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實驗的教學計劃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我們的工作同時也在不斷更新迭代中,是時候開始寫計劃了。我們該怎麼擬定計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實驗的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驗的教學計劃

實驗的教學計劃1

物理實驗是研究物理學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強實驗教學,不僅可提高物理教學效果,還可提高學生的實驗素質,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國中物理實驗包括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和課外小實驗,它們都是很好的素材,只要教師做實施素質教育的有心人,對它們合理的加以應用,一定會在教學中收到良好的效果。為了搞好實驗教學,本學期計劃應着重抓以下三點:

一、使學生初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國中物理教材中,許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過實驗推理出來的,具有很強的客觀性,如光的反射定律、二力平衡條件、歐姆定律等。學生由於親身經歷和學識限制,對書本內容不可能一聽就懂,並且會懷疑其客觀性。而實驗就起了幫助他們發現規律,掌握規律,理解獲取知識的橋樑作用。所以,我們應盡最大努力做好一切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切忌不做實驗或少做實驗而講實驗。因為單純的講實驗,便貶低了定律、概念的客觀真實性,學生也難於理解和接受。

我們在做演示實驗時,必須把準確無誤的物理現象清晰的展現在學生面前,讓每個學生看清楚,使學生確信定律、概念的客觀性。所以我們必須是一個堅定的唯物論者,要具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在學生分組實驗中,要以得出的數據來驗證或推導出定律、公式,絕對不允許塗改實驗數據,使之與物理定律、公式相符。而應協助學生找出錯誤原因,重做實驗,直到得出正確的結論為止。只有這樣,才可使

學生逐漸形成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二、培養學生識別和應用實驗儀器的能力

學生識別和應用實驗儀器的能力不僅是學生正確完成物理實驗的保證,也是以後在工作和學習中必需的最基本的能力,如生活中各種測量工具的使用無不需要這方面的.知識。

開始幾次學生分組實驗,實驗儀器都是學生首次接觸,如刻度尺、天平、電壓表等,教師要着重指導學生識別儀器的規格和性能,察看銘牌或説明書。弄清:

(1)測量範圍;

(2)最小刻度;

(3)零點及其調節方法;

(4)使用方法。

只有掌握以上四點,才能保證實驗精確的完成和儀器、人身的安全。

三、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的高低對他們今後的工作和學習有着重要的影響。生活中小到照明電路的安裝,各種物體質量的測量,大到交通運輸和生產勞動都需要這方面的能力。所以教學大綱把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作為素質教育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物理實驗本身就是一個操作過程。學生分組實驗,每個人都有操作機會;在演示實驗中,可讓部分學生配合我們教師一起完成實驗,條件許可時,將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課外小實驗更是學生操作的天地,如在學習量筒、彈簧秤、天平等知識後,可佈置小實驗自制天平、量筒、橡皮測力計等,學生的積極性一定會很高,效果一定會更好。總之,應儘量多給學生親自動手動腦的機會,這對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是很有幫助的。

在學生分組實驗中,我們教師要加強主導,既不能統得太死,又不能放鬆,努力創造一個活躍、快樂、緊張、有序的良好氛圍。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在:1、加強示範操作。學生對教師的所做的示範操作的模仿是形成動作技能的最初階段,可減少實驗的盲目性。示範可採用投影、掛圖、示教板、實驗小組長等形式。2、指導學生操作。實驗操作可採取不同的形式,如獨立操作、小組協作操作,放開式討論操作等。採取何種形式,要視實驗內容而定。在實驗中,教師要巡迴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好的及時肯定表揚,使每一個學生都掌握物理實驗的基本操作方法。3、引導學生創造性的操作。如學生通過做《測定小燈泡功率》實驗後,可佈置:只有電壓表,無電流表,其它儀器自選,測定標有3.8V的小燈泡的額定功率。這個實驗的目的是,在給定條件下,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來完成實驗操作,這極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操作能力。

實驗的教學計劃2

一、教學目標:

1.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2、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3.學習使用酒精燈加熱水,以及做彈力、摩擦力、熱傳導、熱對流、根吸水、莖運輸水分等實驗,鞏固對比實驗方法,學習設計説明根有吸水作用的實驗、雨的模擬實驗。

4.學習運用分析綜合的方法認識熱的三中傳遞方式。

5.動手能力:學習製作太陽能熱水器等。

在德育方面,主要向學生進行以下幾方面的教育:

1、通過講述火箭的發明及我國現代火箭的發展,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通過指導學生認識熱的三種形態及應用,向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喜歡科學,愛動腦、愛動手,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對實驗感興趣,經過一年的科學學習,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們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但是他們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強,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有五個單元,我們的食物、水、植物、空氣、熱,覆蓋了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和地球與宇宙科學三大領域,調整後的新教材,內容體系更加科學、合理。一般每個教學內容為一個課時。根據教學建議,對典型的`過程和方法展開充分的探究,不以1課時為限制。應該加強單元后的總結性教學,幫助學生梳理概念、澄清觀點。本冊教材將繼續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從知識內容分為五部分

1、我們吃什麼:從學生對食物的已有認識經驗入手,帶領學生遵循“整體感知---個體研究——綜合整理”的認知程序,認識食物的營養成分以及飲食與人的健康。(包括1、2、3、課)

2、水裏有什麼:

“溶解”單元是從觀察溶解現象入手,建立溶解的一般概念。這個概念可以看作是前概念水平,並沒有涉及分子的運動與分佈等問題。“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問題實際上已經向着溶解度這一概念發展了,但是在這裏主要還是想滲透溶解是物質的基本屬性。物質溶解的多與少和很多因素有關,如壓力、攪拌、温度等,溶解與析出往往是可逆的。在“溶解的快與慢”問題中,温度對溶解的影響是最重要的。而方糖的溶解從本質上與攪拌加快溶解是一致的,只不過它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説明增加物質與水的接觸面(所謂咬碎)可以加快溶解。包括4、5、6、7課)

3、植物身體:從學生對植物的已有認識經驗入手,帶領學生遵循“整體感知---個體研究——綜合整理”的認知程序,認識植物的器官及作用,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包括8、9、10、11、12課)

4、空氣和水:指導學生認識熱空氣上升以及氣體的熱脹冷縮現象。(包括13、14、15、16、17課)

5、熱傳遞:指導學生認識熱傳遞的三種方式及應用。(包括18、19、20、21、22課)

6、探究與實踐:引導學生嘗試運用已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初步培養學生認真細緻地觀察和積極動手實踐的科學態度。

四、本冊教材教學的重點、難點:

重點是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難點是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實驗安排

1.食物營養成分的檢驗 2.溶解

3.加快溶解的方法 4.除去水裏的雜質

5.根的吸水實驗 6.分離葉綠素

7.莖疏導水分 8.熱氣球上升的祕密

9.氣球的反衝實驗 10.瓶吞雞蛋

11.水流有力量 12.熱傳導

13.木屑在熱運動水中的 14.探究不同物品是否會生熱

15.不同物體的吸熱本領

實驗的教學計劃3

一、指導思想

為進一步提高國小實驗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及實驗室材料實現科學化、分類、分檔、檔案管理,加強實驗水平和實驗效果,更好,更全面地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教育發展。

