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演講稿

論語演講稿合集七篇

演講稿1.5W

演講稿要求內容充實,條理清楚,重點突出。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能夠利用到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怎麼寫演講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語演講稿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論語演講稿合集七篇

論語演講稿 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我一直以為所謂儒學不過是表面上推崇中庸、仁義、 禮教等虛有的東西,做作的讓人厭惡。 他和他的弟子連種稻插秧都不會還自居君子聖賢,所有的人民在他們眼裏都是低微貧賤的人。”唯女子和小人難養也“,可見孔子有歧視婦女的嫌疑,另外 我至今還記得宋濂《送東陽馬生序》,鼓勵他的同鄉努力刻苦學習,尊師:”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我承認,宋濂真的很尊師。可是正是這種方式讓中國由盛轉衰,不敢出一言以復就沒有新觀點新態度,就沒有創新。

蘇格拉底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主張學生勇於創新,所以出了一個柏拉圖,柏拉圖同樣沒有”架子“,又出了亞里士多德。希臘三賢在哲學物理學都有很好的建樹!

儒學,是該讓人唾棄,放在腳底踩的'東西!!!

我甚至覺得古代封建的黑暗落後都是獨尊儒術的結果, 沒有了”百家爭鳴“,那就是剩下了專制。它至今仍舊影響着政治、教育、法律!

可是,事實上是這樣嗎?

讀完《論語譯註》我發現了我自己的目光短淺,相反,我覺得孔子不該出現在那個時代,那個黑暗的時代!孔儒的思想很超前,他説推崇的大同社會就是我們現在初級社會主義的終極目標,我們至今也沒法做到,古代黑暗帝國怎麼可能實現呢?古代君王扭曲了儒家思想,他們黑着心紅着眼把儒學當成統治的工具,他們過河拆橋卻同樣自稱君子,因此,”打倒孔家店“不是推翻儒學,而是保護真正的儒學不為小人所用。

孔子推崇的學而思丟失了,人們只學不思,只為應付考試,這是中國教育的失敗,也是中國科學家得不到諾貝爾獎的原因。

孔子崇尚的中庸仁義也缺失了,人們自私自利,見人不扶,食物以次充好。真的愧對禮儀之邦!

孔子希望人忠義孝順,謙虛真誠。可是現在的我們多麼膚淺做作!

……

沒錯,他的想法是無法治國的,至少不適合現在的國情。可是我們不能一竿子打死儒學。政治課裏我們要對傳統文化發揚”揚棄“,我們卻把壞的繼承了,好的遺忘了:

我們該謙虛:”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都驕傲自滿怎麼進步,應該不恥下問,謙虛謹慎!

我們該真誠:”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不該做偽君子,應該真心待客。

我們該反省:”吾日三省“,孔子這樣的聖賢都反思,我們也該反省自己,知錯認錯改錯。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認同孔子,但是不得不説他的想法很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該做的還有很多,那怕雙手遞物,孝順父母,順從兄長等瑣事,都是在弘揚傳統文化,興我禮儀之邦!

論語演講稿 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今天,我讀了”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意思是”孔子説:學習好像生怕趕不上,又害怕把學到的東西丟掉了。“

配的啟蒙故事是《映雪讀書》,講的是孫康小時很愛學習,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很想夜以繼日地攻書,可家時貧窮,沒錢買油點燈,一到天黑就沒辦法學習了 ,特別是到了冬日,漫長的'黑夜他有時很難入睡,實在沒辦法,他只好白天多看書,晚上睡在牀上默默背誦。一天夜裏,他一覺醒來,忽然發現窗外透進幾絲白光, 他開門一看,原來是下了一場大雪,到處一遍白茫茫的,他突然靈機一動,能不能借着雪光讀書呢?他急忙回屋拿來書,藉着雪光一看,字跡很清楚,比一盞小油燈 還強。從此以後,孫康經常夜裏蹲在雪地裏映着雪光苦讀,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在書裏,不覺得寒冷和疲倦,孫康刻苦攻讀,終於成了著名的學者。

