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關於風俗文化的作文(通用19篇)

作文3.88K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風俗文化的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風俗文化的作文(通用19篇)

風俗文化的作文 篇1

我的家鄉在福建,那裏充滿了我甜蜜的童年回憶。那些美好的瞬間讓我難以忘懷,那些美味的水果也讓我念念不忘,還有那些特別的風俗讓我記憶深刻。

我的家鄉有很多奇特的水果。記得那是一個炎熱的午後,媽媽出門去了,我自己一個人在家玩,不一會兒,飢腸轆轆的感覺驅使着我到廚房裏去尋覓好吃的。我在廚房裏翻翻這兒,看看那兒,頓時,一個金黃金黃的大木瓜出現在我的眼前,怎麼吃呢?我迫不及待地拿出小刀把它切開,黃燦燦的果肉包裹着一顆顆滾圓滾圓的小黑籽,就像一顆顆圓溜溜的小珍珠,摸起來滑滑的。我捏起一個放入嘴裏,咬了一口。哇!好辣啊!滿嘴都充斥着火辣辣的味道。這個小黑籽味道還挺怪呢,害我喝了三杯水才讓那味道在我嘴裏漸漸淡去。不過,木瓜的果肉的`確好吃,吃起來甜甜的、軟軟的。

除了木瓜,在我的家鄉還有很多奇特的水果,比如小檸檬和波羅蜜。説起波羅蜜我總會想到大榴槤,它們長得實在是太像了,外面都有尖尖的刺,好像同胞兄弟。雖然它們長得像,但吃到嘴裏的味道卻有很大差別。大家都知道榴槤聞起來臭臭的,吃起來香香的,而波羅蜜的氣味和味道都是甜甜的,吃完很久,嘴裏還留存着它的香甜。相比較而言,我還是更喜歡那香甜的波羅蜜。

此外,我的家鄉還有一些特別的風俗,比如我們家每當過年吃完年夜飯的時候都要跳火羣。什麼是跳火羣呢?就是把地瓜藤放在院子裏,然後放火燒起來,讓全家老小都從火羣上跳過去,預示着新的一年裏所有的黴運都被火燒光了,很特別吧?

風俗文化的作文 篇2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有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葉菖蒲的風俗,據説是為了紀念愛國詩屈原的。在中秋節,我國有賞月、吃月餅的習俗。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放等等。重陽節也是尊老、敬老的老年人的節日。下面就讓我介紹一下我們最重要的節日——春節。

春節是我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每當春節一到,家家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粘上紅紅的春聯,個個都滿面春風的,到處洋溢着一派喜慶的氣氛!就先説除夕夜吧。一家人都團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邊看春節聯歡會邊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可以拿着煙花的外面盡情地玩,而大人也會聚在一起打打牌、看看電視、聊聊天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會綻放出一朵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啊!直到很晚,我們才_睡覺。有的大人還守年歲的呢。

還有,在我們這裏除夕夜要放“關門炮”的。這鞭炮一放要放到年七年級早上,持續不斷地,這是“開門炮”。中國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一陣陣爆竹聲接連不斷,噼裏啪啦的,熱鬧非凡。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我最喜歡過春節了,不僅可以盡情吃,盡情玩,可以穿新衣服,還有一個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口袋便變得鼓鼓的,都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親戚給的壓歲錢。據説我們得到這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你們家鄉的風俗是怎樣的呢?相信你們一定也有自己也有獨特的風俗習慣。

風俗文化的作文 篇3

“十里一風,百里一俗”。在我們家鄉也有別具一格的風俗,那就是拜天公。人們所説的天公就是玉皇大帝。正月初九這一天是玉皇大帝的誕辰,這一天我們要用一些果品敬奉,並舉行一個儀式,這就是敬天公!因為出於對天公的尊敬,人們沒有雕天公的雕像。

這一天,奶奶把桌子搬到陽台,因為拜天公是朝天拜的。我幫奶奶在桌子上擺上了那一些美味的食品:有豬頭啊,魚啊,烏龜裸……這些好吃的饞得我口水直流。我想吃一個,可奶奶説得拜完天公才準吃,否則就是對天公的不敬。我只好嚥了咽口水。