二、主要任務、目標按課程設置標準

開齊、開足、開好實驗課,實驗開出率達到90%以上,引導學生基本能親手完成各個實驗,形成一定實驗技能,培養科學的實踐,實驗,觀察能力。

三、具體工作措施

1、實驗室工作由校長及分管領導直接管理,實驗室設專門管理員,即實驗員,具體管理實驗室工作。

2、實驗室管理員任務,目標

(1)、實驗員必須擬定科學實驗計劃,各年級科學教學工作須按計劃進行實驗教學,實驗教學需填寫演示實驗計劃、分組實驗計劃、演示實驗單、分組實驗單等表格。

(2)、在進行實驗教學前必須準備好實驗所需儀器,材料,教師對每組實驗有充分準備,精心設計實驗步驟和實驗過程,方法,寫出相應實驗方案,以保證實驗的科學性,安全性及效果。

(3)、在引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時,應要求學生準備好相關的實驗材料,以確保學生在實驗中有物可做,並指導學生觀察,討論,得出相應的結論,完成實驗教學;

(4)、指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後,應指導學生完成實驗報告單(試驗記錄),並認真審閲,引導學生在實驗、觀察中養成科學的自然觀和相應的實驗能力;

(5)開學及時收取科學各年級《教學工作計劃》、《演示實驗計劃表》、《分組實驗計劃表》;期末按時收取《教學工作總結》、《演示實驗記錄表》、《分組實驗記錄》。

(6)在實驗教學、教研方面,以全體科學任課教師為組,進行相應的科學教學與實驗教學研究,以不斷提高科學學科教師的教學與實驗能力。

3、材料歸檔

(1)、每學期(學年)按時將各類材料分類裝訂後歸檔,並按時填寫相應試驗開出數、開出率,完成實驗室材料的歸檔管理,做到科學、規範,便於查閲。

(2)、在材料歸檔的過程中注意材料的質量與數量應答相應要求。

4、實驗室器材管理

實驗室管理人員除應管理好材料收發、入檔工作外,還應管理好實驗室的器材及日常工作。

(1)、材料(實驗器材)的每日發放和收回工作,並作好相應發放,收回記錄及損壞,修理等相應記錄。

(2)、每週組織學生打掃實驗室,並處理好實驗室,保管室的用電,設備,儀器的.保管、管理、安全工作,以防意外事故發生。

5、其他相關工作

(1)、作好與實驗室及實驗室管理相關的一系列工作。

(2)、不足之處,另行補充。

四、進度安排

九月份:

1、制定工作計劃

2、 打掃實驗室、儀器保管室的衞生。

3、整理實驗室

十月份:

1、組織學生做好實驗

2、對實驗儀器去塵、清洗

十一月份:

1、進行一次實驗操作競賽

2、做好儀器借出登記

十二月份:

1、 學生試做一些簡單的教具

2、查看各種儀器是否完整

一月份:

1、做好假期安排

2、催還各種借出的儀器

3、實驗室工作總結

實驗的教學計劃4

一、高中生物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1、實驗內容增加,教學課時不足。與舊教材相比,高中生物新教材增加了較多的實驗內容,其會考試大綱要求的必修模塊的學生實驗有19個。學校要在規定的模塊教學時間內完成各個實驗教學,實施中存在困難,部分地區在高二才開設生物課,各地區生物學科開設的課時有差異,個別學校還削減了生物學科的課時。教學課時不足對生物實驗教學影響較大。

2、教師缺少對生物實驗教學的研究。由於我國長期以來不重視生物實驗教學,教師對實驗教學缺乏研究。教師的實驗計劃、實驗操作、實驗結果的分析等能力普遍較差,對如何組織實驗教學和對實驗教學的課型研究不足。尤其是探究性實驗。需要教師有較高的實驗指導能力和實驗技能,在這方面教師顯得力不從心。

3、實驗要求提高,課堂實施困難。高中生物新課程提高了學生實驗的要求,實驗內容包括實驗方法、理論指導和實驗過程(包括: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實驗計劃、表達和交流,進一步探究等)。有些教師在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如對學生進行實驗方法和理論的指導。完成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和實驗計劃等環節,然而,課堂中教師在講述實驗原理、歸納講評學生提出的問題之後,學生用於實驗操作的時間已不多了,影響了實驗結果的分析以及進一步探究。

二、高中生物實驗教學計劃

1、明確實驗教學目標。明確目標能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動機,思維才會有方向,操作才會認真。

2、做好實驗教學的準備工作。實驗教學和一般的授課有不同的要求,而生物教材又往往受地方性的季節性的限制。有些實驗還需較長的時間才能看到實驗結果。因此,在實驗課前做好實驗教學的準備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3、加強實驗教學的組織管理。多數學生把實驗簡單地理解為“看”,對實驗現象缺乏分析和思考,實驗完畢後往往答不上產生現象的原因和實驗的結論。如果缺乏嚴格的訓練,將會導致教師疲憊不堪,學生一無所獲。因此,應加強實驗教學的組織管理,注意維持實驗紀律,規範實驗習慣合理指派實驗大組長、小組長等。以確保實驗教學質量。

4、分析實驗程序和分析實驗現象。—個較為複雜的實驗過程是計劃人員長期辛勤勞動的結晶,它往往是經過幾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反覆摸索。所以,學生實驗中,不能單純地用實驗指導進行“按方抓藥”出現結果就行了。而要指導學生去分析實驗中每一步驟的作用,每一個處理意義以及各步驟之間的聯繫,從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實驗過程中,大致為:培養→解離→漂洗→染色→壓片。要讓學生了解根尖放在解離液中是為了使根尖細胞間變得鬆散,便於壓片,否則根尖細胞很難壓散,不利在鏡下觀察。另外。通過解離液的處理,使細胞迅速死亡。讓細胞分別保留各自的分裂狀態。漂洗是為了沖洗解離液,否則影響染色效果。在實驗中。應根據學生程度和涉及原理的難易不同,由教師講清或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使學生既知道實驗應怎麼做,也知道為什麼這樣做。

三、注重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高中生物實驗教學通過引導學生去探索、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教學目標。新課程強調學生嘗試應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高中生物問題,驗證高中生物規律。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如在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實驗中,檢測蛋白質用雙縮脲試劑,那麼,是否還有其他方法可以檢測呢,雙縮脲試劑除可以檢測到蛋白質的存在,那麼乳製品中的蛋白質的`含量有什麼規定。蛋白質的含量如何測定呢?根據不同食品中蛋白質的含量。怎樣調整人們的飲食,才能有利於人體的健康和延年益壽,所有這些都可以在實驗中向學生提出。培養他們發展科學探究的能力。總之,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能力的培養,定會事半功倍,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四、在探究實驗中培養學生的演繹推理能力

思維的邏輯性主要指能正確運用分析比較、判斷、推理的形式進行思維和表達思維的結果。生物實驗中常用的邏輯思維方法是推理,主要有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生物實驗教學為培養學生的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能力創造了有利條件。比如探究“鎂元素對植物生活的影響”的實驗中,在缺鎂元素的“完全營養液”中,一株小麥幼苗葉片發黃生長瘦弱,兩株小麥幼苗葉片發黃生長瘦弱--當在培養液中,加入適量的含鎂元素的無機鹽溶液後,小麥的生長恢復正常。歸納出鎂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的結論。

五、加強計劃型實驗題訓練

生物實驗在生物教學中所佔比例越來越大,尤其是近年來的大學聯考生物試題更體現了這種趨勢。大學聯考生物實驗題多以根據要求計劃實驗步驟、分析實驗數據和現象、得出或預測實驗結果和結論、評價和優化實驗計劃方案等形式呈現。如果還是按照以前老一套的實驗訓練模式,只重視做一些死記硬背的機械記憶型實驗題,學生是很難取得理想的大學聯考成績的。因此,在平時的實驗教學中,教師除了採取以上一些實驗改革措施外,還必須要有意識地精選和精編一些實驗習題,特別是一些不同類型的實驗計劃題(例題略),讓學生進行全方位訓練。

