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大一心理學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一心理學心得體會,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一心理學心得體會

大一心理學心得體會1

心理學,一個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詞.聯合國衞生組織指出:_世紀困擾人類的不是環境問題,不是資源問題,也不是恐怖主義,而是來自於人類心理的問題.諸如情結的煩悶,學業與工作的壓力,孩子厭學,感情困惑等等,這些因素都會引發憂鬱,失眠,焦慮或者其它現代文明病.這一組數據,不僅讓人咋舌,更讓人不得不證實當今的社會問題.可以説,如何讓自己浮躁的心態,歸於平靜,如何放鬆自己,關注心理健康,已成為_世紀重要的社會的新課題.

一:學習心理學的動機

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隨着社會生活的不斷變化,市場經濟的加速運行,完全打破了幾十年來人們在傳統落後的計劃經濟體制中形成的思維定式.當突然直面一個激烈競爭,快速變化的市場經濟新模式,我們會深刻的感受到多年來積累的知識,能力,經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條件一夜之間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學習工作,生產關係的矛盾,衝突,經常困擾着人們健康的心靈,嚴重影響其學業和事業的成功.

偶然得知,徐清照老師的連線心理工作坊,便慕名前往,與此感受到了與眾不同的教學氛圍,很受鼓舞.説心裏話,在學習《心理學》之前,我對此學科的理解幾乎是片面的,瑣碎的但,當我從參加第一堂心理學開始,對心理學就漸漸地有了一個清晰的概念,更加加深了我對此學科的濃厚的興趣.通過徐清照老師的講解,我逐步懂得了〝世上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而在每個人的身上,也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猶如熟睡的巨人,就等我們去喚醒他.〞

二:心理學中的〝人格〞

所謂人格是指一個人的整體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傾向性,穩定性的心理特點的總和,包括氣質,性格,興趣,信念和能力等.心理諮詢師應當具備的人格條件又包含哪些內容呢?

1.心理相對健康

心理諮詢師是通過自己的行為來引導來訪者的,所以他的健康水平至少要高於他的來訪者.雖然心理諮詢師本身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慾,會像其他人一樣希望得到愛,希望被接受,被承認,被肯定,渴望安全感等等,但他必須有能力在諮詢關係以外求得這些慾望的滿足,以保證有效地完成心理諮詢師這一社會角色的任務,不致引起角色緊張.心理諮詢師也會在生活中和他的大多數來訪者,在相同的社會環境裏,遇到各種生活難題,也會出現心理矛盾和衝突,但他可以保持相對的心理平衡,而且能在諮詢關係以外來解決他的心理矛盾和衝突,不至於因為個人的問題干擾諮詢工作.一個合格的心理諮詢師應當是一個愉快的,熱愛生活的,有良好適應能力的人.要得到來訪者的信任,諮詢師自己必須願意不斷成長,並且在生活中不懈奮鬥.那些情緒不穩定,經常處於心理衝突狀態而不能自我平衡的人,是很難勝任心理諮詢工作的

2.樂於助人

只有樂於助人的'人才能在諮詢關係中給來訪者以温暖,才能創造一個安全,融洽的氣氛,接受來訪者各種正性和負性的情緒,從而進入來訪者的內心世界.〝樂於助人〞説起來容易,但並非任何人時刻都可以做到.那些只關心自己,自私自利,或者性格孤僻,寡言少語,缺乏熱情的人,也是難以勝任心理諮詢工作的

3.責任心強

心理諮詢師既要耐性傾聽來訪者的敍述,集中精力不分心,使來訪者感

到自己被關注,也要能誠懇坦率地和來訪者談心,取得他們的信任,使他們願意暴露內心的痛楚和祕密.工作馬虎,三心二意,性情急躁,不負責任在諮詢工作中都是要不得的

以上這些人格條件是在先天素質基礎上和環境的長期影響下形成的,是相對穩定的心理特點,不是光靠學習理論知識就可以獲得的因此,從事心理諮詢工作的人,要想很好地勝任這項工作,應先檢驗自己的人格條件.

