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説課稿

鳥的天堂第一課時説課稿11篇

説課稿2.94W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應當如何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鳥的天堂第一課時説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鳥的天堂第一課時説課稿11篇

鳥的天堂第一課時説課稿1

一,説教材和學情

《鳥的天堂》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語文第11冊第17課,現在説説第一課時。國小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國小語文教學必須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並要求“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確處理好師生的關係,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的討論,勇於探索。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得到提高和發展”。六年級的學生基本已經掌握了學習方法,對自學課文有了一定的基礎,為了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學習中來,讓學生談自己的體會,以“讀—析—讀”相結合的教學策略,即首先讓學生能在讀中找出相應的重點詞語句子,再互相交流,最後通過朗讀表達出自己的喜愛和留戀之情。

二,説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情況確定的。

1.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看到的情景。這個目標要求全體學生必須理解和掌握,以這一線索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2.能力目標:讓學生親自去體會,去感受,並利用朗讀,交流去解決實際問題。學生通過自讀,自悟,運用一定的學習方法,從中挖掘這種獨立學習的可貴能力,這樣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在這堂課裏,老師是學生,學生是老師,是朋友,也互相是挑戰者。同時,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説説如何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大榕樹的外形特點,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鼓勵學生在學習課文後説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學難點是理解“鳥的天堂”為什麼的確是鳥的天堂,體會兩個“鳥的天堂”的不同含義。為了能夠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並貫徹新課標提出的:全面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的要求,我採用以讀代講的方法讓學生充分的去讀,在讀中自己去感悟,去領會其意義。理解是朗讀的前提和基礎,只有理解了課文的內容,才可能通過朗讀準確表達出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學生對課文的思想感情體會的更加深入。例如:“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數,樹幹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裏。”教師指導學生抓住這句話進行理解,鼓勵學生互相交流體會,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閲讀實踐在自讀中自悟,自得。並讓學生從部分詞語中體會到榕樹的巨大,就這個問題啟發學生從總體上談大榕樹的大和茂盛,也可以就某一個句子,某一個詞語説一説自己的體會。文中的重點詞句是文章的精髓,它對錶達中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學中,我指導學生抓住這些具有感染意義的關鍵詞語,句意深刻的`語句,引導學生領會其中藴藏的思想感情,從而撥動他們心靈的琴絃,引起他們情感上的共鳴,例如:那翠綠的顏色……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通過互相交流啟發,使學生抓住“那麼多”“一簇”“一堆”“不留一點縫隙”等數量詞中體會樹多而密,“翠綠”“顫動”等詞語中體會榕樹的美麗和富有生命力。引起他們情感上的共鳴。朗讀“在一個地方河面變窄了……這美麗的南國的樹。”讓學生更進一步體會鳥的天堂的靜態美。這段語言文字比較優美,指導學生帶着喜愛之情練習朗讀(齊讀,指名讀,範讀,體會讀),並試着背下來。這一要求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鼓勵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實實在在地練習。

為了更好的突破難點部分,我設計訓練學生圍繞重點句展開學習,訓練學生找出重點句,培養理解句子的能力,對於學生提出的有關問題應當視其性質區別處理。在此基礎上由此句引出本課的難點,第一句“鳥的天堂“為什麼要加引號,而第二句鳥的天堂卻沒有加引號?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討論:這株大榕樹為什麼被稱作“鳥的天堂”,學生進行討論研究。多向交流讓每一個學生充分展示自我,表現自我,學會吸收,學會合作,充分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課文的最後可以讓學生聯繫課文內容發表自己的看法,對學生的答案,多層的鼓勵,從而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直覺,頓悟,想象和靈感,體會到這裏的人們保護榕樹,愛護鳥類,感悟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四,説教學過程

本課主要有7個環節:

(一)導入新課。提出問題,帶着問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三)為與下面的內容更好的銜接,教師使用激勵性語言穿插,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利於下面內容的學習。

(四)學習課文第二部分,展示鳥的天堂的靜態美,指導以各種形式朗讀,並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優美的句子。

(五)播放“眾鳥紛飛”的錄像,讓學生自讀,自悟,交流小組學習情況,然後指導學生在默讀中想象當時的情景,講述自己的想象,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寫作方法,突破全課重點部分。

(六)抓住重點進行訓練理解,學生討論研究,使難點得以突破。

(七)全課總結:採用由學生談學習課文受到的啟發的方法,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和感悟人與自然的美。

總之,這節課我本着培養學生獨立閲讀,自主學習知識為主,使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人,教給他們學習方法,培養他們獨立學習的能力。

鳥的天堂第一課時説課稿2

一,説教材

[教材簡析]:

國小九年義務教育浙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冊語文第11課《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1933年文學家巴金到這裏遊覽後,就給他取了個好聽的名字“鳥的天堂”還寫下了這篇散文。巴金運用了準確生動,樸素優美的語言,向人們展示了一幅動人的南國圖畫,抒發了對“鳥的天堂”的讚美之情。

[文章特點]:

語言大師巴金的文章,一,準確傳神,生動形象,意境深遠,妙不可言。二,節奏明快,情深意厚,自然流暢,琅琅上口。三,欲揚先抑,氣韻貫通,技巧嫻熟,波瀾起伏

[課文中心]

課文記述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看的不同景象,説明大榕樹的美麗奇特以及“鳥的天堂”名不虛傳。讚美了美麗而有生機的南國風光,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讚美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目標:

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5個生字,能正確理解“縫隙,應接不暇”等詞及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課文描寫景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2,技能目標:培養學生在閲讀過程中充分發表意見的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情感目標:在理解語文內容的基礎上,感受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和諧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

體會“鳥的天堂的美”鼓勵學生在閲讀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並能用各種喜歡的方式表達感受。

四,教學難點:

1、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

2、學習描寫事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五,教學設想:

(一),在教學形式上,採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如播放大榕樹上羣鳥紛飛的錄像,使學生進入“我”欣賞鳥兒的情境。

(二),在教學方法上,形式多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①在語言文字訓練中,讓學生讀,思,勾畫,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②在詞語訓練中,用解釋,比較,聯繫上下文等方法

③在內容理解中,以讀促講,重品味和感悟

④在難點問題解決中,採用討論探究法。如對:“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的理解。

(三),在教學模式上,構建“主體,和諧,發展”的個性化學習課堂。如以小組生生互動,集體師生互動;積極探討中提高學習能力,自然滲透中培養人文素養。

(四),在教學理念上,提高對語文人文性的認識

1,精妙教學語言,激起學生心底最美好的感受。

2,提高審美情趣,以感受大自然生命力的美。

(五),在學法指導上,採用讀悟法,合作探究法,體驗法。

六,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整體感知(理念: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

1、導入:這節課,我們就和巴金爺爺一起去廣東新會縣天馬河上一個被人們稱作“鳥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我們會有什麼感受呢?

2、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快速閲讀課文,體會一下榕樹給你什麼感受?鳥兒又給你什麼感受?

二,深究課文,重點感悟。

(一)學習“大榕樹”部分(尊重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

1,要求:自由朗讀課文1—8節,劃出你最喜歡,最感興趣的內容。

2,重點學習第七,八自然段,體會榕樹美。

3,交流自學情況,發表自己的見解。

(1)、利用簡筆畫板書讓學生了解“綠葉的多”,“枝上又生根”等特點。

(2)、重點體會:“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感受。

(聯繫本組重點訓練項目“閲讀要有自己的見解”,教師尊重學生閲讀的多元感受)

(3)、通過教師參與的反覆朗讀,表達自己對課文重點部分的理解,感受。

(4)、通過自己對這段描寫的體會和感悟,由衷地讚歎“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學生自讀自悟——師生評價——指名讀——教師範讀——齊讀)

4,學生交流“大榕樹”的資料,拓寬知識渠道。

(二),學習“羣鳥紛飛”部分(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1、教師引導:讓我們走進課文,欣賞熱鬧的場面,鼓勵學生通過自由朗讀課文,盡情地感受這部分語言文字描繪的美。(學生可站,可坐,可請老師,可找夥伴)

2,指名學生在榕樹上添畫各種各樣的鳥:讓他們體會“羣鳥紛飛”的場面,使學生形象地感受這部分的動態美的描寫。(學科間的融合,恰當利用美術課的資源)

3、默讀課文,思考:從哪些重點語句中能夠體會出這裏的鳥兒多?

