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1

本文敍述了薩沙在爸爸、媽媽的影響下,把爸爸、媽媽讓給他的雨衣蓋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薔薇花上的故事,讚揚了薩沙一家人自覺保護弱小者的高尚品質。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薩沙和媽媽之間的對話,我主要採用多種形式讀、邊讀邊思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理解。通過對媽媽兩句話的研讀和對小薩沙保護薔薇花的舉動的體會,教育學生從小養成自強、自信的可貴品質。教學過程中,我們進行了問題探討:媽媽説的是人,而薩沙保護的是花。這算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嗎?問題一拋出,很多學生陷入了沉思。接着很快,宋天同學舉手發言了。他説花也是有生命的,它們需要保護,我能保護它,它就是比我弱小的。他的回答得到了很多孩子的同意。

最後,我讓孩子們以小組交流的方式,談談自己保護弱小的事情,然後選一個最精彩的在班級交流。很多孩子的回答讓我感動,原來他們早就有了保護弱小的意識。陳成説他曾經把掉下樹來的小麻雀送回了家;李博偉説他給小樹苗穿過棉衣;陳金説她照顧過妹妹,還給她煮麪條……看來,學習了這篇課文,孩子們很同意薩沙的做法,很有同感。我問孩子們,一個人的人生怎樣才算完整,孩子們説,要快樂,要堅強,要自信,要懂得幫助別人……小傢伙們正在慢慢長大,懂的道理越來越多了。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2

今天上午,我去四(2)班上了兩堂課,基本完成了《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課的教學任務。蔡慧仙、徐雪芳兩位教師全程參與了課堂教學的觀摩。

該課文主要講薩沙一家在大雨中把僅有的一件雨衣遞給了最需要保護的薩沙,而薩沙認為:“我不是最弱小的”,他把雨衣蓋在了一朵剛剛開放的野薔薇花上…… 我始終認為,語文教學的中心任務之一就是要把課文的規範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離開了語言的理解、吸收和運用,就不能達到閲讀的真正目的。主動讀書、內化語言,應成為學生主體的基本活動,幫助學生讀書,指導學生內化,應成為教師的主要職責。 我在第二課時結尾處安排了這樣一個環節:同學們,課文中重點描寫了媽媽與薩沙兩人傳遞雨衣的過程和相關對話,而對於爸爸把雨衣傳遞給**的描述只有半句話,即:爸爸趕忙把雨衣給了媽媽,媽媽接過雨衣沒有穿,卻把他給了薩沙。請展開合理想象,並與同桌討論,爸爸與媽媽之間可能會説些什麼話? 一組學生上台表演,意思大致是:爸爸讓媽媽穿,而媽媽説:薩沙是最弱小的,應該給薩沙穿。應該説,這樣的想象合理,也能運用課文中的句子進行描述,達到了預期目標。 可是,我卻覺得意猶未盡,我提示學生:

1、為什麼爸爸會認為媽媽是個最需要保護的人,而不是薩沙?

2、文中的“趕忙”一詞傳達了怎樣的信息?一時,教室內“炸”開了,大家紛紛發表見解:“媽媽就在爸爸身邊,爸爸沒多考慮,他只覺得自己不是最需要保護的人”;“女人比男人弱小,更需要男人的保護”;……我補充了一條:可能媽媽有病在身,爸爸認為媽媽應該得到特別的照顧。如真是這樣,媽媽在大雨中讓雨衣給薩沙那是一份多麼寶貴的不同尋常的母愛啊! 所有這些想象都在課文設定的情境之中,都反應了同一個主題,這樣的內化才是十分有效的。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3

上週三,校長在我班跟班聽課一天。上午第二課是語文課,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一課時。

針對這篇課文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導入新課,激發閲讀興趣。

出示課題,讓學生圍繞題目質疑,學生們紛紛提出了許多問題,例如:我指誰?我為什麼不是最弱小的?最弱小的又是什麼?它為什麼是最弱小的?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聽故事。

二、出示自讀要求。學生自讀課文。

自讀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問號。2、身臨其境朗讀,讀好人物對話。3、帶着“?”讀,邊讀邊悟。

三、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説一説哪些詞語要注意其讀音?哪些詞語書寫要注意什麼?然後師生一起描紅、臨寫,再師生互動評議,指導寫字,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2、理解詞語的意思。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結合插圖理解“大雨如注”的意思。拓展詞彙,讓學生説一説還有哪些形容雨大的詞語?

