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必備】教學計劃模板合集9篇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又將迎來新的教學工作,現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教學計劃,就是在準備做教學計劃吧。好的教學計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計劃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備】教學計劃模板合集9篇

教學計劃 篇1

1、教學常規

(1).用武術的抱拳禮引出課題——武術課。

(2).簡單介紹抱拳禮。

(3).引導學生用武術的“抱拳禮”向老師問好。

(設計意圖:對學生進行武德教育,武德教育應從“抱拳禮”開始。)

2、武術的基本知識

出示多媒體課件,然後學生回答。

(1)武術起源於什麼地方?

武術起源於我們中國,武術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更是民族瑰寶。它是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積累起來的養生和健身的民族體育形式之一。是我國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其內容豐富多彩。它具有強健身心、防病、祛病和防身等多種作用。作為國小體育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它是為了培養學生記憶力、注意力、思維想象能力,讓學生逐漸地體驗動和靜、修和練、身體的局部和整體、人體和環境、形和意、形和神相結合等辯證的哲理及精髓,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和民族自豪感;為今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武術的功能:強身健體,自我保護、見義勇為等!

(3)你們都知道哪些武術明星?

(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的演示,讓學生了解武術的起源和功能;通過設問:你們想不想成為武術明星?來激發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從而為武術基本動作的學習打下基礎。)

教學計劃 篇2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新老師的成長更是如此,如果沒有科學合理的定位和規劃,教師的職業生涯就如同“和尚唸經”,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因此,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出一個科學合理的規劃,不但能夠激勵我們趁着青春年華朝着規劃目標奮勇向前,爭取早出成績,而且也是促進教師職業專業發展的重要保障。

靜海縣進修學校的老師們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並於20xx年3月14日為青年教師牽線,使其與當地骨幹教師結成師徒對子,更便於青年教師快速成長與發展。以下是我結合個人的特點,做出的三年成長規劃。

一、個人分析

我是一名國小英語教師,作為一名剛剛參加工作不到一年的新教師,雖然志氣高漲,但經驗匱乏,對於我來説,教師生涯才剛剛開始,“路漫漫其修遠兮”,更需“吾上下而求索”。我本身有着許多不足:首先,對於國小生不同年齡段的心理特點還未能把握,其次,對於國小英語教材還不是很瞭解,雖然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功底,但對於教法及學生的接受程度把握還有欠妥當,而且在教育方面,方法和手段還十分欠缺。

二、個人三年發展規劃

1、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努力形成自己獨特的課堂教學風格。

2、認真貫徹師德規範,自覺執行師德標準,用師愛感染每一個學生。

3、夯實自己的專業知識,每學期讀兩本英語類書刊,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努力使教學成果顯著。

4、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紮實學好專業知識,能勝任自己的工作職位,並有所發展。

5、關注高效課堂的教學研究及實踐,努力併成為學生喜歡、家長放心、領導省心的教師。

6、積極學習班級管理工作,學習做一名班主任應具有的品質與能力。

三、具體措施

1、積極參加各種教科研活動和專業知識的培訓,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和自身能力。

2、平時多抽時間研讀教育專業雜誌等有關書籍,鑽研新教材和教法,讓豐富的理論支撐教學活動。定期閲讀《中國小外語教學》、《中國小英語教學與研究》等刊物,做好讀書筆記,尤其寫好深刻的讀後感,將理論與教學實踐結合起來。

3、及時進行教學反思,撰寫教育隨筆和教學反思,加強課題研究和論文寫作。

4、利用現代化技術輔助教學,不僅能使教學高效快捷,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學習師傅以及其他老師的寶貴經驗,多參加聽、評課活動,提高執教學水平,使自己的課堂真正成為生動、高效的課堂。

我想,“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應該是每個老師對自己的最高要求,而我在教師生涯的這條路上才剛剛啟程,也許前路不會是平坦大道,但我相信這途中必然充滿陽光、愛和希望,我相信,通過師傅的言傳身教,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三年後的我定能完美蜕變,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成為一名更加合格的人民教師。