4、學生彙報,交流。

5、看到這麼一棵奇特的榕樹,領略到樹上鳥兒歡騰的場面,作者又發出了怎樣的感歎呢?學生齊讀(投影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6、教師追問:從這句話中,你發現了什麼?

(1)(第一個鳥的天堂有引號,而第二個則沒有。)

(2)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呢?有什麼不同的含義嗎?

(第一個鳥的天堂指的是這棵大榕樹,第二個鳥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鳥的天堂。鳥兒在這裏棲息繁衍,過着幸福的生活。)

7、再讀課文,在欣賞課文的過程中,領會作者對這一情景的描寫。

(指名讀——師生評價——齊讀。通過讀體會作者的欣喜,讀出鳥的活潑可愛,讀出鳥的多。)

8,教師引導學生比較作者對“大榕樹”和“羣鳥紛飛”的描寫,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區別。

(三),交代任務,拓展延伸(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1,播放“小畫眉”。(提示:假如你是小畫眉,有些什麼感受?)表達感受的方式如下:

(1)説些什麼?説一説。

(2)寫一段文字(小詩,順口溜┄┄),讀一讀。

(3)編寫歌詞,唱一唱。

(4)看到些什麼?畫一畫。

2,寫一份倡議書。(針對小鳥天堂的生態環境,如何保持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內容。)

3,寫一份解説詞。(向他人介紹“小鳥天堂”的景色。)

4,如果你生活在鳥的天堂,為使鳥的天堂更美麗,你會怎樣做?

讓學生自主選擇其中的一種,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學習的感受。

(開發學生的潛力,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鼓勵學生創新。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

5,交流感受,教師相機評價,指導。

七,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教師精心設計的結晶,是課堂教學的精髓,不僅可以體現主要內容,而且能使學生抓住板書內容掌握整個課堂教學內容,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我的板書設計正是體現了這一點,具有代表性,一目瞭然,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鳥的天堂第一課時説課稿3

教材分析:國小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五年級第二十三課文《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全文按遊覽順序可以分為四個大段:第一段寫作者和朋友們划船出去遊玩,第二段寫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寫第二天又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寫作者對“鳥的天堂”的留戀和讚美。

文章記敍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表現了大榕樹的龐大,茂盛,以及被稱作“鳥的天堂”的名不虛傳,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中這種生命現象的熱愛和讚美。

文章表達上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抓住景物特點,進行靜態與動態的描寫;第二,借景物描寫表達感情與直接表達感情相結合。

選教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使學生感受大自然在人類保護下充滿生機活力的美,增強環保意識;二是使學生領悟作者描寫景物和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閲讀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材重點:

本文重點是寫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沒有看到鳥,重點寫了大榕樹的碩大無比和充滿生機的美麗。作者按由遠及近的觀察順序,先寫它佔地面積大,並通過爭論榕樹的多少,説明這株榕樹是孤木成林,表現榕樹之大;接着寫近看榕樹,通過對枝幹和綠葉的描寫,展示了大榕樹的勃勃生機。在飽含情感的描寫之後,作者發出由衷的讚歎:“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作者着重寫了眾鳥活動的熱鬧場面。從作者的描寫中,我們不僅知道了這兒鳥的數量多,種類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們生活的自由,快樂。

教材難點:

一,“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二,文中四處提到“鳥的天堂”,為什麼有的地方加引號,有的地方沒有加引號。

教學對象情況分析:

“鳥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約500年樹齡的大榕樹,位於新會市的一座小島上。榕樹的樹冠大得出奇,濃陰覆蓋着整個小島,獨木成林,乘小艇從遠處,就成了浮在水面上的綠洲,景色奇特迷人;近看,枯藤交錯,猶如原始森林。大樹上棲息着成千上萬只各種各樣的鳥,它們每天早晚一進一出,盤旋飛舞,交互更替,很有規律,場面頗為壯觀。生活在廣州市的學生,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去觀賞,看到這難得的奇景。巴金爺爺筆下的小鳥天堂的確是非常迷人,字裏行間無處不流露出那種讚歎,驚訝,喜悦的感情。所以在學生學習課文,理解課文語句,體會作者感情,並通過朗讀把感情表達出來這些方面上存在一定的難度。

教學程序設計:

我在教學《鳥的天堂》一課時,以訓練學生語感為主:

⑴形象思維訓練法:國小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弱,理解事物比較直觀,要領悟文字所表達的內涵,應充分調動他們的形象思維,通過形象思維的引路,把語言文字描繪的情景“轉換”成生動的“圖像”材料,讓學生在身臨其境般的體驗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我通過讓學生反覆誦讀,獲得課文內容,初步認識後,藉助電教手段播放了“鳥的天堂”錄像,把學生帶進一種特定的評議環境中,學生神情專注而投入,隨後讓學生看着早上沒有鳥的這一棵大榕樹,啟發學生想想説説,“百鳥歡鬧”是一幅怎樣的情景。當再讀到“百鳥歡鬧”這一段時,學生已學沉浸在期中,彷彿身臨其境,而讓學生説説一隻鳥的特寫景頭時,也能説得有聲有色,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⑵品詞析句比較法:文章的組詞成句構段的方法研究是提高學生對語言感受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我抓住有關的句子進行比較,揣磨,欣賞,不斷地提高其對語言感知的敏鋭程度。如:教學第8自然段中“這棵榕樹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翠綠的顏色明亮地在我們的眼前閃耀,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對於“顫動”,“展示”這兩個關鍵字,引導學生用其他詞來替換。如用“顯示”,“出現”或“抖動”,“晃動”等,用哪組詞更好?在討論,比較中,讓學生體會到“展示”是清楚地擺出來,明顯地表現出來,突出榕樹的旺盛的生命力;“顫動”是短促而頻繁地振動,課文把微風吹動,陽光照耀下樹葉一閃一閃的樣子,不但美麗而且動靜結合,顯示了大榕樹那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受。這樣,關鍵文字抓住屯,學生品出了精妙詞語,咀嚼出了它的神韻,從而在心靈上與作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促使學生語感不斷地增強。

一,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23課《鳥的天堂》是五年級(上冊)課本第七組課文,該組課文的訓練要求是在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的同時,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的,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鳥的天堂》這篇課文,在表達上就很有特色。作者寫了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情形。第一次沒有見到鳥,着重描寫了大榕樹靜態的奇特的美;第二次見到了大榕樹上羣鳥紛飛的`壯觀景象,寫出了鳥的天堂的動態美。文章的語言生動,準確,如“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點縫隙”。一個“簇”字,一個“堆”字,我們讀了就很容易想象出榕樹枝葉茂盛的景象。再如“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短短三四十個字,就寫出了清晨鳥的天堂的熱鬧景象。本文的重點與難點也體現在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因此根據本班學生情況,我選了作者第一次看到的大榕樹的情景來進行教學設計。

①課堂上借學生的質疑:“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新的生命在顫動”指的是什麼?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積極地各抒己見。讓學生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和平時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麼見解。學生通過朗讀,大膽想象是風吹,鳥動,新發的嫩芽,陽光的照耀,綠葉本身藴育的無限生機……

②巴金爺爺用詞用句優美,準確,筆下描繪的大榕樹更是栩栩如生,充滿勃勃生機,作者雖然看不到鳥,但通過描寫榕樹的“大”,“茂盛”早已悄悄地把無限生機,暗藏着成千上萬的鳥都滲透在文字的描寫中去。我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時候,體會榕樹的美,邊體會邊畫句子,把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在旁邊作上記號。通過學生的這一朗讀,勾畫,體會,引導學生自讀,感受,質疑,從而理解語句的含義,作者的感情。學生在彙報的過程中解決了幾個知識點:什麼是氣根?榕樹有哪些特點?體現在哪裏?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句子,我利用CAI現代教學設備,向學生展示大榕樹的遠景和近景,樹葉的樣子,顏色等等。學生在觀察,朗讀,體會後很快地理解“簇”“堆”的用法,感受到大榕樹的“茂盛”,“那是一株大樹,樹的枝幹不可計數。”可以感受到樹的“大”。

二,學習寫作方法。

本課的寫作方法運用了描寫中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我在教學大榕樹部分時,指導學生體會句子意思後,總結作者在描寫大榕樹時是:

①按怎樣的順序來觀察榕樹的?

