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説課稿

説課稿彙總7篇

説課稿2.72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説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説課稿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説課稿彙總7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該文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以往的教材中對新聞這種文學體裁的選擇,多半是消息、時事報道、評論,涉及面很狹窄。本單元四篇課文從廣義上都屬於新聞作品,內容涉及歷史、音樂、思想教育等方面,體裁包括報告文學、通訊、電視專題片等。本文屬於報告文學體裁,講述的是重大的歷史事件。通過本文的學習,既可以讓學生了解歷史事件的全貌,學習到本文獨特的構思和工筆細描和大筆勾勒相結合的寫作方法,也可以讓學生養成科學的思辨習慣,提高人文綜合素養。從教材跨學科整合知識的“大語文”教學觀的角度看,這篇文章與本單元其它文章一道是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極好的教材資源。

2、教材分析

茨威格以時間和人物兩條線索相交織的方法,運用文學的表現力再現了1815年6月18日發生在比利時滑鐵盧地區的一場著名會戰。文章由六個小標題構成,分別是:滑鐵盧的上午、格魯希的錯誤、決定世界歷史的一瞬間、滑鐵盧的下午、決戰、尾聲。

作者以生動的文筆,高超的剪裁技巧,細膩的心理描摹,將讀者帶入那硝煙瀰漫的戰場;在對歷史大事件、大場面的描寫中,抓取最能反映事物本質的重要細節,從細處落筆,凸現了作者非凡的構思組材和寫人記事的能力;文章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再加以恰當的評論,深刻地揭示作者對戰爭勝負原因的分析,頗有見地,對學生也很有啟發。

3、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根據課文的具體特點,制定三個教學目標:

⑴培養科學的思辨能力。

⑵學習本文工筆細描和大筆勾勒相結合的寫作方法。這也是教學重點。

⑶繼續體會報告文學兼有新聞和文學兩重特徵的特點。這是教學難點。

以上三個目標用兩課時完成。

二、説教法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又是自讀課文,適宜長文短教。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能力、課文類型及現有的教學手段,課堂上擬採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擴大課堂知識容量。具體做法有:

問題研讀法:整堂課以問題研討的方式進行,通過巧設疑問,調動學生的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激趣法:這篇文章屬於戰爭題材,學生比較感興趣,為使學生更好地瞭解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不僅僅在於人,還在於其他多方面的綜合因素,故而在開始上課之前,讓學生觀看《遼瀋戰役》中“錦州之戰”的片斷,因為兩個戰役具有較強的可比性,而且直觀性的戰爭場面容易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

遷移法:學習一篇課文,不是要死記硬背一些思想內容、段落大意、寫作特點,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培養一定的理解能力和鑑賞能力,並借課文舉一反三。因此,在課堂主要任務完成之後,讓學生自主閲讀《語文讀本》上的《火刑》,對學生的遷移能力進行培養。

三、説學法

當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態度、習慣,鼓勵學生想象、質疑、發現、創新。本文是自讀課文,應以學生自學為主,老師只起主導作用。

第一步,自主: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要求學生上網或到圖書館查找資料,先行了解作者、拿破崙、滑鐵盧之戰的背景及其影響。課堂上通過聽寫檢查學生對生字詞、音、義的預習情況。

第二步,合作探究:課堂上,通過分組討論,鼓勵學生創新性的見解,對學生進行科學的思辨教育,並通過共同探討,逐步把握文章主題。

四、説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導語:(導語的設置應該力求調動學生的興趣,因此,我選擇從觀看影片《遼瀋戰役》片斷之後比較兩次戰役的.相同點入手。)(3分鐘)

同學們,剛才大家看了《遼瀋戰役》的片斷,影片中展示的戰爭場面之慘烈,規模之宏偉是在以前的國內戰爭影片中少見的。我們知道,錦州之戰的勝利,對於遼瀋戰役的勝利,進而對於三大戰役的勝利是非常關鍵的。一場戰爭的勝負直接影響到一個階級或者一個朝代的興衰,這在古今中外的戰爭史上是不勝枚舉的,滑鐵盧之戰即是一例。

滑鐵盧之戰是世界軍事史上一場著名的戰役。這一戰役徹底結束了拿破崙的政治生命,也從戰術、戰略的角度給後人留下了許多值得借鑑的經驗教訓。閲讀茨威格的這篇文章,你會發現自己在不由自主地跟隨作者的筆,用歷史回望者的眼光審視這個影響整個歐洲歷史進程的偉大戰役。今天我們來閲讀這篇精彩的報告文學,看看茨威格是如何再現戰爭的慘烈之景的,看看茨威格是如何評判這場戰爭的。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交流自己查找資料的結果:(5分鐘)

