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此心安處作文

作文2.24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此心安處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此心安處作文

此心安處作文1

我在S省出生,之後很快便被接送到了H地,並在此生活長達八年之久。我對童年的回憶大多來自這裏,因而它便是我的故鄉。

出於種種原因,我還是離開了這裏前往S省。臨行時我只從家裏拿了一個勺子,只因喜歡勺柄上的一朵蓮花圖案。

初至S省,對我來説這是一種充滿希望的新生活。我很快將H地的回憶擱置腦後並積極適應這裏。剛開始的一段時間我只會用從故鄉帶來的鑰匙,後來大人們經常混拿,我也不再留意了,於是故鄉便與我斷絕了聯繫。

幾年的時光像流水一般從我身邊滑過,偶然之中我找到了那把勺子,那蓮花圖案的凹槽中嵌滿了灰黃的污垢。我開始想念故鄉了。

H地是一個灰黃的地方,至今都未曾發現過一處水塘。它不比S省是個魚米之鄉,它是個貧瘠的地方,至少在我的記憶中是這樣。我曾為了滿足我對鮮味的慾望將一條未燒熟的草魚吃掉,而在S省卻天天都能吃到黃牙魚,難道這就能阻止我思鄉嗎?我難道會因此忘記那聲響雷,像轟隆隆的車輪,碾碎了一個孩子歸家時的.歡欣;會忘記我穿過那荒草叢生的田野,越過一排排赤裸灰黃的土壟,來到一片樹林子,伴隨着腳步輕踏在枯枝敗葉上一下下輕釦我心扉的窸窣聲;會忘記我偷拿外公一元錢,輕快地奔向了小巷店鋪中的一個玩具時,外公剛放下未吃完的紅豆粥,顛簸着身體一路小跑過來的身影?當我再回過頭來看那身影時,卻發現我與它漸行漸遠。

我迫切地想回家,可我又覺得害怕。我曾回到過我的國小,發現它早已成了廢墟。我害怕當我回到家的位置時,卻找不到家的模樣。即使依稀模糊可辨,我想也找不到家的感覺。我覺得我不能回家。

當思念具體化時,它便脆弱地像層薄薄的蟬翼。可我在S省的生活卻是實在的,它不似水中之月,鏡裏之花。這裏的一草一木,它們都可以觸碰。我想,當多年以後,我回憶起在S省的生活時,會發現它早已化為不可觸摸的思念,在我的生命中熠熠閃光。

我覺得現在我該好好活着,畢竟我有一把鑲有蓮花圖案的勺子,和這裏的魚。

此心安處作文2

隨着科技的腳步勢不可擋地向前邁進,如”AI戰勝國際一流棋手”的例子像是雨後春筍層出不窮。人們驚喜於AI的能力,卻更多地惶恐於他們的潛力。但人們其實很清楚,科技的立足點始終在“人”身上,只要“人”能恰當的管理和應用AI,他就只會是使人們生活得更好的一項工具。正如蘋果公司總裁庫克的觀點,與其擔心“AI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們其實更應該擔心“人類會像計算機一樣思考”。

這樣的擔憂絕非空穴來風。前些日子南京和東莞一前一後出現了兩次車輛給救護車讓道的事件,各大媒體爭相報道,大力吹捧,這讓我不由得思考,給救護車讓道本該是人之常情,怎麼如今還得大肆讚揚一番?這難道不正是因為人類越來越向計算機靠攏,失去了價值和同情心嗎?

蘇軾説,“人間有味是清歡”,莊周説,人生不妨乘物以遊心,做一番無可而無不可的逍遙遊。周國平説,世上有味之事,往往無用,吟無用之詩,飲無用之酒,讀無用之書,鍾無用之情,卻因此活得有滋有味。於是世事紛擾,也抵不過他們內心的.遼闊,生而為人,他們有正確的價值觀;他們有心,而不是像一台計算機一樣時時計算利弊,他們的生命因此斑斕而厚重。若心中只有利益而拋卻一顆人類的心,只能自食苦果,如秦晉殽之戰中,秦穆公利益薰心,辱罵老臣蹇叔,不聽忠言,一心執意勞師攻晉,結局是顯而易見的慘敗。或許春秋無義戰,我們不該獨獨指責唯利是圖的秦伯,但失去價值觀的他確實吃相難看。

最讓人擔憂的是如今的人類在沒有“像計算機一樣思考”的情況下,也失去了價值觀,他們並不權衡利弊,這顆人類的心也不再跳動了。九月開發的天眼的南仁東過世,這位使中國望遠技術至少領先世界二十年的偉人,過世時竟未驚起半點波瀾,朋友圈只顧猛刷李晨向范冰冰求婚成功,將軍墳前無人問,戲子家事卻天下知!這讓人何等心痛!而就在前幾天,我的男神袁隆平成功研發新品種“海稻”,實現了在鹽鹼地種植水稻這一曾經看來絕無可能的壯舉,而朋友圈又在刷什麼鹿晗關曉彤公開?重塑價值觀迫在眉睫!我不敢想象長此以往,“無心”會釀成怎樣的後果。

