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有關二十四節氣作文四篇

作文9.7K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十四節氣作文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有關二十四節氣作文四篇

二十四節氣作文 篇1

中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説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説:“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説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人們還會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是閏月的參照標準

在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理論中,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在十二闢卦為地雷復卦,稱為“冬至一陽生”。同時,閏月的設置也以冬至為標準(因為冬至總在冬月,冬月建子,為周正農曆的第一個月)。

亞歲

殷周時期,規定冬至前一天為歲終之日,冬至節相當於春節。後來實施夏曆。但冬至一直排在24個節氣的首位,稱之為“亞歲”。

從漢代以來,都要舉行慶賀儀式,高峯時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聽政;民間歇市三天。熱鬧程度不亞於過年。冬至有一年中最長的'一夜,許多人家會用糯米粉做“冬至圓”,為了區別於後來的春節前夕的“辭歲”,冬節的前一日叫做“添歲”或“亞歲”,表示“年”還沒過完,但已經長了一歲。

二十四節氣作文 篇2

進入芒種以後,儘管天氣已經炎熱起來,但由於我國經常受來自北方的冷空氣影響,有些地區的氣温有時仍很不穩定。比如東北地區在此期間有時還會出現4℃以下的低温,華北地區有時也可出現10℃左右的低温,即使是長江下游地區也曾出現過12℃以下的低温,因此在芒種時節春天禦寒的衣服不要過早地收藏起來,必要時還要穿着,以免受涼。 芒種期間的飲食宜以清補為主。

從營養學角度看,飲食清淡在養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如蔬菜、豆類可為人體提供所必需的`糖類、蛋白質、脂肪和礦物質等營養素及大量的維生素,因此,芒種期間要多食疏菜、豆類、水果,如菠蘿、苦瓜、西瓜、荔枝、芒果、綠豆、赤豆等。這些食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脂肪、糖等,可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還要多吃瓜果疏菜。以攝取足夠的維生素c,這對血管有一定的修補保養作用,可把血管壁內沉積的膽固醇轉移到肝臟變成膽汁酸,能在一定程度E預防和治療動脈硬化。

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懶散、頭腦不清爽是多數人芒種節的狀態。此外,芒種時節天氣炎熱,雨水增多,濕熱之氣到處瀰漫,使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離濕熱之氣。而濕邪重濁易傷。腎氣、困腸胃,使人易感到食慾不佳、精神睏倦,故學生、司機及高空作業的人,要防止“夏打盹”,以免影響學習或發生危險。總的預防措施是:當人體大量出汗後,不要馬上喝過量的白開水或糖水,可喝些果汁或糖鹽水,以防止血鉀過分降低,適當補充鉀元素則有利於改善體內鉀、鈉平衡。鉀元素可以從日常飲食中攝取,含鉀較多的食物有:糧食中的蕎麥、玉米、紅薯、大豆等,水果中的香蕉,蔬菜中的菠菜、莧菜、香菜、油菜、甘藍、芹菜、大葱、青蒜、萵苣、土豆、山藥、鮮豌豆、毛豆等。

二十四節氣作文 篇3

同學們,你們知道,春分是什麼嗎?!不錯正當春季九時日之半,故稱“春分”。今天早晨,我自己玩了一個有趣並且富有傳統意義的遊戲:立蛋!

吃完早飯後,我便開始為“立蛋”遊戲做準備工作。首先,我從冰箱裏取出一個“皮膚光滑”的大雞蛋。其次,我將它洗淨後,小心翼翼地放在了桌子上。一切準備就緒,“立蛋”遊戲正式拉開帷幕。我拿起了雞蛋,胸有成竹地將雞蛋豎着放在桌上。可是,本應該像我想象的那樣站得直挺挺地雞蛋並沒有讓我如願以償,而是像一個軟弱無力的女子一樣,“譁——”的一聲,兩頭晃了晃,便安靜地躺在了桌上。

一開始,我以為是放得太重了,便又試了幾次“輕拿輕放”,可仍然是一個效果:站不起來!而且,這調皮的雞蛋還差一點兒滾到了地上,幸虧我眼疾手快,才讓它“免遭厄運”。我不禁氣急敗壞,正想發火時,想起老師曾經對我們説過的':遇事要冷靜,我便靜下心來思考:“要讓它站起來,就要讓它像‘不倒翁’一樣推不倒,那就應該讓它的‘身體’呈‘頭輕腳重’狀!”

想到這兒,我豁然開朗,趕忙將雞蛋掉了一個頭,讓雞蛋的大頭朝下,小頭朝上。可是,不知怎麼了,這隻雞蛋好像在和我作對,它怎麼也不肯站起來!我不禁着急起來,衝它大吼:“白痴啊你,連站都不會站!?”這時,我又動了動我那聰明的小腦袋瓜兒,尋思道:“小雞蛋的引力會不會更大一些呢?”説話還不如行動,我二話不説,轉頭就往廚房跑,從冰箱裏又取了一個最小的雞蛋,再一次全身心投入到實驗中去。不過,最後,“立蛋”遊戲還是以失敗而告終。

雖然,這一次的“立蛋”遊戲沒有成功,但是我還是學到了很多東西,所以説,今天,我還是受益匪淺啊!