(1)關於拿破崙的事蹟;

(2)滑鐵盧之戰的背景;

(3)滑鐵盧之戰對法國、對歐洲甚至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

2、通過聽寫檢查學生生字詞掌握的情況(要求寫出拼音、漢字),並口頭説出相關詞語的意義:(5分鐘)

倉皇 拘泥 怯懦(qiè nùo)扣人心絃 疲憊(pí bèi)惟命是從 優柔寡斷 孤注一擲

3、討論問題:作者認為滑鐵盧之戰,拿破崙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你是怎樣認為的?

學生結合課文,分小組討論,推選代表發言,注意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依據。(15分鐘)

明確:作者認為“格魯希考慮的這一秒鐘卻決定了他自己的命運、拿破崙的命運和世界的命運。”這種認為偶然性決定戰爭勝負的看法不盡全面,滑鐵盧一仗固然對拿破崙的失敗起着關鍵性的作用,但絕不是原因的全部。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拿破崙的政治生命終結於滑鐵盧,而其決定點,則是在莫斯科的失敗。”根據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的看法帶有一定的侷限性,即過分誇大偶然性的作用。

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偶然性”在人物和事件發展中起到的作用。格魯希考慮的一秒鐘及其做出的錯誤決策,顯然加速了拿破崙的敗局,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改變世界歷史走向的作用。

以上完成第一個教學目標。

4、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整體感知作品的特點:(10分鐘)

引導學生從線索、構思組材、剪裁技巧等三方面瞭解作品謀篇佈局的特點,為完成另外兩個教學目標打下基礎。

(1)敍事線索明晰:時間和人物兩條線索交織;

(2)構思組材上,關鍵人物(格魯希)突出,雙方首領急切盼望援軍,側面烘托,引出格魯希,格魯希錯誤決策以及堅持錯誤直接導致戰爭的失敗的直接描寫,充分表達了主題。

(3)剪裁技巧上切入點準確:以決定性的一秒鐘為突破口,大處着眼,小處落筆,宏大的戰爭場面躍然紙上。

(三)課堂小結(5分鐘)

評點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的多方面能力。

(四)佈置作業(2分鐘)

精讀本文,體會文章工筆細描和大筆勾勒相結合的寫作特點。

第二課時

(一)通過回顧前課內容導入新課。(2分鐘)

(二)具體感知(23分鐘)

結合練習一分析本文全場景的勾勒與關鍵細部的刻畫相結合的特點。

1、問:全場景勾勒的部分有哪些,關鍵細部的刻畫的部分有哪些?(3分鐘)

明確:“滑鐵盧的上午”和“滑鐵盧的下午”兩個部分屬於全場景式的勾勒,“格魯希的錯誤”、“決定世界歷史的一瞬間”、屬於關鍵細部的特寫鏡頭,“決戰”、“尾聲”則屬於這兩種寫法的交替使用。

2、分析全場景式的勾勒部分。(5分鐘)

明確:教師引導學生回到課文,分析“滑鐵盧的上午”中拿破崙檢閲的大場景描寫和 “滑鐵盧的下午”中拿破崙軍隊向威靈頓的高地發起衝鋒的場景描寫。

3、分析關鍵細部的特寫鏡頭。(5分鐘)

明確:分析“尾聲”部分“上午十點鐘,總參謀部的一個軍官……………用軍刀支撐着自己的身體。”軍官需要“扶”才能下馬,格魯希用刀支撐顫抖的身體,刻畫敗軍敗將入木三分。

4、請學生談談自己最欣賞哪一部分的描寫,結合文字談談理由。(10分鐘)

明確:沒有標準答案,只要學生言之成理就應該給予鼓勵,尤其鼓勵學生獨創性的見解。

(三)課堂小結(15分鐘)

1、經過剛才的講述,我們對報告文學兼有新聞與文學的雙重特徵的特點有了直接的認識。新聞講究真實性,這篇報告文學依據史料,真實再現滑鐵盧戰役的過程,充分展示重大歷史事件的豐富內涵及深遠意義。同時報告文學不僅要事實確鑿,還要富有文學性的特徵,即通過適當的聯想、剪裁、描寫,使之生動形象,具有感染力。這篇報告文學的文學性極強,作者以生動的文筆,高超的剪裁技巧,細膩的心理描摹,將讀者帶入那硝煙瀰漫的戰場;再加以恰當的評論,深刻地揭示作者對戰爭勝負原因的分析,頗有見地,對讀者也有啟發。

