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對話辛棄疾作文(精選31篇)

作文2.51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對話辛棄疾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對話辛棄疾作文(精選31篇)

對話辛棄疾作文 1

有誰能懂得你這位遊子實際上有着亡國浪子的悲憤之心,我知道你的詞並不是用墨書寫成的,而是用刀劍沾着你的血與淚塗抹而成的。建康賞心亭,你拍遍所有的欄杆,只恨刀劍不在手,戰場不在旁,只能發出一聲聲空有熱情卻無人響應的呼喊。

你本可以安於自己的職位,安享晚年,可你總是不願意這樣苟且的活着,縱使被國家閒置,你內心對於祖國的熱情卻從未退減,你那顆愛國的熾熱的赤子之心,總在不停的跳動,激起你一身報國熱血。你不懼在刀尖上滾過,你不在乎於千人之中取上將首級,你不怕戰場金戈鐵馬生死只在一念之間,可是你心心念唸的朝廷,你願意為之拋頭顱灑熱血的朝廷連這樣無人敢做,也無人能做的事也不願派遣給你,你內心的痛楚,又有誰能體會呢?

你總説,堂堂九尺男兒,就該保家衞國戰死沙場,你從小就使槍舞劍,只為報效國家,你沒有別的心願,只是心痛於金甌缺,月未圓,山河碎,你若上了戰場,説不定又是一個令敵人聞風喪膽的岳飛。只是可惜,你從未有過機會,你對國家民族的那顆放不下,關不住,比天大,比火熱的心從未冷卻,而你那一身早練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勁,卻無處用。

你明明有一身報國志,卻陰差陽錯以詞而聞名,不同於那些風花雪月和無病呻吟,你的詞總是不忘國家,不忘民族,不忘大義。從愛國將士到愛國詞人,你從“沙場秋點兵”到“天涼好個秋”,從決心為國棄疾去病到最後是的辛字含義,縱然一生不能上戰場廝殺,你也不後悔,你也願意為守護疆土奉獻自己一生的熱情與精力。我無法想象你內心走過怎樣艱辛的歷程,做一個筆與劍並用的人,你用鮮血染紅了刀,蘸滿了筆,在中華大地上書寫你心酸卻傳奇的一生。

想到一句話“陽光總在風雨後”,我曾經對這句話深信不疑,但你的出現,我對你逐漸深入的'瞭解讓我對這句話的信任產生了裂紋,為何你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無人感動,為何你兢兢業業,力求做到最好的表現無人賞識,為何…對於你,我有太多太多的疑問,你是被上帝遺忘的那個人,你的默默耕耘卻從來沒有收穫過。不過我相信,你的才華雖不被當代人理解,你的名字卻會永遠刻在我們的心中,你是永恆的英雄——辛棄疾。

對話辛棄疾作文 2

你是威震八方的愛國將領,心繫國家安危,一心恢復中原。你在得知耿京被叛徒殺後的勇敢果斷,令我欽佩,這也使你名重一時,“壯士英概,儒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歎息”。韓侂胄表面上對你重視,實則利用你主戰派元老的招牌作號召令你傷心不已。你懷着殺敵報國之心所寫的《美芹十論》被無情地拒絕,我為你傷心,為你落淚,為什麼?為什麼蒼天要如此弄人?世道炎涼,官場黑暗,一次次澆滅你內心那一團熾熱的火。我為你不平,為你不甘,為你只能在青燈前執筆書寫豪情而不平,為你只能在壯志難酬中了度餘生而不甘。你在六十五歲那年,仍心繫國家,寫下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展你報國之雄心。我無法忘記你的“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我相信,你已在沙場上馳騁。

你是震撼宋朝文壇的“詞中之龍”,你的詩慷慨豪放,將你內心之志表現的淋漓盡致,每次誦讀你的詩,內心都久久難以平靜。你傷心時,我陪你落淚,你高興時,我陪你大笑,你沮喪時,我陪你難過……興許是戰爭磨練了你的意志,詩中盡顯鐵馬金戎的豪邁氣概。可是,你為何總是憂傷?大概是因為壯志難酬,你為不爭氣的南宋朝廷傾盡心血,卻因一次無法挽回的失敗,被專橫的武帝打上叛徒的烙印,身陷胡沙,但你並未因此而熄滅了內心對國家的熱愛,寫下了“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名句,這更令我佩服,也許別人眼中的你是那麼傻,為一個不爭氣的國家這樣,可我認為你是對的.,“苟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避趨之”,是對你的真實寫照,你的每一首詞都那麼慷慨豪放,將你內心之境與性格投射出來

你逐漸走遠,在你的背影中我看到了你的寂寞與無奈,你寂寞於滿朝的苟且偷安,寂寞於社會的黑暗,無難於南宋朝廷的不爭氣,但你人生信仰一直未變,殺敵報國之心從未移動,你是一個英雄,一個真真正正傲立於天地間的英雄。

你慢慢消失在地平線上,留給世界你遠去的背影。

對話辛棄疾作文 3

宋代風雨飄搖,無論是汴京的喧囂還是臨安的苟且,都籠罩在陰雲密佈的灰藍色之中。那灰瓦的天空下,宋朝月沉西子湖。我將走進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看望我們的.朋友——幼安。

我在起義軍中找到了他,這時金人內部矛盾爆發,完顏亮在前線為部下所殺,金軍向北撤退時,他聯絡朝廷。正當他沉浸在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喜悦中時,義軍潰散,他失落至極。所謂“斷腸片片飛紅,都無人管,倩誰喚、流鶯聲住?”這是他的第一次受挫。

我在朝堂上找到了他,只見他對皇帝發表《美芹十論》,“今日之事,朝廷一於持重以為成謀,虜人利於嘗試以為得計,故和戰之權常出於敵,而我特從而應之。”他不忘結合歷史勸説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可惜皇上依然畏懼靖康之變中,錯失良機,而他也只被派往地方做官,遠離戰場。鷓鴣天欲上高樓去避愁,愁還隨我上高樓。經行幾處江山改,多少親朋盡白頭!這是他的第二次受挫。

我在他的鄉間田園找到了他,閒居鄉野同他的人生觀並非沒有契合之處;而且,由於過去的地位,他的生活也儘可以過得頗為奢華。但是,作為一個熱血男兒、一個風雲人物,在正是大有作為的壯年被迫離開政治舞台,曾經的一身轉戰三百里,一劍曾擋百萬師。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便化為泡影。這又使他難以忍受,“休説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這是他的第三次受挫。

我在北固亭找到了他。他看穿了南宋小朝廷偏安的懦夫相,明白身前身後名不過是可憐白髮生。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看着歷史的興亡,想着自己的經歷,不禁感慨憑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最終也沒能實現心願,這是他的最後的挫折。

對話辛棄疾作文 4

有壯志未酬的憂傷,有孤憤抗爭的淒涼!是他,辛棄疾。

血戰沙場的豪邁,超拔眾生的氣度。這似乎與一個詞人毫無關聯。但,辛棄疾卻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終生愛國,國家於他來説,不只是一片深愛的土地,更是他一生所追求的目標。

他與同鄉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不同於李氏的'婉約優美,辛棄疾向來以豪放著稱。在他的詞句中,張揚的是他最真實的情,然而細究字裏行間,卻又有難以言語的悲傷。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元夕佳節,熱鬧非凡。眾生狂歡,卻只有他獨自在寥落的燈光下,獨自傷懷。也許他不願意同流合污,但註定了他將孤苦伶仃。

他一直想着收復北方,他的抱負成了畢生的追求,一生都未曾止息。然而,在南宋小朝廷特有的氛圍下,也只能含恨而終,在六十八歲的年紀,臨死前還喊着殺敵。

今天,辛棄疾最為人所稱道的是他無以倫比的信念。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青山下,江水緩緩流走,縱使有濃陰阻礙,江水依舊向東流。

縱觀辛棄疾的一生,他是惆悵的,但又是鮮亮的;心情黯然卻又充滿力量。在他的內心深處,他肯定充滿遺憾;可在他的詩句裏,卻滿是豪情壯志。

一生風雲激盪,勇立潮頭;是他,辛棄疾。

對話辛棄疾作文 5

聽慣了“眾裏尋他千百度”,原貿然以為辛老是僵卧溪堂、佇立愁苦的詞家。殊不知辛詞婉約中的淡淡情愫含有深沉的政治意味。“詞人的本色是武人,武人的本色是政人”。有人説他的豪邁詞作稍過了火,也有人説他晚年開始收斂、甚至懦弱。我認為這些言論都無法恰如其分地評價辛棄疾。

他,以武起事,由文而武。在手執軟筆時,他失去了鋼刀利劍,但沒有失去一個武人的信念。他真正奔走沙場的時間只有二十餘年,但他的一生可以説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武士。他是一個悲憤的武士。閒置二十年對一個滿腔熱血的武人來説豈止是羞辱。“閒愁最苦”、“煙柳斷腸處”都無法真實地描繪辛棄疾心中的痛苦。能讓一個九尺男兒寫下“斷腸”之詞,可見他的內心已被煎熬地何等苦悶!後人讀着他所謂的婉約名作,讀到的是令人怵目的呼喚,使人感受到在他內心堆積已久的憤懣。

