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

《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1

本節課是對增大課堂容量的一次嘗試,教學內容較多,實驗內容有:測定白磷燃燒前後的質量關係;測定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後的質量關係;鐵絲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後的質量關係,(其中反應條件的不同,實驗可以有8種不同的組合);蠟燭燃燒前後的質量變化情況;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前後質量變化情況,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的實驗改進;還有就是課堂上的大量有鍾對性的習題。如何在45分鐘內將這麼多的.內容安排好,讓學生接受呢在實施的過程中,我想到了分組的方法,眾多的實驗中,除一個學生演示和一個教師演示實驗外,全部都是分組完成,如:在歸納定律內容的時候,將全體學生分成鐵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和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兩大組,每一大組間,又創造不同的實驗條件,如:鐵絲有粗和細的兩種,硫酸銅溶液有濃的和稀的兩種。

這樣,在相同的時間內,學生就可以完成很多的內容。然後,再通過不同組之間進行的交流,令到學生在完成自已內容的同時,又可以知道其它組同學的實驗情況,同時歸納出正確的科學理論。通過這節課的實踐,我覺得課堂的大容量並不是説加大知識點的量,而是儘量創造條件讓學生從多角度去理解一個知識點。

《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2

今天上了一節課<質量守恆定律>,一直感覺在難點和考點上沒有突破,尤其是對於質量守恆定律的理解上,學生一直似是而非,這讓我很是苦惱,課堂在學生自主互助中完成的,後來我們一起梳理,學生的狀態也還可以,為什麼出現這個現象呢?

回到辦公室,我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直到晚間看學生的時候,校長的一句話,令我茅塞頓開,是呀,我們上國中的時候,這部分上課時也不很理解,隨着課程的深入,慢慢的也就越想越明白了,再通過一些練習題,也就解決了!

由此看出,我們上課的時候,目標完不成,往往是我們目標的定位有問題,要麼是對學生的期望值過高,要麼是我們對於教材使用上過於死板,對於一些考點和難點的.突破上,我們不一定非要這節課一定完成,只要是學生悟不出來的,他們會慢慢消化的,悟需要一個過程,更需要自己用心思考(從悟這個字來看,就是我自己用心),我們老師如果“教會”了學生,學生能會多久呢?

考點一定要夯實,但不一定這節課來完成!!

《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3

上完本節課之後收穫頗多,收穫包括成功之處也包括從本節課發現的問題,但我個人認為這節課總體上還是能夠完成預期教學目標的。首先我認為本節課有以下成功之處:

一、課題引入讓人耳目一新,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好奇心

通過華生向福爾摩斯提出的問題(如何知道福爾摩斯抽煙時吐出的煙和氣的質量),一開始就調足了學生的胃口,讓學生對學習本課內容產生了好奇心,同時也為接下來本課要以科學探究為主線的教學過程定下了基調。

二、重視科學探究和實驗,提高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和實驗技能

學生是化學教學的主體,實驗是化學教學的基礎,科學探究是化學教學的基本方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物質在化學反應前後總質量是否改變”這一科學探究中來,是我在進行本節課教學設計時的中心思想。第一步通過出問題“物質在化學反應前後總質量是否改變”後,第二步由學生作出猜想與假設:物質在化學反應前後總質量不變/減小/增加三種可能。第三步設計和實施實驗由學生分組完成硫酸銅和氫氧化鈉反應前後質量測定的實驗以及由教師演示、學生觀察的白磷燃燒前後質量的測定實驗。第四步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通過學生分組實驗和觀察教師的演示實驗讓學生歸納實驗中出現的.現象,進而總結由實驗可以得到的結論:在化學反應前後物質的總質量不變。通過實驗和科學探究學生能更好的理解質量守恆定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應用實驗的方法來定量研究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參與、突出學生興趣的培養

在本課中,我特意安排了學生的分組實驗,讓學生充分參與到科學探究的過程中來,由學生作出猜想與假設,由學生實施實驗,由學生歸納實驗現象,最後又由學生得出結論。整個科學探究都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在實驗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原本上課比較拘束的,甚至默默無聞的學生也“生龍活虎“起來,積極的投入到課堂中來。

四、精心挑選實驗內容,確保教學過程順利有序

本課探究的質量守恆定律可以選用的實驗有很多,但如何選擇既能説明問題又能便於學生理解和操作,同時能確保成功的實驗卻也經過了我的一番深思熟慮。最後我選擇硫酸銅和氫氧化鈉反應前後質量的測定這一實驗作為學生的分組實驗收到了不錯的效果:1、使學生看到了化學變化的明顯現象(生成一種藍色的沉澱)2、操作簡便,實驗中只有天平的使用,液體試劑的取用等常規操作3、確保實驗能成功,該實驗中沒有氣體的參與和生成,故一般實驗不會失敗。

當然,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也發現了一些不足,有待在日後的教學工作中予以改進。

《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4

《質量守恆定律》是國中化學教學中的一條重要規律。本節的知識將貫穿學生學習化學的始終。因此它的學習與教學顯得猶為重要。

新的化學課程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發揮學科自制的優勢,將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使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也成為理解化學、進行科學探究、聯繫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

這節課我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實驗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含義及原因,能應用它解釋一些簡單的實驗事實。”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應用實驗的方法來定量研究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這也是化學教學中要向學生逐步傳輸的一種重要思想。

本節課的學習我將探究學習的方式引入課堂,讓學生在與新知識的學習有關的情境中發現問題、做出假設、制定方案、實施方案並記錄、得出結論、交流分享,突出了探究學習的過程體驗和探究學習方法的運用;課堂學習中我自己認為教師的角色轉換比較到位,教師充當了一名組織、引導者、交流的夥伴,使課堂學習在一種民主、平等的氛圍中進行,做到了師生、生生互動,達到了一種師生情感交融、言語共鳴、思維共振的'境界。

本節內容是一節承上啟下的章節,位置很重要,所以在這一節學習以前,我以前面所學的文字表達式為基礎,引導學生進入課堂來。首先我提出問題:“同學們還記得我們是怎麼樣來表示化學反應的嗎?”學生們不約而同的回答到:“文字表達式。”我心理暗喜,一個好的開頭,於是繼續説到:“那麼你們還記得我們所講過的文字表達式嗎?”這次回答沒有上次整齊:“記得!”