2、本文的寫作特點

(1)渲染氣氛恰當

(2)工筆描寫細膩

(3)場面勾勒宏大

(4)心裏描摹準確

(5)穿插評論深刻

3、簡介作者(打出作者圖片及介紹投影)

以上完成第二、第三個教學目標。

(四)佈置作業(5分鐘)

1、課後通過各種途徑搜索有關滑鐵盧戰役的文字和影視資料,並將課文與查詢到的有關史料、影像資料作比較閲讀。

2、閲讀斯蒂芬·茨威格的小説或長篇名人傳記。

3、拓展閲讀:請學生自讀《語文讀本》中的報告文學《火刑》,運用所學知識自由賞析。

五、説板書

板書設計應能體現教學重點、難點,使學生對此一目瞭然,易於回憶,具有直觀性、藝術性。

説課稿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詩歌的形象

過程與方法目標:

2、 反覆朗讀,沉浸到詩的意境中,對三幅畫面進行感悟。

3、 運用想象和聯想,對三幅畫面做個性化描述,進行審美的再創造

情感與價值目標:

4、 通過創作詩歌來體會秋天特有的魅力,加深對本文的理解。

教學重點難點:

反覆朗讀,沉浸到詩的意境中,對三幅畫面進行感悟。

運用想象和聯想,對三幅畫面做個性化描述,進行審美的再創造

教學方法:朗讀法 合作探究式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啟導美

1、 看一幅秋景圖,聽一曲《秋日的私語》音樂導入課文

2、 學生描述自己對秋的印象,體驗秋的景象。

二、初讀課文,感受美

1. 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感受節奏、感知內容。

2. 學生個別範讀,師生互評,説説本詩歌的朗讀要把握怎樣的感情基調。

3. 有感情的齊讀,説説本詩歌向我們展現了怎樣的詩歌形象

(初步感知:這是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

4、選擇詩節進行朗讀競賽。生生互評

要求----讀出情感(對秋的喜愛)、讀出感情基調(清淡)

三、合作鑑賞,品位美

1、 小組研討本詩所表現的三幅畫面

A、 教師舉例示範。抓住每一節中富有表現力,能傳達作者感情的詞句進行探究

如:“飽食”寫豐收之景,表達收穫的喜悦

B、 學生選擇感興趣的一節,揣摩語言。

要求:所選詞語能突出次節的畫面特點,深入理解

(教師備案:第一節:“飄”、“飽 食”、 “肥碩”、“棲息”—清幽而有喜悦;

第二節:“冷霧”、“滿”、 “輕輕”、“遊戲”--- 清冷而有閒情:

第三節:“廖闊”、“滿流”、“香與熱”、“夢寐”—清靜而有香甜)

2、 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

要求:(像朗讀一樣進入角色,抓住意象,融入感情)

3、投影提示,背誦全詩

四、欣賞意境,表現美

A、教師點撥欣賞詩歌意境的方法:

1、把握韻律,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2、視覺再現,欣賞詩歌的繪畫美。

3、身臨其境,體會詩人的情感美。

B、根據本詩意境,構置畫面,培養情趣

五、拓展延伸 ,創造美

A、比較閲讀:讀《秋景》,比較與《秋天》在內容、感情、語言等方面的相同之處。

B、佈置作業:創作自己的秋天:

1、以“秋天”為話題寫一首詩或作一幅畫

2、摘抄以“秋”為內容的詩文,並做點評。

教後記:

對詩歌的`解讀、領悟是非常個性化的。在新課標的旗幟下,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感悟能力、審美情趣,是“詩教”的必然要求。那麼,抓住詩歌的形式美(或曰節奏感、音樂性)和它的表現手法“意象組合”進行“詩教”,應該是抓住了“牛鼻子”。 何其芳的《秋天》這是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學習這首詩時,也正是秋天,所以可以用學生自己的觀察體驗進入課外。

説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號考生,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提公因式法》。

新課標指出: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今天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展開我的説課。

