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課改培訓心得15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課改培訓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課改培訓心得15篇

課改培訓心得1

公司組織兩天的拓展培訓活動,是我人生中難忘但又充滿意義的兩天。本次團體拓展活動讓我體會到人生處處是課堂、它給我帶來了一筆精神上的財富。同時讓我覺得能處於這樣一個優秀而有默契的團隊中感到自豪和榮幸。

“團隊合作,突破自我、開拓創新”是整個拓展培訓的主旋律,通過一系列實踐活動讓我清晰且深刻意識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及自身潛力潛在的無限可能性。下面是我在這次拓展培訓中的心得體會:

1、無論生活還是工作,學會傾聽和溝通,是建立一個良好氛圍的必要條件,聽懂了才能做好;

2、在做人、做事方面,要時刻謹記“盯緊上家,做好自己,方便下家”,學習別人的優點,堅持自己優秀的品質,在合適的時候幫助後來者;

3、工作及人生,都需要有目標、計劃,在計劃有可行性的前提下,去做好,用心努力去完成執行力;

4、遇事別否定,只要不斷的`相信自己能做好,事情能做成功,那麼成功的概率就大增,接下來就是思考“該怎麼辦?”去把事情做下去;

5、人的慾望是跟隨一生的,不要在乎能有多少錢,而是要去在意生活品質及自身的不斷提高與發展,平台不一樣了,人的羈絆也會不一樣。

在接下來的工作和生活中,應當謹記這幾天培訓所學到的東西,活學活用,做好自己,多聽、多想、多做、更要多支持身邊的領導,當我們的工作沒做好時、當我們做錯事時、領導替我們頂着壓力,承擔責任。

最後,感謝公司及各位領導給予我這次拓展培訓學習的機會,讓我去更好的認識自我的不足,並勇於“突破自我、創新”,希望接下來的日子裏,能有更多的培訓機會。

課改培訓心得2

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於講授知識,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悦,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學。因此,教學設計要促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於最佳狀態,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幾年來,在課程改革的實施進程中,越來越深切的感受到課程改革的推行確實對我們的學生受益非淺,對我們的教師更是一次全新的洗禮,師生同舟共濟,共同發展,充分地實現了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但也碰到了不少的麻煩,不少的困惑,下面我談一談我們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教學方式的轉變。新課程教材內容已經改變了知識的呈現形式,這是一大亮點,那麼教師如何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遵循兒童的認知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對新知識有親近感,學習方式變得多樣化和個性化呢?我們在教學中注重讓數學走向生活,讓生活走進課堂,這樣將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聯繫起來,使學習真正服務於學生的成長,根據知識特點的不同,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兩位數加兩位數第一課時,教材給學生提供的超市買玩具的情景是學生一般都經歷過的,容易從中提出數學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也便於調動生活經驗解決問題,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和寬鬆的氛圍,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根據同學的意見進行必要的反思,從而選擇合理的、適合自己的口算方法。課堂教學中,教師更關注了知識過程的呈現,探究性的學習、合作性的研究更多地出現了,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如何計算,而是讓學生自己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計算方法。這些設計使數學學習擺脱了機械乏味技能訓練,讓學習的過程充滿探索和思考,對知識的應用也變得靈活。通過教學方式的轉變,設立了相應的情景教學環境,學生不僅能夠在讀中學,玩中學,做中學,聽中學,在思考中學習,在遊戲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而且獲得了學習中的樂趣和自身全面、和諧的發展機會。

二、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積極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變學生從前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加強學科之間的有機聯繫,摒棄過分強調學科本位的思想,更加註重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三、評價方法的轉變。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這不僅是評價體系的變革,更重要的是評價理念、評價方法與手段以及評價實施過程的轉變。新課程要求評價注重過程,強調多元化的評價方法。變重結果評價為重過程評價的好處還在於:引導學生對自己和他人有“盡力則行”的要求和評價,既承認個人的侷限又能表現自己的能力。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別人,因為努力是每一個願意做的人都可以做到的,而某種結果卻不是我們努了力就可以得到的。變重結果評價為重過程評價的好處還在於:充分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尊重學生在不同的生活經驗基礎上獲得不同的心理髮展水平,淡化“區分”,突出“轉變”,追求每個學生在原有心理髮展水平上的進步和發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發展,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診斷學生成長中的問題,從而發揮評價的改進與激勵功能。正如美國著名教育評價學專家斯塔弗賓所言:“評價的目的不在證明,而在改進。”運用這些方法,才能全面、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的發展,更清晰、更準確地描述學生的現狀和進步。

四、師生關係的轉變。新課程標準認為學生是數學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生的發展是數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所以在課堂上,我們注重激發學生回答的慾望,讓他們有充分發表自己看法和真實想法的機會,倡導教學民主,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營造同學之間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創造有利的條件。

五、新課改對家庭教育的要求更高了。我們是農村國小,加上家長對新教材不熟悉,甚至有的家長對學生的學習不聞不問,即使過問,頂多關注分數,根本不懂得什麼叫能力,不懂得什麼叫“減負增效”,給教學帶來了困難。

六、新課改在課時安排上更緊了。新課程方案的課時數有了很大的變化,象三年級每週只有四課時,對於優生來説,問題不大,尖子將更尖,教材的.編排有利於他們發展思維,拓寬思路,但對差生而言,差生更差,教師有時為了幾個差生通常要費好幾倍的時間,但是還是跟不上趟,而每天課表又都安排的滿滿的,學生在校時間又嚴格控制,這樣就成了一對矛盾,迫於進度的要求,又不得不開新課,這個知識還未掌握,下一個知識又來了,簡直是應接不暇,最後就達到了雲裏霧裏,糊里糊塗的境界,基礎知識掌握不牢,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新課程要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的機會相對多了,班級名額多,動手機會多,組織教學難了,讓學生多活動,擔心教學任務完不成,因為一週只有四節課,不讓學生自主探究吧,又與新課程相違背,現在每學期市局要調研,平時學校要檢查,也許是我們太在意結果吧。

