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敢於創新作文8篇

作文1.17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敢於創新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敢於創新作文8篇

敢於創新作文1

現在,不管是什麼東西都很注重創新,設身處地地想,如果你是一名顧客,你一定想見識最新產品;如果你是一位觀眾,你一定想欣賞最新劇目;如果你是一位歌手,你一定想唱新歌;如果你是一位運動員,你一定想嘗試一套新動作。創新才能更加能夠抓住眾人的眼球,所以要敢於創新。

我們為何要創新作文?發展作文。作文從古代的文言文發展到如今的白話文,其中出現很多經典的文章,這也是先輩們從自己出發敢於去創新自己的文字。作文,不能拘泥於以前的文體,但要繼承,它們的確對我們有影響,我們要做到的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作文新穎、新鮮會吸引讀者,也有閲讀的必要,讀起來也有所收穫。

社會實踐是創作的源泉。所以,立足於社會實踐,是創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們創新作文的根本途徑。實踐出真知,實踐出真理,我們的思想也是從社會實踐得來的,又是寫作的需要。體會生活,感悟生活,從生活裏找出素材,從自己出發,寫出自己的心聲,寫出自己的文字風格。

要創新,那麼我們必須要懂得寫作文。作文,並不難寫,我們每個人都會,但寫出來有的很好,有的卻很差,我們要相信,這是我們個人存在的問題。問題就是我們作文的文學功底了,還有語言的流暢,文筆的優美。要把問題解決,那麼我們就要勤奮學習文學,提升自己的文學功底,提練自己的語言運用。寫好一篇文章,其實很容易,從自己出發,敢於去開發我們那獨特的文字。

如果我們沒有那華麗的詞藻,我們可以抒發樸實真摯的情感。一篇文章裏,華麗的詞藻顯示了我們文學功底的高,濫用的或者會使文章無味,讀起來也沒有什麼意義。感受真實,也許激起了讀者們的心聲,與我們共鳴,也體現了真實的寫照,這往往是受眾人的喜愛。真實的,是最美的;樸實的,是最好的。但不能否認華麗詞藻的篇章,每當我看到別人文章那華麗的詞藻,便感歎他的文筆是那麼的犀利,內容也是讓人深刻沉思。總之,各有千秋,各有我們值得去學習的地方。

如果沒有豐富的.想象力,我們可以用幽默的語言抒寫自己的風格。想象,一般在小説方面上大膽的構造,勾畫生活和現實的現象,使眾人都熱愛。個人沒有這般想象,有幽默的性格不仿去用幽默的語言感動讀者,去創新個性飛揚的文字。

人總有不足的地方,文章也不例外。那麼我們需要取長補短,把名人的精句引為己用,這並不是抄襲,而是精益求精。巧妙地運用,使文章更有説服力。通過借鑑、溶合、汲取優秀的文字句子,創新作文更上一層樓。徐悲鴻國畫大師從自己出發,縱古貫今,中西結合,創出新穎獨特的風格,他的畫受人喜愛也是通過融洽、汲取西方藝術的“精益求精”。韓寒一筆犀利的文字,獨特的風格,是性格的造就,又是他的魄力。我挺佩服他的,佩服他從自己出發敢於創新作文,敢於寫出他的心聲。

敢於創新,寫出屬於自己風格的文章,給文學注入一股新鮮的活力吧!

敢於創新作文2

魯迅先生説:我們要感謝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的,如果你是歌手,去唱新歌吧!如果你是運動員,去做新的騰越吧!我們大家將為你喝彩!

如果你是一名顧客,你一定想見識最新產品;如果你是一位觀眾,你一定想欣賞最新劇目;如果你是一位歌手,你一定想唱新歌;如果你是一位運動員,你一定想嘗試一套新動作。對於,愛寫作的你,你一定想用新的寫作思路去堆砌作文大道。聽我舉了這麼多例子,知道我想説什麼了吧。沒錯,就是——求新。

求新,是人類的本能。創新地推動我們的社會向前發展。從人類誕生的那一天起,創新的腳步就從未停止過。歷史從古埃及的紙草文字中走過,從中華的'四大發明中走過。從牛頓的三大定律中走過,從克隆綿羊“多利”中走過。一串串創新的成果在歷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輝。試想遠古的蠻荒原野中,我們的老祖先沒有敢第一次撿起石塊和樹枝,今天的蒼穹下還會有滿目的繁榮文明嗎?