四、強化初讀,達成整體感知。

分角色朗讀,入情入境,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力求將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而後,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加以梳理概括,爭取把書讀薄,薄到一個段、一句話甚至一個詞。再談談自己的感受。

五、質疑、解疑。設置懸念。

讓學生對文本內容大膽質疑,師生互動解答部分疑問。對當堂課不能解決的問題進行疏理,設置懸念,請聽下回分解!

課後,聽了校長的點評,我覺得這一節課在以下方面還需改進:

1、教師要留給學生時間讓其充分地自讀課文。

2、要加強朗讀技巧的指導。學生在朗讀課文時,朗讀的語氣、語調、語速、重音、停頓(特別是標點符號的停頓)把握都不到位。還要重視個性化朗讀,角色體驗。帶領學生走進文本。

3、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寫字和朗讀水平,做好示範。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最近我正在思考如何上好課文第一課時?説實話,現在針對課文第一課時該講什麼?我也心裏沒底。請各位博友老師幫我指點指點。謝謝!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4

【教學目標】

1、會認14個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問號、感歎號表達的不同語氣。

3、有不甘為弱者、應該保護弱小者的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課文。體會問號、感歎號的不同語氣。

難點:末──未的區分;有不甘為弱者、應該保護弱小者的意識。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

投影儀、卡片、古箏曲。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趣,板書課題

1、板書課題,認識生字弱,範寫弱字。

2、什麼是弱小?它的反義詞是什麼?

3、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按自學四步驟學習課文。

2、檢查自學情況:

⑴ 小老師領讀。

⑵ 小兔開門遊戲。如:

師邊舉生字卡片邊問:小兔、小兔、誰來開?

生邊做小兔動作邊回答:我來開,我來開。

師:XX,你來開,你來開。

XX:弱、弱、弱,弱小的弱。

全班學生:弱、弱、弱,弱小的弱。

⑶ 認讀詞語:

弱小、週末、薩沙、託利亞、鈴蘭、簇擁、隨風舞動、芬芳、聊天、傾盆大雨、遞給、嬌嫩、掀起

指名學生讀生字詞,讀對了 其他同學拍三下手,表示獎勵。

⑷ 説説自己用什麼好辦法記住生字。

⑸ 畫一畫:

把偏旁一樣的生字畫成紅花。(薩、芬、芳)

⑹ 指名分段讀課文,正音。

三、寫字指導

1、觀察我會寫的字,説發現。

2、範寫以下幾個字:末:與未的區分,採用組詞、聯想、記憶再現等多種形式牢記。

弱:提示點、提的寫法。芬芳:草字頭的兩豎向內展,八要舒展,方的一橫要長。以支撐整個字的方正平穩。濘:寶蓋宜小,橫要略長。

3、學生練比,教師巡視指導。

4、展示交流。

5、強調夏字的中間是自而不是白。

四、認讀新詞

投影出示:夏天、週末、薩沙、託利亞、鈴蘭花、薔薇 、簇擁、聊天、芬芳、撲鼻、應該、嬌嫩、摸了摸

五、重點識記

讀不熟的字放到句子中記一記

六、同桌互讀,打五角星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聽寫生字

課文寫了哪些人物?(板書爸爸、媽媽、託利亞、薩沙) 他們當中誰是最弱小的?説説你的 理由。可是課文的標題就告訴我們薩沙不是最弱小的,他是怎樣證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我們來學習課文吧!

二、朗讀感悟

1、默讀課文,把描寫薔薇花的句子用橫線畫出

2、交流自己所畫的句子:

出示句子:原來有一叢野薔薇,被鈴蘭花簇擁着,開出了第一朵粉紅色的花。帶着露珠的花朵隨風舞動,芬芳撲鼻。

⑴ 教師可抓住簇擁第一朵讓學生感悟薩沙雖然那麼小,但他多麼善於發現,關愛身邊的小事物。

⑵ 教學羅蘭的名言: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發現。

⑶ 同學們,就讓我們當一回善於發現,關愛小事物的薩沙吧!

朗讀薩沙的話看!這兒還有一朵野薔薇呢!