只見奶奶拿出打火機把蠟燭點燃,插上了三根香,表情嚴肅地跪在地上,虔誠地向茫茫天空説了:"保佑我的兒子們生意興旺,孫子們成績更好,我和老伴長命百歲。″説完扣了三個響頭,又叫我和爸爸媽媽過去一起拜了三拜。我跪在地上,心裏直想笑,不過我強忍着不笑出聲來,因為奶奶説過拜的時候不能笑出來,否則就得不到祝福。

拜完以後奶奶把好吃的'搬了下去,我也跑了過去。奶奶對我説:“孫子,想吃快點來。拜了天公的東西可以保佑你吉祥如意,成績高升。”聽了奶奶的話我趕緊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

拜天公還有一首有題的詩呢,那就是“正月初九五更天,三牲五穀放桌邊。一家老少站相依,一拜豐收財運添;二拜健康笑眯眯,三拜團圓不分開。真心許願嘴要甜,響炮共慶天公生。”是不是很有趣呀?

我也明白拜天公其實是寄寓着勞動人民祈盼來年風調雨順、人壽年豐,四季平安的心願。

風俗文化的作文 篇4

八月十五中秋節,這是誰都知道的。中秋節賞月和響月餅更是我國的傳統習俗。

今天正是八月十五日,也就是中秋節。為了以表孝心,我準備為父母買月餅。我還只是一個十歲的學生,我沒有很多錢,但偶爾也會有零花錢,因我的父母都是要在這裏打工的,再加上我又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所以我的家裏並不富裕,所以我的零花錢也不多。我以前攢了一些錢,本來打算攢幾十塊給我遠在故鄉的妹妹買一套衣服寄回去的,但想到爸爸、媽媽平日裏的辛苦,我就花了一部分錢去買了一盒果味月餅。

當我把月餅送到父親面前的時候,父親笑得都合不攏嘴了。隨後,父親對我和母親説:“生活再窮迫,在中秋佳節,也應該意思意思,不説去酒店吃大魚大肉,也不説買幾千幾萬的東西,這幾塊十塊的月餅總歸還是要吃的,”“對呀!雖然我們一家五口的生活不富裕,可還不至於吃月餅也沒有錢。我的`二妹和小弟現在還小,以後長大了,要上學的時候還不知道要去哪兒籌錢,”突然,媽媽説了一句:“快吃吧!蒼蠅都要來了。”父親説:“這小小的月餅的含義大不相同,我們千萬要注意,可別掉啊!哪怕是一小塊也不行。”

我看到他們吃的時候不禁湧出了幾行眼淚,這是幸福的淚水。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爸爸媽媽對這些月餅的看重。因為這月餅代表了我的孝心,所以她們很看重。我要做一個孝順的孩子,這樣會得到最美麗、最珍貴的東西——真情!反之,則會得到世上最醜惡的東西——個人利益。擁有了真情,親情,就代表擁有了財富,但擁有了金錢卻不代表擁有一切,希望同學們記住:人世間的真情才是最珍貴的,;因為真情是用金錢買不到的,還有,你們千萬不被金錢所迷惑,錢不是萬能的。

我因為擁有了真情而驕傲,不為擁有了錢而高興。

風俗文化的作文 篇5

湛江,一個著名的海港城市,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不僅風景優美,而且還有很多獨特的習俗。今天我就帶大家見識一下吳川的元宵節。

在我們吳川,我們經常會吃一個叫做湯圓的傳統東西,這種東西是用糯米粉包裹着花生餡和芝麻餡一個小圓圓的圓形小球,只要取一鍋熱水就可以把它煮熟了,這種東西我們都很喜歡吃。

今年的元宵很特別,買不了湯圓,我只能自己試一下包湯圓,我首先準備好了糯米粉,和一大壺熱水,然後和成麪糰放入冰箱醒發一會兒。

接下來我準備好了花生,芝麻,紅糖,白砂糖,等等的餡料,把花生打成碎,加入紅糖,就變成了紅糖花生餡,把芝麻和白砂糖一起攪碎,那就變成了芝麻餡,這兩種新料經過加熱之後都會變成液體,所以做成爆漿湯圓不是夢,當然我做了這兩個是經典的餡料,別的人還會弄紫薯餡吶,芒果等等。