七、新課改對教師課堂調控更難了。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把時間還給學生,把課堂的空間還給學生,強調讓學生“動”起來,可當學生真的“動”起來以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學生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常常一發難收,課堂紀律,難於控制。學生分小組活動,合作探究,這鍛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教師也成為小組討論的一員,參與其中,並對小組學習的過程做必要的指導,同時關注討論的進程,瞭解各組討論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及時點撥,適時調控。但問題又來了,目前教學班人數多,學生分組六人一組,一個班要分八組以上,四人一組要分十二組以上,活動中教師照顧不全,有些不自覺的學生就把活動時間變成聊天時間了,教師的輔導引導作用就起不到了,難以實現關注每一個學生。

八、新課改對課前準備更復雜了。為了實現《標準》所提出的課程目標,所有數學知識的學習,都力求從學生實際出發,以他們熟悉或感興趣的問題情境引入學習主題,並展開數學探究。因此教科書中創設了豐富的問題情境,引用了許多真實的數據、圖片和學生喜愛的卡通形象,並提供了眾多有趣而富有數學含義的實際問題,所以要求教師必須要有充分的教學準備,教師不僅要把教材處理好,課備好,而且要準備好一些教具、投影儀等,條件好的學校要準備課件。但是,由於我們是農村國小,硬件條件跟不上,不可能同時使用課件,全校二十個教學班只有一台投影儀,教材的配套教具也不多,而教師的自制教具又相當缺乏,從而造成教學準備不夠充分。上課只能讓學生看課本或看掛圖,失去了實物形象的效果。

課改培訓心得3

8月27-29日,我有幸參加了我校舉行的為期三天的教師全員課改培訓,在培訓中聽了三位骨幹教師精彩的講座。我認識到了課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瞭解了課改的一些內容。也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我想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老師應給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在生活實踐中體會數學的價值。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從而真正享受到數學帶來的快樂。

一、目標引領明確方向。

以往教學中,我們教師就像耕地時牽牛的人一樣,牢牢地拉緊韁繩,生怕牛兒跑了,使自己的.教學偏離軌道。今天的課堂徹底改變了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每位教師都在導入新課伊始,都能引導學生利用學案上的學習目標,或者課件出示目標,確定本課學習的重點。學生們明確了目標後,有抓手,有方向,學習起來目的明確,目標清楚。導學案尤如一盞前照燈,引導學生自己看清前方的路。

二、自主學習培養習慣。

在這個環節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對子互學,組內羣學,每個學生忙的不亦樂乎。能在自學提示的幫助下進行圈點勾畫式的學習,能從其他同學身上學到自己所沒有的知識與方法,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得以落實,還培養了良好的助人習慣和不恥下問的學習習慣。

三、課堂展示挖掘潛能。

“展示”是課堂上學生“我參與我快樂”的集中體現,只有讓學生在開放的課堂中輕鬆地“説、談、演、寫、吟、唱”,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激情釋放、思維擴散、個性張揚。在這裏,學生不再是整齊劃一舉止呆板的木偶,不再是知識的容器,不再是應試的機器,不再是分數的奴隸,而是一個朝氣蓬勃的生命體。

在這裏,學生活動的時空與老師干預的時空達到了有效融合,找到了一個最佳結合點。每一個學生的表現都令我們驚訝,原來我們的學生潛能是如此巨大,是我們小看了自己的學生,限制了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師我們也應該放權,讓學生參與教學。

四、人人蔘與提高效率。

學生的“展示”“評價”“挑戰”激發了學生參與意識,每個學生都在學習的舞台上演繹着自己的節目,尊重與被尊重使每個學生都樂於進取,心靈得以滿足。這樣寬鬆和諧的氛圍何愁學生不學呢?

因而,課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師人才的一個平台。廣大教師應增強的科研意識,積極投身於教學研究之中,做到人人都有研究專題,進而創造出一種濃厚的教科研氛圍,形成一種教科研網絡。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抓科研,課改必將出現欣欣向榮的新層面。

課改培訓心得4

隨着社會經濟時代的迅速發展,普通中職新課改主動適應了時代的需要,最終反映在中職生的素質發展上,因而,“以認為本”是中職新課改的根本理念,通過培訓,深深地感知,中職新課程要求尊重中職生的人生歷程的發展需要,尊重他們作為人的人格和尊嚴,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發展的需要,從課程設計到課程實施都應體現選擇性和多樣性。

中職生面對的最根本的問題是人生道路的選擇問題,那麼中職課程的設計與實施突出引導學生思考並規劃人生,形成合理的人生觀,具有基本的職業意識和創新意識。比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更關注學生深層次的生活需要。

首先,謀求課程的基礎性、多樣化和選擇性的統一。其次,將學術性課程與學生的經驗和職業發展有機結合。第三,適應時代要求,增設新的.課程。除了在傳統的學科課程中引進與課程目標相匹配的、鮮活的、有時代感的課程內容外,適時增加新的課程領域或門類。第四,倡導學生自定學習計劃。那麼每一學生在入學的時候,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點以及學校所提供的課程信息,選擇學習的課程,確定學習的基本進程,由此形成個人的學習計劃。隨着學習進程的深入,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內部和外部的情景變化,不斷調整所形成的計劃,以儘可能適應自己的需要和特點。第五,實行學生選課指導制度,為了幫助學生形成合理的學習計劃。最後,實行學分制管理。總之,都強調對中職學生公民的責任感,個性發展與適應時代要求的基本能力、創造力與批判性的思維、交流、合作與團隊精神和信息素養的培養,並要求學生具有國際視野。

新課程的實施真實的反映了中職學生的學校生活體驗。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習氛圍是有效教學的前提,學校和教師應努力創造條件,給學生應營造好學習信息技術的大環境。一方面,要儘可能給學生提供學習所需要的物質條件;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為出發點,設計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相適應的信息文化環境。正如專家所説的,去學習、借鑑其他科目的成功經驗,根據教學需要恰當地採用講解、觀察、討論、參觀、實驗等方法,做到兼容幷蓄、取長補短。要從教學的實際出發,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對象和條件等,靈活、恰當地選用教學方法,並善於將各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新課程通過問題的解決進行學習是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途徑之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與監控能力,其次貼近學生的日常的學習和生活實際。還要引導學生通過交流,評價和反思問題解決問題的各個環節以及效果,在“做中學”、“學中做”的過程中提升他們的信息素養。