出示句子:大雨已經打掉了兩片薔薇花瓣,花兒無力地垂着頭,顯得更加嬌嫩。

⑴ 比較異同。説説自己的感受。

⑵ 此時的薔薇花最需要什麼?假如你就是薔薇花,你會怎麼説?

⑶ 你看到了這一株野薔薇,會怎麼想?怎麼做?

⑷ 薩沙是怎麼做的?把描寫薩沙做的動詞用圓圈畫出來。

比較句子:① 薩沙掀起雨衣,遮在薔薇花上。

② 薩沙掀起雨衣,輕輕地遮在薔薇花上。

通過比較,讓學生感悟輕輕地寫出了薩沙關愛薔薇花,深怕自己不小心弄壞了薔薇花的憐愛之情。

3、靜靜地讀讀課文,想想薩沙為什麼這樣做?

⑴ 小組交流各自的體會,要求結合課文內容來談。

⑵ 全班交流,指導好薩沙的3句問話:

交流時重點引導學生體驗這樣兩點:

① 父母親言傳身教,用自己保護弱小者的的實際行動教育了薩沙。

② 薩沙內心不甘於做弱小者,不願意只享受別人給予的保護。這裏要抓住媽媽的答話,引導學生通過讀,通過想象,感受到薩沙在媽媽眼中是弱小的;此外要抓住薩沙反問的話語,體會薩沙內心不願意做一個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護比自己更弱小的薔薇花。

⑶ 分角色朗讀媽媽和薩沙的對話。

三、總結拓展

1、你喜歡薩沙嗎?為什麼?

2、怎麼讀才能表達出薩沙呢 ?連讀三遍課題。

3、在生活中你是最弱小的嗎?説説看?

4、小結:

四、練讀帶問號和感歎號的句子

拓展練習:試寫問句和感歎句。

【板書設計】

爸爸媽媽 關愛 託利亞 保護 薩沙 我不是最弱小的 薔薇花

【作業佈置】

講講勇敢者的故事。

【課後反思】

語文學習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知識、發展能力,還應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在教學此課中,憑藉教材中的薩沙這個比學生還小的形象,引導學生揣摩字詞,親身的朗讀實踐,適時想象,啟發學生和薔薇花的對話,最後聯繫自己的生活來感受、體驗媽媽的話,使學生和薩沙產生心靈的共鳴,滿懷和薩沙同樣的感情走出教材。上完課,孩子的純真,善良,讓我覺得──孩子心靈和思想的成長,人生視野的拓展,跟我們的語文閲讀是那麼息息相關!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啊!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5

本文敍述了薩沙在爸爸、媽媽的影響下,把爸爸、媽媽讓給他的雨衣蓋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薔薇花上的故事,讚揚了薩沙一家人自覺保護弱小者的高尚品質。通過對媽媽兩句話的研讀和對小薩沙保護薔薇花的舉動的體會,教育學生從小養成自強、自信的可貴品質。

我在講這節課的時候是從課題入手。讓學生用不同的語氣自信、堅強和自豪的語氣説的讀薩沙説的這句話。這句話是文章的題眼。我先從文中描寫的兩處薔薇花入手,讓學生分別體會雨前、雨後的薔薇花有什麼不同。學生很快從文中找到答案。雨前的薔薇花特別漂亮,雨後的薔薇花顯的特別嬌嫩。文中這兩處對薔薇花的描寫是為文中薩沙説的話做鋪墊。我就藉此引導孩子在文中找出薩沙所説的話。然後進行指導讀出當時薩沙的心情。最後進行情境的昇華。這節課上完之後,我覺得效果還不錯。特別是孩子們課堂上善於思考的積極性很高。這一點我很為孩子們驕傲。但也有很多瑕疵。比如:課文中的三個問號都是薩沙的問話,要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通過讀薩沙和媽媽的話,明白“應該保護比自己弱小的”這一道理。在生活中我們付諸於我們的實際行動,要在生活中做強者、保護弱者的意識引導的不夠深入。

最後,我告訴孩子們,薩沙的行為看似簡單,卻表達了一個孩子強烈的自尊,而這份自尊也將成為他成長中一個重要的精神支柱。做一個強大的人,不一定非要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只要你學會關心弱者,愛護弱小,並能在適當的時候表現出自己的尊嚴,並努力的維護這種尊嚴,那麼你就是強大的。