教學計劃 篇3

新課程改革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教師觀念和角色的轉變,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要求教師針對教學中的問題開展教學研究,重視不同學科的交流和研討,建設有利於引導教師創新性實施課程的環境,使課程的實施過程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改變把教師視為別人的教學研究成果的被動執行者以及專家所開發的課程的實施者的角色,確立起“教師即教學研究者”、“教師即課程開發者”的理念,課程的實施過程因而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建立一支全新的教師隊伍,現就教師成長目標責任做如下要求並採取相應措施:

一、鼓勵教師不斷努力,提高學歷水平

教師的學歷水平是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體現,直接影響新課程的實施,為此,學校鼓勵全體教師積極進行學歷深造,並制定了相應的激勵政策。在經費和時間上予以保證。

二、動員教師撰寫教育教學論文、論著,積極參與教研教改

新課程要求教師要成為研究者和開發者,不再只是專家學者知識的傳授者,為了更有力的推動我校教研活動的深入開展,學校做了如下規定:

1、在職教師,每學年必須在校級以上撰寫或發表1篇論文。領導班子成員每學年必須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1篇論文。

2、在職教學能手、教研組長每學期要為學校校本教材提供一份教材內容稿件。

3、凡沒能完成論文者,年度考核不得評為優秀。不得評為校級以上優秀教師或優秀教育工作者。

4、論文在《人民教育》上出版一篇獎3000元,在《江蘇教育》上出版的一篇獎1000元,在《江蘇教育研究》出版的一篇獎500元,在《鹽城教育研究》出版的一篇獎200元,縣內論文及試卷等依次按100元、80元、50元(教研室認可)獎勵。

三、加大課改力度,提高教學質量

課程改革的核心是課堂教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課堂結構要以學生為主體,老師要改變角色,變傳授為引導,同時教育學生要改變學習方法,變被動為主動。為了適應新課程的需要,積極推進我校課堂教學改革,從真正意義上提高教學質量,學校要求:

1、優秀教師、教學能手每學年要進行四次示範課教學。教研組長每學年要進行兩次示範課教學。

2、凡不能完成示範課教學任務的教師,年終考核不得評為優秀,不能評為校級以上先進教師或先進教育工作者。

3、每一次示範課都要有特點並要上交教案。

4、年齡在30歲以下的任課教師、學校中層以上任課領導每學期必須完成40節聽課任務。年齡在30歲以上的任課教師每學期必須完成20節聽課任務。同時要認真做好聽課記錄,完不成聽課任務的教師年終考核不得評為優秀,不能評為校級以上先進教師或先進教育工作者。

四、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師生的創新能力

新課程將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同時也將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在課改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關鍵在於科學精神和創造性思維。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及學生的主體作用、創建新型的教學結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掌握能力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教學環境。同時為了達到熟練運用網絡獲取及提供各種信息,充分做到資源共享,提高全體教師的整體業務水平,學校對全體教師提出以下要求:

1、每位任課教師每學期給學校課件庫裏上傳一份優秀課件。

2、每位教師每學期在備課組內上一節公開多媒體課。

教學計劃 篇4

教材分析:

本詩是兒童曲《快樂的節日》的歌詞,詩歌內容貼近兒童生活,語言生動形象,旋律歡快、活潑,多年來一直是小朋友們愛唱的歌曲之一。詩文運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反映了少先隊員們歡慶自身節日時快樂、幸福和自豪的心情,表達了他們長大後決心報效祖國的志向。全詩以“樂”為線,心情之樂、生長之樂、理想之樂、局面之樂,貫穿全詩,生動地描繪了少年兒童歡慶節日時的快樂心境和歡樂熱鬧的情景。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a、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新詞意思,會用“培養”寫一句話。

b、正確理解“在這個世界上,有我們就更美麗,有我們就充溢希望”的意思。

2、技能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體會少先隊員們歡慶自身的節日時所流露的喜悦、幸福和自豪的心情,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在這個世界上,有我們就更美麗,有我們就充溢希望”的意思。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播放歌曲,激發興趣

1、播放《快樂的節日》,讓同學邊聽音樂邊感受課文內容。

2、揭題導課。

二、自讀課文

1、自主讀書

2、自主發現

a、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b、讀了課文,你還想知道什麼?

