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説課稿

關於國小五年級語文説課稿範文彙編10篇

説課稿6.67K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説課稿準備工作,説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説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五年級語文説課稿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國小五年級語文説課稿範文彙編10篇

國小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李欣曄在講授《新型玻璃》一課中充分體現了創新,而且成功地創新。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

李能在想中求新。“想”即想象,人腦對已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從而創造新形象的心理。豐富的想象創新的翅膀,無論再造想象還創造想象,對培養的創新意識都十分益的。她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的:

一、擴想

就對教材文句的內涵作以開拓或將故事加以擴充。如《新型玻璃》中主要介紹了五種新型玻璃,每一種玻璃都其特殊的地方,而且都為現代生活提供方便,李老師利用了這一概述內容,讓進行擴想,她設計這樣的問題:想一想在們的生活中還知道哪些新型玻璃?這樣就在此基礎上擴充了很多的新型玻璃。從而擴充了課本上的內容。

二、續想

本篇結尾言猶未盡,十分含蓄,李就讓續寫想象作文。讓寫出

還想創造出什麼樣的玻璃,這樣使能夠從小就創造奇蹟的志向。

三、改想加假象

李利用這篇的特殊性,在不變原意的前提下,變換的敍述方法。她在講完五種玻璃之後,讓假象作為推銷員,自選一種喜歡的玻璃在“展銷會”上推銷自己的產品。李能抓住及課外能觸發展開假想的誘導物,步步引發,使“改”得方,“假”得理,“想”得據。而且使結合生活實際展開想象,使也學會了生活──推銷產品!

此外,李還注意在疑中求新。學源於思,思源於疑。因此,李大膽鼓勵質疑,提出通過自己思考得出的'不同意見,這樣就在疑中求得創新。

李在整篇的中,處處體現着以為主體,充分發揮的能動性。如:開始她就讓依據自學提綱自學各種玻璃的特點和作用,在自學中讓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特點和用途,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種讀一讀。在創新性的“產品推銷會”中也讓選自己喜歡的玻璃作為自己的推銷產品。這樣大大地調動了的積極性,使在興趣中學到了知識。

還要李那親切的教態,精湛的語言,帶鼓動性的點評,深厚的基本功。使自己的水平更大的提高。

國小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語文S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十六課《范仲淹的故事》的第二課時。下面我將從六個方面來説課:

一、説教材

1、課文內容:

《范仲淹的故事》是第四單元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以美德為題材,以“學習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領悟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為專題。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北宋初年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少年時代刻苦學習的故事。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而能刻苦學習,胸有大志,以天下為己任。課文共有7個自然段,分為三部分來理解。第一部分概括介紹范仲淹在我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名著名句。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點部分,主要講述范仲淹少孤,家貧,讀書十分刻苦。介紹了范仲淹的四個小故事,分別是隻身求學、劃粥割齏、拒絕佳餚、閉門不出。第三部分講范仲淹的遠大志向和從政以後是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及後人對他的讚頌。本課在寫法上的突出特點是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的崇高精神。

2、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學段目標和教材特點,在第一課時已經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我把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個方面。

知識與能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詞語,積累詞語。

(3)瞭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想象文中描寫的場面。

過程與方法:

學習作者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到范仲淹以天下為己任,為國為民的精神品質。

(2)激發學生樹立遠大志向的情感。

3、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

難點: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二、説學情

從課文結構與內容來看,學生可以讀懂課文內容,但由於學生身處優越的家庭環境,大多缺乏刻苦學習的品質,時常有常立志而無長志的心理,因此“理解並體會范仲淹的精神”有一定的難度。此外,學生的寫作能力比較薄弱,因此領悟作者的寫作特點,對於學生來説也有一定的困難。綜合這一系列學情,我精心設計了各部分教學環節,相信可以突破難點,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三、説教法

著名心理學家陳爾壽説:“教無定法,人各有法,引起興趣,就是好法。”因此,整堂課我設計了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

(1)誦讀古詩,走近范仲淹;

(2)讀中感悟,想象説話,感悟其精神;

(3)依據資料,交流彙報,學習其品質。

四、説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這堂課我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表達的機會,展示的舞台。

五、説教學設計

(一)課前誦讀古詩,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上課之前,首先全班齊誦范仲淹的三首詩詞,分別是《江上漁者》《漁家傲·秋思》《岳陽樓記片段》,學生在誦讀中感受到范仲淹傑出的文學才華,從而產生想更多地瞭解他少年時代刻苦學習的經歷的'興趣。

(二)課始回顧複習,為細讀課文,感悟體會做好鋪墊。

引導學生複習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這一問題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第二個問題是課文講了范仲淹的哪幾個小故事?四個小故事既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又是體現范仲淹精神的重點篇章。回顧複習是為細讀課文做必要的知識準備。

(三)自主探究,品讀感悟,感受其精神。

在這個環節中,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品讀重點詞句來感受范仲淹的精神。教學時,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讓學生自由讀課文2--5自然段,畫出令人感動的句子

第二步全班交流閲讀感受。交流環節採用“以學定教、隨機點撥、趁勢朗讀”的教學方式。

第一個故事“隻身求學”,如果學生説到“累了,就用冷水洗臉;餓了,就用稀粥充飢。”這一句,我就引導他們在感受的同時發揮想象,想象范仲淹獨自一人在外求學,還會有哪些情況出現,他又會怎樣解決呢?從而引導學生用句式“——了,就用——————”,感情朗讀中體會范仲淹隻身求學的艱苦。最後教師提問:“同學們,隻身求學如此的艱難,但范仲淹苦讀詩書不曾放棄,你可知是什麼力量在支撐着他?”第一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

第二個故事“劃粥割齏”,如果學生説到“劃粥割齏”這個成語,就引導學生從文中尋找語句進行理解,並且就“凌晨雞鳴即起”積累成語“聞雞起舞”,就“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寢”積累成語“廢寢忘食”,從而體會范仲淹生活的艱苦,這時教師再次追問:“同學們,生活如此的艱苦,范仲淹攻讀詩書始終不曾鬆懈,你可知是什麼力量在支撐着他?”第二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

第三個故事“拒絕佳餚”,就好友與范仲淹的對話引導學生想象,范仲淹如何“好意難卻,只好接受”好友的美味佳餚;當食品變質時,對於范仲淹的回答好友又會有何感想,發出怎樣的感歎呢?此時范仲淹又會怎麼説。第三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