“好,那麼接下來我想請兩位同學來聽寫聽寫我們的文字表達式,有沒有哪一位同學願意上來寫一下啊?”

我問完了之後,學生們好多都立即低下了頭,因為他們可能沒有記住,但是我沒有氣餒,給一位有上來一試的學生一個眼神的鼓勵,但是因為可能是膽量很小,所以最後她還是沒有站起來,最後為了給它一次機會,我點了她起來。最後寫的雖然不是很如意,就是有一個反應的生成物的名稱寫錯了。

接下來我繼續引導他們,從這個化學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我們能從中間獲得什麼信息呢,學生説出了反應物和生成物以及反應的條件,我及時鼓勵:“對!大家説的很對,這個反應式告訴了我們一個化學反應以及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

“能!”學生回答的很積極。於是我給他們5分鐘讓他們設計自己的實驗。

學生彙報自己的設計,這時我就補充他們做的不足的地方。“下面我們就按照你們自己設計的實驗分組做實驗,沒有設計出來的同學一組,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組實驗,你們來和老師一起做一下,看老師設計的實驗能證明什麼觀點。做完之後,每一組推選一個人出來彙報自己的實驗結果。”

學生動手做實驗,老師從旁指導,補充他們做的不好的地方。做完之後,學生自己彙報自己的實驗結果。老師再從他們沒有想到的地方進行補充。

最後總結:“同學們説的都很好,分析的都很透徹,特別是第二組的同學做的最好,他們分析了天平前後不平衡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產生了氣體的緣故。其實,我們可以從化學反應的微觀實質上看,化學反應就是原子的重新再組合,整個過程中原子沒有發生變化,所以我們也可以確定化學反應前後,其質量是不變的。當然其它組做的也很好,他們直接證明了化學反應前後,反應物的質量和生成物的質量是相等的。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重要內容——質量守恆定律。”

板書質量守恆定律的定義。

“通過今天的學習,每個同學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穫,同時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後的學習中相信大家會做的更好。”

現在回想起這節課,我覺得自己説的並不多,我把許多時間留給了學生,學生髮揮的餘地較廣,從理解的程度上看學生的學習效果還不錯。於是我在思考一個問題:是不是可以把這節課的形式推廣應用到其它章

《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5

要適當強化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在學生自學習方面,不是教師領着學生説邊説邊做,而是教師用預想的設計實施教學。此過程還應有實驗不同的分組,以便對現象不同,裝置不同,結論不同增加分析,在組織學生交流,彙總,提煉,得出結論,可能會更恰當些。更有利於加強學生在探究實踐中的合作,使學生在多種體驗中形成共性的認識,來體驗自然科學的實際形成過程,體驗科學探究過程的嚴謹和從量的方面研究化學變化的`實際過程;認識實驗是化學獲取正確結論的方法和手段,從而對化學實驗的各個環節引起足夠的重視。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採用自主、合作、啟發性學習的方式,以問題教學為中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採用現代化教學方法與手段,力求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有系統地對學生進行指導,既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更關注學生的興趣激發,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正確的學習態度以及學習過程中情感體驗和價值觀的形成。

《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6

在實際教學中,我認為學生參與活動程度的關鍵,取決於教師的啟發引導是否到位,此課中教師充分利用了啟發式教學優勢,使教師的主導和學生主體有機結合,讓學生自覺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恰到好處地落實學習情感、實踐探究和各方面能力的培養。

本節課教學特色有以下兩點:

1、注重啟發學生參與:在教學中學生參與活動程度的關鍵,取決於教師的啟發引導是否到位,此課中教師充分利用了啟發式教學優勢,使教師的主導和學生主體有機結合,讓學生自覺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恰到好處地落實學習情感、實踐探究和各方面能力參培養。

2、強化實施探究過程:

在本課的三個探究過程設計中,從(1)應用媒體動畫、模型模擬,分析磷燃燒的化學變化,總結得出“守恆”的原因;

(2)演示實驗、引導學生實驗探究、彙總學生成果,到得出質量守恆定律;

(3)利用實驗鹽酸與碳酸鈉的化學反應,對比類似裝置,分析質量總和變化分析,鞏固定律,引導探究改進實驗裝置特徵。

3、突出學習興趣培養:在課的引入階段,恰當地應用化學反應的本質和質量守恆的猜想,引發興趣,使學生產生良好學習動機,從而順暢地進入實驗探究程序,並通過總結學生所得實驗結果得出質量守恆定律。在此基礎上,教師還特意鼓勵學生設計改進實驗裝置,將課堂向培養創新能力的高度自然延伸,很好地落實了教學目標安排。特別是師生間的和諧交流,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究新知的慾望此起彼伏,達到了“我要學、我想學”的境界。

本節課應該改進的地方:

1、控制好學生交流討論的時間,既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應給學生合理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科學探究。本節課內容量大,給學生思考時間較短,實驗只是簡單的觀察現象,未能展示實驗的具體細節。

2、本節課的起點較高,難度較大,因此在分組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搭配,從而避免基礎較弱的學生不參與到課堂中來,學習效率低下。在以後教學中,要注意分段教學,考慮到所所有學生。

總而言之,本課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所引用演示實驗和探究實驗都能充分的利用。在整節課中,學生都在積極地參與,因為我認為不僅學生動手操作是新課程的理念,而且學生不斷的動腦思考更是新課程所倡導的。在活動與探究中,引導學生認真做好結果記錄,對實驗現象進行思考、分析和歸納,並與同學、教師進行交流和討論,得出結論。這些探究活動不但有利於學生獲得知識技能,也培養了學生認真紮實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探索的學習方法。

《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7

探究式教學中如何發揮教師的的指導作用。本節課設計實驗有白磷燃燒、鐵與硫酸銅溶液、蠟燭燃燒、鎂條燃燒。探究活動多,學生參與多,活動形式開放。在組織這麼多活動的同時,要組織學生總結出守恆定律,要分析原因,要鞏固應用守恆定律,還要組織進行裝置的創新改進。教師既是組織者,又是參與者,而更重要的是引導者。教師給學生的不應是平坦的道路,而應是正在修建的橋樁或是槓桿的支點,讓學生自己搭建橋樑,操起槓桿實現應有跨越。教學設計要強化追求“預設和達成”的統一。

在百分之百成功的鐵與硫酸銅溶液分組實驗中,學生體驗深刻。在平坦順利地得到質量守恆定律的.同時,未能展示學生的許多設想和猜測,會失去許多探究機會。所以,備課時要考慮學生會怎麼想,多做出些針對學生認知思維方式預想,上課時要隨時抓住和利用學生提出的問題,從學生的問題出發組織教學,將學習的第一機會和權力交給學生,課堂的教學才有活力和生機。

《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8

質量守恆定律是學生在國中化學中學習的唯一一條定律,《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不僅要從宏觀和微觀上理解質量守恆定律,還要會運用質量守恆定律進行判斷、分析問題、進行初步的計算,同時質量守恆定律是書寫化學語言————化學方程式所必需遵守的原則之一,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把理解質量守恆定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由於我對國中化學教學工作經驗不足,同時尚無機會聽有工作經驗的老師上過此課,因此我只能通過閲讀課程標準、教材、教師教學用書以及利用網絡來充實我的教學設計。我在查詢資料的時候發現,很多老師在講解質量守恆定律的時候,大多是按教材的順序,按部就班的進行,因此我就在想,能不能走一條不一樣的路?即先理論再實踐最後理論的順序來講解質量守恆定律一課。於是我就按照上述順序開始進行教學設計,並付諸於實踐。

公開課後,我進行了認真的教學總結和反思,認為自己在公開課中的表現有閃光點,也有不足。其中好的`方面表現在一是能大膽創新;二是從複習化學反應的實質出發,通過學生用生活中熟悉的蘿蔔和歡團來代替我們用肉眼看不見的氧原子和氫原子,把電解水過程中水分子到氫分子和氧分子的過程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三是課堂氣氛比較好,這源於我和學生平時的關係比較融洽;四是演示實驗示範性比較好,能夠一邊實驗一邊提醒學生接下來需要怎麼做。不足之處在於:一是有新課程的理念但是還很稚嫩,需要進一步的強化;二是不能放手讓學生去討論,總是在少部分成績較好學生有一點明白是就急於自己宣佈正確答案;三是在學生讀出的天平讀數有問題時沒有立即糾正;四是語言表達不夠準確,例如不能説有的化學反應不遵守或者違反質量守恆定律,這樣容易給學生錯誤的暗示;五是出現了學生的答案其實是可行的卻被我否定的情況,雖説否定的的目的是為了把學生引導到自己的預設上來,但是打擊了學生的創造力。認識到這個問題後,在下午的課上隨即做了糾正,不能給學生錯誤的導向;六是在評價學生方面還有欠缺,我只知道用簡單的諸如你很棒、回答的不錯等話語,沒有藝術性,起不到既要讓學生有滿足又要讓學生不滿足的作用;七是由於時間的關係沒有進行課堂小結,也沒有把它巧妙的以學生作業的形式佈置給學生,説明在課堂節奏的掌握上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八是字寫的較差,使得精心設計的板書減色不少。

我認為這節公開課雖然順利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是需要改進的地方還很多,在以後的教學中要經常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爭取做的更好。

《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9

質量守恆定律是學生在國中化學中學習的唯一的一條定律,《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不僅要從宏觀和微觀上理解質量守恆定律,還要會運用質量守恆定律進行判斷、分析問題、進行初步的計算,同時質量守恆定律是書寫化學語言----化學方程式所必需遵守的原則之一,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把理解質量守恆定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自認為這節課雖然上得有點磕磕碰碰,但達到了我預先設計的目標。

不過由於在課前沒有充分地進行準備,導致課堂上出現了兩次較大的失誤。

一、宏觀上學生能根據幾個簡單的實驗進行判斷,所以我將重點放在了讓學生設計一套裝置用於驗證產生氣體的反應的質量守恆,結果學生的反饋情況較差。課後我分析了一下原因,有以下幾點因素:

1、學生對密閉容器中氣體壓強的增大或減小會造成的後果還沒有形成概念。學生在物理中還沒有學到氣體壓強,但在化學中雖然已幾次提到,但學生還不能熟練地加以運用,導致課堂上大多數學生認為可在密閉容器中進行產生氣體的實驗。

