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説課稿

關於三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範文錦集七篇

説課稿1.44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説課稿來輔助教學,説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7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三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範文錦集七篇

三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七顆鑽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八組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描述了地球上發生了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一個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發生着神奇的變化,最後水罐裏湧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從水罐裏跳出的七顆鑽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個短短的童話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種社會理想:無私廣博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蹟,愛心能為世界創造美好的未來。

根據新課改理念,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個性特徵,設計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會認7個生字,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抓住重點語句,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課的重點,啟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感悟愛的博大。

二、説教法和學法。

1、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讓學生在自由寬鬆,但又有方向指引的'氛圍中自主學習,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提升理性認識,在提升後促進感情朗讀,我想這是對本篇情感味較濃課文增進體驗的合理途徑。

2、教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充分體現這十六個字: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讀讀寫寫。針對以上教學思想,結合本課的特點和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選用“合作探究”和“讀中感悟”式的教學方式,採用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和感受。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3、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學習法。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

三、説教學設計。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同學們,以牛郎織女、嫦娥奔月導入感受神話的美麗。導入課題:今天聽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講一個生動的故事。設計這一導入可以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也為這節課奠定了一個好的基調。

2、初讀課文,感知故事大意。

(1)檢查詞語認讀,為學好課文奠定基礎。

(2)學生快速閲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能在最短的時間裏面感知故事大意。指名説説課文大意,引導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這一設計意在訓練學生快速捕捉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

3、再讀課文,體驗水罐神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畫出讓你覺得非常神奇的地方。

(2)交流彙報:讓你覺得神奇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句子。引導讀出神奇的味道。

(4)讀到這裏你有什麼疑問?

(學貴有疑,有疑點有問題,才能有思考有創新。此時鼓勵學生質疑,能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燃起學生思維的火花。)

4、品讀重點,感悟母女博。

(1)快速默讀全文,尋找愛的足跡。

(2)學生交流彙報,教師着重順學而導以下句子。

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個夠,但又一想,這些水給媽媽還不夠呢,就趕緊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小姑娘往手掌裏倒了一點水,小狗把它舔淨了,變得歡喜起來。

母親説:“我反正要死了,還是你自己喝吧。

小姑娘嚥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遞給了這個過路人。

①反覆讀一讀四個句子,從哪些詞語看出小姑娘非常想喝水?

②小姑娘把水給了誰?從中你感悟到什麼?

③從母親身上你又見到了什麼?

④選擇最讓你感動的一句,有感情地朗讀。

(語文學習的性質要求我們既要進行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有要進行有效的人文教育。此設計從課文整體入手,品析文本的重點句子,使學生明其義,品其味,悟其情,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5、引伸拓展,讓愛層層遞進。

學到這兒,學生對課文語言已經有了很深的理解。但僅僅是瞭解文中故事,明白變化的原因是“愛”。對作者的意圖還不甚理解。所以,向學生提出疑問:

(1)為什麼不把鑽石留給小姑娘她們,而讓它飛上天變成了星星呢?

讓學生明白讓愛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個角落,照進每個人的心中;只要心中充滿愛,就會發生奇蹟,由愛而生的七顆鑽石化成北斗星,就是告訴人們,讓愛成為你心中光明的指路星。

(2)讀完這篇感人的故事,你想做些什麼呢?

(讓學生結合實際談生活中感人的事,明白愛是真實的奇蹟。在我們生活中到處有愛,到處有奇蹟發生。)

四、説板書設計。

七顆鑽石

愛心

三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絕招》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圍繞兒童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這一專題展開。這篇課文從一個側面展現了農村孩子有趣的生活,講述了主人公小柱子和小夥伴比絕招,沒能取得好成績,覺得丟臉,經奶奶的點拔認識到絕招是可以練的,他終於下苦功夫練出了一手絕招:口算乘數。小夥伴對小柱子十分佩服,約定暑假再比絕招。這篇課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細緻刻畫的小柱子的形象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孩子們可以從他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強,不服輸。課文中還藴含着豐富的道理:只要勤學苦練,就能練就一身好本領;要練,就練對自己的未來發展有用的本領。這是對科學知識、對刻苦求知的一種價值認同,這也是本單元組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

二、説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意圖和學生實際,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絕招是練出來的,要練有用的絕招的道理。

