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摔跤》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摔跤》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摔跤》教學反思

《摔跤》教學反思1

教學時,我把二人摔跤的過程分解為四個環節,抓住人物關鍵性動作,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性。比如在摔跤賽前的準備,我引導學生品讀“嘎子虎勢兒一站”,品讀出這是一個氣勢逼人的嘎子;第一回合的較量時,我引導學生品讀揣摩“嘎子猴兒似的蹦來蹦去”,明白這是一個機警敏捷、富有心計的嘎子;抓住動作“塌、合、鼓”品出這是一個沉穩老練、憨厚老實的胖墩兒;在第二回合的僵持時,引導學生抓住“推拉拽頂”,理解嘎子使出渾身解數也無濟於事,從而品讀嘎子的求勝心切;在決勝局中,抓住“勾”讀出嘎子的沉不住氣,爭強好勝。在品讀揣摩中感受作家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然後在摔跤過程的精彩回放中總結出本課刻畫人物形象的方 法:連續性動詞的準確運用刻畫了嘎子、胖墩兒兩個鮮活的人物形象。

但是一堂課上下來,有一些教學環節的處理的還不夠恰當,通過認真的課後反思,我覺得以下幾點需要努力改進:

1、課前的'準備和課中生成的預設還不夠充分。課前學生在描敍我時,用到了“魁梧、風度翩翩”這些和我個人特點不符的詞,出乎我的預設,就不會相機引導學生觀察我的衣着、外貌,使學生明白認真觀察才能抓住人物特點。在品讀嘎子的富有心計時,把嘎子摔跤憑藉手疾眼快這環節忘了,板書也忘了一部分。

2、課堂中引導性的語言不夠簡練,應該再具有啟發性和引導性。借班上課,在師生不熟悉的情況下,怎樣在課堂上關注更多的學生,使學生真正的參與進來,在這一方面還需努力。

3、在摔跤過程精彩回放時,為了增加課堂氣氛,我讓學生模仿,上台表演。這個表演的過程對學生理解動作的準確性和連續性沒有多少幫助,甚至是無效。所以今後課中在設計表演環節時要慎用,以免落入表面熱鬧實則無效的尷尬局面。

《摔跤》教學反思2

我是一個從事幼教工作十餘年的一線幼兒教師,在與孩子們朝夕相處的時光歲月裏,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幕幕:

鏡頭一:離園時,家長看着自家寶寶因玩耍而弄髒的衣服一臉的不高興,對孩子質問道:“給你講過多少遍了,不要弄髒衣服!你看xxx多乖啊,衣服乾乾淨淨的。”孩子興奮無比的小臉立刻晴轉多雲,老師也陷入尷尬的境地。

鏡頭二:入園時,家長看到孩子步履蹣跚地上樓一臉擔心地説“別摔下樓梯!”彎腰抱起孩子徑直朝教室走去。

鏡頭三:小區裏新安裝的攀爬架吸引了孩子的眼球都躍躍欲試。“不要爬,摔下來骨折就麻煩了,整天跟個野孩子似的,真不讓人省心。”家長便連拉帶扯的讓孩子遠離了他們心中的是非之地。

就這樣在生活中,“不許……不許……”成了很多家長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對孩子千叮嚀萬囑咐,唯恐衣服弄髒了鞋子弄破了,唯恐摔着了、磕着了。殊不如孩子會從運動中會獲得各種自我保護的方法,愛動的孩子往往不容易摔跤,相反,那些平時不愛運動的孩子走路一搖一晃,稍一跑動,才會摔倒。更不知,在這些“禁令”之下,小時候被束縛在兒童車、兒童座椅、背袋、嬰兒牀內或兒童高腳椅等“封閉設備”中的孩子又一次被束縛了手腳。手機成了孩子的玩伴,於是有了一個個“眼鏡孩”,還有了一個個小胖墩。