他也是一個可悲的武士。我們能清楚地聽到他一遍遍的.哭聲、一次次的表白。“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看着金人的勢力日益壯大,南宋疆土收復可能日趨渺茫,再加上自己又不被委以重任,辛棄疾心中卻還是存有希望。他仍幻想自己的坐騎如曹操的盧那般奔馳於沙場。在大勢不在時,仍念着“贏得倉皇北顧”,再“問何人會解連環”,實在令人讀罷心中隱隱作痛。南宋局勢已無力迴天,空有滿腔抱負,任憑如何宣泄,也無濟於事。可辛棄疾依舊問着“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種心情已經不能用悲憤來形容,在後人看來,則已是一種可悲!難怪説他因愛國而生怨,聽説在一二零七年的九月,他去世前仍是嘴裏不斷這喊着“殺敵”知道嚥下最後一口氣。他有着岳飛的霸氣,卻不似岳飛的境遇。在晚年的詩作中,他流露出了些許感性的內容,在那首《青玉案》中,不在笑語盈盈中,不在寶馬雕車中的脱俗女子彷彿是他自己的寫照,他把自己比作是孤高自恃、自甘寂寞的奇女子,這無疑使人感受到他處境的悲涼。一個堂堂武人竟落得如此境地,真是人生一大悲劇。

辛棄疾的可悲緣於他的生不逢時。倘若他能遇到劉備、孔明這樣慧眼識才的君王將相,假使他能夠生活在國泰民安的盛世大唐,或許他的命運會改變吧。也許憑着強壯勇猛,它能助蜀漢一臂之力,抑或成為像魏徵、狄仁傑這樣的賢相。雖然,中國歷史舞台上會少一個大詞家,但肯定會留有辛棄疾的名字。辛棄疾作為一名武士,一生都念念不忘着戰鬥,雖然躍馬橫刀的日子屈指可數,但他仍是一名武士,是一位被後人景仰的英雄。

對話辛棄疾作文 6

我的父親是一名人民教師,所以我小的時候家裏就有很多書,這大大培養了我的興趣愛好——讀書品詩,我最喜歡的兩個詞人一位是被稱為“易安居士”的李清照,另一位便是字幼安的'辛棄疾了,説來也巧,這二位也被合稱為“濟南二安”,只不過詞風大有不同,辛棄疾是豪放派的代表,而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一位直抒胸臆,氣質豪放,另一位則委委婉婉,字字句句溢滿柔情。但這篇重點寫辛棄疾,所以我便便敍一敍我與這“稼軒體”的奇緣。

我喜歡辛棄疾的詩,他的詩豪邁奔放,我初次對他感興趣,應是來自他的一首小詞,那天我在上網,突然被一句“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而驚豔,我被提了興趣,滿網絡的搜這句話以及有關這句話的一切,後來尋尋覓覓,看着一小帖,頓時明瞭,原來這句話出自南宋詞人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而後又有其他事影響,也沒閒心關注,便漸漸忘了這事。

讓我重新提起對辛棄疾興趣的是一首歌,我也不曉得你們聽過沒有,那歌名為《狂浪生》,我聽時,深深被歌詞吸引,只聽那人唱道“醉裏挑燈看劍卻無戰鼓狼煙昨夜誰趁東風樓閣輕聲歎揚鞭策馬問天為何敢怒不敢言憑誰問我把五嶽懸憑誰問我把五嶽懸”,動感的旋律加上部分恰到好處的戲腔,演唱人慵懶的音色,都讓我為之着迷,我看着歌詞,不禁猜想一番,我有無意間得知那個是為辛棄疾所創,我便覺得要了解他的生平經歷。

此後,我也摘抄了他不少的詞,如“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又比如《賀新郎·甚矣吾衰矣》中的“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又或者對他的《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朗朗上口,心愛不已,尤是那句“少年不識愁滋味”亦或是末處的“欲説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大多都是愛國的情誼。

對話辛棄疾作文 7

悽風,苦雨,天昏,地暗。

南宋灰飛煙滅了,留下一段悽楚的夢。夢裏依稀,一代愛國詞人辛棄疾仗劍走邊關,執筆抒豪情,“吹角連營,挑燈看劍”。

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一介文人,一個境界很高的文人,沒有陳詞濫調,沒有華麗辭藻,唯有一腔熱血,浩然正氣。想當年,他還是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郎,率義軍,抵金寇,保國土,征戰於崇山峻嶺間,與萬千熱血男兒一起將青春揮灑於刀光劍影中。動亂時期,刀筆相隨,一字一詞均是兵勇。可惜,他手中的筆能繪出千古美文,卻不能力挽朝廷於狂瀾之中,使之免於戰火,免於崩裂。

他的筆端,除了豪邁奔放以外,更多了一份沉鬱悲壯。腐敗頹廢的'朝廷,千瘡百孔的疆土,水深火熱的民眾,凝結成他心中恆久的憂傷與悽楚,沉鬱與悲涼。一腔報國良願最終只能化為鏗鏘文字,響徹歷史長空。

無奈,除卻無奈還是無奈。他不願學晉代的張翰,貪戀家鄉鱸魚味美就選擇歸隱,更鄙夷三國時的許汜,專為個人打算而不管國家大事,他一心想着何日方能剷除頑敵,恢復中原,建功立業。然而,歲月流逝,恢復中原之夢終究成空,空餘下文人的一腔遺憾。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或許他在這個世間留下的,是無窮無盡的苦悶。

他眷戀他所眷戀的一切,他憎恨他所憎恨的一切,他選擇他所要選擇的,他摒棄他想摒棄的。

“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他感到一種無限的悲涼。他的夢似水,在流淌,他的心思在天涯飄蕩,思緒無常,“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

一個字:愁!

愁得無以言説。

細細想來,眼看着萬里江山化為焦土,這憂國憂民的優美詩詞自是字字含“愁”。歷史,如洪濤滾滾而來,轉瞬之間又滾滾東去。歲月碾走的只是往日塵煙,留下的卻是詞人永恆的精魂——豪放悲壯之詞,千百年來,迴響不絕。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裏,江南遊子,把吳鈎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歷史的風雲隱隱淡去,我依然聽見他內心的鏗鏘吶喊,依稀看見他披甲上陣衝鋒於刀光劍影之中。

對話辛棄疾作文 8

半醉半醒中,你將長劍輕放於膝上。燭火在劍上跳動,映出了你眼中的炙熱。

我好像看見了你的軍營生活。將士們或坐於木樁之上,或席地而坐,圍着篝火,刀尖上烤着大塊大塊的肉,手中彈撥着五十弦,大口大口地喝酒。嘹亮的'歌聲劃破夜幕,被颯颯秋風一帶就帶出了萬丈豪情。然後被推向深處,推向渺遠。而你,辛棄疾就在期間。

於刀光劍影中,我好像又見到了你。你臉頰上濺着斑斑點點的血跡,手執長劍,心持愛國情,鮮衣怒馬,少年意氣風發,奮勇殺敵。正如你所説的那般,“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身先士卒,奮勇上前,廝殺聲響徹天際,鎧甲與刀劍在烈日下閃着報國的光影。

少年,你的夢,不,是你一生的夢就是殺敵報國。可是,夢終是夢,夢醒一切便散了。手執長劍,身騎戰馬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你被困在這小小的田地間,被世事所磨折,壯士再難酬。可你心中名為報國的光從未熄滅,你便以劍為筆,以雪為墨,瀝血成詩。

你寫《破陣子》寫《南鄉子》寫《水龍吟》寫……你在後來改號為稼軒。可我知你心中的“幼(佑)安”報國,從未改變。你登上北固亭,看着遠方,“何處望神州?”疑問一出,心中早已血流成河。一陣風吹來,將你的思緒吹散,吹向遠方。你想起了你的劍,想起了你的白髮,失落惆悵,悲傷歎息,“了卻君王天下事”,完不成了,一身傲骨被折彎碾碎,轉而又重組。你大抵也是想:大宋還需要我吧?!你便和着熱血,寫下“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執筆直呼:“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你從未放棄,也從不想放棄。

我有些不解,朝廷如此,負你一腔熱血。為何你就不曾想遠離?讀你一首首的詞讓我明白:世事磨折仍不悔,瀝血為詩終報國。這就是你,這才是你——南宋偉大愛國詞人!

對話辛棄疾作文 9

守望復國成為一生的志願,將輾轉遷徙的生活燦然守望成一朵斑斕的花,何嘗不痛並快樂着?