3、抓住“小柱子始終沒有忘記大樹下的尷尬,暗暗在練自己的絕招”這一語文訓練點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想像並練筆小柱子是怎樣暗暗練絕招的,從中感悟道理,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刻苦求知的願望。

本課教學重點:體會小柱子兩次比絕招的前後不同,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

難點:激發學生刻苦求知的願望。

三、説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我選擇的教學方法有:

1、朗讀法,通過朗讀,將孩子們從聲音世界過渡到文字世界,這是使孩子們喜歡上閲讀的一條重要途徑。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運用自讀、小組討論讀、自主選擇讀、扮演角色讀,學生通過反覆的朗讀,

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語感。

2、討論探究法,以討論的方式進行學習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3、讀寫結合法,注重讀寫結合,在熟讀基礎上,讓學生對課文做東進行想像寫作訓練,這不僅有助於學生對課文藴含哲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4、以多媒體為教學手段的情景教學法,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起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和感悟。

四、説學法

基於教法,學生的學法是:

1、自讀自悟,讀悟結合,以讀促悟,以悟生情。

2、抓重點詞句,品讀感悟,積累和豐富語言,運用語言。

五、説教學過程

下面,我説説本課的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一組圖片,讓學生感受其中人物的本領高超,説説他們的本領是怎麼來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我以“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小結並指出:孩子們,這都是他們的絕招。你知道什麼是絕招嗎?這節課,我們就去看看幾個小夥伴的絕招。

【如此導入,學生的聽覺、思維、想象都被調動起來,激發了學生學文的興趣。】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趕快打開課文,看看他們都有些什麼絕招,自由朗讀,注意要把課文中的生字讀正確,課文讀通順。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次。再出示本課難讀詞語:孩子們讀的真認真,這裏有幾個詞語很難讀,誰來試試?

請同學們再次閲讀課文,這次你可以快速的瀏覽。邊讀邊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學生快速度讀了課文後,我問,你能用“尷尬”和“羨慕”這兩個詞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嗎?並及時表揚學生真了不起,這麼長的文章竟然讀成一句話。

【三年級,雖然向閲讀教學過渡,但字詞教學還是佔主要成分。以課件展示難讀詞語,幫助學生讀準字詞,讀通課文。閲讀包含學生和文本的對話的過程,在這裏,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培養學生自主讀書的.能力和感知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3、研讀賞析,品味語言

這一環節有兩個模塊:

模塊一:感受第一次比絕招的“趣”。

第一次比絕招時,小柱子為什麼覺得尷尬?請同學們小聲讀1-5自然段,從中找找課文中是怎麼寫的?

學生很快就會找出小夥伴們分別是怎麼比絕招的經過的句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出一些關鍵詞,如“唯獨、鼻尖出了汗、想了想、不料、立刻、還”等詞語,聯繫生活體驗,感受其中的“趣”,知道三胖的絕招是(板書:憋氣時間長),二福的絕招是有(板書:武術專長),體會小柱子尷尬的原因,即小柱子認為自己沒有絕招太丟臉了,自己已經使出渾身解數了,沒想到二福是技高一疇,真是太沒意思了。再出示課件,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人物的絕招練習朗讀。並讓學生誇誇自己喜歡的人物,進行説話練習。(設計意圖:抓住文本中的重點詞語,讓學生浮現出一幅幅畫面是閲讀教學的有效策略,能讀出畫面是學生和文本之間有效對話的結果。)

模塊二:體會第二次比絕招的“韌”

太丟人了,小柱子蔫蔫地回了家?發生了什麼呢?我們一起合作讀讀吧。課件出示小柱子和奶奶對話的相關課文內容填空,讓學生在小組內朗讀課文 自然段,並討論完成。知道小柱子聽了奶奶的話,明白了原來三胖的絕招是先天擁有的,二福的絕招是他勤學苦練的成果。(板書:先天擁有、勤學苦練)再引讀課文12自然段。(設計意圖:通過填空的方式,訓練學生把握課文內容的能力)