我們與動物不同,因為我們會思考,能辯是非。我們懂愛,我們有人性。從今天起,做一個有心人吧,此心安處,我們才配稱作為“人”。

此心安處作文3

多年前,年少輕狂的我也夢想着遠方,厭倦着熟悉的小城,厭倦着同樣的日落日出,厭倦着無波無瀾的一切。雖然,生活還是很舒適,沒有重負與艱難,但也沒有輝煌與成就。只覺此地陽光懨懨,此地氛圍溷溷。所以,心就嚮往了遠方,覺得那是不一樣的天空。

常常一個人凝視着延向遠方的鐵軌,只想跟隨呼嘯的列車駛過千山萬水,到一個個的地方,或繁華如織,或蕪如洪荒,或荷香百里,或綠草如茵,或林海莽蒼,或小橋流水,或清泉深潭,或磐鼓鳴鐘。只想自己如天空中自由飛翔的小鳥,能飄洋過海,戰勝一切風雨,到一個美麗的伊甸園永享人間的安寧。

遠方,是朦朦朧朧的,而越朦朧就越神祕,那神祕常使我們幻想:遠方的平房變成宮殿,遠方的小溪變成大江,遠方的強悍變成温馴,冰雪封蔽的遠方變成綠土。似乎遠方總是使人嚮往的.。

哪麼在遠方是否就能不食人間煙火?在遠方是否就能不用揮汗勞作?在遠方是否就沒有人事紛擾?在遠方是否就沒有欺瞞與傷害?在遠方是否就沒有冷暖與壓力?在遠方是否就一定生活得輕鬆與愜意?

我知道了,遠方最大的魅力是它代表我們在此地實現不了的夢想,而在它那裏彷彿都能實現,尋找遠方,實際就是尋找夢想。我知道了,遠方最大的盅惑是它代表我們能把此地的失敗與不滿通通拋棄,而在它那裏彷彿一切都是清新與新鮮的,尋找遠方,實際就是擺脱現實的不滿。

其實,只要人心不安,就算走遍天涯海角,紛擾掙扎還是一樣要浮出水面。在世上,安靜無爭也許只有在松柏環繞着的墓地才能找到,國與國,家與家,人與人,總是有矛盾和融洽的。

人為了夢想而活,曾經擁有過的夢想,到如今都已被現實所代替。現在也有夢想,也將被以後的現實所代替。夢想,就像一條彎曲的小溪,蜿蜒在人生道路的兩旁,永遠看不到盡頭,也永遠不會與自己的腳印同步。

尋找夢想,是人生存的永恆的一個主題,可是人生的責任更是無從推卸的使命。夢想實現不了,也許並不要緊,可責任履行不了,那是有真實的愧疚與懲罰的。所以,無論在哪裏,要緊的是種好自己的園地。

此心安處,即是故鄉。遠方並不誘惑!

此心安處作文4

我生在濟南,長在鎮江,打小都是爸爸帶着我走過這兒的大街小巷。

在我還不會走路那會兒,就坐在爸爸的肩頭,雙手搭在爸爸的腦門,仰着臉東張西望。爸爸架着胖胖的我走過鬧市長街,不少在旁的商販親切地同我打招呼,我就轉過頭去咧開了嘴朝他們笑。走累了,就去路邊的小公園坐會兒,如今那坐在有我爸爸外套的草坪上的我,還透過相框,同着十多年後的自己遙遙相望。

爸爸打趣我:“你小時候晚上不出去晃一圈必然是睡不着!”的確,有此經歷的我但笑不語。

愛和爸爸晚間出去散步的習慣到了國小仍一直延續,只是不再由他抱着我了。我有點恍然若失,他安慰我,説:“小朋友長高了,爸爸抱不動了。”眼角生動地擠出了兩道皺紋,我就滿心歡喜地拉着爸爸的手出了門。

就“拉手”這個習慣持續了好些年,直到有一天我的“好阿姨”在大市口那遇到我們。她笑道:“看你們哪像一對父女,這女兒倒像是父親的小情人呢!”驀的,她臉色一變,自知失言,默默閉上了嘴。我面上笑着應,心裏卻一陣彆扭,把拉着爸爸的'手放下了。爸爸面上有一絲的驚異,但沒做多想,與“好阿姨”匆匆聊笑了幾局,就此別過了。

對這個細節,爸爸本沒有察覺的。直到後不久去逛夜市時,他順手把左手朝後伸時,我的右手卻微微地朝後躲了一點,他的手就此抖了一個小小的幅度,臉上那隨意的微笑卻卡在一個尷尬的境地。好滑稽啊。我的手背在身後緊摳着袖口,就見他狀似無意地同我閒聊,默然的將手放下了。

不知怎得,我就想到小時候坐在爸爸肩頭的日子,我想着那時候我開心,爸爸自然也開心。而我現在做的決定好似把他一腔真心刀刀凌遲,又何必呢?