第四個故事“閉門不出”,師生對話讓學生換位體驗,當全城轟動之時,范仲淹為什麼不為所動。第四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整個教學過程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主線貫穿,有詳有略,並注意感情朗讀。

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力求為學生創設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讀中悟,悟中感,感中得。

第三步學習六、七自然段,領悟文章的寫作特點。首先教師語言過渡:“同學們,此時此刻,你你認為范仲淹是一個怎樣的人?”在學生説出自己的看法和評價之後,教師不急於做出判斷,轉入第六自然段的學習“有人曾經問起范仲淹的志向,他説:……”教師出示范仲淹説的話,學生讀後談感受,這時再回到剛才的問題,你認為范仲淹是一個怎樣的人,留下你認為最合適的詞語。然後教師追問:“此時,在我們的頭腦中浮現出了一個一心為國,全心為民的一代名家范仲淹的形象,你是怎麼了解到人物的這些品質的呢?”從而總結出作者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的精神的寫作特點。最後理解後人讚頌范仲淹的詩句。

(四)拓展延伸,學習其品質。

首先採用交流彙報資料的方式,瞭解歷史上名人胸懷天下、刻苦讀書的故事,或者交流關於這方面的名言警句;其次教師總結談話,以《少年中國説》中詩句“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激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的情感,全班齊誦結束本節課的學習。

六、説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堂課的微型教案。我抓住課文重點,採用簡潔的文字,設計本課的板書,使人一看便對文章內容一目瞭然。

總之,這節課的設計,我始終堅持“培養能力,陶冶情操”的教學理念,堅持“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一課程理念,採用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思。

課堂永遠都有遺憾,但有遺憾就會有思考,有思考就會有進步,我願在各位老師的幫助下,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展現生命價值的綠洲!謝謝大家!

(説明:學習並借鑑了可兒老師《四季》一課説課稿的框架,在此表示感謝。)

國小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打電話》是人教社國標版五下第三組中的第四篇課文。這一單元是各種文學體裁的集中展示,《打電話》作為相聲文稿入選其內。學生對相聲並不陌生,但接觸、學習相聲稿還是第一次。相聲稿正如相聲這種藝術形式所要表現的意義一樣,語言通俗易懂、明快動聽、形象具體、生動活潑、用詞俏皮、豐富多彩,而且字裏行間充滿幽默、誇張、詼諧、諷刺,讓人忍不住開懷大笑,而笑後又有一番啟示留心頭:打電話要直奔主題、言簡意賅,尤其是在公共場所,如果囉嗦,不僅損害自身形象而且影響別人辦事,還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現。這一意義是這篇相聲稿所要傳達的,也是我們在教學中需要落實的,因此是教學的重點。作者運用怎樣的語言形式來表現則是學習的難點。

二、説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以下幾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進一步提高默讀速度,學習瀏覽的閲讀方法。

3.體會相聲語言的藝術特點,認識到説話要簡明扼要、不説廢話的重要意義。

學習重點

在笑聲中得到啟迪;説話不僅要把話説明白,還要説得簡練得體。

學習難點

瞭解相聲語言表達上的特點。

三、説教法和學法

根據上述目標,結合本文的文體特點和閲讀地位,我認為運用大問題分塊引領教學時效性會更強,教學塊面也會比較清晰。在自由充分地讀通順的基礎上,我運用大問題引領教學。

問題一:這篇文章中的兩個角色,你會選擇哪一個?為什麼?

這一問題首先幫助學生概括了已知的簡單的內容,即文章是分甲和乙兩個角色寫的,然後給了學生一個思考方向,那就是會選擇哪個角色。這一選擇背後的原因就是學生對文章説話量上的瞭解和説話內容上的理解。預計學生從量上談原因會説甲説得多,乙説得少,從而做出自己的選擇;從內容上談原因可能會説甲説的話有意思,會逗人發笑;乙説的不太好笑;甲説的話標點運用特別豐富,乙説的話標點不太多;甲説的話裏有很多語氣詞,乙説的沒有……我想,學生會依據問題的方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從而有很多比較,對文章有了初步的個性化的理解。

問題二:在這篇文章中,你讀到了那些有意思的地方?這些有意思的語言是想告訴我們什麼?

相聲的首要意義無非是想讓觀眾開懷一笑,那麼它的語言上必定會有引人發笑的地方。這一問題正是引導學生關注語言,讓學生浸潤在語言中感受相聲語言的幽默、風趣、詼諧等特點。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推斷,學生會抓住"喂……喂……怎麼不説話,哎呀,拿倒了!""對,是我,我找小王講話,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呃,猜不着我告訴你。我姓囉,我叫囉嗦。"等句子來談自己感覺到的有意思,學生找到了,可以用模仿朗讀的形式來體會。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隨機地把相聲語言幽默、風趣、誇張、諷刺的特點滲透進去交流,讓學生不僅體會到有意思,還能瞭解到有意思的語言是運用怎樣的方法來寫的。這還不是內容教學的全部,還應該在學生説過笑過之後激發他們的思維:作者在逗引我們發笑的同時又想告訴我們什麼呢?有了衝擊思維的問題,學生才會反覆地咀嚼語言,明白其中隱含的意義。

問題三:同樣是對話,你覺得這篇文章和《小苗和大樹的對話》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請大家靜靜地回憶,細細地比較。

這一問題主要落腳於對這一篇相聲稿總體上的把握,瞭解其特點。通過與《小苗和大樹的對話》的比較,引導學生去發現,同樣是對話,訪談和相聲不一樣,前者所談內容主次不明顯,平等交流,後者一唱一和,主次分明;前者語言上儘管比較口語化,但用詞還是挺講究的,有些地方還是書面味兒很濃,而後者完全是為口頭藝術的需要而創編的,因此,全口語化,文字中還保留了好些口頭禪。這些特點的比較、發現,為學生試着演相聲做準備。

問題四:通過對這一則相聲內容上的瞭解和語言上的比較,現在,你覺得相聲有什麼特點?老師建議你結合電視上或是生活中看到的從形式上和內容上以及語言特點上等各個方面自由地來説説。

對相聲特點的梳理是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瞭解相聲,為講相聲做更充分的準備。在交流的過程中,伺機告訴學生"説學逗唱"和"抖包袱"等一些有關相聲的基本常識,讓學生從感性認識到淺層的理性認識的高度。

最後,請學生與同伴合作,選取課文中的一個片段排練,並在課堂上指名兩三組表演。

以四個大問題引領,從內容和寫作特色等板塊對相聲稿這種語言體裁和相聲這種藝術形式有了綜合性的.瞭解,而且化了解為理解,落腳到相聲的表演。我想,學生經歷了這樣的一個學習過程,就已經與相聲這門陌生的藝術牽手了。

四、説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我們平常説話呀,要講究藝術。楊氏之子與孔君平的對話,風趣幽默,深深地感染了我們。晏子的能言善辯讓我們領略了機智應對的語言魅力。今天我們來學習《打電話》一文,從這篇課文中,我們又能感受到什麼呢?