——題記

少年不知愁滋味愛上層樓

彼時,你尚年少,滿腹經綸,學識過人。書生意氣,雄姿英發,你全然不知愁為何物,不知你的身上,承載着父輩沉甸甸的希望?雖身處中原淪陷之地,然不經世事,閲歷淺薄,如何知“愁”為何物?自然可以登樓賞玩,守望,帶着年少的輕狂和滿腔的熱血。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説愁

你用樂觀的眼光守望前方,看到的不過是南宋鮮花覆蓋着的墳墓。於是年僅二十一歲,你就參加了抗金義軍,從此百經沙場,披荊斬棘。“燕兵夜娖銀胡革錄,漢箭朝飛金僕姑”是多麼的英姿颯爽!之後,你便受任了湖北、江西等地的撫使等職,你召集流亡,訓練軍隊,守望出了不一般的文韜武略。

而今識得愁滋味欲説還休

“美芹十論”是你書生意氣的全部心血,你以為寂寞的獨放不如轟轟烈烈的死,你飛蛾撲火般張揚,換來的`不是重用,而是被猜忌被中傷被排斥被打擊,你瞬時悲從中來,不再是“氣吞萬里如虎”的辛棄疾了,“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温英雄淚?”你守望成了他英雄失意的最好感歎。

欲説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你看着滿目瘡痍的南宋江山,回憶起當初沙場秋點兵,弓如霹靂弦驚的豪情,痛苦矛盾悲憤溢於言表,萬般愁緒皆堵於心,於是你張口也只能歎秋之悲涼了吧,再也譜不出盛世之歌。目斷秋霄落雁,醉醒來卻也只是響空弦。

我為辛棄疾“追往事,歎吾今,春風不染白髭鬚”的滄桑而惆悵,為辛棄疾“鬱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的愁苦而憂傷;為辛棄疾“去不解帶將愁”的擔憂而感動。你的守望成了英雄末路的悲涼。

於是我驀然回首,但見你在崢嶸歲月背後抗金與燈火最為闌珊之處,你的守望終成為千古絕望。

對話辛棄疾作文 10

今天,只要有過國中教育的中國人,都會知道辛棄疾這一偉大詞人。但可能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辛棄疾除了文才出眾,武藝也很高強。據説他曾經帶50餘人闖入金軍幾十萬大營,並全身而退。

愛國是他身上最顯著的標籤。

22歲時,就帶着2000多家鄉父老兄弟起義抗金,把洗雪國恥,收復失地作為自己的畢生事業。就連臨死前還在大呼殺敵。

關於他的文采,他與大名鼎鼎的蘇軾並稱為“蘇辛”。又有“詞中之龍”之稱,還與同為山東人的李清照並稱為“濟南二安”。

1140年,辛棄疾生於山東濟南,在那個時代,這裏已是金國的地盤。然而,這卻成為他不被南宋朝廷所重用的原因。從某種意義上來説,他是“敵佔區”過來的人。南宋小朝廷即要利用他作為“迴歸”的典型,但又不敢放手任用他。這是他個人的悲劇。然而,儘管如此,他仍然積極為北伐出謀劃策。先後著有《美芹十論》、《九議》等條陳戰守之策。

可是由於與主和派政見不合,他終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1207年,他病逝了,年六十八,諡號“忠敏”。這個一生都想收復失地的'戰士,至死都未能見到故土被收復的那一天。

他的這種遭遇,也許對辛棄疾個人來説,他的一生是不幸的,因為他空有滿腹才華,一腔熱血。但對我們而言,卻是幸運的,因為他留下的精神財富,將讓我們受用不盡。即使今天,讀着辛棄疾的詞句,仍然具有迴腸蕩氣之感。

對話辛棄疾作文 11

初識這首詞,是在國小課本上: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媪。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當時看到這首詞,先是被旁邊的插圖吸引了。鋪天蓋地的淺綠色,老人,孩子。覺得辛棄疾真是一位坦率的武將,温暖幸福的感覺從詞中透出。

但是詞未變,讀詞人未變,只是心境會隨着時光年輪的刻畫慢慢對詞融入不同情感的體會。

孑然一座小茅屋,不蔽風日,茅草上烘焙着母親胸脯一樣的温熱。屋檐低小,是微卷的睫毛。溪邊的草豎起長耳朵,等候着遠遠傳來的吳儂軟語向青草更青處漫溯。簡單的幾筆卻勾勒出了一幅飽含深情的畫面。只覺得翻滾的温情衝破了腳下的泥土直上霄漢,再如煙花般散落下來。星星點點的暖意浸透着。

一生戎馬的辛棄疾描繪這樣的和美時想必會眼眶濕潤吧!金戈鐵馬數載,滿心國計民生的'他心中也一定會有一個小小的角落留給自己的家人。也曾像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般的決絕嗎?也曾策馬揚鞭回望卻雙袖龍鍾嗎?對這樣恬淡快樂生活的嚮往與萬分遺憾的複雜情感,在旁觀黃髮垂髫的那一瞬揳入了筆尖。

想到辛棄疾的遺憾,想到家人,如今再反覆讀這首詞,也沒了當年初讀時輕快的心情。白髮誰家翁媪。自己卻沒有機會看到爺爺滿頭白髮的樣子。詞裏那樣一家人在一起的生活總是讓我恍惚間回憶起小時候的畫面。爺爺常在場院裏拉着胡琴搖頭晃腦地唱着《珍珠塔》,和在長凳上嗑着瓜子的奶奶一同看着我和弟弟妹妹滿世界亂跑,打打鬧鬧。我們總是搶着到爺爺面前互相告狀,為了一點小事便不歡而散,轉了一圈回來又和好了。那時的爺爺看我們,心裏也會有“最喜小兒無賴”的相同感受嗎?……一切都不得而知了。溪上依然青青草,可惜墳前卻也已青青草了。

人就是這麼奇怪,追憶一個人的時候,無論看到什麼,無論在什麼場合,總會有意無意地覺得裏面滲着些許有關那個人的特別情感,於是有了觸景生情,有了睹物思人。就像而今的自己,每每看到這首《清平樂》,總是有種悵惘的感覺,好像裏面有着曾經的爺爺和曾經的自己。

如果讓我選擇,只希望不要做辛棄疾吧。不想遠離家人數載偶然抬頭看見一家人幸福的場面而滿心複雜地寫下優美的詞作。只希望自己和家人會是幸福的主角。即使也是茅檐低小。

對話辛棄疾作文 12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橋頭,斷鴻聲裏,江南遊子,把吳鈎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讀着辛棄疾的《水龍吟》,我遇到了一篇文章,也遇到了辛棄疾。

小時候,曾經學習過《清平樂村居》,欣賞過如畫般和諧的鄉村美景,便一直認為辛棄疾是位優雅的田園詩人,但讀過了《把欄杆拍遍》我才知道我錯了。

其實辛棄疾並不是一直都是詩人,他是以武起事,最終以文為業的大詩人。我認為。在宋朝裏,辛棄疾與岳飛頗有幾分相似,一位是家喻户曉的詩人,一位是英勇善戰的勇將,一位也曾衝入沙場英勇殺敵,一位也曾湧出膾炙人口的名句……還記得辛棄疾的那首著名的《破陣子》,那是辛棄疾被閒置時所作,但卻生動地再現了戰場殺敵之景。我所瞭解的辛棄疾至少也痛痛快快、利刀利劍地殺過敵的,他生於宋金亂世,不滿金人的無情踐踏,起義抗金也曾多次勝利,而且,他幹這些壯舉時還只是個少年,卻為朝廷痛殺賊冠,稱得上為英雄。

與岳飛一樣,辛棄疾的命運也是坎坎坷坷。他作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多年,倒有近20年被閒置一旁,而在斷斷續續的`20年中又有37次頻繁調動,官職是一降再降,但他卻沒有被命運所擊垮,反而熱情地迎接每份官職,認真地做好。他那種不畏艱難險阻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和領會。

是啊,人生在世,無論是誰都會遇上這樣或那樣的困難,沒有人能説自己的路途永遠是一帆風順的,這些困難有大有小,而且無論大小,只要你肯努力,還有一顆像辛棄疾一樣的不畏艱難險阻的心,就一定能夠戰勝困難,超越困難。

心裏突然間湧上一股力量,那便是辛棄疾的忠告:不畏艱難險阻,一定會取得成功。

對話辛棄疾作文 13

“請大家翻到書本第45頁,今天我們學習宋元的都市與文化,同學們做好課前預習,時間兩分鐘。”我翻開書,開始預習。預習到一半的時候,我突然看到一尊手握寶劍,威風凜凜的將領塑像,這是誰呢?

老師開始了講課。“首先我們來了解一個人。”ppt上馬上放映出一張威武不屈的臉,跟我看到的一模一樣。“這是南宋抗金將領,也是偉大的詞人——辛棄疾。”原來如此,我仔細端詳着他的臉,他眉宇之間那種堅毅精神讓我不禁嘖嘖稱讚。

“那一年,辛棄疾出生於金國,但逐漸長大的.他,知道了自己的民族。於是,他毅然南下投奔宋朝,開始抗金斗爭。他在南宋朝廷任職,在與金軍作戰時也立下了不小的戰功。”這使我對辛棄疾有了新的瞭解,我本認為他只是一個詞人,沒想到他還是一個偉大的抗金將領!我在心中給他豎起了大拇指!

