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樹真好》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樹真好》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樹真好》教學反思

《樹真好》教學反思1

在第一個環節聊樹時,我的PPT中沒有預設到所有孩子可能説到的樹,影響了孩子們的關注點,打亂了孩子們的思路,其實那裏完全能夠不使用PPT,而選取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積累的經驗憑空説。

在感受、欣賞散文詩的環節中我還能夠多讓孩子欣賞幾遍,把這一環節放大,並帶給一些講述性的提問,如我家屋子裏為什麼會清清爽爽?天熱了我和我的小貓咪為什麼喜歡躺在樹下睡午覺?等等,幫忙幼兒理解、豐富記憶散文資料。

作為一個語言活動,我竟可能豐富了孩子們關於樹的`形容詞,及時幫幼兒提煉語句,使幼兒的表達更有序、連貫、生動。在散文詩的處理上我們也打破了常規的學念散文詩資料,而是更尊重幼兒,帶給一些圖片、簡筆畫,提示幼兒完整、清晰地表述散文資料,並不要求幼兒的回答與散文詩資料一模一樣。另外在創編環節我在想假如我不給孩子們帶給固定的句式,是不是效果會更好,孩子們會更有話可説。當然這對老師的要求也比較高,需要老師及時幫忙幼兒提煉語句、豐富詞彙,讓幼兒的創編更有價值。

《樹真好》教學反思2

活動目標:

1。感受生活中有樹的美好,培養幼兒保護樹木、愛護環境的環保意識。

2。嘗試朗誦散文詩,感受散文詩的優美意境。

3。能分析散文詩,培養想象力。

4。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活動準備:

有關樹的圖片PPT、詩朗誦背景音樂、有關散文詩的圖片、課件。

活動過程:

1。結合春天植樹活動與幼兒談話導入,感知我們生活周圍到處都有樹。

2。播放PPT,欣賞有關樹的圖片,感受生活中樹的美好。

啟發幼兒説出自己看到這些樹時的感受。“(漂亮、高大、舒服、清新)並引導幼兒説説生活中有樹的好處。

3。教師隨背景音樂朗誦散文詩,請幼兒欣賞並感受散文詩的優美語境。

(1)請幼兒説出散文詩中重複最多的一句,知道散文詩的名字《樹真好》。

(2)請幼兒説説散文詩中説到了樹有哪些好處,引導幼兒瞭解詩中內容。

(3)隨背景音樂引導幼兒朗誦散文詩。

4。播放課件,啟發幼兒思考並討論:如果我們周圍沒有樹會怎樣?引導幼兒瞭解愛護樹木的重要,培養幼兒保護大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5。引導幼兒發出我們的倡議——保護環境,從我做起。讓幼兒拿起手中的畫筆行動起來,一起構建我們的綠色家園。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幼兒園語言教育的目標之一是"喜歡欣賞文學作品,理解作品內容,感受文學作品的美。"具體地説,就是要培養幼兒愛聽、愛看、愛講、愛表演兒童文學作品,能理解並複述簡短的兒童文學作品。

兒童散文詩是幼兒園開展文學欣賞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閲讀材料。在散文詩教學的組織與指導中,教師能否採用適宜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高效優質地將散文詩所藴涵的內在信息傳遞給幼兒,將直接影響着幼兒對散文詩的理解、體驗和感受,以及散文詩教學的.教育價值的充分發揮。因此,如何組織和指導好散文詩的教學,是幼兒園老師一直探討的問題。

大班的孩子語言表達、創造能力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因此學習的過程我們一改完整欣賞,而是創設情景,用"誰會喜歡樹,為什麼?"這個問題,讓孩子們根據畫面內容大膽地用自己的語言動作創編詩句,且不要求與原文同。活動中先用詩歌中第一句"樹真好,小鳥可以在樹上築巢,每天天一亮,小鳥就會唧唧喳喳地叫。"的圖片讓他們説説小鳥為什麼喜歡樹,它在樹上幹什麼,然後有老師扮演樹媽媽,小朋友扮演小鳥充分用動作表現對散文的理解,接着把孩子引入觀察各幅小圖,用"樹真好,……"的句式表達自己對畫面的理解,老師在孩子創編的基礎上加以歸納整理。最後把所有的圖畫裝訂起來編成一本大書,請孩子們為大書取名,對孩子們進行相宜的環保教育。

《樹真好》教學反思3

春天生機盎然,樹是幼兒熟悉的事物,且幼兒對樹很感興趣。《樹真好》是一篇較為簡短的散文,散文中的小鳥、小貓等都是幼兒生活中熟悉並感興趣的對象,選材貼近幼兒生活,富有生活情趣。

這是我備的一節公共課,由於幼兒園活動接連不斷,老師們都沒空來聽課,但是我覺得這個教學活動還是很搞笑的,孩子們喜歡這樣的活動方式,也樂於去學習散文詩。

本活動主要是讓幼兒欣賞散文、理解散文資料,感受樹的用途,並能遷移新的講述經驗,嘗試進行仿編,萌發親近樹木、愛護樹木的情感。根據目標,活動分為欣賞、朗誦、仿編幾個環節,緊緊圍繞目標展開,抓住了語言活動的重點,節奏較為緊湊。

在課前我精心設計問題,對四個畫面的.提問都是都是不同的,如:“小鳥為什麼喜歡樹?還有誰喜歡樹?為什麼?小貓友為什麼喜歡樹呢?”等等。在幼兒用散文中的語言回答後讓幼兒一齊來學一學,自然流暢的讓幼兒學説散文。