2.揭題:打電話。

3.談打電話。

(1)導語:同學們一定都打過電話,電話使人們的交流變得方便快捷,打電話的時候最需要注意的問題是什麼呢?(儘量地節約時間)

(2)如果你要給你的好朋友打電話,約他晚上六點半在某電影院門口見面,一塊看電影,你會怎麼説呢?

(3)模擬計時錶演。

(兩個學生上台模擬表演,教師計時。)

板書特寫:_______ 分鐘

小結板書:簡練、得體、明白。

(4)這麼一點兒事,如果有人打了兩個多小時,你們信不信?讓我們一起欣賞相聲《打電話》。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瞭解相聲主要內容。

(1)學生自學,自由讀課文。

(2)檢查自學,正音。呃、耗子、囉嗦、嘚兒啷

(3)交流:這個相聲説的是一件什麼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2.分角色朗讀課文,讀通順。

(1)找一個小夥伴分角色練習對話,並互相評價。

(2)擂台賽:各小組推薦兩人,競賽讀。(教師、他生當評委)

(三)、再現課文,深入領悟

1.討論:甲、乙説話各有什麼特點?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來?

(1)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勁猜。呃,猜不着我告訴你。我姓囉,我叫囉嗦。

乙:是夠囉嗦的。

甲:對,是我,我找小王講話,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廢話,可不是女的嘛。

(2)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麼事嗎?學習嗎?不學習呀。開會嗎?不開會。

乙:廢話。

甲:討論嗎?不討論。

乙:人家沒事。

甲:太好了。我請你聽戲好不好?票都買好了。長安大戲院,樓下十排三號五號,咱倆挨着。票價八毛一張的,我買了兩張,一塊六,我給了他五塊,他找了我三塊四。

乙:他在這報賬呢!

2.歸納:作者在這裏極盡誇張之能事,把一個囉嗦者説話囉嗦表現得淋漓盡致。

3.小組練習:小組內練習表演《打電話》

4.集體推薦兩人上台表演相聲《打電話》,教師計時。

板書特寫:_______ 小時

小結板書:囉嗦、耗時、誤事。

5.暢所欲言:通過觀看相聲《打電話》,你受到了什麼樣的啟迪?

6.小結:説話太囉嗦不但浪費自己和他人的時間,還會耽誤事情,我們平時説話不僅要把話説明白、得體,還要説得簡練才行。

(四)、學生選讀,瞭解相聲

1.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片斷瀏覽,體會相聲特點。

2.學生談自己對相聲語言特點的感受。

3.教師小結:通俗易懂發,如話家常;幽默、風趣、誇張。

4.欣賞表演,進一步感受相聲藝術的魅力。

播放事先錄製的該相聲表演錄像,一邊欣賞一邊感受相聲藝術的魅力。

5.小結:相聲不僅是説,還是唱,相聲以反映現實生活為主要內容;相聲常常在最後要"抖包袱";相聲是笑的藝術,又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語言表演藝術,可以讓人們在笑聲中得到啟迪……

國小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一)教材簡析

《養花》是國小語文教材第十冊第四組第二篇課文,老舍先生用樸實的語言寫了養花過程中的真切感受,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養花的樂趣: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知識。

學習本組課文,要了解課文寫了哪些事情,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把自己的見解和同學們交流,有疑問和同學討論。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背誦自己喜歡的的段落,學習本課生字詞。

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作者敍事具體、清楚的表達方法。

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培養熱愛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三)學重點、難點:

1、重點是理解課文思想內容,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

2、難點是學習作者敍事具體、清楚的表達方法。

二、説教法

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説課稿《養花》: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這篇課文是圍繞“樂趣”這條主線展開的,因此,我擬定了以下教法:

(1)演示教學法。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抽象思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藉助於形象。因此,在教學時,讓學生看課件的畫面,縮短了學生與課文內容的距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變序教學法。根椐教材特點,不採用從段到到篇的程序教學,而是抓住“樂趣”這個詞,學生想學哪一部分就深入學習課文哪一部分。這樣能更好地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説學法

重視學生個體的參與,尊重學生的學習意願,我為本課確定的學法是:

(1)質疑探究法。學起于思,思源於疑。《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因此,學生可以圍繞養花“樂趣”進行提問。這樣不僅讓學生主動探究,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2)合作、討論法。根據教材特點,我引導學生圍繞“老舍先生從養花中得到了哪些樂趣“和“課文是怎樣把養花樂趣寫具體的”這兩個問題在小組內展開討論、交流。這不但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積極性,還將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並使用學生智力互補,實現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説流程

(一)複習導入,引出“樂趣”

談話: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養花》這篇課文,瞭解了課文的大體內容,知道了《養花》這篇課文主要寫什麼。這節課,你們還想知道什麼?(想知道養花的樂趣)這節課,我們就圍繞大家想知道的問題,進行探究學習。

(二)直奔重點,尋找“樂趣”

讀讀課文,想想老舍先生為什麼要養花,他從養花中得到了哪些樂趣。把不懂的地方記下來和老師、同學討論。

1、找出重點句,並引導學生討論:“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知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

(1)指名讀,你讀懂了什麼?

(2)這段文字有什麼特點?比較句子:

①這就是養花的樂趣

②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知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

(3)聽錄音,全班齊讀。

(4)誰還喜歡這段話,請你讀。

(5)老舍先生種的花很美,句子也寫得很美,老師也想讀這個句子,咱們一起讀好嗎?

