後,我發現學生對想像充滿濃厚的興趣,“打蛇隨棍上”,為何不對此進行一次習作訓練的教學呢?以《假如我是……》為題,把自己想像成一種事物,運用優美的語言,敍述自己的故事,體裁可以是詩歌,也可以是散文。雖然學生不明白什麼是散文,我也並沒有提出這個概念,而是出示了幾篇例文,讓學生仿寫。二年級的學生水平還沒有那麼高,這種訓練也只是維持在寫話的範圍內,學生可以就寫幾句話,只要能寫出內心的感受就行。有些學生寫道:如果我是一隻鳥,我要飛遍世界各地,看看各地的美景。

如果我是一片雲,我要變成一場雨,讓花兒一看我就笑。

如果我是太陽,我要給寒冷的地方送去温暖的陽光。……

結束這一課的教學,我感受頗深,我們總是説,孩子們充滿好奇心,充滿想象力的思維被我們的教育一點點地磨損,最後消失殆盡,那是什麼原因使孩子們喪失學習的熱情,又是什麼原因使學生對這類想像文章的學習情有獨鍾,歸根到底是我們應該把創造留給孩子們,讓他們拿起學習的武器,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索,最終掌握文字的使用方法,讓文字隨着想像開出燦爛的花朵。

假如教學反思3

《假如》是一篇詩歌,作者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的發自內心的關愛。啟發我們都要關心關愛他人。本詩每小節都採用“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開頭,寫出自己的願望,結尾省略號留有懸念,便於學生想象。在課堂教學中,我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儘可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在不同程度有所發展,有所提高。

一、抓住學生階段特點,激趣導入

在本節課的開始,我採用了以故事的形式將學生引入文本,提升學生對課文的興趣,接着我指導學生對本課生字、詞語做了分析總結,但由於時間不足,字詞只做了簡單、個別的學習,有點流於形式。

二、品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

在此環節中,我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抓住關鍵問題展開學習,我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演小樹,體會小樹的困境,激發學生對小樹的幫助、關愛,接着我依次講了給小鳥畫穀粒,給西西畫好腿,引導學生互相關心,團結友愛,做一個善良、無私的人。並及時給學生灌輸“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思想。

三、拓展、實踐

拓展是拓寬語文知識面,拓寬學生思維,因為語文是一片廣闊的天地,在本課最後環節中我讓學生通過自由想象,續寫課文,孩子們都能進入個體想象的空間,拓展也得到了落實。

其實,本課富於童真、童趣,很適合低年級孩子學習。也許由於我的教學環節設計得過多、過重、過難,一節課下來,學生顯得較為疲乏。

課後,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思想,覺得自己的'新課標、課改理念的認識還需提高,儘管語文是一門藝術,但它還得遵循兒童年齡特徵,不能只顧自己的展示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否則你的心血也只能給學生留下一個朦朦朧朧的概念和印象,很難讓學生從“知識課堂”走向“生命課堂”。

人們常説:“細節決定成敗”。在本節課堂上,我還存在着很多細節需要指正,以後我會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克服自己的不足,帶着新收穫,再次走進新課堂。

假如教學反思4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説。

在人們眼中,灰塵通常是污染環境、傳播病菌、危害人類健康的罪魁禍首。然而,這篇課文卻向我們介紹了灰塵鮮為人知的另一面:人類的生息離不開灰塵。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強烈的陽光將使人無法睜開眼睛;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天空將變成白茫茫的一片;假如空中沒有灰塵,地面上的萬物都將是濕漉漉的,更為嚴重的是,地球上的水就會越來越少,最後完全乾涸,生物就不能生存。此外,假如沒有灰塵,大自然也將會變得非常單調。作者正是通過灰塵的作用,揭示出一個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兩面性,只有正確地認識它們,才能趨利避害,造福人類。

全文共5個自然段,層次分明,條理清晰。首段先從人們對灰塵通常的認識寫起,指出灰塵的危害,接着筆鋒一轉,以問句設疑,發人深思,自然導入下文。第2自然段簡要介紹了灰塵的大小和主要來源。第3至5自然段從不同的角度詳細説明了灰塵的特點和作用,解答了第一自然段所提出的問題。第5自然段是重點段,由“灰塵大多具有吸濕功能”這一特性入手,層層推進,説明了灰塵的重要作用。此外,這三個自然段在結構上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先介紹灰塵的特點,然後再具體説明灰塵的作用,結尾都運用“假如沒有灰塵”這樣的句式,對其重要作用加以強調和總結。