第二次比絕招時,小柱子卻得到了小夥伴們的羨慕。這是為什麼呢?請同學們默讀13-17自然段。課件出示小柱子的話,誰來角色扮演小柱子,讀出他自信的樣子。

這麼難的絕招,小柱子是怎樣練成的呢?引導學生想像,幻燈出示填空,進行課文的補白練筆。如:“清晨,當東方剛剛露出魚肚白的時候,小柱子——夜深人靜,只有星星在眨着眼睛時,小柱子——每當別的小朋友在盡情玩耍嬉戲時,小柱子——當他練絕招遇到困難時,小柱子——”(設計意圖:課文補白練習,訓練學生的擴散性思維,又加深了學生對小柱子自尊、好強、不服輸個性的體驗,同時利用説話練習,加深學生對人物形象的感受,體會主人公為此付出的努力,即勤學苦練。)

教師小結:正是這份努力與堅持,小柱子才練就了令人羨慕的絕招。誰來誇誇小柱子?以激發學生的將文本情感轉化為自身的情感。

4、深入生活,情感昇華

孩子們,小柱子因為自己的努力,一掃第一次的尷尬,練成人人羨慕的絕招。其實,在

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人也經過勤學苦練,練成了絕招,獲得了成功。(教師出示劉翔、千手觀音圖片,深情講述他們成功的祕訣,運用陶冶教育法,使學生的情感再次得到薰陶與昇華)

師小結:絕招,除了個別是天生的以外,大部分,還是靠堅持不懈、刻苦努力地練出來的。我們也是一羣普普通通的平凡人,只要我們肯努力,堅持不懈,就一定能練成自己的絕招!(完成板書:勤學苦練出絕招)

5、課外延伸,佈置作業

(1)、説説自己的拿手本領是什麼?你是怎樣才有這個本領的?你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怎樣把這個本領更上層樓?

(2)、想一想他們後來再次比試絕招會是怎樣呢,請你展開自己的想象續寫《絕招》

三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1、教材理解:

《小珊迪》講述的是一個發生在愛丁堡的故事:賣火柴的小男孩——小珊迪為了歸還四個需要找還的便士,被一輛馬車軋斷了雙腿,但他仍然吩咐他的弟弟到旅館給先生還錢,臨時前掛念的仍然是他弟弟今後的生活。那位買火柴的先生被感動了,答應小珊迪永遠照顧他的弟弟。小珊迪懷着感激死了。

全文語言平實,卻閃現着作者對小珊迪的無比同情和深深的敬意,充盈着誠信的精神光輝。《小珊迪》一課講述的故事年代久遠,並且遠離學生的現實生活。人教社選擇這一課大概並不是想通過它來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畢竟離學生的現實生活太遙遠了。那麼它的現實意義何在?我想,這篇課文打動我們的不是文章的語言和寫法,而是小珊迪貧困的處境、是小珊迪為生計而乞求叫賣的形象、是小珊迪人窮志不窮的骨氣、是小珊迪誠實守信的高尚品質。而這正是這個社會所需要的做人的品質,也正是本文獨特的人文價值之所在。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敍述的特點,理解課文內容。

能力目標: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感悟和交流,培養學生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能力。

德育目標:學習小珊迪誠實、善良的品質,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內容安排:

第一課時:帶着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悟情。重點落實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

第二課時:引導學生繼續學習課文,瞭解敍述順序,並沿着文中的“我”的感情的變化深入到語言文字中去研讀,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本設計為第一課時教案)

3、教學重難點

重難點:激發學生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從中學習小珊迪誠實、善良的品質。

創新點:在小珊迪受傷,七個便士不知去向的時候,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想象。

二、説教程:

本節課的教學流程為四部分“談話導入____整體感知____研讀悟情____小結全文”

(具體見教案)

三、説教法和學法

遵循我校的十六字教學原則,即“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合作協商、交流評價”,從整體感知課文入手,以讀為本,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怡情。

語文課上最動聽的聲音便是書聲!朗讀是唯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語言和精神的言語學習方法。在琅琅書聲中,學生用心靈去擁抱語言,與作者的心靈直接交流,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在琅琅書聲中,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還能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

在我校的十六字教學原則中有一條是“主動探究”。具有探究品質,是創新型人才的本質特徵之一。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是教育創新不容忽視的價值取向。語文,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語,其學習有着深厚的探究基礎和廣闊的實踐空間。在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探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越來越得到大家的認同。在語文教學中,一句話該怎麼讀,一個詞語是什麼意思等等,都在探究之內。現在,我就以《小珊迪》一課為例談談在國小語文教學中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嘗試。