每一位孩子生來都依賴自己的父母,父母用真真切切的舉措讓孩子有人可依。孩童將父母當做慰安自己的地方,休養的港灣,甚至當做是自己的故土、家鄉,這是心之所向。

我悄悄地跟上他,手繞過父親的臂彎,挽着他的手,輕道:“我再也不用你帶我走街串巷了,讓我拉着你吧。”爸爸。回首,我望見他的眸中閃着淚光。

我在心中默唸:此心安處是吾鄉。

此心安處作文5

敬佩於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豪邁;感慨於他“江海寄餘生”的豁達;醉心於他“也無風雨也無晴”的釋然,這個暑假,我捧起了林語堂的《蘇東坡傳》,走近這位千古學士,追尋他的足跡,聆聽他的心聲,觸摸他的靈魂。

蘇軾才華橫溢,書法、繪畫、詩詞、散文樣樣精通。蘇軾的'詞,剛柔並濟,為宋詞豪放派巔峯;他的字,平淡灑脱,為“宋四家”之一;他的詩,富含理趣,自成風格;他的文,比肩“韓柳”,堪稱一代文宗。當時的文壇泰斗歐陽修評價他時,説:“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

蘇軾勤政愛民,抗旱、賑災、疏河、治井,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主政杭州,他修復六井、疏浚西湖、賑濟災民;任職徐州,他身體力行,勇退水患,救一城百姓;外放密州,他減免賦税、剷除蝗害、除暴安良……一生輾轉,一路留名,許多地方至今還流傳着“千古懷念唯蘇公”的佳譽。

蘇軾曠達樂觀,升遷、貶謫、囚禁、流放,他都能隨遇而安,從容面對。

蘇軾的一生,仕途坎坷,屢遭貶謫,然而,所到之處,他遊山玩水,寄情於天地之間;廣交朋友,追求心靈的契合;吟詩賦詞,陶冶美好的情操;發掘美食,享受世俗的歡樂……正如他在流放嶺南時所寫的那樣: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他花甲之年被流放儋州,要知道,當時的儋州,多雨多霧,瘴癘橫行,被中原人視為絕境。然而,蘇軾坦然接受命運的安排,他以看書賞景為消遣,飲酒作詩為自娛。他不自怨自艾,仍心繫百姓,創辦官方醫院,不懼瘟疫,全力救治病人。不僅如此,他還在儋州講學授課,培養出了海南歷史上的第一個進士姜唐佐。

羅曼·羅蘭説: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生活。縱觀蘇軾的一生,不管身處何地,無論是平步青雲,還是顛沛流離,他都能雲淡風輕地面對,怡然自得地生活,傾盡全力為民做主。

正如作者林語堂所説:他一直卷在政治旋渦之中,但是他卻光風霽月,高高超越於蠅營狗苟的政治勾當。在最低的境遇,活出最高的境界。這就是我心中最真實、最率性的千古學士——蘇東坡。

此心安處作文6

雨點敲擊玻璃窗的聲音和着時鐘指針滴滴答答地走過。

抬起頭盯着窗外,黑暗中小區裏的路燈忽明忽暗地亮着,雨淅淅瀝瀝的,使遠處那正閃爍着燈火的城市沉浸在了一片跳躍的朦朧之中。

最近一直不在狀態,上課時總也抓不牢那飄忽的思緒,好朋友不知怎麼變成了視而不見的陌路人,回家也總和父母頂撞……為何如此不安,如此躁動?

一絲絲只屬於雨後夜空的風從敞開的窗户外吹過,吹起額前的髮絲。一瞬間,看着逐漸清朗的蒼穹,真有一種想要擁抱天空的衝動。這一刻,一切如此真實。黑暗的起伏的樓房,零零星星的燈光,就像螢火蟲的光,精緻卻温馨。

低頭望着小區濕漉漉的青石板,還有路邊常青的樹叢,在白色路燈的照耀下泛出微微的亮光。這就是我生活了十多年的地方。

夏天的夜晚,小區的花園裏總是有跑着鬧着的小鬼們,圍着假山和水池你追我趕的,老人們坐在樹下長椅上不緊不慢地搖着搖扇,路燈還是忽明忽暗,周圍是樂此不疲撞向亮光的.小飛蟲,喧鬧卻又寧靜,只屬於夏夜的,安詳的感覺。