三. 完善的知識機構

做好心理諮詢工作要有必備的理論知識.心理諮詢不是僅僅依靠良好願望,滿腔熱情和一般常識來安慰,勸説那些處於困境的來訪者或鼓勵心理病人跟疾病鬥爭.有時,廉價的安慰反而會引起來訪者的不解,反感和阻抗.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是科學工作,要用科學的諮詢知識和技巧來幫助來訪者,使他們認識困擾着他們真正的原因,改正或放棄適應不良的行為,使心理成熟起來. 只有將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結合起來,才能理解來訪者的困難是怎樣形成的,矛盾和衝突的根源何在,他們心理症狀的真正意義是什麼,用什麼防禦手段來對付內心衝突等一系列問題,然後才談得上有針對性地協助來訪者分析問題,並引導其走出困境,促進人格成長.

四 熟練的諮詢技巧

心理諮詢的理論知識和技巧是可以學到的除了從書本上學習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地向來訪者學習,不斷地總結經驗.上面所説的職業道德,人格條件,知識條件和技巧條件都很重要,不能互相代替.正如卡瓦鈉所説:一個好的心理諮詢師應當是個人品質,學術知識和助人技巧的結合.

五 粗淺體會

首先選擇心理學,就是為了想幫助更多有需要幫助的人,因此,更有必要把自己做好,才能達到更加好的狀態.

第二就是學會了換位思考,在寫心理學論文的時候,瞭解了許多關於治療的方法,然而,對我影響最大,最有啟發的就是要學會換位思考,也在生活中適時地應用,更加設身處地地為他人着想,那麼個人就可以更加平靜客觀地看待事情,看清事情的真相,更加學會了寬容.

大一心理學心得體會2

北京師範大學大一新生剛入學,心理諮詢中心的紀宏教授就給他們講了一堂心理課,據統計,新生中會有24%左右出現心理問題。

在心理課上,紀宏教授現場提了一個問題:你想象中的大學宿舍是什麼樣的?一名女生回答説:應該很寬敞,很舒適,有浴室和衞生間。女生的回答贏得一陣贊同的.掌聲。在課後紀宏教授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大學生活對於他們來説是完全陌生的,現實情況和他們的想象有出入,其中有一部分學生在適應新環境中會有困難,有一些坎兒邁不過去就會成為心理問題。

北京師範大學連續幾年對本校新生都做了心理測試,統計結果表明,新生的心理問題集中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生活自理能力差,紀宏教授曾接待了一個哭着來心理諮詢中心諮詢的男生,他所遇到的困難都是生活方面的,不會洗衣服,甚至不會買飯,生活上的事把他搞得手忙腳亂,他説他感到很自卑。這是典型的由於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而導致的心理問題。

二是心理承受能力差,自己從國小到高中都是班裏的佼佼者,進入大學後一下子排不上號了,也不被老師和同學看中了,心理上難以接受。三是在人際交往方面,處理不好同學之間的關係,尤其是那些從沒有過過集體生活的學生,總是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像打水、吃飯、睡覺這類的小事都處理不好,與同學之間相處不融洽。

紀宏教授説:針對現在大學新生心理問題多的現象,應從最基本的地方下手抓,首先改變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現狀,增加對獨生子女的挫折教育和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其次,在中國小教育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大一心理學心得體會3

在上大學前就聽説大學要開設心理健康科,於是我就一直在猜測,心理課究竟是怎樣的,是不是老師會給我們講有關心理學的知識呢,是不是社會心理學、職場心理學這一類聽起來很精深的課程呢?帶着這樣的疑問,我上了第一次心理健康課。四個班的同學們一起在一個大階梯教室裏上課,氣氛跟高中的時候很不一樣,教室裏迴響着老師擴音器的聲音,感覺上課的氣氛比高中要輕鬆很多。同學們對這門課程都不瞭解,但是在老師生動的講授下,教室裏變得很活躍,同學們都很激動,積極的討論起來。老師跟我們講了很多心理學上的有趣知識,比如情商的高低和智商的高低對人以後的發展的影響大小。