2、問題設置時沒有一個鋪墊,顯得較為唐突。雖然知道這是一個難點,但在問題的預設時沒有遵循層層遞進的原則,因而導致學生出現“卡殼”現象,雖然經過我的引導,最終得出了答案,但作為一名有經驗的教師不應該出現這樣的失誤。

3、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設計。由於考慮到時間不夠的問題,實驗設計應該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討論和設計,可惜顧此失彼,也許失去的是學生的創造力的發揮。

二、當學生通過一個課件能從微觀上理解質量守恆定律後,自認為將質量守恆定律進行拓展和歸納是應該的,並在此基礎上,為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我預先設計了一系列問題,讓學生進行反饋。

其中根據生成物判斷石蠟的元素組成這道題沒想到學生理解情況不好,只有十五名學生做對該題。説明學生對於質量守恆定律中元素的種類不變還不能馬上理解,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學生對書寫這個反應的表達式出現錯誤,導致判斷錯誤。因此,在課堂上我立刻進行了彌補,並在課後再一次進行補充,學生才理解如何來解這類題。這也反映出在前面的教學中由原子種類不變推導出元素種類不變這個過程過於簡單,以及學生對前面知識的理解包括元素概念和燃燒需要氧氣還沒有完全掌握。

學生的知識是在原有認知水平上逐漸建構起來的。這節課的兩次失誤讓我意識到,作為一名有經驗的化學教師,也許備學生比備教材更為重要。只有在充分了解知識結構體系的基礎上,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生的認知水平,並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才有可能上出一節有質量的漂亮的課,學生才有可能在這樣的課堂中更有效地開展學習。

《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10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質量守恆定律》的第一課時,包括質量守恆定律的涵義、質量守恆的原因及其應用。質量守恆定律是國中化學的一個重要化學規律,是分析物質在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係的理論依據,它的應用貫穿於整個中學化學。本節教材在國中化學裏有着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學生學習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識,對化學反應中物質發生了質的變化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本節課的教學將引領學生對化學反應的認識開始了從“質”到“量”的過渡,也為之後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和計算的教學構建了理論鋪墊,所以本課內容不僅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也是整個中學化學的教學重點之一。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和九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點,確定本課時教學目標為: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質量守恆定律,能説明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係。

2、能運用質量守恆定律解決一些相關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定量實驗,探究化學反應中的質量問題,體會科學探究的方法。

2、 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對質量守恆定律的實質作出解釋,培養學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2、產生學習的成功體驗,享受學習、享受科學。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探究認識質量守恆定律。

教學難點:從微觀的角度解釋質量守恆定律並應用。

4、教學方法

目前,我們正在學習洋思教學模式的先進經驗。洋思科學的教學模式,把學生被上課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充分挖掘學生自我學習的潛力,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的這節課正是借鑑了洋思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方法。採取“出示目標→活動探究→討論交流→歸納整理→鞏固提高”的教學程序。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引導,師生協作,以實驗為基礎,以思維為重點的合作探究教學形式。

5、學情分析

(1)學生的知識狀況:已瞭解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反應的實質,初步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化學反應。

(2)學生的能力狀況:初步掌握了簡單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而對化學探究學習方法的'瞭解尚處於啟蒙階段。

(3)學生的心理狀況:學生剛開始化學學習,情緒和心理都處於比較興奮、好奇狀態,我緊緊抓住這一點。

6、學法指導

(1)實驗探究法:通過自學教材,設計實驗方案,親自動手實驗,學會在科學探究中如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2)合作學習法:通過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合作互助的團體意識。

7、教學過程

先由課前小實驗火柴的燃燒引入課題,難道物質從世界上消失了嗎?物質都有質量,它們的質量哪去了? 引發學生對反應前後質量的思考。進而提問“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化學反應前後元素種類沒有改變,那麼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有變化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中,去親歷實驗並感悟質量變化的關係。

一、板書課題 展示目標

設計意圖:這是洋思教學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通過簡短的一分鐘左右的時間,學生能夠更清楚的明白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二、問題導學 活動探究

活動探究1探究化學反應前後,反應物的總質量與生成物的總質量,引出質量守恆定律。

自學教材,交流實驗方案。

學生進行實驗探究,觀察記錄分析。

方案1 磷燃燒前後質量測定

方案2 鐵與硫酸銅反應前後質量測定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成功的探究實驗,獲得結論,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學會了科學實驗需要嚴謹,主動建構了屬於自己的認知體系。

活動探究2分組討論、解釋質量守恆的原因

學生討論,動畫演示引導學生總結歸納五個不變,兩個改變。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思考合作討論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活動探究3

【演示實驗】碳酸鈉與鹽酸反應前後質量測定

鎂條燃燒前後質量測定。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反思並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現象。

三、當堂訓練 鞏固提高

這以環節,也是我在學習洋思中獲得的寶貴經驗。新課後用五個難度逐級增加的習題,多角度的考察學生對本節知識的掌握情況,暴露學生在學習中的盲點。學生在課上完成作業,並及時進行自我評估,進一步提高了課堂效率。

四、教學反思: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主要採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方法,教師引導,學生為主,師生協作,以實驗為基礎,以思維為重點的合作探究教學形式,着重了兩個體現、三個突出。

1.兩個體現

(1)體現洋思先進的教學理念;

(2)體現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2.三個突出

(1)以實驗為基礎,引導科學發現;

(2)以思維為核心,開展問題探究;

