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説課稿

【熱門】説課稿模板合集七篇

説課稿1.12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説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説課稿7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熱門】説課稿模板合集七篇

説課稿 篇1

各位領導、老師:

您們好!下面我將《草原》一課的教學設計向大家做一彙報。這是一篇敍事散文,着重記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

通過學習,達到如下目標:

1 、使學生了解祖國的內蒙古大草原景色美麗,感受到兄弟民族之間的深情厚意。

2 、領悟課文具體描寫景物的一些方法。

3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指導學生背誦第一自然段。

4 、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教學重點:體會蒙漢人民之間的深情厚意。

難點:體會草原不僅一碧千里,而且生氣勃勃。

下面從五方面談一下本課的教學思路:

1、 圍繞教學重點設計教學環節。 我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中的“何忍別”作為教學的突破口,把體會草原一碧千里、生氣勃勃的美景與感悟蒙漢之間的深情厚意有機的結合起來,設計教學環節,以避免逐段逐句的煩瑣分析。

2、 精選教學策略,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學習“天涯碧草”這部分內容時,我力求通過多層次的讀,引導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的薰陶,享受審美樂趣。首先引導學生抓住“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這個重點句自讀課文,初步感悟語言;然後通過同學交流、看古今草原的對比圖片、教師導讀、配合風光片段和音樂朗讀等手段深化感悟,欣賞品味語言;最後在練習背誦的過程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

3、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培養語文綜合能力。文中的敍事部分是教學的重點, 在“讀、畫、批”的自學基礎上開展小組學習。四位成員共同選擇適合本組的、能最大限度的表現蒙漢情深的彙報方法,如感情讀、抓重點詞句説、講故事、想像描述等等,而且學生還可以邊説邊播放老師準備好的課件或展示自己蒐集的資料以增強彙報效果。小組成員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鍛鍊了語文綜合能力。

4、使用現代化教學設備,體現教學手段的最優化。 體會草原不僅一碧千里,而且生氣勃勃是本課的難點,為此我製作了課件,通過解放前草原的荒涼景象與解放後六畜興旺的繁榮景象做比較,通過觀看草原風光片段,通過配樂朗讀,學生如同置身於草原之中,一種愉悦的、對草原的熱愛之情在學生心底油然而生。

5、自己選擇作業,加強課內外聯繫。在佈置作業時,我力求體現課內外結合。必做作業是根據教材要求制定的,主要涉及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選做作業是根據教材的題材、體裁等方面向課外延伸,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做,使他們 “得法於課內,收益於課外”!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説課稿 篇2

一、教學目標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認識動物在保護地球生態環境方面所起的作用,瞭解動物和人類的密切關係。

2正確認讀本課十四個生字,瞭解課文中出現的詞語的意思。

3意識到環境保護的責任,並對生物觀察探究有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動物在保護地球生態環境方面所起的作用,瞭解動物和人類的密切關係。

2調動學生讀書的興趣,在讀中感悟課文內涵。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板書課題

同學們,你們知道清潔工是幹什麼的嗎?(打掃衞生,清掃垃圾)是啊,正是有了清潔工,我們才能生活在乾淨,舒適的環境中,他們的功勞真大啊!其實,除了我們人類以外,還有很多動物清潔工呢!它們和我們一樣生活在地球上,為地球的環境做出了貢獻,學了《地球清潔工》這篇課文,你一定會大開眼界的。(板書課題:地球的清潔工)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現在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課文,試着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把不認識的字圈起來,用你喜歡的方式記住它。

2同學們圈的真認真,讀得真投入。現在同學們就在小組內互相讀,每人讀一段,輪流讀,把課文讀完,讀得好誇誇他,讀錯了幫幫他,讀完做好舉手,看哪組做得又快又好。

3老師:同學們表現真不錯

4我給大家帶來了生字朋友,以開火車的形式來讀一讀,看咱班哪位小朋友表現的最棒。

潔 工 招 收 批 官 本

扔 適 淡 模 醜 埋 格

5學生開火車讀,讀錯個別訂正

三、在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生字寶寶我們都已經認識了,那麼,現在就請小朋友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老師提醒你,一定要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並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生自由讀文,思考

3誰來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都有誰想當清潔工啊?