探究性學習的本質是師生之間形成這樣一種特定關係:教師提出一系列問題,並由此誘導學生做出探究的反應,發展有益於探究活動進行的情感氛圍,為學生提供契機。學生通過探究性思考,達到發現問題、獲取知識的目的。

本課的教學以“你彷彿看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小珊迪?”為探究點,以這一個大問題板塊的學習直接而高效地與文本對話,落實探究過程。又以“你想研究哪一方面?找出課文最打動你心靈的地方”,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地探究活動,學生在這一探究活動中,與語言文字親密接觸,激發起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

情感是人的精神的內核。情感是文章的靈魂。體驗作者的情感,品賞、運用作者表情達意的語言,是提高學生言語水平的需要,也是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精神的需要。我在《小珊迪》一課的教學中,緊緊抓住情感這條主線,通過動情的朗讀,使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知,把言語對象轉換成鮮活的形象。採用生生互讀,師生互讀等各種形式,以期引起認知的共識、情感的共鳴、心靈的共振。這一課的教學設計,是想通過紮紮實實的讀書,深深切切的感受,讓可憐、善良、誠實、守信的小珊迪的形象深入學生心中,使人文性和工具性相輔相成,相映生輝。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的確,語文的工具性,只有與人文性統一,它才能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語文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為基礎,它才能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真正發揮語文育人的個性特色。探究性學習畢竟是一種學習方式,然而,語文課畢竟姓“語”,我們語文老師應把培養學生豐富的語感,發展學生的人文素養作為己任。

語文教學中提倡學生探究性學習,我認為聽説讀寫還應該有機結合,紮實訓練。

四、説媒體運用:

本節課採用電教手段,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自學生字情況,用幻燈的形式導入新課,配上音樂,以起到渲染氣氛、創設情境的作用。

以上是我對《小珊迪》一課的設想及探究性學習的一點粗淺的認識,有不當之處,請領導批評指正。

三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4

一 設計理念

1.以多角度,多種形式讀文,讀中求悟,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2.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分析、記憶,解決基礎知識,表達自己對荷花的看法和感情。

3.活用資源,緊扣“美”,激發學生想像力。

二 教材分析

本文用生動優美的語言描寫了荷花盛開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與荷花融為一體的感受,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各具姿態、色彩明豔、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畫面,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三 目標確定

本年段的學生在一、二年級閲讀能力的基礎上,能比較迅速地隨文識字,大致瞭解課文內容,判斷課文中的精彩語句,為自主閲讀欣賞和理解課文提供了保證。通過衡量學情,根據新課標要求,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 隨文識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播放光盤,觀看插圖,妙悟“美”,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

(3) 體會作者的豐富想像,學習邊閲讀、邊想像畫面的讀書方法。

(4) 要善於觀察、多瞭解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本課重點是瞭解荷葉、荷花的樣子,欣賞荷花的美麗,體會之中精彩的詞句,難點是培養細心觀察的`習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來表達。

四 説教法,學法

“教有多法,但無定法。”一個好的教法和學法是相融合的,也是相互推進的,根據新課程基本理念,針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採用了“讀中感悟”法,“想像理解”法,“自主合作”法。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規律,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地學習,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引導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讀中展示。

五 説教程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讓學生在讀、悟、議這種寬鬆民主的氛圍中學習。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樑,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並參與其中,推動學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學設計如下:

一 重組美景圖片:激發興趣,初識美

播放課件,請學生觀賞後説説感受,當學生談到“美”時,順勢而導,這麼“美”的荷花,作者如何用文字來表達呢?從而,進入新課。這樣,以直觀的畫面美感受、吸引學生,把學生限於生活環境無法親眼目睹而又十分感興趣的內容呈現在眼前,激發興趣,增強學習主動性,讓學習沿“美”的主線展開。

二 整體把握,感知美

新課程第二學段的閲讀目標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文章中生活形象和優美的語言。”因此,播放範讀課件,請學生一邊聽一邊想像畫面,隨優美的音樂、畫面走入營造的生動情景中,整體把握課文,梳理出文章的脈絡,理清作者的思路。

三 理解課文,感悟美

結合圖片,與學生的讀思悟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品讀欣賞精妙語句,領悟課文的美妙。

預設:學生自讀描寫荷花的重點段(第二—四段),勾畫出自己認為準確、生動的詞句,想像畫面,思考: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了荷花?學生會談到對荷花的形狀、顏色、姿態幾個方面,教師對學生所談到的作個小結。肯定學生的體會,與學生共同討論他們劃出來的詞句,體會“挨挨擠擠”在文中的意思及作用,感受“冒”字用得好,從而瞭解荷花、荷葉的樣子,播放課件,欣賞荷花的美。想像:這些白荷花,從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幹什麼?