②作者抓住了哪幾方面寫榕樹?其中哪一部分寫得最詳細?指出作者按從遠到近,從整體到部分,抓住榕樹的枝,根,葉三方面進行具體描寫,突出榕樹大而茂盛的特點,這種描寫方法叫靜態描寫。使學生首先認識靜態描寫的定義,然後在學詞學句的過程中感悟句子和寫作方法,體會這種寫作方法好在哪裏。最後在教學過程的尾聲,我設計讓學生仿照巴金爺爺的寫作方法,運用靜態的描寫手法去寫自己喜歡的一種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特點去寫。

三,朗讀和背誦的指導。

該篇文章用詞優美,語句精闢,簡練,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例如:關於“真是一株大樹”一句,學生讀時習慣強調句中的“大”字,實際上作者強調的是“一”株大樹,所以要啟發學生朗讀時讀出“一”株大樹。讀好這句話,讀出榕樹的大,鼓勵學生相互交流朗讀的感受,説説為什麼這樣或那樣讀。在學生置入文章的情境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最佳時機,我要求學生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誦下來,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

鳥的天堂第一課時説課稿4

今天,我將以“用心感受美”為題,對《鳥的天堂》這一課進行我的説課。

教材分析:

《鳥的天堂》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是一篇閲讀文章。作者巴金先生記敍了他和朋友們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所見所聞;具體描寫了傍晚靜態的大榕樹和第二天清晨羣鳥紛飛的活潑景象。穿過清澈的河流、充滿生機的大榕樹、活潑可愛的羣鳥構成了一副清雅優美的風景畫,表現出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讚美。所以,這樣的文章是值得用心感受其中的美的。

學情分析:

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説,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生字詞的能力,字詞部分的教學,我會讓學生自己去完成。班上的學生在學習前,可能會通過查資料,看圖片瞭解一些大榕樹的特點和鳥的生活習性。不同的學生還可以在預習的過程中對課文內容圈點、勾劃。語文新課標要求,四年級學生能聯繫上下文來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上方面的作用,能夠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本課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本課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

過程與方法目標:認識大榕樹的奇特與美麗,體會大榕樹上眾鳥紛飛的景象,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語文素養。

情感態度與價值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那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和諧之美,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增強學生環保意識的同時進一步增強自主、合作、探究意識。

重難點剖析: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文中描寫大榕樹的奇特與美麗及眾鳥紛飛的幸福歡樂景象。難點是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並學習其“由點到面”的描寫手法。

在學習的過程中,準備通過講解“由點到面、動靜結合”的方法,幫助學生關注文章整體,理解文章。還可以通過對文章的重點語句的體會加強學生的理解與記憶。

教法學法:

我在本節課教學方法上形式多樣,目的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首先,我會把質疑問難貫穿於教學的始終,上課之前引導學生質疑;在解疑的過程中,仍不忘讓學生質疑,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除了引導學生質疑問難之外還啟發學生説出“哪些地方讀懂了?”“是怎麼讀懂的?”不僅幫助學生温故而知新,並且能夠樹立學習的自信心,總結學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在語言文字訓練中,我會讓學生讀、思、勾劃,發揮學生的主導性。在語言訓練中,用解釋、比較、聯繫上下文等方法,注重啟發學生讀的慾望,提高學生讀的能力。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俗話説:“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由此可見導語的設計在教學中十分重要。針對本課,我設計瞭如下導語:

在我國廣東有一個傳説,相傳四五百年前在廣東新會的天馬村,有一條小河,河中有塊泥潭小洲。一天,一隻仙鶴看中這塊優美安靜的地方,便把銜來的一條榕樹枝,插在這塊泥土上。説也奇怪,這條榕樹枝很快的生長起來,枝繁葉茂,遠看就像浮動的綠洲!又是一個美麗的清晨,這隻仙鶴帶來成千上萬只同伴。從此,每到清晨,萬千靈鳥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形成了南國奇觀——“鳥的天堂”。

解難排難

在課堂上,我會指名讀生字詞,一來檢查了學生預習的情況,二來也督促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問題是“縫隙”“規律”“應接不暇”,這個環節的目的是要落實識字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四年級是往高段發展的關鍵期,所以更注重培養學生認證負責的態度。因為,好的習慣會影響他的一生。

初步感知課文

齊讀課題《鳥的天堂》。先解詞“天堂”是什麼意思。“鳥的天堂”又是怎麼理解的?提問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課文講的內容。當然,在這裏並不要求學生能正確回答出,目的在於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初讀課文後,拋出問題:作者去了鳥的天堂幾次?分別看到了什麼?因為文章很簡單,學生在讀完後,能回答出:去了兩次,第一次看到大榕樹,第二次看到鳥。這樣安排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自己清楚這篇課文講的是什麼,相比於老師自己講出來,更易於學生記憶。

接下來理清脈絡,提示學生:哪幾個自然段講了樹;哪幾個自然段講了鳥;學生從這個方向可以很輕鬆的把課文理清楚。這樣做既可以讓學生對課文有整體的感知認識,又可以抓住關鍵段落進行分析。

精讀課文,感受情趣

理解大榕樹的茂盛,旺盛的生命力,體會靜態美,去“鳥的天堂”先看到的樹,看到怎樣的樹,這個是課文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一定要讓學生自由朗讀,再談感受。在談的過程中,學生可能不一定能夠抓住關鍵詞,但可以讓他們試着説一説,引導他們找到“一簇簇”“不可計數”“綠的可愛”包括“堆在一起”等等這樣的詞,這都是非常準確的。因為課文中描寫大榕樹時,提到了“大”,我會問學生“既然作者這樣描寫,我們可以在哪些句子看出?”