(3)以學生為主體,促進知識內化; 文章來

《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11

在本節課上,我將實驗探究作為教學目標的突破口,整個過程突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目標融為一體的化學教學價值觀。特別是教師的有效啟發引導和學生實驗探究活動,不但使學生能夠較為深刻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含義和內涵,也使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創新能力,以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等活動落到了實處。還讓學生體會和享受學習之快樂。

本節課教學特色有以下幾點:

1.注重啟發學生參與:在教學中學生參與活動程度的關鍵,取決於教師的啟發引導是否到位,此課中教師充分利用了啟發式教學優勢,使教師的主導和學生主體有機結合,讓學生自覺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恰到好處地落實學習情感、實踐探究和各方面能力參培養。

2.強化實施探究過程:在本課的三個探究過程設計中,從(1)演示實驗引導、學生動手實驗探究、彙總學生成果,到得出質量守恆定律;(2)應用媒體動畫、模型模擬,分析磷燃燒的化學變化,總結得出“守恆”的原因;到(3)利用蠟燭燃燒、鎂條燃燒前後質量總和變化分析,鞏固定律,引導探究改進實驗裝置。

3.注重誘導強化方法:在其教學的各個環節均採用和諧誘導,啟發思考的方式,集培養學習方法、激發興趣和培養創新能力為一體。如實驗探究方面,先是猜想、啟發引導,再組織實驗探究,直至學生能夠自主設計和實施探究;再由分組實驗認識質量守恆定律,到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模擬分析質量守恆定律的原因,最終使學生在堅信“定律”的前提下,能夠應用“定律”解決所發現的疑難問題和設計改進實驗的裝置。是層層深入和關注學生實際感知的。

4.突出學習興趣培養:在課的引入階段,恰當地應用化學反應的本質和質量守恆的猜想,引發興趣,使學生產生良好學習動機,從而順暢地進入實驗探究程序,並通過總結學生所得實驗結果得出質量守恆定律。在此基礎上,教師還特意鼓勵學生設計改進實驗裝置,將課堂向培養創新能力的高度自然延伸,很好地落實了教學目標安排。特別是師生間的和諧交流,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究新知的慾望此起彼伏,達到了“我要學、我想學”的境界。

5.關注學生的認知思維:課堂上通過學生將燃着的蠟燭放在天平上,使學生會自覺和不自覺地發現指針向砝碼一端偏移,從而很自然的迸發出尋求原因的慾望和動力。當多數同學認為,“生成二氧化碳與水的質量總和等於消耗蠟燭質量”而同意“反應前後質量相等”的結論時;教材講解質量守恆定律的本質與內涵,將學生的認知水平自然而然地推倒了更高的層面上。再通過鎂條燃燒的實驗,讓學生很快找到天平傾斜的原因,並及時地提出創新改進實驗裝置的要求,把培養能力的教學推到更高的.層面上。真正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創新能力得到提高。

本節課的困惑與反思:

困惑一: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每一個實驗都要使用到天平稱量,托盤天平的操作不怎麼複雜但學生用起來卻很慢,佔時間較長,影響定律原因的內涵挖掘、影響知識鞏固應用的深入。但在反覆實驗中鍛鍊了學生的操作技能,熟練了托盤天平的使用。若使用電子天平,節省寶貴的時間,很快能得出定律,進而分析原因和安排鞏固練習,還能進行改進實驗裝置等創新能力培養。可實施課堂教學時我只能選擇托盤天平,而別的選擇很難實現。

困惑二: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設計有白磷燃燒、鐵與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蠟燭燃燒、碳酸鈉與稀鹽酸、鎂條燃燒六個實驗。只有蠟燭燃燒最熟悉,其他實驗第一次操作,也只能知道它是化學反應,對現象,反應本質不熟悉,會影響知識的形成。再有實驗的數量多,佔用時間長,影響知識能力培養的進一步挖掘。課堂教學時我只選擇了白磷燃燒、鐵與硫酸銅溶液、蠟燭燃燒、鎂條燃燒四個實驗,不知是否恰當。

反思一:探究式教學中如何發揮教師的的指導作用。本節課設計實驗有白磷燃燒、鐵與硫酸銅溶液、蠟燭燃燒、鎂條燃燒。探究活動多,學生參與多,活動形式開放。在組織這麼多活動的同時,要組織學生總結出守恆定律,要分析原因,要鞏固應用守恆定律,還要組織進行裝置的創新改進。教師既是組織者,又是參與者,而更重要的是引導者。教師給學生的不應是平坦的道路,而應是正在修建的橋樁或是槓桿的支點,讓學生自己搭建橋樑,操起槓桿實現應有跨越。

反思二:教學設計要強化追求“預設和達成”的統一。在百分之百成功的鐵與硫酸銅溶液分組實驗中,學生體驗深刻。在平坦順利地得到質量守恆定律的同時,未能展示學生的許多設想和猜測,會失去許多探究機會。所以,備課時要考慮學生會怎麼想,多做出些針對學生認知思維方式預想,上課時要隨時抓住和利用學生提出的問題,從學生的問題出發組織教學,將學習的第一機會和權力交給學生,課堂的教學才有活力和生機。

反思三:要適當強化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在學生自學習方面,不是教師領着學生説邊説邊做,而是教師用預想的設計實施教學。此過程還應有實驗不同的分組,以便對現象不同,裝置不同,結論不同增加分析,在組織學生交流,彙總,提煉,得出結論,可能會更恰當些。更有利於加強學生在探究實踐中的合作,使學生在多種體驗中形成共性的認識,來體驗自然科學的實際形成過程,體驗科學探究過程的嚴謹和從量的方面研究化學變化的實際過程;認識實驗是化學獲取正確結論的方法和手段,從而對化學實驗的各個環節引起足夠的重視。