為什麼要創新?古人説得好:“流水不腐,户樞不蠹。”只有求新求變,事物才會有生命力,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於是我們不能抱死昨天的眼光來看待今天和明天。在日新月異的社會中.,抱殘守缺就意味着失敗。只有不斷採用新方法、新技術,不斷地有新發明、新創造,不斷地產生新成果,我們的事業才能興旺發達。

然而創新也是不易的。每一個新事物要得到人們的理解、肯定與支持,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90年代初期,內地開始出現了諮詢顧問業,個人辦的“點子公司”、“調查公司”應運而生,但許多人笑他們是不務正業,靠動歪腦筋要嘴皮子騙錢的小混混,時至今日,諮詢顧問業在社會中的作用已越來越大,再沒有人把他們看做“三流九教”了。但是,最初的創業者往往很容易被流言蜚語嚇倒。倘若他們沒有敢於堅持的勇氣,能有今天的業績嗎?當然不。

因此我們要説,在創新過程中,“敢為天下先”的勇氣是最重要的。固然,我們也需要卓越的 想像力,兢兢業業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冷靜的頭腦,但王二麻子敢舉第一面大旗,我們首先要為他喝彩,於是面對從未有人穿越,而今終於被拋在身後的大西洋,哥倫布能感慨地説:我敢做了,去做了,終於做到了。

國學者邁克爾雷波夫曾這樣説過:“幾乎每一項發明都是一個意志堅強的人堅信自己想象力的結果。”話雖有些絕對,卻不無道理。回顧人類的歷史,實際上就是一部不斷創新從而不斷進步的歷史。隨着社會進程的加快,人類的創新活動也在不斷加快,人的創新精神也就越發重要。科利華軟件集團總裁寧朝弟在談到人才時認為,信息時代是物質性極弱的時代。人在意識上的躍進將給企業發展帶來質的突破。因此,一個人的創意比知識更重要。我們作為跨世紀的一代,若想在新世紀的激烈競爭中站穩腳跟,又怎能不注意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呢?

敢於創新作文3

隨着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創新已經日益成為發展經濟不可或缺的動力。但當今社會中也有很多好逸惡勞者,不願付出努力卻想要得到回報。所以就想要走捷徑殊不知這條路本沒有捷徑可走如果有也只是所謂的外門邪道。“踩着前人的腳印前進,最佳結果也只能是‘亞軍’”,社會需要開拓創新之精神,為發展注入新鮮的血液。

許多學者都崇尚權威,認為權威是不可被推翻的而一味的相信依賴權威。也許正是這種“堅定”導致許多創意被扼殺在搖籃中。1900年,著名教授普朗克和兒子在自己的花園裏散步。他神情沮喪,很遺憾地對兒子説:“孩子,十分遺憾,今天有個發現。它和牛頓的發現同樣重要。”他提出了量子力學假設及普朗克公式。他沮喪這一發現破壞了他一直崇拜並虔誠地信奉為權威的牛頓的完美理論。他終於宣佈取消自己的假設。人類本應因權威而受益,卻不料竟因權威而受害,由此使物理學理論停滯了幾十年。而25歲的愛因斯坦敢於衝破權威聖圈,大膽突進,讚賞普朗克假設並向縱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論,奠定了量子力學的基礎。隨後又鋭意破壞了牛頓的絕對時間和空間的理論,創立了震驚世界的相對論,一舉成名,成了一個更偉大的新權威。瑪麗尤肯達修女對美國航天專家恩斯特施圖林格博士所發出的質疑,就是因為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感覺,面對他人生命遭遇危險時第一的直覺就是:我要救他。卻未曾考慮過也許將目光放得長遠一些就可以救更多的人 。我認為我們不能對權威抱有全盤肯定的態度,有時否定權威未必就意味着失敗。