講完這節課我告訴孩子們,你們可以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我不是最弱小的。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6

昨晚看到了石頭的反思,今天依葫蘆畫瓢,從題目入手,引出的主題:薩沙保護野薔薇。讓學生找出證據:為什麼穿雨衣的是薩沙。學生找出了六條:

1.穿黃色雨衣的就是,因為媽 媽哥哥把雨衣給了弟弟。

2.薩沙正和媽 媽談話,課文裏寫了薩沙和媽 媽的三次對話。我讓學生標出這三次對話,並指導學生讀問句與感歎句。當讀到薩沙的第三次問話時,讓學生體會他保護野薔薇後的心情,讀出自豪的語氣。

3.薩沙掀起雨衣遮住了野薔薇。

4.媽 媽摸了摸薩沙的腦袋。

5.最矮的那個就是薩沙,因為文中説他是最弱小的。

6.他離野薔薇最近,因為是他首先發現的野薔薇。

除此之外,還有幾處進行了重點處理:

讀課題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去讀。學生重讀&ldqu;最&rdqu;,我總結:我不是最弱小的,説明還有比我弱小的。你還想怎麼讀?於是,學生這樣讀:我不是最弱小的,我不是最弱小的。

好詞好句的處理:

課題中學生找出最弱小的是野薔薇。讓學生找出描寫它的句子,讀一讀。找出好詞:隨風舞動,傾盆大雨。抓住簇擁,嬌嫩進行理解。瞭解了學生的預習情況,能夠做到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的學生只有張瑜穎一人,可見預習課文不能只是佈置,也要及時檢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找出描寫森林景色的句子,瞭解樹木對空氣的作用,懂得愛護花草樹木。

找出描寫夏天天氣的詞語:雷聲大作,傾盆大雨。你還知道哪些?學生能想到的有:狂風暴雨,電閃雷鳴,雷電交加,炎熱,悶熱,還很不錯呢。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7

師:出示課文中的一句話:林中礦地附近長着一叢叢野薔薇,一朵花剛剛開放,粉紅粉紅的芳香撲鼻。

師;請你讀讀這句話,想象畫面,説説是怎樣的野薔薇?

生1:粉紅的野薔薇

生2:嬌豔多姿的野薔薇

生3:含苞欲放的野薔薇

……

師:很好。你們已經學會睜大眼睛讀“野薔薇”這個詞了;如果再試着用你的鼻子聞一聞,用心感受,那會更感受到野薔薇的美。

生:1沁人心脾的野薔薇

2香氣襲人的野薔薇

3芳香撲鼻的野薔薇

4花香醉人的野薔薇

……

(生讀,因為前面情感的鋪墊,孩子們讀這段話讀得很投入。)

感悟:

因為學生張開想象去讀詞,原本凝固的詞被激活,原本乾癟的詞變得豐滿,生硬的讀詞環節也因此充滿情趣。把文字變成畫面,把畫面變成文字。常此訓練,還怕學生的語感出不來嗎?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8

本課講述的是五歲的薩沙在暴不是風雨中學着媽媽和哥哥保護弱小野薔薇的故事,告訴我們要學會保護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本課在寫作特色上按事情發展順序組織材料,自然平實的對話中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教學思路上,我力求以“讀”為主,“讀中悟意”“讀中明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學生情感為動因,通過自己的教學思想與設計,學生學習效果較為佳,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過程。

一、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讀中感悟。在此環節中注重了在課堂上創設情境,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讀中培養學生的情感薰陶。(如、這篇課文圍繞“愛”的主線演繹了一個動人的故事。媽媽把雨衣遞給託利亞,託利亞又把雨衣遞給了薩沙,這件雨衣就是一份關愛。也正是這份愛,喚醒了五歲的薩沙心底的愛,他不僅感受到了被愛的幸福,更感受到了施愛的美好,因此有了去保護比自己更弱小的薔薇花,薩沙也因為有愛而變得勇敢、強大。)

