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閲讀的教育心得體會九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使我們今後少走彎路。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閲讀的教育心得體會9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閲讀的教育心得體會九篇

閲讀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1

一陣飄過的雨過後,陽光帶着新鮮的空氣進來了。我從抽屜裏翻出一本兒童節媽媽給我的書,書名是《愛的教育》。

翻開書,扉頁上有兩行字:學會感恩——媽媽。

這本書是意大利作家阿米庫斯寫的,我看了幾行就放不下。

這是一本書,從四年級學生埃裏剋日記的角度描述他的遭遇。這本書是一系列短篇小説。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叫《小抄寫員》的故事。

蘇利歐的父親是一名鐵路工人,為了養活一個大家庭,他為雜誌撰稿。蘇利歐不忍心看着父親辛苦工作,就在父親停止寫作後,晚上幫父親抄寫。但是,由於睡眠不足,有一天晚上我趴在練習本上睡着了。他父親嚴厲批評了他,但他試圖説實話,但拒絕了。但是每天晚上抄已經成了習慣。那天晚上,蘇利歐又起牀了,不小心撞倒了一本書,他的心很緊張,生怕驚動了父親。但是,他沒有想到父親已經站在了他的背後,他明白了一切,父子緊緊相擁。

父子情廣。“當一個人愛着別人,也被另一個人愛着的時候,那麼這個人就是最幸福的”。不是嗎?蘇利歐愛他的父親,忍受着不公。他把一切都埋在心裏,因為他愛他的父親,他的父親也愛他。

讀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生活中的一些例子:

每當我媽讓我洗碗掃地的`時候,我都很不願意讓我媽用什麼東西“賄賂”我。“拿人家錢是嘴短。”我拿了我媽的東西,不好意思不給她分擔家務。但是工作的時候,我總是假裝盡力去騙取媽媽對我的信任。有時候即使我媽賄賂我,我也沒做什麼,所以經常惹我媽生氣。

蘇利奧的關愛、尊重、關懷和分擔家庭責任的精神令我感動。當今社會,我們的獨生子女,父母百般呵護,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他們總會抓住父母對我們的溺愛,攻擊我們,他們的父母也會束手無策。

這本書很好,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想把書的精神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閲讀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2

經過一個暑假中對朱永新老師的《我的教育理想》的認真閲讀,深深地感覺到他的教育思想是對我們靈魂的比較深刻洗禮,從而讓自己更加努力地向名師們靠近,堅定了自己成為一名優秀教育工作者的理想。

朱永新教育思想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他指出:教育就是為了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關注人的生存狀態,關注人的發展空間,為了一切的人,同時教育為了人的一切,這是我們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人的發展也是xx提出的構建和諧社會重要組成部分,是值得我們教師去研究,去實踐的。

朱永新新教育的目標:新教育的目標追求就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養積極的認識態度,才能真正地做到讓教師,學生和學校一起成長,我們認為參加我們實驗的所有的學校的老師都應該有自己的夢,都應該給自己有一種挑戰自我的勇氣,有一種超越自我的一種精神。每一個老師,每一個學生都要成功,每個學生都要找到成功的感覺,相當部分的老師和學生都能夠成材,最後有大的成就。每個老師都要成長,相當多的人能夠成功,有一部分人能夠成材,成就。所有實驗的人都要感覺到自己在不斷地進步,在成長着,成長並快樂着。這是我們追求的一種境界。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的新教育思想,觸發我們去思考,通過這段時間對朱永新老師的《我的教育思想》的認真學習,體味了朱老師“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建設書香生活環境”等教育內涵。

以下是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給我的觸動:

1、朱永新老師認為,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發展為起點,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他的新教育思想,引人深思,令人深受啟發。