“異想天開給生活增加了一分不平凡的色彩,這是每一個青年和善感的人所必需的,”創新需要個性的'自由發展。我在這裏所説的“自由發展”並不是放任其隨意發展沒有任何約束,自由發展也要遵循自然規律。鄭板橋是清代書畫家、文學家,“揚州八怪”之一。他自幼愛好書法,立志掌握古今書法大家的要旨。他勤學苦練,然開始時只是反覆臨摹名家字帖,進步不大,深感苦惱。據説,有次練書法入了神,竟在妻子的背上畫來畫去。妻子問他這是幹什麼,他説是在練字。他妻子嗔怪道:“人各有一體,你體是你體;人體是人體,你老在別人的體上纏什麼?”鄭板橋聽後,猛然醒悟到:書法貴在獨創,自成一體,老是臨摹別人的碑帖,怎麼行呢!從此以後,他力求創新,摸索着把畫竹的技巧滲在書法藝術中,終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板橋體。鄭板橋的“板橋體”是在經過練習各家各派的書法後在此基礎上發展形成的。創新是吸收和發展的結合體。

創新還需要有膽量,要敢於創新,不會因為創新之路充滿荊棘而退縮。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在學習別人長處時,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創造性地運用,不斷髮展,這樣才會賦予藝術以鮮活的生命力。我們要發揮創新精神在自己學習的泥土上耕耘播種收穫累累碩果。

敢於創新作文4

著名發明大王愛迪生的故事你一定不會忘記,在那個夜晚沒有燈的年代,人們只能點着蠟燭,藉着微弱的燭光工作和學習。勤奮好學的愛迪生突發奇想:或許可以發明什麼來改變這種現狀。

愛因斯坦説踩着別人腳步走路的人,永遠不會留下自己的腳印。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需要創新。

踩着別人的腳步走,走的永遠是別人的路。

著名發明大王愛迪生的故事你一定不會忘記,在那個夜晚沒有燈的`年代,人們只能點着蠟燭,藉着微弱的燭光工作和學習。勤奮好學的愛迪生突發奇想:或許可以發明什麼來改變這種現狀。帶着這種對發明的好奇心和對知識的熱愛,他開始了探索之路,一次一次的失敗沒有使他氣餒,反而給了他前進的動力,激發了他的鬥志。有多少人勸他放棄,不要再浪費時間,又有多少人看到他一次一次的失敗而嘲笑他。在人們的嘲笑和數不清的失敗之後,他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個電燈泡亮了,在黑夜裏發出奪目的光。愛迪生也得到了發明大王的稱號。

愛迪生是幸運的,他敢於突破自我,勇於創新。是他讓人們在夜晚過上了有光的生活。如果當時愛迪生也和其他人一樣,甘願在無光的夜晚忙碌,滿足於當時的環境,那麼電燈就不會被髮明,或許在今天的某個黑夜裏,你仍要躡手躡腳的學習和工作。愛迪生用他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生活需要創新,科學需要創新。

無獨有偶。我國偉大的思想家,作家魯迅先生生活在一個黑暗的封建社會裏,自小就受到封建思想的種種壓迫。但是思想先進的魯迅先生並沒有被束縛,他深知要想救中國就必須先解放國人的思想,但這在當時的中國談何容易,但意志堅定的魯迅先生並沒有因此而退縮。他深知自己作為一箇中國人,就要承擔起肩上的重任,就要保家衞國,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白話文運動興起了,魯迅先生作為白話文運動的興起人,受到當時許多封建人士的壓迫。無論在精神上還是物質上都受到了或大或小的迫害,但是我們的魯迅先生又怎樣會輕易被打垮。他頂住封建世俗的壓力,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如《彷徨》《吶喊》等。這些作品就像是魯迅先生手中的一把利劍,被用來剖析封建社會裏吃人的封建制度。魯迅先生用他的白話文運動掀起了思想解放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魯迅時勇敢的,他是封建社會裏敢於反抗的一員,他也是白話文運動的興起者。