例如,中職美術新課程在內容上,更貼近現代生活、更富有時代氣息、更適應中學生的生理、心理髮展的需要,更有利於學習者人文素養的提高;在方法上,遵循題材、功能、結構和任務的編寫方式,以題材為綱,以運用性為目標;在主題和任務結合,開放性的任務型活動,使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觀點、發現、總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通過提供材料去完成任務;分散到模塊中的各個部分,體現學習的過程;重視技能、技巧的培養;重視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注學生的情感等;能夠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21世紀是呼喚全面、和諧發展的新時代,通過培訓瞭解到新課改關注人的需要並關注人的發展,滿足了現代中職生的全面素質發展的需要,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道德水平、身心健康狀況、終身學習的能力、人生規劃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社會責任感以及個性發展等方面。

在今後的教學中,加強課程與學生生活的聯繫,促進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引導中職生自主獲取知識和觀念,去適應知識經濟的時代。

課改培訓心得5

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創新素質,具有獨特的優勢。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多方面的知識,綜合性、實踐性、時代性強,更能激起學生質疑、探究、想象和創造的慾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學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不僅能發展學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養成學生超越自我、勇於創新的品格。我在實行地理課改心得體會如下:

一、激發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個人根據社會和個體生活發展的需要表現出來的創造的意向、願望和動機。創新意識是人們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出發點和內在動力,是形成創新素質的起點。

(一)要營造一個鼓勵創新和想像的課堂氣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灌輸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探索與創新。創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於一種輕鬆愉快的心理狀態,積極思維,弛騁想像,敢於標新立異,打破陳規,懷疑一切。為此,教師要在相信學生具有創造潛力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與想象。如:上課適當允許學生隨時舉手提出問題、講出思想的火花;允許學生和老師爭論;課堂提問時經常問“你説呢?”“你認為呢?”“你的觀點呢”“你的看法呢?”“還有不同的想法嗎?”“再想想?”等,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一旦學生成功,要及時讚揚鼓勵,讓學生體驗創新的喜悦。例如經常以:“很好!”“很有新意!”“你真會動腦筋!”“你的想法真令人驚奇!”等語氣讚揚學生的新觀點。即使不成功,也不輕易否定,以免挫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當學生對教師和書本的觀點有異議時,教師不要馬上給予價值判斷,而要與學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討,求得正確的結論。儘量消除學生怕答錯的思想負擔。

(二)要培養學生的認識興趣。郭沫若説:“興趣出勤奮,興趣出天才”。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他就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主動到地、積極地、執着地探索該事物的奧祕。興趣具有一種巨大的推動力,可以激發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要使學生在在將來的地理學領域中有所創新,就必須首先培養學生對這門課的濃厚興趣。為此,教師要教育學生充分認識學習地理的目的和意義,理直氣壯地向學生説明學習地理對學生成才的重要作用,展現學科知識的魅力。還要培養學生對學習過程本身和教學內容的興趣。努力採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巧妙運用具體的激趣方法。如:創設情景、巧妙設疑、藝術語言、課前講地理、演講辯論、增舉時事、聯繫熱點等。

(三)要激發學生的創造動機。人的活動都是在一定動機支配下進行的。正確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的內在動力。在地理教學中,要讓學生懂得創新的重要意義:創新是時代的呼喚;創新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現實需要;創新也是個人自我發展的必備素質和未來競爭的前提。21世紀的人才標準不但要求知識淵博,而且需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一個國家擁有創新人才多少,將決定經濟發展的快慢和科技進步的大校當學生明白了創新的意義後,他們就會產生強烈的創造動機和責任意識,自覺地為中華民族的全面振興和為美好的人生去創造。

二、啟迪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又稱創造性思維,是指善於運用已有的知識分析研究面臨的事物或問題,從而找到創造性地解釋這些事物或解決這些問題的新途徑、新方法、新結論的一種優良的心理品質。這種心理品質是創新素質的核心。

(一)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強烈的求知慾,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也是創新的催化劑。創新思維往往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沒有疑問便沒有思考,沒有思考便沒有人的想象、直覺、靈感等創新思維要素的動作。地理教學中要要善待學生提出的`問題,善待提出問題的學生。鼓勵學生自覺地探索新事物,創造性地解決新問題。善於創設問題,留出課堂“空白”,讓學生去質疑、解疑。例如:學習了地球自轉的規律和結果後,讓學生課後思考“如果地球反向自轉,一天還是24小時嗎?產生的結果會有什麼變化嗎?”;在分析了長江洪水日益頻繁之後,留給學生課後思考題“為什麼洪水日益頻繁?你認為防治洪水災害的最好方法是什麼?”,並允許學生異想天開,充分發表自己的新觀點新想法。

(二)要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發散思維是指從已知信息中產生大量變化的、獨特的新信息的一種沿不同方向、在不同範圍、不因循傳統的思想方式。發散思維是創新思維的核心。沒有思維的發散,就談不上思維的集中、求異和獨創。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應着重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對同一問題進行思考。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一題多解、一題多思、一題多變,誘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思考和尋找答案,產生儘可能多、儘可能新、儘可能獨特的解題思路、方法。例如:“如何把南極洲豐富的水資源運到撒哈拉沙漠,使其變為綠洲良田?”“如何開採月球上的礦產資源?”“人類怎樣向外星球移民?”“如何減輕巴拿馬運河太繁忙的交通?”等問題,十分利於學生髮散性思維的訓練。

(三)要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形象思維是以表象或具體語言進行的思維活動,是以形象方式反映現實或表述知、情、意的思維方式。儘管在人的思維發展的里程中,形象思維是較初級的形式,但是它在創新思維中卻佔着主導地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教師要善於把比較抽象的教學內容形象化,豐富學生有關視覺、聽覺、語言的形象。教師可以採用敍述法、聯想法、想象法進行訓練。例如:經常要學生看地圖説地理分佈;看漫畫講地理含義;看圖表分析地理規律;看景觀聯想地理特徵等。通過這些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對事物的敏感性,從而提高形象思維能力,培養創造力。

三、 培養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根據一切已知信息,產生出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產品的能力。創新能力是創新素質的集中體現。

(一)要在課堂開展好課內活動。着重強調學生親自實踐、發現、體驗,強調學以致用,教、學、做合一。開展利於學生創造性發揮的學習活動。如:課堂知識競賽、小組討論、正反辯論等。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可以在體驗知識中、運用知識中捕捉到創新靈感,從而有所發現,有所創造。例如:在學習了板塊構造學説、海底擴張學説、大陸漂移假説之後,組織學生進行題為“為三個理論找證據”的小組比賽。學生集體的智慧閃爍着創新的火花,從輪廓、形狀、地形、氣候、生物、化石、地層、火山、地震、慣性力的分析、天體引潮力的分析,甚至神話、典故、傳説、風俗習慣等等多方面進行了分析。