作者第二次去“鳥的天堂”看到了紛飛的鳥,不禁發出感歎。在這裏,我會採用小組討論的方法,學生自己歸納出“多”“歡”等關鍵詞,體會作者的感受。

體會語言美,拓展延伸

在充分了解課文的句段和文章後,我將啟發學生聯繫課文,自己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這樣能充分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本文的寫作手法也是亮點之一,作者描繪了一幅美麗的“鳥樹和諧圖”,我會採用點撥法,讓學生掌握這種動靜結合的手法,鼓勵學生談談這樣寫的好處,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鳥的天堂》的確是一片精美佳作,尤其是在大力提倡環保意識的今天,更是不可多得的。學生不僅僅侷限於課堂,更要延伸到生活中去。為此,我會不止一個實踐活動作業: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參觀動物園,感受大自然的美與環保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啟發學生思考:如果我家門口就是“鳥的天堂”我能做些什麼。

板書設計

我認為通過我的板書即達到了梳理文章思路的目的,同時還有效地強化了文章的中心。

板書切忌多,我的板書設計簡潔明瞭,不會讓學生感到眼花繚亂。板書在講課的過程中要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要讓學生通過看板書就明白這節課的寫作目的,從而達到老師預期的教學目的。遵循以上原則,我設計瞭如下板書。

鳥的天堂第一課時説課稿5

(一)認知目標

1、認識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體會大榕樹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

2、認識本文中的動態和靜態的描寫。

3、感情朗讀課文。

(二)情感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南方的優美風光,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教育。

2、通過情境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3、教育學生養成主動讀書思考的良好習慣。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設想:

(一)在教學形式上,採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

為了把學生帶到課文描寫的情境中,我通過形象的語言描述和多媒體錄像,設置了以下幾處情境:

情境1:多媒體出示大榕樹上百鳥鳴,羣鳥飛的錄像,教師的語言描繪,創設了“我”來到大榕樹下的情境;

情境2:伴隨着音樂的錄音,播放大榕樹的錄像片斷,使學生進入“我”欣賞大榕樹的情境中;

情境3:伴隨着音樂的錄音,播放大榕樹上羣鳥紛飛的'錄像,使學生進入“我”欣賞鳥兒的情境。

(二)在教學結構上,注意以“疑”為線索,以“思”為核心。

整個教學過程,採用了變序的結構。從結尾段的中心句入手,以“疑”為線索,以“思”為核心,設計了“引疑——質疑——析疑——解疑”的教學思路。

在速讀全文後,讓教師有意識地抓住文章結尾段的中心句,引導學生提出了“昨天眼睛騙了我”是什麼意思“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一句中為什麼前一個“鳥的天堂”要用引號,力爭起到從中心句入手,引疑的作用。接着,把學生提出的問題插入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閲讀思考,討論交流加以解決,使析疑,解疑的過程成為語言文字訓練和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

(三)在教學方法上,形式多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1、把質疑問難貫穿於教學的始終。上課之初引導學生質疑,在析疑,解疑過程中,仍不忘讓學生質疑問難。培養學生帶着問題學,針對問題學,同時掌握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語言文字訓練及朗讀訓練中,讓學生讀,思,勾畫,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如詞語訓練中,用解釋,比較,聯繫上下文等方法;又如指導讀,有默讀,齊讀,自由讀,有感情地朗讀等形式,並注意啟發學生讀的慾望,提高學生讀的能力。

3、除了啟發學生質疑問難以外,還啟發學生哪些地方讀懂了,你是怎樣讀懂的,幫助學生温故知新,樹立學習信心,總結學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恰當地運用電教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鳥的天堂第一課時説課稿6

一,説教材。

《鳥的天堂》是長春版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五版的課文。課文記敍了作者和他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不同景象。全文按作者遊覽的順序記敍的,先寫了作者和朋友們划船出去遊玩;然後寫了作者和朋友們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景象;接着寫了作者和朋友第二天又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看到的景象;最後寫了作者對“鳥的天堂”的留戀和讚美。根據本冊教材的編排,本組訓練重點是“事物的靜態和動態”,在設計本篇課文的教學時,圍繞重點訓練項目制定如下重點和難點。

二,説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三個生字:梢,暇,戀。

(2)學會本課幾個新詞:留戀,展示,顫動南國,應接不暇。會用“應接不暇”,“陸續”造句。

(3)理解本課重點句:

①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棵大榕樹,樹幹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裏。

②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③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1,能力培養目標。

(1)訓練學生學習按作者遊覽順序理清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靜態與動態描寫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作文能力以及閲讀,思維能力。

2,思想教育目標。

認識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體會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薰陶。

三,説重點,難點。

1,説重點:

(1)瞭解大榕樹的外形特點,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

(2)學習作者描寫事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2,説難點。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1),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榕樹,枝幹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裏。

(2)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3)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根據教材的編排和本文的重點,難點,教師在教學中採用如下教學方法。

三,説教學方法

説教法。圍繞教學目標,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設想:

1、在教學形式上,採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

為了把學生帶到課文描寫的情境中,我通過形象的語言描述和多媒體錄像,設置了以下兩處情境:

情境(1):伴隨着音樂的錄音,播放大榕樹的錄像片斷,使學生進入“我”欣賞大榕樹的情境中。

情境(2):伴隨着音樂的錄音,播放大榕樹上羣鳥紛飛的錄像,使學生進入“我”欣賞鳥兒的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般的體驗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2、把質疑問難貫穿於教學的始終,培養學生帶着問題學,針對問題學,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3、在語言文字訓練中,讓學生讀,思,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詞語訓練中,用解釋,聯繫上下文等方法,讓學生把詞語置於具體語境中,體會其內涵。把詞語教學與對課文的理解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增加了學生對詞語的感知能力,有利於今後遷移運用。

4、寫一份廣告詞,向他人介紹“小鳥天堂”的景色。開發學生的潛力,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鼓勵學生創新。

四,説學法。

在教學前,教給學生用“讀,劃,思,議”的方法認真預習。通過讀,讓學生有所思,再思考之後,劃出重點句,議出文章的訓練難點。

在學習中,藉助配樂朗讀,運用圖文對照的方法,理解課文重點。突破難點。培養學生觀察問題的能力。

五,課時安排。

根據上述內容,本課安排三課時完成。第一課時,設疑,析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作者遊覽順序。教授學習方法,完成課後第一題;第二課時,從中心句入手,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深入理解課文,瞭解作者描寫靜態和動態的方法。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讚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完成課後第二,三題;第三課時,圍繞重點內容,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完成課後第四,五題。

六,説教學過程

(1)作者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沒看到一隻鳥看到了什麼?

(2)作者在文章中是怎樣描寫榕樹的?

在學習中,教師藉助投影讓學生理解“枝幹又生根,有許多根垂到地上”的景象,弄清“枝幹的數目不可計數”,體會榕樹的茂盛。想象樹葉綠得耀眼。綠得發亮。充滿活力,從而感受榕樹的蓬勃生機。在學習中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之所以會有的這樣的景象。是因為南方氣候濕潤,加上榕樹正處於生長旺盛時期,所以枝繁葉茂,每片葉子都充滿生機。

在學習這一部分時,引入作者的描寫方法------靜態描寫,教學中設計下述問題:

(1)你讀懂了那些描寫榕樹的詞或句?這樣描寫有什麼好處?

(2)這些詞句都説明了什麼?是什麼描寫方法呢?

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及時出示圖畫投影片,讓學生看榕樹近景,再出示描寫榕樹的詞句投影片,引導學生體會榕樹之“大”,説明生長年代已久遠。在教學中,教師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體會,並及時指導朗讀,從而使學生體會到靜態描寫的方法。完成教學目標中的理解重點句子的(1)(2)和能力目標。

三,結方法,放手自學。

在教師引導點撥學習了靜態描寫之後,師生共同總結學習方法,運用總接觸學習方式,法,放手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劃出重點詞句,同學間互相討論,思考,議出疑難問題學習作者動態描寫的一部分。教師可設計以下問題引導:

(1)作者的感受怎麼會發生變化?為生麼兩次看到的景象不同?

(2)和寫榕樹比較,作者寫鳥採取了什麼方法?

(3)本文最後一句話中,第一個“鳥的天堂”為什麼加引號?第二個為什麼不加引號?