一、説教材

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提公因式法》是人教版國中數學八年級下冊第十四章的內容,本節課的內容是用提公因式法對多項式進行因式分解。之前已經學習了整式的乘法公式,為本節課的學習起到鋪墊作用。同時本節課的內容也為後面繼續學習用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打下了基礎。有着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二、説學情

一堂好課不僅要對教材有清晰的把握,還需要對學情有深入的瞭解。本階段的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積累了很多經驗,具備一定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邏輯思維日漸成熟,計算能力也達到一定要求。在一定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是相對比較容易的。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對學情的把握,我制定瞭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公因式的含義及因式分解概念,能夠應用提公因式法準確分解因式。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過程,提升運算能力,發展數感。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獲得正確解題的成就感,體會數學的嚴謹性。

四、説教學重難點

一節好的數學課,在教學內容上一定要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根據授課內容和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公因式的含義,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教學難點是:準確找到公因式,正確分解因式。

五、説教法和學法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根據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本節課我採用講授法、練習法、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

六、説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重點談談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新課導入

首先是導入環節,我將採用複習導入引出課題。

複習之前所學習的分解質因數和乘法公式,加深學生對分解質因數和乘法公式的形式是把一個或幾個整式的積化為多個單項式之間的和差關係。

接着我會通過多媒體出示幾個因式分解的算式,提出問題:這幾個式子與乘法公式在形式上有什麼不同。引導學生髮現這幾個式子是將多項式的和差關係轉化為幾個式子的積的形式。順勢引出課題。

這樣的設計在温習舊知的基礎上進行新知的講授,能夠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點之間的聯繫,使所學知識更成體系,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認知衝突,激發探索欲。

(二)新知探索

接下來是教學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環節,我主要採用講解法、小組合作等。

繼續出示練習題,請學生們將多項式寫成整式的乘積的形式,總結出因式分解概念,明確因式分解是把一個多項式化成了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繼續追問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之間的`區別與聯繫,通過思考可以發現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是方向相反的變形,建立互逆的思維。

通過這樣的設計和引導,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理解知識點,有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提公因式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環環相扣,主動思考,不僅做到學會,而且會主動學習,掌握適當的方法,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三)課堂練習

接下來是鞏固提高環節。為了檢驗學生對於本節課是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我的教學成果,在此環節,我設置了不同層次的練習題,一類為基礎型題目,幫助學生對知識點的應用;一類為拓展型題目,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這樣還可以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

(四)小結作業

最後一個環節為小結作業環節,關於課堂小結,我打算讓學生自己來總結。通過提問:今天有什麼收穫?引導學生回顧什麼是因式分解以及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方法。這樣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又可以提高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讓我在第一時間得到學習反饋,及時加以疏導。

在作業佈置上,我讓學生思考還有什麼方法能夠分解因式,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為下節課的學習留下懸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七、説板書設計

説課稿 篇4

一、説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是教科板思想品德八年級上冊第一課《走近父母》的第一框。作為八年級的開篇課,本框題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步入八年級後,學生們在生活,學習方面比七年級時成熟了,而在人際交往中的親子、師生之間的相處,漸漸出現了所謂的“代溝”問題。這正是本框後面所講內容。所以,學好本框內容就為學好以後的有關解決“代溝”問題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內容和結構分析,結合八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體會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能對父母的生育之情,養育之恩充滿感激,並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儘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長輩。

2、能力目標:通過教師創設情境,學生自我體驗,瞭解父母的想法,儘可能地瞭解父母的要求和期望,用自己的方式去關愛父母、孝敬父母。

3、知識目標:理解生命是父母賦予的,體會父母為撫養自己所付出的辛勞;知道孝敬父母是為人的基本要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法律義務;知道孝敬父母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三、説教學的重點、難點

本框教學重點、難點是聯繫學生日常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孝敬父母,尊重長輩。

四、説教法

根據本框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教學準備:課前讓學生蒐集孝敬父母的典型材料。

2、教學方法:

(1)情境創設法:教師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父母對子女的愛,激發學生對父母的敬愛之情;在情境中共同探究孝敬父母的表現,啟發學生思考討論,使學生掌握應該用哪些方式去孝敬父母。

(2)親身體驗法:引導學生例舉父母疼愛自己的事例,體驗父母的愛。

五、説學法:

新課程呼喚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理念倡導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學會”向“會學”轉變。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了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小組合作法,分析歸納法。以此充分調動學生在自主參與的學習狀態下掌握相關知識。

六、説教學過程:

1、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愛。

出示情境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唐朝詩人孟郊的《遊子吟》背景畫面,播放歌曲《母親》,讓學生感受母親對子女的關心和愛護。

學生:朗讀或背誦唐朝詩人孟郊的《遊子吟》。進一步渲染父母的`養育之恩,激發學生對父母的敬愛之情。

教師概括:同學們一首《遊子吟》道出了母親對遊子的牽掛,也道出了遊子對母親的感恩。剛才大家聽了歌曲,感受到了歌曲中的媽媽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這樣感人肺腑的情景,很多同學也曾經歷過。

學生:介紹父母疼愛自己的事例。通過這個環節,讓學生感受父母的愛。

學生回答:(略)

教師概括:是的,我們的父母無時無刻不想着我們,無處不牽掛着我們,默默地為我們

奉獻着自己的一切。父母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愛。父母不僅賦予我們生命,而且哺育我們成長,教我們做人。我們要回報、孝敬父母。我國有“孝”的傳統,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出示情境二:

學生展示課前準備的孝敬父母的例子

多媒體顯示教師補充例子並概括:作為新時代的我們,必須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並明確在現代社會裏,孝敬父母同樣是基本的道德規範,而且被xx確認成為法律義務。

3、孝敬父母的表現。

出示情境三:

(1)小林是一位成績優秀的學生,父母對他的期望很高,他自己對自己的要求也很高,每天一回家就馬上學習.最近學校開展孝敬父母的活動,要求學生在家能幫助父母承擔一些家務勞動.小林不屑地説:“學習成績優秀就是孝敬父母,其他都是多餘的”。

(2)小剛是一名七年級學生,在學校裏活潑開朗,可回到家卻不願和父母講在學校的事,有什麼心事也不願和父母講,總是一個人獨自呆在屋裏。問他為什麼,他説:“父母只會嘮叨,和他們沒什麼好説的”。

(3)在課堂上,老師批評現在社會上一些不贍養父母的錯誤行為。小明説:“我以後工作後,每月都會給父母生活費”。每月給父母生活費就是孝敬父母嗎?

以上三人的説法對嗎?為什麼?

學生:小組討論3—5分鐘。

學生回答:(略)

教師概括:同學們説得非常好,通過大家的發言,可以看出來,同學們都知道了應該怎樣去孝敬父母。其實,對我們來説,孝敬父母表現在各個方面,體現在每時每刻。

出示情境四:

父母生病時—————————————

父母遇到煩惱的事情時————————

父母勞累一天回到家的時候——————

父母外出遇到大雨時—————————

父母在有些問題的看法上出現錯誤時——

父母為你做了一頓豐盛的晚餐時————

父母輔導你做作業時—————————

面對父母的批評教育時———————

其他—————————

然後讓學生談自己怎樣做。

學生回答:(略)

教師概括:我們要用心領受父母的教誨和期待,誠心體量父母的憂慮和煩惱。真心關心父母的健康和心情,這些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現。

課堂小結:強化認識

這節課我們一起探討了孝敬父母這個話題,從學習中可以看出,同學們對父母都有真摯的感情,也都知道怎樣回報父母。

親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是啊!人都是由父母所生,絕大多數人都是在父母的養育下長大。我們從呱呱墜地到蹣跚學步,再到翩翩少年;從咿呀學語到邁進學校大門,再到學業有成,獨立於社會,父母不知傾注了多少心血和關愛。父母子女的這份深情厚愛,有什麼能超過?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我們應該永遠孝敬父母。

播放短片《孝敬父母》,使學生情感得以昇華,學生在激動、昂奮的情緒中產生行動的xx,達到導行的目的。在短片中結束本課。

佈置作業:

(1)給父母洗一次腳!幫父母做一次飯!

(2)幫父母捶捶背,洗洗碗!

(3)用自己攢的零用錢為父母買一件喜歡的禮物!

(4)走進父母的心靈,傾聽父母的心聲!