《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12

質量守恆定律是化學學習的重要內容,學生將從質變到量變、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來學習化學。初步熟悉化學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和方法:提出假設→設計方案→進行實驗→實驗分析→得出結論。

本課時圍繞三維目標展開,旨在更好地落實三維目標,特別是“過程與方法”目標。

本課時的教學設計思路着重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科能力為主要任務,緊緊圍繞這樣的一個設計思路,生活經驗→知識技能→思維品質,生活經驗是基礎,知識技能是橋樑,思維品質是核心。本課的引入從李商隱的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從蠟燭燃燒來引入本課學習,蠟燭燃燒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生活現象,啟發學生思考。然後在後面的學習強化本節課的知識技能(落實過程與方法),主要對紅磷的燃燒以及鐵與硫酸銅反應的兩個實驗分析,在實驗中注重着重培養學生觀察、現象描述、分析實驗現象、獲得結論的過程。在實驗中更細化了對實驗的可觀察點進行引導,如紅磷的'燃燒實驗,引導學生觀察點在於氣球的變化和錐形瓶內紅磷的變化;鐵和硫酸銅的反應觀察點為鐵釘的變化和溶液的變化,強化的觀察點後更利於學生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落點在於從天平的平衡分析反應前後總質量不變的原因。在不斷地深入分析,在經過前人無數實驗的基礎上得出了質量守恆定律這一偉大的定律,是一個普遍規律。質量守恆定律的學習難點在與理解質量守恆定律和質量守恆定律的微觀解釋,在教學過程中,增加對質量守恆定律的關鍵詞分析,增強對質量守恆定律的理解。在從微觀層面理解質量守恆定律,以水分解為例,以動畫形式來水分子的分裂過程,非常地直觀,很利於學生對化學反應的微觀實質進行分析。課時的最後以蠟燭燃燒後天平不平衡來回應該課時的學習(回顧生活經驗),提出蠟燭燃燒天平不平衡是否違反了質量守恆定律,激發學生的思維,也強化了對質量守恆定律的理解。

質量守恆定律的學習對後面所學習的化學方程式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一個重要的基礎。

《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13

本課題《質量守恆定律》,課程標準是這樣規定其內容目標的:“認識質量守恆定律,能説明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係。”基於對課標的理解,我認為質量守恆的理解是教學重點,質量守恆的微觀解釋是教學難點。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把理解質量守恆定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自認為這節課雖然上得有點磕磕碰碰,但達到了我預先設計的目標。

本節課教學特色有以下幾點:

1.注重啟發學生參與:在教學中學生參與活動程度的關鍵,取決於教師的啟發引導是否到位,此課中教師充分利用了啟發式教學優勢,使教師的主導和學生主體有機結合,讓學生自覺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恰到好處地落實學習情感、實踐探究和各方面能力參培養。

2.強化實施探究過程:在本課的三個探究過程設計中,從(1)教師演示實驗引導學生。(2)應用多媒體動畫微觀展示電解水化學變化,總結得出“守恆”的微觀原因;(3)利用蠟燭燃燒、鎂條燃燒前後質量總和變化分析,鞏固定律,引導探究改進實驗裝置。

3.注重誘導強化方法: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均採用和諧誘導,啟發思考的方式,集培養學習方法、激發興趣和培養創新能力為一體。如實驗探究方面,先是猜想、啟發引導,再實驗探究,直至學生能夠分析質量守恆定律的原因,最終使學生在堅信“定律”的前提下,能夠應用“定律”解決所發現的疑難問題和設計改進實驗的裝置。是層層深入和關注學生實際感知的。

4.突出學習興趣培養:在課的引入階段,恰當地應用化學反應的本質和質量守恆的猜想,引發興趣,使學生產生良好學習動機,從而順暢地進入實驗探究程序,並通過總結學生所得實驗結果得出質量守恆定律。在此基礎上,我還特意鼓勵學生設計改進實驗裝置,將課堂向培養創新能力的高度自然延伸,如在“蠟燭燃燒、鎂條燃燒前後的試驗中如果要保證天平平衡我們應如何改進裝置?”,當學生都得出要保證裝置密閉的答案時,我馬上提出一個引申的問題“需要對已有的裝置如何調整才能使他密閉?”這時有同學説可以在將藥品放在一個大燒杯中,這個答案非常好所以我及時給予了表揚,接着我又把問題答案帶回到這節課的第一個試驗為什麼“白磷燃燒”天平能平衡?學生很快回答因為導管上繫了氣球不露氣。這樣很好地落實了教學目標安排,特別是師生間的和諧交流,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究新知的慾望此起彼伏,達到了“我要學、我想學”的境界。

5.關注學生的認知思維:課堂上通過學生將燃着的蠟燭放在天平上,使學生會自覺和不自覺地發現指針向砝碼一端偏移,從而很自然的迸發出尋求原因的慾望和動力。當多數同學認為,“生成二氧化碳與水的質量總和等於消耗蠟燭質量”而同意“反應前後質量相等”的結論時;教材講解質量守恆定律的本質與內涵,將學生的認知水平自然而然地推倒了更高的層面上。再通過鎂條燃燒的實驗,讓學生很快找到天平傾斜的原因,並及時地提出創新改進實驗裝置的要求,把培養能力的教學推到更高的層面上。真正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創新能力得到提高。