一個小時過去了,我取出麪糰,把麪糰搓成一個小圓球,然後按壓碾平,成為一個薄薄的小圓餅,我便用勺子包入餡,捏和,滾成一個小圓球,放在一邊,但是我做麪糰的時候不小心用了温水,所以麪糰粉粉的一動就爛,每做一個湯圓都難的登天,只不過想到爸爸媽媽姐姐們吃到了這些湯圓幸福的`笑容,我還是堅持了做了下去。

做了一個小時終於做好了十幾個大小相等的湯圓,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鍋洗乾淨,然後放入水把它們煮沸,放入湯圓用筷子攪拌一下,防止粘鍋,過了幾分鐘,湯圓煮好了,我洗完碗,用碗乘着湯圓,給了給我的家人們。

我們一邊看着月亮吃着湯圓,看着煙花,説着笑。我想:這個元宵也許不像之前那樣喜慶,但是也過得美好。

我喜歡元宵節,更喜歡我的家鄉!

風俗文化的作文 篇6

閩南的節日習俗多種多樣,有令人摸不清頭腦的出嫁風俗,有令人驚訝的跳火圈風俗。而春節敬天公,則是我印象深刻的風俗。

“快下來。”爸爸在呼叫。我和哥哥知道按照習俗,在這除夕之夜十二點,我們全家準備要敬天公了。敬天公,也就是祭拜玉皇大帝,祈求新的一年全家一切平安順利!

我下樓一看,大門敞開着,一張八仙桌上擺着一盤盤食物。有三牲:烏雞、豬腳、魚。又有一盤水果,菠蘿擺在正中,周圍分別是柑桔、火龍果、蘋果、梨子,這就叫五果。還有一盤面包、一盤碗糕。桌上還繫着桌裙,上面寫着“滿堂玉金”,下面畫着一廳堂的人,有老人、有年輕人、有小孩。但每人都是全身金衣,十分喜慶。桌前有一個方形的墊子,桌後吊着一個天公燈。

開始敬天公了。奶奶拿起打火機點燃了一把香,並分別給了爸爸、媽媽、我和哥哥各三根。奶奶最先開始上香:她雙手五指端着香,跪在墊子上,將端着香的雙手舉向額前,往日微微彎曲的.背,今天竟不直挺挺的!她臉色莊嚴,嘴裏唸叨着:“保佑全家平安健康!保佑我兒子生意興旺!保佑我的孫子學習進步……”

説完奶奶把香插到天公燈上,磕了三個頭。之後便是爸爸媽媽哥哥上香。輪到我上香了,我也學着奶奶,嚴肅地將手舉向額前,心裏默唸:“保佑我學習進步。”

上完香奶奶便將一疊金紙稍微折一下,放進爐子裏燒掉。

為什麼要敬天公?奶奶告訴我説:“今天是玉皇大帝的生日,所有神仙都來祝壽,於是大家也都來祭拜,祈求一年好運和家人平安和天下太平”。

原來我一直覺得這是迷信,今天我終於理解了閩南風俗文化的博大精深。

風俗文化的作文 篇7

每個人的家鄉都會有一些風俗,有一些風俗我們都聽説過;有一些風俗我們卻很陌生。

我是一個上海人,雖然我的家鄉沒有很多風俗,但是在新年裏,我的家人們也會聚在一起吃年夜飯。

除夕傍晚,我和父母在家裏準備晚飯的各種食物。,最讓我期待的是媽媽做蛋餃。

“兒子,要不要到廚房和我一起做蛋餃呀?”媽媽問。我愉快地答應了。媽媽先讓我打雞蛋,我快速打好了雞蛋,接着,媽媽把煤氣灶打開,將一個很大的圓湯勺放在火上烤,我問媽媽:“您為什麼要用火的頂端烤湯勺呢?”“因為火的頂端的温度最高呀。”媽媽回答,“火的外焰比內焰的温度高,這是你將來會在學校裏的科學課上學到的。”等到圓湯勺裏的`水汽烤乾後,媽媽把一塊事先準備好的豬油用筷子夾住,在圓湯勺上擦。因為圓湯勺很熱,所以發出了“嗞——”的一聲響,豬油慢慢地化了,並且散發出了誘人的香氣。