“可是,因為種種原因,他被朝廷中的小人誣陷,罷了官,無法從事抗金事業。他特別悲憤,雖隱居山林,但仍有一腔愛國熱情。於是,這才讓今天著名的《稼軒長短句》流傳於世。”

這時,我彷彿看到了辛棄疾眼中報國無門的悲壯,也讓我瞭解了當時政治的腐敗之極,更讓我為當今強大的中國而自豪。

辛棄疾鬥爭失敗了。為什麼?因為他的思想是忠君愛國,最後反被君主背叛,導致報國無門,但他的抗爭精神與勇於獻身的愛國情懷,影響着一代代人。

幾個世紀後,辛棄疾精神終於得到了傳承。在中國領土被列強瓜分的時候,在民族危機來臨的時候,在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時候,有一個人挺身而出用他的思想拯救了中華民族,並在1949年成立了新中國。他,就是偉大的毛主席。為什麼他能成功?因為他的思想沒有受封建社會的影響,不僅是為了愛國,而且還為了人民。就這樣,他收穫許多的民心,才讓五星紅旗永遠飄揚。

今天的我們,也需要讓辛棄疾精神傳承下去。我們要努力地學習,堅強地走下去,做一箇中國的好公民,成為國家的棟樑。

望着辛棄疾的臉,上面不僅寫滿了悲憤與報國無門的憂傷,但更突出的是他堅忍的品格與濃烈的愛國情。想着想着,我不禁吟誦起了他的詞:“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對話辛棄疾作文 14

宋朝時期,詞成為宋代文學的主流形式,最為大家熟知的詞人也有很多。而我最喜歡的詞人是辛棄疾。

辛棄疾是南宋卓越的詞人,他的作品以豪放為主,表達了渴望恢復中原的雄心和壯志未酬的悲憤。他產生這種情感的原因在於,他出生時北方早已被女真人佔領了,在他父親的“登高望遠,指畫河山”的薰陶下,就產生了恢復統一的雄心壯志。以及在後來看到了女真人的霸道殘忍,於是對恢復中原的壯志更加的確定了。辛棄疾長大後,為了恢復中原初次來到南方,拜見皇帝。可是他並不知道朝廷的軟弱無能,以至於他的出色的才能和豪放的雄心壯志,恢復中原的願望,無法再這樣畏縮,腐敗的官場上立足的。他也十分羨慕那些歸隱的詩人,對於這些內心毫無波瀾。

辛棄疾也不是所有的詞抒發的豪情壯志,他的婉約詞也十分的出色。我最喜歡的詞是———《青玉案·元夕》這首詞是詞人從北方初次來到南方是,看見祖國的大半個土地被那時的侵略者所踐踏。“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辛棄疾在這些年的經歷和所遇見的人,沒有一個是為國家而擔憂的。“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句可能是詞人對自己的安慰,這麼大的.一片土地上一定有和我一樣對祖國的安危而憂愁。或是作者想憑藉“那人”來表達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隨波逐流的孤傲的性格。

這首詞開篇就寫“東風夜放花千樹”,寫出了元宵佳節的熱鬧景象,滿城燈火,滿街遊人,街道都是歡聲笑語。但是作者並不是為了單純的寫景,而是為了反襯出“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人或者是詞人自己的與眾不同。此詞描繪出元宵佳節通宵燈火的熱鬧場景,再寫“那人”就是為了能夠更加的突出詞人對那人的嚮往。再“那人”身上體現了詞人所追求的情感王國維把這種境界稱之為成大事業者,大學問者的第三種境界,確是大學問者的真知灼見。

辛棄疾的詞感染了我們許許多多的後人們,也讓大家對辛棄疾的詞刮目相看,他的恢復中原的豪情壯志也影響了很多年輕人

對話辛棄疾作文 15

南宋時期,湧現出許多愛國詩人或詞人,如陸游、范成大、楊萬里等。但有一個最為特別,就是辛棄疾,因為他不僅在詩詞中抒發愛國情懷,而且能夠親自領兵打仗,的確當得起文武全才這個稱號。

然而,縱觀辛棄疾的一生,卻是不幸的,我們為這樣一個滿腹才華、滿腔愛國熱情的詩人扼腕歎息。他生於南宋時期的金國,此時北方大部分已為金人所佔,許多漢人也就成了金人。但作為一位愛國青年,辛棄疾畢生的夢想就收復失地。

辛棄疾兒時體弱,父親讓其習武,長大後武藝高強。弱冠之年,就組織了一支2000餘人的子弟兵迴歸南宋。但南宋小朝廷卻無收復失地的打算,反而“粉飾太平”。既要用辛棄疾,卻又不敢大用。因為辛棄疾是從北方過來的,擔心他可能是金國派來奸細。這是南宋小朝廷格局不高的表現。又何嘗不是辛棄疾個人的悲哀呢?

一身本領的辛棄疾竟在江西閒置15年。他的呼聲沒有響應,對辛棄疾來説,唯一可做的就是保持獨立,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元宵佳節到處洋溢着喜慶,街市上到處可見三三兩兩的人賞花燈,可這並不是太平時期,宋朝卻在這緊張時候仍然沉湎於歌舞之中,辛棄疾無法代表國家去征戰,目睹主和派們醉生夢死,他只能冷眼旁觀,一個人深自傷懷。“長歎此生非我有”,發問“同予者何人?”內心中的苦悶、無聊、歎惋,可謂百感交集。

窮極無聊,他在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衣食住行倒不用發愁,只是無所事事,他時而在黃沙道中聽着蟬鳴,時而又仰望星空。

他又回憶起,“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説愁!”年少是為寫詞而發愁,可現在是為愁而寫詞,造化弄人啊!他站在高高的樓台上平眺遠方,一望無際的天邊,可他想的卻是北方,他多麼想要上戰場去收復失地啊。

英國的一位哲學家曾説過:“一個需要英雄的時代是這個時代的'不幸。”確實,但更可悲的是需要英雄,但英雄卻不被所用,辛棄疾就是這樣。在他臨終前,他還喊着:“殺敵!殺敵!”

辛棄疾一生大多寫的是豪放詞,感歎着他的懷才不遇以及對國家前途的擔憂。就是這個擔憂也沒多久。因為歷史總是在不斷的重演,當南宋選擇和強大的蒙古國結盟,把世仇金國消滅時,也就離其自己被滅亡也不遠了。沒過幾年,蒙古滅亡,大宋王朝就此落幕。

縱有通天之才,可英雄無用武之地,辛棄疾終究悲憤去世,不過,辛棄疾若是真的在天有靈,看到今天中華大地一片繁華,也當欣慰。

對話辛棄疾作文 16

以前我一直覺得辛棄疾是文武雙全卻鬱郁不得志的,雖然曾經有過短暫的輝煌,但更多的時間是用詞來發泄自己心中的憤懣之情。但是通過一些關於他的軼事與生活中的小側面,卻讓我覺得辛棄疾在我眼中變得更加飽滿,更加立體。

很多人都知道,辛棄疾在疆場上成名,二十三歲時就帥兵五十奇襲五萬金軍大營,不僅自己平安的出來了,而且還活捉了叛徒,策反了被逼迫投降的幾萬人。此舉“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歎息”。我總覺得馳騁沙場的辛棄疾應該是高大挺拔,英姿颯爽的',不過史書上説辛棄疾膚碩體胖,紅頰青眼,目光有稜,精神壯健如虎。聽上去有點嚇人的,也完全顛覆了我心目中辛棄疾的形象。不過細細想來,粗獷的樣貌中似乎也透着一股將士的豪氣。

多年馳騁於疆場也造就了他熱情豪爽,不拘小節的個性。辛棄疾生平交遊廣闊,尤其喜歡認識和自己一樣志在北伐的朋友,藉此大家在嘴頭上收復失地、直搗黃龍。朱熹和辛棄疾是多年的朋友,但因為朱熹是被朝廷封殺的對象,死後朋友學生沒人敢去送葬,只有辛棄疾寫了祭文去哭拜。即使朋友被朝廷封殺,卻仍去弔唁,也足以顯示了辛棄疾的大膽和對朋友的忠誠。

辛棄疾有一首詞中説“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閒看。”(《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講的是他看到小孩子偷梨、棗,卻並不去管,只是在旁邊靜靜地看着。從詞中也能看出來辛棄疾的慈祥寬厚慷慨,他大概也是明白,小孩子偷梨棗也許只是為了找刺激玩玩而已,也許他從小孩子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許他以前也曾這麼做過麼?其實當辛棄疾寫這首詞的時候,他的境遇也不是很好,但是就自己身邊之事而非國家的大事,他卻不那麼斤斤計較,甚至以為樂。由此也能看出他性格豪放。

其實現在在我看來,辛棄疾不僅僅是一位因不被重用而不得志,總在詞中發泄心中憤懣的“悲情英雄”,通過了解他生活中的一些小側面,也足以看出來他在疆場上的膽大豪放、不拘小節也同樣體現在生活中,很多時候他也就只是一個很普通、快樂、講義氣、甚至有些可愛的人。