生活在封建社會裏,魯迅先生是不幸的,但是他敢於反抗,拿起手中的利器同封建社會鬥爭。

創新就像是一扇關閉的門,需要我們去打開,勇於創新,你會發現很多,勇於創新,你會懂得很多,只有勇於創新的人才是生活中的強者。

敢於創新作文5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哈里斯曾説:“當你學會不走尋常路、轉換角度去看問題時,你的人生註定不會碌碌無為。”突破常規是一種有意思的處事方法,也是寫作文的基本。起初,我並不瞭解“突破常規”具體指什麼。週四下午,《創新作文》的主編彭治旗老師來到我所在的景賢學校7年11班,為我們講解了寫作文的注意事項與方法。在這一節別開生面的作文課之後,我心裏有了對“突破常規”這種寫作方法在實際中的詮釋。

突破格式化是突破常規的基礎

彭老師説:“一篇作文最大的弊端就是沒能突破格式化。”寫作文,構思獨特,事例新穎是吸引人眼球的關鍵,這應該就是“突破格式化”了吧。想想我自己平時寫作文,腦子中沒有一點與眾不同的體裁構思,只好套用“前輩”們總結出來的板式。原來不知不覺之中我竟跌入了“格式化”的圈套!就拿彭老師舉的“考試失利後”的例子來説吧,我國小時在考場上如果遇到這種作文題,第一個想到的不是如何使自己文章構思更新穎、結構更完善,而是要用什麼修辭手法、什麼好詞。或許這也是部分與我差不多的同學的寫作通病。要想突破格式化,就必須對自己有信心,敢於創新,為自己筆下的篇章打下基礎,這樣才能寫出好的作文。

注意細節是突破常規的關鍵

作文是注重細節的。早在明代,就有人曾因為在文章中錯誤地説秦始皇死於西漢而鬧了大笑話。一個小小的細節,稍不注意就可能令自己的作文大失光彩。彭老師在課堂上也做了詳細的解釋:假如有一隻小鳥受傷,你想去救它,卻沒膠布。取回來時小鳥不見了。從地上一團凝亂的羽毛是不能看出小鳥飛走了的。主角“我“必須在場見證事件的發生,這樣的描寫才真實,不容易被人找到漏洞。成功往往是屬於細心的人的,在考場上,我們如果能注

意到細心、敢於創新這兩點,寫出來的作文一定不會差。

設置懸念是突破常規的制勝點

一篇作文,設置懸念是最吸引人的寫作手法。讀者的思緒會隨着文章情節的一波三折而此起彼伏。著名懸念小説家希區柯克曾説:“我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寫的書情節比常見的入俗書更險象迭生。”彭老師的一個故事,説明了文章中設置懸念的好處:一個我們熟悉的男孩,為了報仇,苦練武功,最終了結了仇家。他是誰?在提出這個問題的同時,不僅活躍了氣氛,還吊足了同學們的胃口。當彭老師公佈答案時,我們才恍然大悟:不過就是這麼回事!設置懸念使文章更充實,在文章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果我們能使情節更有內涵,在前文為後文埋下伏筆,就能達到“引讀者入勝”的效果,我們的作文將更加為老師們欣賞,所給出的分值一定會更高。

這一節作文課,使我受益匪淺。它使我學到了寫作文時怎樣“突破常規”。正如巴頓將軍所説:“要想使自己的東西受人歡迎,就必須有一套自己得心應手的殺手鐗。”突破常規的作文,會更加吸引人眼球。並且,只要掌握了創新式寫作的方法,作文內涵的高度一定會被刷新,質量也一定會有如虎添翼般的進步。

敢於創新作文6

面對一個只有瓶底有水的瓶子,老一代的烏鴉會選擇用石子將其填滿從而獲得水,而新一代的烏鴉敢於用其他的新方式來獲得水,而老一代的烏鴉卻覺得這是不遵守常規的表現。也許從兩代烏鴉喝水的對比之中,我們可以看到映射出的僵化思維或一種社會固有模式。