在活動中,我對幼兒的回答及時作出迴應。在提問“你喜歡樹嗎?為什麼?”時,一個幼兒説:“樹能夠做桌子。”其他幼兒就跟着説“樹能夠做椅子”等等,回答都侷限在“樹能夠做什麼”上,我立刻迴應:“都是樹能夠做成什麼東西,那在樹上、樹下能做什麼呢?”幫忙幼兒回到活動的目標上。有幼兒説到:“樹能夠做碗。”我立刻進行追問:“做什麼樣的碗?”幫忙幼兒將話講清楚。在幼兒説“樹能夠做鳥巢。”時,我立刻問到:“鳥巢是什麼做的?”讓幼兒得到了正確的經驗。在幼兒回答問題遇到困難時,我請其他幼兒幫忙他,讓幼兒在同伴互助中學會傾聽他人、評價他人。在組織活動時教師應做一個細心的傾聽者、敏鋭的觀察者、用心的促進者,適時地對幼兒的提問回以有效迴應,引發師幼之間、幼兒之間之間的多向互動。

從活動效果來説,活動中孩子們情緒高漲,興猶未盡,觀察、欣賞、記憶、想像、創編等多種潛力得到了鍛鍊與培養,基本到達了活動目標。但是活動的不足之處也顯而易見。

作為散文欣賞活動,活動目標中要求幼兒欣賞散文,但按照活動設計,只是讓幼兒完整的欣賞散文一遍顯然是不夠的,幼兒的整體感受太少。因此可在第一次欣賞時配上輕柔的音樂,讓幼兒很快的投入情境,欣賞後提問“你在散文裏聽到了什麼?”讓幼兒説説,不要求標準答案,然後“再來聽聽到底講了什麼?”

在活動的最後環節讓幼兒來為樹做點事,是為了讓幼兒萌發親近樹木、愛護樹木的目標,但在活動的組織上有些拖沓,而且整個活動的容量顯得較大,所以可將最後一個環節放到延伸活動中,並將活動落實到實處,認課班級樹,給它澆水、照顧它等,而第三個目標可滲透在前面的環節中。在活動中,教師應注意充分挖掘活動中藴含的價值,在理解的過程中滲透情感的引導。

《樹真好》教學反思4

《樹真好》這是一首貼近孩子生活,又琅琅上口的散文詩。散文詩以情景式的句式講述了大樹的可愛以及無處不在洋溢着的深深温情。大樹可以讓白鷺鷥做家,可以讓小花狗乘涼,也可以不怕疼痛地讓小毛蟲卡咔滋咔滋的咬。從簡單而又樸實的話語中所要體現的是一個大主題,大真諦:母愛真好!是啊,母愛,每個人都深深感受,殷切期盼,並願之伴隨一身的感受,多麼温暖,多麼動人的一種情感啊!這種情感小時候有,長大了也有。長大了我們可以自己感悟,可孩子呢,他們始終被母愛包圍,卻不知道母愛藏於何方!那麼這首散文詩《樹真好》正好為孩子解答了這個難題。我覺得這首散文詩通過擬人式的手法,將大樹隱喻為媽媽,將白鷺鷥、小花狗、小毛蟲隱喻為孩子,讓孩子通過學習知道當白鷺鷥累了想找個家時,無論何時何地,大樹就像媽媽一樣無私地張開手臂歡迎它來做窩,為它遮風擋雨;當小狗跑熱了想乘涼時,大樹也會像媽媽一樣為它遮陽送涼,擦汗扇風;當小毛蟲餓的時候,大樹還是像媽媽那樣為它準備吃的,還會象小時候那樣不怕疼,不怕累地奉上自己甘甜的乳汁。白鷺鷥、小狗、小毛蟲多麼象自己啊,自己不就是這樣的`小白鷺鷥、小狗、小毛蟲在媽媽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中生活着、成長着的嗎!於是,通過學習了這首散文詩,孩子們一下子就很容易地將母愛理解了、感悟了。原來母愛無時無刻不包圍着自己,媽媽平時每做的一件事都充滿了對自己的愛與關心,當自己快樂時可以與媽媽分享,當自己傷心時媽媽也來分擔。媽媽多好,母愛多好,媽媽就是大樹,大樹就是媽媽。這樣孩子通過一首簡單的詩歌理解了一個人生的真諦,真是事半功倍,同時通過這樣一首散文詩孩子更看到了母親的辛勞,也會更尊敬媽媽、愛媽媽、體諒媽媽了。

另外,學習了《樹真好》這首散文詩,還可以讓孩子對周圍的世界更加有濃厚的興趣。其實生活中有很多的東西,都值得我們的孩子去關注、去發現。所以我們老師可以藉助這樣的教學讓孩子去觀察身邊的點點滴滴:小草在春天露出嫩葉,蝸牛在雨後爬出泥土,大樹隨着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孩子們天天可以從生活中找到許多有趣的現象,進而瞭解大自然,體驗自己美好的生活。

樹真好

樹真好,白鷺鷥想在樹上做個家,大樹張開手臂説:“好哇!好哇!”

樹真好,小花狗躺在樹下乘涼,大樹撐着綠傘説:“睡吧!睡吧!”

樹真好,小毛蟲咔滋咔滋的咬,大樹笑着説:“吃吧!吃吧!”