然後,媽媽把雞蛋液一勺一勺地倒入超大的圓湯勺裏,雞蛋液迅速凝固了,慢慢地一個圓圓的雞蛋皮成形了,像一片餃子皮似的。這時候媽媽會放入事先調好味的肉糜,用筷子先把肉糜聚攏,再把半張雞蛋皮刮下來,因為之前在湯勺裏擦過豬油,所以很輕易地就能把雞蛋皮和湯勺分離。然後順勢把雞蛋皮對摺,輕輕地用筷子壓一下,防止肉糜漏出來,這時候一個蛋餃就做成了。如此反覆,我和媽媽做了一大盤金燦燦的蛋餃,活像一大盤金元寶,這正好討個口彩,新的一年財源廣進、財源滾滾。這盤蛋餃香氣騰騰,我和我的父母吃得津津有味,一盤蛋餃很快就吃完了。

風俗文化的作文 篇8

端午節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又叫端陽節,有很多奇特習俗,接下來,就讓我來為你們介紹介紹一些習俗吧。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一首有關端午節的民謠。

全國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

如今的粽子多種多樣,璀璨紛呈。現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至於內含的東西,則根據各地風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圓粽、肉粽、水晶粽等等。到了端午節,我們可就能一飽口福了。

端午節的許多習俗與“五”這個數字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比如説端午節那一天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

端午節小孩要佩戴香囊,傳説有辟邪之意,實際是用來當佩飾用的,以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扣成索,做出各種不同形狀,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南京過端午,每家都會準備一盆清水,在裏面加兩枚鵝眼錢和一些雄黃,家裏的.大大小小每個人都要用這種水洗臉,稱為“破火眼”,據説可保一年沒眼疾!

看了我的介紹,你們知道一些有關端午節的習俗了嗎?

風俗文化的作文 篇9

前年,我和媽媽來到雲南省看望外婆。我遊覽了美麗的洱海風光,當然,還少不了白族“三道茶”。

所謂白族“三道茶”,為“一苦,二甜,三回味”。每逢喜慶佳節或貴賓來臨,白族人民都要舉行“三道茶”儀式,依次向客人敬獻“苦茶”,“甜茶”和“回味茶”這三道茶。

主賓相敬,舉杯齊眉,不以解渴為目的,而是寄以興致和情感。其象徵意義通常被概括為“一苦,二甜,三回味”。

這三道茶,頭道茶以大理特產的散沱茶為原料,用特製的砂罐於炭火上焙烤到黃而不焦,芳香襲人之時衝入滾燙開水而成。此茶是白族自制自飲時常用的烤茶型,以濃釅為佳,香苦宜人。

品之,苦味與藥苦相似。

二道茶是以大理名食乳扇、核桃仁片、紅糖為佐料,衝入大理名茶“感通茶”煎制的茶水,茶味香甜而不膩。

品之,其味確實甘甜可口、細而不膩。

三道茶以蜂蜜加少許椒、姜、桂皮為佐料,衝入“蒼山雪綠”煎制的`茶水,以達到令人回味無窮的效果。

品之,先微苦,後舌邊生津,至舌麻無比,的確是回味無窮。

這就像人生,先是苦,苦盡甘來,便是甜,老了,就沒有回味了。

人生一定要細細品嚐,否則苦盡甘來後就沒有回味了。不是嗎?

風俗文化的作文 篇10

清晨一聲清脆的鳥叫劃破了蒼茫的天穹,我睜開了朦朧的雙眼,穿起了新衣,貼上對聯,剛要沾上斧子,爸爸説詹夫子要倒着沾我不解的問為什麼?爸爸和顏悦色地笑了笑,説:“寓意福到了”。我恍然大悟。