通過上述問題讓學生自學動態描寫,體會眾鳥紛飛,大小不一,顏色各一,動作千姿百態,有的飛,有的叫。有的拍翅膀,使人應接不暇的熱鬧場面,以此培養學生的思維自學能力。在學生自學中,教師藉助電教手段,播放眾鳥紛飛的錄像,加深學生體會從靜到動的壯觀景象。學生課文之後,進行配樂朗讀,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讚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完成思想教育目標。

五,再讀全文,遷移深化

《鳥的天堂》是本組中的第一篇課文,要真正落實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教師藉以配樂朗讀外,再自己從反覆品讀中體會,從電化教學的觀看中對比,體會作者抓住榕樹靜止不動的特點進行靜態描寫,抓住鳥兒活潑好動的特點進行動態描寫,這一靜一動互相映襯,突出了“鳥的天堂”的美好。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

六,説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既可以概括課文內容,有突出了重點,便於學生記憶,符合國小六年級學生的特點。

12,鳥的天堂

榕樹枝幹根葉(靜態)

鳥形色聲姿(動態)

七,自選練習

教師出示以下不同形式的練習,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特長任選其中一項,可以小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課中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來;

2、畫鳥的天堂:根據文中描寫的情景來畫鳥的天堂,可插入簡短的文字説明;

鳥的天堂第一課時説課稿7

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第六組課文《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本文記敍了作者兩次經過 “鳥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文章“一靜一動,寄情於景”的表達方法很有特色,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引導學生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瞭解大榕樹的外形特點,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

對於國小生來説,文中有些句子難以理解。如“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再如 “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理解這兩個句子,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我從三個層面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瞭解大榕樹的外形特點,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技能目標:積累語言,學習作者“動靜結合、寄情於景”的寫作方法。

3.情感目標:感受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和諧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本課教學遵循“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思維訓練為主線” 的教學原則。採用“情境再現法”、“以讀代講法”、“整合教學法”展開教學。讓學生在“讀、想、説、寫”的過程中,拓展思維,感悟文本的人文內涵,提高語文素養。

為此,我設計了教學流程的三個環節:

(一)情境導入,感知全文

(配樂解説)在廣東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説:相傳四、五百年前,在廣東新會天馬村的小河中有一塊泥灘小島,一隻仙鶴銜來了一根榕樹枝。不久,榕樹枝繁葉茂,遠看像一片浮動的綠洲。後來,這隻仙鶴帶來了數萬只仙鶴。從此,每天清晨,萬千靈鳥鳴聲呼喚,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形成南國一個奇觀——那就是鳥的天堂。(板書課題)

從仙鶴入手,一路逶迤而行,至仙鶴結課,前呼後應,使教學渾圓一體。

接着,讓學生展開遐想,什麼樣的地方才能稱作“鳥的天堂”?利用“閲讀期待”,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

學其文,必先學其字,學其詞。此處重點指導書寫“巢”字。上部分三個“〈”要寫得勻稱,這是鳥的一家三口,下面是個扁“日”是鳥的窩,建在這樹木上,所以“巢”就是鳥的——家)

在掃除了閲讀障礙後,藉助文章的預習提示,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快速瀏覽,捕捉文眼

學文,善於發現和把握文眼是關鍵。我要求學生瀏覽課文,思考:作者兩次去了鳥的天堂,有怎樣的感慨?找出以下句子:(課件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引導學生髮現:“鳥的天堂”有的加了引號,有的'沒加。在通讀全文以後,理解引號包含的意義。

“藉助預習,勾勒大意”,此為整體感知的第一節拍,“快速瀏覽,捕捉文眼”,此為整體感知的第二節拍。兩拍合一,文體的思想脈絡和情感基調盡在其中。

(二)重點讀“樹”,品味寫法

鳥的天堂就是一棵樹,這是一株怎樣的樹啊!我引導學生隨着巴金先生,伴着夕陽的餘暉,走近這株神奇的樹。要求學生閉上眼睛,仔細地聽老師配樂朗讀1——9 自然段。

1.感受榕樹之美

接着引導學生感知:你彷彿看到一棵怎樣的樹?學生可能會説這棵樹“大、綠、生機勃勃、茂盛”,我要求學生一一板書到黑板上。當作者看到這株大榕樹的時候發出了怎樣的感歎!引導學生齊讀:這美麗的南國的樹!(板書)

榕樹之美,在其形——大,獨木成林;在其色——綠,蒼翠欲滴。在其勢——盛,鬱鬱葱葱。在其神——生,生髮百年而不息,生根千頃而不枯,生趣盎然而不驕,生機勃勃而不鬧。這真是一株將生命力推向極致的樹!這樣極致的樹,作者又是怎樣來寫的呢?接下來我緊扣重點句,通過“感悟一株”、“品位一卧”、“想象一顫”三個環節品讀寫法。

2.品味寫法

在學生默讀課文1——9自然段後,引導學生交流:作者是怎樣把榕樹的特點寫出來的?

感悟“一株”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出示“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枝幹的數目不可計數。”)由“不可計數”這個詞,感受到這是一株大榕樹。引導學生讀,再讀。其間,抓住 “一株”這個詞體會,作者誤以為是很多株榕樹,原來只是一株。進而追問:為什麼不可計數?這跟它的生長特點有關。找相關句子讀一讀。(出示:“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裏。”)

(出示老師在鳥的天堂拍的照片)介紹:大家看到這許多像鬍鬚一樣的東西,就是榕樹的氣根,當它越長越長,垂到地面時,伸入泥土,就形成了枝,枝上再生根,根再形成枝。學生感受到了榕樹的枝幹不可計數,接着,我採用比較的方法具體感知它的“大”。學生通過想象:500年才能長成這樣一棵樹,相當於150多間教室,由此,激發學生的感歎,並把讚歎用一個詞或一句話表達出來。“潤物細無聲”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

引導學生一詠三歎,深入感受“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品味一“卧”

學生接着交流:(出示:“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上,從遠處看,就像一棵大樹卧在水面上一樣。”)

一個“卧“字彷彿又讓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引導學生深入想象:安詳、古老…… 她靜卧在水的中央,獨立成一個小島,宛若一個隔離塵世的人間天堂!所以作者這樣感慨——(齊讀)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卧”這樣處理,看似信手拈來,實則匠心獨運。不經意間,榕樹已經被賦予了某種人格。這種人格,是傳承數千年的民族文化的彰顯。是的,誰能懷疑大自然的鐘靈俊秀,誰能用新工藝辯駁天地間的物華天寶?樹嗎?人嗎?一個安詳如老人,自在如仙人,優雅如美人的形象,在師生的對話間呼之欲出,這美麗的南國的樹。實踐了文本與生命的對話。

想象“一顫”

學生繼續交流“作者還怎樣寫出了榕樹的特點?”。

(出示:“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 )這個句子用展示生命力,來表現茂盛。它是怎麼展示的?(出示)“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抓住“簇”和“堆”兩個量詞,讀中感受到這樹的茂盛。

還從哪裏體會到這種生機勃勃?(出示)“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感情朗讀後,學生質疑:“新的生命”是指什麼?作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呢?讓學生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和平時的感受,將自己的間接與夥伴交流。學生可能認為是躲在樹葉中的鳥在動,也可能認為是樹葉充滿生命力的靈動表現。讓學生將各自的感受融入這句話中,展示讀。正如新課標指出:“倡導個性化的閲讀,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

巴金先生用準確、生動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這株大榕樹的勃勃生機,讓學生齊讀第八自然段,通過朗讀去再現文字的生命!