3、自主感悟

同學學習反饋:

三、啟發想象,學習第1節

1、創設情境,啟發想象

春風和熙,小鳥歡唱,使人感到輕鬆、愉快、舒服,這時我們

歡度節日的心情是怎樣的?

2、朗讀體會歡快的句子

3、理解比喻句。

4、聽錄音讀第1節

5、指名讀,説説節日的快樂體現在哪些方面?

四、學習第2節

1、用學習第1節的方法説説第1、2句

這兩句的寫法跟第1節的哪句寫法相似?為什麼説它們在向我們祝賀,

向我們歌唱?

2、創設情境,學第3句。

A、情境一:有我們就更美麗

我們到山上去春遊,田野裏到處百花齊放,彩蝶飛舞,當鮮豔的紅領巾隨風飄揚,美麗的衣裳翩翩起舞,你有什麼感覺?

B、情境二:有我們就充溢希望

春天是一個百花盛開、萬物生長的美好季節,她象徵着生機勃勃、欣欣向榮,而少年兒童也是朝氣蓬勃、天天向上。祖國把重擔託付給我們所以有我們就充溢希望。

3、感情朗讀,體會情感。

五、自主作業

1、用自身的方法巧記生字新詞。

2、摘錄課文中反映少先隊員快樂心情的句子。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開展競賽,激發興趣

讓同學帶着歡樂的心情,開展第一、二小節的朗誦競賽,可採用個人或小組的形式,以此調動同學學習的積極性。

二、結合實際,暢談理想

1、自由朗讀第3小節。

2、理解詩句。

3、組織同學結合自身的思想,暢談自身的理想。

4、朗讀體會第4小節。

5、帶着歡樂的心情朗讀課文。

三、指導背誦,昇華感情

1、建議同學用自身喜歡的方法背誦課文。

2、採取朗讀扮演、背誦競賽或學唱歌曲等方法,以渲染歡樂的氣氛昇華情感。

3、邊聽歌曲,邊想象畫面。

四、課外延伸,指導寫作

1、導語

剛才,小朋友一邊欣賞歌曲,一邊想象着熱鬧歡快的畫面。現在,請大家結合在快樂周自身歡度六一節的情景,也可結合課文中的詩歌,發揮想象寫一篇作文

2、同學獨立作業。

教學計劃 篇5

一、班級特點分析

民族舞班主要針對的教授對象都是8歲左右的學生,以培養學習舞蹈興趣為目的。主要學習中國各民族、地區的明間舞蹈風格,鍛鍊學生的動作協調能力和反應能力,並根據少兒不同年齡的生理、心理特徵及感知能力組合教學,寓教於樂,培養學生良好的氣質,提高藝術修養,增加學生對舞蹈的瞭解。

二、教學重點

1、按照舞蹈考級教材進行學習。

2、進行部分基本功的訓練。

三 教學效果

1、學生掌握一部分基本功。

2、模仿能力(能夠很快很形象的模仿老師的動作)。

3、表現力(跳舞蹈小組合要有一定的表情,自信)。

4、按照教材完成學習計劃。

四、教學手段

1、有計劃的制定出每節課時的教學目標,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

2、每次教授新課由老師表演師範導入教授新課內容。

有步驟的教授課程內容。

如:壓腿練習(10分鐘)

●步驟:

1、教授正確的把上壓腿方法;

2、教師正確示範,口數節拍;

3、口數節拍,教授學生壓腿練習;

4、口數節拍,學生單獨完成;

5、配合音樂,完成組合。

五、教學計劃:

由單一教授動作的練習變成小的舞蹈隊型的組合,通過單一的反覆示範,講解和練習完成,同時,接續加強基本功的練習。

教學計劃 篇6

今天院長告訴我,要交本學期的教學計劃了。教學計劃?我久久沒有反應過來。是啊,做了一整年的學生,快要忘記自己另一個身份了。打開教務信息系統,絞盡腦汁才想起登錄的密碼。下載完課表,順便翻看了上一屆學生的評教,其中一個學生寫到,“法學課很受啟發,希望能繼續聽她講行政法”。我愣了一下,心裏暖暖的,也覺得有些歉疚。

每學期都有評教,所以對學生們相似的溢美之詞已經沒什麼感覺了。今天突然看到一位學生如此平實地寫出對“她”的期待,我心裏卻有種莫名的感動和不安。憲法課安排在大一的第一個學期,在每個桂子飄香的九月,我走進教室,都能聞到一股新鮮而充滿活力的氣息,那個時刻我總會覺得很幸福,因為我感覺到這股氣息會讓人青春永駐,呵呵。這一年一直在忙自己的學業,我沒能跟他們待在一起,也沒能在學業上給他們更多的指引和幫助,對於上面那位學生的期待,我只能辜負了。

教學計劃是每學期都要做的,因此大家交給教學祕書的那一份都千篇一律。其實每位老師心中都有一份更加豐富細緻的計劃,那才是他們的心血所在。得好好制訂本學期的教學計劃了,想要“青春永駐”不是那麼容易的,呵呵!

教學計劃 篇7

 設計思想

社會的發展對學生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過去的單一式人才轉變為對綜合性人才的需要,不僅對學生的知識量的要求提高,同時,對於學生的心理素質,應變能力,心理適應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多方面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學校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地方,更應該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場所,因此新的課程標準對於課程的開設以及教學內容等方面做了多方面的調整,就是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的需要。體育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在學生健康水平的提高,幫助學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並培養學生終生體育的習慣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模塊是為了實現明確的教學目標,圍繞某一特定主題,通過整合學生經驗和相關內容而設計的相對完整、獨立的學習單元,是構成目的基本單位。根據新課標對體育教學的要求,從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出發,以學生的需求和愛好為主讓學生通過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來達到技能的學習、身體的`鍛鍊的目的,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習慣,以形成將深刻影響學生體育態度和行為的運動專長,同時從體育更長遠的教育效果考慮,讓學生掌握一項可以終身受益的運動技能,通過體育運動來讓學生理解身體健康、社會健康、精神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平衡對於個人發展的重要性。在遵循教育性原則、全面性原則、系統性原則、實用性原則終身性原則下,根據東沙中學的場地、設施以及師資力量等方面,設計高一排球教學模塊,希望學生在學習中建立相關的排球理論知識、技術和技能、排球的規則,通過各種趣味比賽讓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排球運動、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僅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技術、戰術能力。也提高學生對運動的理解和態度,激發學生的興趣,也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球類運動的樂趣,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進步和成長,培養學生成為敢打敢拼、團結合作的精神。

本模塊教學以能掌握墊傳發扣四種基本技術及其動作組合的提高為主,同時讓學生開展小型的比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教材分析

高中學生體育與健康》將排球作為選修教材內容,要求凡是有條件的地區和學校都應積極開展排球課。除了技術動作的教學以外,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意志品質、心理品質、參與意識、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

學情分析

1、 可能遇到的問題:

學生在國中主要會考項目為主,只有個別學生參加排球訓練隊,加上球類技術性強,及升入高中後學習壓力增加,同時男女同學在對於體育方面的不同反應,部分同學對體育的不重視,不能理解體育對於身體發展的重要性也增加了教學難度。如何解決學生在這一階段所出現的狀況,調動其積極性,有計劃的培養學生終身熱愛運動的素質和能力,提高保持和增進健康的實踐能力,形成輕鬆愉快、豐富多彩、充滿活力的生活態度,加強人際交往的能力,社會經驗的積累等方面的問題是在教學中要着重解決的問題。