“難道年輕人只會啃老嗎?只會享用老一輩人遺留下來的東西嗎?”,也許有人會説漫畫中新一代的烏鴉確實如此,但難道有人可以否認新一代烏鴉的努力了嗎?可以否定我們新一代人所創新的嗎?也許“投機取巧”這個臭名會在新一代人的頭上高高掛着,但青少年又怎麼能因此沉溺,我們是要創新的,不是一味去繼承,更不是全盤抄襲。

誠然,在生活節奏逐漸變快的今天,新一代人很容易被壓的喘不過氣來而忘記了我們的初衷。但無論如何生活絕不會去適應你,我們就真的只能像老一代説得那樣“乖乖按套路出牌了嗎?”我們要的是創新!絕對不是過着那日復一日的機械式生活。當別人指責時候我們就應該拿出我們的成就。我堅信,不創新的人總會在萬馬齊喑的年代下迷失了自己,成為了任由社會照搬照抄模式下滋生的傀儡。

以傳統文化為例,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聽到要對傳統文化進行創新等類似的口號。這不禁讓我深思,我們人本身難道就不需要創新了嗎?我們人也有着遺留下來的種種問題就像傳統文化也有遺留下來的種種漏洞,在歲月的.洗禮下,我們人也會像文化一樣出現一些應有的瑕疵,而這一些瑕疵就是我們創新的目標與方向。既然文化要改變,要創新,那麼人更需要改變和創新了。學會創新,才能在這樣一個人心叵測的時代下建立好自己的根基,一棵參天大樹也許並不會有多麼的張揚,多麼的絢麗。但我相信,它一定是那顆根基打的最牢固的那棵。

如何才能做到創新?需要我們去沉下自己那驕縱易變的心思,認真去思考事物的本質,我們這麼做是否合適?認真想一想我們現在擁有着什麼,該怎麼才能夠利用好這些東西?其次,我們應該把創新這個大範圍的概念進行細緻化,給自己定下一個個階段性的目標。無頭蒼蠅一樣的表演永遠不會給我們內心帶來任何的震撼。最後,我們再創新的過程中一定要堅守自己的初心,莫要將初衷當作嘴邊風。我們需要的是去創新,這無疑是一個要堅持的過程?如果我們連自己的初心都堅持不了的話還談什麼創新呢?

創新的路還需要一段時間等待新一代人的摸索。請新一代人不要為了眼前利益而違背初衷,也請老一代人不要説新一代人不按套路出牌,誰也不想被扣上一頂必敗的帽子。我們只需要靜待創新這朵花兒的綻放。而這,也正需要時間的沉澱。

敢於創新作文7

創新是一針強心劑,只有敢於創新,才有實力和資格在變幻莫測的世界永立潮頭。而保守則無異於一劑毒藥,麻痺你的思想,消磨你的鬥志,讓你在舒服下沉淪,正如高爾基所説:“保守是舒服的產物。”無論是個人、國家還是整個人類社會,要想取得長足的進步與發展,必須摒棄保守,敢於創新。

創新是個人能力提升與發展的途徑。一個人只有敢於創新,不走尋常路,那麼他的思維才會敏捷,他的思想才能深刻,他的成就才會輝煌。“惟陳言之務去,戛戛乎其難哉!”即便如此,韓愈仍為掃過往的浮華空虛的文風,鋭意改革,與柳宗元共同領導了中唐的古文運動,把散文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而他也被後代文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道在日新,藝亦須日新,新者生機也,不新則死”。徐悲鴻飽含赤子熱情,積極探索新的畫法,將西方寫實手法融入中國畫中,開創出了獨具一格的寫實畫風,極大地拓展了我國繪畫藝術發展的空間。試想:如果韓愈和徐悲鴻循着前人的軌跡,保守固化,能在歷史的書籍中留下璀璨的一頁嗎?