2、朱老師的新教育認為, 理念:教育是一種生活方式,學習不應該只是“為將來的工作與生活作準備”,教育本該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兒童今天在學校裏所接受的教育,在為長遠的'人生與社會理想服務的同時,本身就應該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強調“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這既是對教育終極意義的思考與追求,也是對當下畸形教育提出療治的願望與計劃。新教育實驗提出“教育幸福”,應該是針對現在的一些教育的不良現象和一些“畸形”的教育提出的。新教育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實現人的“全面和諧的成長”,能夠讓每個受教育者獲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豐富的情感。在這樣的基本理念下,新教育實驗提出了讓師生與人類的崇高精神對話,相信教師與學生的潛力,重視精神狀態、倡導成功體驗,教給孩子一生有用的東西,強調個性發展。

3、朱永新曾説:“我過去是研究教育的。在研究人類教育史的過程中,我發現不管教育怎麼變,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活動——閲讀都始終沒有變過。閲讀是教育中最本質的一個活動,那些最偉大的教育思想家毫無例外地都推崇閲讀。通過閲讀可以獲得終生自我學習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擁有了終身學習的興趣和習慣。

學習朱老師《我的教育思想》,走近他倡導的新教育並作思考判斷,愈發增強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

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給我的啟示:

1、新課程改革和教育發展的新要求:今天的教師應該有自己獨特教學個性。那就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思路和主張。老師要善於發現自己的個性和業務方面的獨到優勢,在夯實自己教學能力的基礎的同時,培養出自己獨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學個性。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學生個性,要求老師對於自身要有清晰的認識,並善於不斷調整自己的定位,在學校環境和個人條件之間尋求平衡。當今教育,教師最缺少的就是獨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導致培養出的孩子千人一面,缺乏創新能力和獨特氣質。教學個性本身就意味着創造力。

2、教師對學生要真正做到一視同仁。一個老師通常要面對幾十甚至上百個學生,學生性格有好有壞,成績有優有劣,能夠關注每一個學生,並愛護每個學生,是這一類老師所具備的能力。把學生當學生看,把人當人看,不惟成績論素質,不惟喜好論好惡,不惟家境論高低。有人説,關注每一個學生,就是要做到關注成績最差的學生。我想補充一句,關注每一個學生,也要做到關注你最討厭的學生。

3、教師應該對學生嚴而有度。只有這樣才能把班級管理得井井有條,有一整套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並善於進行總結和反思。學生正處於成長髮育階段,難免犯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和錯誤,所以必須按照學生的言行規範來嚴格要求他們,又正因為這些缺點錯誤是難免的,所以對他們的要求應該有度,按照他們的成長規律,給與他們改正缺點錯誤的時間和機會,不能一味的批評和指責,甚至體罰或變相體罰。老師的管理應該得到學生的尊敬,使學生心服口服,從心底裏得到學生的認同。

總之,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一次深刻而重大的洗禮。我將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為我所範,努力學習,進一步學習“我的教育理想”,使自己不斷進步。

閲讀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3

20××-1-3日,即“元旦”假期的最後一天,我有幸帶着我校四四班的學生(我的上一屆學生)單宇鵬、李藴榮做客“鄭州人民廣播電台”,參加“(調頻88.9)‘小鈴鐺·快樂作文談’”節目的直播。

我們相約當天下午五點在學校集合,由單宇鵬的媽媽開着車,載着我、鵬鵬、榮榮以及榮爸一塊前往電台。在路上,我和鵬鵬媽媽聊了很多,可以説是教鵬鵬三年以來與之談話的總和的2倍以上,從她大學畢業,到小兩口怎樣認識,再到鵬鵬出生,上幼兒園、上學以及小兒子銘銘出生、上幼兒園和哥弟倆參加“小八毛訓練營”活動、單位“元旦”聯歡等等。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有關陪孩子讀書的事以及小兒子給哥哥當“家長”的事。