(6)養花的確有很多樂趣,大家再來分享一下養花的樂趣,一齊讀這些句子。

2、感悟、朗讀重點句,使用學生懂得這句話從養花的“成果之樂、情趣之樂、意義之樂“這三方面寫養花的樂趣。

(三)探究重點,體會“樂趣”

談話:課文是怎樣把養花的“樂趣”寫具體的?請同學們找出有關句子,在小組裏討論、交流。

1、導讀表現“情趣之樂”的有關內容。

(1)自由讀課文,把有關“情趣之樂”的內容找出來。

(2)抓住“只要……就、照管、有益身心”等重點詞、句,體會“情趣之樂”。

2、導讀表現“成果之樂”有關內容。

(1)課文講養花的“成果之樂”,你是從哪裏體會出來的?

(2)自由讀,這讀邊想。

(3)班上交流。重點引導學生體會;送牛奶的.同志進門就誇“好香”……心裏自然特別喜歡。

①指名讀,你體會到了什麼?

②再指名讀,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麼?

③體會這句話的同學都站起來分享一下老舍先生的成果這之樂,一齊讀這些句子。

3、導讀表現“意義之樂”的有關內容。

(1)自由讀、邊讀邊找。

(2)小組交流:文中哪些地方是寫“意義之樂“的內容。

(3)重點引導體會: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

誰能用另一種表達方式表達出來呢?(原意不變)

4、把最能體現作者愛花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再抄下來。

(四)迴歸整體,深化“樂趣“

1、有感情的讀課文。

2、彙報學習本課後的收穫。如A、思想方面;B、寫作方面;c、有感情朗讀等。

(五)拓展延伸,實踐“樂趣”

通過讓學生去想,學寫方法,從而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和優秀文化的熱愛,激活學生的思維,創造性地運用語言。

老舍先生養花的樂趣這第麼多,請有養花經驗的同學説一説你養花的樂趣是什麼。

(六)總結全文

同學們,生活中的樂趣無處不在,我們應該像老舍先生那樣在生活中發現和培養生活的樂趣,我們將會受益匪淺。

國小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九冊第六單元《少年閏土》是一篇重新收錄在課本中的文章。從這次重新收錄中,我們可以看出,經典名篇所散發出來的魅力是叫讀者不可抗拒的。文章用舒緩、深情的語言,採用倒敍的方法,一開始就把所要介紹的人物介紹出來,然後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的特點,逐步回憶,依次敍述,一步一步地刻畫了一個知識豐富,聰明能幹,機智勇敢的海邊農村少年形象。但是由於這篇課文寫作的時間在上個世紀初,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內容上有一定的困難,再加上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距甚遠,這也增加了理解上的難度。老師在講述本課時,往往不敢放手,生怕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而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要關心個體差異和個同的學習需求,要保護好學牛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意識。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死認識到學生是有個體差異的,我們要求學生異口同聲的回答同一個問題,説同一個標準答案,這顯然沒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同樣也激發不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學生不僅沒有學到知識,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這種教學是得不償失的。那麼,自主、合作、探究就成為我們在課堂上應該新遵照的準則。如何做到這些呢,具體做法如下:

一、重研讀,創教學新路,

教學伊始,我設計了一個填空:()的少年閏士,開放的填空,給了學生開放的思維空間,激起了學生讀文的興趣和自信。為了避免教師多問多講,我只設計了一個貫穿全文的問題,“閏土是個什麼樣的孩子,你從哪裏知道的。這樣就改變了以往閲讀教學中面面俱到,串講串問的傳統做法。在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如何能夠讓學生既學得有興趣,他們的'討論又能做到有的放矢呢?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誰願意和老師一塊來學習呢?這個環節的設計能夠使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上做到互動互學,教師既能隨時瞭解學生的學習動態,也能及時調整他們學習的方向,既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也維護了學年的自尊心。在學生自主學習課文後通過交流,學生能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來感知教學內容,少年閏土的形象就在他們的腦海中凸現出來。我在對重點詞句的研讀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究--自己發現特點,尋找最能體現性格特點的地方,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讀思結合,動靜配合,在研究中獲得了成功的快樂,把學生真正當做了課凳上的主人。

二、重點撥亮思維過程。

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合作能探討出一些問題。但也有他們理解不到位的地方,這就需要老師在關鍵處一點,帶他們探究,這樣課堂就不流於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對字、詞、句、段的學習也落到了實處。例如在教授“啊,閏土的心早有無究無盡的稀奇的……高牆上的四角天空這句話的理解,正如學生所説的,有好幾個不太明白,又有些明白,這正是學生學習中的“憤排”狀態,需要點撥,在教學這種難點句子時,我在學生充分地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

1.無窮無盡的希奇事指哪些?

2.“我往常的朋友指誰?

3.高培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指什麼?學生聯繫起來想一想,結合上下文反覆誦讀,深入休會,學生讀得非常投入,在讚歎中凸現少年問土的形象,領悟少爺們的心聲,使學生真正感到其中隱藏的深刻內涵。

三、以演代講,以讀代講,提高課堂效率。

在教學“捕鳥”這一部分時,我讓學生上台演示,下面的同學分析演得好壞,在分析的過程中,學生必定會看書。從書中尋找他演得好壞的理由,這樣,學生就必須要認真讀書,縝密思考,他才能知道並講出別人表演得好壞,這樣不僅避免了單調的講解,學生也學得興趣盎然。在教學“刺猹這一部分時,我採用了以讀代講的方法,讓學生去給讀書的同學挑刺,“他哪裏讀得好,你為什麼讀得好或者“他哪裏讀得不好,為什麼?你覺得應該怎麼讀。這個挑刺的過程,不僅讓學生幫助別人理解了文章,同時也加深了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真正體現了白,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總之,由於新的課程標準剛出台不久,有許多精髓的內涵我們都還領會不深,在教學中難免會有偏頗,請同行和專家們指正。

國小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6

一、説內容: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八單元34課《小蝌蚪找媽媽》。

二、.説教材

《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是新課標人教版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34課,它以淺顯的文字生動的描寫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同時向學生敍述了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文章之所以被安排在第八單元裏,因為它體現了“我們身邊處處有科學,讓我們去探索,去發現”的教學理念。從教材編排看,課文中人物角色較多,語言生動趣味性強,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典型教材:從教材結構看,課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進行學法指導的最佳範例。同時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朗讀是閲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尤其低年級更應該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三、説目標

設計意圖:根據新課標大綱的要求,又結合文本的實際,我對本課制定以下重難點:

1、學生通過朗讀課文,小組交流,結合平常的識字方法,會認本課二類生字,會寫“有、在、什、麼”等六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3自然段。通過朗讀初步感知蝌蚪和青蛙的特點。

3、抓主線“找”,在找這個過程中,讓學生知道小蝌蚪變成青蛙的變化。同時告訴學生遇事要主動探究,學會禮貌待人。

4、通過對課文的朗讀及分角色朗讀,讓小朋友感受小蝌蚪找媽媽的心情。

四、重難點

設計意圖: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文本的實際,我對本課制定以下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八個字,會寫兩個字,有感情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告訴學生遇事主動探究。

五、説教法:

設計意圖: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朗讀課文,完成教學目標,我將採用以下教學策略。

1.情景再現策略。課堂上通過課件,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引領學生進入故事意境。2.合作學習策略。學生合作表演課文中具體情節和分角色朗讀達到深層體驗。

六、結合學情説學法。

新課標要求對低年級段的學生培養閲讀興趣,感受閲讀樂趣。本課有利於在閲讀中培養語感和想象力。所以我把本課的學習方法突出為“看.讀.品.演”。看,就是圖文對照,初步感受課文。讀,是通過朗讀,體驗情感。品,是品詞析句,積累運用。演,是創設情景進入角色。

閲讀教學過程是每個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閲讀實踐中不斷實現自我建構,學會閲讀,促進表達的過程。因此,我充分發揮了教材的示範作用,構建了“導撥讀訓式”教學模式,堅持以讀為基礎,讀訓相結合的方法,側重培養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的能力。

【知識鏈接】

設計意圖:通過知識鏈接,讓學生對青蛙進一步產生了解。

青蛙是雜食性動物,青蛙捕食大量田間害蟲,是對人類有益的動物。它不單單是害蟲的天敵,豐收的衞士,那熟悉而又悦耳的蛙鳴,其實就如同是大自然永遠彈奏不完的美妙音樂,是一首恬靜而又和諧的田野之歌。“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有蛙的叫聲農民就有播種的希望,有蛙聲就有收穫的喜悦和歡樂!

青蛙的本領

1、捉蟲能手。2、歌唱家。3、運動健將4、偽裝高手

七、教學過程:

結合本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的重難點和課堂改革的'要求,我制定了一下幾個環節:

【自主學習】

一、看拼音,寫詞語。

設計意圖:因為國小一年級最重視字詞的教學,所以在上第二課時前先對一類字進行鞏固、聯繫。

Shén me tiáo jiàn lāmiàn biàn dng

( ) ( ) ( ) ( )

二、我是記憶小能手。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環節,讓學生對上節課的知識有了回顧。

池塘裏有一羣小蝌蚪,()的腦袋,()的身子,甩着()的尾巴,()的游來游去。

三、我是一本小字典。(給漢字注拼音)

設計意圖:依據大綱的要求,國小一年級把字詞放為重點,所以我設計此題:

蝌()蚪()遊()什()麼()

青()蛙()鯉()魚()變()

【合作探究】

設計意圖:根據本課的要求、及重難點的編排,我在合作探究方面設計3個問題。

1、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請在課本里找出來,並用橫線畫出來)對於這個問題的提出,正好和學習目標相結合。也完成了教學目標。

2、通過個人讀、老師範讀、分角色朗讀等形式,感受小蝌蚪找媽媽的心情。這一點是個重點。新課標要求對低年級段的學生培養閲讀興趣,感受閲讀樂趣。本課有利於在閲讀中培養語感和想象力。

3、通過學生對合作探究的1、2小題的學習,充分讓學生知道一個道理:遇事要主動探究,學會禮貌待人。

【拓展延伸】:

在拓展延伸方面,是對本課的一個昇華,所以我設計一個口語交際:自己觀察一種小動物,並把他的生長過程描述出來。(可以向爸爸媽媽請教,也可以查資料)

【教師總結】

孩子們,今天我們通過學習這篇課文讓我們懂得了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同時我們又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遇到事情自己多觀察、多發現。

【課堂檢測】

1、簡單寫一下小蝌蚪變青蛙是我過程。

小蝌蚪先長出(),過了幾天長出(),又過了幾天(),最後()

2、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明白()的道理。

國小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7

一、依據課標説理念

“自主、合作、探究”是《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上,教師重在引導啟發,允許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夥伴,組成小組學習,説自己想説的,寫自己想寫的。既尊重了學生,又能發揮羣體學習的優勢,取長補短,在互議互評中提高口頭表達能力。整節課我都注意給學生自由的空間,激活學生思考、練筆的積極性,讓學生樂説、敢説、善説,有話可説。

二、聯繫實際説教材

這次習作是北師大版國小語文第十冊第三單元筆下生花《禮物》,它是課文和拓展閲讀的延伸。學生通過本單元兩篇主體課文和兩篇拓展閲讀的學習,在反覆誦讀中品味、感悟到人與人之間應該如何相處,學會互相欣賞、互相關心、互相體諒;能夠明白好禮物不在於價值高低,而在於是否能表達自己的心意,符合對方的需求。在此基礎上習作,旨在幫助學生進一步體驗與認識禮物不分輕重,只要付出真感情的都是好禮物。

新課標指出:現代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積極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同時又是不斷開放與生成的過程。教師應緊扣學生習作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寫作材料的準備過程以及對作文修改進行多角度、多層次、多目標評價,提高習作的能力。為此,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複習本單元內容,回顧交流接受或送出禮物的過程,激發學生寫禮物的慾望。

2.把事情的前因後果説明白。

3.通過互賞互評,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讓學生在互動中修改習作,分享經驗,進一步拓展思路,從而培養勇於交流、樂於欣賞、善於發現、精於提問、勤於修改的良好習作態度和敢於想象、説真話、吐真情的習作習慣。

三、靈活多樣説教法

為了創設一個良好的寫作氛圍,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寫作激情,圓滿的完成這次的教學任務,達到以上教學目標,我採取了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聊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2.循序漸進法:先説後寫,先賞後評,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注重形式多樣、方法靈活、氣氛活躍,以豐富學生的語言訓練。

3.分組合作法: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他們相互交流,暢所欲言,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四、主動參與説學法

為了讓學生“願意寫、有啥寫、能夠寫”,我採取以下學法:

1.自主學習法:老師儘量少講少説,給學生營造一個自由寬鬆的寫作氛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使寫作成為學生主動、創造性學習的過程。