對話辛棄疾作文 17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著名愛國詞人。

他胸懷大志,年少成名,21歲便率兵抗擊,戎馬半生後迴歸南宋,卻不被朝廷重用,多次遷職。餘生在鄉下田園間度過,最終只落得壯志難酬,報國無門。在歷史洪流中,他的一生大起大落,最終歸於沉寂,卻為我們譜寫了一部蕩氣迴腸的英雄絕唱。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彼時的辛棄疾,正鮮衣怒馬,血氣方剛。他心中有巍巍浩然正氣。馳騁韁場,以雷霆萬鈞之勢於萬人之中,取敵將首級,如入無人之境,從此名聲大振,威震一方。飛沙走石,刀光劍影間,熱血與意志終鑄成一代驚世英雄。他在戰場上的崢嶸歲月,不禁令人憶起他的.那首《破陣子》,亦雄壯,亦悲憤。壯的是“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歎的是華髮已生,頌的是君王天下事,悲的是大夢一場,枉然一切已成空。

現如今,“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戎馬半生,當放下刀刃,卸下盔甲之時,他心中仍是南平的報國之志。於是,他提筆代劍,將心中鬱鬱不平的憤懣與報效祖國的渴望讀注入筆尖。筆墨揮灑間,一首首絕世佳作橫空出世。而今的他憂國憂民,識盡了愁滋味,欲説還休,便在斷鴻聲裏,欄杆拍遍,憑欄遙望,懷古傷今。

之後20年歸隱,他自號稼軒,每日悠閒度日,報國之志卻絲毫未減,直至病榻前,“殺賊”“殺賊”仍是他一生夙願,可如今油盡燈枯,耗盡畢生,也未能了卻他心中的天下事。

我眼中的辛棄疾,“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他忠貞,正義,心懷壯志,憂國憂民,可生不逢時,晚年落寞,卻是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他武藝高超,年少有為,文采斐然,才華橫溢。他的一生坎坷波折,卻充滿熱血與激情,輝煌與落寞交織着他的一生,在千古悠悠滾滾洪流中,他的一生,他的詩將永垂不朽,流芳千古。

對話辛棄疾作文 18

我心有猛虎,卻細嗅薔薇。——題記

一個人要走過多少路,才能成為真正的男子漢?一隻白鴿要飛越過多少片大海,才能在沙灘上得到安眠?辛棄疾,你就是這樣的一個男子漢。

你文武雙全,曾經率領五十騎兵殺入敵人十萬大軍,活捉了叛徒又親自奔馳千里,押赴臨安。你的軍事才能一次次的'顯露出來,可沉浸在歡樂中的南宋王朝卻收回了你的軍隊,只給了你一支柔弱的筆。你這隻猛虎,受盡了打擊,你只能吶喊“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時光在不經意間過去,你的青春也被時光替換,可你的意志經過歲月的洗禮卻絲毫不變,你渴望再次回到疆場,卻報國無門“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如虎。”可朝廷的腐敗容不得你的心思,你只得感歎“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這是猛虎來自內心的感慨。

漸漸得,流年染白了雙鬢,知道此生壯志難酬,你懷着滿腔報負卻報國無門“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你現在仍是猛虎,只不過是一隻醉倒的猛虎“昨夜鬆邊醉倒,問鬆我醉何如?只疑鬆到要來扶,以手推鬆曰:去!”

你選擇了歸隱田園,想在田園生活中陶冶情操。在“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中體會田園生活的悠閒;在“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中體會農村質樸的温馨。

當然,猛虎也有温柔的一面“羅帳燈昏,哽咽夢中語,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將愁去”。

在你六十歲時,朝廷決定再次啟用你,可你卻病倒了,只好辭官,從此卧牀不起。

我知道,你壯志未酬。據説你在臨死前大喊“殺賊,殺賊!”我知道這是一隻孤獨而蒼涼的老虎最後的呼喊。

辛棄疾,你那猛虎般的聲音響徹中原大地,永遠,在我耳畔迴響

對話辛棄疾作文 19

滔滔江水東去,南方柔弱的花朵開遍,縱使千嬌百媚,哪能抵得上燕北的狼煙大漠。望北斗之星,觀滄滄之海,此豪情壯志,南方胭脂俗粉,安能比之?

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少年的你,早已和祖父跨滔滔之河,登巍巍之峯,望金人國都,覽民生疾苦。祖父雖在金國任職,卻早已和金國立下了不共戴天之仇,誓要與金國兵戎相接,手刃金賊。你看到漢人在金兵統治下所受到的種種屈辱和痛苦,看到南宋皇室次次逃走的懦弱和膽小,看到城下屍橫遍野、馬革裹屍、血流成河的悲慘和無奈……雖未親身體驗過,但作為一名立誓要“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英勇無畏的漢人,早早地就在少年時期埋下了復仇的種子。

時機終於來了。紹興三十一年,金主完顏亮竟貪得無厭大舉南侵,不堪忍受欺壓的漢族人民奮起反抗。二十一歲的你,正值青春年華,一心正直,也聚集了兩千餘人,參加了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擔任掌書記,並捉拿了出賣耿京的叛徒。

勇敢的人,智慧的心,你入仕途,江陰籤判,仕宦生涯,這時的.你才二十五歲。

只可惜,南宋的皇室軟弱,又甚缺慧眼識人的“伯樂”,你這匹千里馬,怎能行萬里路?

趙構下位,趙昚上台,你為君主宋孝宗的賢明和善用賢才而喜,卻因為宋孝宗的不信任而感到憂傷。你當年興沖沖地南下,只為以南宋之名,衝鋒陷陣,北伐殺敵,可天不遂人願,你竟落得了被冷落的地步,心裏不由的:“休説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你厭惡官場中那些狼狽為奸、阿諛奉承、趨炎附勢的奸臣,這些人苟且偷安,將南宋引上了一條不歸路,你更為自己而感到惋惜,便有了:“卮酒向人時,和氣先傾倒。最要然然可可,萬事稱好。”

你任鎮江知府,登北固亭,歎報國無門,憑高望遠,撫今追昔,寫下了:“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你自歎自己不如曹操和劉備,這份自怨自艾,怕是對朝廷的失望,對形勢的無奈,對國主的憤怒吧!

可事實總是那麼的出乎意料,你到晚年,依舊不被重用,報國的心願一直未能實現,只好在夢裏:“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表現出了一個古代詞人報國無門的情感。

金戈鐵馬,一陣風流,鐵血名將,兩袖清風……你壯志難酬,面對山河破碎,往昔之夢,都一朝破碎……

辛棄疾,夏日的光景那麼的誘人,小池塘裏的水小心翼翼地託着荷葉,生怕那荷葉上小巧的露珠滾了下去。只可惜,這俏麗的南方光景你已經見不到了。北方的朔氣,在你的夢中,也漸漸遠去……

辛棄疾,山東歷城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你不僅是鐵血名將,更有“詞中之龍”之稱。你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但你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你的一生,不僅留下了《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賀新郎》《浪淘沙》等六百多首抒發慷慨激昂的愛國之情的不休名作,為後人傳頌,也鼓勵着我們要樹立愛國情操,以國為家,精忠報國,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對話辛棄疾作文 20

如果把宋詞比作成一棵樹,那麼灌溉它的必然是《稼軒長短句》中那流芳千苦的佳句:如果把宋詞比作成一株花,那麼養育它的`必然是《稼軒長短句》中那美麗動人的語調。

辛棄疾,他少年時期,胸懷壯志,立志要趕走金人,報國雪恥。他中年時期,立志疆場,卻多次被皇帝罷官。他老年時期,隱居山水田園,最終因未能報國而病故。

辛棄疾,他因報國無門而抱憾而終。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足以看出稼軒當時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足可看出稼軒對收復失地的嚮往。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説愁”,年少的時候不知道什麼是愁的滋味,喜歡登上高樓,為寫一首新詞沒有愁苦而硬要説愁。而今識得愁滋味,欲説還休,欲説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現在嚐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説卻最終沒有説,只説好一個涼爽的秋天。

他就是那個有着美好理想的辛棄疾,那個有豪言壯志的辛棄疾,還是那個有着報國理想的辛棄疾。

對話辛棄疾作文 21

“終留下,萬古歎,生子該當如孫仲謀”。幼時初識辛棄疾,是在《權御天下》的幾句唱詞中。

辛棄疾並不只是史料上幾百個冷冰冰的文字,它更是歷史上的一個奇人,一個心在疆場、一心為國的偉大愛國詞人。

他的父母為他取名為“棄疾”,其中定是藴含了無限的期望——希望他能夠像霍去病一樣,光復大宋王朝,驅除韃虜,收復失地,重振昔日榮耀。他也確實有戎馬之心,青年時參與耿京起義,擒殺叛徒張安國。迴歸南宋後,獻《美芹十論》、《九議》等,條陳戰守之策。可主戰思想不被主和派接受,故屢遭彈劾,數次起落,最終退隱山居。