這篇説明文語言準確、生動,知識性、趣味性很強。作者運用了假設、列數字、對比等説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動形象地説明了灰塵與人類的重要關係。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繼續引導學生學習説明文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準確地用詞、形象地表達;二是讓學生知道灰塵的特點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説明事物的表達方法。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因此,古往今來,人們總是“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

“古往今來”是指從古代到現在;“拂拭”是指撣掉或擦掉灰塵,“勿”是“不要”的意思,“塵埃”就是塵土。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從古代到現在,人們總是經常擦拭灰塵,使(物品)不沾染塵土。

②灰塵顆粒的直徑一般在萬分之一到百萬分之一毫米之間。人眼能看到的灰塵,是灰塵中的龐然大物,細小的灰塵只有在高倍顯微鏡下才能看見。

“龐然大物”是指龐大的東西。這段話首先運用列舉數字的方法介紹了灰塵的大小,接着又運用對比的方法突出了灰塵非常細小的特點。這兩種説明方法的運用,使説明的事物更加具體、真實、生動。

③陽光經過灰塵的反射,強度大大削弱,因而變得柔和。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強烈的陽光將使人無法睜開眼睛。

“削弱”就是變弱。這段話先寫陽光經過灰塵的反射,強度變弱,因而光線柔和、不刺人眼;接着又運用假設,説明沒有經過灰塵反射的陽光非常強烈,使人睜不開眼睛。通過對比説明,突出了灰塵的的重要作用。

④有趣的是,灰塵還有個“怪脾氣”,容易反射光波較短的紫、藍、青三色光,而“喜歡”吸收光波較長的其他色光。

這句話運用擬人的.手法,通過“怪脾氣”“喜歡”這兩個詞語,將灰塵賦予人的性格特徵,把灰塵的特點寫得非常生動傳神。

(2)對詞語的理解。

生息:生活;生存。

濕漉漉:形容物體潮濕的樣子。

乾涸:沒有水了。

日暈:日光通過雲層中的冰晶時,經摺射而形成的光現象。在太陽周圍形成彩色光環,內紅外紫。日暈常被看做天氣變化的預兆。

二、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正確讀記“然而、面臨、顆粒、來源、分裂、飄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穩定、朝暉、單調、古往今來、龐然大物、氣象萬千”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灰塵的特點和作用。

3.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並學習運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

三、教學建議

1.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思路清晰,説明有序,淺顯易懂,因而教學時應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重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適時點撥引導。導入課題時,可先讓學生説説灰塵有哪些危害,然後再大膽設想一下,假如沒有灰塵,人類和自然界將會怎樣。接着讓學生默讀課文,將自己的想法與課文的內容相印證,看看有哪些異同,引起學生思想上的震撼。之後,再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灰塵的特點和作用,並請學生用一段話回答課文第1自然段最後一句話的設問:“假如自然界真的沒有灰塵,我們將面臨怎樣的情形呢?”最後,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想一想:從灰塵的危害和作用中,你能悟出什麼道理?使學生懂得:灰塵太多確實會污染環境,但適量的灰塵存在,對大自然和人類都有好處。

2.領悟説明文的表達方法,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在學生理清線索、理解內容之後,教師應引導學生運用精讀課上學到的閲讀方法自讀自悟。可以讓學生圍繞“作者是怎樣説明灰塵的特點和作用的”這一問題熟讀精思、討論交流。教師既要引導學生注意文中哪些詞語或句子表達得很清楚,或表達得很生動;還要啟發學生注意作者運用了哪些説明方法,並認真體會這些説明方法的作用。

3.在學生充分理解、感悟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方法之後,可以讓學生自我總結學習收穫,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從多角度進行總結,如説一説通過學習知道了什麼,懂得了什麼道理,掌握了哪些表達方法等。

4.本課教學之後,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討論一下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具有兩重面性,請學生運用掌握的説明方法仿寫一個事物,從而實現讀寫的有效遷移。

5.課文中有些字的字音容易讀錯,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提醒。如,“較短”的“較”應讀jiào,不讀jiǎo,“乾涸”的“涸”應讀hé, 不讀gù;“削弱”的“削”應讀xuē,不讀xiāo;“朝暉”的“朝”應讀zhāo,不讀cháo;“調”在“調節氣候”中讀tiáo,在“單調”中讀diào。