原來春節還有這麼多的風俗啊,爸爸説到晚上還要吃團圓飯了,我興奮的手舞足蹈,於是我就苦苦等待着盼啊盼,終於盼到了夜幕降臨,黑布上撒滿了無數顆繁星,我抬頭仰望着,一個可愛的想法從我的腦海中閃過,為什麼不和父母一起去包餃子呢?我奔着廚房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父母,父母同意了。首先把面和餡兒護好,然後我們分工明細,媽媽擀皮兒,爸爸和我包餃子,我拿起餃子用勺子盛了不少餡兒,餃子還沒有包好,就露出了許多爸爸語重心長地説,包餃子是有學問的,第1步,把皮兒放在掌心,手一定要有弧度,不能太平,第2步放下時一定要適量,不能放多放多就會露餡兒,煮成了一鍋粥,但是也不能放少放少了吃起來就不好吃。我按着爸爸的.步驟包了起來,結果卻包了一個四不像,唉,真是“看花容易繡花難”啊。爸爸説:“不要灰心,慢慢練習就會成功,失敗乃是成功之母,我聽了鼓起勇氣,漸漸的越飽越好,這些餃子像一個個可愛的小蓮花,我的心裏美滋滋的,真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啊!

參加這次春節風俗活動,我不僅知道了中國習俗歷史悠久,還讓我知道了成功的真諦,習俗幫我揚起了理想的帆。通過這次參加春節豐收活動包餃子,我深深感受到了春節的祥和與美好,也從中感受到了和父母在一起包餃子時的快樂與幸福,更讓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不要急於求成,要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細心耐心去做好,這樣我們才能享受成功的幸福。

風俗文化的作文 篇11

這天,媽媽帶着我去參觀了天福廣場裏的第四節風俗文化展。

走進展廳,只見人羣湧動,熱鬧非凡,可見這次風俗文化展頗受歡迎。首先,我們逐個觀賞了如今空落落的院落照片。照片中,一個個空落落的院子、窯洞展現在眼前,沒有一個人影,只剩下一面黃色的三角旗,孤零零地守護着這座黃土高原村。但是,也有一些孤寡老人堅守着這片土地,仍然居住在這些佈滿窯洞的村落。我看到有一些大約年過花甲的老人扶着鋤頭,站在自己辛辛苦苦種好的地裏,臉上露出了質樸的笑容;還有一些老人手持羊鞭,趕着羊羣,臉上掛着淳樸的笑容;還有一個老人挑着扁擔,兩個桶裏是一些清澈的河水,頭上有亮晶晶的汗珠,但十分快樂。這樣的場景如今恐怕很難見到了。

我們又去了麪塑展示區,玻璃罩裏有許多栩栩如生的麪塑。有掩頭蓋耳的兔子,也有神氣十足的老虎;有粉紅豔麗的蟠桃,還有一條條“肥胖”的`面蟲;甚至還有混雜了橡皮泥的麪塑,甚是好看,琳琅滿目,令我有點目不暇接了。

最奪人眼球的當屬那些整歲生日仙桃了。七十歲的是一個小“仙桃”,周圍有幾條小仙蟲,八十歲的則是一個較大的“仙桃”,周圍還有彩色橡皮泥的裝飾,顯得格外好看。當然“仙桃王”是九十歲生日麪塑。那一個仙桃巨大,周圍還有小仙桃在旁邊立着,形成眾星拱月的姿態,我彷彿聽到了那些小仙桃們在異口同聲地喊“大王威武!”這樣有趣的麪塑,換了誰也不忍心一口吃掉。

我還看了那些極具中華藝術感的剪紙,簡直不敢相信是從一張紅紙上剪來的。有一張剪紙最令我驚歎:真是一張千層剪紙,上面有獅子、老虎、熊、豬、雞……剪紙成了一個千面動物園,真是巧奪天工!

通過這次參觀,我更加體會到家鄉民俗的博大精深,更加懂得一定要珍惜民俗文化。

風俗文化的作文 篇12

一看到母親泡米和桌子上滿是粽葉,我就知曉端午節又到了。

小的時候我不知曉端午節的起源,只知曉每年家就像春節一樣隆重地過端午節。後來也只不過知曉一點點關於紀念屈原的故事,至於還有哪些我就一無所知了。

每到端午節,佩帶香囊和系五彩線是必不可少的。大大家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小孩的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栓好了的五色線只能在夏天第一場大雨或首次洗澡時,才可丟掉。母親告訴我説,據老大家講,如此可以防止災害,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食粽子是大家家鄉的主要風俗。剛到5月,家就開始浸泡糯米了。母親通常都會籌備一盆米進行浸泡,同時也把粽葉放在水裏浸透,可能是泡好的糯米會更粘些吧,我記得多年來母親就是一直如此做的。