2.互賞互評法:讓學生在小組中相互交流、相互評價,提升審美水平,增強表達能力。

五、情境互動説程序

如何達到預定的目標呢,突破重難點呢?我按如下程序進行教學。

(一)激情導入,揭示文題

盡人皆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內驅力。”本冊教材編排中也強調“習作指導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要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為此,我這樣導入新課:同學們,通過對本單元的學習,你有了哪些收穫?學生針對這個問題交流學習心得。如:有的同學説,禮物不是誘人的禮品,而是濃濃的情意;有的學生説,禮物不分貴賤,而在於是否出自內心,是否是其情感上最需要的。是呀,同學們説得多棒呀!説到禮物,同學們並不陌生每到節日或生日,同學們也一定會收到各種不同的禮物。老師也不例外,在剛剛過去的“三.八”婦女節老師也收到了班上同學送的禮物,有漂亮的鮮花、有自制的賀卡、有真摯的祝福……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禮物,包含着濃濃的情意,使老師不由自主的想起了一首小詩:禮物是一縷冬日的陽光,温暖了我們的心田;禮物是一絲柔柔的春風,吹走了心中的煩惱;禮物是一條涓涓的溪流,唱響了深情的讚歌;禮物更是一杯香醇的美酒,陶醉了我們的生活。這節課,我們就來聊聊“禮物”這個話題。這樣的情境創設,即讓學生對本單元的內容有一個整合,又自然而然的引入了作文課的主題,調動起了學生的創作激情。

(二)打開思路,有序練説

作文是“我手寫我心”。為此,我又創設了這樣的過渡語:每一份禮物都表達一份心意,每一份禮物往往都藏着一個動人的故事,首先咱們來聊聊你心中的關於禮物的故事。我讓學生聯繫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來談。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請你回憶一下,你曾經收到過什麼禮物?擁有是快樂的,付出更是美好的,你給誰送過什麼禮物?我先讓學生閉目沉思兩分鐘,然後同桌相互交流,接下來,指名在班級中交流,拓展學生的思維。對於這幾個問題,學生並不陌生,有的學生説在我生日時爸爸給我送過玩具;有的學生説在我取得好成績時媽媽送我喜歡看的圖書;還有的學生説在媽媽生日時我給媽媽送過鮮花等等。為了使學生的.思考更加深入,我又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有的禮物是我們可以看到的實實在在的東西,有的禮物看不見,卻需要我用心靈去感受,比如:一個鼓勵的掌聲、一句讚美的話語、一個燦爛的微笑、一個深情的擁抱等等,誰還曾送出過或接受過這樣的禮物?“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紛紛舉手發言,有的學生説,考試沒考好老師告訴我這次沒考好別灰心,只要努力下次一定能取得好成績,使我又鼓起了信心;有的學生説,我膽子小上課總不敢舉手發言,一次課堂上,我鼓起勇氣回答了老師的問題,同學們為我鼓掌……接下來,我又讓學生説説收到禮物或贈送禮物後的心情如何,並指名在班級中發言。隨着學生的交流,孩子的思維之門被打開了,為下一步的習作做好了鋪墊。

(三)行筆成文,自由習作作文課,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的訓練課,“寫”應當是整個設計的核心。所以,我還是以發展學生寫作能力為這節課的最終目標。因此,我趁勢利導,抓住契機、趁熱打鐵,讓孩子們把自己想説的寫在紙上,並特別強調注意寫的時候要把你如何接受禮物或贈送禮物的過程寫具體,特別是當時的內心感受寫清楚,還可以用上我們學過的倒敍、插敍的寫作方法。並儘量給他們創造一個安靜輕鬆氛圍,保證他們的思路不被打斷。

國小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8

《天馬》是我來學校後第一次説課,第一次總是那麼讓人難以忘懷,雖然不太規範,但畢竟是自己的處子秀。我想20年後再回憶那次説課,我會感歎,哦!原來我曾經是那麼稚嫩!

《天馬》是一篇説明文,作者從藝術價值、外形特點、名稱由來以及象徵意義四個方面介紹了作為中國旅遊圖形標誌的“天馬”。可以從説教材、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程序四個部分來説課。

一、 説教材

《天馬》一文生動地描繪了天馬的健美、奔放,進一步讓人領悟到天馬的藝術價值和藴含的象徵意義。文字簡短精煉,表現了設計者的巧妙構思和獨具匠心,讚揚了古代勞動人民卓越的創造才能。本課訓練重點確定為:

1、讀課文,展開想象,從天馬的外形特徵體會這件藝術品所表現的馬的健美、奔放。(知識目標)

2、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以解決問題開展閲讀進行學習。(能力目標)

3、理解天馬的象徵意義,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教學理念: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在讀中感悟説明文的特點,説明我們的目標具有可行性,切合學生實際。

學情分析:

我們的孩子大多是生活在南方,而馬和北方的草原緊密的聯繫在了一起,因此我們見到馬的機會很少,孩子們大多隻是聽過馬,但是還沒有見過馬。課文的生動描寫,會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同時,孩子們會在學習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重點:體會“馬踏飛燕”的奇特的藝術想象力,欣賞這件藝術品所表現的馬的健美、奔放。(國小高段的`學生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從心理學角度來説學生們心理上需要獲得更高的能力,這也是我們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原因)

難點:理解天馬所顯示的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卓越的創造才能,以及作為中國旅遊圖形標誌的象徵意義。(學生們往往會從字面上去理解,很難想到象徵意義,我們要培養學生理解文章的深層次的意思。)。

 二、 説教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充分體現16字:書聲琅琅、議論紛紛、**迭起、讀讀寫寫。針對以上教學思想,這節課主要選用自學探究式學習方法,採用多媒體、討論、展開想象等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這樣可以使教學達到最優化的效果)

教學準備:黑板、粉筆、圖片、多媒體課件。(四者可以有機的結合)

 三、 説學法

向學生傳授學法。讓學生會學是教學這節課的真正目的。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根據教材和學生認知水平,主要向學生滲透自學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讀書。通過學生的讀讀、議議、想想等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思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智慧。

四、 説教學程序

研究了教材,確定了教法和學法,可將本課劃分為

一、 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出示天馬圖片,學生欣賞,用話語引導。2板書課題“天馬“,學生齊讀。3提起馬,有什麼話想説(將吸引學生注意力和激發學生的興趣結合在一起)

二、 檢查預習,交流效果

1、互讀課文,檢查字音,課文是否讀通順了。2小組內交流,自己在預習中知道了什麼。3請學生自己説出哪些地方不明白(讓同桌小組交流、給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三、畫批,質疑,自主學習

1、請大家默讀課文,在書上寫出你的收穫和不懂的問題。2師生交流(目的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通過提問題,檢查學生會不會讀書。)

三、 解決問題,理解課文

1、旅遊局為什麼要把天馬作為中國旅遊的圖形標誌呢?