假如教學反思5

7月2日上午,我有幸觀摩了我校三年級組謝老師上的人教版第六冊第八單元的想象作文《假如我會變》。這一個單元我們都在學習着神話故事、民間傳説,這些課文都是古代先民們運用自己的智慧,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出來的,所以本單元的習作自然也就要考察和訓練學生的想象力。

首先,從整體上説,這節想象作文指導課充分的注入了新課標的理念,並且很好的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教師在指導的過程中都給學生開闢了廣闊的想象空間,並努力激發學生思維的想象力,使學生能夠張開想象的翅膀,不受任何限制的任意翱翔。

教師上好一節作文課,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要想在作文指導課上使學生獲得作文的技巧與方法,教師必須精心地設計作文指導課的上法。因此,要想提高語文教學成績,提高學生作文能力及水平,教師必須在作文指導課上下功夫。

想象作文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的一種最好的方法。下面就來談談我對謝老師這節作文指導課的一些感觸:

由於國小生思考問題的.邏輯性較差,雖然有時他們經過持續觀察後佔有的材料十分豐富,且富有生活氣息和兒童情趣,但是在他們的頭腦裏,這些材料是零亂的、分散的,沒有大小輕重之分,尤其處於作文起步階段的國小生,他們不會根據中心思想選取相關的材料進行分析、比較,所以大多學生寫起來思前不想後,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想到哪裏就到哪裏,這就難免出現詞不達意、詳略不當的毛病。因此,教師有必要採用“問題”導向使目標明確。因此謝燕老師在進行《假如我會變》作文指導課的時候,問到:“你想變什麼?你變成之後想幹什麼事?”使學生能按照一定的重點和順序,有意識地邊想象邊思考,循序漸進。

謝老師的作文課給學生提出的要求:

1、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大膽、合理。

2、語句通順、生動。

3、能把故事寫具體,還有自己獨特的想法。首先要讓學生在互相的討論中想到自己要變的事物,這樣的前提是要自己喜歡的事物或者感興趣的事物,從學生的內心入手抓住他們可以發揮的要帶你,再讓學生展開想象大膽地去説變成了該事物之後自己該做哪些對社會和人類有益的事情,這在引導上,謝老師很好地對學生的“變成後做了什麼事”引導比較到位。

目前的國小生寫作文時最大的難題就是沒素材可寫,或是不知從何想象。其實呢,不是生活中沒有作文素材,而是學生缺少善於捕捉作文素材的能力,缺乏實踐活動,還缺少文化知識。很多老師便以動畫片、圖片、故事……等各種設計,讓學生把目光投向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去,不斷髮現,捕捉在生活中有趣和值得關注的事物,開闊學生的眼界,增長學生的見識。即使是平常的小事也可寫出新意來。老師要選擇最佳的觀察對象,安排合理的觀察順序,指導學生認真觀察。這樣,學生可用一個簡單的生活情節來想象一個生動、形象的故事。可見作文來源於生活,學生通過生活開拓思維,想象一個新的境界。

想象性作文憑藉兒童的想象展開,但兒童在想象時,情節較為抽象、模糊,可能只是一個大概的過程和結局。所以,在學生的想象有了大致的輪廓後,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圍繞情節想具體。除此之外,由確定材料到下筆成文,中間需要一個説的過程,我口寫我心,我心寫我口。讓學生把自己頭腦中想象的情節説出來。在此過程中,語言與思維呈互動狀態。説的收穫與啟發也促成了寫的醖釀,將積累材料與化成文字之間的梯度大大縮小。尤其是教師讓學生示範説,個別説,同位説,小組説,既是個體一次寫的醖釀和嘗試,也是不同個體間的一種互相啟發,能使學生互相影響,不斷補充,取長補短,豐富自己的內容。

聽了謝燕老師的這一節課我認為“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培養學生想象作文的途徑是很多的,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要不斷地挖掘學生的內在創造潛質,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使學生創新能力和作文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

假如教學反思6

本篇詩歌是一首充滿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詩,語言清新活潑,充滿兒童的想像力、創造力。全詩用並列結構的形式,借“馬良的神筆”,表達“我”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為了實現此項目標,我設計了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如個體品讀,男女生輪讀,齊讀,整體悟讀等多項活動,使學生在讀中學,在讀中悟。通過我動情的朗讀,感染了學生,使學生產生了心靈的共鳴,體會到了詩歌表達的情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最後拓展延伸活動中學生思維活躍,能恰如其分的續寫詩歌,使本堂課的教學活動達到了高潮,實現了“激發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環境、關愛生活的美好願望,嚮往和追求美好事物”的這項目標。