我想孔子這句話是在告訴我們學習不能放鬆,一放鬆就要退步,必須有危機感,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加努力地學習,新東西學的更快,學過的東西記得更牢。啟蒙 故事裏的孫康就是這樣做的,在那樣苦的情況下攻讀,所以能成為著名的學者。我們做為學生就更應該向他學習,何況我們現在的條件這麼好,根本不用受那樣的苦 ,沒有理由不好好地學習。

論語演講稿 篇3

聖言如花蕾,芬芳漫溢伴人生。自古以來有哲理的書籍如天上繁星,但是于丹卻獨獨中意這本《論語》。好的音樂能繞樑三日,好的人生之道能影響人的一生,讓人久久回味。特別是讀于丹講《論語》中的“忠恕之道”後,一本書《論語》它是跨越時代經典,充滿古人智慧靈感之佳作,曾經改變許多人的想法。創造人心未曾想到的美好奇蹟。而讀于丹講《論語》中的“忠恕之道”後,讓人不禁掩卷深思,進而產生力量。這股力量是積極的力量,是人類理性的內在力量。

其實對於《論語》許多人認為其落伍了,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讀過《論語》一書的人也是寥寥可數。自從縣交通局組織人員學習於丹讀《論語》視頻以及書籍講座後,我通過這次活動第一次認識到了如何從一個嶄新的角度去理解與掌握《論語》的精髓。讓我收益良多。

首先介紹下本次關於《論語》寬恕之道見解的主講人。于丹,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影視傳媒系主任,影視學博士,碩士生導師。專業方向:廣播電視媒介學。

于丹教授用最樸素的語言詮釋出二千多年前《論語》內涵。她講述了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學習之道、誠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和仁愛之道,並用一個個淺顯易懂的小故事,把一段很難懂的《論語》,通過心得、感悟的方法來解讀,把深奧的道理,講得透徹而又入木三分,真正走到了我們心裏。

俗話説,做事先做人,《論語》中關於做人的.道理有許多,但曾子説其實只有一條: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于丹教授認為:中心為忠,如心為恕,忠恕二字的前提,就是要知道自己的心在哪裏。現代社會有太多的評判標準,如果我們的心迷失了方向,就根本無法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特別是當自己有一顆忠誠於事業的心,卻總是懷才不遇,無人賞識時,該怎麼做才為忠?我們自己將心比心善待他人,卻被別人惡意傷害時,該如何做才為恕?如果我們真正做到了忠恕二字,生活會不會變得更美好呢?

我們大家在今天這個時代都面臨着一個問題,就是外在的迷惑太多,變化太多,千變萬幻裏面有什麼是以不變應萬變的,自己心裏的依據到底在哪兒。有一次,孔子給學生上課,他跟他的學生曾子説,他説我道一以貫之。他説你知道嗎?我自己做人做事的道理,有一個不變應萬變,一以貫之,根本的出發點。曾子就心領神會,説唯,我明白。子出,孔子走了。門人和底下的同學就問他,説老師説的到底是什麼呀,那一以貫之的到底是什麼啊?曾子就給他們解釋了一句話,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也就是説孔子這一生,做人做事最根本的出發點,這個道理就是忠恕二字。何為忠,何為恕呢?如果我的忠心無人賞識又該怎麼辦呢?就應該聽聽北京師範大學于丹教授為我們講《忠恕之道》。

孔子有一個學生,覺得做人的道理太多,記不住,請教孔子,希望能用一個字來概括所有的道理,而且可以受用終生。孔子給了他一個字,就是恕。

我們有一句俗語:世界上哪個不議論人,哪個又不被人議論。大家都會在私下裏,飛短流長。孔子的學生裏也有這樣的人,比如子貢,子貢方人,什麼叫方?就是指他比方人物,議論短長。老師就説他,“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賜是子貢的名字,子貢你已經很賢達了是吧,已經賢達到可以去指點他人的短長,品評人物,老師我還沒有做到,夫我則不暇。暇是閒暇,我現在還沒有這個閒暇工夫,可以去品頭論足,議論他人短長。我要是有點閒工夫,得先看看自己,做得怎麼樣。