目光遠放,掃過了醫院的燈光,圖書館的微亮,國小高高的鐘樓,紅燈總是很長的路口……隱約間幾乎看清了時間軸上跳躍的回憶:醫院裏不合時宜的尋寶遊戲,圖書館裏幾個吵鬧的孩子,草坪上追着足球的小子們,國小古怪鐘樓的大冒險,還有色調明快的中學校園,幾個安靜温馨的中午……

心忽的就安靜了,夜顯得如此真實,如此安寧,原來可以安心的地方,就是家啊。

幾天後,揹着書包走過放學路,看着夕陽惹得那邊的樓房明亮一片時,看着為了想盪鞦韆鬧得不亦樂乎的小鬼們時,突然發現,現在,不論是摔了杯子被媽媽嘮叨,還是和朋友打鬧了一場,或是打着哈欠追着那輛藍色的公交車都顯得那麼真實,這就是生活吧?

這個小區,這個城市,車流不息,人流不停,跳動着的脈搏,翻湧着的心潮;儘管城市越來越喧鬧,儘管已經記不清這些不知何時拔地而起的新高樓原來是什麼樣子,但在這裏,這個可以成為家的地方,總有一些東西永遠都不會改變,那便是不經波瀾緩緩流淌着的,安心的感覺。

我依然安心,因為,這裏就是家。

此心安處作文7

身處繁華太久,我們渴望寧靜;奔波得太遠,我們渴望迴歸;被禁錮得太深,我們渴望放飛心靈。有沒有一個地方,是靈魂的故鄉?有沒有一個地方,可以把漂泊的心靈安放?

假設你能站得足夠高,在新安縣1500米的高空,你會望見,遠處有座山,山頂上有片綠茵茵的大草原,草原上有棵樹,樹下有座石頭屋。

連綿的青山之中,這片草原,就像一個温暖的巢,被羣山疼愛地捧在手心裏。看到它,你的心,會瞬間柔軟,你會毫不猶豫地飛向它,懷着倦鳥歸巢的急切,撲進它的懷裏。

那山,是黛眉山,草原,是黛眉草原。

草原的一角,悄悄地漫過來,那茫茫的綠色,瞬間把一切喧囂吞沒。百花點綴,風吹草低。心胸隨着草原的延伸而漸漸遼闊,曾經那麼放不下的,都越來越淡,慢慢隱去了。

在這裏,無論你放下什麼,草原都會把它變作一枚綠色的種子。它們在這裏,發芽,長大,最終成為草原上的一抹靚色。

水,自山巔而下,經過層層滲透以及花草果香的浸染,在草原中心,匯成一眼綿綿不絕的香泉。汲一桶泉水上來,頓時飛珠濺玉。喝上一口,你會驚歎,你從來沒喝過那樣清澈甘甜的`水,那彷彿不是水,是清風搖落的星光,是玉盤灑下的月華。

走過窄窄的小道,站在黛眉娘娘的梳粧枱上,你也想扯片白雲,擦去臉上的汗珠,以湖水為鏡,山色作黛,細細畫來。畫上彎彎柳葉眉,擦上胭脂桃花粉。旅途的疲憊頓然消散在這高山之巔。

站在望鄉峯上,綠意像大海般蔓延。遙望遠處的故鄉,那大槐樹下飄來的温暖,就足以慰藉你那顆漂泊已久的心。黛眉,用她執着的嫻靜,拒絕了繁華的誘惑,固守着一片超然世外的寧靜。

只有這樣既安靜又給人温暖的地方,才是靈魂的故鄉。只要你把生命中的一日給了這裏,你的心便得到了安頓。黛眉,從此成了你心的故鄉。

此心安處作文8

初抵這座城市,正值冬末春初,由高處往下看,只見灰灰的房子,灰灰的水泥道路,灰濛濛的天空,還有那光禿禿的樹枝。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陌生。

夜色如濃稠的墨硯,深沉得化不開……我趴在窗前,望着窗外燈紅酒綠的世界,總感覺心裏少了什麼。

年華斑駁如畫,回憶散落似沙,再次拾起記憶的碎片,那些難忘的,銘心的,零落漸疏。我想起了故鄉,那是一個遠離世俗的地方。一幢幢具有鄉村風情的小屋散落在蒼翠樹木的掩映之中,置身其中,恍如遠離了所有的都市塵囂,顯得格外寧靜。抬頭望,這裏的星星離大地特別近;白天有空就看雲捲雲舒;下雨了,那就看雨點怎麼落下。夜深人靜時,我喜歡趴在窗前,體會“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閒適。春天,我在田野裏尋找“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美景。夏天,我和小夥伴們在“舟如空裏泛,人似鏡中行”的池塘裏划船,一起體會“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那股生機。