2、 存在的問題:

學習積極性的問題---部分同學的積極性不高。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

學生現階段的生理以及心理的多變階段---對基礎較差學生都希望能更多的鼓勵而較好的學生希望自己可以得到肯定,因此面對學生心理的變化要給與充分的重視。

3、採用的學習策略

自主學習---在課堂中儘量提高自主的能力,給學生自主設計和展示的過程,發揮學生的獨立性和機動性,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尊與自信。

合作學習---體育中很多情況下需要合作與幫助,共同面對問題時積極進行交流與溝通,加強學生的人際交流能力。

探究學習---在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完成學習目標提供多種途徑,並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探索達成學習目標的途徑,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創新意識。

 模塊目標

1、學生對終身體育意識和積極人生態度的形成---結合排球運動的特點可以提高人的靈敏、彈跳、力量、速度、耐久力等身體素質,提高排球活動的能力和技巧,培養團結協作、勇敢、頑強、拼搏奮進等優良品質。

2、學生的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全面發展---通過排球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排球基本的理論知識、技術和技能、以及比賽規則,通過學習和鍛鍊,發展學生奔跑、跳躍等基本活動能力,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促進身心全面發展,進一步增強體質,通過《學生體質健康標準》。

3、學生的心理健康---在學習中發展學生的良好的心理品質,增強人際交往技能和團隊意識,提高學生調節自身情緒的能力,培養團結協作、勇敢、頑強、拼搏奮進等優良品質。

4、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在學習中讓學生體驗競爭、分享、合作、共處、突變、角色和角色轉換、成功與失敗等情景,從容不斷增強自我意識,規範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基本掌握排球運動的傳、墊、發等基本技術動作並能在運動狀態中合理運用。

教學難點:學生能在比賽中熟練的運用技術和戰術。

教學策略與手段

在課堂上教師不能只是把教材內容,通過講授、技術的傳承,教會學生掌握了技術動作就算完成了任務;而是變學生被動的學習為主動學習,積極地思考、探索,瞭解排球的價值,學習和掌握排球運動技術的規律,同學間、師生間互動起來,提高排球教學的質量。同時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進行適當的示範和講解後,給予學生儘可能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採用分層式教學方法,通過示範、講解、提問以及比賽等方式。並在進行實踐練習的時候,鼓勵學生之間相互觀摩、比較、相互指導、體會,評價和自我評價相結合,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獨立性。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不同的對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悦。

教學計劃 篇8

通過參加暑期的骨幹教師培訓,我重新正視了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學觀點。“教會學生做人”是素質教育的首要任務,而《品德與社會》課是完成這一任務的主載體和主渠道。正如《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所指出的:“以培養學生學習做人是本課程的核心。”為此,在本學期的《品德與社會》課中,我力求達到“培養學生——學會做人,為首要教學目標。

一、首先教師要避免“眼高手低”,思於先

《品德與社會》是對學生系統地進行公民品德教育的課程,但目前學生在知行上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節現象,其原因就是《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意義與教師教學思想的認識還存在“偏差”,有些品德科教師對《品德與社會》的教學任務是否完成持無所謂態度,對品德科的備課只囿於應付檢查,浮於表面等,為此,在教學中,本人認為教師要“眼高手低”,思於先,“眼高”就是備課、講課着眼點高,要着眼於思想教育的高要求,思想情感薰陶的深層次,着眼於學生怎樣學會做人,教學創特色,上水平,着眼於全冊教材的整體認識,“會當凌絕頂,覽勝在其間。”“手低”即在備課時要因地制宜,針對本班學生實際,制定教學措施,以本為本,掌握教學內容所藴含的做人道理,教給學生道德判斷的方法,探索做人的真諦。