戎馬之心,被烏合之眾嘈雜混亂的`聲音所掩蓋。

初讀“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生子當如孫仲謀”“,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時,難以想象他已經要逐漸步入生命的盡頭。這幾句所勾勒出的辛棄疾,分明是一個意氣風發、鮮衣怒馬的少年郎。他不僅晃了我的眼,還晃了世人的眼,甚至高高在上的太陽都要羞澀地捏着衣角,遮住自己的臉。

身已老,心不老,他一直是那個意氣風發、鮮衣怒馬的少年郎。少年心中自有丘壑。他不是神人,他也是肉體凡胎,他也會歎“欲説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在表達自己愛國之情之餘,他也會流露感慨,可他不會因此沉寂。他一定想重新拿起長劍,胯下騎匹烈馬,單槍匹馬殺入敵陣中,再立戰功。但這也只能是他“夢迴吹角連營”的一個熱烈、雄壯卻有虛無的夢。在我眼中,他是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是“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是一位説出“愛國”不會變味的偉大的愛國詞人。他更教會了我:

若現實冰冷,那就眼含熱淚;

若現實黑暗,那就心有微光。

生活吻我以痛,我要報之以歌。

對話辛棄疾作文 22

那個冬季的午後,我手裏捧着一本散文集,無意識讀到辛棄疾的一首詞:“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即而那股豪情將我召喚到了那個動盪的時代。

我彷彿聽到了恆古中的雄渾的號角聲……

仗劍的辛棄疾

他天生孔武高大,從小苦練劍法,有着一腔熱血,金宋亂世,他不滿金人的侵略蹂躪,年僅22歲的他,拉起一支數千人的義軍與耿京的義軍合併,並説服耿京南歸。過了幾天,有叛徒偷走印信,是他一人單槍匹馬追了兩天,終於第三天提了人頭而歸。此後耿京被殺,又是他率數十騎突入直擒叛將,驚為天人。這是辛棄疾年少時便建立的不朽功績。

在我眼中,在戰場上,他仗劍時是那樣雷厲風行,渾身是膽的好兒郎。他不懼刀光劍影,無畏血雨腥風,更未曾退縮苟安。他的一言一行皆映照了愛國英雄的風範。

握筆的稼軒翁

南歸後,便也只能與友人聚聚,而後醉後感懷,挑燈看劍,那一腔報國之心埋藏心底。他持起了那支羊毫軟筆,抒寫心底的情懷與憤懣。在無那豪氣干雲天的一起營中喝酒吃肉,一起戰場廝殺,血濺戰袍的情節,只能筆走龍蛇,淚灑宣紙。

是的.,他沒有放棄,“欲説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不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不諳世事,而是“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憤世嫉俗。在面對“寶馬雕車香滿路”的情況下,他內心雖惆悵,但更是那祖國昌盛的萬般期待。

他,就是這樣一位能文能武的“士”,滿腔熱血的“將”,雖壯志難酬仍一生豪邁。

他亦是正義與忠貞的化身,是愛國者,是民族英雄!他是那山間的清泉,流過南宋怯懦腐朽的血液裏,即便無力迴天,卻為時代,為歷史長河注入了滌心之力,千古流芳。

對話辛棄疾作文 23

黑暗中枯坐,誰點一盞青燈照亮你斑白的發?月色下獨飲,誰攜一壺杜康斟滿你已空的杯?紫黑色的血液,從你那未乾的傷口悄悄滲出,生怕你看到自己年邁的軀幹;蘸滿墨的羊毫,在那慘白的紙上奮力書寫,只為抒發你心中滿腔的哀怨!走近你——辛棄疾,我開始懂你。

走近你,我開始懂你滿腔的悲哀。

青煙在黃沙彌漫的大漠上騰空直上,落日在全世界的死寂中緩緩降下。那是一派蒼涼的邊塞景象!而你——我崇拜的辛棄疾便在這裏,施展自自己早已有的抱負。施展?恐怕只是一個好聽的修飾罷了!因為主張抗敵,竭力爭辯,自己與朝中大臣結下了仇怨;因為為人過於耿直,難逃於小人譏言,你被髮配邊疆,做了一個有名無權的小官。不被理解,不被重用,每天面對的是冷眼,你每天聽到的,是譏笑。在封建沉重世俗的壓迫下,你想過反抗,但單憑自己赤手空拳,奈他幾何?壓抑、彷徨、失落、無助化作一壺悶酒,醉到心頭。歎“可憐白髮生”。憶往昔無崢嶸歲月也無一帆風順。愁啊!你有滿腔的悲哀。

走近你,我懂得你急欲噴薄的'熱血。

一場雨,一場夢,不知是雨打濕了眼眶,還是昨夜夢中淚流?醒來時,又是空空如也,可誰曾想到你夢中的輝煌!“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是你渴望的壯闊;“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玄驚”,是你夢想的豪放。夢一回,仍是國事在心中,醉一回,仍是報國我為先。想“了卻君王天下事”,亦求“贏得生前身後名”,可現實的冷水又偏偏要澆滅你心頭的火。“你不能再等了”,我想,“我不能再等了”,你想!因為白髮已生,因為歲月不再,辛老頭報國的熱血,更是急欲噴薄。上天,給他一個機會吧,讓他再重温一下當前“沙場秋點兵”的意氣風發。渴望啊,你有急欲噴薄的熱血。

走近你,我懂得你個性的豪邁灑脱。

沒有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辟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大無畏;沒有李商隱“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纏綿悱惻;更沒有李清照“月上柳眉頭,人約黃昏後”的婉約甜美。相反,辛棄疾代表的是中國豪邁奔放的美!雖然你的豪邁是為了排遣,是為了解脱,但那不會遮擋你灑脱的個性。別人排擠你,你照樣樂活,別人譏笑你,你仍舊做自己。就連那昏庸的君主派你到邊關戍守,你心中報國的信念,仍舊永存!棒啊,你個性的豪邁與灑脱。

悲劇式命運的人,總是讓人難忘,雖然你死在邊關,雖然你夙願未完。但,我知道,你死而無憾。功未成,名為就,又能怎樣?哪個敢抹去你用血染成的報國勛章;國未救,夢未現,奈你幾何?哪個敢説你不盡力報國。因為你付出了,因為你努力過了,你,無悔!

又一次夢迴那吹角連營;

又一次歎息那國事未了;

又一次為白髮新生而落淚;

又一次揮筆寫壯志難酬之類。

走近你,我懂得了你,一個硬漢,一個王者。付出無悔,不懂的人不會了解!

對話辛棄疾作文 24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也許大家對這句話非常熟悉,我也不輸於此,然而今天我想把這句話給一位來自於浩瀚歷史長河中的人物,辛棄疾。

也許他一生沒有蘇軾那樣跌宕起伏,也許他的一生沒有那樣的輕狂,或許他也沒有,府常見一揚眉的俠客大夢,他沒有過的東西太多太多了,可他卻從不抱怨人生從不憎恨世間的悲涼。

我很欣賞他,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詞曲大氣捂臉,而是因為他有着千古文人墨客不具備的氣質,那就是文武兼備,從水龍吟到青玉案時,一種隱喻的力量似乎在洗滌着我的心靈,給我靈魂一個非常大的衝擊。

在破陣子和水龍吟中,他曾不止一次提到了報國的豪氣,例如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猛虎,把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和他在作品中不斷提到的潮流與孫仲謀都能使我大受震撼,但是最使我眼前一亮的還是他那青玉家,這首詞,通過開文對貴族的一行描述,以及最後的暮然回首中,他卻給人一種表面寫元宵節的盛世,假象中道出了最深奧的人生哲理。

或許你會問什麼人生哲理,我當然笑而不回答,因為在宋代一切都是以功名為重要權利,利祿為策,調來把這個社會變得面目全非,大多數人把功成名就當成夢想,甚至當做終身追逐的目標,而他卻以一首簡單的詞牌名來表現了自己的,不隨波逐流,不隨和事實,希望有一個平靜太俗的世界的`人生志向。

可惜他的願望終究落空,以國家為己任的四史無歸態度,以身殉國。

他的一生可以説是跌宕起伏,卻不波瀾壯闊,他曾經深秋的戰役裏挑燈看過劍,喝過烈酒殺過敵人捉過賊。然而他在夢裏都追求着田園世界卻從來沒有出現過。

不需要報國志向的,這樣一位偉人也不需要,憤世嫉俗的怨氣更不需要,為賦新詞,強説愁的作作,卻在不經意間道出了自己內心世界的平靜與空虛。

也許這就是我心中的辛棄疾,我敬畏他是他的偉大豪氣,也是讚美喜愛他的詩詞,而我值得欣賞的思考的是他那種看透人心,看透人生,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質。