領悟到荷葉的多,荷花生長的姿態,讓學生們帶着美的感情美美的讀,邊讀邊想象畫面,並理解作者説:“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活的畫”是什麼樣?當同學們看到、感受到荷花的確很“美”時,順勢而導,給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想像自己就是一朵美麗的荷花,會想些什麼?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學習作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美麗的圖畫,運用多種閲讀方式聲情並茂地朗讀文章。

文章的優美,具體生動的描寫手法,與圖畫的“美”,學生豐富的想像力,為“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 統觀全文,深化美

以課件中優美的旋律再現課文意境,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將課文誦讀一遍,再現荷花的美景,將文字之美和感受之美融為一體,入情入境,受到美的薰陶。

五 拓展與練習,不拘形式,表達美

新課標對第二學段的習作要求中提到:“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觀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個需要點燃的火把。”優美的文章、精美的圖片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當提問到:“生活中,你喜歡的花,有多美,説來聽聽”時。學生們自由地談開了,受到本課的啟發,學生們也能展示美的片段,由學生自由地表達對美的感受。

英國詩人基慈曾感歎:“美的事物是永恆的喜悦!”語文課堂能幫助學生不斷感受語文的美、生活的美,提高語文素養,昇華生命價值!

三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5

關於教材:

《蘇珊的帽子》是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八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單元圍繞着一個共同的主題“尊重與平等”。課文篇幅不長,但是字裏行間流露着濃濃的温情,是一篇充滿了人文關懷的課文。然而,平實的語言、平凡的故事卻藴涵着深刻的為人道理:只有建立在平等之上的關愛和尊重,才是真正的關愛和尊重。

課文敍述的是蘇珊因為做化療失去了一頭美麗的金髮,班上的老師得知後,以研究帽子為名,熱情而鄭重地宣佈全班同學都要戴着帽子來上學,而且越新奇越好。表面上以認識各種各樣的帽子為名,實質是為了不讓蘇珊的自尊心受到傷害。這樣,當蘇珊返校時就避免了尷尬,在不知不覺中使蘇珊樹立了自信,保護了她的自尊心,在互相尊重的環境中輕鬆愉快地生活。

關於人物:

課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蘇珊和海倫老師,她們的內心世界豐富,人物形象鮮明飽滿。

蘇珊:一個可愛聰慧、熱愛生活的女孩。她的可愛在課文第一句已直接説明。她的熱愛生活和聰慧從“雖然那蓬勃的生命力和渴望生活的信念足以與癌症——死神一爭高低,她的聰明和好學也足以補上被拉下的課。”這句中的兩個“足以”能夠體會到。除此之外,細讀課文,我們可以察覺,蘇珊她有着所有女孩共有的心理:她愛美、情感細膩、自尊心強,既有堅強的一面又有弱小的一面。她和絕大多數女孩一樣,喜愛自己的一頭金髮,覺得那很漂亮,然而當她以堅強的意識戰勝病魔後,卻又背上了新的心理上的包袱。蘇珊的形象是多面的,內心活動是豐富的。然而,當小蘇珊這顆幼小的心靈將面臨再一次的打擊時,正是有了海倫老師的巧妙安排,才使蘇珊從自卑中走出來,重新樹立自信和變得活潑。

海倫老師:她不僅是一個善良的人,更是一個充滿智慧的人,她用她的智慧,巧妙而自然地掩蓋了蘇珊掉光頭髮不得不戴帽子的尷尬。不但保護了蘇珊幼小的心靈,而且告訴了她的學生,如何表達對他人的關心,什麼才是真正的關心和愛。

關於主旨:

什麼才是真正的“尊重”?