不足之處:本人對課改的理念領悟有限,對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夠信任,沒有充分放手,活動開展處於半扶半放狀態。在以後的教學中多創設適合學生實際的活動,讓更多的學生動起來、活起來。

假如教學反思7

《假如沒有灰塵》揭示了科學家們的重大發現,解釋了灰塵與人類的重要關係。

學生在學習新課文之前,已經有了不同程度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他們的知識背景不同,學習的原始狀況也不相同,所以,我們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目標,雖然不可能為每一位學生制定有特色的個性目標,但我們一定要保持教學目標的彈性化。備課前我認真思考了這些問題:什麼樣的'目標能使更多的學生知識儲備達到最優化?對於課文及其相關的內容,有多少學生了解?不同層次的學生大致達到什麼程度?

假如教學反思8

《假如》這首詩歌一共是4個小節,主要是講詩中的小朋友有一顆愛心,要給小樹畫一個紅紅的太陽,給小鳥畫許多好吃的穀粒,給不幸的西西畫一雙好腿……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採用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形式組織學生學習詩歌的內容,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詩歌,並讓學生大膽地展開想象,學着寫詩歌。

場景一

老師是孩子們心中的偶像,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他的良好素質會贏得孩子們諸多的'讚許和敬佩。上課伊始,當我飽含激情地配樂朗讀《假如》這首詩後,教室裏頓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看着孩子那一張張興奮的小臉,我笑着説:“小朋友,謝謝你們給我這麼多的掌聲,你們能否告訴老師,我讀得好在哪兒?”話音剛剛落,孩子們紛紛舉起小手,爭先恐後地談他們的想法。我知道我發揮自己誦讀的特長,創設出了良好的課堂情境,扣住了孩子的心,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培養了他們評價他人的能力。

場景二

在引導學生感悟詩文的時候,我一邊理説詩歌內容,一邊畫圖。孩子們看着精美的圖案(綠草、小樹的笑臉、鳥巢、太陽、穀粒、殘疾的西西、健康的西西),發出聲聲讚歎。接着,我就詩中的一些重點句子,成功地引導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

場景三

課標強調,語文學科應以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力為重點,在本堂課中的教學,我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思維火花。如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文後,我提出了一個具有啟發性、開放性的問題:“假如,現在老師送你一支馬良的神筆,你最想用它來畫什麼?”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説:“我要給窮苦的人畫許多許多的錢。”有的説:“我要給孤兒院的小朋友畫許多許多的爸爸媽媽。”有的説:“我要給莊稼畫一隻吃害蟲的神鳥。”有的説:“我要給人類畫一個淨化器,讓它吃掉地球上所有的垃圾。”……孩子們創新思維迸發出了火花!我趁熱打鐵,展示課前準備好的2張學生的詩、畫作品。激發他們的學習的慾望。接下來,我設計了“我們會寫詩”,“我們會畫畫”的環節,讓學生小組合作,嘗試寫詩歌,畫詩歌。學生一邊展開想象,一邊將想到的內容以兒歌、圖畫的形式來表達出來。這一設計在激發學生創造力的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他們的審美能力。

另外,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我不斷地對孩子的點滴成功給予充分的鼓勵。我用“你真是個有愛心的孩子”、“老師替孤兒院的小朋友感謝你”等讚美的語言,讓他們感受成功的快樂,激起參與的信心,讓課堂湧動着生命的活力。

假如教學反思9

“老師,鵬飛拿走了我的玩具熊,這是我媽媽昨天剛給我買的。”心儀委屈得向我哭訴,我想告訴心儀:小朋友之間應該友好相處,互相謙讓。但這時我不由想起自己小時候也有這樣的經歷,在這種時候心理充滿不滿和敵對的情緒,但這些情緒在當時是不允許表達出來的,還必須作出謙讓的樣子,願意讓別的小朋友玩自己的玩具。因為大人總是説:“好孩子要謙讓其他的小朋友。”現在,我作為大人卻差一點用同樣的方式教育孩子,這不能不讓再次提醒自己:要站在孩子的位置上,去考慮孩子的感受。孩子不是成人的縮影,而我們常常把成人的思想強加在孩子身上,讓孩子去違心的接受成人的建議。這樣對孩子來説是多麼的不公平啊!“老師,鵬飛拿了我的玩具熊。”孩子又拉拉我的手,撅着小嘴問我。我摸着孩子的頭説:“我知道,別人拿走你的東西你很生氣,咱們去問問他,為什麼拿走你的玩具好嗎?”孩子感到老師理解他。於是我和心儀一起走到鵬飛跟前,他正在向大家炫耀自己的“勝利果實”呢!我蹲下身子,問“鵬飛,你知道玩具熊是誰的嗎?”“心儀的。”説着低下了頭。我説:“對啊!是心儀的,你應該爭取心儀的.同意後,才能玩的。”他撅起了小嘴説:“心儀,對不起!”心儀高興的説:“沒關係!你先玩吧!”很快孩子們又融入了歡樂之中!