(二)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在學生創造力的形成上,課外活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課外活動通常具有知識性、科學性、實踐性、靈活性、趣味性等特點。在這種活動中學生不僅可以獲得創造力發展所需要的良好環境,而且開始了真正的創造活動。作為地理教師,應該大力開展一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比如:組織各類興趣小組(天文、氣象、地震、環保、軍事地理等)、舉辦專題講座、開展演講和知識競賽、參觀調查、結合實際撰寫地理小論文、參加各種公益活動等。在這些活動中,學生開始了真正的創造活動。學生經常參加這些活動,不僅可以擴大視野、啟迪思維,而且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而課堂教學未觸及和深入的問題去研究,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

(三)要促成創造性人格品質。人的創新能力與他的人格品質有着密切聯繫,情緒、動機、堅持性、獨立性等都影響着創新能力的發展。有創造性的學生多表現為自信、富有責任感、富有想象力、獨立性強、求知慾旺、嘗試困難、興趣廣泛、勇於探索、毫不猶豫地把握時機等。為此要鼓勵學生自信敢為,促使其創造個性自由充分地發展。同時要培養學生科學的環境觀、資源觀、人口觀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努力培養學生成為符合跨世紀需要的新型人才。

“創新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大課題,教育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所具有的基礎性戰略地位,決定了它必須大力倡導創新精神,這是擺在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培養跨世紀人才的創新素質,我們地理教師責無旁貸。

課改培訓心得6

不同的教育思想產生不同的教育。傳統的數學教學的特點是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的、單向平面地講授教科書的活動 。"以綱為綱,以本為本",是這種傳授活動的金科玉律。在這種理念下,教師崇尚鑽研教材,視處理好教材、教好教材為教學藝術,這種預先設計好的教學目標往往超越教學過程本身,脱離學生的現實。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的特點具有整體性,開放性、創造性、不確定性。新課程更加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在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改革教學方法,由數學課程的忠實執行者向課程決策者轉變,創造性地開發數學教學資源,大膽地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徹底改變教學方法,多給學生髮揮的機會,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己探索數學規律、自己去推論數學結論,要善於創設數學問題情景,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結論的探究過程,讓學生成為 "跳起了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給他們講得應儘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儘量多些,學生自己能夠自主解決的,教師決不和盤托出。 這樣才有利於創新人才的培養!

( 1)教師不僅是數學知識的傳授者、解惑者,更是知識的促進者、引導者;學生不僅是知識的接受者、複製者,更是知識的發現者、創造者。教師的作用主要在於"導",就是通過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善於對學生進行啟發誘導,點燃其思維的火花,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結論的形成過程,體會科學家走的路,充分體現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

(2)教師和學生之間不是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對象性的主客體關係,而是一種主體間性的意義關係。師生之間的交往是作為主體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具有民主、平等的特性,通過相互作用、相互協商,建構學生多樣化的主體活動,完成認知和發展的任務,從而促進學生主體性的充分發展。

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豐富的學習資源,有利於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有效性,促進認知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的統一,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和諧的發展。當然我轉變這些還不夠,更準確的應該是我們在對新課改的理解基礎之上所做的所有轉變。顯然這對我們教師自身提高了要求,可能增加了教師的壓力;但我相信主要的壓力來源於我們傳統的教育與新課改後教育之間的跨越!還來源於各個地方文化背景、經濟、家長觀念等。面對壓力,我們一定要充分理解新課程精神,才能因地制宜的搞好新課改。

課改培訓心得7

一、注重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

二、開展課改實驗、走進新課改

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數學教學採取了提出題目——實驗探索——引導觀察——分析推理——得出結論的實驗教學法。教師的關注由單一的學習效果轉為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具體做法是:

1、確立一個思想,即“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做預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展,我們主要誇大應該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應該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應該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於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2、落實兩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課改中我們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往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往做。

3、進行三個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2)學生地位的轉變;

(3)教學手段的轉變;

4、採取四種方法

(1)激發學習愛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

(3)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4)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三、新課程給我帶來的思考

1、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教師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隻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啟發拓展。課堂教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研究性學習。

2、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把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3、誇大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教材體系着落實“雙基”的主導性作用。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xxx、希看、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繫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着,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為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3年前開學以來,我在課堂上發現老師變非常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動態信息交流。通過信息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原來我們這界是課改年段。新教材真正體現了這次課改的精神,學習過程與後果並重,同學們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

因此課堂上出現了轟轟烈烈的教學場景,我們忙於收集資料,課堂上積極參與探究活動。我認為課改讓同學們的學習方式改變了,同學們學得主動了,大膽了。我們變成了學習的主人,變得主動而靈活,大家都搶着發言。學習由苦變樂,師生互動,學生間的互動變成了課堂上的'主旋律。四年級的時候,徐愛華老師開課,上了一節《尊嚴》。這一堂課贏得了許多老師的讚歎。我們查找了大量的資料,瞭解石油大王哈默,我們踴躍發言,還表演了哈默給鎮長捶背的樣子和哈默與鎮長的對話。我們還講了幾個關於尊嚴的小故事。

我們精彩的小故事和發言把這堂課推向高潮。徐老師與我們默契十足,搭配的很好。讓我們和老師們感受到了課改的力量!課改主要體現在:創設情景、生成問題、合作探究、產生新疑。它讓同學們對學習更有興趣,發言更積極。沒有了“滿堂灌”、“填鴨子”的教學方式,同學們在課堂上大顯風采,我們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學習熱情高漲,使學習成為充滿樂趣的事。教學方式的轉變。

教師課堂上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過程,同學們學習過程不僅要用腦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説,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教師要積極參與同學的學習過程。我們才能無拘無束的置身於其中,嘗試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課堂才能煥發無限的生命力,同學們思維活躍,熱情高漲,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角。六年級第一學期,周素娟老師開市重點課程,我們查找了充分的材料,以介紹的方式來描素我們的廈門。我們不僅介紹了廈門還説了閩南語,唱了閩南語歌,介紹了美食,講速了故事,描繪了風景,我們精彩的介紹和表演贏得了老師和領導們的掌聲和好評,給這堂課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雖然課改給給我們帶來了不少好成績,課堂、學生和教師都產生了可喜的變化。