(師隨着生的回答隨機板書:海鷗)原來除了我們人類以外,還有好多清潔工呢!

鯽魚

烏鴉

蚯蚓

屎殼郎

4課文除了寫這幾個動物前來應聘外,還寫了一個動物,是誰呀?它做什麼的?

(大猩猩,是這次活動的主考官)

5這麼多小動物來搶着報名,恐怕自己落後,這種情形用課文中德一個詞叫······?(爭先恐後)

四、感悟課文

1師:哎呦!動物們都爭着來應聘,這可忙壞了我們的主考官大猩猩,這不,你瞧,主考官發話了——(老師和生齊讀大猩猩的話:你們都來·····什麼本領呢?)

2師(1)第一個發言的是誰呀?(小海鷗)今天,這位美麗的海洋歌唱家會説些什麼呢?誰來讀給大家聽(指名讀)你們從小海鷗的話裏體會到了什麼?(得意)你是從哪個詞體會到的?(師點撥並板書——海洋)

(2)你能帶着這種得意讀一讀小海鷗的話嗎?(適時鼓勵表揚點撥)

(3)在我們的生活中,你什麼時候最得意?

(4)大家都來對着自己的同桌做一做得意的表情,讓我們再次帶着這種得意來讀一讀小海鷗的話吧(齊讀)

3(1)你瞧,又有一個應聘者來了!(小鯽魚)它平時可是很少露面的喲,它今天又會對主考官説些什麼呢?(板書——江河)

(2)師:多可愛的小鯽魚呀,還挺自信,誰願意再讀一讀這段話?

指名讀(師適時評價:如聽出了你是一個可愛的自信的小鯽魚)

(3)師:接下來哪位應聘者來了?(烏鴉)誰來讀讀烏鴉和主考官説的話(生讀)(師隨機板書——地面)

師:地蠶是什麼呀?為什麼吃掉它就能做地面清潔工啊?(地蠶能把植物的根和莖都咬斷,植物就會哭死了,它對莊稼的危害特別大,小烏鴉可是植物的保護者)

師:看來長得漂亮不漂亮並不代表有沒有本領,能夠為大家服務,才是真正的美。

4(1)接下來一位害羞的朋友出場了,誰呀?(蚯蚓)小蚯蚓好像不太習慣對這麼多夥伴説話,大家想一想,它平時生活在哪裏?為什麼不習慣?(平時生活在地下,很少和其他小動物玩)

(2)師:我們是不是應該鼓勵這位朋友啊!

師:"小蚯蚓,別害怕,自信一點兒,相信你準能行。

師:蚯蚓聽了我們説的,自信多了。誰來讀一讀充滿自信的蚯蚓的話。(板書——地下)指名讀(適時表揚鼓勵)

師:小蚯蚓不僅像別的小動物一樣吃垃圾,更重要的是還能把垃圾變成······?(肥料)讓植物長得更茂盛。別看小蚯蚓整天呆在地底下,默默無聞的,他的本領還真大呢!

5(1)還有一位朋友,一上來就讓主考官寫上自己的名字,生怕別人把它的名字落下了,誰呀(小屎殼郎)它是怎麼説的?(請寫上我的名字——生讀)這句話讓我們體會到了小屎殼郎自信不?(自信)

(2)可有一個小動物卻對小屎殼郎有點兒不自信,是誰呢?(小烏鴉)

(3)請你們讀讀小烏鴉的話,()想一想,它是用什麼語氣來説的?(自由讀)

(4)屎殼郎對小烏鴉的話服氣嗎?(不服氣)從哪個詞看出不服氣?(理直氣壯)那就用不服氣的語氣來讀屎殼郎的話(板書——牧場)

(5)師:牛羊糞不埋在地底下,會對環境造成很大的危害,難怪小屎殼郎這麼自信,烏鴉只是因為屎殼郎長得黑不溜秋就懷疑它能不能當清潔工,它這樣做對嗎?你想對它説什麼?

(6)師:相信小烏鴉在你們的勸説下,一定不會在以貌取人了。同學們再把課文完整地讀一遍,仔細體會小動物的語言和神態。

五、小結,昇華感情

1招聘會圓滿結束了,經過這些小動物們辛勤努力,我們的'江河湖海變得十分清澈,寬廣的草原空氣特別清新,牛羊成羣,植物沒有病蟲的危害,長得十分茂盛。

(板書:清潔工——→共同維護地球)

2小動物們都在用實際行為為地球環境做貢獻,那麼,我們應該為地球環境做些什麼呢?就讓我們大家共同來呵護我們的地球吧!