這樣,讓孩子更容易理解之子的做法,從而在情感上謙讓一些就容易了許多。這是我作為成人應給孩子的一種幫助與支持。

只要把自己也當成孩子,就會找到最好的教育方式,站在孩子的位置上,將心融入孩子的心靈,獲得寶貴的童心。這樣,更利於我們去發現孩子,理解孩子,從而剖析孩子。

假如教學反思10

如果是人民教育版國小語文第三卷第六單元的文本。本單元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情感,使學生懂得關愛他人,增強團隊互助意識,是一首清新動人的兒童詩。小作家用馬亮的魔筆表達了他對小樹、小鳥和殘疾人的真摯愛。這首小詩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適合學生反覆閲讀,在閲讀中產生共鳴,感受孩子寬廣純潔的心靈,有關愛他人和環境的完美願望,嚮往完美的事物。

“詩意的心靈”;是一個潤物無聲,淨化和美化學生心靈的過程。在教學中,我確立了“閲讀為主線”的理念。在閲讀中,找出包含生詞的句子並朗讀。在分析課文時,第一次大聲朗讀,找出“如果我有一支馬亮的魔筆”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了多少次,讓學生對課文的水平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再讀一遍,看看這位小作家想用這支魔筆做什麼。第三次大聲朗讀,想想小作者為什麼這麼做。這使學生能夠在朗讀中逐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學目的也逐步實現。學生朗讀,感受生動活潑的文字,想象完美動人的畫面,語言在不知不覺中積累,情感在不知不覺中生成。閲讀教學是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的對話。它不僅是一種認知活動,也是一種高尚的精神生活。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在各種情境下進行多角度的互動對話。在對話中,學生進入文本,觸動心靈,獲得獨特的體驗和真情

在積極進取、倡導新課程改革的大潮中,我們不能忽視學生紮實的語文基本功訓練。在課程開始時,我安排學生獨立地、獨立地記憶生詞,並通讀課文。同時,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通過模仿和想象,引導學生理解和理解單詞的微妙之處和意義。

在識字教學設計中,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將生詞視為自己的朋友,玩“找朋友”的遊戲,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達到更好的學習目標。

在本課的設計中,我也注重對學生語言發展的訓練。通過文章結尾處的省略,學生可以模仿文章中的句型,表達自己完美的願望,這不僅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進一步昇華了主題。同時,我們也對學生進行了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學生無意識地有着關愛他人、達到教學目的的完美願望。

假如教學反思11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思路清晰,説明有序,淺顯易懂,因而教學時我以學生自學為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適時進行點撥引導。

導入課題時,我先讓學生説説灰塵有哪些危害,然後要求學生大膽設想一下,假如沒有灰塵,人類和自然界將會怎樣。接着我在班裏進行了一場辯論賽。正方是認為灰塵對人類有害的,反方是認為灰塵對人類好處。從而達到從正反兩個方面認識灰塵的優缺點。

最後我對這場辯論賽進行了總結,讓學生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灰塵太多確實會污染環境,但適量的灰塵存在,對大自然和人類都有好處。

這場辯論賽開展得很激烈,收效也是挺不錯的。

假如教學反思12

課文簡介

這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説明文,説明文的顯要特徵是它的語言具有準確性和嚴密性,一般會運用“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分類別、做假設”等説明方法來豐富課文內容。本課應該以學生的自讀自學為主,在上課的伊始,我運用多媒體出示“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詩句作為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理解灰塵的壞處到大自然缺它不可的原因,使學生懂得:灰塵太多確實會污染環境,但有適量的灰塵存在,對大自然和人類還是有好處的。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從而揭示事物的兩面性。