創新是國家繁榮富強的源泉。江澤民曾説:“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翻開中國近代屈辱史,晚清政府做着“天朝上國”的美夢,頑固保守,閉關鎖國,終於被外國列強的堅船利炮打開了國門。一個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割地求和、主權相讓結果被八國聯軍衝開國門,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開啟了近代中國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歷史。由此看來,敢於創新的國家才會興旺,保守必然導致衰亡。

創新是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動力。伽利略總是以懷疑的眼光看待那些自古以來被人們奉為經典的學説,堅持實驗檢驗理論,探索新發現,提出了“落體定律”,確認了“慣性定律”,提出了相對論原理,將人類的認知水平帶入新的時代。瓦特偶然看到蒸汽頂起壺蓋,不斷研究,發明蒸汽機,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引發了18世紀工業革命,這不僅是一次技術變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試想:如果不勇於創新,永遠躺在前人的知識堆上自鳴得意、裹足不前,人類社會豈能不斷進步與發展?

當前我們所處的世界正在發生鉅變,科技日新月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浪潮正席捲全國,很多年輕人成為時代的弄潮兒,作為中學生的我們,要有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要敢於質疑,敢於創新,注重實踐,努力探索,爭取早日成才,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敢於創新作文8

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小主人,我們能做些什麼呢?江澤民同志説的“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道出了創新的重要性;陶行知説過這樣一句話:“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可見誰都可以成為有創造性的人,創造和創新並不是不可企及的夢想。對,我們應該學會大膽創新,學會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社會、為國家做更多的事,獻出自己的力量。

創新,並不是閉門造車,只憑借自己的主觀意見與想象去胡亂地下定義,否定現實,瞎編亂造。盲目的創新通常只會弄巧成拙,成為人們的笑柄。創新,需要在借鑑、繼承前人的優秀成果的基礎上,在他人正確的理論引導下,探索更深一層次的問題,提出寶貴的意見。只有創新,才有了人類的進步,不僅僅只是在科學領域,在生活中同樣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牛頓由一個掉落的蘋果發現了地球的萬有引力;伽利略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錯誤結論,證明兩個鐵球能夠同時着地,如果沒有這種難能可貴的創新精神,或許,我們至今還只能夠停留在前人錯誤的理論中。只有創新,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加的需求。譬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涼夢”---“我夢見我們種的水稻,長得跟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把那麼長,顆粒像花生米那麼大,我和助手們就坐在稻穗下面乘涼……”水稻夢一做就是40多年,正是因為敢於探索,勇於創新,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我們國家因此避免了糧食危機,而袁隆平的努力,為解決世界糧食短缺問題作出了貢獻。院士説得好:搞科研,應該尊重權威但又不能迷信權威,應該多讀書但又不能迷信書本。科研的本質是創新,如果不尊重權威、不讀書,創新就失去了基礎;如果迷信權威、迷信書本,創新就沒有了空間。還不要害怕冷嘲熱諷、標新立異。如果老是迷信這個迷信那個,害怕這個害怕那個,那永遠只能跟在別人後面。只有敢想敢做敢堅持,才能做科技創新的.領跑人。要埋頭苦幹,不畏艱辛,一個人事業的成功或者失敗,最終起決定作用的是頑強堅持的毅力……社會的前進需要不斷創新的人。

而所謂創造,則更為重要。如果沒有人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哪會有如今的電腦、電視,哪那會有如今發達的科學技術,正是因為創造,人們的生活水平才能夠不斷提高,一個個不可能就在此刻成為了可能。前人為我們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但是,我們並不能因此而滿足,創造的步伐不能因此而停止,前人已經為我們鋪好了第一塊磚,難道只能站在這一塊磚上,而遲遲不再動工嗎?不,我們不能。時間的長河仍舊在流淌,我們只有不斷地再創造,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向更好更強邁進。

陶行知説的不錯,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一個敢於創新,學會創造之人,只要我們肯努力、肯付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有我們展現才華的機會,只有創造和創新,才能讓我們的國家更加繁榮富強。從這一刻開始吧,大膽挑戰,敢於創新,學會創造,你,就是祖國未來的棟樑,未來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