對話辛棄疾作文 25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這是一代奇才辛棄疾的豪情壯志,更是他的真實寫照。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多少文人墨客,多少英雄豪傑,唯有他,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公元1162年,濟南城外,他三天三夜追逐着叛變的花和尚義端,將其一刀斬下,奪回帥印;同年,他率領五十幾人襲擊幾萬人的敵營,一舉殲滅故軍並擒拿成徒。剛來到朝廷時,他僅25歲,鼓舞朝廷,宋孝宗也一度要收復失地、報仇雪恨。他在戰場上橫掃千軍,短兵相接,衝鋒陷陣,馳騁沙場。刀光劍影折射出他為國報效的`決心,捲起的硝煙抹下去他的豐功偉績。在廝殺的戰場上,他英勇無畏,所向披靡,敵人草木皆兵,聞風喪膽。他武藝之高強,令人噴嘖稱奇,讚不絕口。他站在人生的巔峯上傲視羣雄,意氣風發。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南宋朝廷懦弱無能,膽小怕事,決定投降。因此,辛棄疾得不到重用,只好回鄉閒居。那裏,他將憂國憂民的心態、懷才不遇的惆悵和奮勇殺敵的壯志融入了詩詞,“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命運再次和辛棄疾開了個玩笑。當朝廷再次重用他時,他已64歲高齡,已經處於“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的狀態了。他從未想到過,自己有一天,會保自寫表拒絕朝廷的重用, 上陣殺敵成了泡影……

公元1207年,68歲的辛棄疾已卧牀不起。在一聲又一聲咳嗽中,他回想起自己殲滅金兵的場景,馬蹄踏在心裏,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傷痕。他知道,黃昏正在

轉瞬即逝,黑夜即將來臨。他拼盡生平氣力,大呼:“殺賊!殺賊!”這聲音,傳遍了大江南北,傳遍了整個南宋,士兵們聽到了,將領們聽到了!唯獨聽不到的,是南宋朝廷,昏庸無能的南宋朝廷!他壯志未酬,含恨而終,孤身仗劍走天涯,是他一生的目標。可憐文武奇才,毀在了只會委曲求全的南宋朝廷之手。但他的豪邁,他的英勇,他的懷才不遇,都是我最敬佩之處。一代奇才辛棄疾,他的遺憾,正是他的魅力所在。

對話辛棄疾作文 26

邂逅是美好的,是懷戀的;邂逅也是淒冷的、悲傷的,但邂逅辛棄疾,卻是難以名狀的。

以武起事,以文為業,偉大詞人,棄棄疾也。

辛棄疾是快刀利劍殺過人的。他天生高大,從小苦修劍法,在他22歲時,金人侵略宋朝,而他不滿朝廷的主和苟安,拉起一支數千騎的義軍。一次,義軍中出了叛徒,不但偷走了印信,還準備投金,辛棄疾手提利劍,單槍匹馬追賊兩日,提回了一顆人頭。

邂逅至此,大義凜然的辛棄疾在我的腦海中迴盪。為了光復大業,辛棄疾説服耿京南歸,又南下臨安親自聯絡,可事事難料,正當他完成任務返回時,部將叛變,耿京被殺,營地一片狼藉。辛棄疾怒髮衝冠,躍馬橫刀,僅率數騎,突入敵營,生擒叛將,這種氣勢,關公都自愧不如。之後,又奔突千里,親自將叛將押解至臨安正法,並率萬人南下歸宋。而當時,他還只是一個血氣方剛的英雄少年,欲為朝廷痛殺賊寇,收復失地的少年。

邂逅至此,磅礴正氣、義薄雲天的辛棄疾在我腦海中浮現。

然而蒼天弄人,南歸之後,他失去了鋼刀利劍,只剩一隻羊毫軟筆,他再也無法奔走沙場,血濺戰袍,只得揮毫潑墨,淚灑宣紙,為歷史留下一聲聲悲壯的呼喊,一聲聲遺憾的歎息,一聲聲無奈的.自嘲。

為何辛棄疾屢屢被朝廷厭棄?在他吟出“怨無大小生於所愛無美惡,過則成災”時,結局早已註定。

的確,他太盡職了,他任湖南安撫使時,本只是一個地方的行政長宮,他卻創辦了一支二千五百人的“飛虛軍”,真是鐵甲烈馬,威風凜凜,雄鎮江南。又是造房,又是招兵,又是買馬,可就是因為他憂民情,復國志太過,惹來了許多誹意,使得皇帝對他時用時棄。可他,卻一直忠君報國。

邂逅至此,忠心為國的辛棄疾在我的腦海中縈繞。

他被九蒸九曬,水煮油炸,千錘百煉。歷史之風雲,民族之憂恨,正邪之搏擊,愛恨之纏繞,知識之積累,感情之洗鑄,藝術之昇華,文字之捶打,這一切,都在我腦海中,在腦海中翻騰,激盪,讓人難以名狀。

邂逅辛棄疾,是邂逅歷史之錯失,人民之遺憾,又怎能讓人名狀。

對話辛棄疾作文 27

總有人崇尚着富貴奢靡,追求一舉成名天下知,也總有人僅關乎風月情事,笑談花下做鬼也風流。偏只他一人。一襲素衣,一把長劍。執迷於愛恨情仇,穿梭於血雨腥風。

[少年不知愁滋味]

你名喚為"棄疾",——拋棄疾病,如若這樣便能安樂健全一生,那自然是再好不過。大抵少年時的你也是這麼想的。滿懷抱負,風華正茂。

你可還記得從一出生北方就早已陷入金人之手?是否還能想起在年少的日子裏父輩帶着你"登高望遠,指畫山河"?你斷不會忘記的。你清楚地瞭解到金兵入侵時腐敗的朝廷竟無計可施;你深刻地體會到敵人的佔領下悽苦的百姓正水深火熱。"少年不知愁滋味,愛上層樓",正是這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意氣使你拋開世俗,決心以滿腔熱血開闢一條為國盡忠之路。

刀光血影,你勇往直前,人情險惡,你一笑置之。你將原字"坦夫"改為"幼安",皆在於想做一個同西漢大將霍去病一般衝鋒陷陣,奮勇殺敵的英雄!

當"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歎息"之時,你才僅僅只有二十五歲!

彷彿又看見了那落日樓頭,遙岑遠目的少年,胸口翻覆着的是"金甌缺,月未圓,山河碎,心不安。"——"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天下英雄誰敵手]

人人都道你本該吟詩作對,做個文弱書生。卻不想你也有滿腹經綸,鴻鵠之志。一手握筆,寫下的是胸膛中一顆愛國熱忱之心,此心日月可鑑,堪比天高。一手執劍,殺出的是一條荊棘叢生的血路,在復國的漫漫征程你從來都走得挺拔而堅毅!你並不孤獨,那身旁的.長劍便是最好的摯友。

當年你樓頭遠望,痛心於山河破碎,父輩親手交與你的便是這把劍吧?當年你懷着憤懣與屈辱,疾馬南下想要匡扶宋室時,腰間佩的就是這把劍吧?當年你意氣風發,參加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起誓要還百姓一個安樂祥和之時,手中舉的就是這把劍吧?當年你率領五十多人襲擊幾萬人的敵營,把叛徒擒拿帶回建康時,手中揮的就是這把劍吧?

你這一路走得艱辛且寥落。唯有這把長劍與你一同赴湯蹈火。但畢竟內心是驕傲的,你那豪情萬丈的英雄夢怕是少有人知曉。

但你不會料到吧,走下戰場的幾十年,卻是四處奔波,仕途功名一朝為官。這哪是你當初的理想呢?輾轉年華逝去,你仍一心念國。同樣是登上層樓,此時的你卻"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只得感歎到"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人生蹉跎,轉眼華髮。"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那放下的寶劍怕是再沒有力氣提起,又有誰懂得他"位卑未敢忘憂國"呢!

寒風凜凜,是誰在醉裏挑燈看劍?午夜夢迴,多少次塞外沙場秋點兵?想當年金戈鐵馬,如今卻可憐白髮生。可有人知道他於臨終時還在大呼"殺賊!殺賊!"

[眾裏尋他千百度]

沒有人知道,舉酒起誓時是你的俠義,刀光劍影裏是你的決絕,邊塞黃沙中是你的鄉思。更沒有人知道,揮墨落筆間亦是你的深情!

後人都説你一生充當着一位愛國者,哪有什麼恩怨情仇,連你自己都曾宣稱"老子平生,笑盡人間,兒女恩怨。"而我卻不以為然。愛國哪會與情長衝突,灑脱哪會使柔情泯滅。

遠離了戰場的互相廝殺,沒有了朝堂的政治紛爭,你可曾獨上層樓,細想如何過自己的一生?

《尋芳草》一詩,意境極佳。開頭便道"有得許多淚",這淚來得並不唐突,只緣於相思。空中的大雁未帶回錦書,愁緒油然而至。但終歸"道無書、卻有書中意。排幾個、人人字。"那一羣大雁排開而來形成的"人"字,不正是一封最好的書信嗎?"心中事,意中人"此情此景,是否為你的心意?

"羅帳燈昏,哽咽夢中語。"又是否是你的低吟?"我自是笑別人底,卻元來、當局者迷。"可是你對自我內心的認知?