樹真好,長得高又大,好像大家的媽媽。

《樹真好》教學反思5

《指南》中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遊戲和日常活動中進行的,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活動區的活動是幼兒通過環境創設和材料投放進行的自發學習,因此,創設豐富的活動區環境是幼兒學習品質形成的重要途徑。

1.區域的設置

根據主題課程的開展,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選定了5個活動區:閲讀區、美工區、探索區、創意區和建構區,並且根據活動區內遊戲的特點將5個區域按照動靜分開、採光取水、有機結合的方式佈置在不同的區域。閲讀區需要安靜的閲讀氛圍和良好的光線照明,因此將閲讀區佈置在寬敞的.走廊上,用沙發、桌布等軟材料營造出温馨的氣氛。美工區相對比較安靜,因此與閲讀區相鄰,且靠近水源。探索區需要動手操作和觀察思考,因此佈置在教室後半部分,用玩具櫃和KT版設置成半封閉的區域,讓幼兒在其中不受干擾。創意區是幼兒發揮想象的美妙場所,佈置在教室的前半部分,給予孩子自由的想象空間。建構區所需場地比較大,以保證幼兒有充足的空間進行自己的創造,為避免建構區的聲音干擾其他活動區,將建構區佈置在教室最裏面的部分,空間大,又不干擾其他的區域。

2.區域的材料投放

皮亞傑認為,幼兒是在對材料的操作過程中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的。因此,給幼兒提供豐富的、適宜的材料,就是給幼兒創設適宜的學習情境,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展。 探索區是幼兒探究的奇妙天地,教師為幼兒提供了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放大鏡、小石磨、皮尺、磁鐵,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幼兒在探究香樟樹的氣味時,嘗試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小樹枝、樹皮、香樟樹葉、香樟果實在幼兒眼裏散發着無窮的魅力,吸引着孩子們去探索。

幼兒在探究過程中發現樹可以生長在不同的地方,除了生長在户外,還能作為盆景。為了支持幼兒創造性表現樹,作為表現性活動區的美工區裏投放了很多千奇百怪的樹的照片,利用各種低結構材料,如幼兒撿來的小樹枝、用剩下的橡皮泥盒子,讓幼兒創造性的表現盆栽樹,用各種不同的彩色紙進行裝飾,不僅發展了動手動腦能力,還滿足了幼兒表現表達的慾望。

3、低結構材料的創意呈現

創意區是欣賞性和表現性的結合,牆面上排列着利用生活中各種低結構材料親子製作的創意樹,玩具櫃上大家共同收集的豐富的低結構材料給了幼兒無限的創作空間,果殼、樹枝、石頭、廢舊牙刷、筆套、瓶蓋、棉花到了孩子手裏,變成了各種奇妙的大樹。有趣的關於樹的繪本從不同角度打開了幼兒的視角。《願望樹》、《兩棵樹》等優秀繪本中表現樹的形式豐富多彩。閲讀區裏,幼兒跟隨繪本,進入了奇妙的樹天堂。幼兒邊看書邊表演,興趣盎然。

建構區結合上一主題,開始搭建教學樓之間的草坪,草坪上有什麼呢?師幼共同討論,以文字形式將討論結果呈現在牆面環境中。在收集各種材料的過程中,幼兒的創意層出不窮,各種造型奇特的樹呈現在大家眼前,為大家展現了別樣的草坪設計。

《樹真好》教學反思6

本週我們的主題是《我們的樹朋友》,在帶幼兒散步時,經常會看到幼兒園種植的各種樹木,也會引起幼兒討論,散文詩《樹真好》是篇優秀的文學作品,語言美、意境美。

成功之處:

這天餐後活動帶幼兒散步,有意識地引發幼兒討論有關於樹的好處,在活動中我先引發幼兒回憶剛才散步時我們觀察我們身邊的樹朋友,極大地發揮了幼兒誦讀詩歌的'能動性,很受幼兒喜歡,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不足之處:

在創編散文詩時,幼兒語言表達潛力薄弱,知識面比較狹隘,需在課餘活動中多擴充幼兒知識面,也要推薦家長平日裏多對幼兒進行教育指導。

《樹真好》教學反思7

《樹真好》是一篇語言優美的課文,語言淺顯易懂,充滿童真童趣,學生很容易引起共鳴,也很容易理解。在教學時,我尊重孩子們的個性選擇,讓其選擇閲讀的內容、閲讀的方法、學習夥伴及表達方式,楊其長,避其短,充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如:讀一讀,畫一畫,寫一寫等,讓孩子們在自主參與選擇中張揚個性,增強自信,展現智能優勢。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我沒有僅僅侷限於讀好,而是根據課文的文字特點——結構相似,而且極具韻律美,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在拓展這個環節,我要學生想一想,樹還有什麼作用,能不能用這種形式説一説:“樹真好。 , 。”學生説得很有情趣,“樹真好。下雨時,它張開手臂,為小鳥撐起雨傘,不讓小鳥淋濕。”“樹真好。它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氣,使空氣更清新。”“樹真好。小朋友們在樹下玩遊戲,不被太陽曬,玩得真開心。”……學生語言中的想像和情趣,讓人感到高興,覺得驚喜。同學們也感受美的語言,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世界的美妙。

學完這一課,我説:“你們誰願意當小畫家把心中最美的樹畫下來。”於是,孩子們紛紛舉起小手説“我是小畫家。我要把大自然的美景畫下來。”接着我就發給每個孩子一張紙,讓他們按自己的想象畫起來。然後,我就把這一場景拍攝下來。