總之,學生在學習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應積極參與到實驗教學中,發揮主動性,積極思考,積極探索,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根據教材中的實驗原理、實驗思想、實驗方法而進行創新計劃,實現能力的遷移,鍛鍊自己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驗的教學計劃5

一:指導思想

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物理實驗既是中學物理的重要內容,又是學習物理的重要方法。通過實驗引入概念,通過實驗得出規律,檢驗猜想,通過實驗發展新知。因此,我們應該認真地對待每一個實驗,手腦並用,踏實細心地做好每一個實驗。

首先,要加強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觀察和實驗不僅是學習物理知識的基礎,也是發展其他能力的基礎。切實做好各種實驗,使實驗成為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

其次,要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形式要多樣化。如:小實驗,小製作,小發明,小論文,科技講座,修理或自制教具等。

對於每一個具體的實驗,在實驗之前,首先要明確實驗目的,即弄清實驗要研究,解決什麼問題。其次,要知道實驗原理。第三,要知道所用儀器的使用方法。第四,要知道該實驗如何做,要測量及記錄什麼。

實驗時,首先要對器材進行檢查,瞭解儀器的用法;其次,要回組裝器材;第三,要能按步驟操作。

實驗結束時,要讓學生清點實驗器材,並放回原處,完成實驗作業。

全書共安排10個分組實驗以及許多演示實驗和實踐性問題。其中大多數實驗器材易得,方法簡便,效果明顯。

通過做本學期的實驗,使學生能通過對現象的觀察,測量,歸納出客觀規律,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動手和思維能力。

二:本學期學生分組實驗安排

第二週9.10——9.14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

第三週

第四周

第七週

第八週

9.17——9.21探究使用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

9.24——9.28測定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10.15----10.19探究影響動能的因素

10.22---10.26比較質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

第十三週11.26----11.30探究串並聯電路中電流的特點

第十四周12.3----12.7探究串並聯電路中電壓的特點

第十五週12.10---12.14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

第十六週12.17---12.21練習使用滑動變阻器來改變電流中的電流

第十八週12.31---1.4伏安法測小燈泡的電阻

實驗的教學計劃6

一、指導思想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觀察和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發展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二、實驗目的

1.培養學生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2.掌握科學的實驗方法。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和實驗能力。

4.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團結協作精神。

1、樹立正確的態度搞好實驗教學工作。國中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做好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是教學成功的重要保障。另外通過實驗教學也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的必要手段。因此,教師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態度,克服田畏難情緒,積極主動地搞好實驗教學工作。

2、堅持備課制度,做好實驗的`各種準備工作。物理實驗不同於其它知識是一成不變的,如果實驗的條件發生了變化就有可能出現不同的結論,甚至是相悖的結果。因此,教師一定要提前操作每一個實驗,瞭解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在真正授課時,能較好地控制實驗的條件,避免不正確的現象發生。

3、加強實驗中儀器的管理。首先教師在實驗前或實驗的過程中,要向學生交待清楚儀器的使用規則,避免了由於不正確的操作而損壞儀器。另外,也要求教師在實驗教學中不能粗心大意,特別是對玻璃器皿,交流電源的使用更要分外小心避免事故的發生。

實驗的教學計劃7

周次 章節 教師演示實驗 學生分組實驗

一 十一、分子熱運動

2-1 演示分子無規則運動

2-2 觀察布郎運動

實驗一:用油膜法估測分子的大小

5-1 壓縮氣體做功,氣體內能增加

5-2 氣體對外做功,氣體內能減少

二 十二、固體和液體

1-1 雲母晶體和玻璃非晶體的導熱特性

3-1 液體的.表面張力

4-1 毛細現象

三 十三、氣體

2-1 玻意耳定律

2-2 查理定律

5-1 氣體壓強的產生

四 十四、電場

1-1 靜電感應

1-2 帶電小球受力情況

六 4--1 靜電平衡

4-2 靜電屏蔽

七 8-1 電容的充放電

8-2 平行板電容器

九 10-1 靜電除塵

十二 實驗二:用描跡法畫出電場中平面上的等勢線

十三

十五、恆定電流

2-1 電阻定律

實驗三:描繪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

實驗四:測定金屬的電阻率

實驗五:把電流表改裝為電壓表

4-1 路端電壓跟負載的關係

十四

實驗六:研究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實驗七:測定電源電動勢和內阻

實驗八:練習使用示波器

實驗九:用多用電錶探索黑箱內的電學元件

實驗十:傳感器的簡單應用

十五 十六、磁場 1-1 奧斯特實驗

1-2 通電導線在磁場中受到力的作用

1-3 通電導線之間通過磁場發生作用

十六

2-1 安培力的大小跟什麼有關

4-1 電子束在磁場中偏轉

十七 5-1 洛侖磁力演示

二十七、電磁感應

1-1 導線切割磁力線產生感應電流

1-2 磁鐵抽插線圈產生感應電流

1-3 線圈電流變化產生感應電流

實驗的教學計劃8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特制定本年度九年級化學實驗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適應時代,並使他們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超越時代,真正能夠面向未來,注重實驗教學,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要使得學生能在實驗中用探究的方法去學習,領會知識的內涵,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學會去發明創造。爭取將實驗教學工作推上一個新的台階。

二、教學措施

第一、 認真備課。備課將按照以下步驟和要求進行。

1.備課標。明確:

(1)實驗教學的任務;

(2)實驗教學的目的;

(3)實驗教學的要求;

(4)實驗教學規定的內容。

2.備教材。

(1)熟悉教材中實驗的分佈體系。(

2)掌握教材中的實驗和豐富實驗教學內容。

3.備教法。教有法而無定法,實驗教學的教法應牢固樹立準確、示範、講解與操作協調一致的原則。

4。備學生。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對學生年齡特徵、心理特點、認識和思維水平以及對不同年級、不同階段的實驗進行分析、研究,對實驗教學將起着積極的促進作用。

5.實驗教學前的準備。

(1)演示實驗:a、掌握實驗原理。b、熟悉實驗儀器。c、選擇實驗方法。d、設計實驗程序e、實驗效果的試做。

(2)學生實驗:a、制定學生實驗計劃。b、實驗環境的準備。c、實驗器材的準備 d、指導學生準備。

6.編寫教案。

第二 、仔細組織教學。一節課的成功與否,課堂調控是關鍵的一個環節。因此,教學的開始強化課堂紀律很有必要,其次是引入新課題,讓學生明確實驗的目的和要求、原理、方法步驟,使學生了解觀察的重點。教師在引導指點學生觀察時,講解要與演示恰當配合,講解要抓住重點、難點和關鍵,語言要精闢、簡要、準確,操作要熟練、規範。注意隨時調控課堂的方方面面,保持課堂充滿教與學協調和諧的'運轉機制。