你從不是一個追求風流之人,這滿心的情懷也只似水長流。"眾裏尋他千百度",並非是知音少見,佳人難求。而是尋遍千山萬水,"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對話辛棄疾作文 28

辛棄疾,他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人物,在文學方面,他的詞俞加俞美,而在軍事方面,他也有渴望殺敵報國的雄心壯志,也少不了出神入化的'頗高武功。

他一生做過不少職位——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史等。在詞作上和蘇軾齊名,世稱“蘇辛”。“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便是出自他千古傳頌的詩文《永遇安~京口北固亭懷古》還著有《稼軒長短句》,文學頗有成就。

渴望殺敵報國的雄心壯志促使他和一位在政治上,學術上的好友——陳亮曾經在江西鵝湖商量恢復大計,但後來卻計劃全部落空。他和辛棄疾同是為南宋統治集團所排斥,打擊的人物。

他一生熱愛國家,卻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猶如他的詞裏寫到“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由回憶猛然回到眼前,寫出了他的忠君之念,對個人功名的嚮往和壯志雄心難酬的悲憤。

辛棄疾一生熱愛祖國,為國效力,忠於君王,實在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啊!

對話辛棄疾作文 29

他又醉了。

這不知是這幾天來第多少次酩酊大醉了,而且這將不是最後一次。他攜着幾分醉意,卻不向往日那樣鬱郁睡去,卻是忽拔長劍,點燈看去。

“醉裏挑燈看劍……”他默唸着,回想那逝去已久的年月,那真正讓自己“登高望遠,指畫山河”的年月,那“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年月,那“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的年月。

那年,他二十一歲,金主南侵以求滅宋,北方淪陷的廣大土地上不知有多少人民奮起反抗,而他也在其中。兩千貧民,鋤懮棘矜,揭竿而起,匯入起義的大流。

“夢迴吹角連營……”那大概是他一生中最認真,最投入的年月了。生於金地的他,後來能背井離鄉,不遠千里,犯霜露冒塵垢投奔宋廷,不就是為了將自己的一生交付在領兵與金兵交戰上嗎?雖然現在的他已經無法完成這個心願了,只能委身於遠離帝京的稼軒之中,孤飲孤醉。

後來,金兵內部矛盾爆發,金主在前線為金廷保守派所殺,金軍無帥,倉皇向北撤退。他於次年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以為起義軍訓找後援。而他完成使命歸來的途中,噩耗傳來,起義軍領袖耿京被叛徒所殺,義軍亦如金軍一般,霎時潰散。他該去向何方呢?只有他自己知道。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那些是他此生無法忘記的面孔,那些是為國捐軀的人們的面孔。而“必須守護他們用生命換來的成果”,或許也是他有那樣果決的行為,作出那樣感性的'抉擇的原因吧。

他做出了抉擇,在義軍四散之際,竟率領五十多人襲擊了幾萬人的敵營,把叛徒擒拿並一路突圍帶回建康,交由南宋朝廷處決。叛徒最終落了個當街遊行示眾後砍頭的下場,此事引起的風波也就漸漸平息了。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騎馬飛奔,風馳電掣,烈弓引動,雷霆乍響。奔過廣袤的江北平原,飛躍寬廣的江水,凌波而行;弓矢穿破沉凝的空氣,突轉於敵陣之中,取將首級……這感覺是如此的記憶猶新。

然而,自那之後,他就再也沒上過戰場。他也曾寫了不少有關抗金北伐的建議,但已經不願意再打仗的朝廷置若罔聞,只是對他在建議書中所表現出的實際才幹饒有興趣。所以,他被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擔任轉運使、安撫使一類重要的地方官職,治理荒政、整頓治安。殊不知這與他的心願大相徑庭,雖然他乾得很出色,但讓他深感歲月流馳、人生短暫而壯志難酬。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他醉意消了幾分,也有些倦了,手臂無力地放下,長劍撞在地上當啷一響,有些清脆的劍鳴久久在屋中迴盪。他還沒放棄呢,只要他還沒逝去,就不會放棄。

六十四歲時,他的機會來了,主張北伐的韓侂胄起用主戰派人士,而他被任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之後又被轉遷鎮江知府等職。次年,他晉見寧宗,慷慨激昂地説了一番金國“必亂必亡”,就又到前線鎮江任職去了。

然而在一些諫官的攻擊下,他卻被迫離職,懷着滿腔憂憤回到了僻靜的家中。四年後,朝廷再次起用他為樞密都承旨,但詔令未到,他已病入膏肓了,只得上奏請辭。同年,他帶着憂憤的心情和愛國之心逝去了,而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

“可憐白髮生。”他將臉仰起,將兩點淚水壓回眼內方低下頭來,他看到幾縷銀絲從鬢角垂下,木然幾時,卻作長歎。又緩緩抬起手中的長劍,再看最後一眼,收回了鞘中,將這辛棄疾的劍收回了鞘中。

對話辛棄疾作文 30

曾讀到一篇《鬱孤台之魂》,辛棄疾便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我對他有着莫名燃起的崇敬與欣賞。

初識他,是一首《菩薩蠻》,金兵入侵,生靈塗炭,他站在鬱孤台之上,一身孤傲挺拔,風骨凜然。“鬱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金甌缺,月未圓,山河碎,心不安。他望長安,聞鷓鴣,卻依然抹不掉心頭病。“可憐無數山”的襟懷,“江晚正愁予”的情愫,以天下為已任的精神從此留在心間,這是他,他扶欄遠眺,望眼欲穿。

後來,我慢慢地瞭解了他。原來,他本是一屆武夫,馳騁沙場,躍馬橫刀,如此血氣方剛之男兒,卻失了鋼刀利劍。朝廷的苟安一隅,他無奈,卻只能提一隻筆,用血與淚揮酒紙箋,用刀和劍刻成了一支支充滿凜然殺氣和磅礴之勢的詩詞,為歷史留下了一聲聲悲壯的呼喊、遺憾的.歎息。

他愛國,愛百姓,愛朝廷,但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處使呢?“怨無大小,生於所愛;物無美惡,過則成災”,雖作於此,他卻沒有放棄自己,放棄朝廷,放棄希望。他在的四十年間,無不竭盡所能,但凡有一次能夠效力的機會,就捧着渾身的熱情去做,創下“飛虎軍”,雄鎮江南,在福建招兵買馬,寫下“亂金必亂”的文書,卻一次又一次被閒置,“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世上許多順達之志,怎就輪不上他呢?他心難靜,意難平,字字血淚,卻只淪為旁觀者,他自嘲,“君恩重,且教種共芙蓉!”

一代偉大的政治家,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終在被用與被棄間輪迴煎熬,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辛酸辛苦,他大聲議政,無奈報國無門。他在贛東北修帶湖莊園,他説:“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取名:稼軒。

雖後幾經移居,卻只遊山逛水,飲酒賦詩,閒雲野鶴,我想,他也會念幾時曾經,歎何許不平,抒幾份遺憾。離不開,放不下

來自鬱孤台的邂逅,有幸與辛棄疾而遇,樑衡曾説“積三百年北宋南宋之動盪,才產生了一個辛棄疾”。如果可以選,我還希望在南宋的疆場上,能看到一勇猛男兒,拍刀催馬,圓了他一生的英雄夢。

對話辛棄疾作文 31

閲讀着辛棄疾的詩詞,閉上眼,彷彿在追溯着他的一生,與他在交談。

忽然眼前一現這不同的景色: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遠方的夕陽將畫布一般的天地鋪染,大雁從頭頂悲鳴着一掠而過,草木中浸透着深秋的寒意,高高的望江亭立在江邊,一位男子站在亭中,環顧四周,他手握佩劍,身後是那匹的盧馬,馬背上掛着那張硬弓。他正眺望着汴梁,獨自一人在喝酒。這不正是偉大的愛國詞人辛棄疾嗎?秋風蕭索,他身上的長袍隨風飛舞。

我移步上前,心中早已浮現他的詞句:“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一個一生都在為國憂思而又無法報效國家的詞人,他內心該有多麼痛苦啊……我懷着深深的.敬意,卻不知該如何表達,只是輕輕地叫道:“辛幼安先生?”

他轉身望我,我彷彿看到了他那深入骨髓的悲哀,我也説出了我一直想説的話:“朝廷如此枉費您的一腔熱血,難道您就沒有想過要遠離政治,歸隱田園,像陶淵明先生一樣,豈不逍遙自在?而是要與岳飛一般,誓死孝忠?”他又目視遠方,堅定地説:“罷了,只因我為大宋子民,孝忠國家是理所當然。國生我,我忠國,即使身死國亡,也不應忘記自己的國家,哪怕朝廷負我,我也不能與亂臣賊子一樣苟且偷安,也許我這一生雖不能‘贏得生前身後名’,但我依然堅持!”

辛先生,您的愛國情懷如“不破樓蘭終不還”一般決絕;在你生命將逝之時,還希望精忠報國,在戰場上“氣吞吐萬里如虎”,凱旋而歸,就連在夢裏都魂牽吹角連營。

辛棄疾的不幸,緣於身不逢時,遇人不淑,倘若你能遇到劉邦、李世民這樣識才的君王,或許您的命運就會發生改變吧。

歷史在隱隱淡去,我依然能聽到他在戰場上的吶喊聲,依然能看到他高奏凱歌,把酒賦詞的豪邁。