本節課的困惑、不足與反思:

困惑一:本節課的'最佳學習方法應是學生親手實驗探究質量守恆定律,但在實施教學過程中,由於實驗儀器、多媒體應用等原因,並沒有安排在實驗室授課,學生失去一次動手的機會,只能看我做實驗來推結論。中學生求知慾強,平時上課很多學生主動幫我取、送儀器就是想多接觸化學儀器和用品,但二中九年級學生課業重,學習緊,很難保證實驗課都在實驗室完成所以實施課堂教學時我只能選擇這種方法授課,而別的選擇很難實現。

困惑二:在教材中,設計有白磷燃燒、鐵與硫酸銅溶液、碳酸鈉與稀鹽酸、鎂條燃燒四個實驗。只有白磷燃燒學生最熟悉,其他實驗第一次操作,也只能知道它是化學反應,對現象,反應本質不熟悉,會影響知識的形成。再有實驗的數量多,佔用時間長,影響知識能力培養的進一步挖掘,我對教材改進用學生熟悉蠟燭燃燒代替碳酸鈉與稀鹽酸,並在課前與洪老師探討其可行性。所以課堂教學選擇了白磷燃燒、鐵與硫酸銅溶液、蠟燭燃燒、鎂條燃燒四個實驗,不知是否恰當。

不足一:有些實驗如鐵和硫酸銅反應完全可以由學生親自動手完成。學生的體驗是教師無法取代的,這個問題在教學設計時有考慮。但想到學生從未親手使用天平為節省時間所以作罷。

不足二:凸現學生主體地位不夠,給學生表現的機會太少,我説的太多個別地方略顯拖沓。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像洋思中學學習,多給學生時間和機會。

不足三:個別學生頭腦靈活,課上積極活躍,但作為授課的主體是全班同學,當我提出問題時大部分同學正在思考他已經説出正確結論,有些惰性學生就不再想答案,影響了授課的全面性。這些天我經常課下和他溝通,在表揚他聰明的同時對他提出希望為全班同學着想,給別人回答的機會,我開玩笑的和他説“你是大將應壓後陣,有難題找你解決”。他開心的接受,在最近幾天教學中偶爾還是搶先説出答案但情況已明顯好轉。

反思一:探究式教學中如何發揮教師的的指導作用。本節課設計實驗有白磷燃燒、鐵與硫酸銅溶液、蠟燭燃燒、鎂條燃燒。探究活動多,學生參與多,活動形式開放。在組織這麼多活動的同時,要組織學生總結出守恆定律,要分析原因,要鞏固應用守恆定律,還要組織進行裝置的創新改進。教師既是組織者,又是參與者,而更重

要的是引導者。教師給學生的不應是平坦的道路,而應是正在修建的橋樁或是槓桿的支點,讓學生自己搭建橋樑,操起槓桿實現應有跨越。

反思二:教學設計要強化追求“預設和達成”的統一。在百分之百成功的鐵與硫酸銅溶液分組實驗中,學生體驗深刻。在平坦順利地得到質量守恆定律的同時,未能展示學生的許多設想和猜測,會失去許多探究機會。所以,備課時要考慮學生會怎麼想,多做出些針對學生認知思維方式預想,上課時要隨時抓住和利用學生提出的問題,從學生的問題出發組織教學,將學習的第一機會和權力交給學生,課堂的教學才有活力和生機。

給自己的一點建議:

1、常反思:例如,平時每一次上課後,要多問問,是否完成教學目標?這次課堂效果如何?教學方法是否適當?是否激發了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給學生創造了怎樣的學習條件和環境?常常這樣問後,我們就會不斷地改進我們的教學方法,不斷地注入新的血液,不斷地更新我們的教學理念,長期以往就會找到更好、更適合、更完善的教學設計。路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只要我們腳踏實地的去做,總有成功的時候。

2、虛心請教:俗話説:“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教師,工作經驗不足,要虛心的向老教師或有經驗的教師請教。主動向他們學習,多聽他們的意見、多觀摩他們的課堂教學、多吸取他們的教學經驗。人常説:“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要多。”確實是這樣,老教師經驗豐富,見多識廣,我們多向他們虛心請教是應該的。

3、充分利用資源:如今是科技信息飛速發展、知識不斷更新變化的時代。對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發展,我們需要適應它,而且要緊跟着它的節奏。那麼我們需要充分利用網絡給我們帶來的資源,不斷給我們的教學注入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4、不滿足現狀:什麼時候都要認識到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是最好的,還有更好的。有了這個理念,我們需要不斷的學習鑽研教材,不斷的提高我們的教學素養。要知道“要給學生一碗水,我們必須有一桶水;要給學生一桶水,我們應該是一條河。”所以我們只有不斷的充實自己,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工作起來才能得心應手。

這節課的兩個困惑、兩個反思、三個不足讓我意識到,作為一名有經驗的化學教師,也許備學生比備教材更為重要。只有在充分了解知識結構體系的基礎上,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生的認知水平,並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才有可能上出一節有質量的漂亮的課,學生才有可能在這樣的課堂中更有效地開展學習。

《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14

一、教學設計理念反思

《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倡導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聯繫、應用過程中養成科學的態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在“做科學”的探究實踐中逐漸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所以本節課我將探究學習引入課堂,在課堂上向學生呈現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進行實驗——解釋與結論——表達與交流,突出制定計劃與實驗體驗。通過學生自主探究親身體驗來主動建構知識。上課的實踐證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主動探究問題的慾望強烈,喜歡動手實驗,喜歡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用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指導教學設計本節課獲得成功的重要保證。