鵬鵬上幼兒園之前,媽媽每天都要給他講五個故事,然後才睡覺。上幼兒園後,故事漸漸地減少到每天三個,鵬鵬自己也會獨自看故事書了;上國小後,媽媽每天給小哥倆至少各讀一個故事,或者給兩個孩子一塊讀。所以,鵬鵬家是名副其實的學校、校訊通的雙料“書香家庭”。鵬鵬上三年級後,四、五百頁厚的書籍,基本上都是三天一本,真正稱得上是“一目十行”、“海量閲讀”,所以,他的思維很活躍,各科功課都名列前茅;他的思維很跳躍,文章的切入點都很奇特。如,“給爸爸的一封信”,內容大致是這樣的:一天,我(鵬鵬)、媽媽、弟弟三個人在拼圖,我們拼了很長很長時間才拼好,這都是因為你(爸爸)不在家的緣故。可是,剛拼好的拼圖被姥姥一個不小心給碰散了,我們三個就重新拼,又拼了很長時間,最後終於拼好了,但是由於丟了一塊圖片,所以拼好的圖畫缺了一角。這拼圖就像是一個家庭,組建起來不容易,需要所有的家人都用心呵護,愛這個家,為這個家付出心血;要是稍有不注意,這個家就像拼圖一樣容易受到影響,發生殘缺,甚至毀掉。所以,爸爸,您要經常在家陪我們哦!您要……

怎麼樣,鵬鵬由拼圖,聯想到了家庭;由拼圖少了一角,想到了家庭維護,以及暗指爸爸不經常在家和埋怨爸爸陪他們(哥弟倆)的時間太少。鵬鵬的爸爸看到兒子給自己寫的信,心裏很是痠痛,由於自己的工作,外出比較頻繁,對孩子的教育、教養操心不多,感覺愧對孩子。

另外,鵬鵬三年級時(上學期),在中國教育學會科學教育分會、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研究中心、小探索者編輯部組織的`“全國中國小想象力作品創作大賽”活動中,《冥王星來客》獲得了“一等獎”呢!

下面再來説説“五歲多的‘家長’”是怎麼一回事:

哥哥單宇鵬現在上國小四年級,弟弟單冠銘上幼兒園大班;哥哥九歲多,弟弟五歲多。由於媽媽工作忙,有時給鵬鵬聽寫生字詞剛起了個頭,就要去處理公司裏的急事,於是,就委派上幼兒園的冠銘給哥哥聽寫。小冠銘儼然一副家長的姿態,不急不躁、有板有眼地給哥哥聽寫起來,工作做得很是認真、負責。冠銘真是好樣的!冠銘為什麼這麼能幹呢?這就是“閲讀的力量”呀!

自冠銘一出生,她媽媽幾乎天天給他講故事。一歲左右,每天晚上都要媽媽捏着他的小手,指着字,和媽媽一同“讀書”。這樣長此以往,冠銘的識字量逐漸增加。自從他上大班後,就像哥哥一樣,不喜歡媽媽給講稚嫩的童話故事了,覺得太“小兒科”。現在,除了媽媽每天陪着他親子閲讀之外,冠銘每天都要自己看書、讀故事呢!小冠銘書看得多了,眼界也比同齡的孩子高,語言表達能力很強,與成人交流,聽着那説的話,根本就不會想到是出自一個五歲多的孩子之口。另外,他的自理能力,領導才能也都凸顯了出來。“元旦”聯歡會時,他是節目主持人;“小八毛訓練營”活動中,他與哥哥同齡的孩子一塊競爭小隊長,同樣完成哥哥、姐姐們完成的工作,特別是在活動中,即便是感冒發燒,也堅持到了最後(活動全部結束)呀!

“閲讀不能改變人生的程度,但是可以改變人生的厚度……”祝鵬鵬一家永遠書香濃濃!祝鵬鵬的文章越寫越好!祝銘銘這小老師、小“家長”暢遊在書香的海洋裏,永遠幸福、甜蜜!

“閲讀的力量”真大啊!