二、在教學中要扣線串珠,思在滲

品德與社會課是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內容。這是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是國小生自身成長的需要和做人的思想根基。所以,在教學中,應扣住這一主線,串連如孝親敬長、友愛同學、文明禮貌等這些做人最起碼的基礎道德行為規範的“珠子”,才能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才能有效地確保思想品德的教育效果,並對學生終身發揮作用。

因此,在教學中,應扣好線,串好珠,做到:第一,滲透有心,要增強滲透意識,增強各個“珠子”滲透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深入鑽研教材的過程中,要善於挖掘教材中所藴含的做人因素,充分發揮學科本身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功能。第二,滲透得法,就是要做到結合實際,自然得體,力求滲透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體現出學科的滲透魅力,一是適時地擴補內容,開發課程資源,大膽對教材進行取捨,提高滲透效應,如一位教師在教學《換個角度想一想》(人教版,下同,三下)一課時,對第一個活動“我的生日”大膽作了取捨,由於農村孩子一般不舉辦生日活動,他以剛發生在本地的一件摩托車相碰而引起爭執交通事故導入,讓知道的學生説説當時圍觀羣眾是怎樣評論的,從而懂得在生活中由於人們的想法不同,説法也就不同,接着又讓這些學生換個角度説説自己的見解,引出課題,也讓學生知道應該學會寬容的做人品質。二是把教會學生做人有機地滲透於道德認識的獲取、情感的體驗和行為的訓練之中,滲透於學生的思想反饋的信息中,並及時地捕捉教育的契機,隨機施教。

三、因勢利導,思在激

培養學生學會做人,要根據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水平和認識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應因勢利導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提高和鞏固道德認識。為此,

第一,激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在教學中,應積極創建情境,採取新穎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愉悦心情,激起學生的學生興趣。如教學《我和我的小夥伴》(一下),在導入新課時,開展“擊鼓傳花”的遊戲,讓學生在與夥伴的玩耍中體驗夥伴間的友情和快樂,在遊戲中揭示課文內容所藴含的道理,這樣的遊戲導入,既調動起了學生的愉快情緒,又在快樂中增強了合羣意向,學會了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第二,激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有疑才能引起定向探究,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去探明課文內容所藴含的道德認識。

四、因材施教,思有路

葉聖陶先生曾説:“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但在教學中往往出現豐富、實用的教材內容與單一、呆板的教學方法存在“反差”,品德教學規律與實際教學過程之間存在“落差”,如重授知輕導行,重主導輕主體,重明理輕激情等。為此在教學中,應根據不同類型的課文,順應編者意圖,做到以下三點,才能發揮其“教會學生做人”的作用。

第一,着眼於做人道德認識的提高,通過教學,幫助學生確立做人的基本準則,提高判斷是非的能力,使學生對本節課應當學習的道德要求,能夠正確地理解和掌握,知道“是什麼”“為什麼”“怎樣做”,從中能學會並運用於實踐中去。

第二,着重於道德情感的培養,《國小德育綱要》指出“着重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因為這是做人道理認識的催化劑,是從知到行的橋樑,促使學生將做人道理轉化為做人準則的信條,進而轉化為正確的道德行為,在此,在教學中應該選擇行為有效的育情方法,以“情”為線索,講究“育”的策略,採取以理育情、以境誘情、以比促情、以情引情等多種方法,藉助心理換位,設身處地,移情想象等體驗方式,達到強化感情之目的。

第三,着力於做人行為的指導,使學生懂得應當做什麼,不應當做什麼,明白怎樣做才能做得更好,為此,在教學時,要一環扣一環,首先應激發行為動機,使其樂於去做,其次提出行為要求,使其知道做什麼,接着指導行為方式,使其知道怎樣去做,再則提供行為範例,使其學着去做,最後是鼓勵行為實踐,使其堅持學着去做。例如《説聲“謝謝”》(三下)首先要告訴學生“謝謝”雖是一個簡單的禮貌用語,但這是做人應具有的一個禮節,是對別人的一個尊重,接着教師示範或學生表演在什麼情況下使用“謝謝”,讓學生學着做,最後要求在學校、家庭或社會上待人都應該文明禮貌,讓學生學會感謝、學會尊重的做人品質。