但是,新課程教學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問題。如:把課程改革僅理解為教材的變化,換了一套教材而已;知道學校教育要以學生髮長為本,實際課堂教學中還是以教師為中心。老師還要給學生更多的選擇權;更開放,向學生社會生活的更大時空開放;更有效,多一點探究、創新體驗,多一些同伴互助協作。給我們一些權利,讓我們自己去選擇。給我們一些機會,讓我們自己去體驗。給我們一點困難,讓我們自己去解決。

給我們一個問題,讓我們自己去找答案。給我們一片空間,讓我們自己向前走。課改帶給我們新一種學習方式,讓我們更有信心,更有動力,更有力量!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也不斷地改革更新,發生着時代性的變化。在注重學生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關注對數學的情感與態度,關注學生的發展。使數學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新課程改革強調發現學習、研究性學習、探究學習。這些學習方式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即:規律讓學生自主發現、方法讓學生自主尋找、思路讓學生自主探究、問題讓學生自主解決。通過研究性、探究學習,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探究、在質疑問難中探究、在觀察比較中探究、在矛盾衝突中探究、在問題解決中探究、在實踐活動中探究。

課改培訓心得8

8月26日----8月27日,我有幸參加了崇陽縣教師國培學習,感謝這次國培,經過半個月的培訓,我覺的自己無論在思想上,還是在理論上,都有許多的提升;無論在教育上,還是在教學上,都有許多的收穫。對照自己以往的工作,我感到還有許多不足,還有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值此在培訓之際,來談一談自己的想法; 教育教學方面

“幼兒園教育給孩子帶來了什麼?”這是教授講座中的一句話。這句話讓我記憶深刻,也讓我認真地反思了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學。我們以往過於關注孩子的知識、技能的掌握,簡單地認為認認真真上好每一節課,便能搞好教育教學。其實則不然,因為幼兒園真正要給孩子的是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規則意識,良好的成長狀態。讓他們成為身體健康、性格陽光、受人歡迎的人;成為堅強勇敢、自我節制、自我管理的人;成為能保持持續的學習興趣,養成好習慣的人。 這次國培中不僅講到了湖北省學前教育課程改革發展趨勢和中國學前教育發展概況,亦提到了學前教育大發展帶來的問題,也提到了教師教學方面的問題,並用國外學前教育課程進行舉例,展現中外教學區別使我們瞭解到現今教師隊伍數量缺、素質低、不穩定,而且教學資源缺乏,幼兒讀本、教具學具玩具數量少、質量差、不繫統等信息的同時,也請來一些優秀教師進行課程師範,通過這些使我意識到作為幼教工作者必須與時俱進,堅持學習,勤於研究,善於發現,

才能勝任。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研究中發現,在學習中進步,才能把組織交給的幼教工作幹好、幹出色。於是這又讓我感到:從事幼兒教育工作不僅僅是使命光榮,而且也責任重大. 讓我充分認識到: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必須要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培養良好的人文精神。在日常工作中,要搞好教師的“教”與幼兒的“學”的關係,從“以幼兒為本的幼教,適應社會的.幼教”出發,備課從孩子的實際出發,重視示範作用,作好表率,搞好直觀教學,用全新、科學、與時代相吻合的教育理念、方式、方法來更新自己的頭腦,實現教育的理想目標。

“教師”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職業,在經過了第一階段的教師培訓之後我對“教師”一詞有了新的認識,也漸漸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酸甜苦辣。

國培,讓我收穫了快樂,收穫了知識,收穫了希望。培訓結束了,新的工作開始了,作為一名教師,此次培訓我深刻體會到,在新的時代和新的教育背景下,只有進一步跟新教育觀念,改進教育方法、教學行為和教學手段,擴大知識面,完善知識結構,從實踐中學習,在反思中進步,提高專業化水平才是我們成長的途徑和最大的收穫。

最後, 我想對國培項目組的所有工作人員説聲:謝謝!專家教師們,你們辛苦了!

課改培訓心得9

期末考試結束後,我校針對全體教師進行了課改培訓,經過三天緊張的學習,使我對新課改有了全新的認識,思想意識上有了極大的震動的轉變,現總結如下:

一、課堂教學一定要以學生全面發展為主

通過參加這次培訓,使我深刻地認識到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的課程理念。我們課堂教學的構建,不是學科知識的給予,而是學生能力的發展。同時,我們在教學中還要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實施新課程標準,要求課程的設置,課堂的教學必須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傳統的數學教學偏重數學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的知識學習過程。在教學中着眼於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

二、我們教師一定要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理論水平 學校要求年輕教師每學期聽課不得少於30節,通過與老師們之間的.相互交流、切磋,使自己轉變了觀念,知道了學習的重要性,只有通過培訓才會促進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理論水平的提高。我要把這些學到的理論與方法,應用於我的教學生活中。

三、課堂教學時一定要創設和諧課堂氣氛,轉變師生角色,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這次培訓使我懂得:新課程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

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

本學期開始,我校實行了電子備課,這樣更有利於教師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學習,提高業務水平。

總之,通過這次培訓使我清楚的認識到:我們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新課程理念“先學後教,以學定教”,學習優秀教師的課堂設計,充分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對課程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才會在教學中使學生真正地動起來,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能力,才會使學生感到學習知識的快樂。培訓雖然結束了,但學習和思考並沒有停止。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努力改善自身,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課改培訓心得10

曾經以為我的課堂上還有笑聲,儘管不都是歡聲笑語;曾經以為我的課堂上還有一絲的生機,儘管不是興趣盎然。可是,桂林、三堡之行,我才徹底的醒悟:原來我就是一個井中之蛙,只不過是一個陳穎主任口中所講的考師而已,也才明白課改勢在必行,必須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下面我從兩個方面來談談自己膚淺的見解:

1 、課改對老師來説是一種巨大的挑戰,需要的是精誠合作的精神。

首先是導學案的編寫,對每一個老師來説,是一種挑戰,它不僅要求你是一個考師,還要求你得是一個明師。一個明明白白的老師,你得明白考什麼,怎麼考,你得明白學生的學情水平,怎麼樣才能挖掘出每一個學生的最大的潛能,這樣編寫出來的導學案才更科學,才更有效與高效!三堡中學對導學案的編寫叫做“磨”導學案,一個“磨”字,道出了多少的艱辛與精力?同一年級同一科目的導學案是一樣的,怎麼樣才能體現一個老師的個性,展現一個老師的`風采,爆發出一節課學生智慧的制高點,這與一個老師的綜合素質的能力與教學機智必不可分!這就要求你不斷的反思。三堡中學也有一句口頭禪:反思三年成名師!我想:在課改的過程中,每一個老師不斷的摸索,不斷的反思,不斷的進步!最終成為一個名師!