為了迎合家長,做到衣不沾土鞋不帶泥,以及確保孩子的安全萬無一失,幼兒園裏老師也成了影響孩子運動發展的“幫兇”:縮短孩子的户外活動時間,控制孩子户外遊戲方式,具有挑戰性的户外活動器械被擱置到被人遺忘的角落,不敢問津。

當孩子咳嗽發燒不斷,輸液打針還不好轉,往返於家與醫院時;當孩子因受視力限制,影響上大學選專業時;當孩子因為過胖體質,自尊心受到傷害器官功能受到損傷時,我們才意識到運動的重要性,不得不承擔起剝奪孩子運動權利,限制了孩子運動自由的後果。

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20xx年國民體質監測結果顯示:少兒體質狀況連續多年呈下降趨勢, 我國少兒體質總體狀況不容樂觀。 近年, 對7-18歲少年兒童體質健康狀況抽樣調差結果發現:少兒們身體的敏捷性、協調性、耐力都不夠好,尤其是腿部肌肉耐力發展不佳,國小三年級前的少兒雙腿耐力的發展,竟然處於停滯狀態。某中學最近為全校同學體檢,發現體能不佳的同學比比皆是。由於缺乏運動,一些少兒新陳代謝功能紊亂,學習時更容易出現焦躁、倦怠狀態。這些事例向我們發出一個強烈的警報—— 少兒運動能力和健康十分堪憂。

一提到運動,可能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健身房、游泳班、跆拳道等,其實不然,對於孩子來説運動無處不在。因為人的運動能力是分階段的,到了哪一階段,他就應該具有哪一階段相應的能力。幼兒時期的孩子就應從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培養開始,有些父母對孩子過分關愛,吃飯要喂、穿衣要幫,事事都要包辦。今天的孩子伸胳膊伸腿的機會少了,適宜兒童的活動空間也被聳立的高樓大廈,售價可觀的車位所佔據,而豐富的電視節目、電腦遊戲及其它要求孩子“坐下來”“靜下來”的新產品卻越來越多。父母帶孩子出遊,也是選擇事宜的交通工具外出,孩子走、跑、跳的機會大為減少。

在幼兒園裏,六一排練節目不到十幾分鍾孩子就直呼“老師我累了”,家長因心疼給孩子遮遮掩掩“肚子疼,休息半天”“沒睡醒,明天再去”。還有好些孩子不會扣子,不會用勺子,不會使筷子。但是家長們卻不以為然以為這些都是小事,早一天晚一天無所謂,遲早會學會的`。但“吃飯、穿衣絕不是生活小事,它體現了幼兒的運動能力和動手能力。”父母事事包辦代替,對孩子約束過多,會讓孩子錯過許多能力發展的關鍵期。目前很多孩子的運動能力落後於他的發展階段。面對這些孩子我不禁想:這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嗎?將來他們如何才能擔當起建設祖國的重任?

其實,運動能力的下降不僅僅是動作的協調能力下降,抵抗能力下降,還會給孩子帶來好多負面影響:

1.身體發育

因為運動能夠起到牽拉肌肉和韌帶、刺激軟骨增生的作用,對脊柱和四肢骨骼的增長很有利。同齡的孩子中,沒有運動習慣比有運動習慣的平均要矮4-6釐米。

2.智力發育

“對於孩子來説,越動越聰明。”父母在合適的時候給予孩子合適的刺激,將有助於他們腦神經的健康發育,為日後社交、情緒控制和學業發展奠定基礎。

手被稱為身體的大腦,還有人説孩子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因此手部精細運動鍛鍊不足,也會影響孩子的智力和今後的握筆寫字能力。所以説玩沙、玩泥巴這種不被家長看好的遊戲,對於孩子的智力發育來説,與彈鋼琴有異曲同工之妙。

反之,如果孩子很難有自覺運動的能力,就會導致不能很好地控制自身,表現為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幼兒記憶力沒有持續性等諸多影響學習的問題。