我聽完後內心最深刻的感悟是做人要做一個忠誠而善於寬恕別人,檢討自我的人。真正的忠誠,不是忠誠於一個外在的標準,也不是忠誠於哪一個人,哪一個制度。他忠誠的是內心的道德判斷,良知所在。孔子所説:“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也就是説,一個人應該保持一種反躬自省的能力,而不是老怪罪別人,薄責於人。自己的心厚道了,對別人的責怪就少了。這樣,就會遠離對別人的抱怨。

其他,聽完後我還感悟到做人要做一個好學的人,與人為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是一句老話,還有一句“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們既然是社會人,就必然要和他人交往,“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人不管他身處何位,身居何職,不管他是貧窮還是卑微,其身上都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和別人交往時,我們要學習他們的長處,要經常傾聽他們對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以利於自己快速成長,真正的朋友就是那種心胸正直的人,敢於直指你的缺點,因為有時候我們往往自己看不清自己,有些迷失,這時候一句關鍵的話甚至會改變我們的一生。另外我們要重視學習,要終身學習,知識會讓我們永遠年輕,我們要不斷豐富自己的學識,提升業務工作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為準則。

這就是我讀于丹講《論語》中的“忠恕之道”感悟之處。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論語演講稿 篇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論語》是我國的經典作品,記錄了孔子與其弟子的言行,它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論語》這本書告訴了我們許多人事間的道理,它能讓我們品德高尚,更 能讓我們學到很多哲理性的知識。如我們在學《論語十則》時,裏面既有講學習方法和態度的,又有講思想修養的。其中,”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意思 是學習了不思考就會迷惑,只思考不學習就會有害。它告訴我們。

一味的讀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着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拖累,從而被書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而如果只空想,問題仍然不會得到解決,也就會產生 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險。因此,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有用的真知。還有一句”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的意思是碰到了寒冷的`冬季,這以後 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後凋謝的。説明了我們應當像松柏一樣堅韌不拔,無論在任何處境都應堅貞不屈。

然而,《論語》畢竟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並不能完全適合我們現在的思想,但是它又畢竟是經典中的經典,而經典是不會過期的,因此我們要學會科學地繼 承這些中華傳統文化,宣揚祖先們的博大精深。總的來説,《論語》深深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其中所藴含的豐富哲理啟迪着我們的心靈,它告訴了我們如何為人處 世,修身養性。我們在生活中,對於這些哲理中的要求我們能做到的就儘量做到,不能做到的也不能完全忽視,只要我們每個人按照自己的理解能做到最好,才算我 們真正領悟到了一些真諦。有人説過:” 人做好了,世界也就做好了。“ 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完善自我,讓這個世界更加和諧吧!

論語演講稿 篇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寒假裏,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論語》。

《論語》一共有20章,是孔子的弟子記錄孔子言行的一本書。它主要講述了人與人如何相處、如何勤奮學習、如何在社會上努力奮鬥和如何孝敬父母的一本書。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學而第一“裏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説乎“這句話。

在人生的道路上,朋友的力量是不可缺少的。俗話説:”一個巴掌拍不響。“光憑自己單薄渺小的力量是遠遠不可能創造出大事業的。由此,我想到到了管仲和 鮑叔牙的友誼故事。

管仲和鮑叔牙小時候是一對好朋友。管仲小時候家裏很窮,所以常常偷鮑叔牙的'錢,但鮑叔牙不但不記恨他,反倒對管仲更加友好。幾十年過去了,管仲在為公 子糾爭奪王位時差點殺死公子小白。在公子小白繼承王位時,鮑叔牙也成了宰相。鮑叔牙不計前嫌還推薦管仲,可見鮑叔牙的心胸是多麼寬廣呀!

