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愛蓮説》教學設計及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愛蓮説》教學設計及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愛蓮説》教學設計及反思

《愛蓮説》教學設計及反思1

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積累文言詞句,掌握“蕃”“染”“植”“鮮”等詞的意義。

2、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從個人情趣、愛好和風格,展開想象,感悟做人的道理,學習蓮花潔身自好的高貴品質。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朗讀背誦,掌握重要實詞。

教學難點:以花喻人的含義。

教學過程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

【導入】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周敦頤的《愛蓮説》,“愛蓮説”是什麼意思呢?誰來談談?“説”,古代的一種文體,多用敍事、寫人、詠物的形式來闡述見解、説明道理。“愛蓮説”這個題目的意思是什麼呢?説説愛蓮的道理。荷花因其美麗高潔,很得詩人喜愛,你還知道哪些寫荷的詩?請起來背誦一下。

活動2

【講授】講授

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1、學生自由朗讀,讀準字音。

2、疏通文意。學生看註釋,教師提示:

蕃:多。自:從。予:我。濯,洗滌。清漣:清水。妖,美麗而不端莊。不蔓不枝:名詞作動詞,不牽牽連連的,不枝枝節節的。不生枝蔓,不長枝節。益:更,越。亭亭:聳立的樣子。植:古義:樹立;今義:種下。褻玩:玩弄。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噫:感歎詞,相當於“唉”。鮮:少。宜:應該。

活動3

【活動】活動

品讀課文。

1、找出描寫蓮花的那句話並説説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花的?

教師提示:

角度特點品質

環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形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味香遠益清

觀賞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這些語句對蓮花作了生動逼真,盡善盡美的.描繪。你們覺得作者僅僅只是在描寫蓮,讚美蓮嗎?

不是。文章後面説“蓮,花之君子者也。”

3、看來,作者是把蓮比作君子的,君子是什麼意思呢?

在我們的文化中“君子”與“小人”是一個相對應的詞。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4、結合蓮的形象,發揮想象,説説作者賦予蓮花哪些君子的品格?

角度特點品質

環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不媚於世

形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內心通達,行為正直

香味香遠益清美德佈於四方,聲名遠揚

觀賞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堅守節操端莊嚴肅被人敬仰

5、文章詠蓮,卻還寫了菊和牡丹,在作者的眼裏,這兩種花還指代什麼人?

菊:隱逸者封建社會裏,有些人不願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便隱居避世,稱為隱士。

牡丹:富貴者追逐名利富貴的人。

6、這三種花都有人喜歡,哪一種花喜歡的人最多?從中你感悟到了什麼呢?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當時的社會上真隱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愛富貴的人很多。寫菊是正襯,寫牡丹是反襯。

7、三種花作者都喜歡嗎?從中看出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

“予獨愛”三字表明作者只喜歡蓮,也可以説成是隻有作者才喜歡蓮。可見當時的社會追名逐利已蔚然成風,道義已蕩然無存。面對當時的不良世風,作者不同流合污,努力追求高潔的品格。

8、這種通過寫一種自然物來表白自己的心志,這種寫法就叫做什麼?

託物言志。

活動4

【活動】活動

背誦課文。

活動5

【活動】活動

結束語:

同學們,我們生活的環境雖然已經很好了,但也可能有不如意的方,甚至於在某一個特定的時間裏,可能是特別嚴重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怎麼辦?當我們不能改變環境的時候,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保持自己心靈的一方淨土,保持自己精神上的家園。

板書設計:

菊:隱逸者(正襯)污濁的社會中不同流合污,保持高潔的品行

蓮:君子

牡丹:富貴者(反襯)

託物言志

《愛蓮説》教學設計及反思2

教材分析

《愛蓮説》是七年級下學期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

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熟悉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養成誦讀的習慣,在反覆誦讀中,領會文章內涵,並對作品精美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和技能:積累文言詞語,疏通全文,瞭解文學體裁和什麼是“託物言志”。

2.過程和方法:反覆朗讀以至成誦,整體感知課文,理解精美語言特色。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到文章的美,能找出描寫蓮花的句子,並體會蓮的高貴品質。