《樹真好》教學反思8

《樹真好》是鄂教版國小語文第四冊第八單元的一篇課文,是由金波改編的一首語言優美的散文。整首詩語言淺顯易懂,充滿童真童趣,學生很容易引起共鳴,也很容易理解。在教學時,學生始終興趣盎然,讀之津津津有味,雖然已走出了課堂,但腦海中還時時浮現他們朗讀時生動的表情,感受到他們學習的快樂,這也促使我對這一節課的教學進行深入反思。

一、目標明確,講求平實。

進行這一課的教學時,我仍是緊緊抓住第一學段教學的重點朗讀,並將之作為教學目標和學習重點,在此基礎上,再帶着學生想像文中所描繪的情景,感受語言文字的韻律美,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世界的美妙,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整節課,我着重指導孩子們把課文讀通、讀懂,想像畫面,讀出感情,讀好課文。

二、身臨其境,以趣激讀。

第一學段的閲讀教學以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作為教學目標,因而在教學中應使每個學生在讀中打開思維、展開豐富的情感活動,獲得個人感受。

在上課之初,我便和學生一起通過填空,複習了在這篇課文中出現的aabb式詞語,體會到句子中用到這樣的詞語會顯得更活潑,更具音韻美。在讀句子的過程中,又再次感受了樹給小鳥帶來的快樂,樹給我們全家帶來的快樂。為進一步學習課文,打好了基礎。

指導朗讀的過程中,我和學生邊讀邊想像畫面。小貓、小狗一個在樹上‘喵喵喵’,一個在樹下‘汪汪汪’它們好像在説什麼呢?,聽靜悄悄的夏夜,樹葉和風兒在唱什麼呀?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學生的回答豐富極了,而且能運用我們在課文中讀過的詞,我看到小貓和小狗就像一對頑皮的孩子在吵架&&我聽到了樹葉和風兒在唱,颯颯颯&&等等,學生在想像的過程中便不知不覺地融入到那有趣的情景中,感受到樹的美妙,生活的美好,從而激發了讀好課文的`強烈願望,學生也在這一過程中進一步鍛鍊了口頭表達能力。

有些詞語的理解其實並不需要過多的語言,學生看一看,身臨其境的感受一下便會明白。如低低的山谷,高高的山坡,我在出示圖畫後,隨機畫下簡筆畫,學生便一目瞭然。

通過身臨其境的氣氛感染,學生也打開了思維的空間侷限,為其後的語言訓練奠定了基礎。

三、根據課文特點,恰當進行語言訓練。

《樹真好》這篇散文,語言淺顯、文字優美,學生一讀就懂,除了指導學生把文章讀好,還應該做些什麼呢?這篇課文的文字比較有特點,每一節的結構相似,而且極具韻律美,是很好的語言訓練材料。因而,在讀好課文的基礎上,我要學生想一想,樹還有什麼作用,能不能用這種形式寫一寫:樹真好。 , 。學生寫出來的作品,極有情趣,樹真好。下雨時,它張開手臂,為小鳥撐起雨傘,不讓小鳥淋濕。樹真好。它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氣,使空氣更清新。樹真好。小朋友們在樹下玩遊戲,不被太陽曬,玩得真開心。&&學生的語言中的想像和情趣,讓人覺得驚喜。

四、重視細節,培養習慣。

對於低年級學生而言,習慣培養非常重要,因而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拿書的姿勢到語言的完整,都要逐步引導,落實到位。另外,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的語言也應給學生良好的示範作用。

在教學中,我注意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書,選讀文章中自己想喜歡的部分,指導學生體會文章描寫的情景,用不同方式讀出自己的體會,以達到了感情朗讀的效果。最後,配樂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時,學生能把自己融入其中,有感情地背誦。

以後,我還要繼續思考,如何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語言訓練更恰到好處,讓學生學得更快樂!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真好,學習真好!

《樹真好》教學反思9

一、活動背景

背景一:

記得幼兒園曾組織過一次園本培訓“讓朗讀充滿激情”,邀請“苦丁茶”老師來作輔導,被輔導老師那磁性的聲音吸引。可是在當時沒有多在意,培訓後也就不了了之了。

背景二:發現國小語文老師都是朗讀的高手,課堂中國小生在他們的指導下,便能把文章充滿感情地朗讀出來,有時激情飛揚,有時悲痛欲絕,深深地感染着大家。朗讀真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啊。

背景三:最近中班組開展環保兒歌朗誦比賽,孩子們能不費力的把長長的兒歌背出來,可是在朗誦的時候卻沒有感情、沒有表情,即使是加了幾個動作也是那麼的不自然。

背景四:回想起平時的教學活動,發現孩子很不願意説,要麼是輕聲細語(沒有自信),要麼是目光緊張(生怕説錯),要麼是偷工減料(不能説完整話),要麼像小猴摘了西瓜扔了玉米(做了動作而忘了念)。

背景五:《樹真好》是一首優美的散文詩,它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樹木與人類、動物和諧共處的美好畫面。整首散文詩句式不工整,是形散而神不散。在整個活動中,我想通過多種方式,嘗試讓幼兒真切地表達“樹真好……”,從而萌發“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二、活動過程

(一)自主表達。

在這個環節,我首先出示了用廢舊材料製作的幾棵樹。“瞧,這兒有這麼多樹,你喜歡樹嗎?”“喜歡”“為什麼喜歡?你可以在樹下幹些什麼呀?”陶陶小朋友説:“我可以在樹下吃飯。”“樹真好,我們可以在樹下吃飯。”張一博説:“我可以在樹上做個鞦韆。”“樹真好,我做個鞦韆掛在樹上。”馬雨辰小朋友説:“我可以在樹上做窩。”“到底是誰在樹上做窩呀?”“小鳥”“樹真好,小鳥可以在樹上做窩。”……