六、拓展延伸,遷移運用

看到這些小動物為了呵護我們的地球做出了這麼大的貢獻,其他的小動物們也想一起做。都有哪些動物朋友想一展自己的才華呢?請同學們課下查一查,下一屆,動物環境保護局招工時,我們幫他們介紹一批新的清潔工,好嗎?

板書設計 21地球的清潔工

海鷗 ——→海洋

鯽魚 ——→江河

烏鴉 ——→地面 } 清潔工→共同維護地球

蚯蚓 ——→地下

屎殼郎——→牧場

説課稿 篇3

設計理念:

以“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為基本理念。在設計中注重營造氛圍激發感情,讓學生在老師富有啟發的語言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在探究中發展自己。《課標》中對第一學段提出了“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的要求,設計中注重培養學生在自己的朗讀實踐中讀懂課文,積累語感,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

材料説明:

這是新版《新課標實驗教材》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它以兩幅清晰的畫面,樸實的四段文字,講述了“一個種葫蘆的人,不知道葉子與果實的關係,只盯着葫蘆,卻不管葉子上的蚜蟲,結果葫蘆都落了。”這樣一個故事,讓學生明白要全面看問題和虛心聽取意見的道理。這篇文章語言生動,是一篇有助於學生朗讀、語感、理解從中明白道理的文章。

教學目標:

1、 會認讀本課的生字,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植物的葉子與果實的關係,懂得這個故事

説明的道理,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

3、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詞、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明白本課藴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出示圖一)師述:從前,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細長的葫蘆藤上面長滿了綠葉,可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後,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可愛的小葫蘆哇!那人後來得到了葫蘆嗎?這又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4課《我要的是葫蘆》。

2、板書,讀題。

二、 自學課文,整體感知:

1、 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得

的字可以藉助漢語拼音,或者問同學。

2、 檢查自學情況:

1) 認生字:

葫 蘆 藤 哇 盯 言 每 治 棵 掛 怪 慢

2) 認讀詞語

葫蘆 細長 長滿 雪白 可愛 每天 蚜蟲 自言自語 盯着 慢慢地

3) 指名分段讀課文

小結:從剛才的檢查中,老師知道同學們個個都是聰明好學的孩子,很快就能與這麼多的生詞、新詞交上朋友,我相信在後面的學習中,同學們表現得會更棒。

三、 自主合作,朗讀感悟:

學習第一段:

1、(出示圖一)師:剛開始那葫蘆長得怎麼樣呢?自由的朗讀第一自然段。

2、 出示句子:“從前,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葫蘆長得好?理解“長滿”“謝”“掛”。

生:從“長滿”、“綠”、“掛”可以看出葫蘆長得好。

生:從“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啊”也可以看出葫蘆長得好。

3、 你歡這些可愛的小葫蘆嗎?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出你的喜愛之情。

4、 指名讀。

5、 這麼可愛的小葫蘆,大家都非常喜歡。從哪裏能看出種葫蘆的人喜歡呢?

生: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6、 練習用“每天”造句。

師:這顆葫蘆長得這麼好,這麼可愛的小葫蘆,一定會結出大葫蘆,實際上是這樣嗎?

(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這是為什麼呢?

小組合作學習第二、三段:

出示思考題:1、看到葉子上長了蚜蟲,種葫蘆的人是怎麼做的?

2、説説小葫蘆為什麼會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3小組練讀種葫蘆的人與鄰居的話,看誰讀得最好。

交流彙報學習情況:

1、 指名回答

2、 隨機指導朗讀

⑴ 那個人眼睛只盯着小葫蘆,此時他心裏會怎麼想?理解:“盯着”“自言自語”,反覆朗讀體會此時種葫蘆人的高興心情。

生:他心裏想我的葫蘆長得多好呀。

生:我的葫蘆又長大了一些了,你快長吧。

生:他想我很快就可以收到這麼多葫蘆了。

⑵ 鄰居提醒他要治一治葉子上的蚜蟲,他卻不以為然滿不在乎。這時他心裏又想些什麼?