在這個故事裏,我們看到了教育成為了一種細節上的尊重,成為了一種真實的心靈呵護。每個學生都在這種尊重以及對於他人或者自己的呵護中獲得了心靈的感悟。這種尊重與理解的來源體現的層面已經脱離了技能的偽裝,而存在於生命與生命,靈魂與靈魂的交融之中。

關於教學重、難點:

從學生現有的閲讀基礎來看,感受到老師和同學都是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人是不難的。但是,同情,這種對弱勢羣體的關心之情,是非常容易被激發出來的,而感受課文中老師、同學的同情心及善良,只是對文本最淺層面的理解,且絕不是本文中人物的精神品質的精髓,不是本文的立意所在。回望現實生活,想表達自己的關愛但最終卻適得其反的事例有許多,比如身邊的殘疾人,全社會都在倡導關心他們,但是,在我們表達我們的愛心時,有沒有顧及到他們的感受,考慮到他們的自尊心呢?我們是不是先把他們的傷疤赤裸裸地揭開,再施以我們的同情和關心。我們是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去向人施捨自己的愛,還是把自己放到跟他們同樣高的位置,設身處地地從他們的角度去思考他們實實在在的需要,從關愛生命的高度去切切實實地思考他們的訴求?顯然,學習本文,學生應該從海倫老師的行動中,感悟到什麼是真正的尊重,什麼是真正對人的關心。它不是光有一份心就夠的,它還需要正確的表達方式,而這種正確的表達方式正是“平等”的體現,“尊重”的體現,是海倫老師智慧的結晶,是本文人文關懷的展現。所以,我下面着重談談在這堂課教案中,我是如何達成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

教案:

課文結構和教學環節設計:

縱觀整篇課文,蘇珊的情感變化是非常明顯的一條線索,從開始的“擔心”“猶豫”到後來的“自如”“輕鬆”,而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就是海倫老師的那個充滿智慧和愛心的提議。我以蘇珊的情緒變化為主線,分為三個板塊:體會蘇珊擔心猶豫的心情——體會蘇珊自如、輕鬆的心情——體會

海倫老師的智慧與愛心

板書設計:

蘇珊的帽子

(智慧)

擔心、猶豫————→輕鬆、自如

平等、尊重

三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 千里躍進大別山》是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六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講的是解放戰爭中的一個戰 例:1946年6月,反動派背信棄義,大舉進攻解放區。在蔣匪軍的瘋狂進攻面前,黨中央先是採取了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歷經一年,殲敵一百一十餘萬,基本上遏制了軍隊的全面進攻。1947年6月,黨中央決定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遵照黨中央和毛主席指示,劉伯承司令員、政委率領大軍渡過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開闢大別山根據地,從而揭開了解放戰爭戰略反攻的序幕。本文着重講了1947年8月24日夜,劉鄧大軍的先頭部隊強渡黃河,勝利躍進大別山,以他們的“英勇頑強”證實了“狹路相逢勇者勝”。

根據課文的實際以及三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認知規律等,我設計瞭如下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16個生字,辨析形近字“遵。尊”,“拖、託”,“渡、度”,“揭、渴、喝”,掌握多音字“劃”,理解“躍進、叮囑”等詞的意思,能用“佈置”、“叮囑”造句。

2.用“分層的方法”學習重點段落,弄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理解“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含義,體會比喻句的好處,並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劉鄧大軍不怕犧牲、頑強拼搏的精神和昂揚鬥志。

教學中,我“用分層的方法學習自然段,弄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定為教學的重點。將“運用文中的事實理解‘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意思”作為全文的難點,進行突破。

二、説教法、學法

1.教法:本文是一篇講讀課文,因此既要體現教師的“精講”,同時又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憑藉教者的精講,訓練學生的聽説讀寫的基本功。因此,在講課時,教者應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真正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教材特點,我準備採用“圖表演示法”幫助學生分析當時形勢;用“指導分層的方法”理清課文脈絡;用“感情朗讀法”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語言表達能力。

2.學法:根據課文的內容要求,我準備讓學生用“看看、讀讀、想想、説説”的方法學習本課。先讓學生觀察敵我雙方形勢表,分析敵我形勢,初步感知;然後讓學生通過粗讀、熟讀、有感情地朗讀來弄清課文主要內容;接着讓學生認真思考,理解劉鄧大軍的'革命精神;最後讓學生複述故事,體會並再現劉鄧大軍的英勇、頑強、善戰。在“看看、讀讀、想想、説説”的過程中,要着重抓住重點段落,讓學生通過實踐,進一步加深認識,提高能力,逐步養成“注意弄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進而更好地理解課文”的良好讀書習慣。