(在這個環節,我沒想到孩子的回家竟然如此接近散文詩的內容,而我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預設,把他們的回答進行有感情地提升。這樣使這個環節拔得太高了,而且幼兒的思路沒有打開。如果我能根據孩子的回答,使用句式“樹真好……”進行提升的同時,能出示事先準備的圖片,那孩子對散文詩內容的理解就更容易了。)

(二)散文欣賞。

“樹真好,我們大家都那麼喜歡它。我們一起來看看、聽聽,還有誰也喜歡它。它們可以和樹做什麼呢?”(欣賞課件)“樹還有誰也喜歡呀?”根據幼兒的回答一一出示圖片,學習散文前面句式。“我們再來聽一遍,樹真好,小鳥可以在樹上做窩後,每天天一亮,它們就怎麼樣呢?”(分段欣賞)“小鳥就唧唧喳喳的叫”……“你最喜荒一句呢?”“我喜歡小鳥那句”“請你完整的表達出來”“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幼兒對觀看課件非常感興趣,但是當他們看到、聽到散文詩裏朗誦的和自己的表達一樣時,他們就興奮的和同伴説:“和我説的一樣”。我關注到了他們的興趣點,可是我不知道怎麼辦?因為正好是完整欣賞環節,我不想破壞散文詩的意境。當欣賞完課件,出示圖片的時候感覺已經晚了。整個散文欣賞感覺很勉強,個別幼兒表達地很起勁,很自然,很真切,可是決大部分幼兒沒有真切地表達出來。而且圖片教具使用的有效性很差,其實在分段欣賞時,不用課件完全可以只用圖片帶領幼兒真切的表達。)

(三)快樂遊戲。

“樹真好,想不想和樹做遊戲。”“想”“那我們就和樹玩捉迷藏的遊戲吧。當我閉上眼睛時,請你們輕輕地找一棵樹躲好。記住要輕輕地走過去哦。”(幼兒躲藏)“好了嗎?”“好了。”“那我來找你們了。”(輕輕地走到一棵樹後)“哦,原來你們藏在這裏啊”。這時其餘的孩子都起來了。“和樹做遊戲,你們感覺怎麼樣啊?”“很快樂。”“樹真好,我們在樹下捉迷藏,大家玩得開開心心、快快樂樂。”“樹真好,讓我們到外面看看我們的樹朋友吧。”自然結束。

(遊戲是孩子最喜歡的一種活動方式,讓幼兒在和樹的快樂遊戲中,進一步提升“樹真好”的情感。情感是激發了,可是沒有提供幼兒表達情感的機會,如果遊戲結束時,我能讓孩子站在自己躲藏的樹邊,讓幼兒對着“樹”,真切地念念散文詩,再把自己的`感受“樹真好,我們在樹下捉迷藏,大家玩得開開心心、快快樂樂”一起表達。這樣就更好了。)

三、活動反思

1、教師真切投入,帶動幼兒真切地表達。

在每個活動中,教師必須充滿激情、真切的投入其中,才能讓幼兒積極的參與活動,真切地表達感受。散文詩教學更是需要教師充滿激情的朗誦,感染幼兒、激發幼兒有感情地表達。

在活動中,教師都能激情滿懷,全身心的投入。可是對於散文詩活動,教師還必須具備散文詩朗誦的水平。朗誦不是立竿見影能練就的,必須反覆的練習,有時還要對着鏡子練習。為了讓《樹真好》這個活動能順利的完成,我首先要過的關是能有感情的朗誦散文詩。我與楊老師反覆地、一個字一個字的推敲,哪個地方停頓,哪個字念響一點,表情又該怎樣的。經過了反覆地練習、真切地投入,我終於充滿信心的走入活動,比較順利的帶動幼兒真切的表達。

2、教具有效使用,推動幼兒真切的表達。

在幼兒的活動中,我發現有教具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啟發幼兒的思維,推動幼兒真切的表達。但是教具也不是越多越好,多了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有效的使用,發揮教具的作用。如在本次活動中,我的樹教具沒有充分的發揮作用,沒有推動幼兒的真切表達,而我製作這個樹教具卻花費了很長的時間。

教具怎樣有效使用呢?關鍵教師要關注孩子的表述,靈活地進行迴應,並適時地調整自己的活動過程。這是相當難的。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在活動前進行反覆地説過程,預設孩子可能出現的種種情況,針對不同的情況,教師該怎麼變化教具,調整過程等等。這是一個相當實用的辦法。曾記得師範見習時,指導老師經常要求我們對着他或對着同學進行試講。

3、室內移入室外,激發幼兒真切的表達。

在真實的自然情景中,能激發幼兒真切的表達。活動結束後,我帶領幼兒來到户外看他們的樹朋友,並邀請他們用散文詩來誇誇你的樹朋友。他們三三兩兩抱着樹,有感情地朗誦着《樹真好》,一遍朗誦完了,他們開心地跑到我面前説:“老師,樹聽了我們的朗誦,笑了。”多麼真切地感受和表達啊。他們一棵朗誦完又換了一棵,就這樣一遍又一遍的朗誦着。原來枯燥的朗誦變得那麼自然、那麼真切,激發了幼兒表達的願望。不禁讓我發自內心的感歎“自然真好”!。也讓我對整個活動有了一個新的想法。應該把活動場地從室內搬到室外,讓幼兒在自然的場景下真切的表達。