二、本課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感悟文中對薔薇描寫的作用,以及薩沙的三個問句,這是本文教學的難點,尤其是薩沙和媽媽的對話更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為了突破本課的重、難點,我在課堂引導學生認真、反覆、有選擇的重讀、精讀,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不懂的做記號,能理解的作旁批,用心體會,在體會中明白“應該保護比自己弱小的”這一道理。

如本文薩沙向媽媽三次提問,把人物內心的想法一步一步地表現了出來。語言描寫有助於刻畫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動,交代和發展故事的情節。(這些寫作特點,我重點闡述瞭如何運用了語言描寫反映人物的內心。“言為心聲”。寫人物的語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年齡、職業、身份、經歷及文化程度等。即突出人物的個性,不能想怎麼寫就怎麼寫。“細緻觀察”引導鼓勵學生學會觀察,多留心周圍的人,看不同的人要不同的説話,抓住人物説話的不同特點,闡述的過程中並結合了實際舉例,學生因此而感興趣。)

比如、文中第2自然段分別對野薔薇進行了描寫。兩次描寫野薔薇有什麼作用。第一次描寫是體現野薔薇的美麗。第二次描寫是強調美麗的花兒被大雨折磨,無抵抗力,體現大雨中的野薔薇更加嬌嫩弱小。如果沒這美麗而弱小的事物的關愛與保護的稚嫩童心,這正是作者運筆的特色與用意。

三、在課堂上注重雙基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本課的生字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並學着借鑑課輔資料掌握生字的筆順與字意。如在指導朗讀課文時,可以瞭解文章的內容,感受夏季森林的景色美,更能準確把握人物的內心世界。朗讀、敍述的部分要用陳述的語氣來讀,描寫景色的部分要讀出景色的美。尤其是人物的對話,是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特別是文中幾個帶問號和歎號的句子,一定要通過語調的變化,多讀幾遍,練習讀好,歎句要讀出驚喜的語氣,問句要讀薩沙不理解媽媽和哥哥的做法而產生髮問的心理。但又不肯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這一心裏的升降,尤其是媽媽的肯定,一定要讀出自豪。

學完本課,學生一直處在積極興奮的狀態。因為課題《我不是最弱小的》就足以抓住了孩子們那顆不服輸、不甘為弱的心理特點。其實“語文”就是這麼直面情感,讓人捉摸不透而又激情豁然。我自認為本課的教學是較為成功的。

總之,“語文”是“情感認知”的廣闊舞台,需要老師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追求,一個老師的教學情感定會綻放語文素養的美麗花環。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9

《我不是最弱小的》這篇文章是一篇充滿了濃郁人文氛圍的課文,清新優美的文字,展示了薩沙一家自覺保護弱小者的高尚行為,儘管課文説的是一件生活小事,卻闡明瞭深刻的做人道理,滲透了培養自信自強人格的思想。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薩沙和媽媽之間的對話。

在教學本課時,我首先引導孩子們理解薩沙一家對薩沙的愛就是他們對弱小者的愛。然後理解媽媽對弱小的定義,接着再對薩沙保護薔薇花這一舉動上體會薩沙的心理——不甘於弱小、能保護比自己更弱小的事物。

1、先閲讀課文前二個自然段,其中貫穿對好詞好句的理解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指導,如“突然,雷聲大作,先是飄下幾滴雨點,接着大雨傾盆而下”一句指導孩子們通過朗讀感受當時雨下得有多大並結合上下文理解“傾盆而下”詞意,通過讀再表現出來。

2、再閲讀課文後六個自然段,重點閲讀薩沙與媽媽的對話,以多種形式讀。

另外,我認為在本課教學中設計的兩個環節效果不錯。全文我以“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作為中心提綱挈領,併發散思維,問學生“媽媽説的是人,而薩沙保護的是花。這是為什麼?”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積極作答,有的説薩沙認為“花”比自己更弱小;有的説花和人一樣都是有生命的,它們也需要保護;有的還説,薩沙要證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瞧,一個問題的設置,孩子們的回答都找到了“點”,這比教師直接講解要有效地多。

最後我設計了一個環節,讓孩子們把課題《我不是最弱小的》換一種説法:我是…… 學生各抒己見,我是堅強的,我是保護弱小的人,我是有愛心的,我是自信的,我是勇敢的……都表達了出來。用這種方法一舉兩得地概括出了薩沙的性格特點,理解得很到位。

同時在本課教學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如對個別較難詞的理解,“映襯”、“滂沱”、“抵抗”等不到位。拓展聯繫生活談體會,學生的實例並不多。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以此課為例,多下功夫研究教材,滲透新理念、新方法的教學,努力使課堂教學達到最好效果。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10

師:請代薩沙説這三次話,自己想想薩沙是怎麼想的。(生自由讀)

師:(指名讀第一句話後)説這句話時,你是怎麼想的?(生答)

師:你們的父母、薩沙的父母為什麼這樣做?