第二,對班主任來説,更需要一種調控能力,一種把所有老師,所有學生捆綁在一起的能力。如果一個班主任只是按照你所擔任的科目學生的情況來進行小組建設,這樣肯定是不行的,因為,不是每一個學生的素質水平都是那麼高的,他們只是在某一個方面擅長,這個時候,班主任必須依靠所有的科任老師的力量來進行小組建設,而班主任怎樣才能調動起所有科任老師的積極性,來助你一臂之力,這是一門藝術管理!你必須要學會聆聽,包括善意的指出,如果聽不得別人的意見,想要搞好小組建設,結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説:課改不僅是一種挑戰,更需要的是一種合作!

2課改,讓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人,挖掘學生更大的潛能。過去,我在課堂上經常強調:大家動起來,不要讓自己無事可幹,覺得無聊。可是從來沒有想過什麼才是真正的動起來?通過學習,我才明白過去我所謂的“動”,只不過是讓學生機械的劃,機械的記,甚至是機械的説,是一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而這種模式只換來了老師的苦與累,換來了老師的倦怠;換來了學生的煎熬與厭學,甚至是對立!課改,摒棄了這種陳舊的教學模式,老師只是教學的組織者與參與者,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在學習中,他們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找回了自信,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就像許世國專家所説的一樣:課改讓學生覺得學習是一種狂歡,是一種高峯的體驗,然後高水平的發揮,體現出一個學生的靈性,最後達到無師自通的境界!

時代在進步,素質教育在呼喚,而課改是一種不可逆襲的社會進步,它不僅成就了老師,也成就了學生!課改,我不會袖手旁觀!我會不斷的改變心態,更新教學理念,準備投身到課堂教學改革當中去,迎接新一輪的挑戰!

課改培訓心得11

這幾天我參加新一輪高中生物課改培訓,聽了有關的專家、學者以及一線教師對《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的解讀和對新教材的詳細説明,使得自己對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的認識也逐漸加深,對新的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評價理念、等也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同時也明白崗前培訓的重要意義,使我對新課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讓我更加走近了新課程。下面就淺談一下自己學習之後的認識和體會。

一、對新課程的認識

1、生物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

生物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的把握和定量的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來源於生活實際的,它在人類社會中,是無處不在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與生活密不可分的,所以生物應該是來源於生活,並且能夠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

2、更注重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教材的設計更注重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的個性。我們知道每一個學生因為生活環境,智力發展,性格特點等多種原因會造成,每個人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有差異,表現出學習的效果不盡相同。這種現象是切實存在的,而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這種差異,對每個學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個學生都學有價值的生物,不同的人在生物上獲得不同的發展。

3、形式和內容更加多樣化

高中生物課程分必修和選修。必修課程由3個模塊組成,必修課程是每個學生都必須學習的生物內容。選修課程有3個專題,每個專題可組成1個模塊。對於選修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對未來發展的願望進行選擇。

二、體會到了課改的艱辛

我在學習之餘,與一起學習的教師私下也做了交流,深感課程改革前途光明,但眼下困難與阻力也不容忽視。高中與國中的課程銜接問題,大學聯考的問題;課程標準與教材中的問題;市場上大量充斥的濫編濫印的教輔教材問題;教師的素質水平和對課程改革的.認識以及培訓的一些問題……幾天的學習緊張而有序,培訓使我們瞭解了課程改革的理念,瞭解了生物教育的方向,瞭解了教材的設計思路,瞭解了生物課堂教學的實施。也體會到了課程改革的艱辛。

三、增加了新的思考

我覺得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身上的擔子都不輕,因為進行新課程僅僅有熱情是不夠的,必須要有比較充分的理論準備,必須要有教育觀念的更新。為了課程改革的成功,為了下一代人的生物教育,我們生物教育工作者都應關注,都應思考,都應行動,都應付出,都應探索。為了課程改革的成功,為了生物教育的美好明天,讓我們共同努力,在新課程的土地上辛勤耕耘。

課改培訓心得12

經歷了近10的課改教育、教學工作,我自己完成了從消極的抱怨走進課程,到強烈的職業道德置身課改的轉變。自從課改以來,就像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各種語文教學思想、教學理論蜂擁而來,我深深地感悟到:沒有與新課程合拍的教育理念,沒法教;沒有豐富紮實的德才學識,教不了;沒有在實踐中不斷反思總結的進取精神,教不好。

新課改使教師由管理者和執行者轉變為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開發者、組織者,其地位較以前更加重要。伴着新課改之風,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也應隨之改變。但在新舊教學思想的交替過程中,課堂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困惑,通過學校組織的`培訓,聆聽專家們的報告,再反思自己日常的教學,許多糾結多時的困惑和問題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歸結為:

1、變“自主”為“放任自流”――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學生自主探索,主動獲取,進行合作學習,但並不代表教師就退出了教學的舞台。教師仍是學習過程的開發者與組織者,對待課堂上學生的有意搗亂和嬉戲性提問,教師應及時反應並制止。切忌為了體現自主學習的新理念而對學生百依百順,放之任之。為了讓學生自主,教師沒了主見,教學無主次,這都是對自主的錯誤理解。

2、“多多益善”――新教材大大加強了探究式學習和動手實踐等各種學習方式的運用,但並不是要求教師將各種學習方式全部融入課堂。一堂課既有合作討論,又有分組辯論;既有圖片展覽,又有個人表演……弄得一節課猶如一大雜燴,什麼都有,只可憐的書本被棄置一旁。一節課熱熱鬧鬧,學生學得也開心,但課後卻摸不着方向找不到重點。因此教師在運用教學方法時一定得注意恰如其分。

3、無意義提問――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回答,這無疑是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思考能力的有效方法.但毫無意義甚至有負面作用的問題大可不提.