或許是因為青春期的緣故,“人生清淺,相見無眠”的感覺愈演愈烈。我忘不了那一張張真摯的笑臉,我們一起在田間嬉戲,你追我,我追你,忘了時間,只有彼此。我們一起在河中捉魚,弄得一身水,回去被父母好好教育了一番。當我要離開時,他們在身後拼命追趕。不管結果如何,我都很感激相遇。如今的我們天各一方。或許,在未來的某個時間,某個城市,我們會再次燦爛地相遇。

汽笛聲打斷了我的回憶,眼前還是燈紅酒綠的世界。夜空似藏青色的帷幕,點綴着閃閃繁星,讓人不由沉醉。舉頭而望,是滿目星河。其實,天還是那個天,月還是那個月。冥冥之中,我意識到,故鄉從未遠去,它只是換了一種方式陪伴着我,它一直在我的心裏,不隨風而逝,不隨花凋零。“此心安處是吾鄉”,蘇軾的一句話點醒了多少漂泊在外的遊子。是啊,心安定的地方,就是我的故鄉,心在,鄉在。

鄉情,自是難忘。擁有,我便知足。

此心安處作文9

人説現在年輕的一代是“迷茫的一代”。的確,現在這個日益浮躁的時代裏,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其實不妨學習學習古人的智慧,人生自是苦短恨,此心安處是吾鄉。

遙想當年季鷹,秋風起的時候,突然饞了。想起家鄉的蓴菜和鱸魚應是滋味甚美,便直接把官一辭,回老家了。這個故事一直被很多文人稱道,也有駁斥的。人説你這不是匹夫志短,耽於安逸而沒有拼搏開創的精神嗎?其實不一定。一個人活得成不成功,不是他建什麼功立什麼業就是唯一標準的。季鷹當年的棄官歸隱,是因為他想通了自己想做什麼不想做什麼,適合做什麼又不適合做什麼。就如同我們更津津樂道的陶潛、李白。他們也都曾心懷理想,試圖和季鷹一般,出仕為官,做出一番事業。然而事實證明,官場的勾心鬥角不適合他們,他們也不喜歡那種生活,不屑於將生命浪費在其中。所以季鷹會從秋風中嚐到鄉情,陶潛會歸園作賦,太白會慷慨而抒“安能摧眉折腰”。他們的退避,並不是懦弱怠懶,而是一種自省和高明。他們不過是回到了自己心安的環境裏,用功名利祿換去了個自在安寧。

近看現代,亦有很多類似的例子。愛因斯坦在二戰時去了美國,拋棄了自己原本的國籍。他難道是偷生怕死他、貪財圖利嗎?那他就不會公開為中國痛斥日本的罪行,不會拒絕以色列請他當總統。他只是知道自己是為科學而存在,為推動人類認知而義不容辭的探索的人。在更和平富足安定先進的環境裏,才能更加發揮他的聰明才智,才能完成他的理想、他的“天命”。因此他選擇了美國。這是選擇了安逸,卻也是順從了自己的心。心安之處,便是吾鄉。

類似的還有太多太多了。扎克伯格、比爾蓋茨退學而選擇了商場,甘願忍受層出不窮的壓力和洶湧澎湃的.競爭,是因為他們聽從了自己心的號召,理想所向之處,心安之鄉也。三毛背井離鄉身居異國沙漠,這又是多少中國人想都不敢想的瘋狂。然而她在那裏有着愛情和熱情,她用一顆坦蕩而安寧的心政府了最荒蕪的窮鄉僻壤,用叩響心門的文字打動了千千萬萬文藝青年的心。對她而言,心安之處便是吾鄉。

轉頭再看那些依舊為生活的瑣碎斤斤計較、為功利的虛榮苦苦掙扎、為幻想與現實的落差唉聲歎氣的人,不禁要歎一句“醒醒吧”。人生自是苦短恨,此心安處是吾鄉。

此心安處作文10

故鄉,在我的心中,是有爸爸媽媽的地方。很小的時候,書上説,每個都有一個故鄉,有最牽掛的人,有最美的景色和最熟悉的味道,而我,有兩個故鄉。

我出生在昆明,那裏四季如春,風景優美。媽媽説那是我的故鄉,但在我年幼的記憶裏,關於故鄉的温暖記憶,似乎只有爺爺奶奶的愛和陪伴,其它片斷少之又少。而我所有與童年有關的.快樂記憶,那些睡夢中的甜蜜微笑,都與我現在生活的地方有關,與我身邊的小夥伴有關。人生裏最初的八年,這晨與我息息相關。每當有人問我家在哪裏,我都很自豪地説:“在上海,在金山!”