《樹真好》教學反思10

《紅窗花》這個活動主要是讓幼兒嘗試用方形和圓形紙剪出簡單的窗花。活動以欣賞窗花導入,我先用課件向幼兒展示收集來的各種窗花。給幼兒提供想象的空間,激發幼兒創造的靈感和興趣。並給幼兒展示了多姿多彩的剪紙世界,使幼兒在欣賞中進行美的享受,使幼兒對剪紙藝術有所瞭解,有所熱愛。

通過欣賞窗花,引發幼兒興趣,“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些剪紙叫什麼嗎?”“窗花”幼兒回答。“我們一起來想一想這個窗花是怎麼做成的”欣賞後,個別幼兒能回答出,是剪出來的,個別幼兒回答是折然後剪出來的,我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小結,接着引導幼兒如何進行操作,我們採用對摺三次的方法(主要考慮是紙張大小)然後根據幼兒的喜好,在紙上剪出小三角形、小半圓形等。

欣賞完窗花,孩子對動手剪窗花充滿了期待,於是活動進入了第二個環節;示範剪窗花,幼兒動手剪窗花。幼兒剪窗花時我給他們的指導是,剪刀像走迷宮樣,繞過來,繞過去的`方法。可以剪不同的形狀和花邊。開始動手剪紙了,幼兒表現得非常的積極活躍,可能是對這種新的藝術形式充滿好奇的原因。幼兒在紙張剪出了各種圖案。通過剪窗花

引導幼兒感知窗花的色彩美、圖案美、寓意美,是一次美的薰陶與教育。從當地人文資源出發,幫助幼兒發現生活中的美,激發幼兒對民間藝人的敬佩之情及對民間藝術的熱愛。同時,從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引導幼兒充分觀察、體驗,激發幼兒對新年的企盼之情。

展示幼兒作品,請幼兒説説剪的方法和形狀。怎樣剪出這樣的圖形出來的。從幼兒作品發現幼兒剪窗花的膽子還不夠大。主要原因是幼兒怕剪斷,剪壞,不敢下手。後來我把這一目標延續着繼續實施,通過個別指導及適當的鼓勵,孩子們逐漸放開手腳,剪出更加豐富的圖案出來了。

通過剪窗花活動,我認識到活動的價值,它可以作為教學活動的延伸,延續幼兒的興趣,延續活動中沒達成的目標,或者作為教學活動目標的提升。同時給幼兒自由、寬鬆的空間,足夠的探索實踐以及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更利於幼兒操作與探索,也更利於目標的達成。

《樹真好》教學反思11

樹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它在生態環境中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樹是人類的好夥伴。在鄂教版國小語文第四冊第八單元中就選取了《樹真好》這篇散文來引導孩子們更具體、更清晰、更充滿感情地認識樹的作用。整首詩語言淺顯易懂,充滿童真童趣,學生很容易引起共鳴,也很容易理解。學生在學習課文時興趣高漲,紛紛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豐富着語言文字。他們讀得津津有味,讀得饒有趣味。現在回想起當時的情景,我感受頗多。

一、創設條件,個性閲讀。

學生知識經驗、興趣愛好有別,內心需求不同,對學習內容的關注點也不盡一致。因此,教學中,教師學習目標的確定需因人而異,尊重學生的具體表現。初讀時,我引導學生安排自己的'學習,遇到不會的字詞和讀不通的句子尋求解決辦法,然後自查交流,互動學習。再讀理解、體驗情感時,我尊重孩子們的個性選擇、讓其選擇閲讀內容、閲讀方法、學習夥伴及表達方式,揚其長,避其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讀一讀”、“畫一畫”、“寫一寫”等,讓學生在自主參與、自我選擇中張揚個性,增強自信,展現智能優勢,生成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二、依據文本,訓練語言。

《樹真好》這篇散文,文字優美。在備課時,我就想除了指導學生把文章讀好,還應該做些什麼呢?這篇課文的文字比較有特點,每一節的結構相似,而且極具韻律美,是很好的語言訓練材料。因而,在讀好課文的基礎上,我要學生想一想,樹還有什麼作用,能不能用這種形式寫一寫:“樹真好。,。”學

生寫出來的作品,極有情趣,“樹真好。下雨時,它張開手臂,為小鳥撐起雨傘,不讓小鳥淋濕。”“樹真好。它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氣,使空氣更清新。”……學生的語言中的想像和情趣,讓人覺得驚喜。

三、注重朗讀,以讀代講。

在教學中,我注意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書,選讀文章中自己想喜歡的部分,指導學生體會文章描寫的情景,用不同方式讀出自己的體會,以達到了感情朗讀的效果。最後,配樂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時,學生能把自己融入其中,有感情地背誦。

四、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的習慣。

學生的個性思維是很重要的。所以我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的習慣。我常常問學生這一處你的看法是什麼?我還將學生的獨特想法寫在黑板上,稱這是他的專利。這樣學生的獨立思考習慣得到了有效的培養。