挑戰意味着機遇。當我們走上課改的道路,當我們困惑在路上,當我們掙扎在路上,我們就將課改變成生活,我們就將語文溶於生命,我們必將笑在路上。我們只要懷着一顆淡泊、冷靜的心,一雙慧眼,一個善於思考的大腦,用辯證的眼光看待我們所從事的教育事業,我們才不會在教育這條路上迷失自己,也就能行走的更遠……

課改培訓心得13

自八十年代至今,我國幼兒園的課程改革,在理論基礎思想觀念、目的目標、課程設計、教材編制、活動方式等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深入教改之際,國家啟動了新一輪包括幼兒在內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可見只有不斷地改革,才能不斷地進步。新一輪的課改不僅是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時代發展的需求。其根本的目的是促進教育的發展,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

為了響應課改的號召,真正地做到教書育人,營造寬鬆自由的學習氛圍,不管是上級領導,還是身在一線的教師們都嘗試着從多方面來進行改革,同時也是摸着石頭過河。從響應課改的精神到付諸於實踐已有一段時間了,在這段時間裏,作為一名幼兒園的業務助理,我已看了新的變化,且有了較深的體會:

(一)知道教師不是全知全能者

過去的幼兒園課程受中國小課程的影響,深深地打着“授受式”學科形態的烙印。這樣的課程形態把幼兒完全置於被動的接受學習的狀態,從而嚴重地壓抑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現在,人們普遍提倡構建遊戲化的幼兒園課程,遊戲是幼兒活動的主要形式,遊戲化課程實質也就是活動化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時認為幼兒才是活動中的主體,老師應儘可能地把活動室還給幼兒,讓儘可能多的幼兒參與到活動中去,把“主宰”權還給孩子。我認為,學習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為了達到一些功利性的目的,因此,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孩子,營造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幼兒有了較自由的學習權,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

(二)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念

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應充分地以幼兒為中心、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念。在我園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往往把自己看作是高高在上的,認為教師就是傳道、授業、解惑的。而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因此忽略幼兒主體性的發揮,達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自我園開展課程改革之後,我園就一直強調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中一定要確立以學生為本、教師為輔的教育觀念,比如開展“蹲下來和孩子説話”,“做孩子的大朋友”等活動,讓教師真正地成為孩子學習路上的引路人、合作者,從而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幼兒園課程本質上是幼兒的學習生命存在及其活動,幼兒的學習生命存在於青少年具有顯著差別,概括起來表現為“四好”的天性,好奇、好想、好問和好動,這分別來自於幼兒的四種潛能:觀察力、想象力、求知慾和創造力。新的幼兒園課程,必須最大程度地滿足幼兒好奇、好想、好動和好問的需要,從而實現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求知慾和創造力的目的。

幼兒是共同管理學習過程中的參與者,這個觀點必須牢固地紮根於教師的頭腦中,切實貫徹於教學實踐中,這是培養幼兒主體性的必然要求。因為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教師傳統的'一些做法才會相應地改變,才不會像以往那樣強迫幼兒學習,使得大部分的孩子失去學習的主動性。要做到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所説的那樣:凡是孩子能説的,讓孩子自己去説;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讓孩子自己去做。

(三)樹立新的課程觀。

以前,我園使用的教材都是南京版的《幼兒園活動課程》。每學期初的時候,就由負責抓教學的領導將課表制定出來,而各班教師將教學的內容整合到每一個活動之中,這就算完成了一個課程。現在想想其實並不是如此簡單的,從前我們所理解的課程只是一種顯性的課程,一種不完整的課程。而真正的課程是指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各種活動的總和。它應是一種動態的,發展的,隱性和顯性課程的結合。因此,作為學校領導,應該幫助教師樹立新的課程觀,在明確了課程的真正內涵之後,教師才能將生成課程和預設課程;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有機地結合,從而更好地制定教學計劃和內容。

(四)幼兒園課程改革呼喚創新教育

知識經濟的發展和信息時代的來臨,呼喚着創新教育,創新教育需要教育創新,教育創新的核心是課程創新。幼兒園課程是大中國小課程的基礎,在創新教育快速發展的背景裏,幼兒園課程改革就面對“怎樣為創新教育奠基”的重大問題,創新教育的關鍵,是培養兒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潛能,幼兒園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激發幼兒的特別潛能,使幼兒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以發掘和發展。

(五)加強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發展

課程教育的核心,教師是課程動力,教師的課程動力源自教師的專業發展,課程改革的成敗,決定因素是教師的態度和能力,沒有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發展幼兒園課程改革就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長期以來,我國幼兒園教師的教育一直比較落後。一是規模小,二是層次低,三是資源缺乏。導致了幼兒園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不能適應幼兒教育和課程改革飛速發展的需要。在這樣條件下,需要研製和實施超常的措施,需要國家、地方、高等學校和幼兒園以及教師本人一起,羣策羣力,大力發展和加強幼兒園教師的培養和培訓,把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發展落到實處。

(六)確立園本課程

由於時代競爭的趨勢,一所幼兒園要求得更好發展,就必須要創造自己的園本特色,而園本課程則是最能體現園本特色的。我園是一所農村幼兒園,自辦園以來,我園就一直把農村廣袤的自然風貌作為辦園的發展主線和突破口。但多年以來始終感覺自然特色未能充分地彰顯。理解了課程的真正含義之後,我園就結合本園實際,着力打造屬於農村特色的辦園途徑。

教育是一門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改革猶如一場革命,革命的根本在於堅持。在漫長的教育道路上,課程改革還將會是教育工作者生生不息的奮鬥目標。我園雖然小有心得,但仍任重而道遠。

課改培訓心得14

隨着社會經濟時代的迅速發展,普通高中新課改主動適應了時代的需要,最終反映在高中生的素質發展上,因而,“以認為本”是高中新課改的根本理念,通過培訓,深深地感知,高中新課程要求尊重高中生的人生歷程的發展需要,尊重他們作為人的人格和尊嚴,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發展的需要,從課程設計到課程實施都應體現選擇性和多樣性。

高中生面對的最根本的問題是人生道路的選擇問題,那麼高中課程的設計與實施突出引導學生思考並規劃人生,形成合理的人生觀,具有基本的職業意識和創新意識。比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更關注學生深層次的生活需要。