心理健康課與大學生活也息息相干,比如談到的大學生宿舍關係,現在現代飛速發展的社會中顯現了越來越多的問題,比如大學宿舍裏寢室之間同學們的人際關係對於很多人來説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比如現在很多大學生是獨生子女,在家裏被嬌生慣養,從沒做過粗活,家裏的人都圍着他轉,説白了就像小皇帝一樣,到了大學以後,在宿舍裏沒人圍着他轉沒人聽他指揮,沒有人幫他做任何事,這個重大的轉變就會使他突然變得很不適應,而這時候心理的調解就十分的重要。有的人在國中高中的時候一直是學校裏的好學生,老師眼裏的寶,天天被老師誇獎着,被同學敬慕着,難免會心高氣傲,自大起來,覺得自己跟別人不在一個層面上,自己就是要高人一等,瞧不起他人,然而上了大學之後,發覺沒有人崇拜自己了,沒有一羣人來仰望自己了,心裏的落差不是一點點,而在宿舍裏還是自認為高人一等,一副不屑與別人為伍的模樣,久而久之就被大家疏遠了,如果再加點兒壞脾氣,就會被大家排擠,日子就沒那麼好過了。宿舍裏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生活習慣的差異。宿舍的室友都是天南地北聚到一塊兒的,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不一樣,有的人一個月不洗澡,有的人每天半夜煲電話粥,有的人特別自私,一點兒東西都不讓別人碰......這些久而久之都會成為引發矛盾的導火索,但其實只要站在別人的角度,用為別人着想的方式,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大學其實是個小型的社會,每一個人在大學的生活就是在模擬着以後走入社會的生活,在大學處理好人際關係是以後走入社會能夠如魚得水的基礎,也是在走進社會之條件前的演練,所以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於我們來説是十分重要的。

老師還給我們介紹了現代的“微表情”知識。微表情是指人在極短的時間內所作出的表情,這個表情反應了人的真實情緒,但是一樣人不容易捕捉,而這個微表情多用在刑偵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通過微表情我們也能夠知曉對方的真實情緒,有利於雙方的溝通和真實的交換。

心理健康課讓我學到了很多,人處在社會當中會有各種各樣的曲折需要經歷,有的人從此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在打擊之後變得更強,有的人永久悲觀,所以他一事無成,而有的人在每次挫折之後都暗示自己“我能行”,所以他終將成功。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的樂觀的態度,才會將你引向成功。

大一心理學心得體會4

幸福感是指令你感到連續愉悦的、穩固的幸福感覺,是指人們生活中意和高頻率愉快、低頻率的不愉快。只有“滿足常樂”的心態,才能獲得較高的幸福感。

談到幸福,人們總是會自然而然地把幸福和金錢聯繫起來,認為金錢的多少決定着幸福的程度。大多人認為金錢可以滿足人的各種願望,因此願望獲得滿足時,人就會出現出幸福的感受。當一個人窮的時候,能吃一頓美食或者具有一件新衣服,都會出現出幸福感,而當他有了錢,這兩個要求輕易獲得了滿足,他就再也找不回那種幸福感了。

人的願望是個無底洞,即便佔有了全部世界也沒法得到滿足,所以説金錢和幸福不成正比,而且也有許多東西是無價的,即便具有再多的金錢也是買不到的。

再者,幸福是源於個人內心的感受,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不同。我覺得幸福感包括中意感、快樂感和價值感。對我們已經具有的感到中意,從而會獲得快樂的感覺,繼而可以感覺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我們每個人都具有幸福:例如具有一個貼心的朋友是一種幸福,具有一個和諧的家是一種幸福,具有一個温順的愛人是一種幸福……也許我們不可以在每個方面都有幸福,但是在某一個方面我們一定是幸福的。只要我們把心放寬,對自己的.那一點小小的幸福感到滿足,我們一定會是快樂的。在我們被朋友,家人或是愛人需要的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是成心義的。