閲讀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4

今天有幸聆聽了省錫中唐江澎校長的講座——《閲讀的教育價值》。説起省錫中,也許很多人想到的是該校最近十幾年一路飆升的大學聯考成績。但唐校長在講座中隻字未提他們學校的大學聯考成績,只是談到了校長實名推薦北大學生的做法,入門條件是——在高中階段必須有3000萬字經典作品的閲讀量。如何考量報名學生的閲讀量?學校的操作策略是:

1、在半小時內,請自主報名的學生寫出高中階段讀過的經典書名;

2、對學生提交的書目、數量進行篩選,初步考察閲讀書目質高量足的學生入選第二輪面試;

3、專家組成員從每位學生所寫的書名中隨意抽取一部分作品,就其中的章節、內容、思想等隨機提問學生,考量是否真正達到質高量足。

當然,這是入門條件,至於其他還需要考察什麼,唐校長沒有細説,但據此,我們足以看到這位校長和這所學校對閲讀的重視。

學校為何如此注重孩子的閲讀?唐校長説:一個人的閲讀史決定了這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孩子閲讀的寬度與深度基本決定着這個人能達到的精神高度。通過閲讀,孩子們視野變得開闊、心靈更加美麗、情感更為豐富,也必然更具想象力和創造力。一句話——閲讀能使人更有激情,更富創意和詩意地生活,而教育的價值正是“人的迴歸”、“生命的成全”!

在談到教育的價值時,唐校長説到了前天發生在美國的校園槍殺案,20多歲的兇手衝到母親任教的國小,先殺害了他的母親,之後又將子彈對準了無辜的孩子。唐校長推斷這個喪心病狂的年輕人背後有着一個強勢的母親,雖然其母親是教師,但這並不能説明她就一定就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唐校長認為: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人格健全的“人”,而非“人上人”。如果教育附帶了太多功利色彩,孩子的心智和精神發育必定不健全,而閲讀就是一種去功利的教育,是點亮孩子精神生活的'教育活動。

孩子熱愛閲讀的因素有哪些?唐校長列舉了三條:1、家庭氛圍的薰陶,佔25%;2、學校和同伴的積極影響,佔23%;3、孩子自己的原因,佔30%。

當然,除了分享閲讀的教育價值以外,唐校長還介紹了省錫中在建設書香校園方面的一些做法,譬如:如何引領教師閲讀,如何把學生培養為“終身閲讀者”,如何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階段,引領孩子閲讀不同類型的書籍等。在這裏,唐校長還説到了一個統計數據——該校學生高中三年的平均閲讀量為300萬字。

所有這些,都使人受益匪淺!感謝新華書店舉辦的公益活動,感謝唐江澎校長的精彩分享!

閲讀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5

早期閲讀是指幼兒從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的前期閲讀準備和前期書寫準備。其中包括知道圖書和文字的重要性,願意閲讀圖書和辨認文字,掌握一定的閲讀和書寫的準備技能等。

一、創設閲讀的環境,激發幼兒閲讀的興趣

(一)外部環境

我們在創設環境時,儘量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有趣味性的、含有較多閲讀信息的環境,讓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過程中培養閲讀的興趣。例如開設小小圖書角,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本班孩子的認知水平、興趣愛好提供不同層次的圖書,供幼兒自由活動時自主選擇。圖書要根據幼兒的興趣和課程內容的變化而不斷地更新,每天保證一定時間,由幼兒自發進行閲讀。

(二)內部環境

在閲讀圖書的過程中,教師要努力給幼兒輕鬆感,以保持興趣,鼓勵幼兒輕輕交流,將自己的內容介紹給大家;當幼兒想換書時,鼓勵孩子大膽選擇自己想看的書。

(三)建立良好的閲讀氛圍

圖書閲讀相對而言是安靜的活動,如果太吵,很容易有負面效應。為了讓幼兒自覺的形成安靜的閲讀氛圍,可以組織孩子參觀圖書閲覽室,感受閲覽室的氛圍,初步形成了良好的閲讀氛圍。

二、選擇合適的閲讀材料

小班幼兒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思維形象、簡單,觀察事物不夠仔細,針對他們的年齡特點,在選擇圖書時需要注意的是:

(一)要以單幅畫為主,畫面情節簡單直觀、生動形象、色彩鮮豔,畫面文字不多,內容多選幼兒感興趣的動物或幼兒生活上熟悉的故事。

(二)提供的圖書必需是質地較厚、同時單頁單幅,整本書頁碼在20頁左右的圖書較受孩子歡迎。

(三)小班幼兒的圖書種類不需要準備很多,簡單易懂的兒歌、童謠、詩歌、故事等,但相同種類圖書的數量一定要滿足幼兒的需要,避免幼兒為爭搶圖書而引起不必要的矛盾衝突。

讀《與幼兒教師對話》有感

近階段一直在讀麗蓮·凱茲博士的《與幼兒教師對話——邁向專業成長之路》一書,不愧是國際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畢竟從事兒童教育、教師成長研究多年,對兒童發展與教育、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乃至學前教育事業發展具有豐富、深刻、獨到的認識。

書中分上下二篇,上篇為“幼兒與幼兒教育”,下篇為“幼兒教育議題”共十六章。無論在探討兒童發展、幼兒教育的'目標、內容、幼教的專業化、幼教機構的評價,還是教師角色、教師與兒童關係、專業幼兒教師的行為、教師的專業成長等問題時,凱茲博士時刻向我們展示着她對這些問題的省思、檢視與理性的把握。譬如兒童自尊的培養是教師和家長都關心的一件事,但是目前用來培養自尊的做法實際上是在養成兒童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以及關注別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不利於培養幼兒適宜、積極的自尊。她多次指出“自尊無法從直接教導或勸告兒童覺得自己很好中獲得”,教師應該“幫助兒童處理所面臨的負面反饋、挫折及失敗”,只有在適量的、明確且充分的正面反饋中才有助於增強兒童的自尊。這些觀點既反映着凱茲博士所秉持的客觀、審慎的態度,批判與反思的理性以及她對問題的辨證的把握,也體現了她科學的態度和嚴謹的學風,彰顯她獨特的學術品格和精神。使人領略到一種作為研究者的竟社和境界,一種在幼教領域中孜孜耕耘的勤奮態度,滋養與凸現着研究的內在價值與魅力。

讀了凱茲博士的書,在感受到她豐富的教育經驗和理論成果的時候,同時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麼的渺小與無知,在幼教的海洋中我只是個涉世未深的孩子,我想,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修養自己的內涵,使自己具有一點學有所想,做有所依,思有所悟,才能做一個真正優秀的幼兒教師.,才能擔負起幼教的重任。

閲讀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6

愛,像空氣一樣,每天都在我們身邊;愛是打開靈魂的金鑰匙;愛情是一本生動的人生教科書.看了風靡全球,讓全世界億萬人落淚的鉅作《愛的教育》,我的內心被深深震撼了,彷彿一次又一次地接受了愛情的洗禮。

《愛的教育》這本書的故事很觸動我,讓我突然意識到愛情是那麼神聖,高貴,深沉。這裏的愛包括對國家和民族的愛,對父母和朋友的愛,甚至是陌生人之間的愛,處處令人激動和感動。每一個愛情故事都可以激勵人,告訴我們一種愛的哲學。

恩里科的同學卡洛費在玩雪的時候不小心弄傷了一個老職員的眼睛。

他當時很害怕,但在同學卡隆的鼓勵下,他勇敢地承認了錯誤,來到了傷者家裏。他強忍着眼淚,拿着自己最喜歡的集郵冊作為禮物,報答老人對他的原諒。但出乎意料的是,老員工痊癒後,他們親自去了卡羅菲的學校,把集郵冊還給卡羅菲,並送給他三張期待已久的珍貴郵票。

沒錯,這就是愛!是同學的愛讓卡洛菲勇敢的認錯。沒有卡隆的.耐心和鼓勵,卡洛菲無論如何也不會站出來,這樣一個無辜的人就成了替罪羊。沒有校長對學生的愛,卡洛費再也不會去老教工家道歉了。因為這個動作,老工作人員退回了集郵品,贈送了郵票,表達了對卡洛菲的愛,讓愛在幾代人之間得以延續和發展。於是,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所有認識和不認識的同齡人。愛情能在我們這一代發光嗎?《寒窗》幾十年,除了書本上的知識,我們還在學什麼?我們習慣了很多想當然的事情:我們帶的學習用品是自己用的,即使別人向自己借,有時候也會編好理由不借;爸爸媽媽要為我們準備好一切,因為這是他們的責任和義務;老師應該對我們有説服力,因為這是老師的工作.心中沒有感恩,就失去了美好的前提。其他人,無論多麼優秀,看上去依然蒼白無力。

我們應該愛的不僅僅是身邊的親人朋友,還有更多等着我們去愛的人。

愛情的美妙之處在於它不選擇擁抱所有美好的事物。愛情,這個世界會更加絢爛!