我愛金山,因為這裏是我長大的地方;我愛金山,因為這裏有我的老師和小夥伴;我愛金山,因為這裏讓我感到温暖。

記得剛上國小時,爸爸媽媽工作非常忙,我常常需要到媽媽工作的地方寫作業,等她下班一起回家。媽媽忙起來幾個小時都在開會,根本顧不上管我。冬天的時候,天黑得很早,媽媽還沒有忙完,我一個人又餓又害怕,大聲哭了起來。可能哭聲被路過的阿姨聽到了,她很關心地問我的情況,還給我買來了晚飯,幫我輔導了作業,直到媽媽工作結束。

後來聽媽媽説,她們公司有很多和我一樣的小朋友,父母工作忙,爺爺奶奶不在身邊照顧,為了讓爸媽安心工作,他們公司為我們設置了專門的學習間,還有活動室,每天放學後可以去寫作業,週六還允許父母帶着我們上班,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學習。現在和我一起的小朋友越來越多了,本地的小朋友還教會了我很多上海話,我們成了好朋友、好夥伴,互相借閲書籍,互相學習,我們還互相做客呢。我在昆明也沒那麼多小夥伴和有趣的事,真開心呢!

所謂故鄉,就是讓我覺得安全,覺得幸福,覺得安心的地方吧。我愛我的第二故鄉,我愛這裏的繁華與美景,也愛這裏的星空與小河。我在這裏學習生活,在這裏沐浴陽光,在這裏做一個很幸福的小孩。

夜夜入我夢鄉,時時讓自豪,我愛你,金山!

此心安處作文11

也許有不少人會為謝邦鵬的就業選擇感到遺憾,不管別人怎麼説,我覺得他應該“處變不驚”。畢竟,既然選擇了做自己熱愛的事,即使在別人眼裏多麼微小不屑,我們這顆心也應淡然自適。

相較於其他清華學子或出國深造、或入科研院所、或進神聖大學執教,我更看重謝邦鵬沉入基層,一點一滴地將自己所熱愛的事業瞭解透析的初衷以及那份敢於投身微小、從平凡做起的那份挑戰世俗的勇氣。

可是,我們很多人做事卻只想一步登天,佔盡天下便宜。於是,哪個行業工種好,便衝破頭往裏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能幹什麼,從而不惜放棄理想與初衷。今年,某省大學聯考狀元真心地熱愛新聞傳媒,渴望通過努力成為一個有正義感的新聞記者。可是,採訪他的記者們都勸他放棄這個理想,極言這行當有多難云云。狀元遲疑了,困惑了。看來,追名逐利是紅塵男女難以擺脱的事情。

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回答,但又確實很好回答。難,是因為生活不等於理想,世俗的眼光與看法足以讓人望而生畏,所以,我們尊重有些人、甚至是大多數人尋求安逸、賺錢、地位高的生活;但我更鼓勵人們選擇做自己所熱愛的事、過自己喜歡過的生活。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有詩句雲:黃色的樹林裏分出兩條路,一條平坦寬闊,延伸無際;而我選擇了另一條,人跡罕至、雜草叢生,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而魯文-達里奧筆下的玫瑰,因受魔鬼的`誘惑,一心想變得有用,於是世界上有了第一顆捲心菜。玫瑰花脱去了漂亮的外表變成了魔鬼誘惑的“有用”,卻失去了作為玫瑰獨一無二生存於世的價值。我們很難預測謝邦鵬的人生未來,但我們無權否認他當下的選擇。

紅塵男女,人生還是順從自己的內心吧,擺脱追名逐利的羈絆,愉快地選擇人生之路,這樣,一切就變得簡單不過了。選擇遠方,就不要顧身後襲來的寒風冷雨;目標是地平線,就不要畏懼一路艱難險阻。做自己熱愛的事,付出努力了,縱使他人眼中有不屑,縱使人言滾滾可畏,我們也不應有遺憾。這顆心也不必在將來的某一天忐忑地接受歲月和靈魂的拷問:你一生的熱愛到哪去了?

“更重要的是,要有跟隨自己內心的勇氣,因為你的心真正地知道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時説的這句話,令人深思。人世間可貴的不是金錢、地位、名譽,而是自己高貴的此心,吾心是否安寧。做自己熱愛的事吧,不用太在意身外的什麼,因為心是靈魂的棲息之地。

此心安處是吾鄉!