《樹真好》教學反思12

《樹真好》這是一首貼近孩子生活,又琅琅上口的散文詩。散文詩以情景式的句式講述了大樹的可愛以及無處不在洋溢着的深深温情。大樹能夠讓白鷺鷥做家,能夠讓小花狗乘涼,也能夠不怕疼痛地讓小毛蟲卡咔滋咔滋的咬。從簡單而又樸實的話語中所要體現的是一個大主題,大真諦:母愛真好!是阿,母愛,每個人都深深感受,殷切期盼,並願之伴隨一身的感受,多麼温暖,多麼動人的一種情感阿!這種情感小時候有,長大了也有。長大了我們能夠自己感悟,可孩子呢,他們始終被母愛包圍,卻不明白母愛藏於何方!那麼這首散文詩《樹真好》正好為孩子解答了這個難題。

我覺得這首散文詩透過擬人式的'手法,將大樹隱喻為媽媽,將白鷺鷥、小花狗、小毛蟲隱喻為孩子,讓孩子透過學習明白當白鷺鷥累了想找個家時,無論何時何地,大樹就像媽媽一樣無私地張開手臂歡迎它來做窩,為它遮風擋雨;當小狗跑熱了想乘涼時,大樹也會像媽媽一樣為它遮陽送涼,擦汗扇風;當小毛蟲餓的時候,大樹還是像媽媽那樣為它準備吃的,還會象小時候那樣不怕疼,不怕累地奉上自己甘甜的乳汁。白鷺鷥、小狗、小毛蟲多麼象自己阿,自己不就是這樣的小白鷺鷥、小狗、小毛蟲在媽媽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中生活着、成長着的嗎!於是,透過學習了這首散文詩,孩子們一下子就很容易地將母愛理解了、感悟了。原先母愛無時無刻不包圍着自己,媽媽平時每做的一件事都充滿了對自己的愛與關心,當自己快樂時能夠與媽媽分享,當自己悲哀時媽媽也來分擔。媽媽多好,母愛多好,媽媽就是大樹,大樹就是媽媽。這樣孩子透過一首簡單的詩歌理解了一個人生的真諦,真是事半功倍,同時透過這樣一首散文詩孩子更看到了母親的辛勞,也會更尊敬媽媽、愛媽媽、體諒媽媽了。

另外,學習了《樹真好》這首散文詩,還能夠讓孩子對周圍的世界更加有濃厚的興趣。其實生活中有很多的東西,都值得我們的孩子去關注、去發現。所以我們老師能夠藉助這樣的教學讓孩子去觀察身邊的點點滴滴:小草在春天露出嫩葉,蝸牛在雨後爬出泥土,大樹隨着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孩子們天天能夠從生活中找到許多搞笑的現象,進而瞭解大自然,體驗自己完美的生活。

《樹真好》教學反思13

整首詩語言淺顯易懂,充滿童真童趣,學生很容易引起共鳴,也很容易理解。在教學時,學生始終興趣盎然,讀之津津津有味,雖然已走出了課堂,但腦海中還時時浮現他們朗讀時生動的表情,感受到他們學習的快樂,這也促使我對這一節課的教學進行深入反思。

在進行這一課的教學時,我緊緊抓住第一學段教學的重點——朗讀,並將之作為教學目標和學習重點,在此基礎上,再帶着學生想象文中所描繪的情景,感受語言文字的韻律美,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世界的美妙,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整節課,我着重指導孩子們把課文讀通、讀懂,想象畫面,讀出感情,讀好課文。第一學段的閲讀教學以“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作為教學目標,因而在教學中我努力使每個學生在讀中打開思維,展開豐富的情感活動,獲得個人感受。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我和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

“小貓、小狗一個在樹上‘喵喵喵’,一個在樹下‘汪汪汪’它們好像在説什麼呢?”,“聽靜悄悄的夏夜,樹葉和風兒在唱什麼呀?”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學生的回答豐富極了,而且能運用我們在課文中讀過的詞,“我看到小貓和小狗就像一對頑皮的孩子在吵架??”“我聽到了樹葉和風兒在唱,颯颯颯??”等等,學生在想象的過程中便不知不覺地融入到那有趣的情景中,感受到樹的美妙,生活的.美好,從而激發了讀好課文的強烈願望,學生也在這一過程中進一步鍛鍊了口頭表達能力。 《樹真好》這篇散文,語言淺顯、文字優美,學生一讀就懂,除了指導學生把文章讀好,還應該做些什麼呢?

這篇課文的文字比較有特點,每一節的結構相似,而且極具韻律美,是很好的語言訓練材料。因而,在讀好課文的基礎上,我要學生想一想,樹還有什麼作用,能不能用這種形式寫一寫。由於課堂上時間有限,這個設想並沒有在課堂上實現,還是很遺憾的。

另外,在低年級的課堂上要注意對學生習慣的培養,我們班還有一些同學讀書、寫字的姿勢不夠正確,還應在教學時多指導、多關注。教學是不完美的藝術,任何一節課總會有遺憾。今後,我還會繼續思考,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語言訓練更恰到好處,讓學生學得更快樂,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高!