閲讀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7

世界上有很多愛,比如愛情,友情,師愛……但是這本書《愛的教育》詮釋了一羣孩子純真單純的愛情,這種愛情在我眼裏比其他任何一種愛情都更有價值。

這本書的主角是個孩子,——安利。這本書重點介紹了安利柯,描述了安利柯身邊的事和人。書中的孩子極富個性特徵:行為高尚的卡隆,行為活潑開朗的克萊頓,調皮可愛的“小石匠”瓦蒂尼,小商人卡洛費,“小紳士”卡洛諾伯斯,學習成績優異的德洛西.

這本書以日記的形式,通過安利的所見所聞,反映了社會各階層的'情況。作者以真摯的情感為紐帶,突出人物的高尚品格,再現生動的生活畫面,帶給我們愛與美的享受。沒有虛假的説教,沒有宗教的宣傳,沒有豪言壯語,沒有口號,而是通過對生活的簡單描述,讓人感受到人類是多麼需要關心、理解和幫助。

有一個故事深深打動了我。——小抄寫員:國小生茱莉亞家裏很困難,父親很老了,支撐不了這個家。他非常希望減輕家庭的經濟壓力。為了貼補家用,他除了日常工作還要做抄寫員,經常深夜寫作。茱莉亞很愛爸爸,決定偷偷幫爸爸抄。剛開始還可以,但是過了一段時間,茱莉亞覺得睡眠不足,作業下了,上課有時候還會打瞌睡,這讓父親對他越來越冷漠,甚至在他生病的時候也不理他。但最終,臨摹作品被父親發現,父親非常懊悔,和朱麗婭睡得很香,原諒了他。故事多感人啊!一個四年級的孩子知道父親的辛苦,為父親分擔工作,甚至更願意被人誤解和責罵,但也為家人分擔。這是多麼純潔的愛啊!

其實《愛的教育》裏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倫巴第的小童子軍,愛國少年,爸爸的陪護,年輕鼓手,官方勛章,千里尋母,海難。

《愛的教育》教會了我很多,讓我體會到了愛情的真諦。愛要為別人着想;愛情要懂得分享;愛情要敢於承擔;愛情要學會感恩;愛要……這本書從一個孩子的角度向我們展示了這個世界的美好和悲傷。讓我們對做人的道理有更深的理解。其實孩子的話是最真實的,發自內心的。

總之,愛要從心開始。

閲讀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8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這本書由四個部分組成:做人篇、學習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它從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學習、如何做事、如何交往四個方面入手,充分闡述了教師如何更有效地關注教育細節,如何身體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從而成為出色的人民教師。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雅斯貝爾斯在《什麼是最好的教育》中寫道:“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過:“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

一位哲學家説:“一個隨外在力量而行動的人,就是奴隸。”一個現代人,首先必須具備獨立精神和獨立能力。獨立,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構成部分,是人能夠立足於社會,發揮其潛力的基礎。獨立性強的孩子一定會發展得好,獨立性差的孩子一定發展得比較差:這是社會的需求造成的。因此,努力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就成了我們的當務之急。

也有人説,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有什麼樣的生活。這句話一點也不錯。孩子對自己有信心,就會精神抖擻,對一切都積極努力,樂觀向上。我們家長對孩子有信心,就會覺得孩子時時在進步,渾身是優點。