3.心理素質

咱們不難發現運動量足的孩子比運動量缺乏的孩子顯得更精神、自信、抗挫和合羣。這是因為運動會提高孩子對身體的控制能力,在運動中克服恐懼感,鍛鍊合羣、堅持和專注的品質,並體驗成就帶來的愉悦感和自信心。

4.社交能力

孩子在參加技巧性和團隊性的運動遊戲時,溝通協作能力,包括分配任務、合作支持、規則意識、問題解決能力等都能得以鍛鍊。而獨處自玩的孩子缺乏相應的社會化學習環境,相關的社交能力也會落後於經常運動的孩子。也就是説如果想讓孩子的情商得到發展,運動的力量也是不容小覷的。

教育部發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保證幼兒的户外活動時間,提高幼兒適應季節變化的能力。幼兒每天的户外活動時間一般不少於兩小時,其中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季節交替時要堅持。”

為了讓孩子在活動中不摔跤,在將來人生道路上少摔跤。現在,就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放開孩子們的手腳,還他們自由運動的時間、空間。讓他們盡情的動起來,嗨起來吧!

《摔跤》教學反思3

本組課文圍繞“作家筆下的人”這一專題,學習目標是感受作家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並在習作中學習運用。《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這篇課文語言很生動有趣,把倆人摔跤的過程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反思這節課,有以下感想。

一、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

這篇課文中有很多詞語運用的生動形象,抓住這些關鍵詞語,有利於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性。比如:學生品讀“虎勢兒”一詞時,我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走近小嘎子,用眼睛去發現,去觀察,結合表演,體會到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嘎子,我在教學設計時,把與小嘎子動作神態相關的句子組合成一段,讓學生從中找出能表現小嘎子性格的詞語。課堂上,學生很快就找到這些詞語,我讓學生把這些詞語放到課文中去,放到它所在的那句話中去,一邊細細品讀,認真品味。“虎勢兒一站”就是作者運用的很準確的一個詞語。學生從字面中的“虎”,看到了氣勢洶洶。

二、演出人物形象

在讓學生讀後,我更多的是讓學生表演。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先讀,再演。小嘎子的自信與好勝,胖墩兒的憨厚老實,學生在表演中能體會到人物的性格特徵。而且,表演還讓學生學習的興趣得到激發,課堂氣氛活躍。

三、學以致用

在分析描寫人物方法時,應穿插適當的“學以致用”練習,讓學生試寫。我選取學生平時愛玩的“鬥牛”遊戲,讓兩個學生表演,其他學生認真觀察,並寫一個人物的小片段,在巡視的過程中,我對運用人物描寫(神態、動作、心理、語言)等方法的同學加以表揚,這樣的效果很不錯。

《摔跤》教學反思4

《摔跤》主要寫了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的情景。先是由小嘎子提議摔跤,在摔跤的過程中,他時時處處想使巧招,結果反被胖墩兒摔了個仰面朝天,反映了小嘎子頑皮、機敏、爭強好勝、富有心計的個性特點。

文中對小嘎子摔跤時的動作描寫極為細緻。作者用了“站、圍、蹦、轉、揪、推、拉、拽、頂、扳”等表示動作的詞語,從不同的方面對小嘎子的摔跤動作進行了細緻描繪。在這當中,還夾雜着對嘎子心理活動的描寫,比如,“欺負對手傻大黑粗,動轉不靈,圍着他猴兒似的蹦來蹦去,總想使巧招,下冷絆子”“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氣,剛想用腳去勾他的腿”,這些描寫從另一個側面豐富了人物性格。動詞的準確運用和心理活動的細緻刻畫,塑造了小嘎子這個兒童形象,顯示出作者在人物刻畫上的功力。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夠更直觀地感受文中兩個人物形象的特點,我在課堂開始給學生觀看了《小兵張嘎》中嘎子和胖墩摔跤的視頻材料,通過真實的聲音、生動的畫面讓學生認識這兩個小主人公。另外把文中的重點詞句出示在大屏幕上,讓學生一目瞭然,把利用幻燈片的動畫設計功能,把學生需要重點理解的字詞以紅體字和閃光字標註出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可是結尾,再次讓學生欣賞視頻動畫,加深對人物的印象。