學生實驗課的教學:實驗前進行指導、實驗中巡迴指導、實驗後總結和作業佈置。

三、實驗教學內容安排

1 1-1水的沸騰

1-2膽礬的研碎

1-3硫酸銅溶液中加氫氧化鈉溶液

1-4石灰石與鹽酸的反應

1-5二氧化碳與氧氣的性質

1 2 活動: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對吸入空氣與呼出氣體的探究

1 3 1-6取塊狀固體

1-7取粉末固體

1-8量筒與滴管的使用

1 4 1-9酒精燈的使用

活動:給物質加熱

1-10加熱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物

1-11洗滌玻璃儀器

1 5 2-1測定空氣裏氧氣含量

1 6 2-2氧氣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2-3硫的燃燒

2-4鋁箔再氧氣中燃燒

1 7 2-5過氧化氫溶液製氧氣

2-6 過氧化氫溶液製氧氣(二

氧化錳催化)

2-7加熱氯酸鉀製取氧氣

1 8 活動:氧氣的製取及性質試驗

1 9 3-1水的電解

1 10 3-2品紅的擴散

活動:分子運動 1 11

活動:水的淨化

3-3用肥皂區分軟硬水

3-4製取蒸餾水

1 12 活動:1、質量守恆定律的探究

2、運用蠟燭、鎂的燃燒驗證質量守恆定律

1 13 6-1木炭的吸附作用

6-2木炭還原氧化銅

1 14 活動:製取二氧化碳

1 15 6-3製取二氧化碳收集並驗滿

6-4二氧化碳使燃着的蠟燭熄滅

6-5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6-6二氧化碳與水反應

1 16 6-7一氧化碳的燃燒

6-8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

1 17 活動:燃燒的條件

7-1滅火原理 活動:滅火器原理

1 18 7-2粉塵爆炸

1 19 活動:燃料

7-3甲烷的燃燒

7-4鎂與鹽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1 20 活動:酸雨危害的模擬實驗

1 8-1比較合金和純金屬的硬度

1 2 探究活動:金屬活動性順序

1 3 8-2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

1 4 探究活動:鐵釘鏽蝕條件

1 5 9-1蔗糖溶解 探究活動: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

1 6 9-2碘或高錳酸鉀分別放入水或汽油中

9-3水和乙醇能夠互溶嗎?

9-4水和油的小實驗

1 7 探究活動:飽和溶液

1 8 9-5三種不同組成的硫酸銅溶液

9-6兩種溶質質量分數不同的氯化鈉溶液

1 9 9-7配製溶質質量分

數一定的溶液

1 10 10-1向溶液中加入酸鹼指示劑

探究活動:自制指示劑

1 11 10-2觀察鹽酸、硫酸

10-3濃硫酸的腐蝕性

10-4濃硫酸的溶解

10-5濃硫酸稀釋的錯誤操作

1 12 探究活動:酸的化學性質

1 13 10-6觀察氫氧化鈉

10-7生石灰與水反應

1 14 探究活動:鹼的化學性質

10-8試驗物質的導電性

1 15 探究活動:中和反應

1 16 探究活動:用ph試紙測定一些液體的ph

探究活動:溶液酸鹼度對頭髮的影響

1 17 探究活動:粗鹽提純

1 18 11-1碳酸鈉與鹽酸反應

11-2碳酸鈉與石灰水反應

1 19 探究活動:探究初步區王分氮肥、磷肥和鉀肥的方法

實驗的教學計劃9

生物實驗教學是整個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是提高學生學科素質,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協作精神,落實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因此,做好實驗教學工作就顯得至關重要。現將本學期的生物實驗教學工作制定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觀察問題、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及組員的協作精神。讓學生通過現象觀察事物的本質,從而認識和揭示自然科學規律,培養學生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識,切實讓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

二、教學要求

1。演示實驗必須按大綱要求開足,教師在課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實驗。通過觀察實驗現象,使學生能夠獲得感性的認識和驗證,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若有條件可改成分組實驗。

2。學生分組實驗,也要按教學大綱的要求把學生實驗全部開齊。對於學生實驗,若能當堂看清實驗結果的須在實驗室裏教師指導下進行,教師監督學生對每個實驗達到操作規範、熟練的`程度;培養他們濃厚的生物學興趣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實驗課的教學方法

實驗課教學應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設備條件等因素,採取探究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多動腦、多思考,鍛鍊自己能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驟;在講授理論知識時,最好讓學生通過實驗的方法去歸納出這些知識,這樣做重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思路與方法;加強能力的培養和知識的遷移,有利於充分發揮其科學思維和想象力。

四、實驗教學的準備工作

1。儀器設備購置,落實上年儀器設備購置計劃,完成實驗室的更新提高,加強實驗室的儀器設備的完好率。做好本年度儀器設備購置,堅持結合實際,適當超前,防止低水平重複和積壓浪費發生。

2。制定出本學期實驗教學進度計劃,並寫明實驗目錄,寫明實驗的日期、班級、節次、名稱,教學中按計劃安排實驗。

3。任課教師須將實驗通知單提前送交實驗室,實驗教師必須將每個實驗用到的儀器、藥品以及其他有關事宜提前準備好,做到有備無患。

五、將德育工作滲透於教學中

1。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明確相互協助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團結合作的精神。

2。要教育學生遵守實驗規則,愛護財務,節約用水、電、藥品,從而養成勤儉節約的美德。

3。要求學生嚴格認真的按照實驗要求來操作,細心觀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他們嚴謹的科學態度。

4。培養學生井然有序的工作習慣。實驗結束後,把儀器放回原處,整理好實驗台。

六、實驗效果檢查和成績評定

1。學期教學結束後,對學生的實驗效果進行檢查,瞭解學生的實驗技能。

2。檢查內容:學生對實驗的原理、裝置、藥品、注意事項等方面的熟練程度。

3。實驗結束後要填寫好實驗報告冊,教師當場檢查學生的實驗結果。

七、做好實驗室工作文件建立管理工作

為實驗室的評估合格,做好實驗室的教學計劃、日常管理、安全工作、工作日誌等各種工作文件的歸類、歸檔、整理工作。

注:加黑體的六個實驗要對學生進行重點的訓練,加強學生對實驗的原理、裝置、藥品、注意事項等方面的熟練程度。各班的實驗課的情況參照實驗課按排表。

八、實驗教學管理

1、課前認真預習有關實驗內容,寫出預習報告,上課前由組長收齊並於上課時上交,沒有預習報告的同學不準參加本次實驗;

2、實驗課過程中,注意用電安全,嚴格按規定程序操作設備,並填寫實驗記錄表,記錄所用設備的型號及運行狀況。設備出現故障,應及時跟老師聯繫,不能擅自處理;

3、實驗結束,應先報告老師,檢查實驗結果無誤後,清點整理設備完畢,方可離開;

4、課後,根據實驗記錄,認真書寫實驗報告。

實驗的教學計劃10

加強實驗教學工作是貫徹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為進一步提高國小實驗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及實驗室材料實現科學化、分類、分檔、檔案管理,加強實驗水平和實驗效果,更好,更全面地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教育發展。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如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特制定本校實驗教學工作計劃。

一、 理化生實驗技能方面要求

1、實驗操作技能:如認識、選擇和正確使用基本儀器;在理解實驗方案的基礎上編制實驗步驟,按規範要求進行實驗操作;排除實驗中的常見故障等技能。

2、處理數據、完成實驗報告的技能:如設計記錄表格、正確觀察讀數、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實驗誤差和設計實驗報告的技能。

3、研究、改進實驗和自制教具、學具的初步技能:如能以理化生的原理、思想和方法為指導,結合實際進行初步的實驗設計。

二、 着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國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目前還沒有反觀察作為獲取知識的一種手段,沒有把觀察跟注意力、思維力結合起來,作為發展學生可持續學習的一種途徑。因而,目前中學生的觀察普遍存在以下的'缺陷:

1、觀察目的性不明確;

2、不善於完整,全面地進行觀察;

3、經常忽視隱蔽在現象後面的本質;

4、抓不住稍縱即逝的現象;

5、往往把現象和結論混為一談;

教育應該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我們認為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是理化生教學的一個突破口;因此,如何進行正確時培養和引導學生觀察能力的訓練和提高的是件刻不容緩的事情。針對我校學生實際,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動手技能是我們實驗室的主要工作,我想通過努力達到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與科學態度。

三、 科學精神與科學態度

1、對自然界的好奇和探索興趣

2、求實與求真

3、獨立思考與創新

4、質疑、反思與理性精神

5、關注、責任、勇於實踐

6、尊重與合作精神

四、 改革評價模式

提倡用記錄卡片的形式記錄學生情況。

在學習檔案中要收錄理化生學習的重要資料,如遇到的疑難問題及其解答,在探究活動中最出色的表現,被否定過的觀點,通過努力最後解決的難題,設計巧妙的小製作,優秀的小論文、作業情況、教學中的觀察記錄等。

提倡記“課堂日誌”和“現場筆記”。

由教師和學生把每堂課中發生的事情如實記錄下來。現場筆記應對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詳細地客觀地描述。還可以能過訪談多種途徑收集學生的客觀表現。

實驗的教學計劃11

在國小高年級自然教學中,如何落實自然教學大綱提出的“注重指導學生學會自行獲取知識”的教學要求,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培養創新精神呢?教改實踐表明,啟發引導學生自行設計簡單的實驗,讓學生親自參 加創造性的觀察實驗活動,是一個行之有效的途徑和方法。

一、對傳統實驗教學模式的反思

觀察和實驗是人類認識自然的基本途徑,也是自然教學的主要方法之一。為了完成自然學科的教學目的、任務,廣大自然教師要經常運用觀察實驗的方法。然而,由於受到傳統 教育思想的影響,一些教師常將對提高學生素質起重要作用的學生觀察實驗活動視為自然課 一般性程式化的教學環節。通常,凡是在學生進行觀察實驗活動之前,教師都要不厭其詳地講解觀察實驗的步驟和方法,再三叮囑學生,這要聽清、那要記住。 總之,要求學生必須完全照要求辦。因此,學生跟着教師亦步亦趨,用不着動腦思考,即使完成了實驗,也不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當然也就更不去想一想還可以怎樣做了。我們認為,如果教師既不分年級高低,也不論實驗難易,尤其是不去考慮是否有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和 提高、創新意識的激發和培養,即使督促學生完成了觀察實驗也只能培養出不愛動腦思考、只會唯命是從的學生。這樣必將嚴重壓抑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因此,我們必須徹底改革有悖於素質教育精神的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代之以探索式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充分相信學生,根據國小生智力與能力發展水平,逐步放手,讓學生學會自行設計簡單的實驗,促使學生積極主 動地學習、生動活潑地發展。

二、讓學生設計簡單實驗的探索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觀察實驗的多種育人功能,使學生真正學會獨立獲取知識的方法,我們以貫徹落實《天津市國小自然學科素質教育指導綱要》為契機,以“啟發引導學生自行設計 簡單實驗”為突破口,重點在國小高年級自然教學中進行了教改實驗,探索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貝叢焯跫,給學生設計實驗的機會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因此,按照《大綱》的要求,“教師要儘可能地啟發學生自行探求和應用知識”,“教師應儘量創造條件,讓學生親自參加觀察和實驗活動,從而獲得知識和鍛鍊能力”。例如,教授《燃燒和滅火》一課時,學生通過實驗,能夠比較容易地總結出 “燃燒需要氧氣和可燃物”兩個條件。但是對於“燃燒需要可燃物達到一定温度(燃點)”這 個條件學生不易理解。怎樣突破這個教學難點呢?我們沒有采用指令性實驗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而是啟發學生:“可燃物在氧氣中會自己燃燒起來嗎?”學生回答:“不會,要用火柴點。”教師引導説:“點燃火柴,除了在火柴盒上劃,還可以用哪些方法呢?誰能設計出更多更好的實驗方法?”學生經過討論,想出了用放大鏡照、鑽木取火,把放有火柴的鐵板放 到火上烤。

為了讓學生理解“燃燒的三個條件缺一不可”的科學道理,我們變以往的教師講解為學生設計實驗。教師問“燃燒的三個條件中,假如缺少了一個,燃燒還能繼續進行下去嗎?請同學 們利用桌上的物品、自己設計出實驗來研究。”課堂馬上活躍起來。同學們有的用杯子罩住燃燒着的蠟燭;有的用火柴點燃紙片後,用剪刀剪去燒着的部分;有的把點燃的火柴插進砂 土或水裏滅火;有的則向老師要二氧化碳氣體熄滅點燃的蚊香。經過研討,學生們不僅明確認識了燃燒的三個條件缺一不可,而且自己總結出滅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實踐證明,課堂教學是教師對教材的再創造活動。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使教學活動源於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儘可能地啟發引導學生自己獲取知識,才能保證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才能讓學生在學會的同時,逐步達到會學。

實驗的教學計劃12

教學計劃,是幼兒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將教師的目標變得更清晰、更明確,讓教師們開展班級工作的時候有據可依,有前進方向。根據時間的劃分,我們可以將教學計劃分為四種:學期計劃、月計劃、周計劃和日計劃,並且這四種計劃是遞進且相關聯的整體。地理實驗教學計劃應該怎麼設計?

地理實驗教學計劃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穩步推進新一輪課程改革,根據我鎮教育管理辦公室關於建設“‘345’優質高效課堂”的實施意見,結合我校實際, 積極創建“‘345’優質高效課堂”的教學新理念,本學期特制訂以下教學計劃:

一.學期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方面

本學期主要是在上學期學習中國自然地理總論的基礎上,重點學習中國的人文地理如中國的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商業和旅遊業以及區域地理。

2.基本技能、能力培養方面的要求

要求學生要在學習、識記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加強社會實踐和應用,進一步發揮地圖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通過應用,加強對學生讀圖、用圖、繪圖能力的訓練,做好圖文對應、聯合記憶,發揮“圖景”的直觀作用,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形成完整的立體空間思維觀念,為自主學習創造條件。

3.思想教育要求

要多方面聯繫社會生活、生產實際,聯繫時代特徵,聯繫當今世界存在的問題、發展趨勢等,引導學生客觀、公正地看待當今社會經濟發展中,正確地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從而樹立正確的全球觀念,培養資源危機意識,環境危機意識,促進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情感昇華,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4.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培養方面的要求: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就是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因此,國中地理教學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教學中必須做到:(一) 要設置一個激勵學生創造力發揮的情景。(二) 要拓展學生思維。(三) 讓學生找到與其它學科的聯繫。(四) 要打好科學文化知識的基礎。(五) 培養創造性思維。(六) 發揮學生的想象和靈感作用。(七)加強電化教育的教學,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為社會培養新型人才。

5.學習方法的指導:

國中地理教學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包括:讀書學習法,模仿學習法,質疑問難法,課前預習法,課後複習法,温故知新法等,學習方法的指導可採取集體輔導法和個別輔導法,通過學習方法的指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學生學會蒐集地理資料,並對這些地理資料進行研究分析,以達到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鞏固。