相信自己能把學習搞好,積極努力地去提高學習效率,是學習中的自信;相信自己能將自己從事的工作幹好,能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是事業上的自信。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礎。如果孩子失去了信心,就會做什麼事情都垂頭喪氣,打不起精神來。老師要讓孩子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標是正確的,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如果孩子是個自信的人,那麼他會樂觀進取,做事積極主動,樂於接受挑戰;如果孩子缺乏自信,那麼他就會在任何事情面前表現出柔弱、恐懼的心理,從而失去了很多學習鍛鍊的機會,影響自身的發展。

雅斯貝爾斯在該書中給我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優秀的老師在一個學期內就把一個全校成績最差的班帶到了全校第二的好成績。當有人問他是怎樣教這些所謂的差生時,這位教師這樣的回答,事實上我沒有做什麼特別的補習,我只是每天上課前對我的學生説,你們每個同學都可以取得好成績,只要你每天監督自己多做一道題,多背一個單詞,多考一分就可以了。事實上,我的學生們每天都向着小小的目標不斷前進,一個學期下來,成績自然就上去了。

確實如此,激勵孩子其實很容易,只要適當的鼓勵孩子,讓孩子產生一種良好的自我感覺,孩子的自我激勵也就產生了。這是一段我最喜歡的故事,因為我自己也常常面對這樣的班級,有時候心裏着急,就喜歡批評學生指責學生上課不認真,回去不好好做作業,甚至經常懷疑學生的成績都是作弊得來的。為什麼我們明明知道鼓勵學生建立自信是最能改變一個人的好方法,卻無法在實際中去做到呢?也許是因為我們這些成年人在責任心之外,不可避免的有功利心。考試的排名,每一次的質量分析,多年來象大石一樣壓在我們的心頭。我們總是微笑着説淡化排名,可是社會上卻又特別重視學生的成績。所以每次看到學生的時候我們總是習慣性地忽略他們的純真、可愛,忽視他們所成長的環境,他們叛逆背後隱藏的孤單與無助。看到這些學生我們常常很厭煩,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們的成績不好。在應試教育的畸形標杆下,我們無奈地把學生取得優秀成績作為工作成功與失敗的標尺。我們給自己定下了宏偉的目標,然後把壓力轉嫁給我們的學生,恨不得只用幾天時間,就把他們教得絕頂聰明。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小”的重要。不要小看一分,不要忽略最細微的進步,不要忘記教育是直麪人的生命。通過人的生命,為了人的生命質量的提高而進行的社會活動,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中最能體現生命關懷的一項事業。教育是對生命的關懷,我似乎找到了自己由衷熱愛教師這一職業的原動力。因為,自然界中最能打動與震撼人心的就是生命創造的奇蹟。而我們創造奇蹟的人應該像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那樣,不為中大學聯考成績而折腰!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善於激勵、喚醒、鼓舞!”我覺得這是作者對教育最好的理解,是世界上所有教育要抵達的本質!

人,只是簡單的一撇一捺,但是要讓這個“人”站得頂天立地——“富貴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很難很難。做人難,育人更難!讓學生“學會做人”,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大寫的人,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為之奮鬥的最終目標。

閲讀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9

寫下這個題目時,心裏就不禁有些愧疚,因為覺得自己在引導兒子們讀書方面起步太晚、做得不夠。

有個現成的例子在那比照着,寶寶們的姐姐——我的侄女,在兩歲三個月的時候就被發現能讀整本的童話書,在外人眼裏是個神童。所以在懷孕的初期,我也曾設想過,在夜晚温暖的燈光下,寶寶安靜地依偎在媽媽懷裏,在媽媽的帶領下沉浸在異彩紛呈、新奇瑰麗的童話世界裏,並在媽媽反反覆覆地講讀過程中,像他的姐姐那樣輕鬆地識字、快樂地閲讀。

可是不期然一下子來了兩個寶寶,嬌小的我頓時被搞得晨昏顛倒、手忙腳亂,光是伺候他們的吃喝拉撒已經讓我累暈倒了幾回,讀書更多地是為了讓他們安靜下來,早點睡覺。所以,現實是:我這邊講得口乾舌燥、昏昏欲睡,而寶寶們卻依然精神十足地睜着眼睛不斷地催促:“還有呢?還有呢?”或者是已經讀了幾個故事的我躲着寶寶們依然渴求的目光,精疲力盡地求饒:“寶寶,饒了媽媽吧,改天咱再講,媽媽真的是快累死了。”聽讀——既沒有盡興過也沒有規律,寶寶們的識字及獨立閲讀也只能期望於上學以後了。