《樹真好》教學反思14

本週我們的主題是《我們的樹朋友》,在帶幼兒散步時,經常會看到幼兒園種植的各種樹木,也會引起幼兒討論,散文詩《樹真好》是篇優秀的'文學作品,語言美、意境美。

本活動重點:

感受散文詩語言、意境的優美,在教師引導下,瞭解樹能淨化空氣、美化環境的作用,萌發愛護樹木的情感。

難點是:

根據本散文詩的特點,嘗試仿編散文詩。

本活動目標:

1.理解散文詩的內容、感受散文詩的優美意境,嘗試仿編散文詩。

2.瞭解樹能淨化空氣、美化環境的作用,萌發愛護樹木的情感。

成功之處:

今天餐後活動帶幼兒散步,有意識地引發幼兒討論有關於樹的好處,在活動中我先引發幼兒回憶剛才散步時我們觀察我們身邊的樹朋友,極大地發揮了幼兒誦讀詩歌的能動性,很受幼兒喜歡,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不足之處:

在創編散文詩時,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薄弱,知識面比較狹隘,需在課餘活動中多擴充幼兒知識面,也要建議家長平日裏多對幼兒進行教育指導。

《樹真好》教學反思15

在聽隨堂課的活動中,正值《大樹和小花》主題,我選擇了散文詩《樹真好》這個內容進行執教。

一、教材分析:

散文詩《樹真好》描寫了人們與小動物們在大樹旁活動的場景,童趣盎然,意境優美。在仔細誦讀作品的過程中,我發現原作品中有一些不是很合理的地方,如第一句“樹真好。小鳥可以在樹上做窩,每天天一亮,小鳥就會嘰嘰喳喳地叫。”我認為做窩的是鳥媽媽,而不是小鳥。另外,第三句“樹真好。如果有一隻大狗來追我的小貓,小貓就爬到樹上躲起來,氣得大狗汪汪直叫。”這裏我認為如果是大狗和小貓來玩遊戲的話,才能對幼兒會產生一種美的積極的情緒體驗。綜合上面兩點,我將《樹真好》散文詩內容調整為:

樹真好

樹真好。鳥媽媽可以在樹上築巢,每天天一亮,小鳥就會唧唧喳喳地叫。

樹真好。我們全家在樹蔭下野餐,大家吃得很香,説説笑笑,熱熱鬧鬧。

樹真好。大狗和小貓玩捉迷藏,小貓爬上大樹躲起來,急得大狗“汪汪”直叫。

樹真好。我做個鞦韆掛在樹上,讓我的布娃娃坐上去,搖呀搖,搖呀搖。

二、目標設計:

在設計活動目標時,教參上的目標是這樣的:1、欣賞散文詩,感受樹的用途。2、萌發親近樹木、愛護樹木的情感。我認為這個目標設計過程中,將語言和科學的目標混為一談,不夠貼切。而且根據散文詩中的內容也不是很適合愛護樹木的情感教育,因為其中涉及“我做個鞦韆掛在樹上”(這並不是一個愛護樹木的表現)。在將這個活動定為語言活動的時候,我將目標修改為:1、引導幼兒理解散文詩的內容,感受其優美的語言和豐富的想象,感知散文詩的意境美。2、學習散文詩中優美的語言描述,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聯想、講述。3、萌發初步的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活動準備:

準備中,我根據幼兒用書上的圖片製作了PPT課件,將四個散文詩片段的內容鏈接在大圖片上,這樣幼兒在講述某個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出示相應放大的圖片,更利於幼兒觀察與表達。

四、活動流程:

首先,利用整張的《樹真好》圖片讓幼兒欣賞,並設置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你看到了什麼?讓幼兒對畫面進行仔細地觀察,並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所看到的內容。緊接着,小結幼兒的講述,並用一句話:“大家都喜歡在樹林裏,説明我們的樹朋友(教師豎起大拇指用動作提示,引導幼兒説出“真好”)”切入主題。

其次,初步欣賞散文詩《樹真好》,有感情地朗誦散文詩,給幼兒一下完整地印象。並讓幼兒説説聽到誰説樹真好,將散文詩的內容進行分解,從簡單的人物入手,幫助幼兒學習分析、歸納這篇散文詩的幾個要點(地點、人物、事件。)然後引導幼兒再次欣賞散文詩,讓幼兒帶着問題有目的地傾聽。聽聽“他們為什麼説樹真好呢?”在幼兒回答時根據幼兒意願出示相應的PPT課件,學習散文詩中優美的語言描述。這裏重點學習第一句的句式,讓他們説説鳥媽媽和小鳥怎麼誇樹的,為什麼喜歡樹,它們可以在樹上幹什麼,然後讓幼兒完整學説這樣的句式,為後面的學習打基礎。在幼兒能夠完整講述散文詩的基礎上,學習用讚美的語氣來誇樹,表達自己對樹的熱愛之情。

活動最後部分,把主動性交給孩子,用問題“樹真好,還有那些人和動物也會喜歡樹呢?”把孩子們引入大膽創編的'境地,發散孩子的思維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五、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和PPT課件的作用下,都能跟着一直完整地朗誦散文詩了,但其中我也發現了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雖然看似我給孩子創設了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讓幼兒自己看圖説一説,並引導幼兒用較完整地語言來表達,在活動中我並沒有真正地發揮幼兒的主動性,表現在幼兒對整個圖畫有了自己的解讀後,教師並沒有按照幼兒的意願對作品進行適當地調整,將幼兒的口頭語轉變書面語言,成為幼兒自己的東西,還是回到了預設的活動設計中,導致孩子的學習興趣開始有了下降,雖然就學習本首散文詩內容而言,還是有一定的效果,但與《綱要》中對幼兒是學習主體的精神還有一定的差距。儘管這對教師本身的素質要求很高,但新課程要求我們引導幼兒創造性地活動,積極地參與活動,強調幼兒學習創造性和自主性,這就對我們教師提出了一個嚴峻的考驗,要求我們要不斷地研究與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在不斷地實踐中學習、研究、探索、解決這樣的問題,以適應現代幼兒教育的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