一. 學生的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的知識基礎

八年級學生通過上學期對八年級地理上冊的學習,大部分對中國的地理概況已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如中國的行政區劃、人口和民族、中國的地形、氣候、河流、湖泊以及自然資源有了比較細緻的瞭解,並掌握了一些學習地理知識的方法,為本學期學習八年級地理下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要想讓全體學生都比較系統全面地掌握地理知識,納入新的學習軌道,還有待於今後的啟發、引導。

2.學生的能力發展水平

八年級1——3班現有學生140人左右,從上學期的期末考試成績來看,大部分學生都在70分以上,其中最高分為98分,最低分為26分,成績較為突出的有:閆曉麗、許華貞、宿曉傑、宿凡、劉雷、黃俊芳、張偉等同學,但也有個別學生成績較低,還不具備一般的識圖、用圖、繪圖能力,知覺活動正處在擺脱盲目與被動的狀態,觀察的主動性、精確性與概括性還有待於進一步的提高,如:宿國棟、李倩、楚孟麗、宿大禹、李曉雪等同學。但大部分八年級學生思維能力較強,隨着地理概念的不斷豐富,抽象思維能力已得到了初步發展,並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

3.學生的學習態度

大部分學生學習態度端正,上課聽講認真,作業完成及時,課後及時複習,學習興趣濃厚,積極性較高。所以要充分抓住學生這一優勢,正確引導其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興趣,保持學生現在的温度,讓學生儘可能多的去理解,學會某些地理知識。

4.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經過一年半的地理學習,大部分學生都有了自己的學習方法,形成了較好的學習習慣,課前能做好預習,課堂上聽講能抓住關鍵,課後複習能摸準規律,不會即問,為繼續學習創造了條件。

二. 教材分析:

1.起止章節或篇目

本學期學習內容為中國地理下冊,共包括六章,第一章 中國的主要產業,第二章 沿海萬里行,第三章 陸疆萬里行,第四章 黃河萬里行,第五章 長江萬里行,第六章 走向世界的中國。

2.基礎知識內容

本學期所學內容為八年級地理下冊,第一章為中國地理總論,講述中國的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高科技產業。第二——五章為中國區域地理,從區域性和綜合性的觀點,講述每個區域(具體到每一省區)的地理特徵。第六章 走向世界的中國,從總的方面,去認識當前我國的地理國情。

中國的農業一章,針對我國人口多,農村人口比重大,農業仍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本章教材密切聯繫生產實際,內容包括農業各部門的生產,主要農作物的分佈,農業的發展前景,教材從素質教育的角度出發,將着眼點從對具體知識的傳授,轉到觀念教育上。

中國的工業是繼 “中國的農業”之後,又一節密切聯繫生產實際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教材。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而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它為國了經濟各個部門,如農業、交通運輸、商業等提供多種原材料、能源、生產工具和技術裝備。主要講述作為基礎工業的煤炭工業、石油、天然氣工業、電力工業、鋼鐵工業、石油化學工業的分佈情況,中國的四大工業基地遼中南、京津唐、滬寧杭、珠江三角洲和主要工業城市、工業部門。第三節主要講述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前景。

交通事業包括運送旅客或貨物的運輸業和傳遞信息或實物的郵電業。按照我國對產業的劃分,交通事業屬於流通部門,屬於我國第三產業。教材從以下兩個方面闡明我國運輸業和郵電業的發展:一是從各種運輸方式(鐵路、公路、航空、航運等)線路里程和郵電通信線路的增長。二是從運輸業和郵電業佈局的變化。教材重點講述我國主要公路、南北鐵路幹線和東西鐵路幹線以及主要鐵路樞紐,內河航運、航空運輸等。

中國區域地理部分的教材,根據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徵、人文地理特徵等方面把我國各省區分別劃分為沿海萬里行、陸疆萬里行、黃河萬里行和長江萬里行四大部分分別加以論述。對各省區的介紹,採取了點面結合,自然與人文融合,優勢與劣勢並提的寫法,從眾多的能夠反應本區特點的內容中,突出重點,扼要從農業、工業、人了生活等方面,勾畫了我國各省區人民的生產和生活的圖景。香港、澳門和台灣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材主要講述了台灣的自然地理概況,豐富的資源和經濟發展特點。香港和澳門主要講述了其地理特點和迴歸大陸後經濟發展情況。

第六章 走向世界的中國,是在學生學完中國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以後,再從總的方面,認識中國的地理國情;並從政治、經濟的歷史發展變化中,認識今天我國在世界的地位,以及我們的奮鬥志目標和肩負的責任。

3.基本技能和能力培養

在地理教學中要嚴格以教學標準為指導,進一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認識、推理、應用、創新能力,培養學生使用地圖及識圖能力、記憶地圖與空間的想象能力,提高知識的遷移應用能力以及學會分析我國各地區農作物的分佈與氣候條件的關係、學會運用示意圖、統計圖及其他圖表資料分析和總結我國工業發展的狀況及其分佈狀況等。

4.思想教育內容

使學生進一步瞭解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係,明確人的各種活動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樹立全球觀念,珍愛“地球家園”。 通過了解我國交通運輸業的巨大成就,使學生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生。通過了解交通運輸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理解我國大力加強交通運輸業發展的必然性。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並激勵學生樹立民族自信心。

5.教材重點、難點:

四大工業基地、主要鐵路幹線、主要的糧食作物及其分佈、高技術產業在地域上的分佈特點及未來的變化趨勢等是重點,主要鐵路幹線的分佈及鐵路樞紐名稱、位置,區域地理工農業的發展等,這些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三. 教研重點、教改專題

1、教研重點及要求:

為適應新形式,跟上改革的步伐,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根據地理教學的特點和當今社會面臨的高科技問題,為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本學期的教研重點為加強“‘345’優質高效課堂教學”的實驗與研究。這一教研課題要求教師要認真開展“三級備課”,使每一節課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開展。並要促進和指導學生主動進行課前的“三級預習”,養成自覺學習,善於預習的習慣,為課上高效學習奠定基礎。在課堂教學方面要合理安排並從把握“學、教、練”的時間結構,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循環;充分適當地運用傳統教學設備和現代的教學手段;優化課堂導學策略,促進學生有效地自學和思考;優化課內解惑策略及訓練策略,優化課後的增效策略,確保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做到“三清”。

在教學過程中,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教育觀,以學生活動為中心的活動教育觀,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提高實踐創新能力為目的的質量觀,把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當作素質教育的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加強雙基教學的前提下,主動自覺去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創造性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2、教改專題、目的及要求:

本學期的教改專題為加強“‘345’優質高效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導學過程中要突出“地圖”的信息作用,讓學生學會利用地圖進行學習,藉藉助地圖對知識進行延伸、創造、綜合。以地圖為中介,全面的培養學生的地理素質,發揮其主動性積極性,形成地理學習、創新能力,做到充滿信心的學習。使學養成讀圖,用圖的習慣,形成空間觀念,鞏固所學的地理知識;培養學生在地圖上獨立獲取新的地理知識的能力,從而大面積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3、本學期在教研教改中自己應承擔的任務及要求:

(1)單元策劃:第三單元、第四單元

(2)課時集體備課:

(3)公開課説課

(4)論文撰寫

4.完成教研教改專題的措施:

⑴加強理論學習。

⑵認真鑽研大綱、教材,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大膽改革,勇於創新。

⑶大練紮實的教學基本功。(普通話、“三板”藝術教學)

⑷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⑸.在課堂教學中,靈活處理教材,運用啟發式教學培養

學生的求知慾。

⑹.按時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和“説、講、評”活動。

⑺.注意吸收先進的教學經驗,認真撰寫教改論文。

四.教學措施

1. 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作用,採用各種形式,給學生一個學習探究、合作的空間,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加強“雙基”的基礎上,注重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與培養。