端午前一天,母親就開始動手包粽子了,我偶爾也會搗亂,試着學包起來,可每次卻都以失敗而告終。看來包粽子也並不容易。

包粽子的時候還可以放一些大棗、葡萄乾、雞肉等摻在糯米里做餡,製作不同口味的粽子。而我最喜歡吃米里加肉的,吃起來特別的香。

端午節的早晨,母親一直在我睡眼朦朧時叫醒我,去遠處的樹林、小河邊洗臉,涼涼的河水沖走了我的睏意,熱鬧的.大家人來人往,真的像春節一樣。

回到家,吃着雞蛋和蘸糖的甜粽,心裏美滋滋的。

風俗文化的作文 篇13

今天是端午節,又是姥爺的過生日,我和姐姐早早起牀,一塊認真地製作了一張好看的過生日賀卡,姐姐又把她平常變魔術的用具裝進書包。

中午到了姥爺家,姥爺家籌備了豐盛的酒菜,舅舅買了一個兩層大的過生日蛋糕,那過生日蛋糕比大家畫的還好看。舅舅把過生日蛋糕放在客廳的桌上,我插上蠟燭,姐姐用打火機點着,表弟樂樂把燈關上,又拿出他帶來的手風琴,大家一塊合唱“過生日快樂”,唱完之後姥爺許願,吹滅蠟燭,這個時候屋裏的燈忽然全亮了,大家邊跳邊鼓掌,逗着大大家都笑了。

姥姥在餐飲店裏喊:“快過來,吃飯啊”,大家又跑到餐飲店裏,圍着桌子坐好。在大大家舉杯祝賀之前,我和姐姐拿出大家籌備的過生日禮物遞給姥爺,一塊念道:“祝姥爺過生日快樂,壽比南山,福如東海。”姥爺看着大家畫的`過生日賀卡,説:“這麼漂亮的過生日蛋糕,還有彩色的蠟燭,這過生日禮物太好了。”

飯菜很豐盛,有魚,有雞,有火鍋,還有我叫不上名字的菜。大家孩子吃了很大一會兒,不見菜少,都已很飽了,就跑到樓上玩去了。

下午在客廳休息時,姐姐開始變魔術,大家全家都圍着看,只見姐姐熟練地把兩個硬幣放在桌面上,在上面並排放二張撲_克牌,接着把外面那枚硬幣往外推推,讓第二張撲_克牌蓋住這個硬幣,再往裏推一下,慢慢地吹一口氣,翻開撲_克牌,只見第一張牌下的硬幣也跑到第二張牌下面來了,大大家都感覺奇怪,誇姐姐真行。

時間過得可真快啊,大家該回家了,今天大家玩得可真開心。

風俗文化的作文 篇14

又是一年5月初五端午節,一個漂亮的中國傳統節日。

這“端午節”有個來歷,傳聞以前有一個叫屈原的偉大愛國詩人,由於反對妥協,倡導聯齊抗秦,遭到楚國權臣的打擊和陷害,先後遭到杯王和頃襄王的貶謫和放逐。屈原離開郢都將來,沿長江東下,踽踽獨行,顏色憔悴,披着長髮,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

他不知曉為何世界會是如此黑白混淆,忠奸顛倒,美醜不分。他禁不住內心的憤怒,一面大聲呵斥吟誦,一面提起筆來,洋洋灑灑在石壁上寫下一篇奇絕千古的《天問》。他深知自已沒辦法同現實調和,最後自投於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

當地老百性都很尊敬和愛戴屈原,生怕他的屍體被魚吃掉,就投下一種用棕葉包米的東西—棕子餵魚,好讓魚不去吃屈原。將來,每年都以此辦法來紀念屈原。

今天正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聞到濃濃的棕子清香,於是快點洗瀨,急不可待地坐到餐牀邊津津有味地吃起了棕子。我想:為何象屈原如此的忠臣要被放逐,還要遭到壞人的打擊和陷害,那些奸臣為何不會考慮國家是否會讓人家吞併掉,總有一天,國家一定要栽在他們的手裏,還有那個笨大王,如何也不知曉屈原是個忠臣呢,真是笨。雖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點不影響我吃棕子的好胃口。