教學反思

整堂課下來,放鬆的是心裏的一塊石頭終於落地了,可不如人意的是這堂課的'教學氛圍不如想象的那麼好。首先,通過各位經驗豐富和資歷深厚的老師們的點評下,發現了很多缺點,如:課堂氛圍不濃厚,教學語言不嚴謹,同學們上課的積極性和興趣度不高等等教學上的失誤,讓我認清自己的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要是一次就成功,如何來磨練自己的品性,在學習的道路上沒有荊棘和坎坷,如何能體會到成功帶來的喜悦和滿足。在人生道路上,艱難險阻並不可怕,走一步,再走一步,化難為易。最後感謝學校和同事給我這次成長的機會,我還帶着你們的建議和意見,在教育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鑽研,在教育這條望不到邊的道路上,披荊斬棘,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到無限的教育中。

假如教學反思13

詩歌富有想象力,其中藴含的意義比較深刻。作為低年級的詩歌教學,在某種意義上應讓學生“不求甚解”,不能圍繞內容過多地死摳,這樣反而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那麼,如何才能讓學生比較好的'理解詩歌呢?只能讓學生讀,讀通讀順、讀出語氣、讀出感情;讓學生多讀,自由讀、同桌讀、小組讀、競爭讀、對比讀、背誦。通過朗讀理解詩歌的含義,品出詩歌的韻味,體驗詩歌的情感。

課堂教學改革倡導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給學生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會學習、愛學習,體驗學習的樂趣。教學過程中,充分讓學生自主、合作。在識字時,學生自由識字、同桌指讀、自己歸納識字方法、自己發現書寫規律等。

假如教學反思14

每一個孩子都愛幻想,不受時空約束的自由遐想,可以説幻想是孩子最快樂的事情。孩子們是在童話故事和動畫的陪伴下長大的。一段新奇,有趣的動畫片,可以讓學生神知以往;一個神奇的童話故事更可以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於是,我在教學一開始,播放了學生們都很喜歡的傳奇人物——《格列佛遊記》中的插圖讓學生欣賞。

從 貼近學生生活入手,引導學生觀察,對比,激發學生想變成“巨人”的強烈願望。“假如你是巨人你會怎麼做?”當我提到這個問題,學生都非常的積極回答,他們的答案讓我出乎意料,有的説到“假如我是巨人,我會把天上的星星摘下來,放到地上讓我們的城市到處都是星光燦爛的景象”;“假如我是巨人我會幫助一些需要幫助地認為他們做好多的事情”;“假如我是巨人我會幫助我們國家把敵人打走”————當我聽到這樣的回答心裏感慨到這麼小的孩子居然能想到這麼多,同時自己也希望他們能做出心中所想的作品。

記得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本課難點——畫面佈局與形象對比這點時,我讓學生思考“怎樣才能把自己畫成巨人”這個問題,引導學生自己觀察,瞭解構圖的多種方法。 在本節教學中,我還存在很多問題。由於我講得太多有些囉嗦沒有把握好時間,使得最後學生作畫的時間不夠,沒有給孩子更多展示的機會。今後我會注意在課堂語言的精煉上繼續努力追求,從而節省時間,使課堂效果更好。

還有就是在我本節的教學環節中, 雖然我一直在給孩子強調把主體要充滿畫面,畫大,還有多種的構圖方法,可是我卻忽略掉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沒有特別的給孩子講清楚要怎樣去表現才能把“巨人”畫得更巨大,導致了好多學生對本節課的主題意思還很困惑不能理解。因為國小低年級的`孩子模仿力極強,在讓學生欣賞範作的時候我有些大意,沒有強調讓學生自由發揮,畫 出和自己心中所想得一樣的巨人,使很多學生畫的和範畫上的內容很相像。 總的來説我的引導和總結髮言不是很到位,語速有一些稍快,語言也不是很精煉,在一些問題上講得還不是很透徹在今後面的教學中我將積累經驗,繼續改進不足,尋找更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環節,組織學生上好每一節課。

假如教學反思15

通過教授這節課加上自己講完課後反覆讀詩,我感覺,學習詩歌,最主要的是品出它的詩歌味,而朗誦則是最好的`方法,無論怎樣賣力地分析,都不如入情地讀,讀到到味了,情感自然也就出來了。我在上這課時,顯然朗誦這一點還沒真正落到實處,只是簡單地聽錄音和模仿朗誦,形式比較單一。其實應該儘量讓形式多樣話,如陷入困境的好友傷心痛苦時,你安慰他時應該怎樣讀;自己勸導自己時又是怎樣讀等。還可以讓同桌或者小組合作進行腳本設計的朗讀。教師需要做的則是給予適當地朗誦指導,喚起學生心中的情感,讓學生入詩,讀出情來。這樣詩歌不用講學生都會收穫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