三、説教學程序

根據講讀課文的實際要求,我將教學過程分為五步。

1。故事揭題,激發興趣。

開始上課,我精心設計導語,導入新課,激發興趣:“同學們,大家都知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它是無數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在我們的頭腦中有許許多多革命志士英勇殺敵、奮不顧身的英雄故事,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故事。”接着板書課題,口述課文大意。

2.整體感知,掌握字詞。

這個程序我準備分四步進行,首先讓學生輕聲讀課文,勾出不懂的字詞,並利用字典等工具書, 結合課文自學生字詞,理解不懂的詞句,實在不理解的作上記號,準備舉手質疑;然後教者出示提綱,讓學生根據提綱給課文分段;接着引導學生用三五句話簡單地概括課文的大體內容;最後通過提問檢測瞭解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對課文的熟悉程度。

3.出示圖表,分析形勢。

教學時教者先簡單介紹故事發生時的社會背景:1947年,解放戰爭開始第二年,遵照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劉鄧大軍渡過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開闢了大別山根據地,這一行動,揭開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反攻的序幕;接着出示作戰雙方地形、兵力情況對照表,瞭解大別山所處的地理位置,從戰略意義上分析當時的險惡處境:①對陣形勢:前有強敵,後有追兵,而且追兵距我軍五六十里,僅一日路程。③對陣兵力:敵人在汝河南岸佈置了幾十里長的防線,後面的追兵就有三個師的兵力,而我軍只有一個旅的兵力,敵我兵力相差懸殊。③對陣的條件對我軍極為不利,汝河水流湍急,北岸的船隻被敵人統統拖走了或砸毀了;最後聯繫當時主客觀的極不利條件,引導學生初步感知狹路相逢的情景,為學習後文做好鋪墊。

4.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課文中“強渡汝河,取得勝利”是全文的重點,教學時分以下幾步進行:①讓學生聽音,思考第八小節的6句話都講了什麼?如何給這一段分層?②讓學生説説:劉鄧大軍是怎樣殺出一條血路躍進大別山的?在這兒講解時先讓學生説出課文中描寫戰爭激烈的句子;然後讓學生動手劃出兩個最能表現劉鄧大軍勇猛無敵的句子(即比喻句),將它們換用平鋪直敍的句子進行表述,然後比較體會比喻句的好處;最後讓學生説: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的重要意義,理解“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像一把鋼刀插進了敵人的心臟”。③讓學生思考我軍取勝的最關鍵原因是什麼?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分別找出“狹路相逢勇者勝”一句在文中出現了幾次?分別出現在哪兒?再聯繫課文內容體會“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具體含義。④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讀出戰士們的勇敢頑強、奮不顧身、不怕犧牲。

5.聯繫板書,深化感知。

學習完重點段後,教師根據板書,引導學生重温課文內容,並要求學生説説文中劉鄧大軍的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並談談自己的體會。最後要求學生根據板書內容複述全文,深化感知。

三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本課是一首兒童詩。詩歌描繪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鮮花上撒滿了太陽的金光,小樹在太陽的照耀下生長,小朋友們在温暖的陽光下快樂遊戲。詩人從“太陽普照全球”這一自然現象中提煉出詩意,把太陽當作所有國家的朋友,她從西山落下,走向別的國家,給全世界的小朋友帶去了快樂和希望。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體會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共處,加強信任和理解,人類才有更美好的明天;二是體會詩歌擬人化的寫法。

2、教學目標定位為:

(1)會認2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正確讀寫“紅彤彤、晚霞、睡夢”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體會各國兒童的團結友愛,感受詩歌的快樂氛圍。

3、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快樂氛圍,朗讀、背誦詩歌。難點是理解詩歌的含義

(二)説教法

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的教學原則,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本課的教學方法為: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用歌曲《七色光》導入新課,在輕鬆活躍的氣氛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地引入新課文。

朗讀體會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詩句的美,在讀中感悟太陽落山的美景,在讀中感悟太陽為我們做的好事,在讀中感悟太陽是是我們大家的。