真是一個有趣的端午節,還有美味的粽子。

風俗文化的作文 篇15

陰曆的5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一天,十分熱鬧。

端午節是由於秦國和楚國發生了戰爭。秦王需要楚王去談判,屈原勸楚王不要去,可是楚王不聽。還將屈原逐出國,後來,楚國被滅之後,屈原憂憤地跳進了汨羅江,百姓為了懷念屈原,將糯米包成粽子,投入了江中,期望魚羣吃米而不傷屈原身體,後來演化為端午節,所以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

端午節裏不少有趣的'活動:譬如賽龍舟、吃粽子、包粽子等等。其中我最喜歡包粽子了。端午節那天,我早早地起牀幫母親包粽子,我一手拿着粽葉,一手把粽葉捲成筒狀。用手握着粽葉,然後舀些糯米放在粽葉裏面,把多的粽葉包起來,再用繩子捆住粽子,一個粽子就在我手裏誕生了。可是,好景不長,當我籌備去蒸的時候,粽子下面忽然有了一個洞,糯米像調皮的娃娃全漏出來了。

我非常失望。我去問母親:“母親,我明明已經包好了,為何還會漏出來呢?”母親笑着説:“你把粽葉卷緊點。”我照着母親説的做,果然成功了。包出來的粽子又大又好看。不一會兒,粽子就蒸好了。我揭開鍋蓋,一股清香從鍋裏飄出來。我從裏面拿出一個來,“好燙!”我發出一聲怪叫,丟回了鍋裏,等粽子冷了,我拿出一個粽子。解開繩子,剝開粽葉,我一口咬下去,軟軟的,糯糯的,真美味!

端午節真有趣呀!

風俗文化的作文 篇16

“5月天,是端陽。插艾葉呀,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説的就是過端午節的情景。

端午節是國內傳統的節日,又稱端陽節、重午節。相傳戰國時期楚國二閭醫生屈緣由為愛國理想不可以達成而抱石投江自_殺。大家為了紀念屈原,就把他的投江日——陰曆5月初五定為了端午節。每年一到這個日子,賽龍舟、吃粽子就是主要的活動。據瞭解大家賽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不讓河裏的魚兒不去吃屈原的遺體。

不過,在我姥姥家,到今天還保留着端午節吃粽子、戴香囊的風俗。每年端午節,姥姥會給大家一家包粽子吃。她和我媽先去採摘一些新鮮的竹葉,清洗乾淨——先放進熱水中煮一煮,同時將籌備好的糯米浸泡好將來,姥姥就開始包粽子了。每次她選取兩三片葉子,左右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裏一卷,捲成一個圓錐體,接着往裏面小心翼翼地放糯米,最後用棉線綁住。一個粽子“嬰幼兒”就誕生了。姥姥喜歡依據每一個人的口味包不一樣的粽子:我喜歡吃白粽;母親喜歡吃肉粽;姥爺喜歡吃黑米粽……哪些穿着綠衣裳的嬰幼兒在爐火上煮着,還沒有出鍋呢,空氣裏就已經瀰漫着粽子的香味了,叫人饞得直流口水,我恨不能立馬拿出來狂吃。

端午節前夕,母親會給我在褲子或衣服上佩帶香囊。我的香囊是藍色的.,十分香,走到哪都能聞到。聽母親説,香囊裏面的艾葉和雄黃有辟邪驅瘟有哪些用途。

我的最愛——端午節。就是如此歡樂、祥和的一天度過。

風俗文化的作文 篇17

每年的農曆5月初五,是國內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户户都非常熱鬧,大家不只要包粽子,而且還要打大餅和米糕。

聽母親説,端午節還有一段歷史呢。古時候有個叫屈原的詩人,因熱愛祖國而不被理解,遭到了屈辱便來到江邊,跳進了江裏,溺江而死。大家打撈了很久也沒撈到他的屍體,他們擔憂他的屍體被魚吃掉,就把包好的粽子扔進江中,讓魚吃粽子而不要去吃屈原的屍體。因此,每年的這時,也就是端午節大家就包粽子來紀念屈原。