時光荏苒,兩個小男生終於背起了書包。突然有一天,學校把每日的閲讀做為作業佈置下來,做媽媽的我還有些不敢相信:識字還不多的兒子們可以獨立閲讀了嗎?趕緊買了十來本帶拼音的書驗證,兒子們讀得結結巴巴,可依然興致勃勃:“媽媽,以後我們可以給你講故事了。”

閲讀每天有了固定的時間,形成了制度。兒子們的性格差異也在讀書的過程中漸漸顯露出來:大寶有板有眼地把每日規定的篇章讀完,畫出好詞好句,按部就班地摘抄到本上,不多讀也不少讀。小寶則是跟着自己的.情緒走,每每抱着一本書就恨不得一口氣讀完,畫出好詞好句及摘抄的功課根本沒空做,很快就把所有帶拼音書讀完,嚷嚷着要求再買新書。本着一切先從培養興趣出發,剛開始我有點替大寶擔心,體驗過閲讀樂趣的人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象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一樣撲在書上。我怕大寶為讀書而讀書,只是把讀書作為一項任務來完成。不過,凡事用心的大寶很快就用事實安慰了媽媽,倒是小寶依然讓我撓頭。

還是在用詞造句的階段,大寶就開始展開想象,用一個詞語就能鋪排開來一個故事。我記得最早的一個詞是“池塘”,講得有寓言的味道。後來開始寫週記,大寶從來都不用督促,坐到桌前就開始寫,好幾回都是寫到手累了:“媽媽,我還有話説,就是手都寫疼了,不想寫了。”甩手就要跑,慌得媽媽趕緊跑過來:“兒子,你得挽個疙瘩寫個結尾啊,再寫一句。”

號稱比大寶讀書多的小寶寫起文章卻犯難,人坐到書桌前半天不見動筆,催得急了就苦楚着小臉説:“媽媽,怎麼寫啊?我不會寫。”“撿你感興趣的東西寫嘛,只要感興趣就有話説。”“寶寶,你平常不是挺能説的嘛,説的話寫下來就是文章。”一再引導下來,有時依然只是短短地寫幾句。

開始我還認為只是大寶比較敏感細膩的緣故,漸漸地大寶又給了我驚喜,他的文章裏開始出現天羅地網、鋃鐺入獄、倒掛金鈎、戀戀不捨等一系列的成語短句,閲讀的益處顯現了出來,我的大寶終究還是個用心的孩子。

小寶也有進步,有時候文章還顯出一種簡練的好處,遣詞造句不多用修飾語,但事情交代得簡單明瞭。只是有時依然是個情緒化的孩子,碰到他感興趣的事物可以多寫幾句,不感興趣的命題作文胡亂應付幾句了事。對待他,我只能要求他讀書的時候慢一些再慢一些,讀後用自己的話再把故事複述一下,希望書中的內容可以在他的心中多留下一些痕跡,而不只是囫圇吞棗、不求甚解地讀完了。

萬里長征剛起步,二年級的他們大部分時候還要找帶拼音的書,相對於兩三歲就可以在書店任意取捨的寶寶的姐姐,差距是顯而易見的。不過,在兒子們的成長過程中媽媽早已經學會了耐心,我知道我的寶寶不是神童、不是天才,但也快樂健康、聰明活潑,寶寶,媽媽始終都會用欣喜的目光看着你們,因為你們也一直在成長、在進步,我會給你們足夠多累積知識的時間,讓閲讀的愉悦來得更猛烈一些吧。

最後,我真心地感謝老師對孩子們在知識上的引領、督促,感謝假期書香班級活動的組織者們舉辦了這麼有意義的活動,相信你們所做的一切,必將在家庭、學校、社會上形成合力,給孩子們的一個不一樣的書香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