課件演示法:課件演示起着直觀的作用,有助於突破教材的難點。

(三)説學法

整節課上,學生以讀為主,以讀為本,在個體讀、同位讀、四人小組讀、給好朋友讀、選擇自己喜歡的朗讀方法等,在書聲朗朗中,感受詩句的美。

(四)説教學程序

1、導課。播放歌曲《七色光》),師生拍手唱歌。

過渡語:太陽是温暖的,太陽是美麗的,太陽是我們大家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5課《太陽是大家的》。板書:25、太陽是大家的

【本環節的設計,採用課件引入新課,首先課件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再利用歌曲中的歌詞自然引入課文,】

2、初步感知課文,檢查生字詞。

(1)抽讀老師手中的詞卡。

(2)同座位同學交流每小節的意思。指名讀詩歌,説意思。

【本環節讓學生初讀詩歌,整體感知詩歌的意思,用詞卡來鞏固學生的生字詞。而且讓學生劃分清楚小節,與同位交流每小節的意思。】

3、品讀詩意,體驗太陽落山之景美。

(1)展示圖片:太陽落山的時候的情景。説説圖意,指名讀第一小節,師範讀,説體會,整體美讀。

(2)這麼美的景色想把它留在腦海中嗎?自由試背。

【美麗的圖畫也能成為優美的詩句,在欣賞體會的前提下進行朗讀美景自然彷彿溢於眼前。老師的範讀將學生的朗讀又推進了一個層次,有指導,有感悟,教學出現了層次性。】

(3)學生仔細觀察第二小節的詩句,説説你發現了什麼?

(4)在學生的自主彙報中,瞭解詩句的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在省略號中省略了太陽做的許多好事,師趁勢讓生進行仿説練習。

(5)把本節詩句讀給同位同學聽,讀給好朋友聽。全班同學在老師的導讀下,看着黑板進行背誦。

【“説”必須讀文,必須觀察和思考。這種熔“讀”、“思”、“説”為一體的“體驗學習”,倡導的是學生的自主性,珍視的是學生的獨創性,發展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的提高。】

4、昇華情感,豐滿文本,體驗太陽之情美。

(1)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三小節。

(2)指名彙報朗讀,用課件提醒學生注意帶有“!”、“?”的句子。

(3)分句合作朗讀第三小節。

【給學生自我選擇的空間,在朗讀中發現,在朗讀中體會,在朗讀中感知,在朗讀中合作,由老師的指導過渡到學生的自己學習,使一個能力的提升,在標點符號的處理上,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用動畫的標點符號,引起了學生的關注和興趣,在朗讀中自然的讀出了語氣。】

(4)師提示:太陽是無私的,當我們睡覺的時候,她又來了不同的國家,傳遞了世界各國小朋友之間的友誼,想想:太陽在其他國家又做了什麼?

在學生回答中,師巧妙地串讀課文,自然的迴歸到全詩的第二小節,直至課題。

由指導讀最後一個句子,引入問題:外國小朋友在等什麼?盼什麼?(指名説)

【在師生的接讀課文中,教師巧妙地將課文從第四小節過渡到第二小節,最後點名主旨:太陽是大家的,即是迴歸了全文,又將主題再次的明確,提升。】

(5)昇華主題,倡導世界和平,體驗太陽和平之美。

(出示幾張戰爭中的圖片)教師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感想説出來。然後全班配樂朗讀,體會自己的幸福生活。

(6)聽了你們優美的朗讀,世界各地的小朋友向我們走來了,(出示書中的插圖)你想對他們説些什麼呢?拿起手中的筆寫下來吧!(自由寫作)交流。

【在朗讀中體會太陽帶給我們的温暖、快樂、幸福。通過戰爭中孩子們生活現狀的對比,更有力於珍惜我們今天的生活及和平帶給我們的安寧。只有在和平中,太陽幸福的光芒才能普照大地。】

6、作業超市:

(1)把小詩有感情地讀給爸爸媽媽聽;

(2)試着寫寫小詩中第二小節中省略號後的詩句

【作業設計也給了學生選擇的自主權,讓學生更加願意去學習。】

(五)説板書

25太陽是大家的

鮮花小樹小朋友

和平安寧

幸福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