本節課我根據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情境創設和親身體驗的教學方法,教學中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突出實效性,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活動為主,發揚教學的民主精神,並藉助多煤體,選取典型,有聲有色的資料,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深入理解問題的自覺性。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油菜花開了》是國小科學四年級下冊“新的生命”單元第一課。本課佈置了三個活動:觀察一棵油菜;觀察一朵油菜花;觀察一棵油菜的花。從這三個活動內容的佈置我們可以看出,這節課是依照從整體到局部的觀察順序來設計的,內容由表和裏,由淺入深。先觀察一棵油菜,然後以最能吸引同學注意的“花”為研究載體,自然過渡到對油菜花的構造和生長過程的探究。本課內容既是本單元學習的引子,又要為後面幾課的學習奠定知識基礎和情感基礎。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開花植物花的構造組成;“十字花科”植物的特點。

能力目標:能用解剖的方法輔助觀察花的各局部組成和特點;在觀察的基礎上,能預測植物未來的生長。

情感目標:激發同學研究植物的興趣,培養同學保護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觀察油菜花各局部的構造;難點:學會使用鑷子解剖植物,瞭解油菜花各局部的名稱。

四、教學戰略

教法:在教學活動中,我力求把教學內容轉化成同學從內心想探究的活動,融入多種教學手段,讓同學分組合作、大膽交流,並根據實際情境和同學的特徵即興發揮。

學法:同學在探究的過程中,能運用的解剖的方法輔助觀察;能用分類、總結的方法,記錄觀察結果,掌握觀察規律。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課,揭示課題

為了讓同學能夠“親其師、信其道”,我會用親切的語言和同學交流春天的見聞;用美麗的圖片吸引同學,讓同學入情入境。我想:當同學眼前出現出一幅幅美麗的圖片時,他們會被深深吸引,很想走進那一片片搖曳着的金黃,去欣賞、去觀察那一朵朵盛開的油菜花。

(二)新課探究,凸現個性

這個過程由三個活動組成。

活動一:觀察一棵油菜

這項活動主要是讓同學瞭解油彩花的各個器官,內容相對簡單,我採用了比較常用的教學方法。

1、看一看:我給同學出示一張油菜花的完整植株圖片讓他們觀察,培養同學全面、有序的觀察習慣。

2、説一説:經過仔細觀察,讓同學到屏幕前面,指着屏幕上的圖片依次説明油菜花的各個器官,鍛鍊同學的膽量,增強同學的自信。

3、想一想:讓同學再想想自身為什麼能夠區分油菜的各個器官。經過考慮,同學會發現他們的根據主要來源於對舊知的回憶。從而,讓同學明白“温故知新”的道理。

活動二:觀察一朵油菜花

這項活動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我準備採用“分組討論”的學習方式。

1、選擇討論題目:圍繞教材內容,我給同學設計了四個討論題。分別是:想想用什麼方法觀察油菜花,為什麼用這種方法;通過觀察,分類總結油菜花有幾局部組成;識別油菜花各局部的名稱;試着填寫“油菜花觀察記錄表”。

2、實施討論過程

(1)自學準備

在討論開始之前,讓同學針對題目獨立考慮,進行分析判斷,初步得出自身的結論。

(2)分組觀察

依照“優勢互補”的原則,把全班同學分組,選出一名小組長。組長負責組織本組成員對討論題目進行逐個討論,儘量讓每個同學都有發表看法的機會。在討論結束後,組長還要負責記錄本組的觀察結果。

老師在教科桌上給同學擺放好油菜花、放大鏡、鑷子等若干。同學在觀察過程中需要什麼,老師儘量提供什麼,做好服務工作。同時,還要相機引導,給同學指引一個正確的觀察思路。當同學取走油菜花,告訴同學要珍惜這弱小的生命;當同學取走放大鏡,問問他為什麼要用這種工具;當同學取走鑷子時,要教給同學正確使用的方法。然後在各組之間來回走動,可以點頭、微笑示意,也可以加入他們的活動。當觀察活動即將結束時,再給每組提供一張“油彩花觀察記錄表”,通過看錶中列舉的五項內容,來提示同學用多種方法和感官進行觀察,同學可以試着填寫。

(3)集中討論

在分組討論的前提下,全班集中討論,各小組長彙報觀察討論的情況。由於觀察過程中,方法和態度不同,出現了不同的結果。這是在所難免的',也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我們可以和時抓住這一教育契機,充沛發揮組長的作用,讓他們用爭辯的方式,組際之間互評,達到充沛交流的目的。我覺得當同學一各個各抒己見、據理力爭時,正是知識深化、細化、內化的關鍵時期。這時候,老師需要做的不是體現自身的權威身份,而是應把課堂交給同學,以維護同學爭論的積極性和耐久性。