感悟“一株”,以蓄語像之勢;品味一“卧”,以蓄語情之勢,想象“一顫”,以蓄語藴之勢;終於掀起了本課的一大高潮。關鍵句“這美麗的南國的樹”以一唱三歎的課堂節奏,久久地迴盪在每一片樹葉之上,迴盪在每一個學生的心間。

為了將文本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培養語感。讓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三) 遷移練筆,引向讀“鳥”

假如你就是那第一隻飛來的仙鶴,你發現了這株美麗的南國的樹,你將怎樣召喚你的親人、朋友來此安居樂業?請你寫下最能打動他的話。可以用文中的話,也可以用自己的話。

此時的角色互換,已不僅僅是順應課的思路和情感脈絡,學生已經把自己幻化成為仙鶴,融入到情境中,因此“仙鶴是一定要來的,不僅為着這鳥的天堂,更為這精神的天堂!”我努力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真正實踐體驗性教學,讓學生體會到語文的魅力。

今天我們沒有看到一隻鳥,第二天清晨,當陽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顯得更加光明的時候,我們再一次來到了這裏。起初,周圍是靜寂的……

(課件出示,學生靜聽配樂鳥鳴聲,音樂和文中描述相吻合,先是忽然起了一聲鳥叫,接着越來越多。最後整個樹上變得熱鬧了!百鳥齊鳴)

你聽到了什麼?彷彿看到了什麼?在想像中感受一片和鳴諧調的天籟之聲,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新標準》倡導“大語文觀”,提出要“建構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把文本描述的情境以音樂的形式再現,以此激情、領悟、延伸、拓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留有餘味自學讀“鳥”

文學巨匠巴金又是怎樣通過文字,展示百鳥出巢的生命之美?讓學生回去後,運用今天的學習方法自學文章的第二部分。然後介紹“鳥的天堂”旅遊畫冊,讓學生課後賞讀文人墨客歌頌 “鳥的天堂”的詩句。旨在讓語文走向生活,拓寬閲讀。

本課在結構形式上,形成了“鳥——樹——鳥”的對話關係,這是一種充滿詩意的生命的對話。在教學中,緊扣"文眼",感悟“一株”,品味一“卧”,想象“一顫”,透過這個窗口窺見全文的內容和情感。讓故事與孩子,情景與興趣,朗讀與激情,想象與語言靜靜地在課堂中流淌,有效地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主動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讓精神境遇的拓展和語文能力的培養,共同演奏出一段和諧的生命交響曲。

鳥的天堂第一課時説課稿8

一、説教材。

《鳥的天堂》是人教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的課文。課文記敍了作者和他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不同景象。全文按作者遊覽的順序記敍的,先寫了作者和朋友們划船出去遊玩;然後寫了作者和朋友們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景象;接着寫了作者和朋友第二天又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看到的景象;最後寫了作者對“鳥的天堂”的留戀和讚美。

二、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知道大榕樹的特點、作者的情感和表達方法;進一步提高閲讀感悟能力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認識大榕樹的奇特與美麗,體會大榕樹上眾鳥紛飛的景象。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整體語文素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受到大榕樹美的薰陶,感受南國風光的美,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2)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3)進一步增強自主、合作、探究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文中描寫大榕樹的奇特美麗以及眾鳥紛飛的幸福歡樂的景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是

(1)理解:“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2)理解“鳥的天堂”為什麼的確是鳥的天堂,體會兩個“鳥的天堂”的不同含義。

四、説教學方法

1、圍繞教學目標,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設想:

在教學形式上,採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為了把學生帶到課文描寫的情境中,我通過形象的語言描述和多媒體錄像,設置了以下三處情境:情境

(1)學習課文前讓學生欣賞鳥的天堂的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情境

(2)伴隨着音樂的錄音,播放大榕樹的錄像片斷,使學生進入“我”欣賞大榕樹的情境中。情境

(3)伴隨着音樂的錄音,播放大榕樹上羣鳥紛飛的錄像,使學生進入“我”欣賞鳥兒的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般的體驗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2、把質疑問難貫穿於教學的`始終,培養學生帶着問題學,針對問題學,培養學生解決

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3、在語言文字訓練中,讓學生讀、思、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詞語訓練中,用解釋、聯繫上下文等方法,讓學生把詞語置於具體語境中,體會其內涵。把詞語教學與對課文的理解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增加了學生對詞語的感知能力,有利於今後遷移運用。

五、説教學過

(一)引入課題

欣賞《鳥的天堂》的風景。

留在你心中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揭示課題

(二)整體感知全文。

1、請自由的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讀生字詞和難讀的句子。

1、瞭解課文大意。

師:我們回到課文中來,請默讀課文,看你能按下面的要求説話嗎?

作者xxx次來到鳥的天堂,第一次看到xxx,第二次看到了什麼xxx,(自由練説,指名説,全班説)

(三)品讀感悟。

1、作者在文章中是怎樣描寫榕樹的?

在學習中,教師藉助投影讓學生理解“枝幹又生根,有許多根垂到地上”的景象,弄清“枝幹的數目不可計數”,體會榕樹的茂盛。想象樹葉綠得耀眼。綠得發亮。充滿活力,從而感受榕樹的蓬勃生機。在學習中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之所以會有的這樣的景象。

(1)你讀懂了那些描寫榕樹的詞或句?

(2)這些詞句都説明了什麼?

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及時出示圖畫投影片,讓學生看榕樹近景,再出示描寫榕樹的詞句投影片,引導學生體會榕樹之“大”,説明生長年代已久遠。在教學中,教師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體會,並及時指導朗讀。

(二)品讀鳥的部分

1、作者第二次來到鳥的天堂,才見到鳥,這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自由讀課文,12、13自然段

2、你讀懂了什麼,從哪兒體會到的?

用我讀到彷彿看到(聽到、想到)。的句子説話。

3、課件出示:白鳥翻飛的景象

此時,你想説什麼?引導學生體會鳥兒在這裏生活的幸福快樂。

4、理解:這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第一個“鳥的天堂”指什麼?第二個鳥的天堂指什麼?

(四)小結全文。

親愛的同學們,這裏不僅有樹的奇美,有鳥的歡樂之美,更有人與自然、與動物的和諧之美,所以這裏才是真正的天堂。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同企盼——這樣的鳥的天堂、人間天堂多一些,再多一些吧!

六、教學預設

我設計這節課的教學理念不新穎,就是一節普通的常規課,預計學生基本都能參加的學習活動中來,着中培養學生獨立閲讀,自主學習。使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鳥的天堂第一課時説課稿9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

我是國小教師,馬大龍。38歲,大專,小教中級。現任四年四班班主任。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鳥的天堂》它選自就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國小語文“注提”第八冊第一課。

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主要記敍了作者(巴金)和他得朋友們兩次遊歷“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美麗的大榕樹和羣鳥歡騰的奇異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讚美。這是一篇經典課文。然而,在保護生存環境日趨重要的今天,又賦予了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內涵。因此,教學時,我緊扣“自主—探究—實踐”進行設計,努力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積極探究中獲得思想啟迪,在實踐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

學生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具有了出版的調查能力,蒐集信息的能力和表達的能力。而在閲讀中真正體會文章所孕育的能力還不夠,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還不夠明顯。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悟,自學探究為基礎,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雪中的主體行和創造行。因此,本課設計時我是根據課文特點,單元訓練重點和多媒體課件的特點,從培養學生“閲讀要有自己的見解”出發,以學生雪得主動,學得生動,學會創新,學習實踐為指導思想,緊緊圍繞單元教學重點來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按由扶到放的程序來安排課堂結構。

三維目標:

1、時要有自己的見解。

2、培養學生積極收集有關資料,並運用資料的習慣和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語感及審美情趣,背誦指定的段落,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教學重點:

閲讀時要有自己的見解。

難點:

對多媒體教學手段有機地整合到課堂教學中去。

教學流程:

一、初讀課文,理“線索”

葉聖陶先生在談到閲讀教學的任務時明確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線索,是閲讀教學的首要任務。因此,我採取以下步驟完成教學。

1、引導質疑,揭示課題

大屏幕出示:文中“鳥的天堂”指什麼?在哪裏?為什麼稱為“鳥的天堂”?