還有一個是有關伯牙和鍾子期的友誼故事,當琴師伯牙在荒山中彈琴時,樵夫鍾子期竟然能夠聽出”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十分高興找 到了自己的知音,但是鍾子期死後,伯牙再也找不到知己了,便摔掉琴,發誓不再彈琴。可見在一生中友誼是多麼可貴,多麼重要呀!

這些事例讓我想起了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小董來我家玩,一開始我倆還相處挺好的,也合得來,但沒過了幾天,我們便經常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吵得天昏地暗, 不可開交。最後,媽媽告訴我們倆要團結友愛,才能做好每一件事,還告訴我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説乎“。

過了幾天,我的朋友小楊來我家作客,我吸取了教訓,與小楊開心的度過了一天。在生活中,友誼真是無處不在,只有在經歷磨難後,才能真正體會到友誼的珍 貴。

讀了《論語》,我受益匪淺。它教育了我怎樣與朋友交往,我一定要把小主人做的更好。

論語演講稿 篇6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今天,我終於讀到論語的第8篇了,回想着原來讀的辛苦。有許多字不會讀,都要一個字一個字的查,字典翻都翻得想吐。雖然前面很辛苦,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 上人嘛。孔子的仁和禮都在我的心底紮下了深根。正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我從課前導讀上也讀到孔子主張有教無類:不論社會地位高低貴賤,每個人都應有受 教育的機會。

我讀論語時發現了一句話:子曰:吾十有五而至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我以為並沒有什麼大的 含義便直接看譯文了。譯文上是這樣寫的:孔子説:我十五歲時開始立志做學問;三十歲時説話辦事的有把握;四十歲時遇事就不迷惑;五十歲時懂得了什麼是天命 ;六十歲時凡聽到的都能辨別是非;到了七十歲時才能達到隨心所欲,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也不會超出規矩。

我從這句子中隱約體會到一個含義。孔子自述了他學習和修養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一個隨着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就思想境界來講,整個過 程分為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悟的階段;五十,六十歲是安身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是主觀意識和做人的規則融合為一的階 段。在這個階段中,道德修養達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養過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人的.道德修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擊 ,要進過長時間的鍛鍊和學習,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覺的遵説道德規範,而不是勉強去做。這兩點對任何人, 都是適用的。

《論語》是一本好書大家好好讀吧,我相信大家。

論語演講稿 篇7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論語》作為聖人孔子精華的濃縮,從早時的科舉,到如今的考試,都會有所涉及,由此可以看出《論語》的珍貴,與古往今來的人對它的重視。《論語》被許多人所註釋過,而其中較為認可的.,是 楊伯峻的 《 論語譯註》。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儒家精髓之所在,我們 逐漸 開始每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開始 不斷 審查自己,開始以義作為準則,凡事則需盡仁。

孔子的中心思想與 最高的道德原則 是”仁,“ 仁包括着孝、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而孔子尤為喜愛的弟子顏回,也是因為:”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論語》在”仁“中費了許多筆墨,如:”當仁,不讓於師。“ 等,仁,為人之本。是最適合當作標準,審視自己的。

在《論語》中,我對君子感受頗深,所謂君子,是儒家理想的人格典範,是最能體現儒家風範的代表。《論語》中曾多次闡述、 並用詳細的比喻告訴我們 君子的標準,如”君子不器。“ 並以小人為最低等次來進行對比,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由此看來,想要達到君子的境界,還有待努力。不過,這並不能使 我們的 理想降低層次,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論語 》 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之作,《論語》撥開人生的層層迷霧,指明瞭方向,剩下的需要我們去實踐。它給予給我們的淳淳教導,是我們一生所要謹記的,是一生所要學習的,是一生所要領悟的。 我們應按照《論語》,去嚴格的要求自己,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境界獲得更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