(4)教師小結

我首先對討論題目進行小結,用圖片展示油菜花的構造組成,通過看圖片同學能夠更直觀、立體地認識油菜花的構造,使知識點掌握更教牢固,為後面幾課的學習奠定基礎。然後,從油菜花的構造特點,籠統概括出“十字花科”概念的認識,這個內容也通過圖片來展示,同學可以邊看油菜花圖案,邊閲讀“十字花科”植物的特點,通過對照同學的認識從個別到一般。最後還須充沛肯定同學在討論過程中取得的成果,增強同學學習科學、熱愛科學的情感態度。

活動三:觀察一棵油菜的花

為了讓同學能在輕鬆愉悦的環境下,進入第三個環節的學習。我先給同學播放一段關於油菜花的錄像資料,讓同學的精神得到適當的調節。這段錄象在教學中還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為了達到提高同學注意力的目的,我準備採取“問題搶答”的競賽方式。

1、收集問題:讓同學自由閲讀“活動三”的內容,看看教材中提出了什麼問題,自身又發現了什麼問題,同學將這些問題用紙條的形式送給我,目的是保密。我將這些問題進行分類、彙總,為競賽做好準備。

2、進行競賽:將男女同學自然分成競賽雙方,我來出題,同學搶答,調動同學熱情,活躍同學思維。此時,同學的答案可能還很有創意,比方在推測花蕾未來變化時,用了畫畫的方式,省去了許多繁瑣的語言,讓人看了一目瞭然,新穎而且有創意。對於這樣的同學,一定要給予高度讚揚,使同學的心情更加振奮。競賽結束時,會有勝負之分,這時還需要和時做好同學的思想工作,教育他們要“勝不驕,敗不餒”,學會正視勝利和失敗。

(三)教師點評,深化認識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對開花植物的認識更加深入,學會了用多種方法、多種感官研究植物,但是科學探究的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還需要進一步培養細緻嚴謹的探索精神;在小組活動過程中,還要加強欣賞他人、快樂自身的團隊協作意識。

(四)拓展知識,延伸思維

為了讓同學在鞏固已學知識基礎上,將知識範圍延伸到了課外生活中。我準備設立了一個“十字花科報名處”,讓同學在課下尋找十字花科的其他植物,利用課餘時間,扮演其中的一種到我這裏報名,介紹這種植物的特點。對於表示突出的同學,贈送一張“十字花科”植物的精美圖片,作為鼓勵。

六、教學評價

在這節課的説課稿中,我根據教材編寫的意圖和教學實際,注意“三維目標”的整合,注意教材內容的完整性和聯繫性。站在育人的角度,儘量做到尊重和逾越教材的和諧統一,重視培養同學的科學素養,發明符合兒童心理髮展的教學特色。在這種教育理念指導下,我又採取同學自評、互評和老師評價的多種評價方式,達到增強同學探究興趣的目的。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學設計的更新

《七顆鑽石》是蘇教版七年級語文教科書裏收編的新篇目,較之傳統教材有更多可供師生自由發揮的空間;

教學前研究調查該年齡段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個性特徵並據此設計製作適用面較廣、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強的課件並在教學中加以使用;

教學設計着重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口語表達、寫作、音樂欣賞甚至表演能力等等。

二説:課改理念的貫穿

學生在課堂上處於絕對的主體地位,所有環節都有學生積極主動的創造性的參與,並在

[情景再現]環節中擔任了主持人的角色;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基本處於主導地位,在

[情景再現]環節中甚至可以把主導暫時交給學生,真正實現了把課堂還給學生。

三説:教材重難點的選擇和處理

本文的教學主要分為四個板塊來實現,分別是⑴;⑵;⑶;⑷。每個板塊還包含相應的子板塊,貫徹着不只一個教學重點或難點。

學習隨着故事情節發展逐漸升華的愛心(重點)

從教材內容分析,《七顆鑽石》一文突出了本課課文內容的重點就是隨着愛心的不斷深化不斷出現變化的水罐,水罐的珍貴也就寓意着愛心的崇高,教師要做到能調動學生參與並融入課文的氣氛中併為之感動。適當的引導和強調對學生還處於發展階段的身心都有正確的導向作用,因此,我把它作為課堂教學中的重點通過多種形式(導讀、課文分析、表演、音樂欣賞等等)來豐富和完成。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重點)

從教改理念貫穿和對學生未來的關注出發,我把問題留給學生,通過

[妙想天開]想象作文片段練習、[情景再現]課本劇在教師的簡單點撥下即排即演、[課文分析]等等環節來培養學生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培養學生閲讀理解分析概括以及想象、聯想的能力(難點)