生:他想我不要葉子,要的是葫蘆,所以葉子有蟲沒關係。

生:葉子跟葫蘆沒關係,我要的是葫蘆。

生:我要葫蘆又不要葉子,葉子上有蟲有什麼關係。

⑶ 角色朗讀(鄰居:勸説,種葫蘆的人:奇怪,不以為然)

3、 補充:(綠色加工廠)

(葉子是植物的營養器官之一,植物通過葉子吸收太陽光和二氧化碳,再與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有機物,成為植物的營養。)

4、 填空,明白原因:

因為葉子出了( ),葉子被蟲( )就( ),沒有葉子,不能把充足的養料送給小葫蘆,小葫蘆缺( )所以都( )。

齊讀第四段

1、 種葫蘆的人見到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麼?

2、 學了這個故事讓你明白了什麼?

四、 拓展練習,發展語言

1、 假如讓你來勸説那個種葫蘆的人,你將怎麼樣來説服他呢?

2、 讀編故事:

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顆葫蘆。………………

五、 迴歸課題,總結延伸

今天大家又學到了新的知識,明白了葉子與果實的關係。其實在大自然中到處都藴藏着知識和智慧的寶藏。只要你留心觀察,用心思考,多看課外書,你們會有更精彩的發現。

六、 板書設計

我要的葫蘆

葉子(綠、滿)——生了蚜蟲

怕什麼?還用治?

一顆葫蘆

葫蘆(可愛) —— 變黃,落了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風箏》一文是魯迅寫於1925年1月24日,後由作者編入散文詩集《野草》。

文章説的是小時候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不準兄弟弄這種“沒出息的玩藝”,行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魯迅醒悟過來,自己當年的行徑,簡直是“對於精神的虐殺”。雖然事隔久遠,魯迅還是一心想補過,然而小兄弟卻全然忘卻,“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這篇散文中,有魯迅的兄弟之情,有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有魯迅的自省精神,有魯迅對小兄弟身受“虐殺”卻無怨恨的深沉感慨。

對於文章的主題,可以從多角度去審視:從兒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從封建倫理道德的角度去理解,從自我解剖的角度去理解,從親情角度去理解,從追求美好事物的角度去理解……

教學目的:

1、(知識和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閲讀能力,能説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在閲讀中,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

3、(過程和方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文章的主題。

4、(寫作指導)學習本文在敍述中飽含深情的寫法。

教學重點:訓練閲讀能力,提練文章主幹。

教學難點:結合個人人生經驗及閲讀體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意藴豐富,選編此文,無非是因為此文為我們提出瞭如何進行兒童教育的問題,以及人要勇於自我解剖,面對錯誤,改正錯誤等等,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這些恰恰都具有廣泛地指導性,學習此文,可以讓我們體會人間至愛真情,學習自我解剖的精神,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由於本文是學生進入國中後第一次接觸魯迅的文章,不瞭解作者的寫作風格,而且文章中疑難的問題較多,所以學起來有難度,再加上國中生平時對衝突誤解中的親情體會不到或不深,所以多讀課文,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與氣氛很重要。

二、説教法:

人們常説:“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語文課程中有大量具體形象的,帶有個人情感和主觀色彩的內容,由於讀者的知識背景、生活經驗、體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異……面對同樣的文章,人們會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

現代語文教育特別需要提倡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也特別需要注意尊重和珍視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那麼教師也要從文本中走出,以人為本。

閲讀《風箏》一文,我不由被魯迅先生的“真情”所感染,而文章有豐富的意藴,更能引發人進一步地探究興趣。因此在教學此文時,擬在反覆閲讀中體味作者的情感變化,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教師可利用閲讀期待、反思、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閲讀效率。在這一活動中,教師只是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閲讀的促進者,閲讀的對話者之一。

1、在教學前,教師應多準備一些資料,以便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課文。

2、把課後練習融於教學的過程中。

3、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情境,以利於體悟人物的心境,理解文章主題。

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掃清閲讀障礙,整體感知課文;第二課時反覆閲讀,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

三、説學法:

新課程提倡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儘管《風箏》一文屬早期白話文,某些字詞、句子的表達方式會生澀難懂,而文章本身思想深邃,但這一切都可以在反覆地閲讀中,在用心地體悟中,在教師適時點拔中,迎刃而解,而激發學生閲讀、探究興趣是扣開知識大門的鑰匙。

我們的課堂無非是為學生提供一片可以自由發揮、暢所欲言的天地,在這片天地裏,是教師、學生、文本間的對話、交流,要讓學生自己閲讀,自己學會閲讀,在閲讀中,學生不是消極地接受,索取意義,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甚至創造意義。

1、反覆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2、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提出問題。

3、課前可以網上查閲魯迅的資料,準備交流。

4、提倡多角度、有創意地閲讀,拓展思路,激發獨特的感受,抓住關鍵提問,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5、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四、説程序:

在教學過程中,按照以下程序操作:

(一)創設情境,有感情朗讀課文。

(二)多角度理解課文:

1、為什麼作者看見風箏會“驚異和悲哀”?

2、文中回憶了一件什麼事,這一幕後來作者稱之為什麼?

3、多年之後“我”對當年的行為有了新的認識,有了什麼論文,這種改變説明了什麼?

4、“我”對於自己的過錯,想到補過辦法了嗎?是什麼?弟弟是何態度?我心情釋然了嗎?

(三)學生質疑。

(四)思維拓展訓練:

1、當年的魯迅把自己的好惡強加給別人,這是一種什麼做法,是什麼思想在做祟?你的身邊、生活中有沒有類似例子,試舉例説明。

2、虐殺者的行為為什麼能得逞,是什麼助長了這些人的壞習性,在生活中有這樣的例子嗎?正確的做法該如何?試舉例説明。

(五)總結:《風箏》不僅是展現了人內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給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深刻的主題,無論從哪個角度閲讀,都有意在言外的收穫。通過學習課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麼呢?反覆思索以後並用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讓自己的感情更真摯、美好,思想更豐富、深刻。

(六)作業:課後探討

1、請談談你對兒童教育的一點看法。

2、在人際關係中,你會怎樣處理親人、朋友之間的誤解和衝突?

[教學小結]

由於這篇課文是學生進入國中後第一次接觸魯迅的文章,這篇文章又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整潔感知課文時,不要求學生一下子理解透徹,而是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探究一個個局部性問題,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全文,在指導學生探究時,引導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拓展了學生的思路,激發了學生獨特的感受。儘管兩節課下來,學生還有些地方不太懂,但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有所提高。另外,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方式,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活動中全面提高素養,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説課稿 篇5

月光的美是畫不出的。印象派畫家莫奈有名作《日出》,而非《月出》。攝影、電影和電視也不行。音樂呢?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阿炳的《二泉映月》,都是悠悠地傳出了月光之情的。但畢竟只能勾起一點想象,終難有置身月光的視覺與觸覺的感受。

秦少游《踏莎行》詞曰:"霧失樓台,月迷津渡",一個"迷"字便攝住了月光的精靈。

陽光明麗、開闊,朗然現一派陽剛之氣,卻不免有些炙熱與煩躁,月光就幽深了。遮遮掩掩,影影綽綽,寧靜而悠遠。進入月光,便被一種恍惚朦朧的境界所迷;這是我平日生活過的世界嗎?我還是我嗎?在人間,在仙境,還是在通往地獄的忘川或地下隧道行走?

陽光浴人軀體,月光蕩人心魄,進入精神深處,引得離卻人間煙火,如在夢裏遊,長久置身月光之中,人會"異化"為幽靈的麼?這或與嫦娥有關。與她的孤獨、寂寞、憂鬱有關,與她的綿綿鄉愁織就的悲劇氛圍之網有關吧。

人們靈魂深處潛伏着一種夢思,一經被月光點燃,便"裏應外合"地着了迷,身不由己,彷彿坐在一條船上,抑或搖籃中,晃盪着,顛簸着,飄飄忽忽,神志迷糊,完全被月光編織的夢境所環繞,所牽引,所左右。我害怕卻又迷戀於此。對於月光,只能在想象中追逐,寄期望於一個"如夢的行者",讓他作我的替身,到月光中去飄忽、去歷險、去陶醉吧。