這節課我在指導學生朗讀的同時,給時間學生表演朗讀,適時讓學生把主人公的動作、語言和神態等表演出來。此外,還要有思維的直觀,表格的'運用,鮮明的顯示對比,讓學生較快 掌握文章的人物描寫方法。

學完本課,我覺得:首先要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初步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接着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閲讀,邊讀邊在頭腦裏浮現小嘎子與胖墩摔跤的情景,可以採取邊讀邊想象的方法,邊讀邊加上動作體會的方法,播放小嘎子與胖墩摔跤的電影片段讓學生觀看,以增強學生的親身感受;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讀了課文,小嘎子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你是從課文的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課文又是通過什麼方法塑造這一形象的。最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進 一步體會人物形象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摔跤》教學反思5

根據“讀寫結合”的主題確定的這篇文章,得到了黃永敏老師的贊同,稱讚是一篇讀寫結合的好範本。試教的'第四次,我已全然沒了激情,本來就不大美味的課此時覺得純屬“清湯一碗”,但在磨課的過程中還是不斷地收穫着,就此羅列以下:

一、教學目標應集中、明確。俗話説:多則惑,少則得。從最初設定的三四個目標到現在僅存的一個目標:通過説一説、演一演等方式正確理解動作形象,並能最大程度準確運用動詞來遷移表達,單一目標明確指示性會讓學生更有方向。

二、倡導“讀寫結合,得意得言”的語文教學理念。只重思想內容,忽視表達方法不是大語文的本旨所在。要寫好,必須先讀好,必須認認真真地讀,弄清楚作者是怎麼寫的。這包括理解文章的寫作順序及準確理解各種不同的動作形象等等。熟讀、理解是基礎。其次才是結合藉助文本的可仿性和可生成性,着眼於解決學生習作“無米之炊”的“瓶頸”。

但如何才算是紮實有效地落實了習得方法和嘗試表達運用,卻不是“魚與熊掌”可以馬上兼得的。知識有理解、消化、積累的一個過程,不斷地咀嚼進新方法,達到質變,方能慢慢學會表達。

三、擺正教師引導者的位置,不拘泥於形式,讓學生有所得是評價一堂好課的唯一標準。

《摔跤》教學反思6

本節課我以中國武術中的中國式摔跤為主教材,在我認為中國武術中包括了摔跤的技法,可是課後經過王老師和評委的指點説的思路是錯誤的不太明確,今後要努力做好課前的準備,本節課我用中國式摔跤的中的《揣》作為主教材,用短片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氣氛,用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中國傳統體育的認知,在我的傳授過程中,學生們學習熱情都很高,也學習的很認真。但在用跳繩輔助練習的時候由於我事先沒有預料到學生由於學習氣氛較高,動作幅度過大,造成將輔助同學的手中的繩把拉落,造成一定的安全問題,但我即刻叫停,又詳細講明要求在之後的`聯繫中好了許多,所以在以後的課堂中一定要多方面考慮問題做好一切準備,在遊戲的過程由於我緊張怕上課超時,所以忽略了學生在輔助練習中用到的跳繩,可能會在遊戲中存在安全隱患,沒有急事收回器械在以後的課堂上要多加註意,本節課學生能基本掌握了中國式摔跤《揣》的基本步伐和手勢,學生的學習熱情較高通過本課我達到了讓學生初步瞭解中國傳到體育的意識和對傳統武術的熱愛,在今後自我保護意識上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但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安全問題有所忽略在以後的課堂要多加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