生:他們疼愛我們。因為我們弱小,所以要保護我們。(板書: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

師:(出示句子)媽媽怎樣説這句話的?

生:語重心長。(齊讀)

師:請小朋友們代薩沙説第二次説的話。(生自由讀)

師:(指名讀後)請問薩沙説這句話時,你是怎麼想的?(生答)

師:薩沙是怎麼做的?表現得怎樣?

師:請代作者介紹薩沙是怎麼做的。(指名讀)這時,薩沙的心情怎樣?

生:薩沙感到很自豪,甚至比父親還強大。

師:誰願意代薩沙説最後一句話。(指名讀第9自然段)請連貫地介紹薩沙和媽媽的對話。(生自由讀第3~8自然段,分角色讀,表演。)

師:(復現導入階段讀題“三要求”,生讀板書)這僅僅是薩沙的心聲嗎?

生:這也是父親、母親、託利亞和薔薇的心聲。

生:這是我們全班同學的心聲。

生:這也是外國人的心聲。

師:這是全人類的心聲。

[賞析]

教師給予引導和恰到好處的評價,融入學生的身心,他們代薩沙説話,體會人物三次講話時的內心活動,感受人物由“奇怪”到“倔強”,再到“自豪”的心理變化過程;代媽媽説話,體會長輩的語重心長;分角色朗讀,同學間分組表演,通過角色轉換,進一步體驗到人類自身的內在力量

在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基礎上,薄老師與學生以語言等符號為文本,以代作者、代文中人物介紹為手段,進行了精神層面上的多向交流與溝通、理解。學生披文入境,在與老師、與文本的對話中,不僅鍛鍊了讀書、習字等語文能力,也經歷了愉快的精神旅行。教學終了時,學生髮自肺腑地齊聲説:“我不是最弱小的!”同學們,不,課堂內所有人的心都震撼了。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11

這篇課文講的.是薩沙在家人的影響下,學會了保護弱小者的故事,讚揚了薩沙一家人自覺保護弱小者的高尚品質。課文並沒有難理解的詞語,在教學中,我主要通過朗讀,體會媽媽的話,實際上是加教育薩沙要有愛心,要把保護弱小者當做是自己的職責。再讓學生結合實際情況,談談自己平時有沒有像薩沙一樣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若有則應該繼續保持;若沒有,則應該學會保護弱小者。

另外,我抓住了文中兩個描寫大雨的詞語“滂沱大雨”和“大雨如注”,然後讓學生再説一些其他的描寫大雨的詞語,結果學生聯想很豐富,説了許多。在此基礎上,我又讓他們進行聯想,有哪些描寫雨小的詞語,學生又説了許多。我覺得這樣舉一反三的效果很好。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12

教學本課時,教師應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朗讀感悟上:

一、初讀課文,理解大意

對於課文的理解應建立在閲讀之上,因此在教學時,教師結合本單元要學會默讀這一本領,給學生充分的默讀時間,去熟悉課文,並通過明確朗讀要求,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的重點內容,使學生在讀書中對課文所藴涵的道理有初步的感知。

二、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從課堂的流程來看,應該説線索還是很明朗的,重點研讀母親和孩子的對話時花了較多的工夫,效果良好。在初讀的基礎上,緊緊抓住了文中人物的對話以及動作去感悟。通過學生不斷深入的朗讀,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語感,也使學生受到了教育。

三、以讀為主,讀説結合

“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語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通過配樂範讀及學生自由讀、默讀、對比着讀、邊讀邊做記號等形式,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在豐富的情感體驗中,由讀至説,將課堂與生活“鏈接”,讓學生傾訴自己曾經做過的——保護過比自己弱小的事物。在傾吐發展了學生的語言,陶冶了學生的情操,也使學生感受到了今後怎樣做人,從而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健康發展。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13