通過質疑,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

2、初讀,理線索。

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自讀,整體感知課文,同時思考以下幾個問題:作者幾次去鳥的天堂?分別是在什麼時候?每次看到了什麼?這些問題並不難,學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決。然後我放手讓學生自學,輔導個別有困難的學生。通過自學,學生不僅讀通順了課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課文的線索,達到了整體感知課文的目的。

二、自主學習,談“感悟”

《鳥的天堂》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意境優美,感情真摯,很適合學生自己去體會,去感悟。這一單元的訓練重點也不再是分辨事物的靜態和動態了,二是閲讀時要有自己的見解。這一改變,也進一步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得理念,尊重學生,發揚民主,張揚個性,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從以下三點來引導學生學習:

1、抓段落,談感悟

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已見,説説喜歡哪一次去鳥的天堂,並陳述自已喜歡的原因。這時出示課件,按照順序依次出示兩次去“鳥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的畫面,以幫助學生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個性,談出自己的見解。

2、抓句子,談感悟

在學生暢談段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反覆閲讀,細細品味,從自裏行間去尋找美。再組織學生討論,談感受,談見解,在交流中,去再現生機勃勃的大榕樹,去再現鳥兒在枝頭歡唱,去感受美的畫面,美的韻律,美的語言,美的生命,美的行為,美的情感``````

3、抓品讀,促感悟

這是一篇訓練學生朗讀的好課文,所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品讀”,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自己朗讀,自己感受是否讀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後在小組中都,推薦都得好的同學在全班同學面前比賽讀。這一設計意在通過朗讀展示自我對課文的見解,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欣賞課文。

三、悟“環保”

《鳥的天堂》確實是一篇文質兼美的精品佳作,尤其是在大力提倡“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今天,教學中,引導學生去探究,透過表面現象看到實質:為什麼這裏會成為鳥的天堂?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環保意識,真是一舉兩得。

首先這兒生態環境好。

1,這兒環境幽美。文章一開頭幾個自然段就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夏日的傍晚,這兒不僅四周很靜,只聽見船槳激起的流水聲,而且景色迷人,燦爛的紅霞還在天邊。

2,這幾天氣候温暖,土地濕潤,河流縱橫,有利於萬物生長,所以大榕樹是那樣蓬勃而有生機。

3,這兒資源豐富。由於氣候温暖濕潤,穀類蟲子繁殖旺盛,因而鳥兒的食物豐富。

4,這兒的榕樹大。大榕樹生長旺盛,枝葉繁茂,非常適合鳥兒在這裏棲息,衍。是名副其實的鳥的天堂。

其次,人們保護意識強。

這兒的人們不許捕鳥,因此鳥兒們得到了保護,能夠無憂無慮的生活,繁衍、

四、綜合實踐練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我們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去學會蒐集,學會應用,學會交際。《鳥的天堂》一課有一個聯繫生活實際的綜合實踐作業。“鳥的天堂”目前已成為一處瀏覽勝地,請你根據課文內容,並想辦法蒐集一些有關材料,為導遊寫一篇簡短的解説詞。教學時,我是這樣設計的,使學生做到三練:

1,蒐集材料,練“查閲”蒐集的.方法可以多樣:上網,去圖書館,看電視,調查訪問等。

2,學寫解説詞,練“習作”。為“鳥的天堂”錄像配上適當的解説詞,根據自己蒐集的材料,學寫一段解説詞,寫清楚導遊的身分,旅遊的地方及這個地方的特點,力求寫得清楚明白,形象生動。

3,學做導遊,練“交際”。

這時出示課件,對比展示作者第一次和第二次去“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象,為學生導遊解説提供畫面。

這是繼寫解説詞後的一個延伸,其目的是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與人合作,與人交際。要求學生自由組成旅遊團,自我推薦嘗試當導遊,全程陪同作解説。然後在班級進行優秀導遊評選,學生一定會興起盎然,積極參與在這一綜合實踐活動中,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較大的提高。這一設計意在培養學生收集資料,運用資料的能力,並潤物無聲地內化學生在課堂上所學得的知識,潛移默化的培育學生審美意識,並由此獲得美感。

板書設計:

特點表達方式

樹大茂盛;靜態

鳥的天堂枝葉根

(大榕樹)鳥多活躍動態

聲色動

關於板書設計:

每個教師都懂得板書就是微型教案,板書集中體現教學的三維目標,重難點,教學過程,體現教學的特色與特性。本課的板書,明確地體現了課件和課文的有機統一,始終着眼於“閲讀要有自己的見解”,始終着眼與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生動,學會創新,學習實踐。既培養學生的語文的實踐能力,又有利於學生個性化的發展。

鳥的天堂第一課時説課稿10

老師們:

下午好!我今天的説課將採用“五説”的説課模式。即一説教材,二説教法,三説學法,四説教學過程,五説教學反思。理論根據將貫穿在以上流程中。

1,説教材:

我今天説的是“造型·表示”和“設計·應用”兩個學習領域內容的課業,是綜合性很強的課業。因此,本課內容無論從形式到內容在設計上都貫穿了很新的教學理念,完全符合《二期課改》中的“基本理念”的要求。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是:由於小朋友們從小就對大樹和小鳥有着特殊的情感,因此,這節課很容易引起小朋友的興趣,可以為同學提供很大的想象與創作空間,而且在設計中“隱藏”了一局部創作方法,為同學提供了交流,學習,考慮的空間,能夠從同學生理,心理特點動身,達到了教學過程與教學內容的完美統一。

由於本課是一節“造型·表示”和“設計·應用”的綜合美術課,因而在備課上我充沛考慮了教學內容多與同學好動的實際情況,並結合二期課改提出的“從同學的興趣喜好動身,關注同學的合作參與意識”的要求以“快樂求知”為目標,打破原有的單純的講畫教學模式,力求為同學構建一個“自主,平等,合作,競爭”的課堂教學體系,充沛調動同學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同學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中獲取知識,真正體驗到求知的快樂。

教學目標:根據同學的特點和對教材的理解制訂了以下教目標。

認知領域:通過教學使同學能掌握,繪製各種形態的小鳥的家。

*作領域:通過聽,看,想,説,演,畫,玩等不同的活動形式,使同學能夠表示出一個美麗温馨的'小鳥的家。

情感領域:通過小鳥的家的綜合活動教學,加強同學的愛鳥護鳥的意識,以增加他們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

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小鳥的家的認識,掌握,表示。解決措施:

教學難點:師生間的互動,同學間的互動。解決措施:

2,説教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作為同學主動建構知識的協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基於以上我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因此本節課的基本設計思路就是教學過程中同學的自主探究知識能力的培養,讓同學堅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並通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更多地體驗一種成績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發明慾望。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序如下圖:

生初步感知——樂中體驗——討論探究——知識擴展——情感昇華

師引導觀察——情景創設——啟發點撥——彙總歸納

在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了以下方法:

1、遊戲法

2、情景法

3、交流法

4。競賽法

3,説學法

同學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同學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人文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的人性觀認為:在優化的人文環境,心理環境中人會全面發展自身的潛能。因此我採用人性化的方法指導,在為同學創設尊重,情性,理解的人文環境的基礎上,通過啟發教給同學聽,説,做,玩,畫,演的學習方法,同學在思維真正獲得解放的狀態下自然會展開想象進入美術創作的境界。

4,説教學過程:

二期課改強調的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一起發展的過程,使同學的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富有個性的過程。

第一環節:新課導入——遊戲導入,引出主題。

1、遊戲:猜猜小鳥的名字。

2、欣賞:小鳥在森林裏歡聲歌唱。(引出小鳥的家在美麗的森林裏)

第二環節:新授課——重視知識“活化”。獲得知識就意味着發現,意味着解決。在同學面前展現出直觀鮮明的形象,結合教師巧妙的啟發,引導同學才幹深刻理解和掌握美術的知識與技能。

1、融入角色,啟迪想象。

運用對比的手段體現小鳥有家的快樂

A:讓同學扮演鳥,樹,花等表示小鳥在森林裏的快樂生活。(讓同學感受小鳥有家的歡樂)

B:插入灰暗的畫面和小鳥的哭聲。討論:“小鳥為什麼會失去了家?