2、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寫了天馬的樣子?特別在哪裏?小組討論、交流展開想象,從天馬的外形特徵體會這件藝術品所表現的馬的健美、奔放。(想象是學習語文的一種重要方法,反覆朗讀,邊讀邊展開想象,使文字轉變成圖畫)

3、讀句子,體會加點的詞語“我們不敢肯定“在句中的作用,(感悟作者用詞的準確,語言的嚴謹)

4、小組討論,集體歸納交流。課文介紹天馬時按照從整體到部分的順序,使人一目瞭然,在表達上語言不但生動的而且嚴謹(本環節目的在於引導學生感悟説明的順序和文章的層次。)

 五、 總結拓展

1、在深入瞭解了這一古代傑出的藝術珍品之後,你最想説什麼?

2、創設情境,以導遊的身份向國際友人介紹中國旅遊圖形標誌。(這一環節的設計,創設旅遊情境,達到學以致用目的,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國小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一文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十冊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一箇中國孩子寫給聯合國祕書長加利先生的一封信。這封信首先表達了“我”和媽媽對加利先生的問候和深深的謝意;接着深情回憶“我”爸爸出征前後的情景,在悲痛中懷着自豪和崇敬,並表示要向爸爸學習,用生命扞衞和平;最後,呼籲國際社會一致行動起來,維護和平,制止戰爭!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和信中“我”的呼籲,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對和平的無比渴望;教學難點是認識“世界並不太平,不少地區還瀰漫着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着嬌嫩的‘和平之花’”,樹立維和的觀念。

二、説教法:

語文五年級下冊説課稿《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這是一篇書信體文章。信中飽含着一個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摯情感,它用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機聯繫起來。語言樸實,情感強烈,讀之催人淚下。但長期生活在和平環境中的孩子,較難體會這種情感,因此,我在教學時注重:

(一)運用遠程教育資源,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

首先是利用下載的圖片資源,為學生創設情境。因為學生們均來自農村,信息資源渠道狹窄、閉塞,對於世界局勢可謂是一無所知。教師把遠程教育資源經過選擇、整合、加工後再現情景,讓學生形象感知世界局勢,從內心深處先喚起他們對戰爭的憤恨和對和平的無比渴望之情。

其次,根據新課標理念、教材和學生實際,對現代遠程教育資源進行適當選用:利用圖片、數字等資料為學生提供鮮活的大量系統的事實資料,讓學生更具體地感受“世界並不太平”,罪惡的子彈還威脅着嬌嫩的“和平之花”,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更深切地感悟到作者的“失父之痛”,也更準確地理解“世界並不太平”,更易激發學生情感與作者達到共鳴,從而正確認識當今世界局勢,樹立維和觀念。

(二)引導學生多揣摩,從作者的失父之痛中體會和平之可貴。

教學中,通過學生讀文質疑,教師梳理出四個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特別是含義深刻的句子及信中“我”的呼籲重點理解體會、感悟交流。教學中還採用換位體驗:假如你是雷利,你會怎樣介紹爸爸?假如你是雷利,當看到爸爸的遺體躺在靈柩裏時,你的心情會怎樣?……從重點語句(如“失父之痛”的句子、“世界並不太平”的語句以及“對渴望和平的情感”的句子等)的揣摩、情感體驗中與作者的情感達到共鳴。

(三)加強指導多讀,讓學生在反覆地有感情地朗讀中體會情感。

當學生真摯情感急於表達時,讀書是最好的表達方法。教學中,指導學生多讀,尤其是重點語句,讓學生讀出感悟,讀出體會,讀出感情,讀出渴望,特別是“救救孩子們,要和平不要戰爭!”和“讓二十一世紀那已經能夠聽到的腳步聲為戰爭敲響喪鐘,讓明天的世界真正成為充滿陽光、鮮花和愛的人類家園!”等語句的朗讀,要達到本文情感的高潮。

三、説學法:

這篇課文的重難點語句較多,作者的情感學生從無體驗,他們對此難以理解。因此我設計這樣讓學生去學習:

(一)觀看圖片,進入情境。

要讓學生能體會作者情感,為他們創設一個催人淚下的.情景很有必要。學生通過觀看畫面,聽師解説,初步形成一種世界需要和平,不要戰爭的意識,也為課文的重點語句的理解學習打下了情感基礎。

(二)質疑解疑,理解感悟。

通過學生讀文質疑,抓住含義深刻的重點語句理解感悟(找句、勾畫、批註、體會、朗讀),並運用遠程教育資源補充大量的事實資料(圖片、數據等),讓學生從作者的字裏行間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作者的失父之痛、世界並不太平及渴望和平的感受,從而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進一步從內心深處強烈地樹立維和觀念。

(三)昇華情感,拓展練筆。

在深入感悟課文內容後,學生的情感達到高潮,除了從讀文中傾吐自己的感情外,還有千言萬語要傾訴,讓學生在《讓世界充滿愛》的音樂聲中,用一個詞、一句話、一個符號等盡情抒發自己此刻的心情,讓學生的情感一瀉千里,一吐為快,從而維和的信念更為堅定,並將化為今後的行動:如努力學習,掌握本領,做好反侵略戰爭的準備,或給戰亂地區的兒童獻愛心等。

(四)説教學程序:

在備課時,我認真鑽研教材,尋找了有關的遠程教育資源和教學資料,進行了一番思考分析之後,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書信的主要內容及重點詞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情感目標: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和對和平的無比渴望,從而樹立維和觀念。

(3)技能目標:讓學生結合遠程教育資源理解重點詞句和體會情感,以及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這樣,教學目標明確了,上課也就能有的放矢,較圓滿地完成預期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過程程序的設計上,環環相扣,步步深入(見教學步驟),儘量使課堂每一分鐘能得到合理運用,遠程教育資源的取捨、使用均要與教學內容相融合,使它們的配合使用盡量能達到天衣無縫,為教學過程服務,使課堂教學因此而生輝添彩,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五)説板書:

隨機抓住學生交流中出現的“閃光點”及時板書,使板書提綱列挈領,讓學生更好地把握課文的內容、重難點,起到引領、啟發等作用。

國小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0

一、説教材

《珍珠鳥》是第一冊第五單元的閲讀訓練課文。該單元教學是在第四單元"觀察反映生活——人和事"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觀察反映周圍景物的基本方法,培養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提高觀察反映生活的能力。該單元共有三篇課文,《百草園》寫童年趣事,側重於觀察自然景物;《螳螂捕蛇》是記述見聞的文言文,側重於敍事和狀物。而《珍珠鳥》主要記敍養鳥活動,着重描寫珍珠鳥害怕人到親近人的變化過程,側重於狀物。三篇文章各司一職,編者意圖明確。本文旨在培養學生狀物的寫作能力和觀察動物的實踐能力,明確觀察對寫景狀物、對反映生活情趣的重要意義。就其地位可言。如果説《百草園》旨在觀察自然景物,訓練靜態描寫,那麼《珍珠鳥>意在觀察動物,訓練動態描寫,併為後文《螳螂捕蛇》的狀物訓練奠定基礎,因此其地位可謂"承前啟後",不可或缺。對七年級同學來説,這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細品。

二、説目標

《珍珠鳥》一文作者以獨特的角度,新穎的立意,傳神細膩的描寫,準確生動的用詞,記敍了珍珠鳥由害怕人到親近人的變化過程,揭示了"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道理。根據單元教學要求,課文的特點,學生的實際,確定的教學目標為:

(1)瞭解觀察對描寫動物的意義和借物抒情的寫作方法。(2)初步學會觀察、描寫動物的基本方法,注意運用描寫動物的詞語。(3)感受"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義和感受人與自然、人與動物和諧發展的深刻意義。

教學重點確定為:理解體會課文描寫動物細膩人微、語言運用準確傳神的寫作特點。

教學難點為:"人之愛"和"鳥之愛"兩方面的結合,理解"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現實意義。

三、説教法

採用"情境教學法",也可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化,創設擬人化的童話情境,引導學生髮揮想像和創造性思維,來揣摩理解課文。童話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以人與鳥的對話為表現形式,語言親切清新,能激發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在學法指導上,指導學生觀察動物的外形(頭、頸、肢、尾、羽等組成部分),抓住對象的主要特徵,有順序地觀察;指導學生觀察動物的生活習性(即動態的發展過程),注意動詞運用要準確、傳神;指導學生觀察動物時發揮想像和聯想,加入作者自己的主觀感受,做到神形兼備,妙趣橫生。

四、説設計

1.導入新課。

導入設計要以"一石擊水"之勢,在課前極短的時間內抓住學生的心神,釋放學生的心智潛能可採用動畫情境導人新課,激發學生的想像力,給學生自讀課文產生積極的心理影響。如(聽錄音、看動畫)一對大珍珠鳥(夫婦)在森林搬家到城裏之前的一段對話,對話中充滿了對陌生世界的憧憬和對人類的畏懼。此法形象生動又不一味地拘泥於文本,體現了具有創新精神的閲讀教學理念。

2.感知教材。

精心利用教材,這是閲讀教學的軟肋。教師應將全盤講授變為

相機誘導,指點門徑,撥正迷津。點撥要點在要害,這要害就是文章的重點和難點,不要全盤托出,而要引導學生自求得之,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功效,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

(1)(珍珠鳥的介紹):主人對珍珠鳥的愛護表現在兩個方面:

①精心設置環境 ②不加干擾

歸納為"四不":不看、不管、不趕、不寫(板書)

(2)(主人的介紹):小珍珠鳥對我的`態度變化過程:

歸納:顯得怕人一漸漸膽大一已經放心一完全信賴

通過珍珠鳥和主人的自我介紹,學生由聽到的信息中歸納出要點,點撥形式不拘一格,行之有效。這樣形象感知全文,切合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因此課堂意趣橫生,高潮迭起,高效低耗,充滿活力。

3.討論質疑。

設計討論質疑這一環節,目的是深化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和認識。培養學生注意力,提高對事物的分析、比較、思辯能力。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曾説:"學校中求知識的目的,不在於知識的本身,而在於使學生自己獲得知識的方法。"只有積極思考、獨立探究、善於發現、敢於質疑,才能調動學生內在的動機潛力,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的討論,可從突破重難點人手,設計一些討論材料。如:

(1)設計表格讓學生在文中找詞語,互改互評,理解文中內容。

小鳥的變化

活動範圍

動作行為

神態描寫

顯得怕人

漸漸膽大

已經放心

完全信賴

(2)比較詞語,引導學生揣摩語言。比較優劣,培養學生語感,

注意用詞的準確傳神,養成賞品語言的習慣。

A 大鳥"伸"出小腦袋

小鳥"探"出小腦袋

B 幽深的叢林

幽靜的叢林

C 一個蓬鬆的球兒

一個鬆軟的球兒

(3)設計問題供學生討論:"有人説,這是一種怕人的鳥",此句的作用是什麼?談談你對文末最後一句的看法。你學習本文後,對觀察描寫動物有什麼啟示?

4.練習設計。

設計彈性選擇型作業,有利於不同程度的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需要,在有限範圍之內自由選擇,充分釋放自己的潛能,必然會提高學生作業的興趣和學習的效率。因此,作業作為教與學的重要中介,也是培養學生主體性和創造性的絕好環節。

設計形式多樣、角度多變、內容多元的作業,有利於調動學生手、腦、耳、目、口等器官,不僅使觀察、思考、想像、記憶等智力因素得到鍛鍊,而且使興趣、情感、意志、習慣、方法等非智力因素也得以長足進步,真正實現作業在課堂教學中承前啟後、承上啟下的作用,這是機械重複的"題海戰術"所不能比擬的。

5.板書設計。

(1)養鳥的過程:我的愛護:不看、不管、不趕、不寫

鳥的變化:顯得怕人一漸漸膽大一已經放心一完全信賴

(2)作者感受: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3)寫作啟示:A.抓住特徵

B.動態描寫

C.想像感受

板書設計力求簡明扼要、綱舉目張、巧妙妥帖,這既抓住課文精要,又便於學生記憶,一目瞭然。

第三處寫作啟示由學生自己歸納書寫,則更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