《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課敍事有序,結構明晰,語言淺近卻喻理深刻。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反覆朗讀、深入感悟。教學本課我採取以下步驟:

1.強化初讀,使學生有所知

感知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實踐、自覺朗讀來完成的。完成這一過程教師應有意引導,讓學生對課文的含藴有所感知。在教學中,可以首先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進而弄明白文章所寫的事情。在學生了解本文所寫內容的基礎上再讀課文,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的重點內容,使學生在讀書中對課文所揭示的道理有所感知。

2.精讀揣摩,使學生有所悟

在初讀的基礎上,精讀的重點首先應放在深入領會“媽媽”兩次説話的用意上:第一句話“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意在教育薩沙要懂得同情弱者,保護弱者;第二句話“要是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嗎?”是在激勵孩子。可變換形式反覆朗讀,然後進行句式練習:“媽媽”説的第二句話還可以怎樣説?(①要是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②要是你能保護別人,那你就不是最弱小的人。)讓學生理解“媽媽”對薩沙的良苦用心。同時,聯繫前文一家人遞讓雨衣的情景,讓學生對“媽媽”的話有更深刻的感悟。其次是重點讀好薩沙説的三次問話:第一句“媽媽,爸爸把雨衣給您,您又把雨衣給了我。你們幹嗎這樣做呢?”指導學生體會薩沙不懂他們為何這樣做的心理,讀出天真幼稚的語氣;第二句“這麼説我就是最弱小的了?”要揣摩薩沙不甘為弱、也想保護弱者的心理;第三句是薩沙把身上的雨衣蓋在薔薇花上之後説的話,“現在我該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這一句要指導學生體會薩沙的自豪感,因為他已經不是最弱小的了,能夠保護比他弱小的薔薇花了。這樣,通過學生不斷深入地朗讀,不僅培養了語感,也受到了健全人格的教育。

3.賞讀激情。使學生有所得

這一環節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體會薩沙一家人的高尚品質,讓學生把自己當作薩沙家庭中的一員,在有感情地讀好人物對話的同時,賞讀課文中對景物的描寫和對薩沙一家人行為的描寫,讓人物的言行有一個無比美好的背景:廣大的森林中間,寬闊的曠地邊緣,嬌嫩纖弱的薔薇花上,披蓋着梅紅色的雨衣,一家人在滂沱大雨中談笑風生、情深意濃……伴着優美的音樂,在人情人境的朗讀中感情得到昇華,人物的品質行為得到內化。

《我不是最弱小的》這篇課文講的是國外的一個故事:一個四口之家(爸爸,媽媽,哥哥託利亞,弟弟薩沙)來到森林中的一片空地玩,突然一場大雨襲來,爸爸把雨衣給了媽媽,媽媽把雨衣給了託利亞,託利亞又把雨衣給了五歲的弟弟薩沙,媽媽還告訴薩沙:如果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可薩沙不這樣認為,他以自己的行動(保護比自己更弱小的薔薇花)證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這篇課文中內容比較淺顯,因此我首先把讀通讀順課文作為教學重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文中表達的感情。抓住薩沙的幾句話感悟人物心理是理解課文內容的關鍵,我通過預習、範讀、指讀等方法完成此教學環節,然後抓重點語句,體會薩沙的心理,從而深入理解文章所表達的中心。

在本節課中,我還注重了學生的朗讀訓練。特別是薩沙和媽媽的一段對話,我先讓學生從找句子、讀句子再到悟句子,去體會人物不一樣的心理變化,整體感知整段對話後,讓學生自由練讀,分角色表演。並通過指名錶演,小組表演,男女生分組表演等方式讓學生在朗讀中進行角色體驗。最後,我參與到他們中間,和他們一起表演,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表演得一次比一次成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隨後,我又讓學生反覆朗讀課題,在讀中再次體驗小薩沙的心聲,從而使小薩沙的心聲成為我的心聲,他的心聲,所有人的心聲。

最後我讓學生説説在平時,你都保護過誰?為什麼?學了這篇課文後,今後你打算怎樣做?使學和説有機的結合起來,不僅讓學生知道在生活中應該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和物,而且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一舉兩得。