二十四節氣作文 篇4

天還沒有亮,爺爺就點了油燈,用木賊草擦去鐮刀上的鐵鏽,沙沙地磨了起來。在這沙沙聲中,村莊慢慢醒來。

割麥的人們踩着露水出發了。

麥地裏,揮舞着鐮刀的人們,形成一條優美的弧線,緩緩地,朝着地平線,推動着一波接着一波的麥浪。

相隨其後的人們,要立即把麥子捆成麥把,肩挑手推,送回家中的麥場。

屋前的麥場上,爺爺揚了鞭,大聲吹喝着,趕着牛碾谷。伯伯頭上裹着一塊毛巾,用長長的木杴,一下又一下,向高空拋着麥粒,讓風吹去麥芒麥殼。

搶收、搶運、搶曬,芒種是一年最忙之時。

地裏的人們回家吃飯的時間也沒有。女人們做好飯菜,裝在竹盒裏,用扁擔挑着,孩童們抱着盛了湯的瓦罐,跟着一路小跑,“婦姑荷革食,童稚攜壺漿。相隨晌田去,丁壯在南岡”。白居易的《觀刈麥》,寫的'就是這個情形。

麥收之後,來不及慶祝豐收,必須立即把麥地耕了,放了水,淹成水田。要插秧了。

跟割麥不同,插秧時,人們的心情要愉快多了,完全不用擔心天氣的劇變。男人們只負責運送秧苗。插秧,那是女人們的事了。她們高高地挽起褲腳,站在田埂上,排成長長一隊。“暖—”

一聲號子高昂地響起,人們應聲相和,手舞之,足蹈之,踏着節奏,波浪一般往前。這波浪,彷彿永無止境。當黑夜來臨,人們燃起了無數的火把,那古老的歌聲,從村外響到村裏。插秧的日子,像是狂歡節,沒有人會去睡覺,他們燃起髯火,唱着、笑着—男人們趁着把一捆一捆的秧苗投向插秧人身旁的機會,讓泥水濺在他所喜歡的女子的身上、臉上,女子們也會冷不防,抓一把泥巴扔向他們赤裸的胸#I.

“東風染盡三千頃,折鷺飛來無處停”。麥地變作了秧田之後,終於可以喘口氣了。為了秋天的稻子有個好的收成,人們有個小小的祭祀,説是安苗,請神靈護佑禾苗能平安生長,其實也是對自己忙碌之後的一個獎勵。家家户户用新麥面,捏成家禽牲畜,用蔬菜點染上顏色,蒸熟了,祭祀各路神仙。祭禮結束,端上饅頭糕點,瓜果魚肉,斟滿青梅酒,相互勸飲着,慢慢醉去。

芒種一過,便是夏日,眾花皆卸,花神退位。特別是閨中的兒女,早早便把自己打扮一新,用花瓣柳條編成轎馬,或用絞羅綢緞疊成族旗彩蟠,系在房前屋後的樹上,為花神餞行。多愁如林黛玉的,甚至還會收羅殘花落瓣,灑淚葬花。花落如雨之時,天空中傳來百舌鳥一聲聲“春去也,春去也”’的鳴叫。這種能夠唱出一百二十多種音調的小鳥,自此之後,將一言不發,直到明年春天再來。

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芒種過後,便是梅雨季節了。油紙的雨衣要甲竹竿挑起來晾着,皮貨毛衣也要趕緊埋到灰堆中,免得受潮。

弓上的弦要鬆下來,緊繃的弓弩容易被濕氣黴壞。蚊蟲也嘿纓嗡嗡地多了,得趕緊在門媚上掛上艾草或者葛蒲。

梅雨是應該下到小暑之後的,若是隻下個七八天,便戛然而止,這就是大旱的徵兆。如果這樣,便要舉行“大雩”之祀了。

樂師預備了樂器,衙役準備好儀仗,官吏百姓相擁出城,來到郊外的河邊,先是沐浴,然後陸續前往專為祈雨的粵台之下。樂師們奏起琴、瑟、管、簫,武士們舞起幹、戚、戈、羽,少男少女們,踏着節拍,隨樂而舞,邊舞邊呼:“雨”、“雨”、“雨”—簇擁在零台四周的人們應聲相和,呼喊之聲,響遏行雲。

“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在孔子詢問弟子們的志向時,曾哲這樣回答。於他而言,零台上的歌舞,已經不是一種儀式,而是關於敬畏、仁愛和返樸歸真的象徵—對此,孔子表示深深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