從大語文教學觀的角度來看,語文課固然應該少些語文味,

但必須基於語文能力訓練的'基礎之上,而學生閲讀理解、分析概括和想象、聯想的能力是這堂課的重點但因為學生個體差異較大、接受能力不同,這個環節同時也是教學難點,因此,在學生進行以上活動[貫穿於課文分析、拓展練習等環節]時,我着重關注教師小結語言的總結性、概括性和通俗性。

四説:實際教學的收效

實際教學的收效在教學活動中就可以彰顯,具體表現在:

每個環節都體現了學生參與面廣,參與積極主動,真正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

除了外,學生還在教師的點撥下通過中的[奇思巧解][情景再現]兩個環節表現出對課文理解準確到位以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形成;

學生在中的[妙想天開]環節不但能充分發揮學生想象,鍛鍊寫作能力,而且學生們的語言能維繫和發展原文風格,把愛心這個主題發揮得淋漓盡致。

説課稿 篇7

中國的面具藝術源遠流長,已有4000年的歷史,隨着時代的發展,面具的作用不斷衍變,原有的鬼神崇拜宗教迷信內涵逐漸淡化,漸趨於兼具酬神與娛樂的雙重功能,用於祭祀、戲劇等,或是被當成純粹的裝飾與藝術品,其藝術性、娛樂性的審美價值日益增強。它的製作材料更是多種多樣,木頭、布料、樹皮、紙、皮革等等,都可用來做成面具。為了讓學生了解、感受古老的面具文化,從國小習、熱愛工藝美術,學會製作簡單的工藝品,以此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創造性思維和審美情趣,我設計了泥塑面具這一課,在製作材料上,選擇了學生非常喜愛的——色彩豔麗、可塑性大的橡皮泥。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用彩泥塑造一個生動有趣的面具,培養學生立體造型能力。教學難點是培養學生髮散思維,對面具進行誇張與變形,使面具更有趣。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教育家第多斯惠在教師規則中明確指出:“我以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沒有興奮的情緒怎麼激勵人,沒有主動性怎麼能喚醒沉睡的人?”對於面具,學生接觸較多的是卡通面具,像孫悟空、奧特曼等等。但是面具製作是一種古老的藝術,為了讓學生感受原始藝術的美,一開始就通過儺戲形式向學生展現面具的衍變過程。我安排了一個錄像和儺戲圖片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一下子處於興奮狀態,目的是讓學生明白戴着面具表演節目是多麼有趣,從而有一種自己也想做的意識。二是原古人戴着面具驅妖降魔。讓學生了解原始面具藝術,懂得面具在原古時代的作用和特點。三是對比京劇表演。讓學生了解面具在戲劇表演中的.作用,並欣賞到京劇臉譜的藝術美。把面具的演變始貫穿到表演中,我一方面是想讓學生在一開始就有眼睛一亮的感覺,就有一種蠢蠢欲動的心理;另一方面是想讓學生在輕鬆、快樂的氣氛中深刻地感受到原始藝術美,並知曉面具的作用。

二、開展討論,拓寬思維

在探討面具的結構時,通過欣賞圖片,以小組為單位自主選擇面具研討。我想讓學生在交流中開闊思路,集思廣益,自己去解決面具臉型、五官、頭飾的設計問題,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力量

三、欣賞圖片,啟發想象

國小美術教育不僅要重視學生對美的表現力和創造力的培養,而且也應重視對美的感受力、鑑賞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我把欣賞貫穿始終。因為美術作品中的形、色、質是人類情感的載體,是作用於人的感官的直觀形象與符號,容易喚起人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動力。

(1)、欣賞真實面具

一開始通過學生戴着面具表演導入,給學生直觀、深刻地視覺衝擊,激發學生學習面具的興趣。

(2)、欣賞面具圖片

從欣賞各種材料製作的面具——明明和胖胖的對比面具——優秀泥塑面具——作業時的面具欣賞。我想通過大量的面具圖片欣賞,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內在的創作靈感,讓他們將自己欣賞所獲得的技巧、方法、新思路應用到自己的創作中,為自己創作出優秀面具打下堅實的基礎。

(3)、欣賞課堂作品

我用“選購產品”來代替作業評價,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討論、欣賞、選購,並從中吸取優秀作品的構思表現長處,讓他們在對比欣賞中,提高鑑賞能力。

標籤:説課稿 彙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