五、在教學過程中要有的放矢,思有度

教學活動應該是目的明確,計劃慎密,步驟緊湊的高效活動。教材正文、插圖、閲讀材料和思考題豐富多彩,知識量很足,但教學中卻常出現面面俱到,不分輕重主次,滿堂灌現象依然嚴重,使學生聽之其二,忘之其一,只限於膚淺表面的做人道理的認識,必然造成知行脱節,為此,在教學中應做到:適時,即適時提出思考,讓學生帶着思考題去看書,聽課,教師針對思考題應有意識地講解、強調,加深印象;定向,即要處處把握好“教會學生,學會做人”的方向,引導學生把思維重點定向在“如何學會做人”的道理上來,突出其思想性,把思想性與知識性、趣味性、實踐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度,即要針對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實際,不宜過深地講解做人道理及倫理道德,但也不能過淺地浮於表面的認識,輕描淡寫,不能充分起到感染教育的作用。

總之,本學期在品德與社會課中,力爭以培養學生學會做人,為目標。此目標主要是使其學生懂得一些做人的基本的道理,培養一些做人的基本行為習慣,為長大以後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打下初步的基礎。我堅信,以我認真的教學態度,對教材的理解方式,多層次、多維化的教學方法,一定會達到本學期的教學目標。

教學計劃 篇9

一、指導思想

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創建良好的校園文化,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通過背誦經典,讓語言文字在兒童心底多一些積澱,多一些感悟,激起學生對中國文化的濃厚興趣。在誦讀過程中獲得古詩文經典的基本薰陶和修養,接受中國傳統美德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各項經典誦讀活動,在實踐中增長積累,提高學生文化與道德素質。

二、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

1、總體目標:通過“讀、誦、議、評”,使學生增長知識,認識中華文化豐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營養,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通過研讀,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科學精神,促進校本課程的開發,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創建學習型的文化校園;通過研讀,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凝聚師生民族情感,增強愛國意識,樹立起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人類社會和諧發展的遠大志向

2、具體目標:

(1)培養國小生的注意力和記憶力。

(2)營造濃厚的閲讀氛圍,提升學生語文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

(3)培養國小生讀書興趣,增加歷史、地理、天文、數學、常識、文學、藝術等各方面的素養。

(4)通過天天誦讀活動,培養學生持之以恆、百折不撓的意志和毅力。

(5)幫助國小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心地向善,修養提高。

(6)引導父母子女一起誦讀,增進親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誦讀內容:

主要誦記國學經典教材中的詩歌。

四、活動形式及方法:

(1)“人人是老師,處處是教室”。只要有熱情,就能成為一個誦讀老師。

(2)反覆誦讀,熟讀成誦。帶念一遍,再一遍,然後鼓勵全班齊念;分組念、個別念、接龍念、默唸,想方法多聽多念。並非完全不要理解,瞭解內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讀,而後從中獲得背誦的樂趣和成就感。

(3)每日利用早晨預備鈴前在校讀10分鐘。在學校由老師利用語文閲讀課、課間背誦。也可以在每節課前由班幹部帶領讀。

(4)每日回家後,再由家長帶動誦讀(親子誦讀)15分鐘。誦讀措施及形式

五、誦讀措施:

1、採取多種形式,確保詩文誦讀活動的質量。

學生興趣是確保活動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採取多種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通過辦詩文黑板報、詩文圖展、詩文手抄報、詩文朗誦會等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2、利用早操前和路隊時間進行古詩文誦讀。

3、定期舉行古詩文朗誦比賽、背誦比賽,情境寫詩比賽,詩配畫、背詩大王評選等。營造詩文學習的濃厚氛圍,使該項活動積極健康地發展。形式多樣,既讓全體學生接受民族傳統文化的滋養,又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標籤:教學計劃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