首先,謀求課程的基礎性、多樣化和選擇性的統一。其次,將學術性課程與學生的經驗和職業發展有機結合。第三,適應時代要求,增設新的課程。除了在傳統的學科課程中引進與課程目標相匹配的、鮮活的、有時代感的課程內容外,適時增加新的課程領域或門類。第四,倡導學生自定學習計劃。那麼每一學生在入學的時候,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點以及學校所提供的課程信息,選擇學習的課程,確定學習的基本進程,由此形成個人的學習計劃。隨着學習進程的深入,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內部和外部的情景變化,不斷調整所形成的計劃,以儘可能適應自己的需要和特點。第五,實行學生選課指導制度,為了幫助學生形成合理的學習計劃。最後,實行學分制管理。總之,都強調對高中學生公民的責任感,個性發展與適應時代要求的基本能力、創造力與批判性的思維、交流、合作與團隊精神和信息素養的培養,並要求學生具有國際視野。

新課程的實施真實的反映了高中學生的學校生活體驗。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習氛圍是有效教學的前提,學校和教師應努力創造條件,給學生應營造好學習信息技術的大環境。

一方面,要儘可能給學生提供學習所需要的物質條件;

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為出發點,設計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相適應的信息文化環境。

正如專家所説的,去學習、借鑑其他科目的成功經驗,根據教學需要恰當地採用講解、觀察、討論、參觀、實驗等方法,做到兼容幷蓄、取長補短。要從教學的實際出發,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對象和條件等,靈活、恰當地選用教學方法,並善於將各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新課程通過問題的解決進行學習是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途徑之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與監控能力,其次貼近學生的日常的學習和生活實際。還要引導學生通過交流,評價和反思問題解決問題的'各個環節以及效果,在“做中學”、“學中做”的過程中提升他們的信息素養。

例如,高中美術新課程在內容上,更貼近現代生活、更富有時代氣息、更適應中學生的生理、心理髮展的需要,更有利於學習者人文素養的提高;在方法上,遵循題材、功能、結構和任務的編寫方式,以題材為綱,以運用性為目標;在主題和任務結合,開放性的任務型活動,使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觀點、發現、總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通過提供材料去完成任務;分散到模塊中的各個部分,體現學習的過程;重視技能、技巧的培養;重視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注學生的情感等;能夠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21世紀是呼喚全面、和諧發展的新時代,通過培訓瞭解到新課改關注人的需要並關注人的發展,滿足了現代高中生的全面素質發展的需要,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道德水平、身心健康狀況、終身學習的能力、人生規劃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社會責任感以及個性發展等方面。

在今後的教學中,加強課程與學生生活的聯繫,促進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引導高中生自主獲取知識和觀念,去適應知識經濟的時代。

課改培訓心得15

8月26日——29日,我們在學校舉行了“名師談課改”暑期培訓活動,分別由市教育局胡鐵栓局長,市教研室盧xx老師,xx二小張xx校長和高平李書堂校長對課改做了精彩的發言,他們從宏觀到微觀,從理念到實踐,從教學到人文,詳細地闡述了課改的勢在必行和終極目標。4天時間裏,從一場場精彩的講座中,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他們以鮮活的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淺。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幾個方面的體會:

一、如何看待教育這一職業?

胡局長為我指明瞭方向——“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的確,教育不是萬能的。針對那些無論我們怎麼努力都毫無起色的孩子,我們要學會接受他的弱勢,並多與他們交流,努力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鼓勵挖掘他們的潛能,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尊重個體差異,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要堅持一個積極的態度。”教育本就是一個慢工程。俗話説的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不能因為學生的不如人意就着急上火,更不能語帶譏諷,而是應該持積極的態度慢慢地守望。我特別同意胡局長的一句話“本領就是本錢。”是的,只有練就嫻熟的本領,才有教育的資本。

二、如何創設生命課堂,爭做魅力教師?

盧老師給我更多的是理論和方法的指導,比如正確看待課改,落實有效的課堂教學,落實以生為本,怎樣做有魅力的教師。

對我啟發最大的是自學的重要性和以生為本的具體操作方法。比如先學後教中的預習部分,要讓學生先自學,於自學中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還有編排座位上,以往我們一直以為優劣搭配是科學的,能讓優生在自己掌握之餘幫助學困生,卻忽略了學困生的心裏感受,他可能因為無法與優生比拼,一直存在於優生的陰影下,激發不了學困生潛在的情感積極性。如若實行“同質同桌”,處於同一水平的學生將失去了對優生的無形依賴,也會積極動腦思考,解決自己小組裏的疑難問題。還有她提出的“答題板”“搖號筒”“手勢語”等方法,都令我以前沒有意識到的教育缺失暴露出來,而這些極富人文性的小舉措正是對“以生為本”的最好的落實。盧老師提到的`做有魅力的老師,必須走觀察之路,學習之路,求是之路,科研之路和創新之路。不僅要有良好的儀表,還須知識淵博,語言表達能力強,有很深的涵養。

三、如何開展單元整體閲讀,構建語文高效課堂?

陽城二小張真善校長給出了非常具體非常詳細的操作性很強的流程和方法。他從新時期的閲讀觀講起,高屋建瓴地引出了單元整體閲讀,實現高效課堂。我想,這種以單元為提綱式的引領性教學也適用於數學學習,但具體應着重抓什麼,怎樣入手,得到什麼效果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從他身上,我不僅學到了知識,更學到了一種精神,改革創新,積極實幹,勇於擔當,身體力行……

其實,高平李書堂校長提出的“做學生喜歡的老師”是多少老師為之奮鬥的夢想。她提出要想做學生喜歡的老師,就得了解學生,尊重寬容學生,讚美鼓勵學生。她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詮釋瞭如何做學生喜歡的老師,除此之外,她還提出了給學生喜歡的課堂。其實這兩方面是相輔相成的,只要學生喜歡老師,他們就很喜歡上老師的課。

所以,做學生喜歡的老師會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我雖然做到了尊重學生,但不夠寬容。總是沒有耐心容許他們老是犯錯,今後一定要科學地認識不同年齡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點,做到嚴格有餘寬容有加。同時,作為一名新課改的實施者,我們應積極投身於新課改的發展之中,成為新課標實施的引領者,與全體教師共同致力於新課標的研究與探索中,共同尋求適應現代教學改革的心路,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適應現代教學改革需要,切實發揮新課標在新時期教學改革中的科學性、引領性,使學生在新課改中獲得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