二、學法指導反思

經過前面課程的學習鋪墊,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操作技能和根據化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對化學實驗充滿興趣,教師所要做的就是點燃學生的探究慾望,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分組實驗。

在教學中我注重合理引導,對概念中的“參加”、“化學反應“、“全部”、“質量總和”“生成”的關鍵詞語進行強調,引導學生理解定律,做到概念的自然生成。

在教學中我注重讓學生動起來,動手實驗、動腦思考、動口朗讀,通過多種感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體驗科學知識發現過程。

在教學中我注重多媒體的適時使用,將質量守恆定律的微觀解釋,用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把抽象的微觀粒子變成具體形象的動畫演示。使本節課的難點得以突破。利用多媒體增加課堂練習的容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邏輯思維,拓展學生思維的寬度和廣度,加強學生對知識深刻理解,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師生的互動,本節課實現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大膽實踐,落實課標理念,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

三、教學過程反思

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創設情景導入新課,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對老師的感情。新課的導入起到了預想的目的。

對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反應前和反應後物質的總質量是否發生改變的猜想,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小組制定方案,先教師不要求實驗內容,讓學生自由發揮,這樣可以鍛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但時間應把握好,否則完不稱對預定實驗方案的`設計。對實驗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帶有普遍性的操作問題,教師要及時糾正,規範學生的實驗操作,讓學生知道化學實驗的嚴謹性、科學性。

實驗結論的歸納,學生很容易得出,但對碳酸鈣與鹽酸在敞口容器中的反應的分析,要及時引導到對概念的深刻理解上來。定量研究的相關知識拓展,應點到為止,不宜作過多的拓展。

在質量守恆定律的微觀解釋教學中,通過對具體化學反應的微觀動畫分析,重在引導學生理解原子的質量、種類、數目的不變。

在課堂練習的環節應着重於對質量守恆定律理解和應用,特別是對關鍵字詞的理解,通過練習,讓學生對概念有二次的認識和昇華。

在課堂小結方面,教師應引導學生從知識與方法兩個方面進行總結,讓學生不但學到知識,更學到了科學探究的方法。

本節課教師的角色轉換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當的不是知識的灌輸,而是一名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課堂教學在平等民主的氛圍自然進行,做到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具體講就是思維互動、操作互動、言語互動、情感互動。實驗的反思與評價對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科學態度起到很好的效果。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實踐,我自覺我在語言方面還需要不斷錘鍊,要儘量做到簡潔而清晰,在課堂時間的調控上還需要更多的預設,做到遊刃有餘。

《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15

質量守恆定律是學生在國中化學中學習的唯一一條定律,《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不僅要從宏觀和微觀上理解質量守恆定律,還要會運用質量守恆定律進行判斷、分析問題、進行初步的計算,同時質量守恆定律是書寫化學語言-化學方程式所必需遵守的原則之一,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把理解質量守恆定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質量守恆定律是學生在國中化學中學習的唯一一條定律,《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不僅要從宏觀和微觀上理解質量守恆定律,還要會運用質量守恆定律進行判斷、分析問題、進行初步的計算,同時質量守恆定律是書寫化學語言-化學方程式所必需遵守的原則之一,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把理解質量守恆定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由於我對國中化學教學工作經驗不足,同時尚無機會聽有工作經驗的老師上過此課,因此我只能通過閲讀課程標準、教材、教師教學用書以及利用網絡來充實我的教學設計。我在查詢資料的時候發現,很多老師在講解質量守恆定律的時候,大多是按教材的順序,按部就班的進行,因此我就在想,能不能走一條不一樣的路?即先理論再實踐最後理論的順序來講解質量守恆定律一課。於是我就按照上述順序開始進行教學設計,並付諸於實踐。

一、公開課後,我進行了認真的教學總結和反思,認為自己在公開課中的表現有閃光點,也有不足。其中好的方面表現在一是能大膽創新;

二、是從複習化學反應的實質出發,通過學生用生活中熟悉的蘿蔔和歡團來代替我們用肉眼看不見的氧原子和氫原子,把電解水過程中水分子到氫分子和氧分子的過程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

三、是課堂氣氛比較好,這源於我和學生平時的關係比較融洽;

四、是演示實驗示範性比較好,能夠一邊實驗一邊提醒學生接下來需要怎麼做。

不足之處在於:

一、是有新課程的理念但是還很稚嫩,需要進一步的強化;

二、是不能放手讓學生去討論,總是在少部分成績較好學生有一點明白是就急於自己宣佈正確答案;

三、是在學生讀出的天平讀數有問題時沒有立即糾正;

四、是語言表達不夠準確,例如不能説有的化學反應不遵守或者違反質量守恆定律,這樣容易給學生錯誤的暗示;

五、是出現了學生的答案其實是可行的卻被我否定的情況,雖説否定的的目的是為了把學生引導到自己的預設上來,但是打擊了學生的創造力。認識到這個問題後,在下午的課上隨即做了糾正,不能給學生錯誤的導向;

六、是在評價學生方面還有欠缺,我只知道用簡單的諸如你很棒、回答的不錯等話語,沒有藝術性,起不到既要讓學生有滿足又要讓學生不滿足的'作用;

七、是由於時間的關係沒有進行課堂小結,也沒有把它巧妙的以學生作業的形式佈置給學生,説明在課堂節奏的掌握上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八、是字寫的較差,使得精心設計的板書減色不少。

我認為這節公開課雖然順利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是需要改進的地方還很多,在以後的教學中要經常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爭取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