在我的家鄉端午節是如此過的,大家早早的起牀,到外面去,採上一段柳條,拿回家裏,插到了户門上。另外,孩子子們的脖子上戴着香囊,同時手、腳腕繫上五彩線繩,傳聞可以避邪驅蟲,將來會有福氣。大大家呢?坐在一塊包三角形或者四面體形的粽子、打米糕、打各種口味的大餅。吃着香噴噴的粽子,我就產生了學包粽子的想法,隨即告訴了母親,但母親不同意,在我的.堅持下,母親才答應教我,我開心的直跳。

製作粽子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母親教我的步驟也非常緊湊,第一讓我拿好粽葉,接着卷好粽葉,同時把糯米、花生、大棗,放進卷好的粽葉裏,待所有些東西填滿後,就把粽葉根據四面體或三角形狀包起來,之後用粽繩系在粽子上。如此一個完整的粽子就包成功了。我最初包粽子並非非常不錯,在母親的幫忙下雖然我包了好多奇形怪狀的粽子,但也領會了包粽子的樂趣。等大家把所有些材料包完後,母親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裏去煮,幾個小時後香噴噴的粽子熟了,把粽繩解開,一陣陣葦葉的清香撒出來,被人讒言欲滴。

真期盼今年的端午節快點到來。

風俗文化的作文 篇18

還記得父母對我説過,他們剛來到鐘樓區,這裏只是一個並不繁榮的地方,不像現在車水馬龍,人來人往。這天,我讓媽媽帶我去了解一下鐘樓區的發展情況和去看看我們原來住的周家村。

奔馳在常州鐘樓經濟開發區的馬路上,看着兩旁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馬路上一派車水馬龍的景象和四周隨處可見的綠化,我彷彿感受到了鐘樓區宏大的發展前途。媽媽告訴我,昔日這裏只是一大片農田而已,幾十年發展至今,這鐘樓區經歷過了無數的風風雨,真的很不容易。聽着媽媽的話,又看看這一大片生機勃勃、繁榮昌盛的景象,不難想象,鐘樓區發展至今,經歷過了多少的風風雨雨。

媽媽告訴我,鐘樓區還是一個集聚文化內涵的地區。聽説最近運河五號創意街區展覽了鐘樓區國小生的美術作品,我決定一探究竟。走進運河五號,仔細看着這個從一家紡織廠改造過來的創意街區,我發現了許多常州鐘樓區發展的足跡,找到了一些與紡織企業管理有關的提示標語和激勵人們工作的錦旗。從這另外的發現看出,鐘樓區的企業有了區政府的良好規劃,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產業生產當中來,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帶動了各行各業的產業鏈,讓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來。這真是鐘樓區發展到如今繁榮昌盛的`景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緊接着,我們來到了五號展區,這裏就是展覽鐘樓區國小生的美術作品的地方。一走進大廳,我頓時怔住了:好一派華麗的景象!

只見到處都展覽着我們鐘樓區國小生的優秀精美美術作品,牆壁上貼的,櫃子上擺的,欄杆上掛的……到處都有,令人目不暇接,而且品種也很豐富,繪畫作品、布藝作品、陶藝作品、紙藝作品樣樣俱全。走近一看,我發現每一件作品都是無比精美的,幾乎天衣無縫,彷彿這些美術作品都是出自美術大師的手裏的。

從這一件件精美的美術作品可見鐘樓區教育也不遜色,練才藝都是“從娃娃抓起”。學生作品美,除了天賦以外,大部分功勞都歸功於老師。沒了老師的精心指導,哪來學生們簡直巧奪天工的作品?

風俗文化的作文 篇19

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中的傳統佳節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年節古稱“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採用公曆(陽曆)計年,遂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稱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春節”。歲時節日,亦被稱為“傳統節日”。它們歷史悠久、流傳面廣,具有極大的普及性、羣眾性、甚至全民性的特點。年節是除舊佈新的日子。年節雖定在農曆正月七年級,但年節的活動卻並不止於正月七年級這一天。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節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掃房屋、洗頭沐浴、準備年節器具等等。

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人們以盛大的儀式和熱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在民間,一直都有一個關於“年”的傳説故事。

傳説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説,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裏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七年級,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裏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説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裏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户户燭火通明、守更待歲。七年級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春節,守歲放鞭炮貼春聯拜年演變。

起源:春節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週期稱為“年”,《説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曆,以月亮圓缺的週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但古時的正月七年級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曆,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曆,以公曆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曆的正月七年級稱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