曾經有人提出幸福生活的八大原則:失去學會忘記,得到不忘珍愛;有閒不如有錢,有錢更要有閒;小獎不如不獎,小罰不如不罰;好事分開分享,壞事一起忍受;好事力求變動,壞事力求靜止;好事儘量早説,壞事儘量晚説;好事力求無擇,壞事力求有擇;小中之大,不如大中之小。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有人會覺得上帝不公平,為何會有人很富有而有人很貧困,有人很美麗而有人很醜陋?可是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時候卻為你開啟一扇窗。所以上帝對每個人應當是公平的。有的人有錢卻不幸福,有的人貧困卻很幸福;有的人具有美貌卻不幸福,有的人雖然長得不是太美卻活的很幸福。只要我們做到真誠待人,努力奮鬥,有明確的目標,能與別人友好的相處,我們就會幸福美滿。

最後慶祝所有的人都可以生活得幸福快樂,實現人生的價值。

大一心理學心得體會5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還以為自己很年輕的我,今年恰好到了不惑之年,回首近二十的工作經歷,聯繫這次的職業心態塑造培訓,領會頗多。這麼多年來,從來沒想過什麼職業心態,也沒有對職業心態這個詞,做過什麼研究,一直以來就是用認真的態度來對待工作。這次的學習,才知道好的職業心態是營養品,會滋養我們的人生。積存小自信,成績大雄心,積存小成績,成績大事業。下面是我的一點心得,和大家分享:

一、從國企到私企,總結這些工作體會,我認為不應當以個人喜好或心情作為是否好好工作的標準。要想獲得自己的成功就要以一種能夠被職場環境所認可的、積極向上的心態來面對。我們改變不了大環境,就要改變自己去適應環境。二、遇到沒成績的工作,遇到有難度的工作,遇到有挑戰的工作,遇到要得罪人的工作我們是繞過去還是迎難而上,我認為這就是一種決定你是否會成功的心態,雖然我們不是老闆,但是我們是為自己工作,每一項工作都是一次積存體會的機會,人生的機遇都是給有準備的人,當你有了足夠的體會積存,你才有可能接受更高的工作。

三、用積極和感恩的心去看待我們的工作,由於老闆的投資,才有了這個企業,由於這個企業才有了我們展現自己的舞台,沒有企業給我們的這個舞台,沒有領導安排的這些有壓力的工作,我們永久不會知道自己還有多大的潛力,也永久體會不到成功的樂趣。我特別愛好一句話“酷愛是最好的老師”,你只有愛好你的工作,你才願意付出努力。

四、用雙贏和檢討的心看待我們的團隊,“鑫華的團隊是高效的,鑫華的團隊是優秀的”只有建立這個意識,只有放低自己的`姿勢,以空杯的心態去學習去請教,我們才會獲得企業的成功,才會獲得個人的成功,我們要建立“企業和員工”福禍相依的意識,沒有企業就沒有了工作的機會,只有企業強大才會有個人的利益。

五、服從和行動的心態,應當是現階段也是很多企業都面臨的困難,服從不是被動的實行,而是在知道領導命令的基礎上,去延伸去摸索然後拿出最切實可行的行動,沒有理論聯繫實際的工作,就沒有落腳點,就沒有辦法實行,每項制度的推行都需要不斷的改進、補充和完善。

六、很多領導現在都強調不看進程看結果,進程是曲折的,結果卻只有一個,那就是到達了領導命令的成效。中層管理人員決定公司決策層意圖的實行成效,好的公司一定有一個高效、團結、積極、自信的中層管理團隊。

大一心理學心得體會6

我們學校楊婷老師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記得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過:“幼年的生活是最主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主要的教育。”那麼對於孩子來説,教育意味着什麼呢?首先意味着讓他們從現在就感覺自己是一個快樂的小天使,感受到生活的樂趣,感受到人生的快樂。需要解釋一下,這個“快樂”顯然不是主要指吃得好,穿得好,也不僅僅指將來長大成人後謀得一份好職業以便過上好日子,而是指孩子在受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能充分體驗到思考的快樂,求知的快樂,創造的快樂,成功的快樂,而且還要充分體驗到來自純真友誼的快樂,來自集體温暖的快樂,來自野外嬉戲的快樂,來自快樂的天性被縱情釋放,青春的激情被縱然揮灑的快樂……

誇美紐斯説過這樣一句話:“教師要讓兒童在沒有毆打,沒有暴力,沒有厭惡的氣氛中,總之在和藹可親和愉快的氣氛中喝下科學的飲料。”這不正説明我們要讓孩子感到生活和學習的快樂嗎?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感到生活和學習的快樂呢?