月光是清冷的。水的青色,雪的微寒,且有顫顫的感覺隱約其間,像一角輕紗,一片葉子,或是失血的嘴脣抖動。月光的神祕性在於她似靜猶動,在於她的孤獨和不安,如同手指握不住的一支殘燭,一葉信箋在抖索。而當她依附於什麼,籠罩着什麼,便與她難以分割地構成一種幽暗的黏合,幻化出萬千種迷離之境來了。

尋夢者走着,走着,影子孤單,徒步向前。月光在村莊的模糊的屋脊之上,在匍匐着的莊稼地裏,在井欄邊,在場院的草垛,在深深的溝壑裏暗暗流動。光與影此起彼伏,在河的波浪間如蛇影穿梭。沒有車輛的路邊,黑黝黝的大樹,一個漢子在伐木。他揮起巨斧,一下,一下,披在身上的黑衣裳滑落在地,露出了壯健的肌肉、多毛的胸脯。月光給他的膚色鍍上一層青銅的光輝、陰森而潮濕……

是吳剛麼?伐木者的汗珠在月光裏幽幽地閃爍。

尋夢者走着,走着,曠野無垠,前邊有綿延的山嶺逶迤。"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他念着姜夔的詩句,一個"冷"字該是詠月詩的千古絕唱了。那些山嶺全在月光中半隱半現,冷僻而高遠,且有一座古塔傾斜,立體的月光從塔頂滑下,似有絲綢碎裂的聲音相伴。

尋夢者仰起臉望月,試着攀上幾級塔階。他聽見深山裏有犬吠月,他聽見遠處傳來了荒雞的啼鳴。ヒ桓銎降無奇的白晝又將來臨,皎月如鈎,月光在漸漸地消隱……

説課稿 篇6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十四課《詩兩首》之《金色花》。

七年級上冊是根據生活內容編排單元的。第五單元是以親情為主題,《風箏》寫手足之間童年的故事;《羚羊木雕》寫子女與父母的矛盾;《散步》寫三代人的和諧美滿;《世説新語》兩則是寫少年兒童成長中的聰明機智的故事;而《金色花》及《紙船》則是表現母愛的兩篇詩歌;所以在教學時我把它定位在感受母愛的位置上。比較而言,泰戈爾的詩歌清新自然,想象豐富,語言秀麗,因此,本課時只講授泰戈爾之《金色花》,而冰心的《紙船》則讓學生課後比較閲讀。

文中孩子天真的想法,頑皮可愛的形象,無不充溢着濃濃的對母親的愛和依戀。學習詩中奇特的想象不僅使學生了解詩歌的特點,也為區別下個單元《郭沫若詩兩首》中“想象”與“聯想”奠定一定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語文”,即“語言”和“文字”,因此積累生字詞語應是每一篇課文的知識目標;根據單元目標中“注意語言的積累和寫法的借鑑,並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的要求,以及“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原理,第二、三個目標則是掌握常用的朗讀和背誦的方法以及掌握寓情於物的表現手法。

過程與方法

教法:

1、啟發點撥法

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朗讀,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2、美讀感知法

新課標重視感性層面,重視美讀,讀出語氣、語調和韻味。在美讀中,體會“想象”在詩歌中的作用,通過拓展練筆,積累創造思維的體驗;

3、多媒體演示法

引入音像資料,製作課件,充分開發利用課程資源;

4、板書輔助法。

學法:“教是為了不教”,教學最主要的就是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

1、充分預習,收集有關母愛的詩歌、名言,增大學生閲讀的容量,鍛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也為上課的相關環節做好準備;

2、針對七年級學生照搬參考書相關資料的現象,指導學生如何運用參考書,篩選關鍵信息,作圈點勾畫;

3、結合自主、合作、質疑的學習模式,引導學生結合自身體驗歸納朗讀和背誦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根據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的特點及單元目標説明,“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即是這篇課文的情感目標。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根據語文學科和詩歌體裁的特點,教學重點是反覆誦讀直至背誦,體味詩歌思想感情。

2、難點:根據七年級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想象”的能力,運用“想象”以借物抒情進行拓展練筆,積累創造思維的體驗,將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難點。

四、教學程序

葉聖陶老先生説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最為重要的是訓練語感”,語感就是人們對語言文字正確、靈敏、豐富的感受力。語感訓練的主要途徑就是要美讀課文,披文而入情,從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文章思想感情。按照“讀讀——背背——寫寫”的思路,我安排了以下六個教學環節:

1、背背古詩,導入新課。(3分鐘)

課前播放表現親情的歌曲《懂你》,以營造學習氛圍。由歌曲聯想到古詩《遊子吟》再聯繫到課文《金色花》,學生利用參考書簡介作者。

2、初讀詩歌,整體感知。(5分鐘)

初讀課文時,結合工具書,解決生字詞,暢所欲言,從感知人物形象入手,感知詩歌情感。

3、美讀詩歌,咀嚼品味。(15分鐘)

首先全班集體朗讀,針對朗讀中存在的問題(如整齊而無感情等),安排第二個步驟,選擇喜歡或感受深刻的段落朗讀,要求讀出個人對詩歌的理解及與眾不同的感受。給學生三分鐘準備時間,提示在選擇語段旁就“感情、語氣、語速、輕重”等方面作文字或符號的標註,老師簡單介紹常用的朗讀符號。

説課稿 篇7

一、班級情況

本班有46名學生,大部分學生能借助拼音讀準字音,也能自主運用一些識字方法來記憶字形。在閲讀方面,多數學生能做到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標點停頓。一直以來,我在課堂上創設情境,努力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也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

二、説教材

《春筍》是國標本蘇教版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課文以春筍為描寫對象,介紹了春筍的相關形態和生長特點等等。課文只有短短的76個字,但語言生動、活潑,情趣盎然,語言簡潔、明快、節奏感強,非常適合低年級孩子的朗讀。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對本年段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我們班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考慮,我確定了以下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綠線格里的7箇中只識不寫的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知道春筍具有衝破重重障礙,不斷向上生長,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四、説教學重、難點

一年級教學重點的是識字寫字,而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説,讓他們初步明白春筍具有衝破重重障礙,不斷向上生長的個性特點是教學的難點。

五、説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的主要任務是激發學生閲讀本課的興趣,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部分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下面我就重點來説一説我第一課時的教學計劃。

1、情境導入,引導學生進入課文;

2、自由課文,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魅力;

3、學習生字,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

4、突破重難點。

第一環節:

1、情境導入,引導學生進入課文;。

由於沒有竹筍實物,我利用自己畫了一幅筍娃娃圖,把學生帶入課文所設計的情境之中。

第二環節:自由讀課文,感悟課文語言文字的生動形象。 在這一環節中我先要求學生在讀中提出三個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要讀得連貫、流利、不漏字、不添字。

(2)標上自己喜歡的小節號。

(3)根據課後生字表畫出生字詞。

由於一年級部分學生對於拼音仍有困難,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學情學生在讀中採取多種方法讀,自由讀、集體讀、指名讀等。

對於課中的詞語, 讓學生聯繫已有的生活經驗,展開想象的翅膀。

第三環節:生字教學。

新課標對低年段學生的識字、寫字提出瞭如下要求: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因此教學本課生字,我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先將生字寫在黑板上,學生先看拼音讀,然後老師帶讀正音,然後學生集體讀、指名讀。在這個環節裏我利用生字卡片讓學生開火車讀,這樣不但有效地做到檢測學生對生字的掌握程度,而且可以激發學生樂於參與的 積極性。此外對學生讀音相同易混淆的字進行了點拔,如“再”除了識記字形外,在字意上再作強調,告訴學生“再”表示“再一次,不是第一次”的意思。 “張”這個多音字,念zhang,要帶學生和學過的chang做比較,並讓學生組詞加以區別。

最後一個環節就是要突破本文的中難點

教學課文第二自然段寫了春筍節節向上、茁壯成長的情景,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讀”、“悟”體會春筍頑強生長的品質和蓬勃向上的氣勢。

我是這樣想的,這句話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小春筍衝破重重障礙,破土而出所付出的努力,低年級的的孩子不可能理解得這麼到位。我先讀這句話,找出春筍正在生長的幾個詞語之後,做出 “衝破”、“掀翻”、 “冒”、“迎着”等動作。通過動作演示來理解重點詞語、感悟情感,這種生動形象的形式適合低年級的孩子,這也是我們教給孩子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更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在此基礎上進行朗讀,在朗讀中進行適當的評價引導學生讀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