這篇課文以平實、自然的語言描繪了一段真實感人的雨中情。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讀中感悟,讀中體驗,並重視引導學生聯繫生活,以培養學生保護弱小的意識,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進而弄明白文章所寫的事情。在學生了解本文所寫內容的基礎上再讀課文,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的重點內容,使學生在讀書中對課文所揭示的道理有所感知。其次重視引導學生讀好薩沙和媽媽的話,通過學生不斷深入地朗讀,不僅培養了語感,也受到了健全人格的教育。回想課堂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本課文要讓學生懂得“每個人都應該保護更弱小的人。”這個道理,因此如果設計交流“你是如何保護弱小”的例子,這一點會使學生更深刻地加深印象,將好的道德習慣延伸下去。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14

我不是最弱小的這是課文中薩沙所説的一句話,薩沙通過自己的努力,證明給媽媽看,我不是最弱小的,因為我可以保護比我更弱小的薔薇花。這篇課文語言淺近卻喻理深刻。課文中的幾處對話要引導學生反覆朗讀、深入感悟。在教學課文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在初讀以後,通過填空的形式來説一説這篇課文的主要故事,有了老師的提醒,通過填空的形式,學生很快就能將課文的主要內容説出來了,對於低段的小孩子概括能力不強的這一弱點,填空的形式很適合他們。在學習課文中媽媽與薩沙的對話時,我先讓學生找出媽媽和薩沙説的話,在讓他們讀一讀薩沙説的話,有什麼特點。他們想了一下後就發現了,薩沙説的話都是問話。同時這三句話是薩沙不同心情下所説出來的,我就讓學生通過反覆的讀,來感受當時薩沙説話的心情,首先是疑惑的,接着是不甘心,最後是高興的自豪的,同時讓他們説一説疑惑什麼,為什麼不甘心,最後又為什麼會覺得很自豪,這樣自然而然的他們讀懂了對話的內容,同時在教學媽媽説的話時,讓他們感受到母親對孩子的關愛之情。

在學習了這篇課文以後讓學生明白我們不是最弱小的,要善於發現,去幫助比我們更弱小的,這樣我們會為自己感到自豪。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15

今天上午,我去四(2)班上了兩堂課,基本完成了《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課的教學任務。蔡慧仙、徐雪芳兩位教師全程參與了課堂教學的觀摩。

該課文主要講薩沙一家在大雨中把僅有的一件雨衣遞給了最需要保護的薩沙,而薩沙認為:“我不是最弱小的”,他把雨衣蓋在了一朵剛剛開放的野薔薇花上……

我始終認為,語文教學的中心任務之一就是要把課文的規範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離開了語言的理解、吸收和運用,就不能達到閲讀的真正目的。主動讀書、內化語言,應成為學生主體的基本活動,幫助學生讀書,指導學生內化,應成為教師的主要職責。

我在第二課時結尾處安排了這樣一個環節:同學們,課文中重點描寫了媽媽與薩沙兩人傳遞雨衣的過程和相關對話,而對於爸爸把雨衣傳遞給**的描述只有半句話,即:爸爸趕忙把雨衣給了媽媽,媽媽接過雨衣沒有穿,卻把他給了薩沙。請展開合理想象,並與同桌討論,爸爸與媽媽之間可能會説些什麼話?

一組學生上台表演,意思大致是:爸爸讓媽媽穿,而媽媽説:薩沙是最弱小的,應該給薩沙穿。應該説,這樣的想象合理,也能運用課文中的句子進行描述,達到了預期目標。

可是,我卻覺得意猶未盡,我提示學生:

1、為什麼爸爸會認為媽媽是個最需要保護的人,而不是薩沙?

2、文中的“趕忙”一詞傳達了怎樣的信息?

一時,教室內“炸”開了,大家紛紛發表見解:“媽媽就在爸爸身邊,爸爸沒多考慮,他只覺得自己不是最需要保護的人”;“女人比男人弱小,更需要男人的保護”;……我補充了一條:可能媽媽有病在身,爸爸認為媽媽應該得到特別的照顧。如真是這樣,媽媽在大雨中讓雨衣給薩沙那是一份多麼寶貴的不同尋常的母愛啊!

所有這些想象都在課文設定的情境之中,都反應了同一個主題,這樣的內化才是十分有效的。

標籤:弱小 反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