課文篇幅短小,雖寥寥幾筆,意卻在言外,有一唱三歎之致。學生在多次誦讀的之後,能瞭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蓮”美麗的形象,優美語言的欣賞,並體會蓮的高貴品質作為本課的重點。把託物言志的手法作為本文難點。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識基礎,能借助課文下面的註釋和已有的文言知識初步讀懂課文。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認識及模仿能力強。因此教學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淺入深,以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用多媒體手段突破重點難點,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反譯並熟背課文;

2、瞭解襯托的寫作方法及其作用;

3、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二)過程與方法:

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中,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對課文進行創造性的學習。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文中運用襯托手法的作用和託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

把握文章的主題旨,理解映襯手法。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1、情景導入

由多媒體配樂展示荷花的圖片(引入情景)

學生回憶相關詠“蓮”或“荷”的詩句

學生初步感受“蓮”的形象

2、誘思導學

教師出示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點撥指導。

1 學生自讀課文:弄清字、詞、節奏。

2 學生自讀把握語氣和節奏。

3 學生齊讀課文,整體感知。

4 分組疏通文意,學生對照註釋及提示理解文意。

培養學生自己思考問題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

3、合作探究

教師出示學生探究的內容。(多媒體展示)

1、什麼是“説”?

2、看課文註釋,畫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3、文章開頭為什麼先寫陶淵明和世人的愛好?

4、文中寫了哪些花?重點寫什麼?為什麼要寫其他的花?

5、文章僅僅是寫花嗎?採用了什麼寫法?花與人有什麼關係?

6、哪些地方是寫蓮的?從哪些方面寫蓮的?

7、蓮花有什麼特點?作者為什麼喜歡蓮花?

8、作者為什麼發出“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的感歎?作者的感歎説明了什麼?

學生分組討論,與教師的點撥和學生的學習合。成績不錯的學生更注和積累,成績略差的同學的理解並及時消化與及理。

讓學生自主思考,深入理解文章內涵。

4、朗讀背誦指導

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來實現。

男女生分段朗讀,自由朗讀,教師提問,學生用書上的原句回答等。!

通過提問背誦課文,同時能為理解性默寫打基礎。

5、拓展延伸

1 與蓮花有關的詩歌

2 寫幾句關於蓮花的'話可以是對蓮花的描寫,學習本文的感受,對生活態度的思考

學生思考討論後回答

體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

6、課文總結

1 歸納主題(找出中心句)

2 瞭解本文襯托的寫法

本文中,作者除了寫蓮,還提到了什麼花?幾次提到?作用是什麼?

襯托的兩種類型——正襯,反襯

(1)陶淵明愛菊

世人愛牡丹(襯托,表現自己獨愛蓮,與眾不同)

予愛蓮

(2)菊 花之隱逸者

牡丹 花之富貴者(襯托,表現蓮的品格高出百花)

蓮 花之君子者

(3)菊之愛 陶後鮮有聞

蓮之愛 何人(襯托,感慨世風惡濁,表現作者潔身自好)

牡丹之愛 眾

全面掌握文章內

板書設計

愛蓮説 周敦頤

生長環境———濯清漣而不妖 純真自然,不媚於世

體態 ———中通外直 內心通達,行為正直

香氣 不蔓不枝 不攀附權貴

香遠益清 美名遠揚

亭亭淨植 高潔獨立

風度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自尊自愛,令人敬佩

託物—————喻人

菊花牡丹 對比烘托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我在教學設計中努力探求一種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把學生活動有機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的方法,着眼引導學生通過自學,培養他們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以獲取知識、提高素質、增長能力。設計的重點放在學生通過自學,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掌握知識的方法上,並把課堂當作他們能力展示的天地,激發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但是在其中令我不滿意的是,不是所以的學生都能參與其中,有些學生還是沒有調動起來,我應該在以後的教學中多多找尋方法,促進我和學生共同進步。

教學反思

一、內容太多,課堂太緊張。可以考慮減去課堂環節的“2、口語練習,同時進一步理解課文”,變之為課外練習;補充資料可以再精簡,或只是提到即可,不必全詩朗誦或板書。這樣可以節省一些時間。

二、課堂朗誦不足,在課內完成背誦任務有點難。利用下午自習完成背誦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