此心安處作文12

許我流水潺潺,鳥語花香,我當立足塵世,安享繁華;

許我古木參天,林靜山幽,我當靜心潛息,夷猶詩畫;

許我雲海茫茫,羣山隱約,我當極目望遠,胸懷天下。

不必輕信人言的好與不好,也無需糾結於位置的高與不高,更不要歎什麼人世虛妄生命無常。最重要的是,珍惜所有,此心安處,步步美景,處處靈山。

延參法師在《寬懷人生》中寫道:靈山迦葉拈花一笑,心與靈山咫尺之遙。這正是人生最好的狀態:守着一顆寧靜安然的心靈,笑對一切世俗所謂的紛擾,然後,人生可以從容。從容地堅守自己“一覽眾山小”的宏願,或是從容地確立起出世與入世間的平衡,亦或是,從容地安於“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台”的平淡,凡夫俗子亦欣然。

在這一場人生的登攀中,我們往往最渴望做的,是用自己的腳步覆蓋別人走過的路,用自己的行動被動地去驗證別人口中的美麗。移步換景,於我們只是匆匆過往,我們關心的只是:山上,是否真如別人所説的.那般美麗。於是,聞説蟾宮折桂是正道,有些人便會想着搭上天梯也要上去,等真正實現了願望,卻又歎息着“高處不勝寒”的悲哀;於是,聞説中庸之道可以保身,有些人便收起了一切鋒芒,待已圓滑如初願,卻又陷入上下兩派的夾擊指責;於是,聞説平平淡淡就是福,有些人便從此徘徊於地平線,生活真的一點波瀾也無了,卻又自覺人生無趣悔不當初。

其實,人首先應當遵從的不是別人的意見,而是自己的內心。從人生起點到生命之巔,有太多絕美的風景可回首,堪勾留。如果我們不能擁抱整座高山,那麼至少,我們可以以一顆安然的心凝結住這一瞬這一地的美景,不困於人言,不役於外物,只求心安,讓乍起的浮躁在清風中稀薄,讓靈山立於此心安處。或許對大多數人來説,徒留下的,是雪泥鴻爪;堪追憶的,是似水年華,於是一切便如莫名其妙的歌中所唱:這一生孤注,兩茫茫,誰與我,遲暮還鄉?但其實,人生應如是:

或,在山腳的繁花中採擷一縷幽香;

或,在山腰的古木中洞察一種深邃;

或,在山頂的雲海中漂浮一生灑脱。

人問:“我高不成,低不就,安得靈山所?”

我雲:此心若安,步步美景,處處靈山。

此心安處作文13

要走過多少路,男人才能成為真正的男人;要飛過多少片海,海鷗才能真正在沙丘安眠;要經歷多少世事,過客才能尋到故鄉。

自始至終,都以為你是一陣風。

面對世俗的約束,告訴世人我命由我不由天,“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像風一樣自由;遭受排擠貶謫,能夠用豁達化解苦痛,“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像風一樣灑脱。有時狂風亂起,你大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有時清風襲來,你高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風飄過山水,拂過心間。心頭的起伏,是漣漪,亦或是狂瀾。

世間匆匆,你帶着詩與酒,攜着竹杖與芒鞋,披着青衣和煙雨,穿過小橋與人家,行走在山水中的是魂靈與風。

既然是一陣風,又怎會有歸宿?行走於世間,終究會消彌得無影無蹤。風只會是過客,而非歸人。

或許,你是風,又不只是風。

你有風的灑脱,卻不侷限於風的縹緲;有風的自由,卻被附上了俗世的枷鎖。人説:“背上行囊是過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鄉。”你是世間的.過客,也是塵世的歸人。

你帶着紅塵的牽絆上路,只有孤獨相伴,想着從心而活,卻也從心即慫。你只是在反抗和順從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將情思和胸懷賦予詞作,將一顆心置於塵世,也曾苦悶壓抑,也曾搖擺不定。只一顆凡人心,卻不朽千百世。

就一個行囊,裏面是初心。你説“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是傷春的愁緒;“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有云淡風輕的安然;“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是隨遇而安的瀟灑;“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以及這敢於自嘲的泰然。

因着心和勇氣,你看透生活的真相,卻從不放棄熱愛生活。經歷離別的傷感,經歷喪妻的苦痛,承受牢獄的災禍。千般失意後,卻也記得為百姓祈雨成功後的喜悦,記得與和尚鬥嘴時的興致。一寸時光有一寸時光的意義,又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步自有一步的歡喜。

盛着初心的行囊落地生根,自成一片生機。卻也隨時提得起,過客,亦能成歸人。

走過歲月與河山,少年人的青絲變為白髮,意氣被磨去稜角,而心卻是一塵不染的,魂靈是像風般自由的。

風雪看老了你,你卻從未將它們看老。也許歷經滄桑,但風雨過後,仍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此心安處作文14

小時候總覺得能離開家是一件多麼美好又激動的事情。離開家,離開了父母的嘮叨,離開了作業試題,也離開了規矩束縛。那時候,總覺得外面的風景才是美好,總想着能出去走走看看,總想着能夠自由高飛,騰翔天際。可後來,真的離開了家,才突然想念起父母的嘮叨,想念家裏可口的飯菜,甚至想念那盞總是為你亮着的燈,也是離開了家,才真的體會到“每逢佳節倍思親”的酸楚。那時候才發現,只有家人都在身邊才所謂“團圓”。