進入關鍵:考慮:“你能給小鳥做點什麼?”結論:師生一起用大塊的紙樣“栽植”一片美麗的森林。(引導同學找到幫小鳥解決痛苦的方法:重建美麗的家園。)

2、觀察生活,激發創作慾望。

A:多媒體播放:同學家裏的照片。(引出家的涵義:温暖,舒適,平安)

B:幻燈畫面觀察小鳥的生活。瞭解自然狀態中各種各樣的鳥窩,鳥巢(樹上的,草地上的,水邊上的,人工構造的)(引導同學瞭解鳥窩構造的基本特點,結合家的涵義進而激活思維發散再提出創作要求:“你會給小鳥設計個什麼樣的家呢?”)(注意:鳥窩和“家”的區別)

C:小組討論(請個別同學先談談自身的想法。)通過上述遊戲扮演和教師的啟發提問突破了重點和難點。

第三個環節:當堂練習內容——重視個人創作與集體創作結合

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給小鳥設計美麗的家。(繪畫設計,彩紙粘貼)。

要求:給小鳥設計一個造型獨特,色彩完美,形式多樣的家,並把設計好的家貼在前面的樹林裏。在同學明確了作業要求後進行創作,把個人創作與集體創作結合起來。除了個別輔導外,重要的是啟發同學的創作感,激勵同學創作出與眾不同的小鳥的家,達到啟發想象力和創新,同時增強了集體協作精神。

第四個環節:小結——重視知識的導入和發展

這節課採取了同學自評,互評和師生評相結合方式,使同學在橫向聯繫中拓展思路,體會了勝利的喜悦,從而達到情感目標。具體*作是

當小鳥的家設計好後1,請同學自身談談勝利之處2,請同學投票選出最佳設計3,教師總評並和同學一起體會小鳥重獲家園的喜悦。

5,説教學反思:

同學:作業展示(和小朋友的話)

教師:

1、總之,這節課教學效果不錯,教學過程成了師生互動,一起發展的過程,技能,認知,情感,各項預定目標,在寓教於樂中圓滿完成,體現了二期課改要求下的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同學形成了對綜合美術的耐久興趣。

2、由於是對綜合美術的初次嘗試,對一些環節的估計缺乏。

鳥的天堂第一課時説課稿11

一,教材分析

《鳥的天堂》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第十一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佳作,記敍了他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具體描寫了傍晚靜態的大榕樹和第二天早晨羣鳥活動的景象。寬闊清澈的河流,充滿生機的大榕樹,活潑可愛的小鳥,構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風景畫,展示了一派美麗動人的南國風光。課文語言質樸,感情真摯,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讚美,讓我們的心為之顫動,情為之動容。

《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教學目標三個維度的有機整合,結合本課教材的特點,擬訂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訓練點:能正確讀寫本課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過程方法引導點:通過朗讀,感悟,體會榕樹的大和“鳥的天堂”的熱鬧,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表達方法。

3,情感態度滲透點:從課內外延伸中進一步感受大自然生命力的美,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教學重點,難點:體會作者兩次到“鳥的天堂”的不同感受,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理論依據: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讀為主線,自學探究為基礎,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體性和創造性。

三,教學構想:

以讀為本是中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本節課我想用最簡單的朗讀,感悟的方法來教學本課,抓住關鍵的詞語咀嚼,品味,賞析昇華,讓學生在課堂有滋有味地讀,無拘無束的表達感受。

四,教學流程:

本課教學中,我努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採用“談話引入,滲透文本----感知文本,理清線索----美讀文本,探究重點----自主交流,暢談感受----實踐活動,拓展文本”的模式組織教學,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最大收穫。

(一),談話引入,滲透文本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以講故事為切入點,(傳説500年前,在廣東省新會縣天馬河村……真是南國的奇觀呀!)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然後話鋒一轉,“在你們的心目中,鳥的天堂應該是什麼樣的?”通過彙報,架設起文本與學生間的交流平台,引導學生進入文本自主閲讀狀態。

(二),感知文本,理清線索

首先讓學生自由讀全文,這一遍讀,重點放在讀正確,讀流利,有不認識的字,鼓勵學生藉助拼音多讀幾遍或查字典解決,養成良好的利用工具書的習慣。接着,檢查讀生詞,先自己試讀一遍,然後和同學一起交流需要注意的字,詞,從而幫助學生排除讀書障礙。通過讀書,你都讀懂了什麼?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解讀,進行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梳理作者的思路,理清課文的線索,達到整體感知課文的目的。

(三),美讀文本,探究重點

葉老説:“美文尤要美讀”。特別是對《鳥的天堂》這樣經典,優質的言語材料,“讀”本身就應當是閲讀教學的一個日標,一項任務。在指導閲讀“榕樹”的特點這一段時,我將先讓學生閉上眼睛聽錄音,“你彷彿看到了一株怎樣的大榕樹?”學生暢所欲言,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然後採用“以讀代講的方法,齊讀,範讀,小組讀等多種形式操練,讓學生充分地讀,充分地感悟,領會榕樹的“大”和榕樹葉子的茂盛。文中的重點詞句是文章的精髓,它對錶達中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學中,我指導學生抓住具有感染意義的關鍵詞語,句意深刻的語句,引導學生領會其中藴藏的思想感情,從而撥動他們心靈的琴絃,引起他們情感上的共鳴,例如:“真是一株大樹”,突出一株,體會榕樹的大;那翠綠的.顏色……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通過互相交流啟發,使學生抓住“那麼多”“’一簇…一堆…‘不留一點縫隙”等數量詞中體會樹多而密,

“翠綠…‘顫動”等詞語中體會榕樹的美麗和富有生命力。特別是“這美麗的南國的樹”更要注重加強語氣,強調“讚歎”之情。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讀出對榕樹的讚歎和喜愛之情,體會到鳥的天堂的靜態美。實實在在地練讀後,鼓勵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在大力提倡“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今天,又賦予了這篇精品侍作以新的內涵。我在此增設了設疑這一環節,引導學生探究:為什麼這裏會成為鳥的天堂?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同學合作,優勢互補,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也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四),自主交流,暢談感受

在學習鳥多一段時,我先播放“羣鳥紛飛,百鳥爭鳴”的錄象,當學生獲得直觀感受後,勾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反覆閲讀,在讀中感悟,然後交流。學生從鳥的數量多,形態多,姿態多,感受美的畫面,美的生命,美的行為,美的情感……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着重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指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學生通過想象講述有的鳥還會怎樣。把抽象的文字符號轉換為具體的視覺表象,令學生身臨其境,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感受鳥的天堂的動態美。

學貴有疑。愛因斯坦也説過:“提出一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問難,是自主探究學習的關鍵,是創新學習的開端。在學完榕樹的大而茂盛和鳥多段落後,我請學生大膽質疑,並引導學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一個問題:為什麼課文中有的鳥的天堂加引號,有的沒有加引號。通過討論,使學生感受到鳥兒們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遺言個,所以在作者心裏,大榕樹確確實實是鳥的天堂。

(五),實踐活動,拓展文本

《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我們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去學會蒐集,學會應用,學會交際。“鳥的天堂”目前已成為一處遊覽勝地,請學生蒐集一些有關材料,寫一篇解説詞。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與人合作,與人交際。然後在班裏進行優秀導遊評選,學生一定會興趣盎然。這一設計意在培養學生收集資料,運用資料的能力,並潤物無聲地內化學生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潛移默化的培育學生審美意識,並由此獲得美感。

五,板書設計:

樹大茂盛喜愛

鳥的天堂

鳥多活躍讚美

這樣設計,簡單明瞭,展示了文章的層次條理,又體現了文章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