快樂不是那麼簡單啊!由於周圍環境的壓力,人為的壓制和其它原因,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是快樂的。實踐證明:快樂的孩子自尊、樂觀、自我控制力強。作為一個班主任我希望我帶的班級的孩子是快樂的。

快樂雖然對每個成人來説都是不一樣的體驗,對孩子來説卻是大同小異。他們會因為老師的一聲讚揚而快樂,會為了獲得一顆五角星而快樂。但是我們在教育中常常會忽略很多:孩子吵了、孩子哭了、孩子皮了……這些都是我們生氣的理由,是我們發怒的導火線。面對各式各樣的孩子,我們有太多的藉口為自己的粗暴辯解。有時還會有這樣的想法:如果從孩子的心理出發,一切為了孩子的快樂而設想,還不如天天帶孩子去遊樂場。

在教育孩子時,鼓勵孩子多交朋友,並與他人融洽相處。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向幼兒滲透、灌輸“好孩子要常常想到別人的需要”的思想,介紹一些對社會作出過貢獻的人物。讓孩子在實踐中加深感受他人的情感體驗,加深理解關心他人行為的意義。讓孩子學會設身處地體驗別人的'思想情感。並教給孩子關心他人的一些做法。提醒幼兒在別人遇到困難時,應伸出援助之手。及時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從而體驗關心他人的快樂。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使這種行為得到鞏固和發揚。

讓孩子在完成學習、勞動任務中,或在遊戲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歡樂,如:讓值日生整理圖書、排放桌椅等等,讓孩子的生活得到充實,在完成各種任務的過程中會獲得滿足和愉快。

當然,在教育孩子時,允許孩子犯“錯誤”。孩子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是在不斷地嘗試中學習和成長的,嘗試就免不了犯錯誤。孩子可以從錯誤中認識這個世界,瞭解這個世界。可以看出,這些“錯誤”一般都是由於孩子缺少生活經驗和缺乏知識的緣故,我們不但不能要求孩子不出錯,還要認識到出現錯誤是孩子積累知識的必由之路。對於孩子出現的這樣那樣的“錯誤”,我們要認真分析,充分理解,以科學的方法和寬容的心態對待孩子,讓他們在寬鬆的環境下無拘無束地認知、探索、創造這個世界。在享受快樂的同時吸收知識的養料,在成長的年輪上輕輕鬆鬆地,快快樂樂地度過燦爛的童年歲月,踏着快樂的節拍去創造快樂的未來生活。

在新的世紀裏。我們教師要努力跟上時代的步伐,必須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去塑造今天的孩子,讓孩子在“快樂中學會快樂”,快樂每一天。

大一心理學心得體會7

有的時候比照個人經歷覺得這些理論真的是很有道理的,並非故弄玄虛,也更加感受了心理學的魅力。蔡老師的課堂全部進程基本上都在笑,感覺全部人輕鬆了很多,不僅緩解了我們在上完專業課後的壓抑,還學到了很多東西。

經過對心理學與生活課程的學習之後,我逐漸發覺想要了解自己其實並不難,除了要做一個冷靜的現實主義者,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如何調劑自己的心態。在漸漸瞭解自己之後,我發覺自己以前總是在怨天尤人,不僅如此,還愛好把一件小事推敲的很複雜。但是現在我發覺所學習的心理學與生活的知識在我腦中結成了一張大網,活生生的經歷時時接受着理論的檢驗。我瞭解了,我不怨了。我學會了忍受,學會了寬容。

通過心理學與生活的學習,我的性情、為人處事的方式,乃至價值觀都產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學會如何去關心他人,處理事情時開始推敲的周到了些。逐漸開始視察、知道朋友的心理,情緒上的變化,併力所能及的給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導,和言語上的安慰,以緩解輕度的心理上的問題,也許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從小的行動的改變,可以看到心理學與生活課程對我的影響。可以絕不誇張的説心理學的學習使我不管從文化知識上,還是從自身修養上我都進步了很多,在這個進程中,我也在不斷地成長着。