2. 教師要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學生學閲讀低體等信息資源,提高讀圖能力,並且要大力開發課程資源,豐富學生的地理知識,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學習有用的地理。

3. 教學中教師要做到精講,重知識體系、結構、聯繫和思維方法及解題思路,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帶水,要講究教學技巧和藝術,提高課時效益。達標反饋題要做到精選、精練,鼓勵微型試題。做到講、練結合,努力提高複習效率。

4. 重點熱點抓輻射 重點據生活實際中的具體問題,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學以致用、活學活用,切忌將教材內容重複複習一遍,應在所例舉的重點熱點專題複習中,運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學習方法,相互研討、歸納,讓學生從教材內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維深度的問題,激活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並做到“寬口徑、粗線條、廣輻射。”

5、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保障每節一練。

6、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7、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8、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組,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台階。

9、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0、每次月度考試後,全面做好每個學生,每個班級的質量分析。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決。

五.本學期進度安排:

本學期共17周,除去期中、期末考試2周,實際授課時間為15周,為有計劃,有目的的從事教育教學活動,更好地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特將本學期的教學進度安排如下:

六.優生輔導計劃:

1.輔導目的:

通過輔導,鞏固這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提高他們應用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期他們在學期期末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2. 基本情況分析:

所選學生都是各班的佼佼者,他們共同的特點是頭腦靈活,反應敏捷,應試能力很強,但前應用能力不是很好,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因此,要指導他們正確閲讀地圖和地理圖表,並能運用他們解釋、分析一些地理事物的特徵和分佈規律;能夠畫簡單的示意圖和地理圖表。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圖結合能力。

3.輔導要求:

(1)成立優生輔導小組,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想象力、創造力以及利用圖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他們的自主、探究、創新能力。

(2)定時、定期、定內容對他們進行輔導。

(3)制定切實可行的輔導方案。

(4)個別指導與集體輔導相結合,注意不能千篇一律,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進行輔導。

4.輔導對象:

優生10名

5.輔導原則:

本着優生優培的原則,讓好學生吃的更飽、吃的更好、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使優生更優,除學好書本的知識,還能獲取更多、更新的、書本以外的知識為主要原則。在本學期中,要大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培養他們善於發現規律、總結規律的能力。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想象力、創造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爭取在今年的學科考試中取得更突出的成績。

6.輔導措施:

(1).每週二課外活動時間進行集體輔導,其餘時間個別輔導。

(2).輔導地理知識的同時,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讓他們德、智並進。

(3).通過輔導使學生了解學習地理知識和掌握地理技能是社會主義公民適應現代化社會生活,學習和工作的需要,從而喚起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和願望。

7.輔導安排:

七.發展生輔導計劃:

1.輔導目的:

對於發展生的轉化工作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措施,它有利於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讓他們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為此,國中階段要重視對發展生的輔導轉化,使他們儘可能地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充實其頭腦,激發其求知慾,讓他們學會如何做人。

2.學生情況分析:

這些學生都是學習成績暫時不理想的學生,但他們大都學習積極性較差,求知慾低,遵守班內紀律不如其他同學,經常遲到、曠課、自由散漫,組織紀律差。因此,教師應從學生的思想教育入手,恢復他們的自尊,輔導他們掌握地理知識,使之轉化為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3.輔導對象:

發展生10名.

4. 輔導原則:

要立足實際,重視思想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先使他們的思想本質發生變化,再使其學科成績穩步上升。使這部分發展生,除學好書本的知識,還能獲取更多、更新的、書本以外的知識為主要原則。在本學期中,要大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培養他們善於發現規律、總結規律的能力。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想象力、創造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爭取在今年的學科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5.輔導措施:

(1).充分利用每週四課外活動時間進行集體輔導,其餘時間進行個別輔導。

(2).地理科與其它科相互協調、齊抓並管。

(3).充分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幫其恢復信心和自尊心,多鼓勵、表揚,少批評。

(4).制定切實要行的計劃、方案。

(5).定期總結反饋。

6. 輔導安排。

實驗的教學計劃13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用心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1、整體概述:

由“沉和浮”、“熱”、“時間的測量”和“地球的運動”四個單元組成的。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帶給足夠的材料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完成探究任務。

(2)幫忙學生把現象、數據轉化為證據,利用證據得出結論。

(3)科學概念的構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長時間的學習才能達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急於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礎,讓學生的認識沿着概念構成的規律發展。

(4)本冊有許多動手製作的項日,必須要讓學生親自經歷製作的過程,只有在手腦並用的過程中,才能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潛力。

2、單元簡析:

(1)第一單元沉和浮:學生從物體的沉浮現象開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探尋物體沉浮的規律,研究影響沉浮的變量,最後構成有關沉浮現象的解釋: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關係解釋沉浮現象,二是從密度的層面解釋沉浮現象。

(2)第二單元時間的測量:學生製作計時工具並進行觀測和測量,瞭解人類計時儀器的發展史,及對“時間”的認識發展過程。認識計時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計時工具的發展對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影響,感受人類為了不斷改善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單元熱:學生在三年級“温度與水的變化”的基礎上,將繼續觀察熱量變化過程中產生的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觀察熱量在物體中傳遞的現象,探索熱量傳遞的規律,發現物體的導熱性能是不一樣的,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不一樣的。

(4)第四單元地球的運動:讓學生經歷人類對地球運動的探究過程,學習基於可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運用相對運動、參照物、模擬再現等原理和方法進行推理、論證,不斷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終認識地球運動(自轉和公轉)的模式。

3、材料清單:

(1)第一單元沉和浮:

小石塊、泡沫塑料塊、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蘿蔔、橡皮、木塊、小刀、透明膠帶、大小相同輕重不一樣的球、輕重相同大小不一樣的立方體、玩具潛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帶定滑輪)、鈎碼、墊圈、彈簧秤、馬鈴薯、酒精燈、木夾子、食鹽、白糖、燒杯。

(2)第二單元時間的測量:

鐘錶、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鐵架台、螺帽、細線、木條。

(3)第三單元熱:

温度計、塑料袋、熱水瓶、氣球、水槽、試管、燒杯、燒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屬熱脹冷縮演示器、酒精燈、鐵架台、鐵片、火柴、蠟燭、各種材料製成的杯子和調羹、毛巾、泡沫塑料塊。

(4)第四單元地球的運動:

乒乓球、手電筒、地球儀、鐵架台、演示用時區圖、陀螺。

三、學生狀況分析:

透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本質有必須的'瞭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潛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但是兩極分化很明顯。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髮展態勢良好;後進生對科學有種擔憂感,隨着年級的升高,課程難度值增加,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加上對科學學科的認識不足,認為本學科不重要,輕視,造成科學素養髮展態勢一般。

四、教學目標:

1、本冊教科書設計了許多探究活動,這對學生科學探究潛力的培養是很有幫忙的,教師要發展學生識別和控制變量的潛力,繼續學習運用比較實驗進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導學生及時記錄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整理,轉化為證據,用科學探究活動幫忙學生逐步建構科學概念。

2、在國小階段,學生的思維將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五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仍然需要直觀形象的支撐,因此在思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從現象和事實出發,幫忙學生進行概括總結,得出結論,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潛力。

3、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就應基於對證據意識的培養上,使學生能夠不斷地尋找證據來支持自我的假設,透過理性的思考和大膽的質疑,來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五、基本措施:

1、瞭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個性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構成正確的解釋。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蒐集信息現場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觀察實驗

專題研究情境模擬科學小製作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科學遊戲信息發佈會、報告會、交流會

參觀訪問競賽科學欣賞社區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主角扮演科學幻想

七、教學進度表

(略)

實驗的教學計劃14

一、將實驗教學步入正軌。

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們應將實驗教學步入正軌,將實驗基礎知識,實驗基本方法納入正常教學體系,改變傳統教學中“黑板上做實驗”的陋習,擯棄現在的“課件上做實驗”的方法,讓學生真正地走進實驗室。生物教學中,通過實驗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鞏固所學知識,更重要的是生物學實驗最能引起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通過主動參與和探究,交流、合作等活動,不僅可以培養他們嚴謹的科學態度,求實的科學精神,積極的合作意識,還可以培養他們歸納總結的能力。

二、開放課堂,放飛學生的思維。

傳統的實驗課,一般實驗室的實驗員會提前把實驗所需的儀器,試劑擺好,材料準備好,學生不需要準備材料。然而通過觀察,我發現絕大部分學生非常喜歡自己去準備實驗材料,用自己準備的實驗材料做實驗感覺肯定是不一樣的,就好比品嚐自己燒的菜一樣,更有成功的體會和喜悦。既然這樣的話,教師何不就索性讓他們自己去準備實驗材料。 再者由於不放心學生的操作,教師總要講上半節課甚至是一節課,幾乎要把實驗過程可能遇到的.所有問題及問題的解決方法統統講給學生,學生只是按部就班機械地進行實驗操作,根本沒有進行思考和探索,往往實驗效果很不理想。對於高中的學生,她們已有一定的實驗能力、邏輯思維和合作能力。因此,教師只需把實驗設計的基本模式,生物實驗設計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及注意事項給學生講清楚。在生物實驗中,教師應該放手,教師只有放手,學生才能學會走,只有相信每個學生,才能調動她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只有真正放手,才能真正實現為每個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三、創設探究性實驗,促進學生主動探究。

大學聯考生物實驗的考查,重視實驗迴歸教材,從內容上看,既可是對教材實驗內容的直接考查,也可是對教材相關實驗原理和方法進行拓展考查,從形式上看,不是機械地重複,而是通過創設新的實驗情境,考查學生對實驗原理,實驗程序,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等內容的分析,總結和歸納,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開拓創新能力。所以在平時的實驗教學中,僅靠“開足實驗和掌握書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而應創設相關的學習情境,同時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儀器,工具等資源,並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幫助,讓學生學會自己開展探究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能動腦思考、交流、合作、親自探究創新的空間,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促使學生主動探究,使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探究能力在探究過程中逐漸增長起來,從而培養學生獨立進行實驗分析,實驗設計和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而且能培養學生在大學聯考中解答有關實驗分析題,實驗設計題的能力。鑑於此,在做“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及質壁分離復原” 實驗,這是一個驗證性實驗。在完成教學目標後,引導學生向探究的方向邁進:(1)發生質壁分離的細胞是死細胞還是活細胞,如何判斷?(2)實驗材料,是否只能選用洋葱外表皮細胞,其他植物細胞可以嗎?(3)實驗試劑,除了蔗糖溶液,可改用其他試劑嗎?試劑的濃度呢?(4)原生質層和細胞壁哪個伸縮性大?學生經思考、實踐和探討後,得出結論:(1)發生發生質壁分離的細胞是活細胞,否則不能發生質壁分離和質壁分離復原,也可以用觀察細胞質的流動來判斷細胞是死細胞還是活細胞。(2)其他植物細胞也行,但洋葱外表皮紫色部分,液泡呈紫色,原生質層和細胞壁區分明顯,在顯微鏡下觀察質壁分離及質壁分離復原現象十分清晰。(3)蔗糖溶液粘性強,易污染顯微鏡,不好清洗。根據滲透作用原理,其他試劑也行,比如可用NaCl,KNO3等試劑。而試劑的濃度不能太高,否則易導致細胞死亡,無法質壁分離復原;濃度太低,實驗沒有現象或不明顯。(4)原生質層的伸縮性大。我結合這個實驗,引導學生探究某植物細胞的細胞液濃度。有了這個驗證性實驗作為背景,學生設計起來就容易得多,設計實驗的方法和思路與原實驗基本相同,將原來30%蔗糖溶液,改為清水,30%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分別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來區分三種溶液。

通過此實驗不難發現,學生能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問題,改進方法,並由此設計實施探究性實驗,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學生也發現自己通過實驗更好掌握了植物滲透吸水原理,對自己所做實驗結論也較滿意。 可見積極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探索,比簡單的驗證更能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創新能力。這樣做不僅可使學生牢固掌握知識點,而且激發了學生探究的熱情,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四、指導學生設計實驗,加強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

實驗設計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不可能一蹴而就,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必須潛移默化,由量變促成質變。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循序漸進,否則欲速不達。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應結合教材中的分組實驗進行系統性複習,引導學生理解實驗的方法和原則,領悟變量的處理和控制等相關知識,加強實驗設計的理論認識。

例如:課題:探索温度對酶活性的影響

材料用具:質量分數為2%的新鮮澱粉酶溶液、質量分數為3%的可溶性澱粉溶液、碘液、熱水、冰塊、試管、量筒、燒杯、滴管、酒精燈、三腳架、石棉網、温度計等。

請根據課題和材料設計一個完整的實驗方案。

教師只需提供給相關的實驗試劑和材料,讓學生獨立思考,作出假設和預期,自行設計實驗步驟。學生若有疑難,教師適當指導,但不能包辦。最後,學生討論和分析成敗因由,教師小結即可。這樣,既能夠激發學生勇於探索和開拓創新的精神,又能夠促使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實驗的教學計劃15

一:指導思想

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物理實驗既是中學物理的重要內容,又是學習物理的重要方法。通過實驗引入概念,通過實驗得出規律,檢驗猜想,通過實驗發展新知。因此,我們應該認真地對待每一個實驗,手腦並用,踏實細心地做好每一個實驗。

首先,要加強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觀察和實驗不僅是學習物理知識的基礎,也是發展其他能力的'基礎。切實做好各種實驗,使實驗成為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

其次,要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形式要多樣化。如:小實驗,小製作,小發明,小論文,科技講座,修理或自制教具等。

對於每一個具體的實驗,在實驗之前,首先要明確實驗目的,即弄清實驗要研究,解決什麼問題。其次,要知道實驗原理。

第三,要知道所用儀器的使用方法。

第四,要知道該實驗如何做,要測量及記錄什麼。

實驗時,首先要對器材進行檢查,瞭解儀器的用法;其次,要回組裝器材;第三,要能按步驟操作。

實驗結束時,要讓學生清點實驗器材,並放回原處,完成實驗作業。

全書共安排6個分組實驗以及許多演示實驗和實踐性問題。其中大多數實驗器材易得,方法簡便,效果明顯。

通過做本學期的實驗,使學生能通過對現象的觀察,測量,歸納出客觀規律,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動手和思維能力。

二:本學期學生分組實驗安排

第二週 2.25---2.28 探究影響電流做功大小的因素

第三週 3.3----3.7 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

第四周 3.10---3.14 探究熔斷絲熔斷的原因

第六週 3.24---3.28 探究通電螺線管的外部磁場

第八週 4.7----4.11 安裝直流電動機模型

第九周 4.14---4.18 自制有線電報機與接收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