第一次沒回家的中秋節。

吃月餅,賞月,不能再爛俗的套路,卻因隻身在外而變得有了意義。“同一個世界,同一個月亮。”“我們跟家裏人看的應該是同一個月亮吧?”吃過晚飯,跟同伴去操場散步,看到夜空高掛的月亮,不禁出了神。夥伴看在眼裏,心想着安慰。果然“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由於臨近考試,大家都忙着衝刺,老師提出補課,説真的,很不滿。不情願不甘心,最後卻又不得不服從,所以最後只好留在學校過了第一個獨自出門在外的中秋節。

其實,異地的中秋好像也沒想象的那麼糟。雖然一大清早爬起來去上課,睡眼惺忪,強打精神,完全靠意念在撐過每分每秒。可奇怪的是,平時貪玩成性不喜歡上課的我,今天效率卻異常的高,雖然理論性的知識還是沒有記住多少,可是學會了很多技巧和方法,它可以使我在以後的學習中更上一層樓。尤其暖人的是,輔導老師還給每個人派發了月餅,心意綿綿,心裏暖暖。

一開始,禁不住會想家,尤其看到小夥伴各種秀自拍,連帶着全家一起曬,心裏很不是滋味,於是我開始試着讓自己忙起來,儘可能變得充實。比如,下了課會去餐廳兼會兒職,雖然很累,但也能學到許多新技巧。閒時跟阿姨拉呱聊聊天,不同的角度,不太一樣的思路,更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離開時,阿姨順手塞的'兩個月餅,會讓你心裏莫名的湧起一股温暖,原來,尊重的另一層含義會給你存在感。回宿舍換了身衣服,跟同伴去操場散步,七七八八的同學坐在操場中間,圍成幾個圈,音樂社的人和着音響唱着歌,畫面美好的讓你不捨得離開。其實,這世上沒有誰是孤單的,你從來不是一個人。

就像手裏通着電話,抬頭望着同一個月亮,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此心安處作文15

那是我最愛的詞人,一生坎坷,卻始終曠達樂觀。他才華橫溢,揮毫潑墨也深得世人喜愛。《寒食帖》便出自他手,僅位在《蘭亭》之左,後人讚譽為“天下第二行書”,此盛名除卻他,又有誰能安然享譽呢?那個看似狂放不羈的男子,於粗獷中帶着細膩,。那年乙丑,他忽然懷念起了自己的亡妻,“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這該是多麼感性的男子啊。都説是時光一劑良藥,可以撫平創傷,可以忘卻過往,可是,這十年,於他,只是盛大的煎熬。十年,足以改變一個人的外貌,有的人,也許,心都變了。他卻依舊愛着亡故十年的妻子,“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粧。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在夢裏,還有關於亡妻的夢,夢裏的`她,正在窗前梳粧。可他看見夢裏的妻子卻流了淚,此時此刻,相顧無言,那一片濃濃的痴念全化作淚珠,以淚為言。如此情深,何以忘憂。也許,為官之人都不需要太過感性,詩人筆端,常常會掩不住情感。他亦如此。那年他四十三歲,調任湖州知州。

上任後,他即給皇上寫了一封《湖州謝表》,這本是一篇官樣文章,可他是詞人,那些個人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在字裏行間,説自己“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恰是這些文字,讓新黨人揪住了他的小辮子,他因而被指“愚弄朝,妄自尊大”,説他“銜怨懷怒”,“指斥乘輿”,“包藏禍心”至此,他的人生髮生重大轉折。或許就是這重大轉折才造就了後來那個樂觀曠達的他。他的好友王定國被貶賓州,其歌妓柔奴毅然同行,元豐六年,定國北歸,那個小女子帶着有嶺南梅花香氣笑容,告訴他“此心安處是吾鄉”。這,究竟是小女子的真實想法,還是那個隨遇而安的他借柔奴之口告訴我們的呢?白居易説:“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許是江州司馬的詩給了他啟發吧,隨遇而安,恬然自足。最欣賞他“詩酒趁年華”的灑脱。“休對故人語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這是一種何等灑脱的境界啊。

多少人在垂垂老去中感慨一事無成,隨性如他,拋卻過往,如狂放不羈的李白那般“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他亦如此。如此隨性,世間最為灑脱之人也不過如此吧。與莊周“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繫之舟”的隨性不同,他的隨性中,還帶有責任。重情,責任。

那個我所愛的他,蘇軾。最愛讀一曲蘇詞,臨一帖隨性灑脱的蘇帖,於萬縷千絲中,感受那個最真實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