心理學與生活不僅讓我瞭解了許多心理特點,也讓我掌控瞭如何正確對待周圍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學會了自我調劑,失意的時候,悲傷的時候,我會不經意地想起在課堂上為我們講催眠術的蔡老師,使我終於明白了“快樂其實很簡單”。只要我們放開胸襟,包容這個世界,我們的生活會很超然,成功也會不求而遇的。

雖然心理學與生活的課程已經終止了,它帶給我的收穫真的很多,但我還是覺得還有很多很多的東西想去了解和領會。如前,開始有點小後悔為何當時沒有挑選心理學專業。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想多點了解一些關於心理學的'專業知識,深入學習現代心理學,瞭解心理學的發展史,學習一些團體活動的知識,通過在參加活動課的進程中體會人生的知識。我想掌控更多的心理學方法,認識自己和他人,提高自己和幫助他人的能力。期望老師能在心理學與生活的課程中多講一些關於心理諮詢與心理醫治的知識。當今社會,在物質得到滿足的情形下,如何讓自己浮躁的心態,歸於安靜,如何放鬆自己,尋覓心理的健康與和諧,已成為現代社會重要的新課題。

有人説,快樂,對大多數人來説,已成為遙不可及的夢。其實不然,一個人要快樂是誰也禁止不了的,快樂的因子是每一個人都有的,關鍵在於你自己想不想快樂,當遇到心煩的事時候,樂觀一點,大膽一點,博學一點,那快樂就在你身邊。由於心理學與生活的價值就是讓世界充滿快樂!

大一心理學心得體會8

幸福感是指令你感到持續愉悦的穩定的幸福感覺,是指人們生活滿意和高頻率愉快.低頻率的不愉快.只有〝知足常樂〞的心態,才能獲得較高的幸福感. 談到幸福,人們總是會自然而然地把幸福和金錢聯繫起來,認為金錢的多少決定着幸福的程度.大多人認為金錢可以滿足人的各種慾望,因此慾望獲得滿足時,人就會湧現出幸福的感受.當一個人窮的時候,能吃一頓美食或者擁有一件新衣服,都會湧現出幸福感,而當他有了錢,這兩個要求輕易獲得了滿足,他就再也找不回那種幸福感了.

人的慾望是個無底洞,即使佔有了整個世界也無法得到滿足,所以説金錢和幸福不成正比,而且也有許多東西是無價的,即使擁有再多的金錢也是買不到的 再者,幸福是源於個人內心的感受,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不同.我覺得幸福感包括滿意感.快樂感和價值感.對我們已經擁有的感到滿意,從而會獲得快樂的感覺,繼而可以感覺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幸福:例如擁有一個貼心的朋友是一種幸福,擁有一個和諧的家是一種幸福,擁有一個温柔的愛人是一種幸福……也許我們不可以在每個方面都有幸福,但是在某一個方面我們一定是幸福的只要我們把心放寬,對自己的那一點小小的幸福感到滿足,我們一定會是快樂的在我們被朋友,家人或是愛人需要的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是有意義的

曾經有人提出幸福生活的八大原則:失去學會忘記,得到不忘珍惜;有閒不如有錢,有錢更要有閒;小獎不如不獎,小罰不如不罰;好事分開分享,壞事一起忍受;好事力求變動,壞事力求靜止;好事儘量早説,壞事儘量晚説;好事力求無擇,壞事力求有擇;小中之大,不如大中之小.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有人會覺得上帝不公平,為什麼會有人很富有而有人很貧窮,有人很美麗而有人很醜陋?可是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時候卻為你開啟一扇窗.所以上帝對每個人應該是公平的有的`人有錢卻不幸福,有的人貧窮卻很幸福;有的人擁有美貌卻不幸福,有的人雖然長得不是太美卻活的很幸福.只要我們做到真誠待人,努力奮鬥,有明確的目標,能與別人友好的相處,我們就會幸福美滿. 最後祝願所有的人都可以生活得幸福快樂,實現人生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